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褐背小萤叶甲[Galerucella grisescens(Joannis)]新寄主的发现及其生物学特性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欧克芳 董立坤 +2 位作者 夏文胜 刘超 蒋太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5-117,共3页
褐背小萤叶甲为寡食性昆虫,嗜食蓼科植物,为蓼科田间杂草的重要天敌。本文首次报道了发生在千屈菜上的褐背小萤叶甲的生物学特性和危害情况,表明褐背小萤叶甲能在千屈菜上取食为害,完成其生活史,是一种千屈菜害虫。
关键词 褐背小萤叶甲 千屈菜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demography of Galerucella birmanica (Coleoptera: Chrysomelidae) 被引量:1
2
作者 Fu-Shan Zheng Yu-Zhou Du +1 位作者 Zhi-Jie Wang Jia-Jun Xu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75-380,共6页
Studies on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ater chestnut beetle, Galerucella birmanica Jacoby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laboratory at seven different temperatures: 16 ℃, 19 ℃, 22 ℃, 25 ℃, 28 ℃... Studies on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ater chestnut beetle, Galerucella birmanica Jacoby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laboratory at seven different temperatures: 16 ℃, 19 ℃, 22 ℃, 25 ℃, 28 ℃, 31 ℃ and 34 ℃. The developmental time decreased with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The developmental time at 16 ℃, 19℃, 22 ℃, 25 ℃, 28 ℃, 31 ℃ and 34 ℃ was 96.60, 80.68, 58.96, 43.48, 35.03, 30.08 and 28.02 days for the period from egg hatching to adult emergence, respectively. The developmental threshold estimated for a generation by linear regression was 10.36℃. The fecundity per female at 22 ℃, 25 ℃, 28 ℃, 31 ℃ and 34 ℃ was 102.3, 134.5, 141.2, 130.1 and 116.2 eggs, respectively. Oviposition period ranged from 15.6 days at 22 ℃ to 8.6 days at 34 ℃. Hatchability of eggs was highest at 31 ℃ with 76.9% and lowest at 34 ℃ with 57.1%. The highest generation survival rate was 65.3% at 31 ℃, and the intrinsic rate of natural increase (rm) for G. birmanica was the highest at 3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OGRAPHY developmental threshold FECUNDITY galerucella birmanicaJacoby LONGEVITY SURVIVORSHIP temperature
原文传递
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的小萤叶甲属部分种类分子系统学研究(鞘翅目:叶甲科:萤叶甲亚科) 被引量:16
3
作者 郑福山 杜予州 +1 位作者 王志杰 王莉萍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01-507,共7页
本文目的是通过对小萤叶甲属部分种类的线粒体COⅠ基因进行比较,探讨小萤叶甲属昆虫进化与寄主植物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几种分类地位模糊的昆虫进行分析和归类。测定了我国菱角萤叶甲Galerucella birmanica Jacoby和褐背小萤叶甲Galerucel... 本文目的是通过对小萤叶甲属部分种类的线粒体COⅠ基因进行比较,探讨小萤叶甲属昆虫进化与寄主植物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几种分类地位模糊的昆虫进行分析和归类。测定了我国菱角萤叶甲Galerucella birmanica Jacoby和褐背小萤叶甲Galerucella grisescens Joannis以及小猿叶甲Phaedon brassicae Baly线粒体COⅠ基因720bp序列,并调用GenBank中小萤叶甲属等其他8种昆虫的同源序列,对序列的碱基组成、转换颠换、遗传距离等进行了分析。并以小猿叶甲为外群,分别采用邻接法(NJ)、最大简约法(MP)和贝叶斯推论法(BI)建立这些种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小萤叶甲属昆虫COⅠ基因A+T含量平均为71.8%,存在较强的A+T含量偏向性,氨基酸的变异率为18.3%;小萤叶甲属与外群之间的遗传距离(0.169-0.198)远远大于属内种间的距离(0.001-0.134)。依据分子系统树结果我们推测小萤叶甲属昆虫的进化与寄主植物之间有着显著的关系,在传统分类学上曾隶属于其他属的几种昆虫与小萤叶甲昆虫有着更近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甲科 萤叶甲亚科 小萤叶甲属 COⅠ基因 系统发育 分子系统学
下载PDF
褐背小萤叶甲对寄主植物选择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潘洪玉 席景会 +1 位作者 王旭明 段金太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0-33,共4页
为了明确褐背小萤叶甲与寄主植物的关系 ,对其寄主范围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褐背小萤叶甲嗜食蓼科植物 ,属于寡食性昆虫。强迫取食试验发现 :该虫在草莓上虽能完成世代发育 ,但草莓对成虫刺激产卵等选择性差 ,产卵量少 ,幼虫发育慢。... 为了明确褐背小萤叶甲与寄主植物的关系 ,对其寄主范围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褐背小萤叶甲嗜食蓼科植物 ,属于寡食性昆虫。强迫取食试验发现 :该虫在草莓上虽能完成世代发育 ,但草莓对成虫刺激产卵等选择性差 ,产卵量少 ,幼虫发育慢。而在蓼科杂草上则相反 ,世代多 ,繁殖力强 ,群集发生与为害 ,在农田生态系中 ,对自然控制蓼科杂草起到重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背小萤叶甲 蓼科杂草 寡食性
下载PDF
菱角萤叶甲不同地理种群及近缘种rDNA-ITS1基因序列初步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郑福山 杜予州 丁建清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50-354,共5页
通过对我国菱角萤叶甲Galerucella birmanica Jacoby6个地理种群和褐背小萤叶甲Galerucella grisescens Joannis扬州种群的核糖体DNA第1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1)的测序,并调用GenBank中该属其它4种昆虫的同源序列,运用软件DNAStar的MegA... 通过对我国菱角萤叶甲Galerucella birmanica Jacoby6个地理种群和褐背小萤叶甲Galerucella grisescens Joannis扬州种群的核糖体DNA第1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1)的测序,并调用GenBank中该属其它4种昆虫的同源序列,运用软件DNAStar的MegAlign程序对小萤叶甲属种间、同种不同地理种群之间的ITS1序列的遗传分歧及相似性进行了分析,运用Mega3.0软件建立系统发育关系。序列分析结果表明,rDNA-ITS1基因在小萤叶甲属昆虫中进化速度较快,种下具有一定的差异,种间差异明显。该基因适合小萤叶甲属种间和种下的分类鉴定研究。进化树显示,菱角萤叶甲泰安种群和扬州种群形成一个分支,益阳种群和新余种群形成一个分支,苏州种群和上海青浦种群形成一个分支,这一现象说明6个地理种群的菱角萤叶甲分化与寄主和地理距离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甲科 小萤叶甲属 rDNA-ITS1 系统发育关系 地理种群 遗传分化
下载PDF
菱角萤叶甲不同地理种群数量性状变异(鞘翅目:叶甲科) 被引量:4
6
作者 郑福山 杜予州 +1 位作者 蔡超 徐冉 《Entomotaxonomia》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9-214,共6页
采用模糊聚类、系统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中国12个不同地理种群菱角萤叶甲Galerucella birmanica Jacoby的形态数据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数量性状变异和地理分布间的关系,并对菱角萤叶甲亚种的分类地位进行了界定。聚类分析将我国菱... 采用模糊聚类、系统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中国12个不同地理种群菱角萤叶甲Galerucella birmanica Jacoby的形态数据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数量性状变异和地理分布间的关系,并对菱角萤叶甲亚种的分类地位进行了界定。聚类分析将我国菱角萤叶甲12个地理种群分为6个部分:其中西南云贵高原地区的保山种群为一组,华南地区的广州种群为一组,东北地区的沈阳种群为一组,华中地区的孝感种群为一组,长江以北地区的淮安、扬州、泰安和阜阳种群为一组,长江以南地区的常州、嘉兴、青浦和义乌种群为一组,可见不同地理种群菱角萤叶甲的数量性状变异与地理分布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显示,菱角萤叶甲各器官的长度存在相互促进共同变异的关系,变异与性状具有显著正相关性。采用形态学测量的方法对于确定菱角萤叶甲亚种的地位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翅目 叶甲科 菱角萤叶甲 地理变异 形态测量
下载PDF
菱角萤叶甲种群空间格局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郑福山 杜予州 +2 位作者 卢艳阳 强承魁 丁建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171-175,共5页
运用2种回归方法和9个聚集度指标对菱角萤叶甲(Galerucella birmanica Jacoby)各虫态的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菱角萤叶甲在菱塘基本呈聚集分布,低密度趋向均匀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此外,利用空间分布型参数估计个体群... 运用2种回归方法和9个聚集度指标对菱角萤叶甲(Galerucella birmanica Jacoby)各虫态的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菱角萤叶甲在菱塘基本呈聚集分布,低密度趋向均匀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此外,利用空间分布型参数估计个体群的大小(L*)和平均密度(-x)的关系为L*=17.7117+1.5701x-;应用x-=kc(P0-1/kc-1)模型探讨了无虫株率与平均密度的关系,表明实际生产中可应用此模型仿测田间种群密度。同时运用λ参数对聚集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种群的生物学特性和菱角植株的生长状况是影响种群聚集的两个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角萤叶甲 菱角 聚集度 空间格局 聚集原因
下载PDF
菱角萤叶甲取食量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郑福山 杜予州 +1 位作者 强承魁 任顺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7546-7547,7566,共3页
[目的]为国外菱角生物防治的天敌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温度对不同地理种群菱角萤叶甲幼虫和成虫取食量的影响。[结果]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取食量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大(16~28℃),当温度过高(〉31℃)时取食量开始减少 幼虫、成... [目的]为国外菱角生物防治的天敌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温度对不同地理种群菱角萤叶甲幼虫和成虫取食量的影响。[结果]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取食量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大(16~28℃),当温度过高(〉31℃)时取食量开始减少 幼虫、成虫取食量最大值一般出现在温度28℃左右 与幼虫相比,成虫取食量较大,危害期较长 建立了取食量与温度间关系的模型,经检验能较好地拟合试验数据 同时对不同地理种群菱角萤叶甲的取食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群间取食量有了很大差别,保山种群的世代取食量是泰安种群的2倍。[结论]温度是影响菱角萤叶甲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保山种群是国外控制菱角的潜在理想天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角 菱角萤叶甲 地理种群 取食量
下载PDF
菱角萤叶甲种群抽样技术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郑福山 杜予州 +1 位作者 许佳君 丁建清 《生物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59-465,共7页
在研究菱角萤叶甲各虫态空间分布型的基础上,利用负二项公共Kc值;Iwao回归式中的α,β;Teylor幂法则中的a,b以及Morisita的I_δ求得理论抽样模型,从而导出在不同置信度t,不同的平均虫口密度(?)和不同允许误差D下的理论抽样数.同时利... 在研究菱角萤叶甲各虫态空间分布型的基础上,利用负二项公共Kc值;Iwao回归式中的α,β;Teylor幂法则中的a,b以及Morisita的I_δ求得理论抽样模型,从而导出在不同置信度t,不同的平均虫口密度(?)和不同允许误差D下的理论抽样数.同时利用Kuno(1969),Iwao(1975)和Willson(1983)提出的序贯抽样法,得到菱角萤叶甲各虫态的序贯抽样模型,并对这些模型进行比较.最后,结合Kuno和Iwao模型获得了菱角萤叶甲各虫态的Kuno-Iwao复合序贯抽样法,从而大大减少了在某种情况下的抽样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角萤叶甲 菱角 空间格局 抽样技术
下载PDF
菱角小萤叶甲种群动态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福山 杜予州 +1 位作者 许佳君 丁建清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3-66,共4页
对菱角小萤叶甲在菱塘的发生数量调查和分析表明,菱角小萤叶甲种群数量在一年中春末夏初和夏末秋初各有一个高峰期。温度是影响菱角小萤叶甲种群数量消长的关键因子;聚集度指标的分析表明,菱角小萤叶甲在菱塘呈聚集分布。聚块性指标与... 对菱角小萤叶甲在菱塘的发生数量调查和分析表明,菱角小萤叶甲种群数量在一年中春末夏初和夏末秋初各有一个高峰期。温度是影响菱角小萤叶甲种群数量消长的关键因子;聚集度指标的分析表明,菱角小萤叶甲在菱塘呈聚集分布。聚块性指标与平均密度独立,适合用于分析菱角小萤叶甲分布型的时序变化;在控制条件下菱角小萤叶甲种群动态的研究表明,该虫具有较强的种群数量调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角小萤叶甲 种群动态 聚集度指标
下载PDF
褐背小萤叶甲在杂草生防中的研究概况
11
作者 姚银花 郑福山 董红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7403-7404,共2页
褐背小萤叶甲(Galerucella grisescens Joannis)属鞘翅目、叶甲科、萤叶甲亚科、小萤叶甲属,是蓼科杂草上的一种重要天敌昆虫,其分布范围广泛,寄主范围主要集中在蓼科的一些植物上,对该类杂草的控制效果明显,可作为田间蓼科杂草的生物... 褐背小萤叶甲(Galerucella grisescens Joannis)属鞘翅目、叶甲科、萤叶甲亚科、小萤叶甲属,是蓼科杂草上的一种重要天敌昆虫,其分布范围广泛,寄主范围主要集中在蓼科的一些植物上,对该类杂草的控制效果明显,可作为田间蓼科杂草的生物防治天敌。就褐背小萤叶甲的分布、生物生态学和生化特性等作了简要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背小萤叶甲 分布 生物生态学 生化特性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湿度对褐背小萤叶甲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林智慧 杨建全 +3 位作者 郑敏琳 纪成灿 张玉珍 陈家骅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2-45,共4页
研究了相对湿度(RH)对褐背小萤叶甲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RH下,褐背小萤叶甲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成虫繁殖力和成虫寿命明显不同.卵期、幼虫期、蛹期、产卵前期、世代历期、孵化率、幼虫存活率、羽化率、成虫平均产卵量... 研究了相对湿度(RH)对褐背小萤叶甲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RH下,褐背小萤叶甲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成虫繁殖力和成虫寿命明显不同.卵期、幼虫期、蛹期、产卵前期、世代历期、孵化率、幼虫存活率、羽化率、成虫平均产卵量均与湿度呈抛物线模型关系.不同RH下的成虫产卵期存在显著性差异,在75%RH下最长,达到59.25d,在95%RH下最短,仅24.17d.不同RH下的雌、雄成虫的寿命也明显不同,均为75%下最长,雌成虫达到65.00d,雄成虫57.19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虫 叶甲 生长发育 湿度 产卵期 虫态 发育历期 RH 存活率 影响
下载PDF
为害莼菜的菱小萤叶甲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林美新 高建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1991年第2期100-107,共8页
菱小萤叶甲[Galerucella nipponensis(Laboissiere)]是莼菜的主要害虫。在上海地区一年发生5~6代,世代重叠。以成虫在杂草丛、土缝等处越冬,翌年4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为害。在实验室自然温度下,各代完成一世代所需天数依次为26.22、21.60... 菱小萤叶甲[Galerucella nipponensis(Laboissiere)]是莼菜的主要害虫。在上海地区一年发生5~6代,世代重叠。以成虫在杂草丛、土缝等处越冬,翌年4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为害。在实验室自然温度下,各代完成一世代所需天数依次为26.22、21.60、15.24、16.73、20.63和35天。单雌平均产卵781粒,最多可达2170粒。卵产于叶片正面,呈块状,每块一般18~20粒。第1~5代孵化率为82.13%、74.38%、49.53%、69.53%和56.29%。取食率:幼虫1~2龄为3.63%,3龄为7.56%,成虫为88.81%。第1~4代成虫寿命分别为39.56、43.94、40.00和43.67天,可用乐果、敌敌畏、氰戊菊脂和毒死蜱等杀虫剂在叶面喷雾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小萤叶甲 生活史 莼菜
下载PDF
菱角金花虫各虫态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洪岭 黄国华 +1 位作者 丁非同 刘媛媛 《长江蔬菜》 2011年第16期87-89,共3页
采用室内观察法,结合莱卡显微照相系统,对取食菱角、芡实等水生植物的菱角金花虫(Galerucella nipponensis(Laboissiere,1922))各虫态形态学特征进行系统观察。结果发现,菱角金花虫成虫体小,约5 mm,暗黄色;头部复眼间具一黑斑,触角黑色... 采用室内观察法,结合莱卡显微照相系统,对取食菱角、芡实等水生植物的菱角金花虫(Galerucella nipponensis(Laboissiere,1922))各虫态形态学特征进行系统观察。结果发现,菱角金花虫成虫体小,约5 mm,暗黄色;头部复眼间具一黑斑,触角黑色、丝状;前胸背板外缘灰色,表面平滑有光泽;鞘翅密布灰色细毛,翅鞘缘黄色,小盾片光滑无细毛;腿节发达呈黄色,胫节及跗节黑色;卵圆形,桔黄色,表面凹陷,块产于叶面;幼虫共3龄,孵化及刚蜕皮的幼虫头部呈淡黄色,略微透明,背部黑褐色,腹部黄色;蛹桔黄色,椭圆形,背面具弧形淡黑色小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角金花虫 形态学特征 菱角
下载PDF
菱角萤叶甲雄性竞争策略的可塑性反应
15
作者 王璐瑶 范海江 +1 位作者 李建洪 王永模 《长江蔬菜》 2015年第22期177-181,共5页
研究了不同种群密度下菱角萤叶甲雄虫之间竞争的可塑性反应,结果表明,雄虫对雌虫的反应时间(从遇到雌虫到开始交配的时长)随着成虫期生活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与幼虫期的生活密度没有显著关系;交配时长未受到幼虫期生活密度以及成虫期竞... 研究了不同种群密度下菱角萤叶甲雄虫之间竞争的可塑性反应,结果表明,雄虫对雌虫的反应时间(从遇到雌虫到开始交配的时长)随着成虫期生活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与幼虫期的生活密度没有显著关系;交配时长未受到幼虫期生活密度以及成虫期竞争者数量的影响;雄虫精子数量与雄虫幼虫期生活密度以及成虫期竞争者数量无关;雄成虫附腺蛋白含量受到幼虫期生活密度以及成虫期竞争者数量的影响,密度越高、竞争者越多,雄成虫附腺蛋白含量越多。因此,菱角萤叶甲雄虫可根据幼年以及成年后的生存环境对生殖行为和生殖生理做出相应调整,以达到生殖利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角萤叶甲 交配 雄性竞争 多次交配 行为
下载PDF
菱角萤叶甲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控对策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群营 黄明生 +3 位作者 李守荣 曾学军 胡刚 汤长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4期80-82,共3页
[目的]明确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菱角萤叶甲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方法]于2011-2014年通过田间调查试验并结合室内观察系统研究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菱角萤叶甲的形态特征、发生消长动态、发生危害规律和综合防控措施。[结果]菱角萤叶甲属... [目的]明确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菱角萤叶甲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方法]于2011-2014年通过田间调查试验并结合室内观察系统研究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菱角萤叶甲的形态特征、发生消长动态、发生危害规律和综合防控措施。[结果]菱角萤叶甲属于全变态昆虫,在蔡甸区1年发生7代,春夏之交和夏秋之交出现2个发生危害高峰。在实际生产中,采取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可有效控制其发生危害。[结论]试验结果为指导湖北省相关部门防治菱角萤叶甲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角 菱萤叶甲 发生 防治
下载PDF
烟田蓼科杂草的重要天敌——褐背小萤叶甲的行为习性
17
作者 林智慧 杨建全 +3 位作者 郑敏琳 赖禄祥 张玉珍 陈家骅 《华东昆虫学报》 2005年第3期214-218,共5页
褐背小萤叶甲主要以幼虫和成虫取食叶肉及幼嫩生长点控制杂草,幼虫中以3龄幼虫为主要取食虫态.成虫可以多次交配,呈不连续产卵.成虫产卵以及2、3龄幼虫偏好叶背面,而雌雄成虫的取食对叶片正、背面选择性不明显.雄成虫、2、3龄幼虫具有... 褐背小萤叶甲主要以幼虫和成虫取食叶肉及幼嫩生长点控制杂草,幼虫中以3龄幼虫为主要取食虫态.成虫可以多次交配,呈不连续产卵.成虫产卵以及2、3龄幼虫偏好叶背面,而雌雄成虫的取食对叶片正、背面选择性不明显.雄成虫、2、3龄幼虫具有较强的负趋光性,而雌成虫对光照则不敏感.褐背小萤叶甲对植株不同部位的叶片嗜好性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背小萤叶甲 行为习性 烟田 蓼科杂草
下载PDF
Effects of local vegetation and plantation age for the parasitoid Asecodes mento- a biocontrol agent in organic strawberry fields
18
作者 Johan A. Stenberg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5期604-608,共5页
The parasitoid Asecodes mento (Walker, 1839) (Hymenoptera: Eulophidae) is the most important biocontrol agent of the strawberry leaf beetle Galerucella tenella (L.) (Coleoptera: Chrysomelidae) in northern Eu... The parasitoid Asecodes mento (Walker, 1839) (Hymenoptera: Eulophidae) is the most important biocontrol agent of the strawberry leaf beetle Galerucella tenella (L.) (Coleoptera: Chrysomelidae) in northern Europe. Here, I investigated whether natural parasitism in organic strawberry plantations was affected by the presence of the alternative host plant meadowsweet (Filipendula ulmaria), and whether parasitism rates differed between plantations of different ages (6 to 79 years). I also investigated whether parasitoid brood size, body size and sex ratio differed between the two host plants in the field. Parasitism was very low (0%) in newly established plantations and increased to a plateau (~40%) in fields where strawberries had been grown for approximately 20 years or longer. Such an extended colonization process is unacceptable for commercial growers. It would thus be desirable to find a method to catalyze parasitoid population buildup in young plantations. Parasitoid brood sizes were larger in beetles collected from meadowsweet, while body size and sex ratio did not differ between parasitoids collected from the two plant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meadowsweet can export parasitoids to neighboring strawberry fields. Although this is a possibility, I did not find an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arasitism rates between isolated strawberry fields and fields adjacent to meadowsweet stands, indicating that effects of local vegetation are small on parasitism rates. Releasing parasitoids in newly established strawberry plantations may be a better strategy for quickly obtaining high parasitism than intercropping with meadowswe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ecodes mento BIOCONTROL biological control Fragaria x ananassa galerucella tenella landscape ecology
原文传递
武汉千屈菜害虫调查初报
19
作者 欧克芳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 2015年第7期518-521,共4页
为了解观赏植物千屈莱应用过程中的害虫危害情况,2008—2010年在武汉市12个调查点对千屈菜害虫进行了系统调查,发现危害千屈菜的害虫共有29种,分属5目18科。对2种危害严重的害虫褐背小萤叶甲和肾毒蛾提出了防治建议。对褐背小萤叶甲... 为了解观赏植物千屈莱应用过程中的害虫危害情况,2008—2010年在武汉市12个调查点对千屈菜害虫进行了系统调查,发现危害千屈菜的害虫共有29种,分属5目18科。对2种危害严重的害虫褐背小萤叶甲和肾毒蛾提出了防治建议。对褐背小萤叶甲于产卵盛期,人工摘除有叶甲卵块的千屈菜叶片;成虫盛发期,人工捕捉叶甲成虫;叶甲幼虫发生严重时选用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对肾毒蛾于产卵盛期,人工摘除有大量肾毒蛾卵块的千屈菜叶片;成虫盛发期进行灯光诱杀:幼虫3龄前采用生物农药25%灭幼脲悬浮剂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屈菜 害虫 武汉 褐背小萤叶甲 肾毒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