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ST沉降技术验证弓形虫醛缩酶与肌动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6
1
作者 郑斌 尹志奎 +2 位作者 何蔼 李卓雅 詹希美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63-367,共5页
目的通过GST沉降技术(GST pull-down)验证刚地弓形虫醛缩酶(aldolase)与肌动蛋白(actin)的相互作用。方法 PCR扩增弓形虫cDNA中aldolase和actin基因,分别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质粒pGEX-4T-1和pET30a,转化至大肠埃希菌BL21(DE3),1 mmol/L异丙... 目的通过GST沉降技术(GST pull-down)验证刚地弓形虫醛缩酶(aldolase)与肌动蛋白(actin)的相互作用。方法 PCR扩增弓形虫cDNA中aldolase和actin基因,分别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质粒pGEX-4T-1和pET30a,转化至大肠埃希菌BL21(DE3),1 mmol/L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亲和层析法纯化表达产物。采用腹部皮内多点注射免疫SD大鼠15只,首次免疫Actin-His6蛋白量为200μg/只,第2次起免疫蛋白量为100μg/只,共免疫4次,每次间隔7 d,末次免疫后5 d收集心脏血,制备Actin-His6抗血清。以纯化的GST-Aldolase蛋白作为探针蛋白与Actin-His6蛋白液进行GST沉降实验,实验产物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获得了弓形虫aldolase和actin基因序列,构建了相应的原核表达载体。表达并纯化了GST-Aldolase和Actin-His6蛋白。Actin-His6蛋白免疫SD大鼠后获得其抗血清,经抗体亲和纯化柱纯化,获得Actin-His6多克隆抗体。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GST沉降实验产物中的蛋白条带可被Aldolase-His6多克隆抗体和Actin-His6多克隆抗体识别。结论弓形虫醛缩酶与肌动蛋白存在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地弓形虫 醛缩酶 肌动蛋白 gst沉降技术 蛋白相互作用
下载PDF
与福氏2a志贺氏菌2457T株ArgT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1
2
作者 曹晓玉 赵格 +4 位作者 朱力 刘先凯 李娜 何建勇 王恒樑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8年第5期641-644,共4页
目的:筛选、鉴定与福氏2a志贺氏菌2457T株ArgT相互作用的蛋白,以进一步研究ArgT在福氏2a志贺氏菌致病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将ArgT与GST融合表达,通过体外GST沉降实验和MALDI-TOF MS技术,筛选并鉴定与福氏2a志贺氏菌2457T株ArgT相互... 目的:筛选、鉴定与福氏2a志贺氏菌2457T株ArgT相互作用的蛋白,以进一步研究ArgT在福氏2a志贺氏菌致病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将ArgT与GST融合表达,通过体外GST沉降实验和MALDI-TOF MS技术,筛选并鉴定与福氏2a志贺氏菌2457T株ArgT相互作用的蛋白。结果:筛选并鉴定到与福氏2a志贺氏菌2457T ArgT相互作用的蛋白OmpR。结论:OmpR与ArgT存在体外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氏2a志贺氏菌2457T株 ArgT OMPR gst沉降
下载PDF
ANKIB1相关泛素结合酶的筛选
3
作者 马振玲 解博红 +2 位作者 刘世饶 杨子善 谢云飞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17-622,共6页
含锚蛋白重复和IBR结构域蛋白1(ankyrin repeat and IBR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1,ANKIB1)属于RING-IBR-RING(RBR)蛋白家族,也是该家族中唯一含有泛素结合模体的成员,能促进某些蛋白的泛素化.几乎所有的RBR蛋白都具有泛素连接酶(E3... 含锚蛋白重复和IBR结构域蛋白1(ankyrin repeat and IBR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1,ANKIB1)属于RING-IBR-RING(RBR)蛋白家族,也是该家族中唯一含有泛素结合模体的成员,能促进某些蛋白的泛素化.几乎所有的RBR蛋白都具有泛素连接酶(E3)活性.ANKIB1也被推测为一种E3,但迄今尚未证实.RBR型E3能够与多种泛素结合酶(ubiquitin-conjugating enzyme,Ubc,统称E2)互作并发挥催化作用,其中最常见的是UbcH7,UbcH8和UbcH5B次之.为了筛选ANKIB1相关的E2,本研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分别表达了UbcH5B、UbcH7和UbcH8蛋白,并采用GST沉降(GST pull-down)实验验证3种E2与ANKIB1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内源性及过表达的ANKIB1均能与UbcH5B、UbcH7或UbcH8相互作用,同时ANKIB1也是唯一能与这3种E2互作的RBR蛋白.本研究为ANKIB1可能是1种E3的假说提供了支持,并为后续研究ANKIB1的E3活性和催化机制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锚蛋白重复和IBR结构域蛋白1 泛素结合酶 gst沉降 蛋白质相互作用
下载PDF
新型雌激素受体β信号通路调节因子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1
4
作者 韩聚强 焦园园 +6 位作者 丁丽华 袁斌 王晓辉 张浩 李杰之 吕秋军 叶棋浓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13-516,520,共5页
目的: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与ERβ相互作用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ERβ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从乳腺cDNA文库中钓取ER-βAF1 cDNA,构建诱饵蛋白载体pAS2-1-ERβ-AF1,利用酵母双杂交筛选技术,在乳腺cDNA文库中筛选与ERβ-AF1相互作用的蛋... 目的: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与ERβ相互作用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ERβ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从乳腺cDNA文库中钓取ER-βAF1 cDNA,构建诱饵蛋白载体pAS2-1-ERβ-AF1,利用酵母双杂交筛选技术,在乳腺cDNA文库中筛选与ERβ-AF1相互作用的蛋白。将含有pACT2-候选基因的酵母菌与含有pAS2-1-ERβ-AF1的酵母菌进行交配实验,利用LacZ报告基因检测ERβ-AF1与候选蛋白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然后将ERβ-AF1和候选蛋白分别构建到pGEX-KG和pET-28 a上,并纯化GST-ERβ-AF1和H is-候选蛋白融合蛋白,利用GST沉淀实验进一步验证ERβ-AF1和候选蛋白的体外相互作用。结果:所获取的候选蛋白为CTGF,是CCN多肽家族成员。交配实验表明,CTGF与ERβ-AF1特异相互作用,而不与空载体或BRCT1对照相互作用。GST沉淀实验进一步验证,CTGF与ERβ、ERα均存在相互作用,但与CTGF同源性较高的NOV蛋白却不与ERβ、ERα结合。结论:CTGF和ERβ存在特异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 受体 雌激素 相互作用 gst沉降试验
原文传递
弓形虫MIC6突变体的构建及其特性分析
5
作者 尹志奎 赵林静 +1 位作者 郑斌 詹希美 《生物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0-52,共3页
目的:体外构建弓形虫微线体蛋白6(MIC6)突变体并分析其特性。方法:利用基因定点突变的方法,将MIC6蛋白羧基端(MIC6C)的348位色氨酸的碱基突变为缬氨酸的碱基,PCR扩增MIC6C W/V突变体基因片段;构建MIC6C W/V/pGEX-4T-1重组原核表达系统,I... 目的:体外构建弓形虫微线体蛋白6(MIC6)突变体并分析其特性。方法:利用基因定点突变的方法,将MIC6蛋白羧基端(MIC6C)的348位色氨酸的碱基突变为缬氨酸的碱基,PCR扩增MIC6C W/V突变体基因片段;构建MIC6C W/V/pGEX-4T-1重组原核表达系统,IPTG诱导表达GST-MIC6C W/V突变体蛋白。以该蛋白为探针蛋白与弓形虫裂解液进行GST沉降实验,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获得了MIC6C W/V突变体基因片段,制备了GST-MIC6C W/V突变体蛋白;MIC6C W/V突变体蛋白的沉降产物中未见蛋白条带,而MIC6C蛋白(未突变蛋白)的产物中有一蛋白条带,且能被抗醛缩酶抗体识别。结论:在体外获得了MIC6突变体;MIC6突变体失去了与醛缩酶作用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地弓形虫 微线体蛋白6 点突变 突变体 gst沉降技术
原文传递
乙肝病毒X与Tab1蛋白相互作用的体内外验证
6
作者 于丽丽 胡博 +1 位作者 李雪 朱乃硕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6,共6页
目的:借助实验室前期质谱分析技术和数据分析研究基础,采用免疫共沉淀(Co-IP)和蛋白质沉降实验(GST pull-down)验证HBV X蛋白与Tab1蛋白的相互作用,为进一步研究HBx在HBV慢性感染致癌机制中的作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成功构... 目的:借助实验室前期质谱分析技术和数据分析研究基础,采用免疫共沉淀(Co-IP)和蛋白质沉降实验(GST pull-down)验证HBV X蛋白与Tab1蛋白的相互作用,为进一步研究HBx在HBV慢性感染致癌机制中的作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成功构建pGEX-2TK-GST-HBx质粒,对GST-HBx融合蛋白进行诱导表达,与GST-beads结合孵育,构建pcDNA3.1/myc-His(-)BTab1,转染293T细胞使其表达,然后GST pull-down体外试验验证二者的相互作用;构建pcDNA3.1/myc-His(-)B-Tab1和pcDNA3.1-3×flag-HBx真核表达质粒,共转染293T和HepG2细胞使其表达,通过Co-IP实验验证抗Myc抗体可以将HBx从细胞裂解液中沉淀下来,证实了它们在两种细胞系中存在相互作用。结果:显示了HBx和Tab1在体内外条件下能够发生相互作用,为进一步明确HBV X蛋白功能及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X蛋白 Tab1 免疫共沉淀实验 gst沉降实验 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沙眼衣原体包涵体膜蛋白CT225与宿主波形蛋白存在相互作用
7
作者 李雪燕 贾天军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62-470,共9页
【背景】衣原体独特的发育周期是在包涵体内完成的,大约7%-10%的基因编码包涵体膜蛋白,由此可见包涵体膜蛋白可能在其发育和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其具体功能仍有待深入研究。【目的】筛选包涵体膜蛋白CT225的互作分子,以期进... 【背景】衣原体独特的发育周期是在包涵体内完成的,大约7%-10%的基因编码包涵体膜蛋白,由此可见包涵体膜蛋白可能在其发育和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其具体功能仍有待深入研究。【目的】筛选包涵体膜蛋白CT225的互作分子,以期进一步了解其可能的生物学功能。【方法】首先表达融合蛋白GST-CT225,用亲和层析法从HeLa细胞裂解液中筛选CT225的互作分子,所得蛋白进行质谱分析。确定候选蛋白,然后通过免疫共沉淀方法(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下拉/沉降实验和亚细胞定位等方法进行验证。【结果】参考质谱分析得分,通过实验初步验证得出波形蛋白(Vimentin,VIM)为与CT225相互作用的蛋白。【结论】CT225与HeLa细胞的波形蛋白Vimentin互相作用,提示其功能可能与维持细胞骨架完整性、膜运输和脂质转运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CT225 gst下拉/沉降实验 质谱 波形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