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陇东旱塬旱作苹果园水分生产力与土壤干燥化效应模拟 被引量:8
1
作者 王亚莉 李军 +1 位作者 王学春 张社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1-140,146,共11页
【目的】揭示苹果园地土壤干燥化发生规律及土壤干燥化对果园生产力的长远影响。【方法】在WinEPIC模型模拟精确度验证的基础上,应用该模型模拟研究了19601999年期间陇东旱塬旱作苹果园地水分生产力变化动态和土壤干燥化效应。【结果】... 【目的】揭示苹果园地土壤干燥化发生规律及土壤干燥化对果园生产力的长远影响。【方法】在WinEPIC模型模拟精确度验证的基础上,应用该模型模拟研究了19601999年期间陇东旱塬旱作苹果园地水分生产力变化动态和土壤干燥化效应。【结果】(1)19601999年模拟研究期间,果树产量在10龄达到最高值26.83t/hm2后,呈显著波动下降趋势;2340龄,低产果园(年产量小于18 t/hm2)占71%,且随降水量的变化呈不稳定波动趋势,平均值为16.47 t/hm2。(2)123龄苹果园地年耗水量均高于同期降水量,010 m土层土壤有效含水量呈显著降低趋势,其中,110龄与1123龄010 m土层土壤干燥化速率分别为94.42和22.6 mm/a;2440龄苹果园地年均耗水量与同期降水量基本相当,土壤有效含水量为70240 mm,随生长期与降水量的变化稳定波动。(3)苹果园地02 m土层土壤湿度随降水量的变化波动明显;210 m土层土壤湿度逐年降低,干层逐年加深和加厚,12龄果园干层已达10 m,此后各树龄土壤湿度逐渐趋于凋萎湿度直到24龄达到稳定。(4)土壤干燥化强度由无干燥化(16龄)-轻度干燥化(7龄)-中度干燥化(89龄)-严重干燥化(1011龄)-强烈干燥化(12龄以后)而逐渐加强,以至24龄以后形成稳定的强烈干燥化状态。【结论】陇东旱塬西峰地区旱作苹果园地土壤水分合理利用年限为2324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旱塬 旱作苹果园 WINEPIC模型 水分生产力 土壤干燥化
下载PDF
陇东旱塬玉米根际供水效益及小麦套种玉米增产机理 被引量:5
2
作者 樊廷录 王勇 宋尚有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1期18-21,共4页
1991~1995年对陇东旱地冬小麦套种玉米的增产效果,土壤水分利用,组合耗水量及玉米根际补偿供水效应等研究结果表明:①旱地小麦玉米套种具有增产增收和资源高效利用的优势,土地当量比、收益当量比、光能利用率、降水生产效... 1991~1995年对陇东旱地冬小麦套种玉米的增产效果,土壤水分利用,组合耗水量及玉米根际补偿供水效应等研究结果表明:①旱地小麦玉米套种具有增产增收和资源高效利用的优势,土地当量比、收益当量比、光能利用率、降水生产效率分别达1.215、1.199、0.205%、8.69kg/mm·hm2;②边行优势是小麦玉米套种增产的关键,但小麦对土壤水分的竞争利用是玉米带土壤水分不足的主要原因。小麦玉米套种组合耗水量明显小于玉米、小麦单作的累加值,水分缺额为110.2~153.8mm;③玉米根际补偿供水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旱地 小麦 玉米 水分利用 套作
下载PDF
陇中旱区新修梯田施肥效应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生录 崔云玲 +2 位作者 张福武 陈炳东 杨思存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7-52,共6页
在甘肃省半干旱山区黄绵土新修梯田上进行了施肥效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肥与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是提高新修梯田土壤肥力和农作物产量水平的重要农艺措施,可使作物产量提高21.4%~41.6%,纯收入增加283.0~2 557.2元/hm2,地上部分吸... 在甘肃省半干旱山区黄绵土新修梯田上进行了施肥效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肥与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是提高新修梯田土壤肥力和农作物产量水平的重要农艺措施,可使作物产量提高21.4%~41.6%,纯收入增加283.0~2 557.2元/hm2,地上部分吸收纯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量分别提高52.8%~70.1%、115.0%~116.7%、16.8%~92.7%,土壤水分利用率提高32.5%~37.1%,耕层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亦得到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中旱区 新修梯田 施肥 产量
下载PDF
甘肃旱地金银花绿色优质生态栽培技术 被引量:5
4
作者 姜小凤 陈垣 +6 位作者 翟玉生 郭建国 史兆辉 徐苹 董博 曾骏 刘晓伟 《甘肃农业科技》 2022年第4期89-92,共4页
从适宜金银花栽培的区域及环境质量、栽培地选择、品种选择、移植、田间管理、采收加工等方面总结了甘肃旱地金银花绿色优质生态栽培技术。
关键词 金银花 甘肃旱地 绿色 优质 生态 栽培技术
下载PDF
陇东旱塬麦后抢茬夏播繁育马铃薯脱毒种薯 被引量:3
5
作者 柳永强 杨谋 +2 位作者 马廷蕊 张武 张勇 《长江蔬菜》 2012年第8期44-45,共2页
根据陇东旱塬气候和区域特点,从栽培管理、病虫防治和种薯贮藏等方面提出了适于该区域马铃薯脱毒种薯的繁育模式。结果表明,在陇东旱塬区,马铃薯种薯繁育地块应选则塬周通风较好区域;繁育品种选择喜湿热、抗逆性广的中早熟品种;微型薯... 根据陇东旱塬气候和区域特点,从栽培管理、病虫防治和种薯贮藏等方面提出了适于该区域马铃薯脱毒种薯的繁育模式。结果表明,在陇东旱塬区,马铃薯种薯繁育地块应选则塬周通风较好区域;繁育品种选择喜湿热、抗逆性广的中早熟品种;微型薯块要经催芽、包衣和分切处理;播种应抢茬浅种,适当起垄,覆膜催苗,出苗后及时分次培土;主要防治蚜虫、晚疫病和环腐病,要定期加强预防;收获应杀秧早收,严防霜冻和混杂;贮藏期定期进行通风和窖内消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旱塬 马铃薯脱毒种薯 抢茬夏播 繁育
下载PDF
陇东南旱作区土壤失墒规律初探 被引量:6
6
作者 姚晓英 《干旱气象》 1999年第3期37-39,共3页
通过试验分析,探讨了陇东南地区旱作田累积失墒规律,各土壤墒值段散逸速度,模拟了土壤水分散逸过程,得出了土壤从高墒散失水分降至低墒值所用的相对时间。即土壤重量含水率占田间持水量60 % ~90 % 时为最速失墒期,60 % ... 通过试验分析,探讨了陇东南地区旱作田累积失墒规律,各土壤墒值段散逸速度,模拟了土壤水分散逸过程,得出了土壤从高墒散失水分降至低墒值所用的相对时间。即土壤重量含水率占田间持水量60 % ~90 % 时为最速失墒期,60 % ~40 % 为次速失墒期,重旱( 占田间持水量≤40 % )时,散失同样量的水分,比从占田间持水量90 % 至60 % 及轻旱( 占间持水量60 % 以下) 至重旱间所需时间长10 ~20 倍,为今后这方面的研究及干旱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南旱作区 土壤 失墒规律
下载PDF
甘肃省旱地农业技术创新与实践 被引量:2
7
作者 郭贤仕 柳燕兰 +1 位作者 候慧芝 郭天文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5-69,共5页
甘肃省地理跨度大,气候类型多种多样,旱地农业类型齐全,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科研活动中,把有效的传统抗旱办法与农田微集雨保墒工程、旱农耕作栽培技术、农业机械有机结合,创造了很多有区域特色的旱地农业技术。本文对甘肃省传统的砂田... 甘肃省地理跨度大,气候类型多种多样,旱地农业类型齐全,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科研活动中,把有效的传统抗旱办法与农田微集雨保墒工程、旱农耕作栽培技术、农业机械有机结合,创造了很多有区域特色的旱地农业技术。本文对甘肃省传统的砂田种植技术和旱地地膜小麦穴播技术、集雨农业技术体系进行简单回顾,对现阶段正在应用的主体创新旱农技术——全膜双垄沟播玉米、膜上覆土小麦种植技术体系的基本特点、抗旱增产机理及应用情况进行较详细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旱农技术创新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 膜上覆土小麦
下载PDF
关于甘肃发展旱作草畜牧业生产体系的思考 被引量:15
8
作者 贺春贵 张邦林 马彦 《甘肃农业科技》 2013年第12期8-11,共4页
在甘肃中东部旱作农业区大力推广以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全膜马铃薯为主的旱作农业技术的背景下,依据甘肃中东部旱作农业区草畜产业发展趋势和相关资料,探索提出把利用旱作农业方法种植生产大量饲草的技术体系纳入现行作物-家畜产业体系之... 在甘肃中东部旱作农业区大力推广以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全膜马铃薯为主的旱作农业技术的背景下,依据甘肃中东部旱作农业区草畜产业发展趋势和相关资料,探索提出把利用旱作农业方法种植生产大量饲草的技术体系纳入现行作物-家畜产业体系之中;利用城镇化发展形成农村人口减少的机遇,试验推广依托峁、墚、沟等天然地势地形围栏建成人工草地进行放牧;充分提升现有的旱作农业、草畜产业及依此形成的循环农业优势,在该农业区构建新型的旱作作物—旱作饲草—家畜生产体系,提升综合生产效益,促使旱作农业的"甘肃模式"升级换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农业 旱作草畜牧业 畜牧业 甘肃省
下载PDF
陇东旱塬休闲期农田雨水收集及补灌技术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勇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7-19,共3页
在陇东旱塬休闲期农田采用集流场收集天然降水,富集叠加于农田作物可有效提高单住面积产量和总产量,抗逆减灾。收集的雨水应按照作物灌溉制度,以圆艺作物为主要供水对象,大田作物上补灌应以稀植作物为主,密植作物为辅。同时,集流场雨季... 在陇东旱塬休闲期农田采用集流场收集天然降水,富集叠加于农田作物可有效提高单住面积产量和总产量,抗逆减灾。收集的雨水应按照作物灌溉制度,以圆艺作物为主要供水对象,大田作物上补灌应以稀植作物为主,密植作物为辅。同时,集流场雨季集流后,翌年可用于适雨型作物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旱塬地区 休闲期 农田 雨水收集 补灌技术 集流场
下载PDF
覆盖材料对陇东旱塬区玉米田间杂草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剑 孙兴国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4期105-107,共3页
以玉米秸秆、白色地膜和黑色地膜为覆盖材料,研究了连续覆盖2季条件下,玉米田间杂草的种类组成、生长状况,以期为陇东旱塬区玉米田间杂草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陇东旱塬区连续2季覆盖玉米秸秆条件下,田间优势杂草为稗(Echinochloa... 以玉米秸秆、白色地膜和黑色地膜为覆盖材料,研究了连续覆盖2季条件下,玉米田间杂草的种类组成、生长状况,以期为陇东旱塬区玉米田间杂草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陇东旱塬区连续2季覆盖玉米秸秆条件下,田间优势杂草为稗(Echinochloa crusgalli)、狗尾草(Setaria viridis)、藜(Chenopodium album)和龙葵(Solanum nigrum);覆膜条件下优势杂草为稗(Echinochloa crusgalli)和狗尾草(Setaria viridis)。覆盖黑膜较覆盖白膜杂草数量减少28.25%;覆盖黑膜2季的杂草数量比覆盖1季增加41.44%,干重则增加22.03%。连续覆盖2季对杂草的防效依次为黑膜(58.73%)>白膜(49.70%)>玉米秸秆(19.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 杂草 玉米田 防效 陇东旱塬区
下载PDF
1971-2017年陇中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旱地春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逯玉兰 李广 +2 位作者 闫丽娟 聂志刚 茹晓雅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4-242,共9页
为了解不同生育阶段气候变化对旱地春小麦产量的影响,利用陇中地区1971-2017年逐日气温和降水量,运用APSIM模型模拟春小麦生育期和产量,对近47年来该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与春小麦产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陇中地区年降水量按4... 为了解不同生育阶段气候变化对旱地春小麦产量的影响,利用陇中地区1971-2017年逐日气温和降水量,运用APSIM模型模拟春小麦生育期和产量,对近47年来该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与春小麦产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陇中地区年降水量按4.639 mm·10a^-1的速率显著减少,春小麦全生育期降水量按1.304 mm·10a^-1的速率减少,8个生育阶段的降水变化趋势不同,其中灌浆-成熟期的降水量下降幅度最大,倾向率为-2.995 mm·10a^-1;分蘖-拔节期的降水量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倾向率1.855 mm·10a^-1。旱地春小麦全生育期和各生育阶段的日均温、日均最高温和日均最低温都呈上升趋势,并且日均最低温的上升幅度要大于日均最高温。经相关分析,旱地春小麦全生育期降水量和日均最高温与产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相关;拔节-孕穗期和灌浆-成熟期降水量与产量的相关性分别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拔节-孕穗期和灌浆-成熟期日均温与产量均呈极显著相关,拔节-孕穗期和灌浆-成熟期的日均最高温与产量分别呈显著相关和极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中地区 旱地春小麦 气候变化 产量 APSIM模型 相关分析
下载PDF
陇东旱地玉米一膜两季秸秆还田施肥模式优化研究
12
作者 李科 马剑 《甘肃农业科技》 2021年第12期66-73,共8页
采用“3414”完全设计试验方案,研究了陇东旱地玉米一膜两季秸秆还田栽培施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以探索其优化施肥模式,寻找最高产量时N、P_(2)O_(5)、K_(2)O的最佳施用量及其组合。结果表明,玉米产量预测值与N(X_(1))、P_(2)O_(5)(X_(2)... 采用“3414”完全设计试验方案,研究了陇东旱地玉米一膜两季秸秆还田栽培施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以探索其优化施肥模式,寻找最高产量时N、P_(2)O_(5)、K_(2)O的最佳施用量及其组合。结果表明,玉米产量预测值与N(X_(1))、P_(2)O_(5)(X_(2))、K_(2)O(X_(3))的施用量三元二次回归方程为:Y=9420.968+7.699X_(1)+8.738X_(2)+47.622X_(3)-0.002X_(1)X_(2)+0.011X_(1)X_(3)-0.018X_(2)X_(3)-0.014X_(1)2-0.014X_(2)2-0.582X_(3)2。其理论最佳产量对应的施肥量为:N 270.9 kg/hm^(2)、P_(2)O_(5)276.9 kg/hm^(2)、K_(2)O 39.3 kg/hm^(2),即最佳施肥量的N、P、K配施比例为1∶1∶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陇东旱地 施肥模式优化 一膜两季 秸秆还田 产量
下载PDF
甘肃旱地金银花主栽区扦插育苗技术
13
作者 史兆辉 姜小凤 +4 位作者 郭建国 李尚中 徐苹 陈垣 翟玉生 《寒旱农业科学》 2023年第12期1170-1172,共3页
近年来,随着金银花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金银花逐渐开始大规模种植,目前扦插育苗已成为金银花的主要繁殖途径。在传统种苗繁育的研究基础上,从金银花主栽区扦插育苗适宜区域及环境质量、苗圃地选择、苗床准备、品种及插条选择、扦插、扦... 近年来,随着金银花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金银花逐渐开始大规模种植,目前扦插育苗已成为金银花的主要繁殖途径。在传统种苗繁育的研究基础上,从金银花主栽区扦插育苗适宜区域及环境质量、苗圃地选择、苗床准备、品种及插条选择、扦插、扦插后的田间管理、种苗采收及质量标准等方面总结提出了甘肃旱地金银花主栽区扦插育苗技术,旨在为甘肃旱地金银花主栽区扦插育苗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扦插育苗 甘肃旱地 主栽区
下载PDF
陇东山旱地夏播复种饲用甜高粱品种筛选 被引量:1
14
作者 柳利龙 贺春贵 +2 位作者 杨富海 张爱琴 张环 《寒旱农业科学》 2023年第10期927-931,共5页
陇东山旱地区为陇东肉羊肉牛产业的重要生产区,其长期饲草供应不足,困扰产业发展。为探明山旱地夏播复种饲用甜高粱的干草生产力状况,增加饲草生产能力,引进了4个饲用甜高粱品种在陇东山旱地开展试验。结果表明,甜高粱2180收割高度最高,... 陇东山旱地区为陇东肉羊肉牛产业的重要生产区,其长期饲草供应不足,困扰产业发展。为探明山旱地夏播复种饲用甜高粱的干草生产力状况,增加饲草生产能力,引进了4个饲用甜高粱品种在陇东山旱地开展试验。结果表明,甜高粱2180收割高度最高,为169.53 cm;其次是陇甜粱1号,为160.87 cm。茎粗以海牛最高,为11.20 mm;陇甜粱1号、甜高粱2180较高,分别为10.20、10.00 mm。鲜草产量、干物质产量均以甜高粱2180最高,分别为35 073.68、14 985.53 kg/hm^(2);其次是陇甜粱1号,分别为30 797.60、12 385.86 kg/hm^(2)。陇甜粱1号的可溶性糖含量(268.3 g/kg)、干物质采食量(2.24%)、相对饲用价值(110.20)和可消化营养物(57.84)均为最高,其次是甜高粱2180。综合分析,陇甜粱1号和甜高粱2180产草量高,营养价值较高,可在陇东地区山旱地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山旱地 夏播复种 饲用甜高粱 筛选
下载PDF
甘肃旱地冬小麦主栽品种的主要品质指标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萍 罗俊杰 《甘肃农业科技》 2009年第4期10-12,共3页
对目前甘肃省旱地冬小麦生产应用的53个品种的籽粒蛋白质、硬度、湿面筋、赖氨酸含量和沉降值等关键品质及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冬小麦主要品种的营养品质较高,但加工品质相对较差,粗蛋白质含量大部分超过14.00%,... 对目前甘肃省旱地冬小麦生产应用的53个品种的籽粒蛋白质、硬度、湿面筋、赖氨酸含量和沉降值等关键品质及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冬小麦主要品种的营养品质较高,但加工品质相对较差,粗蛋白质含量大部分超过14.00%,低于13.00%含量的品种较少;赖氨酸含量水平主要分布于0.40%~0.50%;湿面筋和沉降值大多数品种处于中下水平。蛋白质含量与赖氨酸、湿面筋含量等指标具有显著相关性,赖氨酸含量与硬度、湿面筋含量也呈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冬小麦 品质指标 相关性 甘肃
下载PDF
陇中旱区农田土壤微量元素特征及其对绿肥休耕的响应 被引量:3
16
作者 宋淑钧 崔小茹 +2 位作者 陈其鲜 陈雄 杨荣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68-275,共8页
研究土壤微量元素对绿肥休耕的响应,为大面积区域农田土壤养分管理和农业生产提供参考。基于陇中旱区3年多点位监测数据,选择土壤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钼和有效硼等6项指标,对比分析休耕种植绿肥前后土壤微量元素差异... 研究土壤微量元素对绿肥休耕的响应,为大面积区域农田土壤养分管理和农业生产提供参考。基于陇中旱区3年多点位监测数据,选择土壤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钼和有效硼等6项指标,对比分析休耕种植绿肥前后土壤微量元素差异。结果表明:(1)与基础土壤相比,休耕3年后土壤有效锰、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分别显著增加18.8%,22.5%,14.3%(p<0.05);有效铁和有效硼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有效钼无显著变化。(2)回归分析表明,有效铁、有效锰和有效铜的变化幅度与休耕前微量元素基础含量均呈负线性关系,而有效锌和有效钼均呈负对数关系(p<0.05),且对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和有效钼的基础含量分别小于8.0,0.9,0.3,0.06 mg/kg的农田土壤有显著提高效果;有效铁、有效锰和有效铜变化幅度与休耕前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基础养分含量之间均呈显著负线性关系(p<0.05);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和有效锌变化幅度与休耕前土壤pH之间均呈显著正线性关系(p<0.05)。(3)进一步对休耕后土壤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相关分析表明,休耕后有效铁、有效锰和有效锌均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除有效钼,其他5种微量元素与土壤pH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休耕种植绿肥可不同程度地提高陇中旱农区土壤有效锰、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尤其可显著改善土壤缺锰状况,且该模式对土壤养分基础含量较低和偏碱性土壤提高微量元素含量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耕 农田土壤 微量元素 陇中旱农区
下载PDF
休耕对陇中旱农区农田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淑钧 崔小茹 +3 位作者 陈雄 陈其鲜 杨荣 尤艳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3-150,159,共9页
[目的]评估休耕对农田土壤养分的影响,阐明休耕模式的适宜性,为区域制定合理的土地管理措施和提高农田土壤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陇中旱农区农田为研究对象,基于2017—2019年连续3 a的休耕试验数据,选择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 [目的]评估休耕对农田土壤养分的影响,阐明休耕模式的适宜性,为区域制定合理的土地管理措施和提高农田土壤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陇中旱农区农田为研究对象,基于2017—2019年连续3 a的休耕试验数据,选择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有效磷(AP)、速效钾(AK)、pH值和交换性钙、镁7个土壤养分指标,对比绿肥种植休耕模式实施前后土壤养分的变化情况以及休耕与非休耕对照(马铃薯—玉米—马铃薯轮作)土壤养分的差异。[结果](1)与休耕前的基础养分相比,休耕3 a后,SOM,TN和AK含量均有增加趋势,增幅依次为19.5%,23.0%,9.2%,其中除AK外,SOM和TN含量休耕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0.05);AP,pH值和交换性钙、镁均显著降低(p<0.05),降幅依次为21.8%,1.0%,36.5%,39.6%。(2)与非休耕对照相比,SOM,TN和AK含量分别明显高于对照区3.5%,11.0%,8.5%,AP和交换性钙含量均比对照区低,其中仅TN和交换性钙的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3)AP变化率与其基础含量呈显著对数关系(p<0.001),SOM,TN,AK,pH值等指标变化率与其基础含量之间均呈显著的负相关线性函数关系(p<0.01),即随着土壤基础养分的增加休耕对其养分变化的影响降低,而交换性钙镁的这种关系不显著。(4)休耕3 a后SOM,TN,AK和AP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38,p<0.05);pH值除与交换性镁的相关性不显著,与其他土壤养分指标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且休耕区上述土壤养分指标的相关性均比对照区高。[结论]采用种植绿肥的休耕模式,可使陇中旱农区耕地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并且对基础养分较低的土壤效果更佳。但3 a的休耕相较于马铃薯—玉米—马铃薯轮作种植地力提升幅度较小,表明在较短的时间尺度内休耕对土壤的改良作用仍十分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耕 农田土壤 土壤养分 耕地质量 陇中旱农区
下载PDF
武山县西梁高效生态旱作农业示范现状及主要措施
18
作者 张小军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1期271-272,共2页
阐述了武山县西梁旱作农业的现状与示范基本情况,并总结了示范采取的主要措施,以期促进当地旱作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 旱作农业 现状 措施 甘肃武山 西梁
下载PDF
陇东旱塬密植高产机械粒收玉米新品种筛选与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续创业 张建军 +8 位作者 周刚 张铠鹏 朱晓惠 王甲玺 党翼 赵刚 王磊 李尚中 樊廷录 《作物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4-110,共7页
为筛选适合陇东旱塬区耐密高产且宜机械粒收的玉米品种,于2019-2021年在甘肃平凉泾川高平试验基地对引进不同生态区的玉米品种采用福田雷沃谷神收割机进行籽粒直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平均产量接近于吨粮田,2019、2020和2021年产量分别... 为筛选适合陇东旱塬区耐密高产且宜机械粒收的玉米品种,于2019-2021年在甘肃平凉泾川高平试验基地对引进不同生态区的玉米品种采用福田雷沃谷神收割机进行籽粒直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平均产量接近于吨粮田,2019、2020和2021年产量分别为14424.0、14295.0和14737.5kg/hm^(2),品种间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产量极差分别为3826.5、4992.0和3699.0kg/hm^(2)。参试品种含水率变幅较大,最大相差7.2%、10.6%和5.2%。不同玉米品种延迟收获,籽粒含水率呈线性下降,以生理成熟后22.7d为适宜粒收期,且收获期含水率为25.0%、20.0%和13.9%时,籽粒破碎率依次为2.82%、1.68%和1.20%。品种MC703和先玉335破碎率3年平均分别为3.84%和2.99%,杂质率分别为0.49%和0.35%,迪卡519破碎率和杂质率2年平均为4.66%和0.12%,均符合国家粒收标准。因此,陇东旱塬适宜粒收的含水率为<25.0%。机械粒收相比机械收穗和人工收获分别节省成本1800和3600元/hm^(2)。综合评价,推荐收获期含水率(<25.0%)低、耐破碎性能好和单产水平高的迪卡519、MC703和先玉335作为陇东旱塬区适宜机械粒收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陇东旱塬 密植高产 机械粒收 筛选与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