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OLEM信息检索系统
1
作者 魏群敏 熊建强 李勇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2-27,共6页
本文介绍SIEMENS7570—C计算机的应用软件──golem信息检索系统。文中分析了golem软件的体系结构,详述了应用golem软件建立情报检索系统及数据库的扩充、修改的方法,以及该系统所具备的各种检索功能和记... 本文介绍SIEMENS7570—C计算机的应用软件──golem信息检索系统。文中分析了golem软件的体系结构,详述了应用golem软件建立情报检索系统及数据库的扩充、修改的方法,以及该系统所具备的各种检索功能和记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报检索 软件 数据库 golem
下载PDF
《普特迈瑟故事集》中的泥人游戏
2
作者 赵娜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3年第7期36-42,共7页
辛西娅·欧芝克小说《普特迈瑟故事集》中的游戏呈现与其礼拜式文学观念相一致。泥人故事集语言游戏、宗教游戏为一体,富有强烈的历史意识与救赎意义。欧芝克既强调重复中游戏的同一性,同时又再现了泥人作为能指的分裂。泥人从保护... 辛西娅·欧芝克小说《普特迈瑟故事集》中的游戏呈现与其礼拜式文学观念相一致。泥人故事集语言游戏、宗教游戏为一体,富有强烈的历史意识与救赎意义。欧芝克既强调重复中游戏的同一性,同时又再现了泥人作为能指的分裂。泥人从保护者、救赎者符号转变为游戏者、堕落者、被救赎者,这种迁移是模仿游戏衍生出的新变化,成为逾越性别界限的文学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游戏 泥人 辛西娅•欧芝克
下载PDF
“魔像”“欲望”与“含混”——从舒尔茨通信开掘舒尔茨研究的新角度
3
作者 高兆华 《阴山学刊》 2023年第2期29-34,共6页
西方的舒尔茨研究方兴未艾,逐渐形成“舒尔茨学”,而国内对舒尔茨的研究和引介仍存不足。研究舒尔茨与友人的通信,结合西方对其的最新研究,根据他精神上所受到的犹太教神秘主义的影响、现实生活的苦闷、对童年的眷恋,魔像、欲望和含混... 西方的舒尔茨研究方兴未艾,逐渐形成“舒尔茨学”,而国内对舒尔茨的研究和引介仍存不足。研究舒尔茨与友人的通信,结合西方对其的最新研究,根据他精神上所受到的犹太教神秘主义的影响、现实生活的苦闷、对童年的眷恋,魔像、欲望和含混可被视为三个可独立研究又有内在学术理路的舒尔茨研究新角度。魔像空间是脱离现实逻辑和现实生活的欲望空间,这一欲望空间于舒尔茨而言可望而不可即。欲望源自舒尔茨对自身的压抑,这一压抑使舒尔茨盼望向童年回归。“童年—魔域—欲望”与“成年—现实—压抑”遂构成了带有含混性的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尔茨 魔像 欲望 含混
下载PDF
魔像、超级英雄与列维纳斯—《约瑟尔:1943年4月19日》中的图像叙事
4
作者 任娜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3-170,共8页
乔·库伯特的《约瑟尔:1943年4月19日》是继阿特·斯皮格曼的《鼠族》后,图像小说领域内出现的又一部关于犹太大屠杀历史的经典之作。与斯皮格曼将人脸代之以各式动物脸的隐喻手法不同,库伯特以写实手法刻画了多张人物面容,还... 乔·库伯特的《约瑟尔:1943年4月19日》是继阿特·斯皮格曼的《鼠族》后,图像小说领域内出现的又一部关于犹太大屠杀历史的经典之作。与斯皮格曼将人脸代之以各式动物脸的隐喻手法不同,库伯特以写实手法刻画了多张人物面容,还原了犹太人在二战期间波兰华沙隔都起义中对德军发起的英勇抵抗。这些面容融合了犹太传统文化中的魔像与美国流行文化中的超级英雄形象,并与列维纳斯伦理学意义上抗拒被图像化的“他人之面容”形成对话。本文将聚焦于与图像相关的三重叙事维度,指出《约瑟尔》控诉了上帝在犹太大屠杀历史中的缺席状态,呈现了作者之为美国犹太人在“大屠杀的美国化”观念影响下的双重文化认同,挑战了列维纳斯关于面容无法以视觉化的形式再现的观点。此外,经由对望向文本之外的、人物面容之上的眼神的细致描绘,该作品迫使读者观审并深切体认犹太人所经历的痛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库伯特 《约瑟尔:1943年4月19日》 魔像 超级英雄 列维纳斯
原文传递
基于NDO-RBFNNSMC综合控制策略的老年康复训练机器人设计研究
5
作者 卢海楠 陈亭燕 谢书君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24年第6期151-155,共5页
针对老年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控制设计,研究首先对老年上肢康复机器人进行了运动学及动力学模型构建,接着引入了基于非线性干扰观测器的径向基滑模控制策略(Nonlinear Disturbance Observer-based 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 ... 针对老年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控制设计,研究首先对老年上肢康复机器人进行了运动学及动力学模型构建,接着引入了基于非线性干扰观测器的径向基滑模控制策略(Nonlinear Disturbance Observer-based 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 Sliding Mode Control, NDO-RBFNNSMC)。结果表明,在角位移跟踪方面,基于NDO-RBFNNSMC综合控制策略的均方误差值仅为4.03%,相较于滑模控制、非线性干扰观测器滑模控制以及径向基神经网络控制策略,分别降低了4.98%、3.57%、11.29%。同时,基于NDO-RBFNNSMC综合控制策略的时间乘以误差绝对值积分仅为7.14。说明基于NDO-RBFNNSMC的综合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应用到老年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智能控制中,其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也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O-RBFNNSMC 老年上肢康复训练 机器人设计 运动学及动力学建模
原文传递
《卡瓦利与克雷的神奇冒险》中的魔像与犹太文化认同建构 被引量:1
6
作者 高莉敏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2-151,共10页
在当代美国社会,魔像的概念早已超脱了其原初的含义,彰显了当代美国犹太作家对犹太文化认同建构问题的思考。在《卡瓦利与克雷的神奇冒险》中,作家迈克尔·夏邦通过魔像的三种形态表达了对犹太文化认同的理解。他以布拉格泥人指涉... 在当代美国社会,魔像的概念早已超脱了其原初的含义,彰显了当代美国犹太作家对犹太文化认同建构问题的思考。在《卡瓦利与克雷的神奇冒险》中,作家迈克尔·夏邦通过魔像的三种形态表达了对犹太文化认同的理解。他以布拉格泥人指涉犹太文化的主体性,表现当代美国犹太作家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建立犹太文化认同的基础;以美国逃脱侠喻意犹太文化的现代化进程,指代犹太文化的发展与进步,构成犹太文化认同的策略与路径;以魔像乔瑟夫象征犹太化的美国文化,代表犹太文化对美国文化格局的改变,形成犹太文化认同的目标指向。夏邦通过探讨犹太文化在美国社会环境中的意义,为当代美国犹太人的身份建构和犹太性塑造提供了参考,表达了作者对当代美国社会中犹太人生存现状的关注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瓦利与克雷的神奇冒险》 迈克尔·夏邦 魔像 犹太文化认同建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