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olmud-Ejin heat flow profile and straightforward calculation of crust-mantle temperature 被引量:1
1
作者 沈显杰 杨淑贞 +2 位作者 沈继英 张菊明 梁恕信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5年第10期832-838,共7页
The Golmud-Ejin heat flow profile consists of 18 observed heat flow values. They arelimited in data number, distributed unevenly and vary from 55 mW·m<sup>-2</sup> to 79 mW·m<sup>-2</sup... The Golmud-Ejin heat flow profile consists of 18 observed heat flow values. They arelimited in data number, distributed unevenly and vary from 55 mW·m<sup>-2</sup> to 79 mW·m<sup>-2</s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lmud-ejin heat flow profile VERTICAL distribution mode of heat generation straightforward calculation of CRUST-MANTLE temperature.
原文传递
The heat flow profile from Manzhouli to Suifenhe, China
2
作者 金旭 Ehara Sachio 许惠平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5年第19期1634-1637,共4页
The transect from Manzhouli to Suifenhe is one of 11 geoscience transects in China,which are defined by Chinese Commission on the Lithosphere to practise the Global Geosciences Transects Project (GGT). It will help us... The transect from Manzhouli to Suifenhe is one of 11 geoscience transects in China,which are defined by Chinese Commission on the Lithosphere to practise the Global Geosciences Transects Project (GGT). It will help us establish lithosphere dynamics model of continental margin around the west Pacific ocean by investigating the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t flow profile heat flow THERMAL STRUCTURE MANTLE heat flow.
原文传递
HEAT FLOW PROFILE FROM YADONG TO QAIDAM RUNNING THROUGH THE TIBETAN PLATEAU
3
作者 沈显杰 张文仁 +1 位作者 管烨 金旭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0年第4期314-316,共3页
Among the numerous GGT projects in China, the GGT from Yadong to Golmud crossing the whole Tibetan Plateau stands out for its peculiar tectonic environment of continentcontinent collision orogeny and characteristic ge... Among the numerous GGT projects in China, the GGT from Yadong to Golmud crossing the whole Tibetan Plateau stands out for its peculiar tectonic environment of continentcontinent collision orogeny and characteristic geophysical fields of a co-existing thick yet warm crust. The terrestrial heat flow measurements have resulted in setting up a heat flow profile at the highest elevations on a global scale running through the 'Roof of the World'. It extends from south to north for about 1300 km, consisting of 22 heat flow values from 13 individual studied regions: Puma Lake (91 mW/m^2, average value, the same bel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t flow profile THERMAL STRUCTURE tectono-thermai EVOLUTION
原文传递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non-isothermal three-phase flow for accurate prediction in underbalanced drilling
4
作者 FALAVAND-JOZAEI A HAJIDAVALLOO E +1 位作者 SHEKARI Y GHOBADPOURI S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SCD 2022年第2期406-414,共9页
The present study aims at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variation due to heat transfer between the formation and drilling fluids considering influx from the reservoir in the underbalanced drilling condition.... The present study aims at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variation due to heat transfer between the formation and drilling fluids considering influx from the reservoir in the underbalanced drilling condition. Gas-liquid-solid three-phase flow model considering transient thermal interaction with the formation was applied to simulate wellbore fluid to calculate the wellbore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and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parameters on fluid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annulu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on-isothermal three-phase flow model with thermal consideration gives more accurate prediction of bottom-hole pressure(BHP) compared to other models considering geothermal temperature. Viscous dissipation, the heat produced by friction between the rotating drilling-string and well wall and drill bit drilling, and influx of oil and gas from reservoir have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distribution of fluid temperature in the wellbore, which in turn affects the BHP. Bottom-hole fluid temperature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liquid flow rate, circulation time, and specific heat of liquid and gas but it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in gas flow rate. It was found that BHP is strongly depended on the gas and liquid flow rates but it has weak dependence on the circulation time and specific heat of liquid and gas. BHP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liquid flow rate and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gas flow 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der-balanced drilling bottom-hole pressure fluid temperature CUTTINGS three-phase flow model temperature profile wellbore heat transfer
下载PDF
基于耦合热传导-冰流模型的冰川钻孔温度重建的气候反演算法比较
5
作者 孙欢 王宁练 张泉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03-1715,共13页
冰川内部温度与冰面温度变化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可由实测冰温-深度剖面重建冰面温度变化。耦合热传导-冰流物理模型及其相关反演算法是基于冰温-深度剖面重建冰面温度变化的理论基础和关键。通过构造理想条件下的数值实验,分析比较了最... 冰川内部温度与冰面温度变化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可由实测冰温-深度剖面重建冰面温度变化。耦合热传导-冰流物理模型及其相关反演算法是基于冰温-深度剖面重建冰面温度变化的理论基础和关键。通过构造理想条件下的数值实验,分析比较了最小二乘法、Tikhonov正则化方法和蒙特卡罗算法重建百年尺度冰面温度变化的实验结果。同时,以我国藏北高原腹地的马兰冰川钻孔资料为例,结合气象资料构造真实钻孔数据模拟实验。分别给出了三种反演算法重建10 a和40 a尺度的冰面温度变化结果,并讨论了不同算法的优劣性和适用性。两组模拟实验结果均表明:Tikhonov正则化方法是目前求解该反问题的最优方法。与其他算法相比,Tikhonov正则化方法在各个时间尺度的重建结果与真实冰面温度变化吻合更好。另外,分别对重建百年和40 a尺度的冰温-深度剖面添加±0.02℃和±0.01℃的随机误差,研究发现Tikhonov正则化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噪声干扰,相较其他算法得到的解更加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该反问题中解的稳定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温-深度剖面 热传导-冰流模型 反演算法 百年冰面温度重建 马兰冰川
下载PDF
地下水渗流条件下埋地换热器传热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华军 齐承英 +1 位作者 杜红普 顾吉浩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610-1614,共5页
建立了根据地温分布确定地下水流动特性的简化数学模型。针对一个实际工程钻孔进行了地温分布测量,并测试了局部地下水渗流条件下埋地换热器的传热性能。结果表明,上述理论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在该文实验条件下,地下水渗流对埋地... 建立了根据地温分布确定地下水流动特性的简化数学模型。针对一个实际工程钻孔进行了地温分布测量,并测试了局部地下水渗流条件下埋地换热器的传热性能。结果表明,上述理论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在该文实验条件下,地下水渗流对埋地换热器的传热性能具有明显的强化作用,埋地换热器的换热量平均提高11.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埋地换热器 地下水流动 传热性能 地温分布
下载PDF
秦岭陆内造山带岩石圈结构 被引量:20
7
作者 袁学诚 李善芳 华九如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17,共17页
重新处理和解释叶县—南漳反射地震剖面,并综合利用油气勘探地震剖面,地震层析、大地电磁测深、地热流、气体测量等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数据,得到秦岭造山带岩石圈构造模型。识别出秦岭地壳不同时代的重要构造:(1)加里东期华北克拉通向... 重新处理和解释叶县—南漳反射地震剖面,并综合利用油气勘探地震剖面,地震层析、大地电磁测深、地热流、气体测量等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数据,得到秦岭造山带岩石圈构造模型。识别出秦岭地壳不同时代的重要构造:(1)加里东期华北克拉通向秦岭微板块的俯冲,并造成中上地壳内华北地壳和北秦岭地壳形成锯齿状楔入构造。(2)印支—燕山期扬子克拉通与秦岭微陆块的对冲走滑软碰撞,形成了以南阳地区为中心由一系列规模宏大的逆冲断层组成的负花状构造。(3)白垩纪后,由正副片麻岩交互成层的结晶基底形成的穹隆。(4)盖在结晶基底上的近透明浅变质元古宙地层形成的褶皱基底。白垩纪后,秦岭地区和中国东部其他地区一样,岩石圈地幔遭受到软流圈上升形成蘑菇云构造,岩石圈活化,严重影响构造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岩石圈 反射地震 气体测量 大地电磁 地热流
下载PDF
HTGR 蒸汽发生器螺旋管内壁温分布和传热恶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毕勤成 陈听宽 +1 位作者 田永生 陈学俊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08-412,共5页
介绍了在西安交通大学高压汽水实验回路上进行的垂直螺旋管内汽水两相流传热实验。得出了沿螺旋管长度方向及圆周方向的壁温分布特性,由此确定了发生传热恶化的临界含汽率及其位置。通过关联实验数据,得到了计算临界含汽率的经验公式... 介绍了在西安交通大学高压汽水实验回路上进行的垂直螺旋管内汽水两相流传热实验。得出了沿螺旋管长度方向及圆周方向的壁温分布特性,由此确定了发生传热恶化的临界含汽率及其位置。通过关联实验数据,得到了计算临界含汽率的经验公式,为高温气冷堆(HTGR)螺旋管式蒸汽发生器的设计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发生器 螺旋管 壁温分布 传热恶化 气冷堆
下载PDF
中上扬子区热场分布与演化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洪江 刘光祥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0-164,共5页
在中上扬子区16条热演化(Ro-H)剖面建立的基础上,基于"沉积盆地热史恢复模拟系统"的热史Ro反演、Ro-ΔRo法、最高古地温法恢复了早古生代—晚古生代早期、晚古生代—中三叠世、晚三叠世—侏罗纪的地温梯度,并编制了地温梯度... 在中上扬子区16条热演化(Ro-H)剖面建立的基础上,基于"沉积盆地热史恢复模拟系统"的热史Ro反演、Ro-ΔRo法、最高古地温法恢复了早古生代—晚古生代早期、晚古生代—中三叠世、晚三叠世—侏罗纪的地温梯度,并编制了地温梯度平面分布图。结果表明,热场分布与演化与区域构造、盆地体制和构造热事件具较好的对应关系,表现在:(1)中上扬子区早古生代—晚古生代早期总体属克拉通拗陷盆地,具低的热流值,在低热流值背景中具由克拉通向被动大陆边缘增高的趋势;(2)晚古生代晚期—中三叠世受区域伸展作用控制,高热流值区与陆缘裂陷和陆内裂陷相对应,而克拉通内保持低热流值;(3)晚三叠世—侏罗纪前陆盆地发育期,构造活动带(前陆冲断带、基底拆离—盖层滑脱带)热流值高,并具向前陆盆地内逐渐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演化剖面 热流值 地温梯度 中上扬子区
下载PDF
宾汉流体在同心环空内的传热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善波 李兆敏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4-99,共6页
结合运动方程、能量方程及本构方程,建立了宾汉流体在内管作轴向运动的环空内流动和换热充分发展时的数学模型,利用因次分析法对数学模型进行了处理,并在内管恒热流、外管绝热和内管绝热、外管恒热流两种边界条件下得到了宾汉流体在环... 结合运动方程、能量方程及本构方程,建立了宾汉流体在内管作轴向运动的环空内流动和换热充分发展时的数学模型,利用因次分析法对数学模型进行了处理,并在内管恒热流、外管绝热和内管绝热、外管恒热流两种边界条件下得到了宾汉流体在环空内的速度、温度分布和管壁内、外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结果表明,屈服应力对努塞尔数(Nu)的影响与内管的运动方向有关,并且屈服应力越小,环空内的温度分布越平缓。塑性粘度对传热的影响只有在内管运动的情况下才体现出来。内管运动方向、运动速度及边界条件的类型都对环空内的温度分布和管壁Nu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宾汉流体 内管运动 环空流动 传热 温度分布
下载PDF
大别造山带岩石圈结构与超高压变质岩折返的另类模型 被引量:7
11
作者 袁学诚 李善芳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4期565-576,共12页
氦同位素研究确定,大别山榴辉岩等超高压岩石矿物并非来自地幔,而是生成于岩石圈地幔顶部。结合深部地球物理,提出一个岩石圈地幔顶部形成超高压矿物的模型。即表壳岩石俯冲到岩石圈地幔顶部,形成超高压变质岩,然后由于地壳隆升、剥蚀,... 氦同位素研究确定,大别山榴辉岩等超高压岩石矿物并非来自地幔,而是生成于岩石圈地幔顶部。结合深部地球物理,提出一个岩石圈地幔顶部形成超高压矿物的模型。即表壳岩石俯冲到岩石圈地幔顶部,形成超高压变质岩,然后由于地壳隆升、剥蚀,出露到地表。冲入大别山地区岩石圈地幔顶部的表壳岩石之所以会形成超高压变质岩是因为它同时受到板块会聚的强大压力和蘑菇云地幔产生的高温。沿六安—黄石综合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剖面实测的热流剖面显示,南大别构造带的莫霍面温度达到1307℃,超高压变质作用所需要的高温条件至今依然存在。已有文献表明黏塑性的大陆板块在碰撞俯冲时,岩石圈地幔的变形远比通常认定的那种刚性板块俯冲要复杂。俯冲呈对冲形式,方向大都向下,在岩石圈地幔中,俯冲板块和制动板块像麻花一样相互楔入,在深部甚至改变俯冲方向,制动板块反而向俯冲板块俯冲。当岩石圈地幔顶部局部熔融时,无疑俯冲物质将向局部熔融层扩散,在高温高压下发生超高压变质作用。大别山变形晚期,在核部形成"背形穹隆"。将形成于岩石圈地幔顶部的超高压变质岩带到地表,接受剥蚀而出露地表。已有资料表明,全球主要超高压变质岩的分布带与古特提斯洋分布有关,古特提斯洋碰撞带是全球最长的一条陆内碰撞俯冲带。它们是否均为黏塑性板块之间的软碰撞、在邻近碰撞带的岩石圈地幔顶部是否都有高温的区域则尚待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 超高压 氦同位素 软碰撞 反射地震 地热流
下载PDF
间壁式单程换热器两侧流体温度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晏丽红 谢中华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8-53,共6页
通过考察温度分布函数及其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分析了3种情况下冷、热两种流体在间壁式单程换热器两侧的温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当两侧恒温时,温度分布线是平行于横轴的直线;一侧恒温一侧变温时,有温度变化流体的热容流量大小影响其温... 通过考察温度分布函数及其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分析了3种情况下冷、热两种流体在间壁式单程换热器两侧的温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当两侧恒温时,温度分布线是平行于横轴的直线;一侧恒温一侧变温时,有温度变化流体的热容流量大小影响其温度分布线的单调性和凹凸性;当两侧变温且两种流体并流时,冷、热流体热容流量的大小影响温度分布线的单调性和凹凸性,热容流量的相对大小影响温度分布变化的相对快慢;当两侧变温且两种流体逆流时,冷、热流体热容流量的大小影响温度分布线的单调性,热容流量的相对大小影响温度分布线的凹凸性和变化的相对快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壁式单程换热器 温度分布 冷流体 热流体 热容流量
下载PDF
地外天体潜入式探测典型案例分析及展望 被引量:1
13
作者 姜生元 朴松杰 +4 位作者 张伟伟 沈毅 侯绪研 全齐全 邓宗全 《深空探测学报》 2016年第1期68-76,共9页
针对地外天体星壤剖面的潜入式探测任务,对星球表面热场、星壤剖面原位力学特性等科学目标探测的基本原理、实现方案和典型案例进行了资料调研与分析,并阐明了国际上开展地外天体星壤剖面潜入式探测活动的目的和科学意义。在此基础上,... 针对地外天体星壤剖面的潜入式探测任务,对星球表面热场、星壤剖面原位力学特性等科学目标探测的基本原理、实现方案和典型案例进行了资料调研与分析,并阐明了国际上开展地外天体星壤剖面潜入式探测活动的目的和科学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月面采样科学目标拓展方案以及我国开展潜入式探测的预先研究规划,对蠕动掘进和冲击贯入式探测方案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外天体 星壤剖面 潜入式探测 科学目标 星表热场 原位力学特性
下载PDF
轨道车辆大挤压型材的生产(1)
14
作者 熊慧 王祝堂 《轻合金加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4,共14页
轨道车辆用的铝材主要通过挤压方法生产。车体结构用的挤压铝材是大型材,中小型材用于车体内部装修。前者用量占车体铝材用量的80%以上。本文分两部分发表,第一部分概述了车体型材的生产工艺流程、铝结构车体的设计要求、车体大型材的... 轨道车辆用的铝材主要通过挤压方法生产。车体结构用的挤压铝材是大型材,中小型材用于车体内部装修。前者用量占车体铝材用量的80%以上。本文分两部分发表,第一部分概述了车体型材的生产工艺流程、铝结构车体的设计要求、车体大型材的规格类型。介绍了大型材的制坯、挤压、热处理等工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车辆大型材 挤压 生产工艺流程 在线热处理
下载PDF
建筑热工学中稳定传热的图解法及应用
15
作者 赵娟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3期45-48,共4页
稳定传热是建筑热工学中的基本传热过程,一般通过公式计算来求解。本文利用稳定传热中热流强度q处处相等的特点引入图解法,即在以热阻-温度坐标系中,绘制贯通平壁的温度分布线,利用该线进行求解。通过实例说明图解法有理论依据,结果准确... 稳定传热是建筑热工学中的基本传热过程,一般通过公式计算来求解。本文利用稳定传热中热流强度q处处相等的特点引入图解法,即在以热阻-温度坐标系中,绘制贯通平壁的温度分布线,利用该线进行求解。通过实例说明图解法有理论依据,结果准确,图形直观,可行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传热 热阻 热流密度 温度分布线
下载PDF
超临界CO_2钻井井筒流动规律 被引量:4
16
作者 宋维强 倪红坚 +3 位作者 景英华 王瑞和 沈忠厚 李斌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1-107,共7页
考虑井筒轴向传热以及井壁围岩的温度变化对流场的影响,建立CO_2井筒循环流动模型,实现对流场压力参数、温度参数与CO_2物性参数的耦合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连续管内CO_2由液态转变为超临界态的临界井深为780 m,环空中CO_2... 考虑井筒轴向传热以及井壁围岩的温度变化对流场的影响,建立CO_2井筒循环流动模型,实现对流场压力参数、温度参数与CO_2物性参数的耦合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连续管内CO_2由液态转变为超临界态的临界井深为780 m,环空中CO_2可始终处于超临界态;环空中压力剖面与井深近似呈线性相关,CO_2的压降比水的小36.7%;连续管内物性参数的变化主要由温度的变化决定,环空中则取决于压力的变化;环空中雷诺数高达106,处于较强的紊流状态;超临界CO_2钻井在窄密度窗口储层应用中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井筒流动 传热 压力剖面 雷诺数
下载PDF
基于非等温三相流模型的欠平衡钻井井底压力预测 被引量:2
17
作者 FALAVAND-JOZAEI A HAJIDAVALLOO E +1 位作者 SHEKARI Y GHOBADPOURI S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58-365,共8页
考虑欠平衡钻井中钻屑的影响以及由于地层和钻井液之间热量传递导致的温度变化,应用气-液-固三相流模型来模拟井筒流体,计算井筒温度和压力分布,分析不同参数对环空内流体压力和温度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与两相流模型及其他考虑地温梯... 考虑欠平衡钻井中钻屑的影响以及由于地层和钻井液之间热量传递导致的温度变化,应用气-液-固三相流模型来模拟井筒流体,计算井筒温度和压力分布,分析不同参数对环空内流体压力和温度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与两相流模型及其他考虑地温梯度的三相流模型相比,考虑传热的非等温三相流模型能够更加准确地预测欠平衡钻井井底压力。井筒内黏性耗散、旋转钻柱与井壁间摩擦及钻头钻进产生的热源以及储集层油气流入对环空内流体温度分布有重要影响,进而对井底压力产生重要影响。井底流体温度随着液相流量、循环时间、液相和气相比热容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气相流量的增加而升高。井底压力与气相和液相流量的相关性较强,液相流量增加则井底压力增大,气相流量增加则井底压力减小;井底压力与循环时间、液相和气相比热容的相关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平衡钻井 井底压力 流体温度 钻屑 三相流模型 温度分布 井筒传热
下载PDF
PVC型材挤出口模均匀出料的控制措施 被引量:1
18
作者 敖万路 吴书杭 蒋标 《聚氯乙烯》 CAS 2019年第7期17-19,共3页
针对PVC型材挤出口模出料不均的问题,通过风道对出料不均的部位进行温度调控的措施来解决,并分析了风道的设计、隔热、温度控制、气流量等影响因素.
关键词 PVC型材 挤出口模 均匀出料 温度控制 风道 气流量 隔热
下载PDF
The assessment of time dependent flow of Williamson fluid with radiative blood flow against a wedge
19
作者 K.Subbarayudu S.Suneetha P.Bala Anki Reddy 《Propulsion and Power Research》 SCIE 2020年第1期87-99,共13页
The present pagination reports both Brownian diffusion and thermophoresis aspects subject to magneto hydrodynamic Williamson fluid model.Assuming the flow is unsteady and blood is treated as Williamson fluid over a we... The present pagination reports both Brownian diffusion and thermophoresis aspects subject to magneto hydrodynamic Williamson fluid model.Assuming the flow is unsteady and blood is treated as Williamson fluid over a wedge with radiation.The governing equations are transformed into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by using similarity variables.The analytical solutions of the transformed governing equations are obtained by using the RK 4th order method along with shooting technique solver.The effects of various physical parameters such as Hartmann number,local Weissenberg number,radiation parameter,unsteadiness parameter,Prandtl number,Lewis number,Brownian diffusion,thermophoresis,wedge angle parameter,moving wedge parameter,on velocity,temperature,concentration,skin friction,heat transfer rate and mass transfer rate have been discussed in detail.The velocity and temperature profile deprives for larger We and an opposite trend is observed for concentration.The radiation parameter is propositional to temperature and a counter behaviour is observed for P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present pagination reports both Brownian diffusion and thermophoresis aspects subject to magneto hydrodynamic WILLIAMSON fluid model. Assuming the flow IS unsteady and blood IS treated as WILLIAMSON fluid over a WEDGE with radiation.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are transformed into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by using similarity variables. The analytical solutions of the transformed governing EQUATIONS are obtained by using the RK 4th order method along with shooting technique solver. The effects of various physical parameters such as Hartmann NUMBER local Weissenberg NUMBER radiation PARAMETER unsteadiness PARAMETER Prandtl NUMBER Lewis NUMBER Brownian diffusion thermophoresis WEDGE angle PARAMETER moving WEDGE PARAMETER on velocity temperature concentration skin friction heat transfer rate and mass transfer rate have been discussed in detail. The velocity and temperature profile deprives for larger We and an opposite trend IS observed for concentration. The radiation PARAMETER IS propositional to temperature and a counter behaviour IS observed for Pr.
原文传递
蓄热式连续加热炉应用中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谢国威 蔡九菊 +2 位作者 孙文强 王爱华 董辉 《中国冶金》 CAS 2008年第6期36-39,共4页
介绍了蓄热式连续加热炉在国内钢铁企业中的应用现状;深入分析了其推广应用的适用性、蓄热室的蓄热能力难以满足生产要求、加热炉运行中炉压较大且易波动、自动化控制水平不高等问题;提出了应加强在蓄热式加热炉结构型式选择、蓄热室同... 介绍了蓄热式连续加热炉在国内钢铁企业中的应用现状;深入分析了其推广应用的适用性、蓄热室的蓄热能力难以满足生产要求、加热炉运行中炉压较大且易波动、自动化控制水平不高等问题;提出了应加强在蓄热式加热炉结构型式选择、蓄热室同炉膛耦合传热、炉内气体限制射流与自动化控制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改善其不足,推动其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热式连续加热炉 炉型 耦合传热 炉压 限制射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