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玉瑃针灸治疗高血压病经验总结 被引量:8
1
作者 王晔博 韩一栩 +2 位作者 李朋朋 王艳君 邢潇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01-103,共3页
高玉瑃教授基于经络气血盛衰理论,从肝、脾、肾论治高血压病,调和气血阴阳;临证借鉴"逆针灸"的学术思想,审视气血,上病下取。辨证把握虚实,注重穴性不同,或针或灸。如此协调阴阳,调畅气血,达到"阴平阳秘"的治疗目的。
关键词 名医经验 高玉瑃 高血压病
下载PDF
Al_2O_3-TiCN的制备和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华平 杜大明 +2 位作者 赵世坤 杨海涛 高玲 《江苏陶瓷》 CAS 2003年第2期26-28,共3页
用气压烧结的方法制备了Al2O3-TiCN复相陶瓷。测量了其物理性能,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其断口形貌,并分析了烧结温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烧结温度。
关键词 Al2O3-TiCN 制备 性能 气压烧结 复相陶瓷 氧化铝 碳氮化钛
下载PDF
《春秋大事表》的编撰特点和思想价值
3
作者 张爱芳 屈宁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47-50,59,共5页
清前期学者顾栋高所撰《春秋大事表》是一部精心撰构的带有总结性特点的《春秋》学名著。全书不仅在编撰体例上匠心独运,巧妙地糅合了纪事本末体和史表的优点,而且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在探求《春秋》之著述宗旨和评论春秋历史时势方面,... 清前期学者顾栋高所撰《春秋大事表》是一部精心撰构的带有总结性特点的《春秋》学名著。全书不仅在编撰体例上匠心独运,巧妙地糅合了纪事本末体和史表的优点,而且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在探求《春秋》之著述宗旨和评论春秋历史时势方面,提出了诸多创见,至今仍是研究《春秋》经传和先秦史的重要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栋高 《春秋大事表》 清前期 历史编纂学
下载PDF
高淳方言中自成音节的鼻辅音[m][n][η] 被引量:2
4
作者 杨茂荣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91-95,共5页
高淳方言是吴方言中较有个性的一个分支。本文介绍了高淳方言的语音系 统,特别是对高淳方言中鼻辅音[m][n][η]自成音节的三组同音字进行了描述,并就相关 问题作了一些分析。
关键词 高淳方言 鼻辅音 自成音节
下载PDF
多普勒组织成像观察培哚普利对心功能的影响(附80例分析)
5
作者 李春敏 张先东 +1 位作者 高洁 王丽敏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2年第6期440-442,共3页
目的 :采用多普勒组织成像 (DTI)方法定量观察培哚普利 (perindopril)对老年人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试验组为培哚普利 (4mg,qd ,4 0例 )与消心痛 (10mg,tid)联用 ,对照组为消心痛(10mg ,tid)... 目的 :采用多普勒组织成像 (DTI)方法定量观察培哚普利 (perindopril)对老年人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试验组为培哚普利 (4mg,qd ,4 0例 )与消心痛 (10mg,tid)联用 ,对照组为消心痛(10mg ,tid)单用组。疗程为 16周。治疗前后患者均行常规二维超声 (2 DE)及DTI检查 ,采用DTI重点测定二尖瓣环(MVR)收缩期运动速度 (MVR Vs)、舒张早期运动速度 (MVR DeV)、舒张晚期运动速度 (MVR DaV) (速度单位为m/s) ,结合M型超声测定左心功能方法测出左室射血分数 (EF)。结果 :试验组治疗前后MVR Vs为 0 .0 76± 0 .0 14和 0 .0 87± 0 .0 13(P <0 .0 1) ;MVR DeV为 0 .0 79± 0 .0 17和 0 .0 88± 0 .0 16 (P <0 .0 5 ) ;MVR DaV为 0 .0 95± 0 .0 14和 0 .10 4± 0 .0 14 (P <0 0 1) ,以及EF为 0 .5 4 2± 0 .0 4 8和 0 .6 81± 0 .0 5 4 (P <0 .0 1)。对照组EF治疗前后为 0 .5 34± 0 .0 4 3和 0 .5 79± 0 .0 4 2 (P <0 0 1) ,而DTI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对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DTI可定量分析左室壁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为临床观察药物疗效、合理选择药物及预后判断提供了定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组织成像 陈旧性心肌梗塞 培哚普利 左心功能
下载PDF
试论吴地周汉改制青铜器——读《高淳出土青铜器》札记
6
作者 郎剑锋 葛鹏云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8-95,共8页
近期出版的《高淳出土青铜器》一书,公布了经过改制的2件鼎和1件鐎斗,前者时代为春秋早期前后,鼎足经过锯截,使之成为具有吴地特色的“矮足鼎”,生动展示了硬性的“物”如何为柔性的“文化”或“地域传统”所改造;后者的时代为东汉时期... 近期出版的《高淳出土青铜器》一书,公布了经过改制的2件鼎和1件鐎斗,前者时代为春秋早期前后,鼎足经过锯截,使之成为具有吴地特色的“矮足鼎”,生动展示了硬性的“物”如何为柔性的“文化”或“地域传统”所改造;后者的时代为东汉时期,残断的柄部及其附近以铜片铆接的方式进行了修补,该工艺在技术细节上存在“半壁”“透壁”之分,其组织形式、行为地点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淳 青铜器 矮足鼎 铜片铆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