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5例中国人眼部恶性黑色素瘤GNAQ突变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张虔男 孔燕 +6 位作者 梁龙 马家芳 代杰 李怡倩 周琳 王薇 郭军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577-581,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人眼部恶性黑色素瘤GNAQ的突变情况,并分析GNAQ突变与眼部黑色素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45例中国人眼部恶性黑色素瘤组织标本(葡萄膜黑色素瘤27例,非葡萄膜黑色素瘤18例),采用PCR扩增和基因测序方法检测GNAQ第4、5... 目的探讨中国人眼部恶性黑色素瘤GNAQ的突变情况,并分析GNAQ突变与眼部黑色素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45例中国人眼部恶性黑色素瘤组织标本(葡萄膜黑色素瘤27例,非葡萄膜黑色素瘤18例),采用PCR扩增和基因测序方法检测GNAQ第4、5号外显子突变情况。结果 GNAQ在45例眼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中的突变率为35.6%(16/45)。16例突变样本中,Q209突变有12例(75.0%)。GNAQ在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中的突变率为51.9%(14/27),在非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中的突变率为11.1%(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GNAQ突变与性别、年龄、有无溃疡和是否发生远处转移均无关。结论 GNAQ在中国人眼部恶性黑色素瘤,尤其是葡萄膜黑色素瘤中的突变频率较高,为以GNAQ为靶点的中国人眼部恶性黑色素瘤治疗研究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部恶性黑色素瘤 gnaq 基因突变
下载PDF
用慢病毒转染技术实现Gnaq基因在SH-SY5Y细胞中持续稳定高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陈绍春 邹智荣 +3 位作者 李国萍 叶频 范艳 李跃敏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7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用慢病毒转染技术实现Gnaq基因在人神经母细胞瘤株SH-SY5Y中持续稳定高表达的可行性,为深入研究Gnaq在脑衰老及相关疾病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NCBI网站查询Gnaq的编码序列并设计相应的克隆引物,以高表达Gnaq的He... 目的探讨用慢病毒转染技术实现Gnaq基因在人神经母细胞瘤株SH-SY5Y中持续稳定高表达的可行性,为深入研究Gnaq在脑衰老及相关疾病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NCBI网站查询Gnaq的编码序列并设计相应的克隆引物,以高表达Gnaq的HepG2细胞的cDNA为模板,PCR扩增得到带适宜酶切位点的目的基因,将目的基因连接入慢病毒载体PLIG,转染感受态细胞,筛选阳性克隆,测序鉴定后包装慢病毒,转染SH-SY5Y细胞;于转染后24 h、第5代时检测GFP荧光表达率;检测第3代、第5代PLIG-Gnaq-SH-SY5Y细胞内Gnaq的转录水平.结果荧光检测显示SH-SY5Y细胞的转染效率接近100%,此表达效率可持续至转染后第5代;RT-PCR检测显示转染后第3代、第5代的PLIG-Gnaq-SH-SY5Y细胞内Gnaq呈明显的高转录水平,未明显受冻存的影响.结论利用慢病毒转染技术实现Gnaq基因在SH-SY5Y细胞内长期稳定高表达具有可行性,可用PLIG-Gnaq-SH-SY5Y作为模型细胞深入研究Gnaq基因在神经细胞中扮演的角色及相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载体 gnaq基因 SH-SY5Y细胞 过表达
下载PDF
GNAQ/GNA 11突变在葡萄膜黑色素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郑磊(综述) 张国明(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91-795,共5页
葡萄膜黑色素瘤(UM)是成人眼内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不仅影响患者的视功能,还易导致死亡。虽然近30年涌现了许多UM的局部治疗方法,但患者的生存率一直未得到改善,主要原因是对于UM的发病机制所知甚少。GNAQ和GNA 11基因负责编码... 葡萄膜黑色素瘤(UM)是成人眼内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不仅影响患者的视功能,还易导致死亡。虽然近30年涌现了许多UM的局部治疗方法,但患者的生存率一直未得到改善,主要原因是对于UM的发病机制所知甚少。GNAQ和GNA 11基因负责编码G蛋白α亚基q族多肽,许多研究表明这2种基因在UM中具有很高的突变率,可能驱动UM的早期生长。本文就GNAQ和GNA 11突变后的功能学改变,以及基因突变所致UM恶性增生相关的信号通路展开综述,以期为UM的早期筛查和靶向药物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黑色素瘤 gnaq基因 GNA 11基因 基因突变
下载PDF
四川地区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GNAQ,GNA11基因突变检测 被引量:1
4
作者 何继才 杨荣琴 彭睿 《眼科学报》 2019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检测四川地区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GNAQ,GNA11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对22名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行眼球剜除术,眼球组织用甲醛固定,石蜡包埋保存。从肿瘤石蜡切片中提DNA进行PCR扩增反应,并对GNAQ,GNA11突变位点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在1... 目的:检测四川地区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GNAQ,GNA11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对22名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行眼球剜除术,眼球组织用甲醛固定,石蜡包埋保存。从肿瘤石蜡切片中提DNA进行PCR扩增反应,并对GNAQ,GNA11突变位点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在16名患者的肿瘤组织中检测到GNAQ或GNA11基因突变,总突变率为72.73%,其中GNAQ突变率为45.45%,GNA11突变率为27.28%。结论:GNAQ,GNA11基因在四川地区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中的突变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黑色素瘤 gnaq基因 GNA11基因
下载PDF
GNAQ突变在黑色素瘤中的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帅 毛丽丽 +1 位作者 斯璐 郭军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2年第1期14-21,共8页
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q多肽(guanine nucleotide binding protein q polypeptide,GNAQ)基因编码q类G蛋白α亚基成员,其突变可导致G蛋白耦联受体组成型激活,进而激活包括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Yes相关蛋白、磷脂酰肌醇3激酶、ADP-核糖... 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q多肽(guanine nucleotide binding protein q polypeptide,GNAQ)基因编码q类G蛋白α亚基成员,其突变可导致G蛋白耦联受体组成型激活,进而激活包括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Yes相关蛋白、磷脂酰肌醇3激酶、ADP-核糖基化因子6等下游信号通路及第二信使。GNAQ突变主要发生于葡萄膜黑色素瘤、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肿瘤,在皮肤和黏膜黑色素瘤中罕见。靶向GNAQ及其下游信号通路的抗肿瘤治疗,目前均在探索中,随着对其信号通路的深入了解,必将推动黑色素瘤尤其是葡萄膜黑色素瘤治疗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aq基因 黑色素瘤 靶向治疗 丝裂原活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抑制剂
下载PDF
Gnαq基因在小鼠白色和黑色皮肤中的差异表达 被引量:1
6
作者 尹志红 夏玉 +3 位作者 赵新 王准 卢杰丽 庞全海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4-420,共7页
为了探讨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α亚基q(guanine nucleotide binding protein alpha q,Gnαq)基因与动物毛色形成的关系,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 为了探讨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α亚基q(guanine nucleotide binding protein alpha q,Gnαq)基因与动物毛色形成的关系,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技术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Gnαq mRNA和其蛋白质的相对表达量;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Gnαq蛋白质在不同毛色皮肤组织中进行定位分析。RT-PCR结果显示:Gnαq的部分序列被扩增出,扩增片段长度为140bp,经测序所得为目的片段。将所得基因序列在NCBI上与其他物种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后发现,小鼠的Gnαq序列与其他物种的Gnαq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尤其与大鼠、灰仓鼠的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8%和92%。qRT-PCR和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在黑色小鼠皮肤组织中Gnαq mRNA表达量和Gnαq蛋白质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白色小鼠皮肤组织(P<0.01)。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表明,Gnαq蛋白质在白色和黑色小鼠毛囊中的细胞周围表达,且在毛囊的外根鞘和毛球部有表达。总之,Gnαq在不同毛色皮肤组织中的表达量有一定的差异,且分布在毛囊的外根鞘和毛球部,说明Gnαq可能参与了小鼠被毛颜色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αq基因 小鼠 皮肤 毛色
下载PDF
葡萄膜黑色素瘤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与预后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明雪 张虹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52-1056,共5页
葡萄膜黑色素瘤(UM)的发病率仅次于皮肤黑色素瘤,是成人常见的原发性眼内恶性肿瘤。近年来的研究认为,UM的发生与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分子通路的异常改变等有关,其中发生突变的基因包括GNAQ基因、GNAlJ基因、微小RNA(miRNA)(... 葡萄膜黑色素瘤(UM)的发病率仅次于皮肤黑色素瘤,是成人常见的原发性眼内恶性肿瘤。近年来的研究认为,UM的发生与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分子通路的异常改变等有关,其中发生突变的基因包括GNAQ基因、GNAlJ基因、微小RNA(miRNA)(miR-34a、miR-182、miR-137)等。基因GNAQ、GNA11的突变,通过激活相关通路,如MEK/ATK途径,导致UM的转移,影响肿瘤的预后;不同的微小RNA(miRNA)靶定相应的基因,并通过相应的通路影响肿瘤的预后;还有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的突变都通过调节特定的分子通路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分子遗传学研究证实,大多数UM患者存在1、3、6、8、9号染色体的改变,导致染色体发生缺失或增加使肿瘤更易发生侵袭和转移。本文总结UM预后的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为UM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黑色素瘤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gnaq基因 GNA11基因
下载PDF
Gα亚基基因与黑色素合成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翁吉梅 罗铮 +4 位作者 徐伟 封竣琪 蔡惠芬 罗卫星 陈说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4期9-13,共5页
Gα亚基基因是G蛋白信号调节途径的中心结构,也是激活G蛋白信号传导的关键亚基,在不同组织细胞中能转导不同的信号,完成不同的生物学功能。为全面了解Gα亚基基因在色素沉积方面的作用,对Gα亚基基因的结构、功能、转导机制、黑色素的... Gα亚基基因是G蛋白信号调节途径的中心结构,也是激活G蛋白信号传导的关键亚基,在不同组织细胞中能转导不同的信号,完成不同的生物学功能。为全面了解Gα亚基基因在色素沉积方面的作用,对Gα亚基基因的结构、功能、转导机制、黑色素的合成、Gα亚基基因在临床医学和动物色素沉积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α亚基 gnaq基因 Gna11基因 色素沉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