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微凸体曲率半径变化的GW改进模型 被引量:4
1
作者 班力壬 戚承志 +3 位作者 单仁亮 陈昊祥 姜宽 薛耀东 《矿业科学学报》 2018年第5期442-450,共9页
经典的GW(Greenwood和Williamson)模型假设微凸体均为弹性,并没有考虑到微凸体磨损后曲率半径变化的情况。在经典赫兹接触理论与GW模型基础上推导出微凸体曲率为定值时的摩擦面剪切刚度公式。根据Mohr-Coulomb准则探讨了单个微凸体在法... 经典的GW(Greenwood和Williamson)模型假设微凸体均为弹性,并没有考虑到微凸体磨损后曲率半径变化的情况。在经典赫兹接触理论与GW模型基础上推导出微凸体曲率为定值时的摩擦面剪切刚度公式。根据Mohr-Coulomb准则探讨了单个微凸体在法向压力与切向摩擦力作用下的屈服点位置,推导出单个微凸体所能承受的临界压力公式,由临界压力公式发现压力与微凸体曲率半径一一对应。提出一个考虑微凸体磨损的摩擦模型,结合单个微凸体临界压力公式与微凸体为定值时的摩擦面剪切刚度公式,得出了考虑微凸体曲率半径变化的摩擦面剪切刚度公式。该模型计算结果真实反映了试验情况:对于确定粗糙度的岩石表面,随着压力增加岩石表面逐渐变平缓;对于不同粗糙度岩石表面,随着粗糙度增加岩石表面更容易被磨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兹接触理论 gw模型 微凸体 摩擦面剪切刚度 磨损
下载PDF
An experimental method for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real contact area based on the total reflection optical principle 被引量:3
2
作者 Zhijun Luo Baojiang Song +1 位作者 Jingyu Han Shaoze Yan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5期158-165,共8页
The simulation of real contact area between materials is foundationally important for the contact mechanics of mechanical structures. The Greenwood and Williamson(GW) model and the Majumdar(MB) model are the basic mod... The simulation of real contact area between materials is foundationally important for the contact mechanics of mechanical structures. The Greenwood and Williamson(GW) model and the Majumdar(MB) model are the basic models in this field, which are widely accepted and proven to be valid in many experiments and engineering. Although the contact models have evolved considerably in recent years, the verifications of the models are most based on the indirect methods such as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contact stiffness, because of the lack of effective methods to directly measure the variation of contact surface. In this paper, the total reflection(TR) method is introduced into the verification of contact models.An experiment system based on TR method is constructed to measure the real contact area of two PMMA specimens. The comparison analysis between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 and models suggests that the experiment result has the same trend with simulation, the MB model has better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because this method can take into account the variation of radius and the merging of asperities, while the GW model has a huge deviation because of the dependence on resolution and the lack of considering the variation of radius and asperity's merging process. Taking the interaction of asperities into account could give a better result that is closer to the experiment. Our results and analysis prove that the experimental methods in this paper could be used as a more direct and valid method to quantitatively measure the real contact area and to verify the contact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al contact area Greenwood and WILLIAMSON (gw) model Majumdar (MB) model Persson’s model total REFLECTION (TR) method
下载PDF
机械结合部等效材料参数建立与试验 被引量:9
3
作者 石坤 宋俐 师俊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7-301,共5页
针对目前机械结合部特性研究成果通用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机械结合部等效材料参数模型。基于GW接触模型和Hertz-Mindilin接触理论,由机械结合部试验获得的结合部单位面积刚度,推导出机械结合部等效材料参数——弹性模量和泊松比。以... 针对目前机械结合部特性研究成果通用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机械结合部等效材料参数模型。基于GW接触模型和Hertz-Mindilin接触理论,由机械结合部试验获得的结合部单位面积刚度,推导出机械结合部等效材料参数——弹性模量和泊松比。以螺栓连接的机械结构为研究对象,对不同载荷作用下结构变形进行了数值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试验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机械结合部等效材料参数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部 等效材料参数 gw接触模型
下载PDF
两弹性接触粗糙表面的最小二乘法拟合解 被引量:7
4
作者 田红亮 朱大林 秦红玲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3期62-66,共5页
GW干接触模型在算法上存在5个缺陷,会引入工程上无法接受的误差.根据Hertz接触理论和抛物柱面函数的离散值,对两接触粗糙表面的接触行为进行了研究.当粗糙表面峰高的概率密度为Gauss分布时,给出了7个量纲一的参数与量纲一的表面间距的关... GW干接触模型在算法上存在5个缺陷,会引入工程上无法接受的误差.根据Hertz接触理论和抛物柱面函数的离散值,对两接触粗糙表面的接触行为进行了研究.当粗糙表面峰高的概率密度为Gauss分布时,给出了7个量纲一的参数与量纲一的表面间距的关系,给出了最小二乘法拟合解.计算表明:量纲一的最大名义压应力为0.573 2,平均弹性接触硬度系数约为3.2,接触压应力系数约为0.32.研究结果说明:单峰接触面积与名义压应力几乎无关,接触压应力与名义压应力几乎无关,接触面积与载荷近似成正比,接触点数与载荷近似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w干接触模型 最小二乘法 表面间距 弹性接触硬度
下载PDF
两弹塑性接触粗糙表面的严格解析解 被引量:6
5
作者 田红亮 朱大林 方子帆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25-227,共3页
GW干接触模型存在5个缺陷。当相糙峰高度的概率密度为Gauss分布时,给出了数学期望接触点数、总接触面积、总载荷、总电导的严格解析解,采用软件Maple计算了抛物柱面函数。实例计算表明接触点数与载荷近似成凸弧形直线正比例关系;量纲一... GW干接触模型存在5个缺陷。当相糙峰高度的概率密度为Gauss分布时,给出了数学期望接触点数、总接触面积、总载荷、总电导的严格解析解,采用软件Maple计算了抛物柱面函数。实例计算表明接触点数与载荷近似成凸弧形直线正比例关系;量纲一的间距是联系接触点数、总接触面积、总载荷、总电导的纽带,它依赖名义压应力,但对名义压应力的变化不敏感;接触面积与载荷很接近直线正比例关系,在弹性接触条件下存在一个准"弹性接触硬度",接触压应力等于准弹性接触硬度,名义面积对接触面积几乎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w干接触模型 表面间距 准弹性接触硬度 半球赫兹正应力 单个粗糙峰
下载PDF
两接触粗糙表面的弹塑性模型 被引量:2
6
作者 田红亮 朱大林 秦红玲 《当代农业(中英文版)》 2013年第1期12-18,共7页
在塑性变形过程中,单峰的球台体积不改变,球台形状不改变。根据两单峰塑性接触时球台体积守恒推导了塑性通解。GW干接触弹性模型、完全塑性接触表面微几何模型是塑性通解的两种极限情况。塑性通解不仅与总干涉量有关,而且与干涉量历... 在塑性变形过程中,单峰的球台体积不改变,球台形状不改变。根据两单峰塑性接触时球台体积守恒推导了塑性通解。GW干接触弹性模型、完全塑性接触表面微几何模型是塑性通解的两种极限情况。塑性通解不仅与总干涉量有关,而且与干涉量历史——临界弹性干涉量有关,这符合莱维-米泽斯方程。GW干接触模型低估了接触面积。给出了与GW干接触弹性模型不相同的塑性指数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w干接触模型 莱维-米泽斯方程 干涉量历史 球台体积守恒模型
下载PDF
考虑齿面粗糙度的端齿连接结构接触刚度求解方法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马伍 王艾伦 +1 位作者 王海 杨郑烈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89-1395,共7页
针对端齿连接结构接触刚度分析方法无法考虑接触界面微观形貌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接触界面刚度解析模型。通过对端齿连接结构进行受力分析与刚度转换,得到端齿接触界面刚度的一般模型,并将GW粗糙表面模型带入其中,得到基于GW粗糙表面模型... 针对端齿连接结构接触刚度分析方法无法考虑接触界面微观形貌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接触界面刚度解析模型。通过对端齿连接结构进行受力分析与刚度转换,得到端齿接触界面刚度的一般模型,并将GW粗糙表面模型带入其中,得到基于GW粗糙表面模型的具体的端齿接触界面刚度公式,最后与计入接触界面微观形貌影响的端齿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得到了表面微观形貌对端齿接触刚度的影响,并进一步得到了端齿连接结构法向刚度和切向刚度与预紧力和切向力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该解析模型与有限元结果吻合较好,证明了该解析模型的合理性,对端齿连接转子的预紧力和转矩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面齿 接触刚度 gw模型 解析模型 数字化建模
下载PDF
橡塑往复密封性能参数数值求解流程与物理模型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殷图源 魏大盛 索双富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7-126,共10页
橡塑往复密封的密封寿命通常是通过膜厚、承载力、泄漏率、磨损率等参数以表征。为获取上述参数,佐治亚大学SALANT提出橡塑往复密封模型建立和数值计算求解流程。为更好地理解与应用该方法,从橡塑往复密封物理结构、数值求解流程、Reyno... 橡塑往复密封的密封寿命通常是通过膜厚、承载力、泄漏率、磨损率等参数以表征。为获取上述参数,佐治亚大学SALANT提出橡塑往复密封模型建立和数值计算求解流程。为更好地理解与应用该方法,从橡塑往复密封物理结构、数值求解流程、Reynolds方程建立、方程约束边界建立、GW接触模型建立、力载平衡等6个方面系统地分析其特点与不完备之处,并从6个方面探讨数值求解流程和数值模拟的修正方法;提出密封模型修正方法,给出修正后密封数值求解流程,使得计算结果更好地与实际工作性能相吻合,并能较好地揭示密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塑往复密封 接触模型 力载平衡 gw模型修正
下载PDF
微凸体分布计算方法对曲面接触预测的影响
9
作者 周炜 胡祺 +1 位作者 唐进元 温昱钦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92-1199,共8页
为借助Greenwood-Williamson(GW)接触模型开展粗糙表面接触分析,基于微凸体识别的参数定义法和基于随机过程理论的谱矩法都被广泛用于微凸体分布参数计算。为厘清应用不同计算方法产生的接触求解差异,针对粗糙曲面接触,利用快速傅里叶... 为借助Greenwood-Williamson(GW)接触模型开展粗糙表面接触分析,基于微凸体识别的参数定义法和基于随机过程理论的谱矩法都被广泛用于微凸体分布参数计算。为厘清应用不同计算方法产生的接触求解差异,针对粗糙曲面接触,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重构获得不同统计分布下的粗糙表面随机样本,由三点定义法和谱矩法分别计算仿真样本的微凸体峰点分布参数,对样本开展GW接触分析,得到两种计算方法下接触预测结果,对结果进行了对比讨论,分析了样本表面统计分布参数、高通滤波常数、曲率半径和载荷的影响。最后,通过试验数据对谱矩法的计算偏差进行了检验,对微凸体分布参数计算给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表面 接触 微凸体 谱矩法 gw模型
下载PDF
考虑尺度的结合面切向刚度模型
10
作者 罗治军 阎绍泽 田桂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1-190,共10页
接触刚度是结合面特性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直接影响着机械结构整体的动力学特性。GW(Greenwood&Williamson)模型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结合面接触模型,在许多实验中取得了较好的预测结果。理论上,GW模型预测结果受仪器分辨率影响,预测... 接触刚度是结合面特性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直接影响着机械结构整体的动力学特性。GW(Greenwood&Williamson)模型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结合面接触模型,在许多实验中取得了较好的预测结果。理论上,GW模型预测结果受仪器分辨率影响,预测值并不唯一,但是实验得到的宏观物理量如刚度、导电率等却是唯一值。这一矛盾说明,存在一个唯一的计算或者观测尺度以确保宏观结果的唯一性。理论上分析了GW模型的尺度依赖特性;研究了采用高斯滤波器实现计算尺度变换的方法;基于Thomas的接触理论,设计了确定滤波器截止频率的迭代方法;最终提出了一种考虑尺度的结合面切向刚度计算框架。搭建了切向刚度试验台,对考虑尺度的切向刚度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考虑尺度的模型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接触面 接触模型 尺度依赖 gw模型 MB模型
原文传递
机械结合部动态特性的等效参数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石坤 张广鹏 +1 位作者 魏锋涛 原园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144-149,共6页
为提高机械结构数值分析时结合部动态特性参数的应用简便性,提出一种基于等效参数的机械结合部动态特性分析方法。在通过实验获得具有通用性的结合部单位面积上的法向动态刚度和切向动态刚度的基础上,将单位面积上的结合部等效为各向同... 为提高机械结构数值分析时结合部动态特性参数的应用简便性,提出一种基于等效参数的机械结合部动态特性分析方法。在通过实验获得具有通用性的结合部单位面积上的法向动态刚度和切向动态刚度的基础上,将单位面积上的结合部等效为各向同性连续介质,基于GW接触模型建立单位面积上的结合部微观形貌和结合部动态刚度变化关系式,根据离散单元应力波传播条件研究结合部单位面积上的法向动态刚度和切向动态刚度之间内在联系,推导出结合部动态特性的等效参数-单位面积上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并以螺栓连接的两钢板为对象进行数值分析,将计算结果和试验测量结果进行比较,以验证结合部动态特性等效参数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为深入研究机械结合部问题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部 数值分析 等效参数 gw接触模型
原文传递
机械结合面接触刚度建模新方法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玲 王晶晶 +2 位作者 裴喜永 褚崴 蔡安江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62-169,共8页
建立精确、有效的结合面接触刚度模型是进一步开展机床整机动力学建模与分析的基础。提出了一种新的弹性接触刚度模型,该模型考虑基体变形的同时,对GREENWOOD和WILLIAMSON提出的粗糙表面微观接触模型(GW模型)进行了修正。为分析基体对... 建立精确、有效的结合面接触刚度模型是进一步开展机床整机动力学建模与分析的基础。提出了一种新的弹性接触刚度模型,该模型考虑基体变形的同时,对GREENWOOD和WILLIAMSON提出的粗糙表面微观接触模型(GW模型)进行了修正。为分析基体对接触变形的影响,首先建立含有基体的单个微凸体接触模型,并基于HERTZ接触理论,获得结合面的接触参数;然后,通过引入三角分布函数和解决GW模型在模拟微观接触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了新的弹性接触刚度模型,并揭示了分布函数、基体变形以及表面粗糙度对结合面接触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三角分布函数能有效地表征表面微凸体高度分布;基体变形的影响是由基体和微凸体相互作用引起,随着法向载荷的增大而明显;表面粗糙度是影响接触刚度的主要因素,相同载荷下,表面粗糙度越大,接触变形越大,接触刚度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结合面 基体变形 三角分布 修正gw模型 接触刚度
原文传递
圆柱面接触刚度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9
13
作者 赵广 苏钧聪 +1 位作者 韩清凯 王美令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1-26,共6页
推导了圆柱接触面周向接触间隙的表达式,以赫兹接触理论为基础,对粗糙平面接触的GW模型进行改进,建立了圆柱面接触的接触刚度模型.通过仿真得到接触力、装配间隙、接触长度、表面粗糙度等对接触刚度的影响,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研究结... 推导了圆柱接触面周向接触间隙的表达式,以赫兹接触理论为基础,对粗糙平面接触的GW模型进行改进,建立了圆柱面接触的接触刚度模型.通过仿真得到接触力、装配间隙、接触长度、表面粗糙度等对接触刚度的影响,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接触刚度随着接触力的增加而增加,减小接触间隙、增大接触面粗糙度可以有效提高圆柱面接触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接触面 接触刚度 gw模型 装配精度 粗糙度
原文传递
基于全反射光学图像的结合面模型
14
作者 罗治军 阎绍泽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4-51,共8页
机械结构结合面的接触特性对刚度、阻尼等动态特性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至今,已有许多结合面模型被提出,但仍存在理论上的争议,有的甚至存在完全相反的物理解释。该文采用全反射方法,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结合面... 机械结构结合面的接触特性对刚度、阻尼等动态特性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至今,已有许多结合面模型被提出,但仍存在理论上的争议,有的甚至存在完全相反的物理解释。该文采用全反射方法,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结合面接触斑点在正压力作用下的演化过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接触斑点在法向力作用下变化规律呈现3个阶段,1阶段为轻载下的线性增长区,2、3阶段为重载下的非线性增长区。轻载状态下,接触斑点数目及接触面积变化规律与GW(Greenwood&Williamson)模型给出的物理解释一致,与MB(Majumdar&Bhushan)模型相差较大。重载状态下,GW模型、MB模型都不能给出有效的物理解释。重载下的基体变形会导致接真实触面积下降,若能有效模拟基体变形造成的影响,将可获得更准确的接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接触面 接触模型 gw模型 MB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