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Utility of the Galea in Scalp Reconstruction
1
作者 Jack D. Sudduth John M. Sullivan Marc E. Walker 《Modern Plastic Surgery》 2023年第1期16-22,共7页
Total scalp avulsion is a time-sensitive, catastrophic injury requiring quick, complex decision-making. Traditionally, these injuries were treated with split-thickness skin grafts. With advancements in microsurgery, t... Total scalp avulsion is a time-sensitive, catastrophic injury requiring quick, complex decision-making. Traditionally, these injuries were treated with split-thickness skin grafts. With advancements in microsurgery, treatments evolved to scalp replantation, becoming the standard of care in scalp reconstruction. Although the integrity of the scalp’s blood vessels is pivotal for successful replantation, the authors believe that scalp replanta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at all costs. In the presented case, a 54-year-old female presented to the emergency room following an incident with an auger that completely avulsed her scalp. She was taken back to the operating room, where scalp replantation was performed. Following replantation, scalp necrosis led to serial debridings in the operating room, and eventually, all of the scalp was debrided down to healthy tissue. Surprisingly, the galea survived despite this, which provided a healthy base for skin grafts. Before definitive coverage was placed, it was decided to utilize a bilaminar acellular dermal matrix along with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to create a more robust bed of granulation tissue. After three weeks of this treatment plan, the patient returned to the operating room, where a healthy, viable bed of granulating tissue was revealed beneath the dermal matrix. Split-thickness skin grafts were taken from her thighs bilaterally and sewn together in a quilt-like fashion to cover the wound bed. The entirety of the graft healed without complication except for one small area that required full-thickness skin grafting in an outpatient setting. Even though the replantation ultimately failed, it allowed the galea to survive, which saved the patient from undergoing a free tissue transfer and allowed her scalp to be reconstructed with split-thickness skin grafts. Even in the setting of polytrauma, the authors hope that anyone treating a scalp avulsion would consider scalp replantation at all co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alp Reconstruction Scalp Replantation Failed Replantation galea POLYTRAUMA Split-Thickness Skin Grafts Bilaminar Acellular Dermal Matrix
下载PDF
An Intragaleal Frontal Dermoid Cyst: A Location Never Reported
2
作者 Aurélien Ndoumbe Blaise Nkegoum +1 位作者 Mathieu Motah Samuel Takongmo 《Open Journal of Modern Neurosurgery》 2014年第3期121-125,共5页
All dermoid cysts arising at the cranial vault had been reported as being located subgaleally, i.e. under the galea aponeurotica or epicranium. We are presenting a case that we believe to be the first case of an intra... All dermoid cysts arising at the cranial vault had been reported as being located subgaleally, i.e. under the galea aponeurotica or epicranium. We are presenting a case that we believe to be the first case of an intragaleal dermoid cyst ever reported. An eighteen years old girl presented at our consultation for a midline frontal swelling evolving since 2 years. Neurological examination was normal. The Computed Tomography (CT) scan showed a round shaped heterogeneous mass at the vertex with no intracranial extension. The lesion was excised surgically. It appeared to be located intragaleally (within the epicranium) and composed of hairs and liquefied fat evocative of a dermoid cyst. The diagnosis of dermoid cyst was confirmed on histology. Postoperative outcome was excellent and the patient is symptom-free 16 months after surg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RMOID CYST galea Aponeurotica Epicranium CRANIAL VAULT
下载PDF
不同虫龄桉蝙蛾幼虫下颚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3
作者 苏小燕 陈晓 +5 位作者 邱峙嵩 许原 杨振德 钟铭隆 梁晨 胡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4-82,共9页
【目的】观察不同虫龄桉蝙蛾幼虫下颚感器的形态特征、分布、发育过程及数量,明确其幼虫下颚所具有的感器类型及其分布特点,为进一步研究桉蝙蛾幼虫口器上感器的生理功能与其取食行为的适应性奠定基础。【方法】以桉蝙蛾5龄、9龄和12龄... 【目的】观察不同虫龄桉蝙蛾幼虫下颚感器的形态特征、分布、发育过程及数量,明确其幼虫下颚所具有的感器类型及其分布特点,为进一步研究桉蝙蛾幼虫口器上感器的生理功能与其取食行为的适应性奠定基础。【方法】以桉蝙蛾5龄、9龄和12龄幼虫为试验材料,将其头部切下,清洗、脱水、干燥制备成样品,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不同虫龄桉蝙蛾幼虫下颚感器,并进行描述和统计分析。【结果】桉蝙蛾幼虫下颚由轴节、茎节、外颚叶和下颚须组成。轴节和茎节分别具有2对和1对刺形感器;外颚叶具有2对锥形感器、2对栓锥形感器和5对刺形感器,其中锥形感器和刺形感器均分为2个亚型;下颚须具有1对指形感器、1对柱形感器和3对锥形感器,其中锥形感器分为2个亚型。位于茎节和轴节的刺形感器(C)、外颚叶的锥形感器Ⅱ亚型(BⅡ)和下颚须的锥形感器Ⅰ亚型(BⅠ)的长度和宽度均随虫龄的增长呈显著性上升趋势,其余感器的长度和宽度差异不显著。【结论】在桉蝙蛾幼虫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类型感器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基本不变,但长度会随虫龄的增长而增加,宽度也会有小范围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蝙蛾 感器 外颚叶 下颚须 扫描电镜
下载PDF
前额带蒂帽状腱膜骨膜瓣在前颅底外科中应用及评价 被引量:6
4
作者 胡守兴 陈兵 +3 位作者 阳楚雄 谢季 罗征 阳频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1997年第4期221-224,共4页
目的:研究带蒂帽状腱膜骨膜瓣重建前颅底的治疗效果。方法:15例前颅窝底、眶、副鼻窦、鼻腔区肿瘤,经额眶鼻前颅底入路切除,术中采用额眉弓颅底一次性整块骨瓣成形开颅和带蒂帽状腱膜骨膜瓣重建颅底。结果:术后无颅内感染、长期... 目的:研究带蒂帽状腱膜骨膜瓣重建前颅底的治疗效果。方法:15例前颅窝底、眶、副鼻窦、鼻腔区肿瘤,经额眶鼻前颅底入路切除,术中采用额眉弓颅底一次性整块骨瓣成形开颅和带蒂帽状腱膜骨膜瓣重建颅底。结果:术后无颅内感染、长期脑脊液漏、颅底积液及脑膜脑膨出等并发症。结论:带蒂帽状腱膜骨膜瓣重建前颅底能有效地防止前颅底手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外科 前颅窝底肿瘤 帽状腱膜 骨膜 颅底重建
下载PDF
灰盔累枝虫形态学及表膜下纤维系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齐桂兰 施心路 冯伟松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4-449,共6页
利用活体观察及蛋白银染色技术对灰盔累枝虫(Epistylisgalea)的形态学及表膜下纤维系进行了研究。该种主要鉴别特征为:活体个员的表膜柔软,虫体充分伸展时呈倒长锥形,体长200—300μm,体宽70—90μm;大核“J”字形,呈纵位。单一伸缩泡,... 利用活体观察及蛋白银染色技术对灰盔累枝虫(Epistylisgalea)的形态学及表膜下纤维系进行了研究。该种主要鉴别特征为:活体个员的表膜柔软,虫体充分伸展时呈倒长锥形,体长200—300μm,体宽70—90μm;大核“J”字形,呈纵位。单一伸缩泡,直径21—25μm,背位。纵向纤维细密。口围盘纤维呈网状,与纵向纤维直接相连,并在整体上呈兜网状。与本属其他相近种相比,本种第3咽膜(P3)明显要长,其后1/3超出第1咽膜后继续向下呈弧形弯曲。本文对该种上述特征在分类学上的意义及其与相近种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毛目 淡水纤毛虫 灰盔累枝虫 形态特征 表膜下纤维系
下载PDF
轴型筋膜瓣加植皮修复下睑外翻及眶下组织重度凹陷 被引量:1
6
作者 胡志奇 罗锦辉 +1 位作者 陈林峰 时安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各种原因引起的下睑外翻及眶下组织重度凹陷的修复方法。方法经过对颞区解剖分析,采用带颞浅动脉顶支的帽状腱膜、颞膜轴型瓣加游离植皮的方法,修复眶下组织重度凹陷及下睑外翻6例。结果带颞浅动脉顶支的颞筋膜与帽状腱膜联... 目的探讨各种原因引起的下睑外翻及眶下组织重度凹陷的修复方法。方法经过对颞区解剖分析,采用带颞浅动脉顶支的帽状腱膜、颞膜轴型瓣加游离植皮的方法,修复眶下组织重度凹陷及下睑外翻6例。结果带颞浅动脉顶支的颞筋膜与帽状腱膜联合移植由于具有丰富的血供,可转移到15~18cm远的部位,在此筋膜上植皮可获得良好成活。临床应用6例均得到矫正,下睑凹陷消失。术后随访1年,外观良好,效果满意。结论此方法具有组织瓣血供好,对供区破坏小,充填效果好,外观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瓣 植皮 下睑外翻 眶下组织凹陷 修复
下载PDF
颞肌与帽状腱膜复合组织瓣修复晚期面瘫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3
7
作者 齐向东 胡志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24-426,共3页
目的 :通过分组进行人类颞区组织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阐明颞区帽状腱膜、颞肌复合组织瓣动力修复晚期面瘫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选用 1 5具乳胶灌注、1 0 %福尔马林固定的新鲜颞区标本 ,分层进行局部解剖观察 ,精确记录筋膜、肌肉组织的... 目的 :通过分组进行人类颞区组织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阐明颞区帽状腱膜、颞肌复合组织瓣动力修复晚期面瘫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选用 1 5具乳胶灌注、1 0 %福尔马林固定的新鲜颞区标本 ,分层进行局部解剖观察 ,精确记录筋膜、肌肉组织的血管神经分布。结果 :颞区组织从浅入深分为 :颞浅筋膜、颞深筋膜和颞肌 ,帽状腱膜是颞浅筋膜的向上延伸 ,各层均有独立的神经血管支配 ,并且互相之间有丰富的吻合支。颞肌的显微解剖显示其有三条独立的血管神经束。结论 :晚期面瘫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肌 颞筋膜 帽状腱膜 面瘫 应用解剖
下载PDF
颞肌、颞筋膜及帽状腱膜转位悬吊法治疗晚期面瘫 被引量:11
8
作者 胡志奇 陈林峰 +1 位作者 颜玲 谢光英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1997年第3期127-130,共4页
晚期面瘫是临床较难处理的问题之一,以往治疗方法有多种,包括跨面神经吻合加肌肉移植术、阔筋膜悬吊术、肌瓣转移或游离移植术等等。但往往存在手术步骤复杂,移植组织无血运或血运破坏大等问题,而使手术效果不理想。通过对以往手术... 晚期面瘫是临床较难处理的问题之一,以往治疗方法有多种,包括跨面神经吻合加肌肉移植术、阔筋膜悬吊术、肌瓣转移或游离移植术等等。但往往存在手术步骤复杂,移植组织无血运或血运破坏大等问题,而使手术效果不理想。通过对以往手术的总结,为了克服缺点发挥长处,采用颞骨、颞筋膜及帽状腱膜转位治疗晚期面瘫。结果表明:此手术可在局麻下完成,手术步骤简单,组织瓣血供良好,为一种动力性纠正,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且同时进行面部皮肤提紧术,二者相辅相成使效果更好。此手术不仅近期效果理想,且对临床病例的随访结果表明:虽短期内患侧面部活动不能与健侧同步,但远期经较长时间的训练可逐渐与之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肌 颞筋膜 帽状腱膜 面瘫 治疗
下载PDF
带蒂额肌帽状腱膜颅骨外板复合瓣修复颅前窝缺损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4
9
作者 代生富 陈其光 +2 位作者 李华 朱磊 靳升荣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4年第1期20-21,共2页
目的 为颅前窝组织缺损一次性修复重建提供研究资料。方法 选择22例国人较新鲜的尸体,经双侧颈总动脉用红色乳胶灌注,进行双侧眶上动脉和滑车上动脉解剖。结果 双侧眶上动脉与滑车上动脉在额部有100%的吻合,并见眶上动脉可达顶骨。二... 目的 为颅前窝组织缺损一次性修复重建提供研究资料。方法 选择22例国人较新鲜的尸体,经双侧颈总动脉用红色乳胶灌注,进行双侧眶上动脉和滑车上动脉解剖。结果 双侧眶上动脉与滑车上动脉在额部有100%的吻合,并见眶上动脉可达顶骨。二动脉亦与其他颅顶的动脉有吻合。结论 额肌、帽状腱膜、颅骨外板有恒定的血管,血供良好,取其复合组织瓣后,不损其美观,是一个值得推荐的复合组织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蒂额肌 帽状腱膜 颅骨外板 修复 颅前窝缺损 应用解剖学 复合组织瓣
下载PDF
扩张头皮改良缝合方法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京玉 陈敏亮 赖琳英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6期892-893,共2页
目的:探讨头皮改良缝合方法对毛囊的保护作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平行于毛发方向切开头皮,将扩张后包膜层或帽状腱膜缘修剪至头皮缘内1mm,拉拢间断缝合,头皮层则避开毛球部间断缝合。结果:2010年~2011年,应用于56例头部扩张皮瓣缝合术... 目的:探讨头皮改良缝合方法对毛囊的保护作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平行于毛发方向切开头皮,将扩张后包膜层或帽状腱膜缘修剪至头皮缘内1mm,拉拢间断缝合,头皮层则避开毛球部间断缝合。结果:2010年~2011年,应用于56例头部扩张皮瓣缝合术患者,术后随访证实此缝合方法能有效的保护毛囊、减少脱发和瘢痕的产生。结论:改良头皮缝合方法可有效减少瘢痕性秃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帽状腱膜 缝合 扩张头皮
下载PDF
头皮缺损的修复(附19例报告)
11
作者 栾菁 严文洪 赵霞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4年第1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头皮缺损修复的不同治疗方法及适应证。方法对19例头皮肿瘤术后头皮缺损的修复进行总结。结果皮片移植最简单,邻近皮瓣转移可以修复较小的缺损,能不留秃发畸形。游离皮瓣可修复较大缺损,在邻近皮瓣转移时,交错切开帽状腱膜层可... 目的探讨头皮缺损修复的不同治疗方法及适应证。方法对19例头皮肿瘤术后头皮缺损的修复进行总结。结果皮片移植最简单,邻近皮瓣转移可以修复较小的缺损,能不留秃发畸形。游离皮瓣可修复较大缺损,在邻近皮瓣转移时,交错切开帽状腱膜层可增加皮瓣的伸展性。结论不同的修复治疗可应用于不同类型的头皮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缺损 手术治疗 皮片移植 邻近皮瓣转移 游离皮瓣移植
下载PDF
小菜蛾外颚叶链锁形成喙管结构的观察与分析
12
作者 谢佼昕 吴兰军 +2 位作者 孙学俊 闫喜中 郝赤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35-841,共7页
【目的】了解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两根外颚叶是如何通过其背部和腹部的链锁结构形成喙管的。【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小菜蛾口器特征,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喙管的背、腹部以及内侧的超微结构。【结果】小菜蛾的口器由一对下唇须... 【目的】了解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两根外颚叶是如何通过其背部和腹部的链锁结构形成喙管的。【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小菜蛾口器特征,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喙管的背、腹部以及内侧的超微结构。【结果】小菜蛾的口器由一对下唇须和位于其中间的喙管组成,喙管由两根延长的外颚叶链锁形成。喙管背部的链锁结构通过两外颚叶的柳叶板交互重叠形成。每个柳叶板有上、下两部分,通常上柳叶板比下柳叶板小,但喙管顶端部位的下柳叶板消失,上柳叶板变大且在其外侧出现三角状凸起,在变大的柳叶板与外颚叶的连接处有孔状结构;喙管背部链锁方式主要是通过上、下两侧的柳叶板相互重叠紧密结合,靠近喙管顶端部位仅为上柳叶板重叠。喙管腹部链锁通过两外颚叶的齿状钩互锁结合,每个齿状钩由形状相似的上齿钩和下齿钩组成,从喙管基部到顶端,齿状钩长度逐渐增加,但是上齿钩长于下齿钩,两齿钩之间有间隙可供对侧齿状钩插入。【结论】小菜蛾外颚叶背、腹部链锁的结构与链锁方式具有特异性,可能与喙管卷曲和伸展时的运动方式不同有关。在喙管顶端,背侧链锁结构与外颚叶之间的孔可能是食物进入喙管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外颚叶 喙管 链锁 口器 超微结构 扫描电子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
下载PDF
帽状腱膜改良缝合法的临床应用
13
作者 周龙 柳再明 +2 位作者 叶晖 李斐 薛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3573-3575,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的帽状腱膜缝合法在头皮缝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自2014年10月至2018年3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219例开颅手术患者,按帽状腱膜缝合方式分为两组(传统缝合组92例和改良组127例),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头皮切口... 目的探讨改良的帽状腱膜缝合法在头皮缝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自2014年10月至2018年3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219例开颅手术患者,按帽状腱膜缝合方式分为两组(传统缝合组92例和改良组127例),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头皮切口线结外露率的差异。结果改良组仅1例缝线外露,外露率为0.8%;而传统缝合组有8例,线结外露率为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67,P=0.004)。结论帽状腱膜改良缝合法可有效减少线结反应及线结外露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帽状腱膜 改良缝合法 缝线外露 头皮缝合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头皮分层切开和帽状腱膜覆盖减张缝合法预防额颞部除皱术后脱发 被引量:2
14
作者 薛志强 张海明 +1 位作者 马继光 归来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7年第4期463-465,共3页
目的:探讨额颞部除皱术治疗额颞部皮肤老化的缝合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设计头皮分层切开和帽状腱膜覆盖减张缝合法,头皮的皮肤和皮下组织与帽状腱膜的切开不在同一水平,将形成的后叶帽状腱膜瓣和前叶帽状腱膜深面减张缝合。结果:在过去... 目的:探讨额颞部除皱术治疗额颞部皮肤老化的缝合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设计头皮分层切开和帽状腱膜覆盖减张缝合法,头皮的皮肤和皮下组织与帽状腱膜的切开不在同一水平,将形成的后叶帽状腱膜瓣和前叶帽状腱膜深面减张缝合。结果:在过去的5年中,此缝合方法应用于56例额颞部或全颜面除皱术。术后随访证实此缝合方法能长时间地去除额纹,上提眉毛,并可预防术后出现永久性脱发和凹陷性瘢痕。结论:头皮分层切开和帽状腱膜覆盖减张缝合法能有效地维持手术效果,并预防术后出现脱发和凹陷性瘢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 帽状腱膜 覆盖减张缝合 额颞部除皱术
下载PDF
自体带蒂颅骨瓣帽状腱膜下保存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魏建功 黎建明 +4 位作者 张日华 宋同均 刘立良 刘道斌 王锡铭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92-293,295,共3页
目的 研究自体带蒂颅骨瓣帽状腱膜下保存的优点。方法 将去骨瓣减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病人术后将带蒂骨瓣存放于帽状腱膜下保存;对照组术后将游离骨瓣放于帽状腱膜下或深低温下保存,两组病人取同一切口行手术二次回植。回植前行... 目的 研究自体带蒂颅骨瓣帽状腱膜下保存的优点。方法 将去骨瓣减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病人术后将带蒂骨瓣存放于帽状腱膜下保存;对照组术后将游离骨瓣放于帽状腱膜下或深低温下保存,两组病人取同一切口行手术二次回植。回植前行病理检查,回植后行头颅X线片检查。结果 带蒂颅骨瓣回植前病理检查骨细胞成活率高,术后头颅X线片随访颅骨成活,愈合良好。结论 帽状腱膜下带蒂自体颅骨瓣保存回植优于其它保存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带蒂颅骨瓣 帽状腱膜 骨瓣保存 骨瓣回植手术 病理检查 X线片检查
原文传递
有限渐次法切开硬脑膜结合帽状腱膜松解在脑肿胀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唐志放 蒋云召 +5 位作者 陆华 周建宏 陈革 陆爻忠 房文峰 王小林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讨有限渐次法切开硬脑膜结合帽状腱膜松解在外伤后急性脑肿胀(PABS)手术中的效果。方法手术治疗24例脑肿胀患者:22例半球形脑肿胀(PACHS);2例弥漫性脑肿胀(PADBS)。结果术后6个月评估结果:良好8例(33.3%),中残6例(25.0%),重残3例(... 目的探讨有限渐次法切开硬脑膜结合帽状腱膜松解在外伤后急性脑肿胀(PABS)手术中的效果。方法手术治疗24例脑肿胀患者:22例半球形脑肿胀(PACHS);2例弥漫性脑肿胀(PADBS)。结果术后6个月评估结果:良好8例(33.3%),中残6例(25.0%),重残3例(12.5%),植物生存2例(8.3%),死亡5例(20.8%)。结论有限渐次法切开硬脑膜结合帽状腱膜松解在脑肿胀的手术中能明显降低手术风险和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胀 颅脑损伤 帽状腱膜松解
原文传递
针刺帽状腱膜筋结点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17
作者 陈日含 陈日立 陈日锋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9-222,共4页
目的:探寻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的较佳疗法。方法:将288例患者随机分为滞针术组(150例)和针刺组(138例)。滞针术组采用人工滞针术针刺头部帽状腱膜筋结点,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穴取百会、四神聪、风池、太阳、头维、合谷等,均每天1次,3... 目的:探寻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的较佳疗法。方法:将288例患者随机分为滞针术组(150例)和针刺组(138例)。滞针术组采用人工滞针术针刺头部帽状腱膜筋结点,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穴取百会、四神聪、风池、太阳、头维、合谷等,均每天1次,30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并随访3个月,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慢性紧张型头痛(CTTH)评分(包括头痛发作次数评分与头痛程度评分),并评定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CTTH评分均降低(均P<0.01),且滞针术组评分低于针刺组(2.38±1.22vs 4.16±2.54,P<0.01);滞针术组有效率为97.3%(146/150),优于针刺组的88.4%(122/138,P<0.05)。结论:人工滞针术针刺帽状腱膜筋结点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可减少疼痛的发作次数,减轻疼痛程度,其疗效优于常规取穴针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紧张型头痛 滞针术 帽状腱膜 筋结点 针刺疗法
原文传递
帽状腱膜鼻翼悬吊术修复唇裂继发鼻畸形研究
18
作者 李武德 李昀生 +4 位作者 马歆宇 刘柳 黄晨昱 靖永军 郭德慧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0年第7期969-971,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鼻翼软骨复位鼻额隧道帽状腱膜悬吊法对唇裂继发鼻畸形的手术修复。方法 67例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患者,年龄8~46岁,男41例,女26例,采用鼻翼软骨复位鼻额隧道帽状腱膜悬吊法进行鼻畸形手术修复。术中切开双侧鼻翼皮肤与黏膜... 目的探讨采用鼻翼软骨复位鼻额隧道帽状腱膜悬吊法对唇裂继发鼻畸形的手术修复。方法 67例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患者,年龄8~46岁,男41例,女26例,采用鼻翼软骨复位鼻额隧道帽状腱膜悬吊法进行鼻畸形手术修复。术中切开双侧鼻翼皮肤与黏膜交界处,游离鼻翼软骨,切断患侧内侧脚的附着,将其复位,并与对侧的鼻翼软骨缝合,随后通过鼻额隧道将之向上悬吊至额部帽状腱膜。结果本法可较好地恢复患侧的鼻翼软骨,抬高鼻尖,使鼻孔两侧对称,经长期追踪发现,无一例复发,术后长期效果满意。结论应用鼻翼软骨额部帽状腱膜悬吊法可较好地修复唇裂继发鼻畸形,近、远期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 鼻畸形 帽状腱膜悬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