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钙调蛋白抑制剂诱导血小板GPⅠbα酶切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志成 谢如锋 张晓峰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53-1257,共5页
目的探讨钙调蛋白抑制剂在GPⅠbα酶切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取健康志愿者静脉血5份[(10 ml/(人)份],分离得到洗涤血小板3 ml/份,将洗涤血小板分别与Calpain抑制剂、活性氧(ROS)拮抗剂、NAD(P)H氧化酶抑制剂、线粒体ROS拮抗剂或溶剂... 目的探讨钙调蛋白抑制剂在GPⅠbα酶切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取健康志愿者静脉血5份[(10 ml/(人)份],分离得到洗涤血小板3 ml/份,将洗涤血小板分别与Calpain抑制剂、活性氧(ROS)拮抗剂、NAD(P)H氧化酶抑制剂、线粒体ROS拮抗剂或溶剂对照(DMSO)等预孵育,再与钙调蛋白抑制剂W7孵育;流式细胞仪检测GPⅠbα表达、胞内Ca2+和ROS浓度;Western blot检测GPⅠbα酶切产物、Calpain底物talin的酶切。结果W7浓度依赖地引起血小板胞内Ca2+浓度升高,Ca2+平均荧光强度DMSO为52±9,而W7在25、50和100μmol/L时分别为121±17、225±23和308±25;W7浓度依赖地诱导血小板ROS产生,与DMSO比较,W7在25、50和100μmol/L时诱导的ROS相对浓度分别为150±11、209±20和297±18;ROS拮抗剂和Calpain抑制剂单独使用时都部分抑制W7诱导的GPⅠbα酶切,联合使用时则完全抑制W7诱导的GPⅠbα酶切。结论钙调蛋白抑制剂通过活化Calpain和产生ROS共同调控ADAM17介导的GPⅠbα酶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钙调蛋白 gp酶切 活性氧 钙离子
下载PDF
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α拮抗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程彦 胡厚源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3年第1期124-127,共4页
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GPⅠb-Ⅸ-Ⅴ复合物可通过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结合,在止血和血栓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GPⅠbα拮抗剂能够通过阻断GPⅠbα-vWF的相互作用,抑制血小板在受损血管内皮局部的聚集和黏附,从而抑制血栓形成。因此,GP... 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GPⅠb-Ⅸ-Ⅴ复合物可通过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结合,在止血和血栓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GPⅠbα拮抗剂能够通过阻断GPⅠbα-vWF的相互作用,抑制血小板在受损血管内皮局部的聚集和黏附,从而抑制血栓形成。因此,GPⅠbα拮抗剂是目前研发新型抗血小板药物的方向之一。现就近年来GPⅠbα拮抗剂在心血管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蛋白gp 血小板 血栓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基因VNTR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滕继军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276-278,共3页
①目的 探讨GPⅠb基因VNTR多态性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在中国青岛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分布规律 ,并深入研究这种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②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 ,选择 10 5例经脑CT或MRI确诊的脑梗死病人作为脑梗死组 ,10 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 ①目的 探讨GPⅠb基因VNTR多态性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在中国青岛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分布规律 ,并深入研究这种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②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 ,选择 10 5例经脑CT或MRI确诊的脑梗死病人作为脑梗死组 ,10 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 ,用PCR法对全部受试者进行GPⅠb基因VNTR多态性检测。③结果 脑梗死组B等位基因频率和BC基因型频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χ2 =5 .16 2、4 .386 ,P <0 .0 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等位基因与脑梗死有相关性 (OR =5 .10 ,P =0 .0 4 6 ,95 %CI为 0 .96~ 2 7.15 )。④结论 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基因VNTR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相关性 ,B等位基因和BC基因型可能是脑梗死的致病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小板膜糖蛋白 gpb基因VNTR多态性 基因频率
下载PDF
佛波酯诱导血小板黏附受体GPⅠbα酶切的机制研究
4
作者 王志成 罗梅宏 +1 位作者 谢如锋 张晓峰 《检验医学》 CAS 2013年第5期420-424,共5页
目的佛波酯(PMA)能诱导血小板黏附受体GPⅠbα酶切,但分子机制未完全阐明。本研究主要探讨PMA诱导GPⅠbα酶切的分子机制。方法取健康志愿者静脉血,分离得到洗涤血小板。将洗涤血小板分别与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活性氧(ROS)抑制剂、NA... 目的佛波酯(PMA)能诱导血小板黏附受体GPⅠbα酶切,但分子机制未完全阐明。本研究主要探讨PMA诱导GPⅠbα酶切的分子机制。方法取健康志愿者静脉血,分离得到洗涤血小板。将洗涤血小板分别与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活性氧(ROS)抑制剂、NAD(P)H氧化酶抑制剂、线粒体ROS拮抗剂或二甲基亚矾(DMSO)对照等预孵育,再与PMA孵育。流式细胞仪检测ROS浓度;Western blot检测GPⅠbα酶切产物;用非同位素标记法检测PKC活性。结果 PKC抑制剂BIM和ROS抑制剂二硫苏糖醇(DTT)单独使用时,都能完全抑制PMA诱导的GPⅠbα酶切。PMA浓度依赖地诱导血小板ROS产生,PKC抑制剂和NAD(P)H氧化酶抑制剂都能抑制PMA诱导的ROS产生,而线粒体ROS拮抗剂没有抑制作用。BIM抑制PMA诱导的PKC活化,DTT则没有抑制作用。结论 PMA可能通过PMA-PKC-NAD(P)H氧化酶-ROS-ADAM17-GPⅠbα信号通路调节GPⅠbα酶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gp酶切 佛波酯 蛋白激酶C 活性氧
下载PDF
苏州地区正常人群GPⅠbα基因HPA-2和VNTR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施菊妹 高维强 +2 位作者 白霞 王迎春 阮长耿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5-147,共3页
关键词 gp gpbβ HPA-2 VNTR 多态性研究 人类遗传学
原文传递
血小板糖蛋白GPⅠbα vWF结合域在酵母中的表达鉴定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波 苏丽 +3 位作者 张玉华 魏广智 王广义 王字玲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 :实现重组糖蛋白GPⅠbαvWF结合域在巴氏毕赤酵母中的表达。方法 :PCR从重组质粒pcDNA3.1 GPⅠbα中扩增GPⅠbαvWF结合域基因 ,以pPIC9k为表达载体 ,构建包含该目的基因的酵母重组质粒 ,转染毕赤酵母GS115 ,以G4 18筛选抗性克隆 ... 目的 :实现重组糖蛋白GPⅠbαvWF结合域在巴氏毕赤酵母中的表达。方法 :PCR从重组质粒pcDNA3.1 GPⅠbα中扩增GPⅠbαvWF结合域基因 ,以pPIC9k为表达载体 ,构建包含该目的基因的酵母重组质粒 ,转染毕赤酵母GS115 ,以G4 18筛选抗性克隆 ,甲醇诱导表达 ,SDS PAGE与点印迹鉴定表达产物。结果 :获得编码正确的重组质粒pPIC9k GP30 2 ,电转化GS115 ,以G4 18筛选到阳性克隆 ,诱导表达培养上清进行点印迹 ,结果表明表达蛋白能够与抗GPⅠbα单克隆抗体结合。结论 :获得了表达重组蛋白质GPⅠbαvWF结合域的巴氏毕赤酵母菌株以及重组蛋白质GP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氏毕赤酵母 基因表达 gp VWF 抗体 单克隆
原文传递
血浆Lp-PLA2、MIP-1α、GPⅠb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27
7
作者 秦召敏 沈钦海 孔瑞雪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3411-341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血小板膜Ⅰb(GPⅠb)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选取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26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正常...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血小板膜Ⅰb(GPⅠb)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选取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26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正常组(n=60)、单支病变组(n=75)、双支病变组(n=65)、三支病变组(n=60),应用Gensini积分法评价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各组血浆Lp-PLA2、MIP-1α、GPⅠb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Gensini积分与冠心病血浆Lp-PLA2、MIP-1α、GPⅠb水平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分析影响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C反应蛋白(CRP)、血浆Lp-PLA2、MIP-1α、GPⅠb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左心射血分数(LVEF)水平下降(P<0.05);且随着冠状病变支数增多,TC、TG、LDL-C、CRP、血浆Lp-PLA2、MIP-1α、GPⅠb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HDL-C、LVEF水平显著下降(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Gensini积分与LDL-C、CRP、Lp-PLA2、MIP-1α、GPⅠb呈正相关(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LDL-C、Lp-PLA2、MIP-1α、GPⅠb是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而HDL-C是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因素。结论血浆Lp-PLA2、MIP-1α、GPⅠb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可为临床无创评价冠心病动脉病变提供新的指导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 血小板膜gpb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下载PDF
大剂量乌司他丁在兔常温体外循环中对血小板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昌克勤 杨大烜 +2 位作者 王古岩 薛庆华 李立环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343-346,共4页
目的观察兔常温体外循环(CPB)前应用大剂量乌司他丁对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的影响。材料和方法2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成2组:乌司他丁组(U组,n=10)和对照组(C组,n=10)。U组在CPB前给予乌司他丁10×10^4U/kg,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 目的观察兔常温体外循环(CPB)前应用大剂量乌司他丁对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的影响。材料和方法2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成2组:乌司他丁组(U组,n=10)和对照组(C组,n=10)。U组在CPB前给予乌司他丁10×10^4U/kg,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CPB30min,流量为180—300ml/min,肛温维持在36.5~37.5℃。分别记录CPB前、停机、停机后1h、2h和3h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测定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粘附率(PAR)和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GPⅡb、GPⅢa的分子数。结果CPB后各时间点两组血小板计数较CPB前显著减少(P〈0.01),同时间点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CPB后两组PAR较CPB前显著下降(P〈0.01),同时间点C组PAR下降较U组更明显(P〈0.05)。CPB后两组GpⅠb、GpⅡb、GpⅢa分子数较CPB前显著减少(P〈0.01),停机后逐步恢复,同时间点C组较U组更明显(P〈0.05)。结论CPB后血小板数目减少,膜糖蛋白分子数降低,粘附能力下降。CPB前应用大剂量乌司他丁可减少CPB中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的分解,保护血小板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体外循环 血小板 gpb gpb gpⅢa 血小板粘附率
下载PDF
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在我国汉族人群中分布的多态性 被引量:3
9
作者 文历东 吴宝余 +2 位作者 马文彦 阎美荣 崔明玉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489-490,共2页
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GPⅠb)含二条肽链,其中α链(重链)的分子量约14.3万,β链约2.2万,二链以二硫键联结在一起。GPⅠb在止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GPⅠb在人群中呈多态性分布,我们旨在研究GPⅠb在我国汉族人群... 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GPⅠb)含二条肽链,其中α链(重链)的分子量约14.3万,β链约2.2万,二链以二硫键联结在一起。GPⅠb在止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GPⅠb在人群中呈多态性分布,我们旨在研究GPⅠb在我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材料和方法1取材并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膜蛋白 gpb 汉族人群 分布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蛇毒蛋白与血小板血栓形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灵欣 刘欣 +2 位作者 宁淑香 李庆伟 王继红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37-41,55,共6页
多种蛇毒蛋白具有与血小板表面整合素、膜糖蛋白Ⅰb(GPⅠb)或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相互作用而影响血栓形成的功能。影响血小板血栓形成的蛇毒蛋白目前分为3类:去整合素、VWF调节蛇毒蛋白及GPⅠb结合蛋白。其中,去整合素具有高效抑制血... 多种蛇毒蛋白具有与血小板表面整合素、膜糖蛋白Ⅰb(GPⅠb)或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相互作用而影响血栓形成的功能。影响血小板血栓形成的蛇毒蛋白目前分为3类:去整合素、VWF调节蛇毒蛋白及GPⅠb结合蛋白。其中,去整合素具有高效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能;VWF调节蛇毒蛋白具有体外介导VWF依赖型血小板聚集的功能;而GPⅠb结合蛇毒蛋白又分为2组:GPⅠb激动剂和GPⅠb拮抗剂,分别起诱导血小板聚集与抑制VWF介导的血小板聚集的功能。本文将对上述影响血小板血栓形成的蛇毒蛋白的结构、功能及其在临床上的研究与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毒蛋白 血小板血栓形成 去整合素 VWF-调节蛋白 gpb结合蛋白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telet Activation Related Factors and Polymorphism of Related Gene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of Blood-stasis Syndrome 被引量:11
11
作者 薛梅 陈可冀 殷惠军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2008年第4期267-273,共7页
Objective: To comparatively study the expressive conditions of platelet activation related factors (GPⅠb, GPⅡb-Ⅲa and GMP-140) in healthy subjects and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of blood-stasis... Objective: To comparatively study the expressive conditions of platelet activation related factors (GPⅠb, GPⅡb-Ⅲa and GMP-140) in healthy subjects and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of blood-stasis (BS) or non-blood-stasis (non-BS) syndrome, an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ctivities of various glycoproteins and the polymorphism of genes. Methods: With case control design adopted, patients with the CHD (40 of BS, 37 of non-BS) and 39 healthy subjects for control, all fitting to the inclusion criteria, were selected in this study. The number of affected coronary branches was recorded by the contrast examination. The 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 (MFI) of GPⅠb, GPⅡb-Ⅲa, and GMP-140 (CD42b, CD61, CD62p) in patients and healthy persons was measured with flow cytometry, the polymorphism of HPA-3 gene was detected by Taqman probe technique and that of HPA-2 gene was determined by gene sequencing. Results: MFI of CD61 and CD62p was higher in the CHD patients than in the healthy control, which was also higher in patients of BS syndrome than in patients of non-BS syndrome (P〈0.05); MFI of CD42b was lower in the CHD patients than in the healthy control (P〈0.05), but showing in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BS and non-BS syndrome (P〉0.05); at the same tim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all the above-mentioned three MFI could be found in patients with various numbers of affected coronary branches, neither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genotypes at GPⅡb HPA-3 and GPⅠb HPA-2 polymorphism loci (P〉0.05). Conclusion: (1) The activities of GP Ⅱ b-Ⅲa and GMP-140 were obviously increased in the genesis and developing process of CHD and CHD of BS syndrome, and so they could be taken as one of the objective indexes for microscopic diagnosis of BS syndrome. (2) The level of GPⅠb was lower in CHD patients than in healthy persons, but it was not a sensitive indicator for BS syndrome of CHD. (3) Levels of GP Ⅱb-Ⅲa, GPⅠb and GMP-140 were not related with the number of affected coronary branches in CHD patients. (4) The changes in amino-acids expression induced by the two loci brought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GPⅠb and GP Ⅱb-Ⅲa 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onary heart disease blood-stasis syndrome gpb-Ⅲa gpb GMP-140 platelet activation gene polymorphism
原文传递
荫风轮总苷对ADP诱导血小板黏附及黏附受体表达的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许钒 彭代银 +4 位作者 李玉宝 董炤 徐先祥 余世春 刘青云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763-1764,共2页
目的:考察荫风轮总苷对ADP诱导血小板黏附及黏附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血小板和内皮细胞黏附模型考查荫风轮总苷对ADP诱导血小板黏附的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荫风轮总苷对ADP诱导血小板黏附受体(GP Ib,GPⅠ-Ⅰb/Ⅲa)表达的影响。... 目的:考察荫风轮总苷对ADP诱导血小板黏附及黏附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血小板和内皮细胞黏附模型考查荫风轮总苷对ADP诱导血小板黏附的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荫风轮总苷对ADP诱导血小板黏附受体(GP Ib,GPⅠ-Ⅰb/Ⅲa)表达的影响。结果:荫风轮总苷(25~50 mg.L-1)可以显著增加ADP诱导血小板和内皮细胞的黏附作用(P<0.05);荫风轮总苷具有增强ADP诱导血小板黏附受体GP Ⅰb表达减少和GPⅡb/Ⅲa表达增加的作用。结论:荫风轮总苷可能通过增强ADP诱导血小板膜表面黏附受体表达,增加血小板黏附来促进凝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荫风轮总苷 血小板 黏附 gpb gpb/Ⅲa
原文传递
前瞻性评价单克隆抗体俘获血小板抗原技术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谦 展凤霞 +4 位作者 侯明 丁娟 朱媛媛 秦平 彭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81-585,共5页
目的 评价单克隆抗体俘获血小板抗原技术(MAIPA)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诊断价值,以及对免疫性和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以来自14家医院的321例血小板减少患者为研究对象,男118例,女203例,应用改良MAIPA试验... 目的 评价单克隆抗体俘获血小板抗原技术(MAIPA)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诊断价值,以及对免疫性和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以来自14家医院的321例血小板减少患者为研究对象,男118例,女203例,应用改良MAIPA试验双盲法检测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抗-GPⅡb/Ⅲa和抗-GP Ⅰ b/Ⅸ),客观评价该试验在ITP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了解ITP患者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浓度与血小板数量的相关性以及地塞米松治疗后抗体浓度的变化.结果 抗-GPⅡb/Ⅲa、抗-GP Ⅰ b/Ⅸ、抗-GPⅡb/Ⅲa联合抗-GP Ⅰ b/Ⅸ诊断ITP的敏感性分别为39.75%、32.64%、55.23%,特异性分别为97.56%、93.94%、92.68%,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7.94%、93.98%、95.65%,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5.71%、32.35%、41.53%,总有效率分别为54.51%、48.29%、64.80%;ITP患者血小板特异性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抗体阳性患者的血小板数量显著低于阴性患者,ITP患者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水平[吸光度(A)值]与血小板数量呈负相关;激素治疗有效的ITP患者抗-GPⅡb/Ⅲa或(和)抗-GP Ⅰ b/Ⅸ转阴或抗体水平降低.结论 MAIPA试验对ITP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ITP患者的疗效也具有指导意义,可作为IFP和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鉴别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自身抗体 血小板糖蛋白gpb/Ⅲa复合物 血小板糖蛋白gpb/Ⅸ复合物 单克隆抗体
原文传递
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晴 高长俊 +2 位作者 李旭 任蓉 韩静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2期51-55,共5页
目的:研究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选择2018年3月~2019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健康患儿120例作... 目的:研究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选择2018年3月~2019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健康患儿1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不同出血程度、不同预后患儿的GPⅡb/Ⅲa以及GPⅠb/Ⅸ抗体水平之间的差异。分析GPⅡb/Ⅲa以及GPⅠb/Ⅸ联合诊断对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患儿的GPⅡb/Ⅲa以及GPⅠb/Ⅸ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107.778,69.879);不同出血程度患儿的GPⅡb/Ⅲa以及GPⅠb/Ⅸ抗体水平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随着患儿的出血程度的加重,患儿的GPⅡb/Ⅲa以及GPⅠb/Ⅸ抗体水平显著提升;缓解组患儿的GPⅡb/Ⅲa以及GPⅠb/Ⅸ抗体显著低于未缓解组(t=17.262,18.159);在对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中,GPⅡb/Ⅲa以及GPⅠb/Ⅸ的联合诊断灵敏度显著高于单独检测,通过ROC曲线分析,在对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中,GPⅡb/Ⅲa以及GPⅠb/Ⅸ的临界值分别为0.47,0.55。结论: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显著高于健康者,且随着患儿的疾病进展,患儿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GPⅡb/Ⅲa以及GPⅠb/Ⅸ显著升高,未来可通过对患儿的GPⅡb/Ⅲa以及GPⅠb/Ⅸ水平检测,对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 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gpb/Ⅲa gpb/Ⅸ 预后
原文传递
手术创伤对血小板粘附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亚群 潘宁玲 刘怀琼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34-336,共3页
目的 探讨手术创伤的大小及时间长短对血小板粘附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胆囊切除术全麻病人30例,随机分为LC组及OC组。两组病人均于全麻后分别采集静脉血10ml,并于手术开始后1h、2h各采血10ml,分别制备贫血小板血... 目的 探讨手术创伤的大小及时间长短对血小板粘附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胆囊切除术全麻病人30例,随机分为LC组及OC组。两组病人均于全麻后分别采集静脉血10ml,并于手术开始后1h、2h各采血10ml,分别制备贫血小板血浆和富血小板血浆,测定GPⅠb/Ⅰx、vWF、PAdT。结果 GPⅠb/Ⅰx、vWF、PAdT麻醉后手术前均无显著性差异。手术中 PAdT LC组明显低于 OC组(P<0.05)。GPⅠb/Ⅰx OC组明显高于 LC组(P<0.01),且随时间延长,OC组亦显著高于LC组(P<0.01)。vWF以LC组减少显著(P<0.05),两组均在手术开始后2h降低明显。结论 手术中GPIb/Ix、vWF、PAdT的升高与降低均与创伤大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血小板gpb/x VWF PAdT 血小板粘附功能
原文传递
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婕 徐敏 +2 位作者 黄琳琳 胡豫 梅恒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469-473,478,共6页
目的:评估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临床表现、一线治疗的疗效反应和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对2019年12月一2021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249例ITP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98例,女151例,中位年龄50(30~60)岁,入... 目的:评估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临床表现、一线治疗的疗效反应和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对2019年12月一2021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249例ITP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98例,女151例,中位年龄50(30~60)岁,入院时中位血小板计数为13×10^(9)/L(3×10^(9)/L,28×10^(9)/L),利用流式微球技术进行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检测。结果:249例ITP患者中新诊断期99例,持续期53例,慢性期97例。抗体检测结果显示,23例患者具有抗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P)Ⅰbα自身抗体,22例患者具有抗GPⅡb/Ⅲa自身抗体,50例患者同时检测到上述两种抗体,154例患者未检测到上述两种抗体。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阳性患者的出血评分4(4,5)明显高于无自身抗体的患者3(0,5)(P<0.05)。线性关联χ^(2)检验表明,随着出血等级的增加,抗体阳性率呈线性增加(χ^(2)=20.097,P<0.001)。在99例新诊断的ITP患者中,自身抗体阳性患者对标准一线治疗的反应率(42.1%,16/38)显著低于无自身抗体的患者(72.1%,44/61)(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的存在对新诊断ITP患者一线治疗的疗效有显著影响(P=0.006,OR=0.277,95%CI0.110~0.695)。结论: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阳性的ITP患者出血风险较高,对一线治疗的反应较差,更容易转变为慢性期,需要对具有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的ITP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 gp gpb/Ⅲa 一线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