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PR30对大鼠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1
作者 肖权洲 卿亚龙 +1 位作者 陈特 刘向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53-59,共7页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通过Nrf2/ARE信号通路抑制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的大鼠椎间盘髓核细胞的凋亡、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方法使用IL-1β处理大鼠椎间盘髓核细胞复制体外椎间盘退变模型,将椎间盘髓核细胞分为空白对照(Co...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通过Nrf2/ARE信号通路抑制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的大鼠椎间盘髓核细胞的凋亡、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方法使用IL-1β处理大鼠椎间盘髓核细胞复制体外椎间盘退变模型,将椎间盘髓核细胞分为空白对照(Control)组、IL-1β组、IL-1β+过表达GPR30阴性对照质粒(oe-NC)组、IL-1β+过表达GPR30质粒(oe-GPR30)组、IL-1β+oe-GPR30+干扰Nrf2表达阴性对照质粒(si-NC)组、IL-1β+oe-GPR30+干扰Nrf2表达质粒(si-Nrf2)组,IL-1β的处理浓度为10 ng/mL。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GPR30 mRNA表达;Western boltting检测GPR30、抗重组与合成蛋白(Nrf2)和抗醌NADH脱氢酶(NQO1)和抗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6水平;使用ELISA法检测活性氧(ROS)、分光光度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比色法检测丙二醛(MDA)水平。结果IL-1β组髓核细胞GRP30 mRNA、蛋白相对表达量较Control组降低(P<0.05),IL-1β+oe-GPR30组较IL-1β+oe-NC组升高(P<0.05)。IL-1β组髓核细胞核中Nrf2蛋白相对表达量较Control组升高(P<0.05),IL-1β+oe-GPR30组较IL-1β+oe-NC组升高(P<0.05)。IL-1β组Nrf2、HO-1及NQO1蛋白相对表达量较Control组降低(P<0.05),IL-1β+oe-GPR30组较IL-1β+oe-NC组升高(P<0.05)。IL-1β组髓核细胞Nrf2蛋白相对表达量较Control组降低(P<0.05),IL-1β+oe-GPR30组较IL-1β+oe-NC组升高(P<0.05),IL-1β+oe-GPR30+si-Nrf2组较IL-1β+oe-GPR30+si-NC组降低(P<0.05)。IL-1β组髓核细胞凋亡率较Control组升高(P<0.05),IL-1β+oe-GPR30组较IL-1β+oe-NC组降低(P<0.05),IL-1β+oeGPR30+si-Nrf2组较IL-1β+oe-GPR30+si-NC组升高(P<0.05)。IL-1β组TNF-α、IL-6水平较Control组升高(P<0.05),IL-1β+oe-GPR30组较IL-1β+oe-NC组降低(P<0.05),IL-1β+oe-GPR30+si-Nrf2组较IL-1β+oe-GPR30+si-NC组升高(P<0.05)。IL-1β组ROS、MDA水平较Control组升高(P<0.05),SOD水平较Control组降低(P<0.05),IL-1β+oe-GPR30组ROS、MDA水平较IL-1β+oe-NC组降低,SOD水平较IL-1β+oe-NC组升高(P<0.05),IL-1β+oe-GPR30+si-Nrf2组ROS、MDA水平较IL-1β+oe-GPR30+si-NC组升高,SOD水平较IL-1β+oe-GPR30+si-NC组降低(P<0.05)。结论上调GPR30表达激活Nrf2/ARE信号通路,能抑制IL-1β诱导的髓核细胞凋亡、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损伤 大鼠椎间盘髓核细胞 gpr30 Nrf2/ARE信号通路 炎症反应
下载PDF
GPR30受体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脑缺血中的作用
2
作者 潘彦灼 吴凌智(综述) 何玲(审校)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22期3333-3340,共8页
GPR30是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同时其因为能够与雌激素直接结合而被称为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作为雌激素的新型受体,其功能被广泛与雌激素已知效应比较。雌激素对神经中枢系统作用以及这些作用是否能够转化用于治疗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已经... GPR30是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同时其因为能够与雌激素直接结合而被称为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作为雌激素的新型受体,其功能被广泛与雌激素已知效应比较。雌激素对神经中枢系统作用以及这些作用是否能够转化用于治疗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已经得到广泛的讨论。据文献报道GPR30受体在神经中枢系统中分布并部分参与雌激素样神经保护作用,同时其被激动不具备雌激素直接使用带来的副作用,比如乳腺癌,雌化效应。这些特征提示GPR30受体可能是新的从激素角度出发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潜在靶点。本综述首先总结该受体在脑部分布,介导的信号通路以及这些通路产生的神经作用,随后对近十年关于GPR30神经作用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时获取的新认识进行总结并从中提出针对神经系统疾病可能的治疗策略,最后粗略探讨GPR30受体在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转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r30受体 神经退行性疾病 阿尔兹海默病 帕金森病 耐药性癫痫 脑缺血
下载PDF
非基因型雌激素膜性受体GPR30在生后雌性大鼠海马内的发育学表达与亚细胞水平定位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赵承军 邓其跃 +2 位作者 张东梅 蔡文琴 张吉强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3-107,共5页
为了研究非基因型雌激素膜性受体GPR30对海马的结构和功能的调节作用,应用硫酸镍铵增强显色的免疫组化技术以及酶标免疫电镜技术,观察了生后雌性大鼠海马内GPR30表达的变化及其免疫阳性产物在神经元亚细胞水平的定位情况.结果显示,GPR3... 为了研究非基因型雌激素膜性受体GPR30对海马的结构和功能的调节作用,应用硫酸镍铵增强显色的免疫组化技术以及酶标免疫电镜技术,观察了生后雌性大鼠海马内GPR30表达的变化及其免疫阳性产物在神经元亚细胞水平的定位情况.结果显示,GPR30免疫阳性产物主要位于海马CA区的锥体层神经元与齿状回颗粒层的神经元内,其表达水平随发育呈增加趋势.P0时在雌性大鼠海马未发现明显GPR30免疫阳性反应,P7后免疫阳性物质开始在CA2出现,P14时见于CA1、CA2和齿状回,P30和P60主要见于CA1、CA2、CA3和齿状回.在光镜下,GPR30免疫阳性产物位于细胞核外的胞浆中,细胞核未见免疫阳性反应.在透射电镜下可见其位于神经元的胞浆内,可能主要是粗面内质网,也可见于线粒体和细胞膜.以上结果证实,GPR30是一种位于细胞核外的、非基因型作用的雌激素受体,可能参与了雌激素对海马锥体神经元突触可塑性和学习记忆等功能的调节,还可能参与了对齿状回成年神经干细胞某些活动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雌激素膜性受体 gpr30 免疫组化 免疫电镜
下载PDF
Caveolin-1、GPR30和Viment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3
4
作者 赵乐 唐萃 +3 位作者 杨磊 莫小梅 朱平 刘智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10-1514,1519,共6页
目的:探讨Caveolin-1、GPR30和Vimentin在人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甲状腺乳头状癌76例和正常的甲状腺组织4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aveolin-1、GPR30和Vimentin的表达,分析其... 目的:探讨Caveolin-1、GPR30和Vimentin在人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甲状腺乳头状癌76例和正常的甲状腺组织4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aveolin-1、GPR30和Vimentin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以及三者之间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在PTC组织中,Caveolin-1、GPR30和Viment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1%(7/76)、80.26%(61/76)、76.32%(58/76),其中Caveolin-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组织81.82%(36/44),而GPR30、Vimentin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0(0/44)、0(0/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Caveolin-1、GPR30和Vimentin的表达与肿瘤的分期(P=0.005,P<0.001,P<0.001)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P≤0.001)显著相关。此外Caveolin-1与GPR30的表达呈负相关(rs=-0.528,P<0.001),Caveolin-1与Vimentin的表达呈负相关(rs=-0.572,P<0.001),GPR30与Vimentin的表达呈正相关(rs=0.812,P<0.001)。Caveolin-1联合GPR30或Vimentin表达的条件下:Caveolin-1阴性表达伴随GPR30或Vimentin阳性表达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更具有相关性(P<0.05);GPR30与Vimentin联合阳性表达较只有一种蛋白阳性表达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更具有相关性(P=0.005);Caveolin-1阴性表达伴随GPR30和Vimentin阳性表达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最强(P<0.001)。结论:Caveolin-1、GPR30和Vimentin在PTC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分期,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且三者的表达密切相关,Caveolin-1、GPR30和Vimentin在PTC中的表达情况可作为检测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CAVEOLIN-1 gpr30 VIMENTIN
下载PDF
GPR30在小鼠发情周期卵巢中的分布和表达 被引量:7
5
作者 耿阳雪 蒋振兴 +3 位作者 熊东升 代盈盈 王文丽 赵慧英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63-866,共4页
为了获得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在小鼠发情周期卵巢中的分布和表达规律,分别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RT-PCR法,对小鼠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间情期卵巢中GPR30分布及GPR30 mRNA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显示:GPR30免疫反应阳性产物... 为了获得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在小鼠发情周期卵巢中的分布和表达规律,分别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RT-PCR法,对小鼠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间情期卵巢中GPR30分布及GPR30 mRNA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显示:GPR30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分布于小鼠卵巢各级卵泡的颗粒细胞、卵泡膜细胞、卵母细胞以及黄体细胞和间质细胞的细胞膜和胞浆中,以次级卵泡和成熟卵泡的颗粒细胞中分布最多、着色最深;GPR30的相对表达量在小鼠发情周期卵巢中以间情期最低且极显著低于其他3个时期(P<0.01),发情期最高但与发情前期和发情后期无显著差异(P>0.05)。发情周期卵巢中GPR30 mRNA的表达变化规律与GPR30的表达基本一致,其中发情期最高且极显著高于其他时期(P<0.01),间情期最低且极显著低于其他时期(P<0.01)。GPR30在小鼠卵巢中的分布和表达量变化与卵泡发育过程以及发情周期雌激素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提示其介导了雌激素对发情周期卵泡发育和卵母细胞成熟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r30 小鼠 卵巢
下载PDF
雌激素膜受体GPR30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庄研 张树泉 +3 位作者 贺银燕 鲍伟 杨懿霞 万小平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0-374,共5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膜受体GPR30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意义。方法: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GPR30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析GPR30表达与临床病理的联系;免疫细胞化学分析GPR30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细胞系RL95-... 目的:探讨雌激素膜受体GPR30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意义。方法: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GPR30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析GPR30表达与临床病理的联系;免疫细胞化学分析GPR30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细胞系RL95-2(ER+)和KLE(ER-)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GPR30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GPR30蛋白表达阳性率(21/30,70%)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5/17,29.41%)(χ2=7.232,P=0.007);肿瘤组织学分级越高,GPR30表达阳性率越高(P=0.003),GPR30表达与内膜癌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和腹水转移无关(P>0.05);ERα阳性的子宫内膜癌细胞系RL95-2和ERα阴性的细胞系KLE均表达GPR30。结论:雌激素膜受体GPR30于子宫内膜癌组织和子宫内膜癌细胞系均有表达,与肿瘤组织学高分级相关,提示GPR30可能在子宫内膜癌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gpr30 受体 雌激素 受体 雌激素膜
下载PDF
GPR30-PI3K/Akt信号通路对乳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勤 刘学良 +4 位作者 王鹏 邵建强 白杰 张辉 王遵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5期476-480,共5页
目的研究G蛋白偶联雌激素膜受体(GPR30)-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对乳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分别选取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MDA-MB-468、MDA-MB-453及MCF-7,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4种细胞中GPR30... 目的研究G蛋白偶联雌激素膜受体(GPR30)-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对乳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分别选取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MDA-MB-468、MDA-MB-453及MCF-7,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4种细胞中GPR30的表达情况,将表达量最高的细胞用于后期实验。通过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乳腺癌细胞中GPR30的定位情况;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不同剂量(0 ng、2 ng、6 ng、10 ng)GPR30激动剂E2作用乳腺癌细胞后磷酸化PI3K(p-PI3K)和磷酸化Akt(p-Akt)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划痕实验检测GPR30-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对乳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GPR30在4种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MDAMB-468、MDA-MB-453及MCF-7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9±0.03、0.76±0.07、0.62±0.08、0.91±0.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因MCF-7细胞中GPR30的表达量最高,故以MCF-7细胞为实验对象。经免疫荧光染色可知,GPR30高表达于乳腺癌MCF-7细胞的胞质和胞膜上。随着激动剂E2使用剂量的提高和刺激时间的延长,pPI3K、p-Akt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增高(P<0.05),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激动剂E2最佳使用剂量为10 mg/ml,最佳干预时间为10 min,经激动剂E2(10 mg/ml)刺激乳腺癌MCF-7细胞10 min后,p-PI3K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而提前采取GPR30特异性阻断剂(G15)进行预处理后,MCF-7细胞中的p-PI3K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采用激动剂E2干预后,乳腺癌MCF-7细胞迁移能力明显提升(P<0.05);而采用GPR30特异性阻断剂(G15)、PI3K特异性阻断剂(LY294002)干预后,乳腺癌MCF-7细胞迁移能力显著降低(P<0.05)。结论经体外实验表明,GPR30-PI3K/Akt信号通路在乳腺癌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交叉关系,并且该信号通路异常活化具有参与乳腺癌细胞迁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gpr30 PI3K AKT 信号通路 细胞迁移
下载PDF
雌激素受体GPR30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罗浩军 杨光伦 涂刚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81-886,共6页
G蛋白偶联受体30(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30,GPR30)是上世纪90年代发现的一种膜相关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其作用模式和效应与传统核受体ERα、β均有不同,且与二者并没有同源性,是又一种具有独立作用的新型ER。GPR30... G蛋白偶联受体30(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30,GPR30)是上世纪90年代发现的一种膜相关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其作用模式和效应与传统核受体ERα、β均有不同,且与二者并没有同源性,是又一种具有独立作用的新型ER。GPR30广泛表达于全身多个系统及多种肿瘤细胞,主要定位于内质网,通过转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及第二信使等介导雌激素样物质快速反应和转录调节,参与多种疾病及肿瘤生物学过程,可能与ERα具有协同作用,在乳腺癌等重大疾病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受体 gpr30 肿瘤
下载PDF
乳腺癌中雌激素受体GPR30与ER、PR及HER2的相关性 被引量:7
9
作者 杨玉华 娄丹 吕小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854-2856,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新型雌激素受体GPR30与ER、PR及HER2表达的关系及与三阴乳腺癌的关系。方法:选取石家庄市第一医院乳腺癌手术切除标本8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5例乳腺癌(其中三阴乳腺癌15例)中GPR30、ER、PR及HER2的表达情况,...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新型雌激素受体GPR30与ER、PR及HER2表达的关系及与三阴乳腺癌的关系。方法:选取石家庄市第一医院乳腺癌手术切除标本8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5例乳腺癌(其中三阴乳腺癌15例)中GPR30、ER、PR及HER2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85例乳腺癌中GPR30、ER、PR及HER2的表达率分别为52.9%(45/85)、74.1%(63/85)、69.4%(59/85)、22.4%(19/85)。乳腺癌中GPR30表达和ER呈正相关(P=0.021);GPR30和PR及HER2表达无相关性(均P>0.05)。15例三阴乳腺癌中GPR30阳性11例,GPR30和三阴乳腺癌高度相关(P=0.014)。结论:新型雌激素受体GPR30和ER共同作用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发展;GPR30在三阴乳腺癌高表达,针对GPR30的研究及应用有望成为三阴乳腺癌诊治的新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三阴乳腺癌 gpr30 ER PR HER2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发情周期小鼠下丘脑中GPR30的表达 被引量:2
10
作者 蒋振兴 耿阳雪 +3 位作者 熊东升 王文丽 代盈盈 赵慧英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5-19,共5页
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在发情周期小鼠下丘脑中的分布和表达规律。分别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RT-PCR法对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间情期小鼠下丘脑中GPR30的分布和GPR30mR-NA表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GPR30免疫反应阳性物质... 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在发情周期小鼠下丘脑中的分布和表达规律。分别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RT-PCR法对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间情期小鼠下丘脑中GPR30的分布和GPR30mR-NA表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GPR30免疫反应阳性物质分布于发情周期小鼠下丘脑中的大部分核团以及部分胶质细胞的胞膜,其中视上核、视交叉上核、室旁核、室周核、弓状核、乳头体外侧核分布较多;视上核和视交叉上核的GPR30相对表达量分别在间情期与发情前期以及发情前期与发情期间呈极显著差异(P<0.01),均呈上升趋势,而其他核团中GPR30相对表达量在发情各期相对稳定且无显著差异(P>0.05);下丘脑中GPR30的相对表达量以发情前期和发情期较高,整个发情周期呈先升后降趋势。发情前期和发情期下丘脑中GPR30mRNA相对表达量较高,但与其他各期间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下丘脑中GPR30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对动物发情周期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 下丘脑 发情周期 小鼠
下载PDF
雌激素膜受体GPR30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胡光民 许浩 申国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年第4期1-2,共2页
雌激素膜受体GPR30作为一个独立的雌激素受体,介导了雌激素众多的生理功能,该文就GPR30的结构、定位、信号通路和生物学效应作一综述。
关键词 雌激素膜受体 gpr30 信号通路 生物效应
下载PDF
caveolin-1、GPR30和vimentin在乳头状甲状腺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5
12
作者 许凯 何苗 +2 位作者 卢红明 孙宇 范桂莲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7年第1期61-63,共3页
甲状腺癌是发病率较高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其中80%为乳头状甲状腺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Hj。PTC具有分化高、恶性度低、预后较好的特点。但在分化程度较高的VFC中,仍有50%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严重影... 甲状腺癌是发病率较高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其中80%为乳头状甲状腺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Hj。PTC具有分化高、恶性度低、预后较好的特点。但在分化程度较高的VFC中,仍有50%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严重影响预后。甲状腺癌的发病与患者的激素水平密切相关,雌激素在甲状腺癌的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甲状腺癌 CAVEOLIN-1 gpr30 VIMENTIN
下载PDF
GPR30阳性表达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与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13
作者 肖波 余桂梅 《安徽医药》 CAS 2016年第3期538-540,共3页
目的分析新型雌激素受体GPR30表达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并探讨其与雌、孕激素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该院妇产科经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GPR30、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表达,并分析其对子宫内膜癌的临... 目的分析新型雌激素受体GPR30表达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并探讨其与雌、孕激素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该院妇产科经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GPR30、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表达,并分析其对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意义和分析三者间的关系。结果 GPR30阳性表达率与子宫内膜癌的FIGO分期、组织分级以及肌层浸润深度有关联(P<0.05),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GPR30表达阳性率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显著高于增殖期子宫内膜(P<0.05),PR表达阳性率在子宫内膜癌与增殖期子宫内膜差异显著(P<0.05),ER表达阳性率在两者间无差异(P>0.05)。子宫内膜癌GPR30与ER阳性共表达率为61.2%(30/49),呈正相关(r=0.315,P=0.021);与PR阳性共表达率为57.1%(28/49),呈正相关(r=0.303,P=0.027)。结论 GPR30阳性表达对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期、组织分级以及肌层浸润深度相关,对子宫内膜癌预后产生重要作用;GPR30与ER、PR间存在共表达的交谈或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r30 子宫内膜癌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下载PDF
卵巢移植对去势大鼠海马神经元和雌激素膜受体GPR3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芳 黑常春 +6 位作者 孔斌 常青 郑小敏 吴凯 周文献 朱万平 赵承军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5年第7期889-893,共5页
目的观察去势大鼠卵巢移植后海马神经元形态、尼氏体数量和雌激素膜受体GPR30表达的变化,评价卵巢移植对海马神经元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去势组和卵巢移植组。对照组行假手术,去势组行双侧卵巢切除,卵巢移植... 目的观察去势大鼠卵巢移植后海马神经元形态、尼氏体数量和雌激素膜受体GPR30表达的变化,评价卵巢移植对海马神经元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去势组和卵巢移植组。对照组行假手术,去势组行双侧卵巢切除,卵巢移植组在切除双侧卵巢7 d后,肾被膜下移植出生3 d内乳鼠的卵巢。于移植后的7、14、21和28 d,尼氏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尼氏体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检测GPR30蛋白的表达。结果去势组随去势时间延长,海马神经元排列散乱,胞体皱缩,核固缩深染,神经元尼氏体数量减少(P<0.05),GPR30表达减少(P<0.05)。卵巢移植组随移植时间的延长,细胞形态逐渐好转并与正常形态接近,海马神经元内尼氏体数量和GPR30蛋白表达逐步恢复,并接近对照组。结论卵巢移植可以逆转去势所致神经元形态改变,并提高GPR30蛋白的表达,促进海马神经元蛋白合成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去势 卵巢移植 海马神经元 gpr30
下载PDF
GPR30-PI3K/Akt信号通路在三阴性乳腺癌转移中作用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檀军丽 张燕 +2 位作者 段媛媛 侯月红 王晓燕 《中国医刊》 CAS 2019年第6期681-685,共5页
目的探讨GPR30-PI3K/Akt信号通路在三阴性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4种乳腺癌细胞系中GPR30蛋白的表达情况和不同药物作用后MDA-MB-468细胞中p-PI3K蛋白的表达变化;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GPR30在三阴性乳腺癌... 目的探讨GPR30-PI3K/Akt信号通路在三阴性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4种乳腺癌细胞系中GPR30蛋白的表达情况和不同药物作用后MDA-MB-468细胞中p-PI3K蛋白的表达变化;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GPR30在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468中的定位;通过划痕实验检测GPR30-PI3K/Akt信号通路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①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MDA-MB-468可高表达GPR30,后续确定选用MDA-MB-468细胞作为研究对象。②在MDA-MB-468细胞中,GPR30主要定位于胞质和胞膜上。③p-PI3K蛋白的表达水平随着GPR30激动剂(E_2和G1)浓度及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高,具有浓度及时间依赖性(P<0.05);而使用GPR30特异性阻断剂(G15)处理细胞后,p-PI3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④经E_2及G1处理后,MDA-MB-468细胞迁移能力显著增强(P<0.05),而G15及PI3K抑制剂(LY294002)处理后其迁移能力明显减弱(P<0.05)。结论在三阴性乳腺癌中,GPR30与PI3K/Akt信号通路之间可能存在某种交叉关系并参与三阴性乳腺癌的转移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gpr30 PI3K/AKT 转移
下载PDF
GPR30/GPER介导雌激素快速效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喻琳麟 岳利民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37-441,共5页
雌激素不仅在生殖系统,而且还在机体其他多个系统中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雌激素对靶细胞的作用除了传统的基因组效应外还具有快速非基因组效应。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一种膜结合的雌激素受体:G蛋白耦联受体30(GPR30)又称G蛋白耦联雌激素受... 雌激素不仅在生殖系统,而且还在机体其他多个系统中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雌激素对靶细胞的作用除了传统的基因组效应外还具有快速非基因组效应。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一种膜结合的雌激素受体:G蛋白耦联受体30(GPR30)又称G蛋白耦联雌激素受体(GPER),与雌激素结合后可通过调节激酶活性、影响第二信使分子、调节基因转录,从而介导雌激素对靶细胞的快速效应。GPR30介导的快速效应在生殖、心血管、神经和免疫系统的生理功能中都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与肿瘤密切相关。对GPR30介导的雌激素快速效应的特异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机制的研究,将为研制新一代用于治疗雌激素相关疾病的药物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r30 GPER 雌激素 快速效应
下载PDF
GPR30在卵巢癌的亚细胞定位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祝彩霞 于帆 +2 位作者 杨娟 热艳古丽.达吾提 牛刚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5-241,共7页
【目的】研究GPR30在卵巢癌中的亚细胞定位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我院2000-2010年的110例卵巢癌组织中GPR30的表达,分析GPR30与卵巢癌的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同时应用流式分选技术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GPR30在卵巢癌... 【目的】研究GPR30在卵巢癌中的亚细胞定位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我院2000-2010年的110例卵巢癌组织中GPR30的表达,分析GPR30与卵巢癌的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同时应用流式分选技术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GPR30在卵巢癌的亚细胞定位。【结果】GPR30在62.7%的卵巢癌组织中表达,其中包括51例浆液性腺癌和4例黏液性腺癌中(P=0.102)。肿瘤残余组(R1,33/45)中GPR30表达率高于无残留组(R0,34/65),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0)。在卵巢癌复发组中,73.7%的卵巢癌组织(42/57)可检测到GPR30表达阳性,而GPR30在50.9%的非复发组卵巢癌组织(27/53)中表达阳性(P=0.018)。进展型卵巢癌及低分化卵巢癌中GPR30表达率较早期卵巢癌和高分化卵巢癌中GPR30表达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5年随访发现,存活的患者中有33例的卵巢癌组织表达GPR30,而GPR30表达于66.7%的死亡病例中,二者无统计学差异。流式分选及免疫荧光技术卵巢癌细胞系SKOV-3细胞内GPR30表达,其中细胞核上GPR30表达明显高于细胞质上GPR30。【结论】GPR30表达阳性的卵巢癌肿瘤残留率、术后复发率增加,不同病理类型、临床病理分期及组织分级的卵巢癌中GPR30表达无明显差异。卵巢癌细胞中GPR30具有核聚集表达现象,从而诱导卵巢癌发生发展的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gpr30 亚细胞定位 临床意义
下载PDF
新型雌激素受体GPR30与雌激素非基因组效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丽平 张颖 +1 位作者 王永军 段华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12年第4期303-305,共3页
雌激素不仅在生殖系统,而且在多个系统中发挥着广泛且重要的作用。近来许多研究证实,除了传统的介导基因组信号通路的雌激素受体(ER)-ERα和ERβ外,还存在着新型的调节非基因组信号的ER-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它能够参与多种细胞的众... 雌激素不仅在生殖系统,而且在多个系统中发挥着广泛且重要的作用。近来许多研究证实,除了传统的介导基因组信号通路的雌激素受体(ER)-ERα和ERβ外,还存在着新型的调节非基因组信号的ER-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它能够参与多种细胞的众多生理病理过程。尽管它们有时存在交叉作用,但GPR30的功能与经典受体明显不同,它在雌激素相关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r30 雌激素受体 非基因组效应
下载PDF
新型雌激素受体GPR30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虹 涂刚(审校) 《内分泌外科杂志》 2008年第2期131-134,共4页
雌激素作为一类重要的性激素.在女性一生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病理状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女性的周期性子宫内膜脱落到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恶性肿瘤的产生均有它的参与。长期以来,可溶性细胞内雌激素受体ERα/β(ER)一直被认为... 雌激素作为一类重要的性激素.在女性一生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病理状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女性的周期性子宫内膜脱落到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恶性肿瘤的产生均有它的参与。长期以来,可溶性细胞内雌激素受体ERα/β(ER)一直被认为是其作用的唯一受体。该类受体通过与雌激素结合,发生构象变化,继而与细胞核内DNA结合,作为转录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受体 gpr30
下载PDF
雌激素膜受体GPR30在成年雄性大鼠脊髓中的表达
20
作者 孙浩东 胡荣 +5 位作者 冯华 林江凯 夏永志 赵天智 罗海水 李兰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0年第4期228-230,共3页
目的研究雌激素膜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在正常成年大鼠脊髓中的表达与分布。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4只成年大鼠脊髓各节段中GPR30的表达和分布情况。结果在脊髓的各个节段,GPR30在脊髓中均有表达,但主要分布在灰质中,且以... 目的研究雌激素膜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在正常成年大鼠脊髓中的表达与分布。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4只成年大鼠脊髓各节段中GPR30的表达和分布情况。结果在脊髓的各个节段,GPR30在脊髓中均有表达,但主要分布在灰质中,且以腹角为主,除腰段脊髓背角有少量GPR30阳性信号外,其余节段脊髓背角均未见明显GPR30阳性信号。GPR30在白质中的信号分布较均匀。结论GPR30在脊髓呈特异性分布,提示其在脊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脊髓 雌激素 膜受体 gpr30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