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模态超声影像联合临床指标预测缺血性脑卒中进展价值
1
作者 董莉 宁荣萍 肖琼怡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66-173,共8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影像联合临床指标预测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进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34例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 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影像联合临床指标预测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进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34例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划分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rogressive ischemic stroke,PIS)组(n=20)、非进展缺血性脑卒中(NPIS)组(n=114),统计2组临床指标、多模态超声影像表现及相关参数,采用Logistic筛选PIS影响因素,并绘制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准曲线验证该列线图模型预测效能。结果2组年龄、基线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eriatric nutritional risk index,GNRI)评分、基线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基线尿酸(uric acid,U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峰值时间(time to peak,TTP)、峰值强度(peak intensity,PI)、曲线下面积(AUCTC)、颈动脉斑块增强模式、最大弹性模量的平均值(MEmax)、最小弹性模量的平均值(ME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显示,基线GNRI评分、基线UA、TTP、PI、AUC_(TC)、颈动脉斑块增强模式、MEmax、MEmin是PIS影响因素(P<0.05);基于以上因素绘制列线图模型,ROC曲线、校准曲线显示,该模型具有较好预测效能,且预测效能与实际吻合较好。结论PIS影响因素包括基线GNRI评分、基线UA、TTP、PI、AUCTC、颈动脉斑块增强模式、MEmax、MEmin,基于上述因素绘制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区分度和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超声影像 临床指标 颈动脉斑块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缺损 定量参数
下载PDF
头皮针对脑梗死后偏瘫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平衡及步行能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汪瑛 汪节 江六顺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42-245,共4页
目的探讨头皮针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平衡及步行能力的临床研究。方法将医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脑梗死后偏瘫患者9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头皮针治疗,每次留针30 min,每日1次,治疗... 目的探讨头皮针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平衡及步行能力的临床研究。方法将医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脑梗死后偏瘫患者9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头皮针治疗,每次留针30 min,每日1次,治疗4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测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及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FAC),采用经颅彩超测定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对照组有效率78.26%(36/46)低于观察组93.48%(4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NIHSS评分为(8.02±3.31)分、(5.24±2.87)分,BBS量表为(32.25±8.14)分、(41.61±8.27)分,FAC量表为(3.39±0.59)分、(4.13±0.61)分,ACA血流速度为(40.05±2.22)cm/s、(41.89±2.34)cm/s,ACA搏动指数为(0.91±0.23)、(0.74±0.21),MCA血流速度为(38.61±1.68)cm/s、(39.86±1.71)cm/s,MCA搏动指数为(0.96±0.24)、(0.79±0.21),对照组和观察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3例皮下血肿,热敷后消失,对研究无影响。结论头皮针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平衡及步行能力,提高脑血流动力学,且患者可耐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针 脑梗死后偏瘫 神经功能缺损 平衡 步行能力 脑血流动力学参数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红外线数字化步态测量数据的半自动提取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3
作者 于昌琳 沈林勇 +2 位作者 胡小吾 钱晋武 吴曦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14年第4期205-210,共6页
很多神经性疾病和骨骼损伤性疾病都会造成运动障碍导致异常步态,帕金森症就是其中的一种,通过步态参数定量评估代替医生目测定性评估,可以更准确的对疾病进行康复评估。目前,对步态定量分析常用的方法是通过运动捕捉仪采集人体三维坐标... 很多神经性疾病和骨骼损伤性疾病都会造成运动障碍导致异常步态,帕金森症就是其中的一种,通过步态参数定量评估代替医生目测定性评估,可以更准确的对疾病进行康复评估。目前,对步态定量分析常用的方法是通过运动捕捉仪采集人体三维坐标,再通过三维坐标提取步态特征。在提取过程中,由于原始数据庞大,完全手工处理繁复,同时自动处理中临床步态分界点情况众多,完全自动选取存在困难。本研究结合多个软件的优势,利用matlab绘图手工选取分界点,再自动提取步态特征在友好界面中显示结果,实现对三维坐标的半自动处理,高效地进行步态参数的提取并准确反映了帕金森症临床步态的个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坐标 步态参数 步态分界点 帕金森症 神经康复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大东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年第4期347-348,共2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两组均用奥扎格雷钠,观察组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较对照组高、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P<0...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两组均用奥扎格雷钠,观察组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较对照组高、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纤维蛋白原(FIB)、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全血高切黏度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补阳还五汤 神经功能缺损 血液流变学指标
下载PDF
步态特征改变在帕金森病进展过程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干静 赵嘉豪 +4 位作者 万赢 宋璐 吴娜 张煜 刘振国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06-714,共9页
目的通过检测帕金森病不同阶段步态特征改变,明确疾病进展演变过程中变化的特异性步态参数,为疾病监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项横断面研究共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帕金森病专病门诊就诊或住院的276... 目的通过检测帕金森病不同阶段步态特征改变,明确疾病进展演变过程中变化的特异性步态参数,为疾病监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项横断面研究共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帕金森病专病门诊就诊或住院的276例帕金森病患者[Hoehn-Yahr(H-Y)分级1~3级]和63名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采用便携式惯性测量单元系统记录步态时空变量,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获得代表不同步态特征的步态域。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估健康对照和H-Y分级1~3级帕金森病患者中各步态变量及步态域之间的差异,并根据运动分型进一步细分各参数之间的差异;比较不同步态变量及步态域在评估不同阶段帕金森病患者步态障碍严重程度的敏感度。结果对采集的11项步态时空变量归纳出4种步态域:步伐(步长、步速、跨步长)、节奏时相(步频、跨步时长、双支撑相时长)、步伐相关变异性/不对称性(步长变异系数、步长不对称性、步速变异系数)和节奏时相相关变异性/不对称性(摆动相时长变异系数及摆动相不对称性)。随着疾病进展,4个步态域在震颤型帕金森病患者中与非震颤型帕金森病患者中的总体变化趋势一致。相对于健康对照,帕金森病患者步伐参数在H-Y分级2级患者出现中度受损(效应量0.64;标准化分值0.12±0.80与0.64±0.81,P<0.05),以非震颤型帕金森病患者为明显,而H-Y分级1级患者较健康对照无改变(P>0.05);步伐相关变异性/不对称性在H-Y分级3级帕金森病患者出现明显异常(效应量0.62;标准化分值0.27±1.12与-0.27±0.52,P<0.05),而H-Y分级1级和2级帕金森病患者改变不明显(均P>0.05);节奏时相相关变异性/不对称性在H-Y分级1级帕金森病患者即开始出现轻度损害(效应量0.42;标准化分值-0.03±0.69与-0.33±0.49,P<0.05),其中摆动相不对称性在震颤型帕金森病患者中更为突出。结论帕金森病患者在疾病进展过程中步态参数出现特征性演变,节奏时相相关变异性/不对称性可能是区分早期帕金森病与健康人群的标志;步伐和步伐相关变异性/不对称性是评估帕金森病疾病进展的重要步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步态障碍 神经性 步态时空参数 可穿戴传感器
原文传递
三位一体疗法对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运动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史静卉 蔡忠云 龚利 《中医学报》 CAS 2016年第11期1819-1822,共4页
目的:观察临床-家庭-患者三位一体的治疗方案对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肢体痉挛状态,运动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3例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治疗,治疗组给予临床-家庭-患者... 目的:观察临床-家庭-患者三位一体的治疗方案对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肢体痉挛状态,运动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3例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治疗,治疗组给予临床-家庭-患者三位一体的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痉挛状态,运动和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三位一体疗法对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单纯康复锻炼治疗(P<0.05),而两组患者的下肢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步态周期、步速、患侧步长、健侧步长、双支撑相、健肢摆动相、患侧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以及健侧踝关节等多项参数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健侧步长、患侧步长及健肢摆动相3项参数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三位一体综合疗法能显著降低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肢体肌张力、改善肌肉痉挛状态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痉挛性瘫痪 三位一体疗法 针灸 运动功能 神经功能 步态参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