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ffect of Gankang Suppository on Duck Hepatitis B Virus, Serum Biochemistry and Liver Histology in Ducklings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晖 田德英 +2 位作者 吴会玲 陈淼 陈安群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08年第4期421-425,共5页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Gankang Suppository on duck hepatitis B virus (DHBV), the serum biochemistry and hepatic histology in an animal model of DHBV infection, a model of DHBV infection was established by infectin...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Gankang Suppository on duck hepatitis B virus (DHBV), the serum biochemistry and hepatic histology in an animal model of DHBV infection, a model of DHBV infection was established by infecting 1-day-old Yingtaogu ducklings with DHBV-positive serum. The successful model was confirmed by PCR assay and 48 ducklings infected with DHBV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 a Gankang Suppository treatment group, an acyclovir (ACV) group and a DHBV model group (control), with each group having 16 animals. All the animals were given the medicines for 4 weeks in a row. The serum of the animals was taken 14 and 28 days after the medica- tion and 7 days after drug discontinuation. Real-time PCR was performed to detect the copy numbers of DHBV DNA in the serum. ALT and AST were dynamically monitored. The ducklings were sacrificed on the 7th day after the discontinuation of the treatment and livers were harvested and examined for inflammation and degeneration of liver cells by using HE stain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n day 14, 28 after the treatment and day 7 after the withdrawal, the logarithmic values (log) of DHBV DNA copy numbers in ducklings of Gankang Suppository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he treatment (P=0.0092, P=0.0070, P=0.0080,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DHBV model control group, the ALT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0.0020, P=0.0019, respectively) on day 28 after the treatment and on day 7 after the withdrawal. The AST level was also reduced on day 14 after the treatment (P=0.0298). Compared with the ACV control group, the level of ALT was lower on day 7 after the withdrawal (P=0.0016). Histologically, the hepatocyte swelling, vacuolous degeneration and acidophilic degeneration in Gankang Suppository treatment group were alleviated 7 days after the withdrawal as compared with model control group (P=0.0282, P=0.0084, P=0.0195, respectively). It is concluded that Gankang Suppository can effectively suppress DHBV replication, reduce the levels of serum ALT and AST and improve hepatic hist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k hepatitis B virus gankang Suppository duck hepatitis animal model BIOCHEMISTRY HISTOLOGY
下载PDF
扶正感康丸治疗流行性感冒的网络药理学分析
2
作者 符诚 潘晔 张明利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8期1-10,共10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扶正感康丸治疗甲型流行性感冒、乙型流行性感冒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扶正感康丸的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NCBI数据库检索甲型流行性感...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扶正感康丸治疗甲型流行性感冒、乙型流行性感冒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扶正感康丸的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NCBI数据库检索甲型流行性感冒、乙型流行性感冒疾病基因,获取有效成分-疾病共同靶点,并通过STRING数据库获得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再使用Cytoscape软件绘制网络图并筛选核心靶点。其后,使用Metascape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富集分析,进一步获取通路关键靶点,并结合BioGPS、DisGeNET、GeneCards网站获取关键靶点的组织定位、亚细胞分布的相关信息。结果:获得扶正感康丸6味主要药物的有效成分85个,与甲型流行性感冒的交集靶点有41个,与乙型流行性感冒的交集靶点有106个,其中槲皮素、山柰酚等是核心成分,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等是甲型流行性感冒关键靶点,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 Serine/Threonine Kinase 1,AKT1)、IL-6等是乙型流行性感冒关键靶点。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显示,扶正感康丸主要参与细胞死亡的正调控、细胞分化的负调控等生物过程,膜筏、膜侧等细胞组分,RNA聚合酶II特异性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蛋白质同源二聚化活性等分子功能。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结果显示,扶正感康丸治疗甲型流行性感冒主要参与了肿瘤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小细胞肺癌等通路;扶正感康丸治疗乙型流行性感冒主要参与了肿瘤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Akt,PI3K-Akt)信号通路、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等相关通路。根据扶正感康丸治疗甲型流行性感冒和乙型流行性感冒的靶点分布情况,推测免疫细胞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治疗此类疾病中发挥较大作用。结论:扶正感康丸可以调节核因子-κB、PI3K-Akt等信号通路的AKT1、TNF、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eptidase,MMP)9、IL-10、IL-6等疾病靶点干预生物进程,从而治疗流行性感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感康丸 网络药理学 流行性感冒
下载PDF
肝康Ⅱ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3
作者 占国清 邓文钦 +5 位作者 李金科 谢杏榕 胡波 张薇薇 江山 李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28-329,共2页
观察肝康Ⅱ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76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口服肝康Ⅱ号,对照组(36例)口服复方丹参滴丸,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用药前后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肝组织病理等方面... 观察肝康Ⅱ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76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口服肝康Ⅱ号,对照组(36例)口服复方丹参滴丸,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用药前后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肝组织病理等方面的改变。结果显示治疗组肝功能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 0.01或P<0.05),也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肝脏组织病理检查显示治疗组炎症活动度减轻,肝纤维化程度明显下降。说明肝康Ⅱ号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康Ⅱ号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下载PDF
肝康Ⅱ号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占国清 邓文钦 +5 位作者 李金科 谢杏榕 胡波 张薇薇 江山 李芳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肝康Ⅱ号对四氯化碳(CCl_4)诱导的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抗肝纤维的作用。方法用CCl_4诱导大鼠肝实质损伤性纤维化模型。56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高、低剂量组)4组,每组14只。除正常对照组外所有大鼠皮下... 目的探讨肝康Ⅱ号对四氯化碳(CCl_4)诱导的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抗肝纤维的作用。方法用CCl_4诱导大鼠肝实质损伤性纤维化模型。56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高、低剂量组)4组,每组14只。除正常对照组外所有大鼠皮下注射40%CCl_4(橄榄油配制,每3日1次,共8周)。正常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精制的橄榄油。治疗组同时给予肝康Ⅱ号灌胃。每日2次,共8周。实验结束用2%戊巴比妥钠(45mg/kg)腹腔注射麻醉大鼠,收集血清标本并取肝左叶。利用VG染色对肝脏胶原表达及纤维化程度进行评价。血清学检查包括肝功能,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及Ⅳ型胶原(Ⅳ-C)(放射免疫法)。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肝功能明显改善(P<0.05,P<0.01),肝康Ⅱ号可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LN、HA、PCⅢ及Ⅳ-C水平(P<0.05,P<0.01)。肝脏组织病理检查显示高剂量组肝纤维化程度明显下降。结论肝康Ⅱ号对CCl_4诱导的肝纤维化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康Ⅱ号 肝纤维化 药物治疗
下载PDF
肝康Ⅱ号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浆硫化氢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芳 雷飞飞 +4 位作者 谭华炳 李云静 李儒贵 李金科 占国清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观察肝康Ⅱ号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浆硫化氢(H2S)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 3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肝康Ⅱ号治疗,疗程4周,与另32例对照患者观察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H2S(22.12±3.12μmmol/L)... 目的观察肝康Ⅱ号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浆硫化氢(H2S)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 3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肝康Ⅱ号治疗,疗程4周,与另32例对照患者观察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H2S(22.12±3.12μmmol/L)和NO(44.78±5.12μmmol/L)与对照组(H2S为19.01±2.98μmmol/L,NO为49.23±3.97μmmol/L)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治疗组TBiL、ALT、ALB和PTA变化与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肝康Ⅱ号通过影响H2S和NO浓度变化而具有治疗肝硬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中药方 硫化氢 一氧化氮
下载PDF
肝康冲剂抑瘤作用观察及机理探讨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杰 孙桂芝 +8 位作者 朴炳奎 陈长怀 刘玉琴 顾蓓 薛克勋 高进 苑景春 李江 陆丽珠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1998年第5期32-35,共4页
观察肝康冲剂对动物移植性肿瘤S180、H22的抑瘤作用,并对肝康冲剂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肝康冲剂对S180、H22具有一定的抑瘤作用,其作用机理与提高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
关键词 肝康冲剂 免疫功能 细胞周期 中药 药理
下载PDF
HPLC测定肝康颗粒中甘草酸的含量 被引量:7
7
作者 黄丽丹 阚家义 金斌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4-185,共2页
目的 :研究肝康颗粒中甘草酸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 :Shim PackCLC ODS(2 5 0×4 .6mm) ;流动相 :甲醇 -醋酸 -水 (6 5∶5∶30 ) ;检测波长 :2 5 0nm ;柱温 :2 8°C。结果 :甘草酸含量测定的线性范... 目的 :研究肝康颗粒中甘草酸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 :Shim PackCLC ODS(2 5 0×4 .6mm) ;流动相 :甲醇 -醋酸 -水 (6 5∶5∶30 ) ;检测波长 :2 5 0nm ;柱温 :2 8°C。结果 :甘草酸含量测定的线性范围为 9.78~5 8.6 8μg(r =0 .9999,n =6 ) ,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98.4 0 % ,RSD为 0 .88%。 结论 :本法简便、灵敏、准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康颗粒 甘草酸 HPLC 含量测定 中药
下载PDF
新新肝康片的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谢景文 李茂星 +5 位作者 马慧萍 葛欣 何晓英 任俊 李琳 谢华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16-117,共2页
目的 :建立新新肝康片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TCL法对五味子、丹参、板蓝根进行定性鉴别 ,用薄层扫描法分别测定五味子甲素、丹参酮ⅡA 的含量。结果 :五味子甲素、丹参酮ⅡA 的含量分别为0 602mg/g、0 376mg/g,回收率为96 89 %、96 68 ... 目的 :建立新新肝康片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TCL法对五味子、丹参、板蓝根进行定性鉴别 ,用薄层扫描法分别测定五味子甲素、丹参酮ⅡA 的含量。结果 :五味子甲素、丹参酮ⅡA 的含量分别为0 602mg/g、0 376mg/g,回收率为96 89 %、96 68 %。结论 :TCL法作为该制剂质量控制方法 ,简单快速、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新肝康片 质量标准 层扫描法 五味子甲素
下载PDF
HPLC测定感康片中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和扑尔敏的含量 被引量:9
9
作者 谢楠 郭朝晖 蒋生祥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8-99,共2页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感康片中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和扑尔敏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Kromasil—C18柱(150mm×4.6mm,5μm),乙腈-0.05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三乙胺(10:90:0.2)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感康片中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和扑尔敏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Kromasil—C18柱(150mm×4.6mm,5μm),乙腈-0.05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三乙胺(10:90:0.2)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22nm。结果 对乙酰氨基酚的线性范围为120.0—320.0μg·ml(r=0.9998),咖啡因的线性范围为7.2~19.2μg·ml^-1(r=0.9999),扑尔敏的线性范围为0.96~2.56μg·ml^-1(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4%、100%、99.1%(n=6)。结论 所建方法可同时分离3种成分,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康片 对乙酰氨基酚 咖啡因 扑尔敏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薄层扫描法测定新新肝康片中五味子甲素和丹参酮Ⅱ_A的含量 被引量:10
10
作者 谢景文 马慧萍 +5 位作者 李茂星 葛欣 何晓英 任俊 李琳 谢华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96-98,共3页
目的 :对新新肝康片进行质量控制 ,对其主要药物进行定性鉴别 ,并建立了五味子甲素、丹参酮ⅡA 的定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TLC法对五味子、丹参、进行定性鉴别 ,并用薄层双波长锯齿与线性扫描法分别测定了五味子甲素、丹参酮ⅡA 的含... 目的 :对新新肝康片进行质量控制 ,对其主要药物进行定性鉴别 ,并建立了五味子甲素、丹参酮ⅡA 的定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TLC法对五味子、丹参、进行定性鉴别 ,并用薄层双波长锯齿与线性扫描法分别测定了五味子甲素、丹参酮ⅡA 的含量。结果 :五味子甲素、丹参酮ⅡA 的含量分别为 0 .6 0 2、0 .376mg·g-1,回收率为 96 .89%、96 .6 8%。结论 :本法稳定可靠 ,可作为该制剂质量控制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新肝康片 薄层扫描法 五味子甲素 丹参酮ⅡA
下载PDF
脾动脉部分栓塞术联合肝康Ⅱ号治疗乙肝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谭华炳 孙希杰 +5 位作者 李芳 李金科 谢杏榕 李儒贵 李刚 吴凡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1年第8期844-847,共4页
目的观察脾动脉部分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联合肝康Ⅱ号(GankangⅡ)治疗乙肝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 28例住院治疗乙肝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的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进行PSE,手术前后给予肝康Ⅱ号辨证治... 目的观察脾动脉部分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联合肝康Ⅱ号(GankangⅡ)治疗乙肝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 28例住院治疗乙肝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的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进行PSE,手术前后给予肝康Ⅱ号辨证治疗,术后1 w、1个月、3个月观察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红细胞(RB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变化。结果术后WBC、PLT明显增加(P<0.01),凝血酶原时间缩短(P<0.05),术后1 w ALT、TBIL轻度升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过程中ALT、TBIL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SE联合肝康Ⅱ号对乙肝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有明显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 肝硬化 脾功能亢进 脾动脉部分栓塞术 肝康Ⅱ号
下载PDF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参芪肝康片联合抗病毒治疗HBV相关肝细胞癌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道坤 魏帅 +2 位作者 高海丽 王新伟 梁海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345-2351,共7页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参芪肝康片联合抗病毒治疗HBV相关肝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HBV相关肝细胞癌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TACE+恩替卡韦组) 57例、试验组(参芪...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参芪肝康片联合抗病毒治疗HBV相关肝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HBV相关肝细胞癌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TACE+恩替卡韦组) 57例、试验组(参芪肝康片+TACE+恩替卡韦组) 49例,最终完成随访89例(对照组44例、试验组45例)。观察治疗前和治疗1、3、6、12个月后患者TBil、ALT、AFP、Alb水平变化,记录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患者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生存率、Child-Pugh分级和卡氏(KPS)评分变化。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ALT、TBil、Alb水平较对照组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治疗6、12个月后,试验组ATL、TBil、AFP、Alb水平较对照组进一步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试验组ALT、AFP、TBil、Alb水平变化趋势优于对照组,且ALT、TBil、Alb相较于对照组呈持续好转趋势。治疗12个月后,试验组CD4+、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 202、3. 851、-5. 324,P值分别为0. 030、<0. 001、<0. 001)。随访第12个月,对照组生存44例,死亡9例,生存率83. 0%;试验组生存45例,死亡2例,生存率95. 7%,2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121,P=0. 042);试验组患者Child-Pugh分级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 260,P=0. 024);试验组患者KPS评分明显改善和改善例数分别为11、25例,占80. 00%;对照组分别为5、19例,占54. 55%,2组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 688,P=0. 007)。结论参芪肝康片联合TACE术后抗病毒治疗HBV相关肝细胞癌,在调节免疫系统、改善肝功能、降低胆红素水平、提高生存率等方面优于单纯TACE术后抗病毒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肝炎病毒 乙型 化学栓塞 治疗性 参芪肝康片
下载PDF
参芪肝康片(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毛丹 许勇 +2 位作者 陈钶 毛秀红 季申 《中国药师》 CAS 2013年第12期1830-1833,共4页
目的:研究修订参芪肝康片(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当归、黄芪及五味子进行定性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绿原酸进行定量测定,采用C18柱,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溶液(8:92),检测波长为327 nm。结果:薄层... 目的:研究修订参芪肝康片(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当归、黄芪及五味子进行定性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绿原酸进行定量测定,采用C18柱,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溶液(8:92),检测波长为327 nm。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阴性无干扰。含量测定中绿原酸在201 000 mg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片剂和胶囊剂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2%、102.4%。结论:修订方法简便、准确,进一步完善了参芪肝康片(胶囊)的质量标准,可作为两者的质量控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肝康片(胶囊) 绿原酸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肝康栓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曾娟 田德英 +1 位作者 杨道锋 宋佩辉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 :观察肝康栓对抗乙型肝炎病毒 (HBV )体外药效评价 ,进一步探讨其抗病毒机制。方法 :利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转染的 2 2 15细胞系 ,用不同浓度的肝康栓作用于此细胞系 ,留取培养上清液。用ELISA、PCR技术检测上清液中的乙肝病毒表... 目的 :观察肝康栓对抗乙型肝炎病毒 (HBV )体外药效评价 ,进一步探讨其抗病毒机制。方法 :利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转染的 2 2 15细胞系 ,用不同浓度的肝康栓作用于此细胞系 ,留取培养上清液。用ELISA、PCR技术检测上清液中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乙肝病毒e抗原 (HBeAg)及乙肝病毒DNA (HBVDNA )的含量作为药物抗HBV效果的观察指标。结果 :肝康栓能有效抑制上清液中的HBeAg和DNA浓度 ,但对HBsAg作用不明显。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康栓 乙型肝炎病毒 ELISA PCR 体外实验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甘康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迪生 高继君 +6 位作者 张承光 项雷 杨青杨 邢亚群 岑德意 董六一 陈志武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4-546,共3页
目的探讨甘康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建立BCG+LPS诱导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中ALT、AST水平和肝匀浆、GSH-px、SOD含量。结果甘康(200、400和800mg/kg×10d)灌胃给药均能降低血清中升高... 目的探讨甘康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建立BCG+LPS诱导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中ALT、AST水平和肝匀浆、GSH-px、SOD含量。结果甘康(200、400和800mg/kg×10d)灌胃给药均能降低血清中升高的转氨酶水平,减轻肝组织坏死范围及程度,减少炎细胞浸润,使升高的肝指数降低,甘康还可降低肝匀浆MDA含量,使降低的肝匀浆GSH-px、SOD活性升高。结论甘康对免疫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其抗氧化活性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康 免疫性肝损伤 机制
下载PDF
新新肝康片对四氯化碳、D-氨基半乳糖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谢景文 葛欣 +5 位作者 何晓英 任俊 姜东泉 马慧萍 李茂星 马金强 《中国药房》 CAS CSCD 1996年第5期204-205,共2页
新新肝康片系我院研制的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一种新药,该药的研究系根据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理和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在总结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将祖国传统医学和现代医药学理论相结合,科学研制的一种纯中药制剂。该药具有扶正去邪、清热... 新新肝康片系我院研制的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一种新药,该药的研究系根据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理和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在总结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将祖国传统医学和现代医药学理论相结合,科学研制的一种纯中药制剂。该药具有扶正去邪、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强肝益肝等作用。为了给新新肝康片的临床安全性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考察了新新肝康片对四氯化碳、D-氨基半乳糖致小鼠急性肝损伤[1]的保护作用及该药物对心、肾、脾脏器的生化指标等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氯化碳 D-氨基半乳糖 新新肝康片 急性肝损伤
下载PDF
肝康Ⅱ号对E抗原阳性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患者硫化氢浓度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世印 贺琴 +3 位作者 李金科 杜卫星 李刚 谭华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2517-2520,共4页
目的:观察肝康Ⅱ号对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硫化氢(H2S)浓度的影响。方法:106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阿德福韦酯联合肝康Ⅱ号,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周期48周。另... 目的:观察肝康Ⅱ号对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硫化氢(H2S)浓度的影响。方法:106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阿德福韦酯联合肝康Ⅱ号,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周期48周。另设健康对照组。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变化,综合评价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后HBV DNA、乙肝标志物、肝纤维化指标、H2S水平。结果:(1)综合评价:治疗组治愈41例(治愈率77.36%),好转12例(好转率22.64%);对照组治愈40例(治愈率75.47%),好转13例(好转率24.53%);治疗组、对照组均无无效病例;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乙肝病毒载量、乙肝血清标志物:治疗48周,治疗组HBV DNA阴转率92.45%(49/53),对照组HBV DNA阴转率90.56%(48/53),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E抗原阴转率15.09%(8/53);对照组E抗原阴转率16.98%(9/53),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肝纤维化指标: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HA、LN、PCⅢ、cⅣ低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4)H2S变化: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H2S浓度上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5)肝功能变化:两组治疗后肝功能(ALT、AST、GGT、TBil、DBIL)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肝康Ⅱ号对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H2S浓度下降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硫化氢 肝康Ⅱ号 疗效
下载PDF
肝康栓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道锋 田德英 沈汉馨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270-271,共2页
目的:观察自制制剂肝康检对慢性HBV感染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79例HBV感染者根据肝功能是否正常分两组,给予肝康栓治疗,肝功能异常组以甘利欣胶囊为对照,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在肝功能异常组,肝康检对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的... 目的:观察自制制剂肝康检对慢性HBV感染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79例HBV感染者根据肝功能是否正常分两组,给予肝康栓治疗,肝功能异常组以甘利欣胶囊为对照,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在肝功能异常组,肝康检对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的缓解率和肝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与甘利欣相近,但对HBsAg、HBeAg和HBV DNA的阴转率明显高于甘利欣。在肝功能正常组,肝康栓治疗6个月后HBsAg、HBeAg和HBV DNA的阴转率分别为12.5%、36.5%、39.1%。所有治疗病例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肝康栓对慢性HBV感染具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康栓 慢性乙型肝炎 不良反应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肝康对HBV转染细胞表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均倡 罗上武 +2 位作者 万金志 王岭 张云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1998年第4期18-22,共5页
用2.2.15细胞系模型,连续13d检测HBsAg、HBeAg、HBV-DNA,动态观察肝康对其的抑制作用。结果:①均有一个相似的药物作用曲线,即从用药到见效需3~4d,较强的抑制可维持3~5d,然后逐渐减弱、消失;... 用2.2.15细胞系模型,连续13d检测HBsAg、HBeAg、HBV-DNA,动态观察肝康对其的抑制作用。结果:①均有一个相似的药物作用曲线,即从用药到见效需3~4d,较强的抑制可维持3~5d,然后逐渐减弱、消失;②分泌、复制越是旺盛,抑制作用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康 叶下珠 2.2.15细胞 HBV
下载PDF
肝康冲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彭勃 姜枫 +3 位作者 刘琦 黄朝阳 赵文霞 李素领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39-140,152,共3页
目的:观察肝康冲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平行对照、开放设计方案,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治疗组患者口服肝康冲剂,10g/次,3次/d;对照组患者口服香菇菌多糖片,4片/次,3次/d。疗程均为3个月... 目的:观察肝康冲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平行对照、开放设计方案,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治疗组患者口服肝康冲剂,10g/次,3次/d;对照组患者口服香菇菌多糖片,4片/次,3次/d。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期间观察患者症状、体征、ALT、AST及HBV标志物的变化。结果:肝康冲剂在改善患者症状、体征、肝功能和降低HBV复制指标滴度方面优于香菇菌多糖片,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综合疗效方面,治疗组的有效率为61.8%,对照组为35.3%。表明肝康冲剂优于香菇菌多糖片。结论:肝康冲剂适用于脾虚兼肝肾阴虚型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优于香菇菌多糖。其作用是通过调节患者免疫功能及有效抑制病毒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康冲剂/治疗应用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