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gmatic Evolution and Mineralization of Porphyry Copper-Gold Deposits in the Duolong Ore Concentration Area, Tibet 被引量:1
1
作者 ZHANG Hai MA Dongfang +1 位作者 ZHANG Hong ZHU Xiangp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5期1767-1768,共2页
The Bangong Lake-Nujiang River metallogenic belt is located between the Qiangtang Block and Lhasa Block, and the Duolong ore concentration area is located in the western section of the Bangong Lake-Nujiang River metal... The Bangong Lake-Nujiang River metallogenic belt is located between the Qiangtang Block and Lhasa Block, and the Duolong ore concentration area is located in the western section of the Bangong Lake-Nujiang River metallogenic belt. Till now, several large and super large copper-gold deposits, such as Duobuza, Bolong, Dibaonamugang, Naruo and Rongna deposits have been discovered in this area, mainly porphyry copper-gold o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ea LAKE Magmatic Evolution and Mineralization of Porphyry copper-gold deposits in the Duolong Ore Concentration Area TIBET
下载PDF
藏北阿里地区新发现的尕尔穷铜金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找矿前景 被引量:36
2
作者 李志军 唐菊兴 +6 位作者 姚晓峰 多吉 刘鸿飞 邓世林 张志 张金树 胡正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49-1153,共5页
尕尔穷铜金矿床是近年来在西藏阿里地区发现的一个与斑岩成矿作用有关的铜金矿床,该矿床产于冈底斯陆块北缘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的结合部位。Ⅰ号矿体呈似层状,矿体长度大于900 m,沿倾向方向延伸大于400 m,产状受接触带所控制;Ⅲ号矿体... 尕尔穷铜金矿床是近年来在西藏阿里地区发现的一个与斑岩成矿作用有关的铜金矿床,该矿床产于冈底斯陆块北缘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的结合部位。Ⅰ号矿体呈似层状,矿体长度大于900 m,沿倾向方向延伸大于400 m,产状受接触带所控制;Ⅲ号矿体沿北东构造破碎带分布,长度超过3 km,已控制矿体的长度大于700 m。主要矿石类型为浸染状、网脉状、角砾状、块状、细脉状铜金矿石,矿石建造是(Fe-)Cu-Au建造,金属矿物由黄铜矿、斑铜矿、磁铁矿、赤铁矿、自然金等组成,主要蚀变为矽卡岩化、大理岩化、角岩化、磁铁矿化、赤铁矿化、硅化、方解石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新发现的Ⅲ号矿体金品位最高为205 g/t,平均品位在4 g/t左右。该矿床的发现和评价对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的区域找矿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尕尔穷铜金矿 地质特征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西藏
下载PDF
班怒带西段尕尔穷铜金矿两套侵入岩源区及其地质意义——来自Hf同位素特征的指示 被引量:18
3
作者 姚晓峰 唐菊兴 +4 位作者 李志军 邓世林 丁帅 胡正华 张志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188-197,共10页
尕尔穷铜金矿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南缘的措勤—申扎火山岩浆弧内,为与侵入岩有关的矽卡岩型-破碎带型铜金(铁)矿床。在已有石英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进行锆石Hf同位素研究,同时对最新勘查成果显示具... 尕尔穷铜金矿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南缘的措勤—申扎火山岩浆弧内,为与侵入岩有关的矽卡岩型-破碎带型铜金(铁)矿床。在已有石英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进行锆石Hf同位素研究,同时对最新勘查成果显示具有一定成矿潜力的花岗斑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研究,确定了两套侵入岩的形成顺序;结合前人总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利用Hf同位素对其岩浆源区进行示踪。结果显示:花岗斑岩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83.2±0.7)Ma,较石英闪长岩晚4 Ma左右,其初始176Hf/177Hf值为0.282 235~0.283 073,εHf(t)值为-17.2~12.5;石英闪长岩锆石初始176Hf/177Hf值为0.282 800~0.283 015,εHf(t)值为3.5~10.5。结合二者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石英闪长岩和花岗斑岩可能是同一岩浆系统不同分异阶段的产物,前者主要起源于具有幔源印记的初生地壳,而花岗斑岩具有和石英闪长岩相似的岩浆源区,但明显混入上地壳基底物质;暗示晚白垩世班怒带西段南缘内随着南羌塘—三江复合板片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之间的弧-陆碰撞,先成的具有幔源印记的初生地壳重熔形成岩浆,随着碰撞的继续和岩浆的上涌分异,部分上地壳受挤压或热效应进一步重熔并参与岩浆系统中,由早至晚形成了由幔源特征向幔-壳混合源特征源区逐渐转变的花岗岩演化系列。尕尔穷铜金矿是起源于具有幔源印记的初生地壳的花岗岩的成矿专属性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怒带西段 尕尔穷铜金矿 锆石LA-ICP-MS 地质年代学 Hf同位素 初生地壳 上地壳
下载PDF
西藏革吉县尕尔穷铜金矿床勘查模型 被引量:8
4
作者 胡正华 唐菊兴 +9 位作者 陈毓川 王艺云 郎兴海 丁枫 姚晓峰 陈伟 邓世林 张志 王红星 宋俊龙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45-658,共14页
班公湖-怒江斑岩铜矿带是继藏东玉龙斑岩铜矿带与藏南冈底斯铜矿带后于藏北新发现的一条斑岩铜成矿带。尕尔穷铜金矿床是目前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首个达到详查程度的大型铜金矿床。近几年在班怒带西段发现了超大型富金斑岩型铜矿床... 班公湖-怒江斑岩铜矿带是继藏东玉龙斑岩铜矿带与藏南冈底斯铜矿带后于藏北新发现的一条斑岩铜成矿带。尕尔穷铜金矿床是目前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首个达到详查程度的大型铜金矿床。近几年在班怒带西段发现了超大型富金斑岩型铜矿床,如多不杂、波龙铜金矿床。但就整体而言,班怒带西段目前除了尕尔穷、多不杂、波龙矿床外,总体上研究程度不高,关于具体矿床的勘查模型更鲜有报道。本文通过对尕尔穷铜金矿矿床主要控矿因素的剖析,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与1∶1万岩石地球化学测量、1∶1万高精度磁测与1∶1万激电测量成果,总结了矿床的控矿因素并提出了矿床的成矿模式,即与钾玄岩-高钾钙碱性闪长类岩体、陆-陆同碰撞钾玄岩-高钾钙碱性重熔型石英闪长岩有成因密切相关,主矿体赋存于斑岩、矽卡岩、构造破碎带的"斑岩-矽卡岩-似IOCG"铜金矿床。斑岩、矽卡岩型矿(化)体多表现为低磁异常区(ΔT值:0~200nT),极化率在4%~16%之间,视电阻率在200~800Ω·m之间,但花岗斑岩及与其接触带的矽卡岩中因含高磁矿物磁铁矿、磁黄铁矿而表现为高磁(200nT以上)。岩石地球化学显示,异常元素平面上分带清晰,套叠好,异常强度大,浓度分级明显,异常浓集中心的元素组合为Cu-Au-Bi-Mo-Ag-Sb-Zn-As-Pb,其中Cu、Au、Mo、Bi等为内环元素,As、Sb、Pb、Zn为外围元素。似IOCG型矿体多表现为低磁(0~200nT)、中等极化率(4%~6%)、低电阻率(200~400Ω·m)。剖面图上似IOCG型、矽卡岩型、斑岩型矿体,视电阻率为典型的"W"型分布型式,视极化率为"M"型分布型式;矿化中心对应的异常元素Cu、Mo、Au、Ag含量明显偏高,表现为波状起伏特征,Pb、Zn元素含量低,异常变化不明显。石英闪长岩、花岗斑岩与碳酸盐岩的接触带,尤其是接触带处的矽卡岩带,是寻找矽卡岩型矿体的直接找矿标志;赤铁矿+硅化+碳酸化既是F1断层破碎带的标志性矿物组合,也是似IOCG型矿体的主要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查模型 找矿标志 尕尔穷 铜金矿床 西藏革吉
下载PDF
西藏尕尔穷铜金矿床岩体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6
5
作者 邓世林 唐菊兴 +2 位作者 李志军 姚晓峰 王友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5-91,共7页
对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尕尔穷中型铜金矿岩体进行了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研究及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石英闪长岩和花岗斑岩均富集Rb、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Rb/Sr远大于1;具负铌和弱负铕异常,轻重... 对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尕尔穷中型铜金矿岩体进行了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研究及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石英闪长岩和花岗斑岩均富集Rb、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Rb/Sr远大于1;具负铌和弱负铕异常,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花岗斑岩明显亏损Sr和Ti元素。研究认为,石英闪长岩为岛弧环境的钙碱性重熔型中酸性岩体,花岗斑岩为陆-陆碰撞钙碱性重熔型酸性岩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尕尔穷 铜金矿床 石英闪长岩 地球化学
下载PDF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尕尔穷铜金矿床辉钼矿Re-Os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9
6
作者 李志军 唐菊兴 +2 位作者 姚晓峰 邓世林 王友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78-683,共6页
尕尔穷铜金矿床的夕卡岩矿体之下陆续发现花岗斑岩脉,该花岗斑岩与夕卡岩存在密切的成生联系。通过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年龄测定技术,确定其成矿年龄为86.79Ma,成矿时代是晚白垩世。矿床形成于班公湖-怒江洋盆向南俯冲碰撞和雅鲁藏布江... 尕尔穷铜金矿床的夕卡岩矿体之下陆续发现花岗斑岩脉,该花岗斑岩与夕卡岩存在密切的成生联系。通过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年龄测定技术,确定其成矿年龄为86.79Ma,成矿时代是晚白垩世。矿床形成于班公湖-怒江洋盆向南俯冲碰撞和雅鲁藏布江洋盆向北俯冲碰撞的间歇期;狮泉河结合带在晚白垩世处于同碰撞期,大量中酸性岩浆岩侵位事件引起早白垩世沉积的碳酸盐岩发生大面积蚀变,为铜金的成矿富集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来源和矿质运移驱动力;多期次的构造岩浆活动和围岩隔挡作用是尕尔穷矿床形成的有利地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S年龄 尕尔穷铜金矿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西藏
下载PDF
西藏尕尔穷铜金矿元素空间分布规律及地球化学勘查模型 被引量:21
7
作者 张志 唐菊兴 +5 位作者 杨毅 李志军 姚晓峰 邓世林 王红星 宋俊龙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63-672,共10页
尕尔穷铜金矿床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唯一达到详查级别的矿床,其金资源量已达大型规模。根据30个钻孔的成矿元素化学分析结果,对各成矿元素平面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尕尔穷矿床具有较明显的与岩浆热液成矿作用有关的元素分带... 尕尔穷铜金矿床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唯一达到详查级别的矿床,其金资源量已达大型规模。根据30个钻孔的成矿元素化学分析结果,对各成矿元素平面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尕尔穷矿床具有较明显的与岩浆热液成矿作用有关的元素分带特征,矿体从南东→北西向、深部→浅部具有Mo→Cu(Au)→Cu+Au+Ag→Au+Cu+Ag→Au+Ag的分带特征。对II—II'纵剖面及8号勘探线进行了矿化在横向及垂向上的分布特征研究发现,矿体在剖面上亦具有与平面上相似的分带特征。矿区地球化学勘查模型显示:自矿区南东部至北西部具有Mo+Bi→Bi+Cu+Au+As→As+Au+Cu+Sb+Zn→Au(Cu)+Zn→Au+Pb的异常分带特征,此异常分带同时也为内环异常→外围异常的异常分带。研究提出,尕尔穷矿床热液中心应位于8—12线,流体运移方向为南东→北西向,尕尔穷铜金矿床为较典型的斑岩-矽卡岩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尕尔穷 班怒成矿带 分带特征 斑岩-矽卡岩矿床
下载PDF
西藏革吉县尕尔穷铜金矿区岩石地球化学勘查异常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红星 姚晓峰 +2 位作者 李志军 胡正华 张志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93-702,共10页
尕尔穷矿区具有三种类型矿化:产于斑岩型中的铜钼(金)矿化、产于矽卡岩中的铜金矿化和产于构造破碎带中的铜金矿化,三种矿化类型同属斑岩成矿系统。岩石地球化学测量结果表明,矿区存在R-1、R-2和R-3等三个主要异常,三个异常区的元素分... 尕尔穷矿区具有三种类型矿化:产于斑岩型中的铜钼(金)矿化、产于矽卡岩中的铜金矿化和产于构造破碎带中的铜金矿化,三种矿化类型同属斑岩成矿系统。岩石地球化学测量结果表明,矿区存在R-1、R-2和R-3等三个主要异常,三个异常区的元素分布特征大体相似,R-1由异常浓集中心向外具有Cu-Mo-Se-Te-(Bi)-Pb-Zn-As-Sb-Tl的元素分带现象,这种元素组合及分带具有高温→中低温成矿演化的特点,特征与斑岩成矿系统很相似,具有寻找斑岩型矿床的潜力;R-2异常区Te、Se、Sb、Pb、Zn等外围元素在此范围内较弱的异常和Cu、Mo的强异常表明此异常区遭受剥蚀程度较大;R-3异常区是与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有关的斑岩型矿化、矽卡岩矿化和构造破碎带中的矿化,其中以矽卡岩型和构造破碎带中的矿化的找矿前景最好,深部斑岩型矿化也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尕尔穷 铜金矿床 岩石地球化学测量 找矿方向 西藏
下载PDF
西藏尕尔穷铜金矿床IOCG矿体地质特征与成因
9
作者 林鑫 唐菊兴 +2 位作者 张志 宋俊龙 王红星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14年第4期38-46,共9页
西藏尕尔穷矿区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据前人研究表明,尕尔穷矿区成矿阶段的构造环境为造山环境。对尕尔穷铜金矿床Ⅲ号矿体系统的矿相学研究表明,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铁矿、赤铁矿、黄铜矿、斑铜矿、自然金等;矿体围岩蚀变主要有硅... 西藏尕尔穷矿区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据前人研究表明,尕尔穷矿区成矿阶段的构造环境为造山环境。对尕尔穷铜金矿床Ⅲ号矿体系统的矿相学研究表明,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铁矿、赤铁矿、黄铜矿、斑铜矿、自然金等;矿体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矽卡岩化、绿帘石化、绢云母化等。矿石组构表现出热液矿床特征。对比总结世界大多数典型IOCG矿床的特征,同时结合地球化学数据资料分析,认为尕尔穷Ⅲ号铜金矿应属于铁氧化物铜金(IOCG)矿体。Ⅲ号矿体成因的确定及尕尔穷矿床类型的补充拟定对班公湖—怒江成矿带的区域找矿评价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尕尔穷 矿石特征 矿床成因 铁氧化物铜金矿 西藏
下载PDF
Two series of copper-gold deposit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rea (MLYRA) and the hydrogen, oxygen, sulfur and lead isotopes of their ore-forming hydrothermal systems 被引量:40
10
作者 周涛发 袁峰 +1 位作者 岳书仓 赵勇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0年第S1期208-218,共11页
Based on studies on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pper-gold deposit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rea (MLYRA) and their hydrogen, oxygen, sulfur and lead isotope compositions, it is ... Based on studies on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pper-gold deposit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rea (MLYRA) and their hydrogen, oxygen, sulfur and lead isotope composition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re existed two series of copper-gold deposits. They are evolutional products of two ore-forming hydrothermal systems in different geodynamic settings and geological era. Series I is stratiform or stratabound copper-gold deposits. These deposits were formed by submarine exhalation and sedimentation of hydrothermal solutions in Her-cynian tensional tectonic environment after bot brine ascending along contemporaneous faults and exhaled into the sea-floor. Series II consists of copper-gold deposits related to medium and acidic magmatic intrusions. Their mineralizations took place in Yanshanian in a tensional or a transitional period to the tensional tectonic environment from the composite of the tethys tectonic regime and the Paleo-Pacific ocean tectonic regime, as well as in the upper mantle doming and crustal thinning environment. Copper-gold deposits were formed from the hydrothermal fluids, mixtures of magmatic water and part of meteoric water, by complex water-rock interactions and coupling dynamic processes of transport-chemical reactions. Superposition is an important condition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large-scale copper-gold ore depos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id ORE-FORMING system ISOTOPE copper-gold deposits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re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