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be into the Logic and Rhetoric of Propriety in The Book of Songs :Taking “Guan Ju” as the Core Example
1
作者 Lu Yo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9-217,共9页
The Book of Songs is a book of propriety passing on rites and teaching people by the form of poetry with unique logic and rhetoric.“Guan Ju”is the most typical poem deducing the propriety of humans from the laws of ... The Book of Songs is a book of propriety passing on rites and teaching people by the form of poetry with unique logic and rhetoric.“Guan Ju”is the most typical poem deducing the propriety of humans from the laws of nature,which is acceptable,convinced and obeyed by the people naturally,friendly and eloquently.Therefore,the logic and rhetoric in The Book of Songs can be reconciled and self-consistent in the poetic thinking of the unity of heaven and hum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book of songs guan ju LOGIC RHETORIC
下载PDF
论南宋禅僧的诗学观念——以橘洲宝昙、北磵居简和物初大观为例
2
作者 张硕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0-95,共6页
南宋禅僧宝昙、居简、大观对诗歌的本质、诗人与自然环境和前人经验之关系的探讨,对诗歌审美特征的把握和诗歌美学风格的追求,以及为禅僧从事文学创作提供理论支持,显现出该群体的诗学观念:他们认为“诗为道之余”,反对雕琢苦吟,推崇平... 南宋禅僧宝昙、居简、大观对诗歌的本质、诗人与自然环境和前人经验之关系的探讨,对诗歌审美特征的把握和诗歌美学风格的追求,以及为禅僧从事文学创作提供理论支持,显现出该群体的诗学观念:他们认为“诗为道之余”,反对雕琢苦吟,推崇平淡之美;既提倡“江山之助”,也重视“遍考前作”;强调诗歌创作本乎性情,应以抒情达意为先;他们相信禅僧热衷诗文与参禅修行并行不悖。这些观念反映了他们的创新精神,表明了他们决不甘当士人诗坛的附庸而致力成为诗坛重要一翼的态度,昭示着禅僧“诗人”身份意识的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禅僧 橘洲宝昙 北磵居简 物初大观 诗学批评
下载PDF
述论《关雎》诗解
3
作者 熊思怡 吴琪 杨言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19期21-26,共6页
“诗解”一词包含两层意蕴,一是对诗文本的疏解,二是对诗所负载的社会功用的判定。《关雎》原为先民歌谣,在儒学独尊的背景下被奉为圭臬,历代研究者对其不断注解疏正,诗解延传更迭,赋予《关雎》个人进德、主文谲谏、人伦教化等社会意义... “诗解”一词包含两层意蕴,一是对诗文本的疏解,二是对诗所负载的社会功用的判定。《关雎》原为先民歌谣,在儒学独尊的背景下被奉为圭臬,历代研究者对其不断注解疏正,诗解延传更迭,赋予《关雎》个人进德、主文谲谏、人伦教化等社会意义或功能。回顾千年的《关雎》诗解史,“诗学”和“经学”构成了两条基本的阐释路径。该文选取《关雎》诗解发展中较为重要的时间节点,论及先秦、两汉、宋代、清代、近代的代表诗解,希冀以此把握《关雎》诗解的发展脉络。新时代再读《关雎》,其体现了完满的男女相合之义,当为礼制影响下的爱情诗之冠冕,是古典爱情诗歌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学 《关雎》 诗解 爱情诗 讽谏 孔子 人伦教化
下载PDF
从“禽声”到“钟鼓”——《关雎》与儒家诗教的礼乐精神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凯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1-135,共5页
《关雎》在《诗经》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其重要性并不仅仅在于《诗经》首篇的特殊位置,更在于它所折射出的儒教诗教与礼、乐的内在关系。具体而言,《关雎》一诗的展开过程就是礼乐的呈现过程,诗、礼、乐三者共同指向了儒家视野中的君子... 《关雎》在《诗经》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其重要性并不仅仅在于《诗经》首篇的特殊位置,更在于它所折射出的儒教诗教与礼、乐的内在关系。具体而言,《关雎》一诗的展开过程就是礼乐的呈现过程,诗、礼、乐三者共同指向了儒家视野中的君子人格和审美理想。《关雎》是以诗歌的形式折射出儒家审美精神的重要特质,体现出孔门诗教的礼乐内涵。礼乐精神融贯在诗教之中,内在地规定着诗的言说方式和情感状态,这也构成了整个儒家美学的精神追求和价值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关雎》 儒家诗教 礼乐
下载PDF
诗国第一情歌的审美之旅——《关雎》三千年接受史的文化启示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文忠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2期1-18,共18页
作为"诗三百"的开篇之作,《关雎》堪称华夏诗国的"第一情歌"。孔子作为《关雎》的第一读者,以整体性视野,从审美与教化双重角度,奠定了《关雎》三千年接受史基调。汉代儒生"《诗》作经读",优美的婚恋情... 作为"诗三百"的开篇之作,《关雎》堪称华夏诗国的"第一情歌"。孔子作为《关雎》的第一读者,以整体性视野,从审美与教化双重角度,奠定了《关雎》三千年接受史基调。汉代儒生"《诗》作经读",优美的婚恋情歌成了严肃的伦理教材。从两汉"《诗》作经读",经魏晋"文的自觉",到两宋以及明清强调"《诗》作诗读",《关雎》逐渐恢复原初的情诗面貌。现代接受者从纯文学观念出发,一致把《关雎》视为男欢女悦的情歌。纵观《关雎》三千年接受史,这是一部由"《诗》作经读"到"《诗》作诗读",亦诗亦经、亦经亦诗,审美与教化双线演化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人诗评观念和审美意识的嬗变史。从阐释学看,诗与诗的阐释都是传统的构成部分。今天,当人们超越了伦理主义与审美主义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以同情的理解看待诗教传统,完整认识《关雎》以及《诗经》在历史上"诗"与"经"的双重身份和双重影响,又引起了当代接受者的新思考。由此,从孔子到今天,《关雎》三千年接受史形成一个审美之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雎》 接受史 “《诗》作经读” “《诗》作诗读” 审美之圆
下载PDF
论宋徽宗《听琴图》中的一件钧官窑瓷器——兼论关于《听琴图》的一些争议 被引量:3
6
作者 靳青万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55-58,共4页
宋徽宗赵佶的画作《听琴图》,为赵佶亲笔所绘不应有疑。画中弹琴之尊者非赵佶莫属。赵佶对面叠石花几上所置之盆花,其花盆器型仿古青铜器作鼎状,外面为古青铜色,内面为雨过天青色,该“雨过天青”色非青铜器所能有,而为宋钧官窑瓷器内面... 宋徽宗赵佶的画作《听琴图》,为赵佶亲笔所绘不应有疑。画中弹琴之尊者非赵佶莫属。赵佶对面叠石花几上所置之盆花,其花盆器型仿古青铜器作鼎状,外面为古青铜色,内面为雨过天青色,该“雨过天青”色非青铜器所能有,而为宋钧官窑瓷器内面常有之釉色,与传世之宋钧官窑瓷器一致,因而该花盆当为宋钧官窑瓷器。《听琴图》为一不可多得之北宋钧官瓷图像文献史料,十分珍贵,应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徽宗 听琴图 宋钧官窑瓷器
下载PDF
《周南·关雎》系年辑证 被引量:2
7
作者 罗姝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60-65,共6页
《关雎》为周南地区贵族青年举行成妇礼仪时之祭歌,当为周平王东迁(前770年)前后所作;其创作年代上限不会早于西周晚期的周幽王之世(前780—前771年),下限不会晚于春秋初期的周平王之世(前770—前720年)。
关键词 《诗经》 《周南·关雎》 创作年代
下载PDF
张载的学术历程及其关学思想 被引量:3
8
作者 林乐昌 《地方文化研究》 2015年第1期14-25,共12页
本文认为,吕大临《行状》和《宋史》张载本传所谓受《中庸》而读之、访诸释老、反求之六经等三次转折都属于张载的早期学术活动,并按早、中、晚三个阶段逐一考察了张载近四十年的学术生涯;张载的关学思想体系成熟于晚年,其理论纲领是以&... 本文认为,吕大临《行状》和《宋史》张载本传所谓受《中庸》而读之、访诸释老、反求之六经等三次转折都属于张载的早期学术活动,并按早、中、晚三个阶段逐一考察了张载近四十年的学术生涯;张载的关学思想体系成熟于晚年,其理论纲领是以"天"为核心概念,以"天"、"道"、"性"、"心"为概念序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北宋理学 关学学派 关学思想 《张子全书》 《张载集》
下载PDF
从《关雎》看《诗经》在传播中的两个经典化过程及其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瑞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68-72,共5页
《关雎》作为《诗经》的首篇,和《诗经》一起经历了两个共同的传播经典化历程:一是进入周王所制定的大型乐典并成为起始篇目,具有促进共通语的形成及倡导周王朝文化价值形态的意义;二是由口头传播的乐歌歌词到由文字写定的文本传播形态... 《关雎》作为《诗经》的首篇,和《诗经》一起经历了两个共同的传播经典化历程:一是进入周王所制定的大型乐典并成为起始篇目,具有促进共通语的形成及倡导周王朝文化价值形态的意义;二是由口头传播的乐歌歌词到由文字写定的文本传播形态,具有筑基汉语书面语形成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雎 诗经 共通语 经典化过程
下载PDF
孔子《诗》教视野下的“《诗》始《关雎》”及其阐释转向 被引量:1
10
作者 唐定坤 《励耘学刊》 2022年第2期77-98,M0006,共23页
汉人的“《诗》始《关雎》”之说发端于孔子而形成了阐释的转向,从内在理路上看,恰恰是由孔子《诗》教的先天缺陷所导引的。孔子《诗》教以教育修身为起点、以礼乐教化为旨归,二者具有一体性;表现于《关雎》,无论在内容还是在音乐的展演... 汉人的“《诗》始《关雎》”之说发端于孔子而形成了阐释的转向,从内在理路上看,恰恰是由孔子《诗》教的先天缺陷所导引的。孔子《诗》教以教育修身为起点、以礼乐教化为旨归,二者具有一体性;表现于《关雎》,无论在内容还是在音乐的展演上,都具有推广君子教化的典范性。孔子《诗》教无意中遮蔽和消解了其教育功能方面的《诗》教意涵,这引导了孔门后学及至汉儒释《诗》舍弃了教育修身的维度,而将“《诗》始关雎”的阐释完全转向“王教之端”的伦理化建构,最终形成了指向宫廷“后妃之德”和“夫妇人伦”的经典化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始《关雎》 孔子《诗》教 《关雎》
下载PDF
青年恋歌的千古绝唱——《周南·关雎》主旨与艺术综论
11
作者 李莹 李金坤 《衡水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45-49,共5页
《关雎》是《周南》的第一篇,也是《诗经》全集的第一篇,属"四始"之一。关于其主题,历来众说纷纭,约有8说,即:"美后妃之德说""美太姒之德说""美文王之德说""刺时说""妇德说&quo... 《关雎》是《周南》的第一篇,也是《诗经》全集的第一篇,属"四始"之一。关于其主题,历来众说纷纭,约有8说,即:"美后妃之德说""美太姒之德说""美文王之德说""刺时说""妇德说""美世子娶妃初昏说""婚歌说""恋歌说"。综合察之,当以"恋歌说"较为切合《关雎》本意。这的确是一首描写黄河边一位青年男子热恋采荇菜的"窈窕淑女"并幻想与其成婚过上和谐美满生活的婚恋之歌。其艺术审美价值甚为突出,主要体现在比兴美、意境美、结构美、韵律美与风格美等5个方面。其思想与艺术价值影响后世极其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关雎》 《周南》 青年恋歌 艺术审美价值
下载PDF
略论《诗经·周南·关雎》主题的古今演变
12
作者 葛志伟 叶静芝 《语文学刊》 2019年第4期116-120,共5页
《关雎》是“三百篇之首”。它作为一首爱情恋歌的观点,当前已成为众所周知的文学常识。梳理相关文献,这种观点实际上出现时间较晚。相对于《关雎》长达两千多年的阐释史,这种观点成为主流的时间尚不足百年。从学理层面对此现象进行勾... 《关雎》是“三百篇之首”。它作为一首爱情恋歌的观点,当前已成为众所周知的文学常识。梳理相关文献,这种观点实际上出现时间较晚。相对于《关雎》长达两千多年的阐释史,这种观点成为主流的时间尚不足百年。从学理层面对此现象进行勾勒、描绘并展开适当的分析,不仅有助于深化当前的《关雎》研究,也能为古代文学经典在后世的传播研究提供一个典型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关雎》 主题 演变
下载PDF
山穷水尽后 柳暗花明时——《诗经·关雎》第三章新解
13
作者 杨向奎 熊建军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22-24,共3页
该文通过对《关雎》一诗的分析,认为诗的第三章不是写"君子"既得"淑女"或在想象中得到,而是写"君子"在苦苦相思以后终于想出了追求到"淑女"的方法。
关键词 《诗经》 《关雎》 第三章 新解
下载PDF
也说“复关”——兼论春秋庶人婚俗
14
作者 靳海涛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88-91,共4页
《诗·卫风·氓》中“复关”一词,历代注家着眼于“氓”,说法各异。结合上下诗意与春秋庶人婚俗,“复关”应是诗中女子用以搪塞他人的隐语,当指“返回的媒人”。春秋时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出现于庶人婚姻,是基于消解原始... 《诗·卫风·氓》中“复关”一词,历代注家着眼于“氓”,说法各异。结合上下诗意与春秋庶人婚俗,“复关”应是诗中女子用以搪塞他人的隐语,当指“返回的媒人”。春秋时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出现于庶人婚姻,是基于消解原始对偶婚影响、巩固一夫一妻制婚姻家庭的特定背景,有其进步意义。庶人婚礼的基本框架是“三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复关 婚姻 三礼
下载PDF
《文心雕龙》学术视域下的《诗经》艺术
15
作者 高林广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54-59,共6页
在中国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上,刘勰最早对《诗经》的文学特质进行了细密全面的分析和考定。《文心雕龙》五十篇,有二十七篇论及《诗经》。《文心雕龙》广泛而深刻地分析和论述了《诗》的情采特征、章句锻造、比兴艺术、夸饰技巧、摹景手... 在中国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上,刘勰最早对《诗经》的文学特质进行了细密全面的分析和考定。《文心雕龙》五十篇,有二十七篇论及《诗经》。《文心雕龙》广泛而深刻地分析和论述了《诗》的情采特征、章句锻造、比兴艺术、夸饰技巧、摹景手法及声律事典的运用原则等。可以讲,《诗》既是《文心雕龙》"原始以表末"的最重要的依据,又是其"选文以定篇"的首要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诗经》 情采 章句 比兴
下载PDF
“后妃之德”:《周南·关雎》的古典学阐释
16
作者 周春健 《文化发展论丛》 2019年第1期59-88,共30页
《关雎》一诗,居《诗经》之首,在《毛诗》文本系统中占有特殊地位。从产生地域上讲,《关雎》属于周、召二南。“二南”之义,与音乐有密切的关系。《关雎》中的名物与整个诗义都有密切关联,“君子、淑女”“荇菜”“琴瑟、钟鼓”是理解... 《关雎》一诗,居《诗经》之首,在《毛诗》文本系统中占有特殊地位。从产生地域上讲,《关雎》属于周、召二南。“二南”之义,与音乐有密切的关系。《关雎》中的名物与整个诗义都有密切关联,“君子、淑女”“荇菜”“琴瑟、钟鼓”是理解《关雎》一诗的关键词。对于《关雎》主题的理解,古今多有不同:今文三家诗将之理解为“讽刺诗”,古文毛诗将之理解为“颂美诗”,现代诗学则多从文辞字面义出发,从文学角度理解为一首恋爱诗。从古典学的角度讲,《关雎》“居始”的地位,使其具备了独特的教化意义。《毛诗·序》所谓“后妃之德”的主题解说,背后体现的是“正始之道,王化之基”的政治观念,这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关雎》 诗教 古典学 “后妃之德”
下载PDF
《职官分纪》的官制史文献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汪卉 龚延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3-152,共10页
《职官分纪》是北宋中后期人孙逢吉所编著的类书,搜采史料十分丰富,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作为一部宋代类书,该书著录的诸文献源于宋代及宋代以前版本。该书收录的自先秦至北宋前期佚书、异文,可用以网罗佚文,校勘以中华书局点校本正史... 《职官分纪》是北宋中后期人孙逢吉所编著的类书,搜采史料十分丰富,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作为一部宋代类书,该书著录的诸文献源于宋代及宋代以前版本。该书收录的自先秦至北宋前期佚书、异文,可用以网罗佚文,校勘以中华书局点校本正史为代表的传世文献。其所著录的北宋元祐以前官制史料,采自宋代当时所能见到的官修《实录》《国史》《官品令》,十分宝贵;其所保存的《元祐令》虽不完整,但乃迄今为止唯一保存下来的北宋《官品令》,是研究宋代官制史必备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职官分纪 职官类类书 元祐令
下载PDF
汉三家《诗》学对夫妇伦理和妇德的思考 被引量:1
18
作者 冯一鸣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29-32,共4页
汉代三家《诗》学以通经致用的特点发挥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规范作用,以《关雎》为中心提出了匡正夫妇伦理对社会兴衰的关键意义,又认为婚姻礼制从形式到内容必须敬慎重正,同时通过诸多诗说表明对妇女德行的具体要求。
关键词 汉代《诗经》学 通经致用 《关雎》 婚姻礼制 妇德
下载PDF
用现代情歌的表现手法解读《关雎》的诗歌主题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鹏飞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62-63,67,共3页
对《关雎》主题的阐释,有"后妃之德"说、爱情颂歌说、婚典乐歌说、婚俗教化说等,历来争论不休。但若换一个角度,用现代情歌的表现手法来比照解读《关雎》的诗歌主题,就会发现"情歌说"的观点比较符合诗歌的本意。
关键词 现代情歌 表现手法 《关雎》 主题
下载PDF
《关雎》英译中的误译现象浅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瑜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38-39,共2页
《关雎》作为《诗经》的开篇之作,在中国典籍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一直都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也有很多名家对其英译进行了尝试。本文通过对《关雎》不同英译文本的对比研究,指出其英译过程中出现的三个层次的问题,分析每种译文的利与弊... 《关雎》作为《诗经》的开篇之作,在中国典籍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一直都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也有很多名家对其英译进行了尝试。本文通过对《关雎》不同英译文本的对比研究,指出其英译过程中出现的三个层次的问题,分析每种译文的利与弊,找寻汉诗英译的标准以及合适的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 《关雎》 《诗经》 汉诗英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