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tGPT及GPT类技术的医学信息学应用前景探讨 被引量:27
1
作者 徐璐璐 洪贇 叶鹰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8-42,共5页
[目的/意义] ChatGPT及GPT类技术可对医学知识的推理、评估等进行变革性拓展,可能彻底改变具有“软”“硬”两个走向的医学信息学。[方法/过程]文章先以两种典型的多基因疾病为案例,借助ChatGPT及GPT类技术,从早期预防、疾病诊断、治疗... [目的/意义] ChatGPT及GPT类技术可对医学知识的推理、评估等进行变革性拓展,可能彻底改变具有“软”“硬”两个走向的医学信息学。[方法/过程]文章先以两种典型的多基因疾病为案例,借助ChatGPT及GPT类技术,从早期预防、疾病诊断、治疗方法、预后和护理、图像呈现5个方面进行案例展示。后分别阐述其在基因表达与分析、临床疾病的诊断与预防、药物的发现和预测、健康信息获取和使用4个方面的应用前景。[结果/结论]未来需增进医学信息学和GPT技术之间的协同,造福人类和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gpt类技术 人工智能 医学信息学
下载PDF
类ChatGPT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图景、风险与实现 被引量:13
2
作者 崔聪 《青年学报》 2023年第3期27-32,共6页
类ChatGPT技术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重要技术因素,具有生成式信息供给、超拟人化交互以及人机共生强化学习等鲜明技术特征。类ChatGPT技术能够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自主学习以及思想政治教... 类ChatGPT技术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重要技术因素,具有生成式信息供给、超拟人化交互以及人机共生强化学习等鲜明技术特征。类ChatGPT技术能够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自主学习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但同时也由于“技术过载”、“智能崇拜”、“话语依赖”以及“价值缺场”等原因使得这一赋能过程存在诸多风险。对此,应从思想政治教育立场出发,通过筑牢价值根基、加强主体培育以及探索制度设计等举措实现类ChatGPT技术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 gpt技术 思想政治教育 人工智能聊天技术 赋能图景 风险
原文传递
共识、共舞、共进:智联社会的人工智能素养——基于类ChatGPT技术的讨论 被引量:6
3
作者 陈一 徐衡 《青年学报》 2023年第3期38-42,共5页
随着以Chat 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嵌入更广泛的应用场景,智联社会构想正在变成现实。从数字化生存到智能化生存的迭代趋势,给人类社会及个体带来了新变化。我们必须形成关于人工智能的共识,培养与人工智能共存、共进的能力,同时基... 随着以Chat 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嵌入更广泛的应用场景,智联社会构想正在变成现实。从数字化生存到智能化生存的迭代趋势,给人类社会及个体带来了新变化。我们必须形成关于人工智能的共识,培养与人工智能共存、共进的能力,同时基于面向智联社会的构想,构建人工智能素养框架并丰富其内涵,推进人类在数字文明时代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具体来说,要着力培养认知性素养、行动性素养、批判性素养,以开放的态度完善对人工智能的共识,以开发或协同的姿态与人工智能共舞,以价值观引领与人工智能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 gpt技术 智联社会 智能化生存 人工智能素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