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现代的现代性——甲柏连孜语言类型学思想述评
1
作者 陈若雨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7-85,共9页
19世纪的德国语言学家甲柏连孜具有丰富的语言类型学思想,其相关观点集中体现于《语言类型学:语言学的一项新任务》(1894)等文献。从语言学史的视角看,甲柏连孜的类型学思想在理论假设、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动因解释四个方面都具有突... 19世纪的德国语言学家甲柏连孜具有丰富的语言类型学思想,其相关观点集中体现于《语言类型学:语言学的一项新任务》(1894)等文献。从语言学史的视角看,甲柏连孜的类型学思想在理论假设、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动因解释四个方面都具有突出的现代性特征。其思想上承以洪堡特类型学为代表的早期类型学思路,下为以格林伯格类型学为代表的现代类型学奠定基础,处于早期类型学与现代类型学之间承上启下的特殊过渡位置。深入挖掘甲柏连孜的类型学思想,有利于了解语言类型学历史发展进程中两个时代、两种思想之间的继承与创新,对当代类型学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柏连孜 语言类型学 语言学史 现代性
下载PDF
论话说结构的研究沿革 被引量:5
2
作者 邱雪玫 李葆嘉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7-150,共14页
话说结构的探讨可追溯到维尔的"起始-目的"说。甲柏连孜首先就汉语事实提出"心理主语-心理谓语"结构,并且是三个平面理论的初创者。为反对模仿"主-谓"框架,陈承泽曾提出"标语-说明语"框架。直... 话说结构的探讨可追溯到维尔的"起始-目的"说。甲柏连孜首先就汉语事实提出"心理主语-心理谓语"结构,并且是三个平面理论的初创者。为反对模仿"主-谓"框架,陈承泽曾提出"标语-说明语"框架。直到霍凯特讨论了英语和汉语中的话题现象,赵元任受其启迪才主张汉语主-谓的语法意义是话题-说明。李纳等依据类型说提出汉语是话题凸显型语言,刘宏谟则依据海外汉语教学实践提出"引-申"分析法。汉语有S、T、V、O四个基本句法成分的观点,既损坏了传统语法系统的自恰性,又拆散了话说结构自身的匹配性。本文基于"名词牵头说"和话题语-说明语的匹配关系,提出了"范畴系统+匹配框架"研究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说结构 研究沿革 甲柏连孜 霍凯特 匹配关系
下载PDF
国外首部《金瓶梅》全译本的发现与探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苗怀明 宋楠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8-96,共9页
1862—1869年间完成的加布伦兹德译本《金瓶梅》手稿的新发现,将人们所知《金瓶梅》全译本在欧洲的出现时间提前了半个多世纪,同时也澄清了《金瓶梅》在欧洲翻译、流传的一些误解。该译本是国外第一部《金瓶梅》全译本,它的出现有其社... 1862—1869年间完成的加布伦兹德译本《金瓶梅》手稿的新发现,将人们所知《金瓶梅》全译本在欧洲的出现时间提前了半个多世纪,同时也澄清了《金瓶梅》在欧洲翻译、流传的一些误解。该译本是国外第一部《金瓶梅》全译本,它的出现有其社会文化背景,是加布伦兹在当时汉学思潮影响下一次有趣的尝试。这是一部忠实于原著的高质量译本,有其独到之处,值得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 加布伦兹 全译本
下载PDF
试论甲柏连孜的比较句法思想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建华 都宁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19-24,共6页
德国语言学家和汉学家乔治·冯·德·甲柏连孜常被誉为现代语言类型学的奠基人,他的比较句法思想不仅为后世句法研究提供了有益启示,也使其汉语研究在学界独树一帜。本文主要围绕甲柏连孜早期的两篇重要论文《试论比较句法... 德国语言学家和汉学家乔治·冯·德·甲柏连孜常被誉为现代语言类型学的奠基人,他的比较句法思想不仅为后世句法研究提供了有益启示,也使其汉语研究在学界独树一帜。本文主要围绕甲柏连孜早期的两篇重要论文《试论比较句法学》(1869)和《再论比较句法学》(1875),探讨其以下几个比较句法思想:强调句法比较的共时多语言基础、注重句法比较中词序的句法价值、寻求句法比较中的普遍心理法则。不可否认,甲柏连孜的比较句法思想带有一定的心理主义色彩,然而加以重温对于理解他在句法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乃至寻找不同语言句法背后的普遍原则,仍具有重要的建设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柏连孜 比较句法研究 句法学史
下载PDF
基于甲柏连孜《汉文经纬》的语音系统研究
5
作者 李娟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第9期127-129,160,共4页
德国汉学家甲柏连孜的《汉文经纬》出版于1881年,是西方人研究古汉语的经典之作,对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具有跨时代的重要意义。《汉文经纬》中汉语音系中声母、韵母、声调系统以及汉语方言的分区问题是研究重点,其中声母36个、韵母29个;... 德国汉学家甲柏连孜的《汉文经纬》出版于1881年,是西方人研究古汉语的经典之作,对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具有跨时代的重要意义。《汉文经纬》中汉语音系中声母、韵母、声调系统以及汉语方言的分区问题是研究重点,其中声母36个、韵母29个;声调系统为上平、下平、上声、去声、入声五个声调,平声不分阴阳。掌握西方语言观下的汉语语音系统特征,有助于研究汉语语音的发展演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系统 甲柏连孜 《汉文经纬》
下载PDF
从德国甲柏连孜《汉文经纬》(1881)到清末中日《汉文典》——近代东西方汉语语法学史“映射”之镜像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无未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21-637,共17页
德国康拉迪汉藏语系分类观念(1896)早于李方桂(1937)(1)41年,但其学术思想却来源于德国甲柏连孜《汉文经纬》(1881)。《汉文经纬》等欧洲学者著作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后藤朝太郎《现代支那语学》(1908)中国境内语言与方言分类,尤... 德国康拉迪汉藏语系分类观念(1896)早于李方桂(1937)(1)41年,但其学术思想却来源于德国甲柏连孜《汉文经纬》(1881)。《汉文经纬》等欧洲学者著作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后藤朝太郎《现代支那语学》(1908)中国境内语言与方言分类,尤其是汉语藏语同源关系研究影响不小;对猪狩幸之助《汉文典》(1898)、儿岛献吉郎《汉文典》(1903),以及中国来裕恂《汉文典》(1906)汉语文言语法理论体系建构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参照作用。日本广池千九郎《应用支那文典》(1909)反思中日两国学者没有跳出甲柏连孜《汉文经纬》等欧洲学者著作学术范式现象,思考汉语文言语法学研究理论与方法如何创新的问题,由此成为现代东亚汉语文言语法学理论意识觉醒的开端,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前后中日学者研究汉语文言语法走出创新之路提供了思考前提。本文认为,尽管甲柏连孜《汉文经纬》等欧洲学者著作对日本和中国东亚汉语文言语法研究发挥了"映射"和"辐射"的作用,但其汉语语法学学术思想之根还是在中国,由此发现,东西方汉语语法学学术意识已经实现了有效的"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文经纬》 清末中日《汉文典》 东西方汉语语法学史 “映射”与“循环”
原文传递
甲柏连孜论汉语语法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姚小平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28-438,共11页
甲柏连孜(Georg von der Gabelentz,1840-1893)的《汉文经纬》(2015[1881])是近代西方人研究古汉语语法的集大成之作。此书发表之前,甲柏连孜另撰有长文《论汉语语法学史和汉语语法研究理论》(1878),在评判既往成果的基础之上提出目标... 甲柏连孜(Georg von der Gabelentz,1840-1893)的《汉文经纬》(2015[1881])是近代西方人研究古汉语语法的集大成之作。此书发表之前,甲柏连孜另撰有长文《论汉语语法学史和汉语语法研究理论》(1878),在评判既往成果的基础之上提出目标、明确方法,思路很不同于一般的汉学家,让学界看到一种深刻而丰富的语言哲学思维,涉及结构语言学的基本原理、批评语法与教学语法的分别、逻辑与语法的关系、汉语语法的要则、翻译在语法研究和文化阐释中的作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柏连孜 汉语语法 翻译 文化语言 西方汉语语法学史
原文传递
《汉文经纬》的音系及其注音系统 被引量:2
8
作者 刘祥柏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7-262,共6页
甲柏连孜1881年所撰古汉语语法著作《汉文经纬》的音系基础是十九世纪的南方官话音系,浊声母清化,尖团有别,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5个声调,有喉塞尾的入声韵。《汉文经纬》的注音系统并未完全照搬当时官话音系,而是吸收了一部... 甲柏连孜1881年所撰古汉语语法著作《汉文经纬》的音系基础是十九世纪的南方官话音系,浊声母清化,尖团有别,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5个声调,有喉塞尾的入声韵。《汉文经纬》的注音系统并未完全照搬当时官话音系,而是吸收了一部分中古音音类分合关系的特点,在官话音系的基础上添加中古音系的韵尾分别,以便于当时的古汉语教学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柏连孜 《汉文经纬》 南方官话 音系基础 注音系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