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PS Observation and Study on Recent Crustal Movement in the Northeastern Area of Pamir,Xinjiang
1
作者 QiaoXuejun WangXiaoqiang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1年第2期164-173,共10页
Calculation of repeated observation data at the densified GPS monitoring network in northeastern area of Pamir together with data from IGS stations in the periphery of the area yielded the movement rate of more than 4... Calculation of repeated observation data at the densified GPS monitoring network in northeastern area of Pamir together with data from IGS stations in the periphery of the area yielded the movement rate of more than 40 GPS station sites in the area, and, hence, the recent crustal deformation rate pattern and time series of fiducial GPS stations in the area were obtained.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principal movement direction of the GPS station sites is NNW, basically diagonal to the strike of Tianshan fold belt, i.e. a normal compression occurs in the Tianshan region. The movement pattern near Jiashi and its southwestern zone is som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station sites in their surrounding areas, indicating a certain relation of tectonic deformation in Jiashi area to seismic activity during last years. The movement rate of station sites in the periphery of Tarim basin less varies and its direction is basically consistent. It indicates less or basically no deformation within Tarim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iashi Pamir gps observation crustal deformation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crustal deformation before 2016 Menyuan Ms6.4 earthquake
2
作者 Weitao Chen Weijun Gan +4 位作者 Genru Xiao Yuebing Wang Weiping Lian Shiming Liang Keliang Zhang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6年第4期275-283,共9页
On January 21, 2016, a strong earthquake with a magnitude of Ms6.4 happened at Menyuan, Qinghai Province of China. In almost the same place, there was another strong earthquake happened in 1986, with similar magnitude... On January 21, 2016, a strong earthquake with a magnitude of Ms6.4 happened at Menyuan, Qinghai Province of China. In almost the same place, there was another strong earthquake happened in 1986, with similar magnitude and focal mechanism.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crustal deformation before the 2016 Menyuan Ms6.4 earth- quake by using the data from 10 continuou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stations and 74 campaign-mode GPS stations within 200 km of this event: (a) Based on the velocity field from over ten years GPS observations, a regional strain rate field is calcul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rustal strain rate and seismic moment accumulation rate of the Qilian- Haiyuan active fault, which is the seismogenic tectonics of the event,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surrounding regions. In a 20 km~ 20 km area around the seismogenic region, the maximum and minimum principal strain rates are 21.5 nanostrain/a (NW-SE extension) and -46.6 nanostrain/a (NE-SW compression), respectively, and the seismic moment accumulation rates is 17.4 Nm/a. The direction of principal compress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focal mechanism of this event. (b) Based on the position time series of the continuous GPS stations for a time-span of about 6 years before the event, we calculate the strain time ser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latation of the seismogenic region is continuously reduced with a "non-linear" trend since 2010, which means the seismogenic region has been in a state of compression. However, about 2-3 months before the event, both the dilatation and maximum shear strain show significant inverse trends. These abnormal changes of crustal deformation may reflect the non-linear adjustment of the stress-strain accumulation of the seismogenic region, when the accumulation is approaching the critical value of rup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6 Menyuan Ms6.4 earthquake gps observation crustal deformation Seismic moment accumulation rate DILATATION Maximum shear strain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主要活动断裂带GPS加密观测及结果分析 被引量:29
3
作者 甘卫军 程朋根 +2 位作者 周德敏 唐方头 李金平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7-187,共11页
为了对青藏高原东北缘海原断裂带和香山-天景山断裂带的现今走滑及逆冲运动状况进行更加精细的观测研究,我们沿甘肃兰州至宁夏中卫一线布设了1条由12个站点构成的跨断裂GPS加密测线网。该测线网的站点在空间分布上与“中国地壳运动观测... 为了对青藏高原东北缘海原断裂带和香山-天景山断裂带的现今走滑及逆冲运动状况进行更加精细的观测研究,我们沿甘肃兰州至宁夏中卫一线布设了1条由12个站点构成的跨断裂GPS加密测线网。该测线网的站点在空间分布上与“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已有站点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1条平均点距约22km的密集型GPS跨断裂剖面。在第1期观测中,考虑到测区周围存在2个“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连续观测基准站(西宁XNIN、盐池YANC),我们尝试采用了各观测组未必同步的“自由观测方式”,而在数据处理中采用了GIPSY先进的“精确单点定位”策略。结果表明,由“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连续基准网作为支撑平台,在局部区域的GPS加密监测中采用灵活的“自由观测方式”和简易的“精确单点定位”数据处理策略,能够在满足精度要求的前提下更加有效地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gps 活动断裂带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 加密观测 观测方式 单点定位 海原断裂带 观测研究 运动状况 宁夏中卫 空间分布 连续观测 数据处理 支撑平台 处理策略 加密监测 局部区域 精度要求 天景山 站点 密集型
下载PDF
利用国家GPS A级网资料对中国大陆现今水平形变场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2
4
作者 党亚民 陈俊勇 +2 位作者 刘经南 晁定波 张燕平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67-273,共7页
本文首先在ITRF框架下利用中国国家GPSA级网的两期观测资料初步分析了中国大陆部分的局部水平形变。为了更好地和已有的地质和地球物理地壳运动模型进行比较,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先验模型的形变分析方法,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 形变分析 地壳运动 gpsA级网 先验模型 反演
下载PDF
GPS跟踪站观测的初步结果所揭示的板内及板缘地壳水平运动 被引量:25
5
作者 李延兴 胡新康 +3 位作者 赵承坤 王敏 郭良迁 徐菊生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1998年第2期28-34,共7页
利用GPS跟踪站的观测结果,首次获得了东亚地区板内及板缘地壳水平运动较准确的运动速率,据此分析了我国大陆及周围地区地壳水平运动的特征。结果显示:我国大陆存在着明显的向东运动趋势,从西向东位移速率逐步减小;南北向的运动... 利用GPS跟踪站的观测结果,首次获得了东亚地区板内及板缘地壳水平运动较准确的运动速率,据此分析了我国大陆及周围地区地壳水平运动的特征。结果显示:我国大陆存在着明显的向东运动趋势,从西向东位移速率逐步减小;南北向的运动差异很大,西部青藏高原存在明显的向北运动,东部存在明显的向南运动趋势。探讨了地壳水平运动的动力学问题,认为板内及板缘地壳水平运动的最直接、最主要的推动力是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重力势能差也是板内地壳水平运动的一个重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跟踪观测 地壳运动 动力学因素 板内 板缘
下载PDF
中国大陆地壳运动的GPS观测及相关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熊熊 滕吉文 郑勇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2004年第1期16-25,共10页
 现代空载大地测量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传统大地测量学的观测手段、研究内容和范围,促进了地球动力学领域的研究.本文回顾过去近二十年来在中国大陆进行的全国及区域性GPS观测和取得的成果,重点评述在GPS相关动力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现代空载大地测量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传统大地测量学的观测手段、研究内容和范围,促进了地球动力学领域的研究.本文回顾过去近二十年来在中国大陆进行的全国及区域性GPS观测和取得的成果,重点评述在GPS相关动力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对我国GPS观测及动力学研究今后的发展提出初步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运动 gps观测 地球动力学研究
下载PDF
基于GPS观测资料反演庄浪河断裂带、马衔山北缘断裂带的滑动速率 被引量:11
7
作者 周德敏 甘卫军 +2 位作者 任金卫 倪国辉 宁树正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06-714,共9页
根据地质资料,首先建立庄浪河断裂带、马衔山北缘断裂带空间展布的三维几何模型和分段模型,并把地质方法大致推测或估计的各段滑动速率和滑动方式作为先验初值,通过三维深断裂位错模型对GPS观测站点速度场的最佳拟合,反演获得各断裂段... 根据地质资料,首先建立庄浪河断裂带、马衔山北缘断裂带空间展布的三维几何模型和分段模型,并把地质方法大致推测或估计的各段滑动速率和滑动方式作为先验初值,通过三维深断裂位错模型对GPS观测站点速度场的最佳拟合,反演获得各断裂段的现今滑动速率。结果表明,马衔山北缘断裂有1.4~3.0mm/a的逆倾滑,且中部断层段有约3mm/a的左旋走滑;庄浪河断裂有0.6~1.2mm/a的逆倾滑,走滑分量不明显。这些滑动速率值均在地质方法的推测范围内,且模型预测的GPS站点速度与实际观测值在整体上取得了较好的吻合。本研究表明,对于庄浪河断裂带、马衔山北缘断裂带这样一些滑动速率相对较低且传统地质调查方法较难实施的断裂,基于GPS观测结果的滑动速率反演是一种有效的补充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形变 深断裂位错模型 gps观测
下载PDF
定点潮汐形变观测与GPS大地测量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德福 李正媛 陈鹏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3年第1期107-113,共7页
论述了我国定点潮汐形变观测与GPS在观测周期、物理量、频域、实测精度、监测优势诸方面的异同 ,认为定点潮汐形变观测是测震学与大地测量 (含GPS)的必要补充。介绍了我国定点潮汐形变观测技术的发展与台网观测技术 ,以及它在我国 10多... 论述了我国定点潮汐形变观测与GPS在观测周期、物理量、频域、实测精度、监测优势诸方面的异同 ,认为定点潮汐形变观测是测震学与大地测量 (含GPS)的必要补充。介绍了我国定点潮汐形变观测技术的发展与台网观测技术 ,以及它在我国 10多次中强震测报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形变 观测台网 全球定位系统 大地测量 gps 地震前兆
下载PDF
利用GPS观测到的中国大陆地壳水平运动 被引量:8
9
作者 顾国华 申旭辉 王敏 《全球定位系统》 2001年第4期23-30,52,共9页
通过与一般GPS大地测量或工程测量对比,介绍利用GPS观测获取地壳运动信息的方法,包括野外观测及数据处理的方法。通俗地介绍了GPS数据处理与形变分析中的基本概念,如坐标系统的参考框架、无基准解、相似变换、位移基准、旋转与应变等。... 通过与一般GPS大地测量或工程测量对比,介绍利用GPS观测获取地壳运动信息的方法,包括野外观测及数据处理的方法。通俗地介绍了GPS数据处理与形变分析中的基本概念,如坐标系统的参考框架、无基准解、相似变换、位移基准、旋转与应变等。介绍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本网、基准网1998年与2000年GPS观测结果所获得的中国大陆地壳水平运动信息。简要介绍GPS观测概况、用GAMIT/GLOBK软件对所获得GPS观测数据的处理及精度分析。基准网与基本网各年观测结果得到的网内点位精度,由两期观测得到的水平位移分量的精度。得到的1998年9月初至2000年6月中旬基本网、基准网的地壳运动,包括以位于东部的一组稳定点为基准的各观测站位移、网内各部分的应变及部分地区的旋转量。得到了我国大陆完整而详细的地壳水平运动图像,分析了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的主要特征。在所述观测期间,我国东部地区相对较为稳定。相对东部稳定点组,东北块体向北运动;华南块体向东南运动。相对东部地区,新疆西北部地区以北西向运动为主;西南西藏地区以向北运动为主;西藏东部与云南地区形成非常明显的顺时针旋转构造运动。我国中部南北地震带是一强烈而复杂的变形带。GPS测量结果表明印度板块向北挤压是影响我国地壳运动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测网络 地壳运动 地壳形变 全球定位系统
下载PDF
天文大地网与GPS2000网联合平差的地壳形变改正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许才军 王华 +1 位作者 程鹏飞 张莉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4-37,60,共5页
按照中国大陆地质构造情况 ,将中国大陆划分成不规则的曲线网格 ,利用高精度GPS网平差得到的GPS速度、地震矩张量和活断层滑动速率 ,采用双三次样条函数拟合的方法 ,求出了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和变形场 ;利用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 按照中国大陆地质构造情况 ,将中国大陆划分成不规则的曲线网格 ,利用高精度GPS网平差得到的GPS速度、地震矩张量和活断层滑动速率 ,采用双三次样条函数拟合的方法 ,求出了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和变形场 ;利用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和变形场模型 ,研究分析了天文大地网与GPS2 0 0 0网联合平差中是否需要对天文大地网地面观测值进行形变改正问题。研究结果表明 ,天文大地网观测点坐标需要改正 ,但不需要在联合平差中对天文大地网地面观测数据 (边长、方位角 )进行改正 ,可以省去天文大地网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大地网 联合平差 地壳形变改正 gps速度场
下载PDF
跨地震带GPS剖面线观测与数据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程朋根 甘卫军 +1 位作者 李大军 肖根如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4期301-305,共5页
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已有站点的基础上,沿甘肃兰州至宁夏中卫一线布设了一条由12个站点构成的跨青藏高原东北缘断裂带的GPS测线网。该测线网与已有站点相互补充,构成了一条平均点距约22km的密集GPS跨断裂剖面,为青藏高... 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已有站点的基础上,沿甘肃兰州至宁夏中卫一线布设了一条由12个站点构成的跨青藏高原东北缘断裂带的GPS测线网。该测线网与已有站点相互补充,构成了一条平均点距约22km的密集GPS跨断裂剖面,为青藏高原东北缘海原断裂带及香山-天景山断裂带的现今走滑及逆冲运动状况进行更加精细的研究提供有效的约束。阐述该GPS测线网的站点布设情况、各观测组未必同步的"自由观测方式"、先进的GIPSY软件"精确单点定位"数据处理方案,并对观测结果进行分析。实测结果表明,这种方案能够在确保精度要求的前提下更加有效、灵活地实施GPS的地壳形变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壳形变 gps观测 数据处理
下载PDF
利用GPS观测结果对我国地壳水平形变强度的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顾国华 符养 王武星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共6页
介绍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区域网(包括基本网与基准网)1999年与2001年2期GPS观测所获得的中国大陆地壳水平位移速率结果,研究块体的划分、块体位移与块体变形,提出了用位移(速率)离散度分析块体或局部水平变形强度的方法,分析了中... 介绍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区域网(包括基本网与基准网)1999年与2001年2期GPS观测所获得的中国大陆地壳水平位移速率结果,研究块体的划分、块体位移与块体变形,提出了用位移(速率)离散度分析块体或局部水平变形强度的方法,分析了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的基本特征及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大地震前的地壳水平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观测 地壳形变 地壳运动 块体 区域网
下载PDF
GPS跟踪站数据传输软件客户端程序的设计 被引量:2
13
作者 籍利平 曹耀钦 崔敬佩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23-1225,共3页
介绍了基于Internet的GPS跟踪站数据传输的研究背景,进行了数据传输软件的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选择了便于源代码编写的开发工具VB6.0。以Winsock为编程控件,进行了GPS跟踪站数据传输客户端程序设计。数据传输试验结果表明:在56k的ModemI... 介绍了基于Internet的GPS跟踪站数据传输的研究背景,进行了数据传输软件的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选择了便于源代码编写的开发工具VB6.0。以Winsock为编程控件,进行了GPS跟踪站数据传输客户端程序设计。数据传输试验结果表明:在56k的ModemI,SDN和ADSL的支持下,数据传输程序均可满足GPS跟踪站对于数据传输的要求。提出了GPS跟踪站数据实时传输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定位系统(gps)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 跟踪站 文件传输协议(FTP) WINSOCK控件 网络编程 数据通信
下载PDF
大气质量负荷对GPS基准站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田云锋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4-67,共4页
分析大气质量负荷对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GPS基准站的影响,对所有历史数据进行了重新分析,比较了全球框架、区域框架以及经过ATML改正的区域框架下3种解中白噪声和闪烁噪声的大小、周期项和速率估计等的差别,并分析了ATML与公共噪声的... 分析大气质量负荷对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GPS基准站的影响,对所有历史数据进行了重新分析,比较了全球框架、区域框架以及经过ATML改正的区域框架下3种解中白噪声和闪烁噪声的大小、周期项和速率估计等的差别,并分析了ATML与公共噪声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区域框架来说,加入ATML改正能够带来一定的改进,如:水平分量白噪声和垂向分量闪烁噪声减小,垂向周年运动振幅降低等,但对台站运动速率的估计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大气质量负荷 共模噪声 地壳运动 观测网络
下载PDF
利用长期GPS观测资料分析昆仑断裂现今滑动速率与地壳活动特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郑刚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57-561,共5页
利用昆仑断裂区域的GPS观测资料,通过高精度数据处理获取区域地壳运动速度场,进而通过速度剖面线估算昆仑断裂现今形变速率。结果表明,昆仑断裂在94°E、101°E、103°E附近的现今滑动速率分别为12.8±1.9mm/a、6.1... 利用昆仑断裂区域的GPS观测资料,通过高精度数据处理获取区域地壳运动速度场,进而通过速度剖面线估算昆仑断裂现今形变速率。结果表明,昆仑断裂在94°E、101°E、103°E附近的现今滑动速率分别为12.8±1.9mm/a、6.1±0.9mm/a、0.7±2.1mm/a。进一步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本文估算的昆仑断裂10a尺度的现今滑动速率和万年尺度的地质学结果基本一致,说明现今滑动速率可以作为断裂地震风险性评估的有效输入数据;2)昆仑断裂东段具有向东逐渐减小的滑动速率,减少的速率可能主要被阿尼玛卿山的地壳增厚和断裂东段的顺时针旋转所吸收;3)昆仑断裂的西大滩-东大滩地震空区位于高应变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观测 昆仑断裂 地壳形变 滑动速率 应变场
下载PDF
川滇GPS地壳形变监测网的观测与数据处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党亚民 李毓麟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1996年第4期31-36,共6页
介绍中美合作建立的川滇GPS地壳形变监测网的布设和观测情况。利用GAMIT和GLOBK软件分别对已完成的两期观测数据进行了处理,基线相对精度优于0.1ppm。对两期观测的部分基线结果作了比较。
关键词 gps 基线 数据处理 地壳形变 监测网
下载PDF
GPS地壳形变和前兆信息与地震预测 被引量:2
17
作者 冒爱泉 张金华 +1 位作者 胡伍生 吴栋 《现代测绘》 2008年第5期3-6,共4页
地震预测仍然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至今没有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地震预测方法。本文首先从地震预测的角度出发,探讨了GPS地壳形变监测在地震研究中所起的作用,并对其未来进行了展望。其次利用江苏省的前兆数据进行了地震预测尝试,尝试结... 地震预测仍然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至今没有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地震预测方法。本文首先从地震预测的角度出发,探讨了GPS地壳形变监测在地震研究中所起的作用,并对其未来进行了展望。其次利用江苏省的前兆数据进行了地震预测尝试,尝试结果表明,地震预测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地壳形变 地震预测 前兆信息 时间序列法
下载PDF
GPS数据自动化下载与处理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国军 刘光明 +1 位作者 李世忠 张瑛 《电子工程师》 2007年第2期52-55,共4页
介绍了CMONOC(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数据共享系统的概况及自动化设计要求,阐述了GPS(全球定位系统)数据自动化下载与处理软件的设计方法,重点给出了利用V isual C++技术对CMONOC的GPS数据进行自动化下载与处理的编程实现。实际应用表明... 介绍了CMONOC(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数据共享系统的概况及自动化设计要求,阐述了GPS(全球定位系统)数据自动化下载与处理软件的设计方法,重点给出了利用V isual C++技术对CMONOC的GPS数据进行自动化下载与处理的编程实现。实际应用表明,该软件在长期的观测试验中运行可靠、操作方便,很好地满足了CMONOC工程应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 gps数据 计算机自动化 软件设计
下载PDF
GPS跟踪站数据传输技术研究进展与改进设想 被引量:1
19
作者 籍利平 《全球定位系统》 2006年第6期25-28,共4页
介绍了GPS跟踪站数据传输技术的作用和意义,评述了GPS跟踪站数据传输技术的研究现状,指出了自动化、多文件、低成本以及增强可靠性等四个发展趋势,提出了改进北京房山GPS跟踪站数据传输的更新设备、升级工作软件和提高数据利用率的设想。
关键词 全球定位系统(gps)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 跟踪站 数据通信IGS
下载PDF
基于BDS/GPS融合的精密单点定位解算策略与实测精度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怀 聂兆生 +5 位作者 刘刚 熊维 刘格格 黄健德 王东振 倪乙鹏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02-813,共12页
针对实际GNSS地壳形变流动监测中信号遮挡比较严重,GPS可视卫星数较少等问题,采用BDS/GPS双系统观测,分析了BDS/GPS双系统在实际流动测站观测中对精密单点定位(PPP)性能的改善。基于四川石棉地区GNSS地壳形变监测网实际流动测站观测数据... 针对实际GNSS地壳形变流动监测中信号遮挡比较严重,GPS可视卫星数较少等问题,采用BDS/GPS双系统观测,分析了BDS/GPS双系统在实际流动测站观测中对精密单点定位(PPP)性能的改善。基于四川石棉地区GNSS地壳形变监测网实际流动测站观测数据,分析了在实际观测环境以及模拟更恶劣观测环境下BDS单系统、GPS单系统和BDS/GPS双系统等3种定位模式的可视卫星数、几何精度衰减因子(GDOP)、定位精度和历元利用率。结果表明:在观测环境较差的山区,BDS/GPS双系统可大大提高可视卫星数,几何精度衰减因子降低,显著改善卫星空间几何结构,提高收敛速度和定位精度;与BDS单系统、GPS单系统相比,BDS/GPS双系统收敛速度可提高50%~80%,定位精度可提高20%~50%;单系统定位精度受高度角影响较大,BDS/GPS双系统在较高高度角时仍可保持较高精度,稳定性更强;在遮挡严重地区,为保证有充足双频观测值,可视卫星数需有6颗或6颗以上。BDS/GPS双系统因其高稳定性和高精度,更有利于在地形起伏剧烈区域捕捉地壳形变及地震产生的微弱位移信号,在复杂观测环境(山区、树林、建筑物密集区)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 精密单点定位 BDS/gps融合 地壳形变监测 恶劣观测环境 实测精度 数据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