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测震台网监测能力及地震目录完整性分析 被引量:62
1
作者 冯建刚 蒋长胜 +1 位作者 韩立波 陈继锋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46-658,727,共13页
区域地震台网监测能力的科学评估,是进行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危险性分析的重要基础,最小完整性震级Mc是表征台网监测能力的关键.本文以甘肃测震台网的地震观测报告和区域地震目录为基础资料,分析了甘肃及邻区地震监测能力在时、空上的... 区域地震台网监测能力的科学评估,是进行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危险性分析的重要基础,最小完整性震级Mc是表征台网监测能力的关键.本文以甘肃测震台网的地震观测报告和区域地震目录为基础资料,分析了甘肃及邻区地震监测能力在时、空上的分布特征,利用"震级-序号"法、"最大曲率"法(MAXC)、拟合度分别为90%和95%的拟合优度检验法(GFT)及"完整性震级范围"法(EMR)等,研究了甘肃区域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Mc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80年以来甘肃测震台网的地震监测能力得到了逐步提高,模拟记录时期和"九五"期间甘东南地区的地震监测能力明显高于祁连山地震带中西段,"十五"测震台网运行后,甘肃及邻区的地震监测能力的空间差异明显缩小.最小完整性震级Mc和监测能力的时空分布特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随着台网的改造,Mc逐步降低,"十五"台网运行后,甘肃及邻区的ML1.8以上地震基本完整.此外,还讨论了相关技术规范对区域台网地震目录的影响,并且提出了消除该影响的科学途径和有效方法.该研究结果可为甘肃及邻区地震活动性分析和地震危险性评价等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整性震级Mc 震级-频度分布 甘肃测震台网 完整性震级范围
下载PDF
甘肃省测震台网地震台站地震计方位角检验与校正 被引量:9
2
作者 陈继锋 李亮 +2 位作者 李少睿 刘白云 陈晓龙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60-465,共6页
利用2007年8月—2013年9月甘肃省测震台网记录的549个MS≥6远震事件的P波资料,对所属44个地震台站分量方位等问题进行检核计算。考虑到地震计维修、更换等因素,提供了甘肃省测震台网地震台站按时间序列计算的方位角偏差及方位校正变化情... 利用2007年8月—2013年9月甘肃省测震台网记录的549个MS≥6远震事件的P波资料,对所属44个地震台站分量方位等问题进行检核计算。考虑到地震计维修、更换等因素,提供了甘肃省测震台网地震台站按时间序列计算的方位角偏差及方位校正变化情况,以保障测震台网数据的连续性与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反演的方位偏差与文献[1]的结果基本一致,表明中国"十五"数字地震网络确实存在部分台站方位偏差较大等方面问题。因此,在进行现代地震学研究中应充分考虑台站地震计方位误差较大和研究时间段内方位角变动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波质点运动 检核 地震计 方位角 甘肃台网
下载PDF
利用甘肃地震台网记录的sP前驱波研究汤加—斐济俯冲带“410”间断面深度 被引量:4
3
作者 秦满忠 张元生 +1 位作者 刘旭宙 李顺成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3-58,共6页
本文首先利用甘肃数字测震台网和甘东南野外观测流动台阵记录的汤加—斐济俯冲带深震震相sP,使用倾斜叠加方法有效提取sP在近源区"410"速度间断面底界面反射的弱前驱波s410P;其次基于CRUST1.0修正的IASP91模型,通过震相sP与... 本文首先利用甘肃数字测震台网和甘东南野外观测流动台阵记录的汤加—斐济俯冲带深震震相sP,使用倾斜叠加方法有效提取sP在近源区"410"速度间断面底界面反射的弱前驱波s410P;其次基于CRUST1.0修正的IASP91模型,通过震相sP与其前驱波s410P的到时差对比,给出了汤加—斐济俯冲带"410"速度间断面底部反射点的深度约为398.5km,抬升约11.5km,这与俯冲带与近源区"410"间断面的相互作用有关;最后得到了该区域新的地震波速度模型IASP91_Tonga.本文结果将对更好地认识该俯冲带的复杂结构、正确理解地球深部的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震相 前驱波s410P 间断面 俯冲带 甘肃数字测震台网 甘东南野外观测流动台阵
下载PDF
用接收函数反演甘肃测震台网下方的S波速度结构 被引量:6
4
作者 安张辉 吴庆举 周民都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3-267,共5页
利用接收函数方法对甘肃测震台网下方的一维S波速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甘肃测震台网各个台站下方地壳内部可分为两层:第一层深度为20~25km之间;第二层为Moho界面,其平均深度约为50km,界面上表面的速度约为3.8km/s,界面底部的... 利用接收函数方法对甘肃测震台网下方的一维S波速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甘肃测震台网各个台站下方地壳内部可分为两层:第一层深度为20~25km之间;第二层为Moho界面,其平均深度约为50km,界面上表面的速度约为3.8km/s,界面底部的速度约为4.5k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测震台网 接收函数 S波速度结构
下载PDF
核幔界面衍射波P_(diff)震相最大记录震中距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秦满忠 李顺成 +2 位作者 刘旭宙 张淑珍 张元生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9-256,共8页
智利MS8.8特大地震在甘肃数字测震台网记录的最大震中距达179.7°,通过读取该地震初至震相的观测走时,计算该震相的平均观测慢度为4.104s/°,与Pdiff震相的理论慢度4.439s/°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甘肃数字测震台网和... 智利MS8.8特大地震在甘肃数字测震台网记录的最大震中距达179.7°,通过读取该地震初至震相的观测走时,计算该震相的平均观测慢度为4.104s/°,与Pdiff震相的理论慢度4.439s/°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甘肃数字测震台网和甘东南野外观测流动台阵独特的地理位置,记录到了至今全球最大震中距(179.7°)的核幔界面衍射波Pdiff震相;Pdiff震相起始观测走时明显滞后于IASP91理论走时;核幔界面复杂的形态对不同方位传播的Pdiff震相观测走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if 震相 慢度 观测走时 智利 甘肃数字测震台网 甘东南野外观测流动台阵
下载PDF
甘肃省地震台网监测能力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何少林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3年第6期103-108,共6页
讨论了影响台网监测能力的因素,通过对2000年6月~2003年1月甘肃省地震台网产出的地震目录进行分析,给出了甘肃省地震台网监测能力,对台网监测能力弱区进行了划分,提出提高台网监测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 地震台网 监测 地震目录 甘肃 数字化改造
下载PDF
甘肃省2个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及其监测情况和资料处理
7
作者 李亚荣 荣代潞 《高原地震》 2000年第2期1-10,共10页
介绍了近期建设和运行的张掖台网和天祝 -古浪台网的情况 ,包括台站分布、仪器情况、资料处理方法和监测区域的地壳速度结构。列出了张掖台网监测到的微震 175次以及天祝 -古浪台网记录的 32 9次微震的震中分布图。
关键词 甘肃 区域数字地震台网 监测 地震资料
下载PDF
祁连山主动源观测台站场地响应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姜秀璇 郭晓 +1 位作者 范兵 邹锐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43-1351,共9页
场地响应是精确测定震源参数和稳健估计出高精度地壳介质衰减变化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采用H/V尾波谱比法,对祁连山主动源观测台网中40个短周期观测台站的场地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祁连山主动源观测台网中40个短周期观测台站均存在... 场地响应是精确测定震源参数和稳健估计出高精度地壳介质衰减变化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采用H/V尾波谱比法,对祁连山主动源观测台网中40个短周期观测台站的场地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祁连山主动源观测台网中40个短周期观测台站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放大(衰减)作用,根据40个台站观测波形的尾波场地响应曲线特征,可将其分为平坦类、放大类、高频衰减类,在1~20 Hz频段内部分台站场地响应曲线呈现平坦,场地响应值为1~2倍;而大部分台站在不同频段有明显放大(衰减)作用,场地响应值为0.3~9倍。台站台基岩性可能是决定场地响应曲线特征和大小的主要因素,且与台基介质密度具有反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地区 主动源观测台网 H/V谱比法 场地响应
下载PDF
应用Netfilter/iptables构建甘肃地震信息网络安全防火墙系统 被引量:1
9
作者 郝臻 粱子斌 +2 位作者 郝柽 马占虎 李少华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2-277,共6页
介绍了应用netfilter/iptables技术构建甘肃地震信息网络安全防火墙的技术方案和设计思想。较完整地给出了甘肃地震信息网的防火墙配置脚本,并对每个功能的实现策略作了详尽的解释。客观地分析了netfilter/iptables技术的优点和不足。
关键词 甘肃地震信息网 防火墙 包过滤 NETFILTER/IPTABLES DMZ NAT
下载PDF
基于背景噪声经验格林函数的地震准确定位精度分析——以2008年甘肃武都地震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烁帆 倪四道 +3 位作者 王伟涛 曾祥方 谢军 韩宏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904-2916,共13页
准确的震源位置能够为抗震减灾工作和地球内部结构研究提供关键信息.在震中附近观测台网密集且方位角覆盖良好的情况下,通过拟合多个台站P波、S波的观测到时,能够得到准确的震源位置.而在台网稀疏的地区,由于缺少可靠的三维速度结构模型... 准确的震源位置能够为抗震减灾工作和地球内部结构研究提供关键信息.在震中附近观测台网密集且方位角覆盖良好的情况下,通过拟合多个台站P波、S波的观测到时,能够得到准确的震源位置.而在台网稀疏的地区,由于缺少可靠的三维速度结构模型,往往造成较大的地震定位误差.近年来发展了基于背景噪声经验格林函数(EGFs)对地震波形进行校正的重定位方法,能够有效地压制路径上复杂速度结构体的影响,提高了地震定位精度,为稀疏台网情形下地震准确定位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本文选取由InSAR观测到准确位置的2008年甘肃武都M_(S)5.5地震作为测试案例,对稀疏台网下基于背景噪声格林函数地震准确震中测定方法进行了定量评估.利用震中附近多个流动台分别作为参考台,提取其与固定台站之间的背景噪声格林函数(EGFs),然后使用噪声Rayleigh面波格林函数对地震波形进行校正,重定位武都地震震中,并与真实震中位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使用距离震中30 km以内的参考台,利用10~30 s频段的面波走时信息,噪声叠加时长为一个月,定位精度在5 km以内;当噪声叠加时间一年以上,重定位精度优于1 km.本文进一步针对缺少近台以及台网更加稀疏的情况进行了测试,发现使用10个左右固定台进行重定位,基于较高质量的噪声EGFs频散数据,定位结果精度可达3 km,从而给出了该方法的高精度定位所需的固定台网及参考台站的观测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噪声格林函数 地震定位 稀疏台网 2008年甘肃武都地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