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明初医籍征引朱丹溪医论考察丹溪学派早期文本生成史
1
作者 徐晓聪 郑洪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116-1125,共10页
[目的]考察丹溪学派早期文本的生成过程。[方法]明初楼英《医学纲目》、刘纯《玉机微义》等医著中,多有引用丹溪医论。将此部分医论与丹溪著作相比对,辨明异同。并运用“文本生成论”的文学研究方法,分析丹溪著作与明初医籍征引的丹溪... [目的]考察丹溪学派早期文本的生成过程。[方法]明初楼英《医学纲目》、刘纯《玉机微义》等医著中,多有引用丹溪医论。将此部分医论与丹溪著作相比对,辨明异同。并运用“文本生成论”的文学研究方法,分析丹溪著作与明初医籍征引的丹溪医论存在差异的原因,论证丹溪通过“改定”自己的“稿本”,确立为“定本”的可能过程。再考察文本的物质载体与流传途径对文本生成的影响。[结果]《医学纲目》《玉机微义》等明初医籍征引的丹溪医论,与丹溪著作互校,可发现前者存在佚文与异文,显示当时有多种形态的丹溪医学文本流传。“佚文”或为弟子所记丹溪授徒语录,“异文”则是丹溪医论的“草稿”状态。丹溪现存著作或正是由“草稿”经过文本改定所形成的“定稿”。医籍的刊刻与传播也使得丹溪学派相关文本在元末明初基本定型。[结论]丹溪学派早期文本的生成,经历了一个动态且复杂的过程。考察丹溪学派的建构过程、丹溪医学思想的衍变,都应考虑这种文献与文本层面的变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初 《医学纲目》 《玉机微义》 朱丹溪 丹溪学派 文本生成
下载PDF
以肉类食材为例分析《御膳本草》对《本草纲目》的继承与变异
2
作者 王育洁 李明华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11期189-194,共6页
《御膳本草》作为琉球王国唯一一本饮食医学书,受到了《本草纲目》的巨大影响。冲绳(前身为琉球王国)自古便盛行食药同源的饮食理念,该理念普遍被认为起源于中国的中医药文化。《御膳本草》肉类食材的种类、食材的功效基本沿用《本草纲... 《御膳本草》作为琉球王国唯一一本饮食医学书,受到了《本草纲目》的巨大影响。冲绳(前身为琉球王国)自古便盛行食药同源的饮食理念,该理念普遍被认为起源于中国的中医药文化。《御膳本草》肉类食材的种类、食材的功效基本沿用《本草纲目》的相应内容;内脏料理方面,《本草纲目》的“以脏养脏”观念经由《御膳本草》影响了琉球料理;但肉类食材的料理法与《本草纲目》全然不同。通过考察《御膳本草》对《本草纲目》的继承与发展之具体情况,不仅能探明中国肉食文化对琉球肉食文化影响的来龙去脉,而且在研究中医药文化对琉球王国产生的影响上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御膳本草》 《本草纲目》 肉类食材 琉球王国 食药同源 食疗
下载PDF
从概念解析和疾病诊疗探讨楼英对中风后失语理论的构建
3
作者 林行健 陈成 +2 位作者 卫然 唐健 娄必丹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48-451,455,共5页
[目的]探讨明代医家楼英对中风后失语理论的构建,以期为中医药临床提供参考。[方法]运用传统医史文献的整理方法,认真研读楼英《医学纲目》中关于中风后失语的论述并加以分析理解,从而总结归纳楼英在中风后失语病因病机、分类、鉴别诊... [目的]探讨明代医家楼英对中风后失语理论的构建,以期为中医药临床提供参考。[方法]运用传统医史文献的整理方法,认真研读楼英《医学纲目》中关于中风后失语的论述并加以分析理解,从而总结归纳楼英在中风后失语病因病机、分类、鉴别诊断、治则治法和用药等方面的特色经验。[结果]楼英提出,“外感风邪,内有营卫气血亏虚”是中风后失语的病因病机,其病位在里。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分为言謇语涩和完全不能言语。在诊断上,应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发音障碍和痿证相鉴别。治疗上以“祛邪扶正,以通为用”为治则,“内外并用,多法齐施”为手段,“博采众长,随证加减”为用药特色。[结论]楼英在充分继承先贤理论精华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中医药治疗中风后失语的理论体系,值得后世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纲目 楼英 中风后失语 概念解析 疾病诊疗 浙派中医
下载PDF
我国南瓜传入与早期分布考 被引量:10
4
作者 程杰 《阅江学刊》 2018年第2期114-134,共21页
元人贾铭《饮食须知》是后人托名之作,其中有关南瓜的内容主要应抄录《本草纲目》,同时阴瓜、金瓜等所谓南瓜信息为疑似、误会之言,所谓新大陆发现前我国古籍中已有南瓜的信息均不可靠,我国南瓜应是外来物种。李时珍所说"南瓜种出... 元人贾铭《饮食须知》是后人托名之作,其中有关南瓜的内容主要应抄录《本草纲目》,同时阴瓜、金瓜等所谓南瓜信息为疑似、误会之言,所谓新大陆发现前我国古籍中已有南瓜的信息均不可靠,我国南瓜应是外来物种。李时珍所说"南瓜种出南番,转入闽浙"并非指南瓜进入我国大陆后的传播过程,而是说葡萄牙(佛郞机)殖民者由广东转闽、浙沿海寻求贸易,南瓜即由这批番人传来,时间应在明正德末年以来的二十多年间。明人有关文献信息充分表明,明朝南瓜分布中心不在华南、东南沿海的粤、闽、浙三省,而是明朝南、北两京间的苏、皖、鲁、冀、晋五省,南瓜首先是在这以南、北两京为中心,以运河为纽带,地缘关系较为紧密的区域内传播扩散而形成分布优势。综观当时中葡外交、商贸关系的具体过程和我国南瓜迅速传播发展的实际状况,南瓜更有可能是明正德十五、六年即公元1520-1521年间由葡萄牙使者分别带到南、北两京,由此形成以两京为中心、北略胜于南的分布格局。南瓜、北瓜属于南瓜不同品种,最初即同时出现,应与这种以两京为中心的分布格局有关,反映了南北不同的品种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 来源 传播 明朝 《饮食须知》 《本草纲目》
下载PDF
试论纲目体在南宋时的创立及运用 被引量:7
5
作者 燕永成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46,共8页
自纲目体在南宋产生以后,旋即被时人运用到史书编修之中。早期纲目体史书的撰修者注重编纂程序,突出编修宗旨,讲求史书简明化以及受理学影响明显,从而使得该类史书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并且对后世史书编纂及史学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关键词 纲目体 南宋 理学影响
下载PDF
《本草纲目拾遗》中药外治用药之特色探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吴妍静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研究《本草纲目拾遗》中药外治用药的特色和规律,以期对临床工作有所启示。[方法]通过对《本草纲目拾遗》一书中的外治中药方剂进行整理、归纳、统计、分析,研究本书的外治用药特色和规律。[结果]书中外用药材402种,其中外来药物2... [目的]研究《本草纲目拾遗》中药外治用药的特色和规律,以期对临床工作有所启示。[方法]通过对《本草纲目拾遗》一书中的外治中药方剂进行整理、归纳、统计、分析,研究本书的外治用药特色和规律。[结果]书中外用药材402种,其中外来药物27种,多为化学药物,外治剂型共21种剂型。传统外用药剂拟用的基质约13种,记载频次最多的是油脂性基质。主治病症非常广泛,其中主治病症频次较多的前5位属外科、内科、皮肤科、喉科、骨伤科等。按原文治法表述用语归类统计外治方法计63种。[结论]《本草纲目拾遗》蕴藏着丰富的中药外用药材、验方、制剂及传统的外治方法,充分体现了中药外治的特色和优势,对促进中药外治方法的挖掘利用、改良优化及开发创新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本草纲目拾遗》是研究"浙派中医"之"本草学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临床治疗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草纲目拾遗 赵学敏 中药外治 用药特色 浙派中医 本草学派
下载PDF
朝鲜世宗朝之历史教育——以《资治通鉴》与《资治通鉴纲目》为中心 被引量:3
7
作者 孙卫国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28,118,共11页
《资治通鉴》与《资治通鉴纲目》,高丽末年先后传入朝鲜半岛,产生了深远影响。朝鲜王朝国王经筵、世子教育、科举考试中,《通鉴》与《纲目》都是重要的史书。朝鲜世宗国王想法从明朝求书,刊印《通鉴》与《纲目》,组织文臣编纂《资治通... 《资治通鉴》与《资治通鉴纲目》,高丽末年先后传入朝鲜半岛,产生了深远影响。朝鲜王朝国王经筵、世子教育、科举考试中,《通鉴》与《纲目》都是重要的史书。朝鲜世宗国王想法从明朝求书,刊印《通鉴》与《纲目》,组织文臣编纂《资治通鉴训义》与《资治通鉴纲目训义》,充分显示他对二书的重视。他熟知《通鉴》故事,日常政事中,经常引用,以为资政之策。《通鉴》与《纲目》对朝鲜的影响,既是朝鲜政治与史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朝史学交流的重要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纲目》 朝鲜世宗 朝鲜历史教育 中朝史学交流
下载PDF
《本草纲目》中唇形科药物基源考证 被引量:1
8
作者 武喜红 杨红霞 《西部中医药》 2014年第2期44-47,共4页
目的:通过对《本草纲目》的药物基源的研究考证,明确李时珍当时所记载的药物在现代植物分类中的地位,为提供临床用药的准确性和进一步开发新药提高理论依据。方法:针对《本草纲目》原文和相关资料以及植物分类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目的:通过对《本草纲目》的药物基源的研究考证,明确李时珍当时所记载的药物在现代植物分类中的地位,为提供临床用药的准确性和进一步开发新药提高理论依据。方法:针对《本草纲目》原文和相关资料以及植物分类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从全部植物基源药物中,考证出属于唇形科18种,并简述其生活环境及分布情况。结论:《本草纲目》中唇形科基源药物主要收载于卷十四芳草类中,表明李时珍的药物分类法已包含有植物亲缘关系分类法的雏形,可作为药源开发的线索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草纲目》 《体草纲目》 李时珍 唇形科
下载PDF
《本草纲目》在欧美的译介与传播 被引量:5
9
作者 张焱 尹娜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126-133,共8页
为厘清中医药典籍《本草纲目》的西渐历程,进一步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海外译介与传播,从宏观层面按照时空维度梳理并总结《本草纲目》在欧美的译介与传播,包括收藏、引用、翻译、研究等活动。《本草纲目》成书迄今为止已有400余年,早在1... 为厘清中医药典籍《本草纲目》的西渐历程,进一步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海外译介与传播,从宏观层面按照时空维度梳理并总结《本草纲目》在欧美的译介与传播,包括收藏、引用、翻译、研究等活动。《本草纲目》成书迄今为止已有400余年,早在17世纪末就传播至欧洲,18世纪开始陆续出现法、英、德、俄等多种文字的节译或全译本,随后更是引起海外学者的深入研究和高度评价,时至今日仍然热度不减。《本草纲目》在海外的译介与传播,进一步提升了中医药典籍在海外的影响力,深化了西方对于中医药文化的认知与理解,促进了东西方医学的交流与合作,影响斐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草纲目》 欧美 译介 传播
下载PDF
《本草纲目》象思维研究概况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梦漪 张瑞贤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9-11,共3页
象思维的概念是上世纪80年代由王树人先生[1]提出,他指出:象思维是人类最早产生的思维方式,也是最富于原创的思维形式,
关键词 《本草纲目》 象思维 中药 药性 功效 综述
下载PDF
有关历史文献评价问题的思考——从朱熹《资治通鉴纲目》的再评价谈起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德锋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51-55,共5页
仓修良先生对朱熹《资治通鉴纲目》的再评价对我们产生了很大启发。以此视角梳理古今学人关于《纲目》评判悬绝的史实,我们会发现在今人的评价中存在着忽视《纲目》的实际影响和一定程度上背离历史地评价历史问题这两种趋向。这就要求... 仓修良先生对朱熹《资治通鉴纲目》的再评价对我们产生了很大启发。以此视角梳理古今学人关于《纲目》评判悬绝的史实,我们会发现在今人的评价中存在着忽视《纲目》的实际影响和一定程度上背离历史地评价历史问题这两种趋向。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历史文献的传播过程真正地纳入到我们的研究范围以及对其的评价当中来,也要尽量地从历史的背景来评价历史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资治通鉴纲目》 传播 历史文献 评价方法
下载PDF
越南后黎朝史臣吴士连史学思想探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叶少飞 《南亚东南亚研究》 2020年第4期119-134,157,158,共18页
1479年后黎朝史官吴士连在黎文休和潘孚先两部《大越史记》的基础上撰成编年体通史《大越史记全书》十五卷,此书学习司马光《资治通鉴》的体裁和体例,以朱熹《资治通鉴纲目》思想衡断史事,记述了越地自上古传说时期的鸿庞氏至黎太祖初... 1479年后黎朝史官吴士连在黎文休和潘孚先两部《大越史记》的基础上撰成编年体通史《大越史记全书》十五卷,此书学习司马光《资治通鉴》的体裁和体例,以朱熹《资治通鉴纲目》思想衡断史事,记述了越地自上古传说时期的鸿庞氏至黎太祖初年的历史,以“纪”将数千年的史事塑造为连续的整体。吴士连明确了越地的国统起源与正统的延续,越地与中原王朝“各帝一方”,成为兄弟之国。吴士连继承了黎文休的史论传统,以孔子春秋大义以及朱熹的纲常之道论史,形成丰富全面的史论体系,也是朱熹史学思想在越南史学中的第一次运用。吴士连的《大越史记全书》很快产生影响,1511年史馆总裁武琼在其基础上编纂《大越通鉴通考》,1514年黎嵩又据武琼书作《越鉴通考总论》。1665年范公著选择吴士连《大越史记全书》十五卷为基础,结合武琼之作,调整结构与内容,增补黎初及中兴黎朝史事,续编《大越史记全书》至二十三卷。1697年黎僖再增补一卷,刻印《大越史记全书》二十四卷,流传天下。《大越史记全书》十五卷是越南古代史学发展的里程碑著作,吴士连的史著和史学思想得到了后世史家的继承与发扬,成为古代越南社会政治文化发展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史学 吴士连 《大越史记全书》 《资治通鉴纲目》 史论传统
下载PDF
六淫致脑心同病溯源
13
作者 柳树英 张丽君 +1 位作者 李晓娟 李顺保 《西部中医药》 2011年第12期25-27,共3页
收集整理古医籍中同风、寒、暑、湿、燥、火导致脑心病的致病规律,以期为临床脑心同治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中医 脑心同治论 六淫因子 《金匮要略》 《黄帝内经》 《本草纲目》
下载PDF
李时珍——李约瑟——鲁桂珍 被引量:1
14
作者 潘吉星 《大自然探索》 1993年第2期106-110,共5页
在李时珍(1518—1593)逝世400周年之际,我想最好是将李约瑟博士写的《李时珍传》转译为汉文。为对此传作若干解说,再草成本文。本文用三个人名为标题,是因为他们之间有紧密的学术联系,后两位生物化学家都共同景仰时珍,四十多年来合作致... 在李时珍(1518—1593)逝世400周年之际,我想最好是将李约瑟博士写的《李时珍传》转译为汉文。为对此传作若干解说,再草成本文。本文用三个人名为标题,是因为他们之间有紧密的学术联系,后两位生物化学家都共同景仰时珍,四十多年来合作致力于中国科学史研究课题。如今《中国科学技术史》(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大书已硕果累累,载誉全球。因此还想谈谈在李约瑟、鲁桂珍酝酿和写作这部大书过程中与李时珍有关的历史插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学家 李时珍 李约瑟 鲁桂珍
下载PDF
《本草纲目》征引古籍讹误举隅
15
作者 杨东方 《西部中医药》 2016年第7期61-63,共3页
《本草纲目》是中国医药学的集大成之作,其成就毋庸置疑,但在征引古籍时存在小的讹误,其中在治疗效果、药物、剂量、服用时间、药物炮制方法、养生等诸多方面的讹误直接影响到中医药临床及研究,而产生讹误的原因很多,既有明代学风空疏,... 《本草纲目》是中国医药学的集大成之作,其成就毋庸置疑,但在征引古籍时存在小的讹误,其中在治疗效果、药物、剂量、服用时间、药物炮制方法、养生等诸多方面的讹误直接影响到中医药临床及研究,而产生讹误的原因很多,既有明代学风空疏,好改古籍的时代因素,也有李时珍采取师意不师辞征引方式的个人因素,更有征引古籍浩瀚,种类众多的客观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时珍 本草纲目 征引 讹误
下载PDF
刘衡如父子与钱超尘《本草纲目》校勘方法比较:以卷十四“芎䓖”条为例
16
作者 李绍林 梁飞 《环球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2期2042-2045,共4页
《本草纲目》版本众多,有“一祖三系”之说,彼此差异较大,故学者多致力校勘。本文以“芎䓖”条为例,对比了刘衡如、刘山永、钱超尘三位大家的成果,发现其所用底本与校本不同:刘衡如校点本,以江西本为底本,校本为政和本草等;刘山永新校注... 《本草纲目》版本众多,有“一祖三系”之说,彼此差异较大,故学者多致力校勘。本文以“芎䓖”条为例,对比了刘衡如、刘山永、钱超尘三位大家的成果,发现其所用底本与校本不同:刘衡如校点本,以江西本为底本,校本为政和本草等;刘山永新校注本,以金陵本为底本,以江西本为主校本,参校本众多;钱超尘新校正本,以金陵本为底本,以江西本等为校本。方法与目的也不同:校点本以校点江西本为主,本校、他校、理校居多;新校注本以校注金陵本、江西本为限,对校为主,辅以他校、理校;新校正本以改正“上图本”误描误改之讹字为主,多为对校。因此,三家著作也各有特色:校点本是当时最佳点校本;新校注本考证详细、校注完备;新校正本最贴近金陵本原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草纲目 点校本 刘衡如 刘山永 钱超尘 芎䓖
下载PDF
Searching for Chinese Medicinal Plants in Greek Classical Medicine: A First Approach
17
作者 Alain Touwaide Emanuela Appetiti 《Chinese Medicine and Culture》 2018年第1期40-45,共6页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presence and uses of plants attested in the Chinese medical tradition in the materia medica literature of classical antiquity.It is based on the consultation of the major ancient compilations...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presence and uses of plants attested in the Chinese medical tradition in the materia medica literature of classical antiquity.It is based on the consultation of the major ancient compilations on materia medica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classical antiquity,specifically Bencao Gangmu by Li Shizhen(16th cent.)and De materia medica by Dioscorides(1st cent.A.D.).The article is divided in three major parts:the identification of plants used in the Chinese medical tradition in the medicine of the Mediterranean World in Antiquity;the analysis of the knowledge of these plants and their origin in classical antiquity;a comparison of the uses of these plants in the Bencao Gangmu and De materia medica.It traces the presence of plants of the Chinese medical tradition in Classical antiquity.Although their exact origin was not known,they were reputed at that time to be native to either India or the Black Sea,two areas that correspond to the ending points of the Silk Road.As for their uses in both traditions,they correspond for some plants,whereas they do not for others because either the uses attested in the Chinese tradition were not preserved on the Mediterranean or different uses appeared in the Mediterranean tradition.These differentiated uses hint at both continuities and ruptures,with the latter resulting from the long journey of the plants from the Chinese World to the Mediterranean and,at the same time,attempts aimed to diversify and optimize the applications of non-native medicinal substa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RICOT Bencao gangmu Black Sea Caper spurge CASSIA Classical antiquity Cucumber Dioscorides India Japanese rose Li Shizhen materia medica Mediterranean World RHUBARB silk road spikenard Sweetflag
下载PDF
《济阴纲目·求子门》治疗不孕的方剂用药规律研究
18
作者 李婷 秦文敏 +1 位作者 田亚兰 佘嫦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591-595,共5页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对《济阴纲目·求子门》中治疗女子不孕相关方剂的用药规律进行研究。方法:收集《济阴纲目·求子门》中治疗女子不孕的中医处方,构建数据库后上传至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中,运用关联规则Apriori...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对《济阴纲目·求子门》中治疗女子不孕相关方剂的用药规律进行研究。方法:收集《济阴纲目·求子门》中治疗女子不孕的中医处方,构建数据库后上传至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中,运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和K值聚类等方法对构建好的数据库进行研究,分析该书对于治疗女子不孕的方剂中的各个药物及药对组合的使用频次、关联规则及组方规律等。结果:共纳入33首方剂,涉及药物133种,使用频次≥8的药物共12种,其中排名前5的分别是当归(72.7%)、川芎(69.7%)、香附(60.6%)、熟地黄(51.5%)、茯苓(48.5%);在药性方面,药物四气以温、平为主,五味以甘、苦、辛为主;总归肝、脾、心、肾4经;功效上补虚类、活血化瘀类、理气类药物的使用频次较高;关联规则核心组方分为3个聚类,但主要以当归、川芎、香附3味药的相互配伍(即当归+川芎、当归+香附、川芎+香附)为主。结论:《济阴纲目·求子门》认为经血调和是能够成功受孕的关键,治疗女子不孕注重以温补为主,药性平和,主归肝经、脾经,心经、肾经次之,总以补血活血、疏肝行气为要,为临床治疗女子不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子不孕 济阴纲目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下载PDF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of“Jing(精)”in Ben Cao Gang Mu(《本草纲自〉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
19
作者 Yiwen Yang Xiaobei Jiang Baican Yang 《Chinese Medicine and Culture》 2020年第2期99-104,共6页
Taking the Ben Cao Gang Mu(《本草纲目》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Jinling edition金陵本)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Jing”as the search term,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quantity of medicinals containing“Jing”in B... Taking the Ben Cao Gang Mu(《本草纲目》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Jinling edition金陵本)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Jing”as the search term,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quantity of medicinals containing“Jing”in Ben Cao Gang Mu,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and application of“Jing”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nd finds that the application of“Jing”in medicine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original meaning of“Jing,”but endows it with the concepts of medicine and pharmacy,and expands the application scope of“Jing.”This study is helpful to understand and use spermicide more reasonab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n Cao gangmu(《本草纲目》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 Jing(精) data retrieval Jinling edition literature researc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下载PDF
Comments on Ben Cao Gang Mu Cai Se Yao Tu(《本草纲目彩色药图》Colored Illustrations of Compendium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20
作者 Bangxian Zhu 兰蕾(翻译) 《Chinese Medicine and Culture》 2019年第4期159-161,共3页
This article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Ben Cao GangMu Cai Se Yao Tu(《本草纲目彩色药图》ColoredHerb Illustrations of 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o)and explains the history of herb illustrations in each dynasty,the ... This article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Ben Cao GangMu Cai Se Yao Tu(《本草纲目彩色药图》ColoredHerb Illustrations of 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o)and explains the history of herb illustrations in each dynasty,the illustration of Ben Cao Gang Mu(《本草纲目》Compendium of Materia Me died)and the value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Ben Cao GangMu Cai Se Yao Tu in deta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n Cao Gang Mu Cai Se Yao Tu(《本草纲目彩色药图》Colored Herb Illustrations of 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o) Ben Cao gangmu(《本草纲目》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o) herb illustration Li Shizhen(李时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