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启诗集编纂特点及版本价值述略
1
作者 刘桐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23年第1期95-100,共6页
文章分析了明清高启诗集编纂特点,并将《高青丘集》还原至高集各版本的历史序列中,探讨它与其他版本的联系与区别,同时考察诸版本的校勘价值,寻求切近高启编集倾向与其诗集原始面貌的可能性。
关键词 《高青丘集》 《姑苏杂咏》 《槎轩集》 大全集 高启 版本
下载PDF
高启与明代诗歌 被引量:2
2
作者 曾庆雨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3-135,共3页
高启诗中最为显著的就是作品中浸淫着的朴实和率真。他诗中那种"臞而清"的风格,对中晚明时期及以后的诗歌创作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可谓开了明诗创作中简单率直的诗歌风气之先声。高启对明代诗歌的影响不仅仅是复古的诗学理... 高启诗中最为显著的就是作品中浸淫着的朴实和率真。他诗中那种"臞而清"的风格,对中晚明时期及以后的诗歌创作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可谓开了明诗创作中简单率直的诗歌风气之先声。高启对明代诗歌的影响不仅仅是复古的诗学理论主张的提出。他的影响更主要的还在于,他是我国文坛上不以诗名谋功名的第一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启 明代诗歌 文人意识
下载PDF
“鲁学”解 被引量:4
3
作者 跃进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10,共6页
"鲁学"的产生与鲁地的文化传统密不可分。就其字面意义言,"鲁学"应当是指鲁地的学问,但实际上又不仅仅限于鲁地。其核心内容虽然是儒学,但同样不能简单地划等号,其中还包涵着丰富的古代典章文献的含义。秦汉之际,&q... "鲁学"的产生与鲁地的文化传统密不可分。就其字面意义言,"鲁学"应当是指鲁地的学问,但实际上又不仅仅限于鲁地。其核心内容虽然是儒学,但同样不能简单地划等号,其中还包涵着丰富的古代典章文献的含义。秦汉之际,"鲁学"与"齐学"在经学内涵方面殊途同归,而西汉后期到东汉前期,两地学问逐渐分化,"鲁学"开始从单一经学向文学方面演变,孔融是汉魏文风转变的重要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学 齐鲁 孔臧 孔安国 鲁诗
下载PDF
《毛诗》晚出四证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启成 付星星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08年第2期1-7,共7页
《毛诗》晚出,这已是诗经史上不争的事实。但《毛诗序》、《毛传》晚出于何时?晚出的原因何在?证据是否确凿?这些问题均未得到深入的研究。为此,本文拟对《毛诗序》、《毛传》与《礼记》、《史记》与三家诗的关系,对《毛诗》学派的发展... 《毛诗》晚出,这已是诗经史上不争的事实。但《毛诗序》、《毛传》晚出于何时?晚出的原因何在?证据是否确凿?这些问题均未得到深入的研究。为此,本文拟对《毛诗序》、《毛传》与《礼记》、《史记》与三家诗的关系,对《毛诗》学派的发展流程作较为全面的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诗序》 《毛传》与《礼记》 《史记》与三家诗的关系 《毛诗》学派的全流程
下载PDF
高启游仙诗初探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民红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43-47,共5页
高启是元末明初著名的诗人 ,一生创作了大量游仙诗。但他的游仙诗的价值至今未被人们认识。本文试图通过对高启游仙诗的分析、研究 。
关键词 高启 游仙诗 诗歌 艺术价值 诗人 情感
下载PDF
高启死因新探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民红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56-61,共6页
高启死因是高启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近来,有学者认为高启死于明初文官与武将、淮西集团与浙东集团的权势之争。其实党派之争只是魏观案的诱发因素,不是导致魏观等人罹难的决定因素。高启寓京期间,对朱元璋专制统治的抨击和反抗,才是他... 高启死因是高启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近来,有学者认为高启死于明初文官与武将、淮西集团与浙东集团的权势之争。其实党派之争只是魏观案的诱发因素,不是导致魏观等人罹难的决定因素。高启寓京期间,对朱元璋专制统治的抨击和反抗,才是他无辜遭牵连,最终被杀害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启 死因 朱元璋 君主专制 魏观案
下载PDF
李杲“阴火”证治特点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胡素敏 张小萍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15-17,共3页
李杲所谓"阴火"为内伤发热,其病因为饮食损胃,劳倦伤脾,致脾胃气虚所致;其病症特点主要表现为与外感相对的发热或显见热象的火热证;治疗上创立了甘温除热和升阳散火的治疗大法,并创制了补中益气汤和升阳散火汤等传世名方。
关键词 李杲 阴火 甘温除热 升阳散火
下载PDF
“起承转合”译,“传神达意”宜 被引量:2
8
作者 蔡华 《大连大学学报》 2012年第4期117-121,共5页
陶渊明诗文的朴真与恬淡通过其诗中的"神"字与"意"字跃然纸上。无论是陶渊明诗文中的"神"字,还是其中的"意"字,与译者而言,都是中古文化"神意"不可违的翻译对象。汪榕培教授运"... 陶渊明诗文的朴真与恬淡通过其诗中的"神"字与"意"字跃然纸上。无论是陶渊明诗文中的"神"字,还是其中的"意"字,与译者而言,都是中古文化"神意"不可违的翻译对象。汪榕培教授运"起承转合"之译笔,使陶渊明之"神"、"意"历久弥新,"传神与达意"比肩而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神”与“意” “起承转合”译 “传神达意”宜
下载PDF
论《唐诗品汇》的诗体正变观
9
作者 申东城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78-84,共7页
《唐诗品汇》是明初高棅编选的以盛唐为宗的一部重要唐诗选本,诗体正变观是其诗学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分三部分:体因代变,正本清源,对唐以前成熟的诗歌体裁五、七古、五绝源流正变;以盛唐诗体为正、晚唐诗体为变的"一代诗体观"... 《唐诗品汇》是明初高棅编选的以盛唐为宗的一部重要唐诗选本,诗体正变观是其诗学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分三部分:体因代变,正本清源,对唐以前成熟的诗歌体裁五、七古、五绝源流正变;以盛唐诗体为正、晚唐诗体为变的"一代诗体观";古体为"正",律、绝为古诗之"变";五排律为六朝古诗之"变",是后世五排律之"正",七排律是后世该体之"正";五律为"正",七律为"变";五言为"正",七言为"变",重视"正",接受"变"。《品汇》以盛唐为宗,"四唐"、"九格"品诗,"终明之世,馆阁宗之",其诗体正变观对诗体渊源流变研究和明、清诗人诗体辨析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品汇 诗体正变 影响
下载PDF
《齐己诗集校注》中几个人物辩证
10
作者 杨建宏 《长沙大学学报》 2013年第4期10-13,共4页
对《齐己诗集校注》中的四首诗中涉及到的人物"丞相"、"关令"、"马辨"、"栖公"、"徐员外"注释进行辩证。指出"丞相家"非马殷家,而是唐相张九龄家;"关令",非谓苻... 对《齐己诗集校注》中的四首诗中涉及到的人物"丞相"、"关令"、"马辨"、"栖公"、"徐员外"注释进行辩证。指出"丞相家"非马殷家,而是唐相张九龄家;"关令",非谓苻坚,而"马辨"非为人物,用的是《公孙龙子》中"白马非马"典故;"栖公"非谓栖隐,而是齐己的另一诗人僧友栖蟾;"徐员外"非不详其人,而是马楚国天策府学士徐仲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己诗集校注 人物 辩证
下载PDF
温庭筠词与齐梁诗
11
作者 张巍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32-37,共6页
温庭筠词与齐梁诗颇有相像之处,二者题材上均多致力于对女子容颜神态的摹写,风格也都普遍显得绮丽宛转。这主要可归因于所处的文化环境的相近,除此之外,齐梁诗也是温庭筠词的远源。但在唐代诗歌艺术高度成熟的前提下,温庭筠词的艺术水... 温庭筠词与齐梁诗颇有相像之处,二者题材上均多致力于对女子容颜神态的摹写,风格也都普遍显得绮丽宛转。这主要可归因于所处的文化环境的相近,除此之外,齐梁诗也是温庭筠词的远源。但在唐代诗歌艺术高度成熟的前提下,温庭筠词的艺术水平往往在同题材的齐梁诗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庭筠词 齐梁诗 萧纲诗
下载PDF
辛弃疾对宋词自然意象的开拓——以稼轩词的竹意象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姚涛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86-89,共4页
稼轩词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意象的大量运用。现有的研究多着眼于辛词中的战争和军事意象,而对辛词的自然意象关注不够。辛词中有大量的自然意象,这些意象具有鲜明的人文色彩和象征意味,与作者的人格交相呼应,集中体现了作者高洁、坚贞的... 稼轩词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意象的大量运用。现有的研究多着眼于辛词中的战争和军事意象,而对辛词的自然意象关注不够。辛词中有大量的自然意象,这些意象具有鲜明的人文色彩和象征意味,与作者的人格交相呼应,集中体现了作者高洁、坚贞的个性特征。文章以稼轩词中的竹意象为切入点,分析其词竹意象的内涵,探讨竹和作者人格精神的契合点,并进而梳理辛弃疾对宋词自然意象的开拓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意象 辛词 人格 开拓
下载PDF
论苏轼对柳永词的态度与“柳七郎风味” 被引量:1
13
作者 邹平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05-109,共5页
苏轼对柳词的态度是复杂并且微妙的,有批评,甚至轻视;然更主要的,却是赞美和推崇,并提出了"柳七郎风味"来概括柳词的主要艺术风格,即雅俗共赏:以铺叙之功化俗为雅;用典、下字以雅融俗;以入神的白描,或以深情的剖白之真化俗为雅。
关键词 苏轼 柳永词 柳七郎风味 雅俗共赏
下载PDF
齐梁诗风与杜甫诗歌在唐代的流传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卓敏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69-72,共4页
杜甫诗歌自宋以后得到广泛流传,受到很高评价。但在杜甫所生活的时代,乃至整个唐代的流传却不广泛,究其原因当为杜甫诗歌与当时的社会审美风气不一致。整个唐代,或多或少倾向于艳体诗和清丽的诗歌,这与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 杜甫诗歌自宋以后得到广泛流传,受到很高评价。但在杜甫所生活的时代,乃至整个唐代的流传却不广泛,究其原因当为杜甫诗歌与当时的社会审美风气不一致。整个唐代,或多或少倾向于艳体诗和清丽的诗歌,这与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相抵触。影响整个唐代审美风气的根源是齐梁诗风,这也进而影响了杜甫诗歌在唐代的流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诗歌 审美风气 齐梁诗风
下载PDF
高启元末明初之心态与文学思想
15
作者 陈翔 《科学.经济.社会》 2015年第2期179-183,共5页
元末明初时期,政治风云变幻,其时士人阶层中的许多人都抱着"旁观者心态"来对待动荡的时局。对于高启而言,拥有此种心态虽然与政治与时局环境相关,而更主要的还是因其孤傲清高、淡泊自守的个性所致。然而,时代变迁带来的历史... 元末明初时期,政治风云变幻,其时士人阶层中的许多人都抱着"旁观者心态"来对待动荡的时局。对于高启而言,拥有此种心态虽然与政治与时局环境相关,而更主要的还是因其孤傲清高、淡泊自守的个性所致。然而,时代变迁带来的历史沧桑感却使其并不能超然于世外。此一时期高启的文学思想具体表现为复古与专意为诗,在复古上他主张辨体、情真、趣妙,兼师诸家之长而为己所用,而他专意为诗的创作主张则与其超然自得、追求性灵的个性相合。高启将两者应用于自己的诗歌创作中,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被后世诗论家推尊为明代诗人第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旁观者心态 高启 复古 专意为诗
下载PDF
高启诗歌研究——以沈德潜对高启诗歌批评为视角
16
作者 林新萍 《怀化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80-82,共3页
清代沈德潜在《明诗别裁集》里,评价高启诗歌"蹊径未化","未能直追大雅"。以这一评价为视角来反观高启诗歌,可视为一次对高启诗歌另类的审视。沈德潜作为诗论家,自有其评价"大雅"的标准,但其"大雅&q... 清代沈德潜在《明诗别裁集》里,评价高启诗歌"蹊径未化","未能直追大雅"。以这一评价为视角来反观高启诗歌,可视为一次对高启诗歌另类的审视。沈德潜作为诗论家,自有其评价"大雅"的标准,但其"大雅"标准过于狭隘,不能正确评价高启诗歌。其实,高启诗歌拥有秀逸的辞句,清新的音韵,齐全的体例和洒脱的气度,而这些方面的特色符合更广泛意义上的"大雅之作"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德潜 高启 诗歌 大雅
下载PDF
高启诗歌用韵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尹戴忠 《娄底师专学报》 2000年第1期57-61,共5页
对明代高启 783首乐府诗、古体诗进行研究 ,归纳其韵部系统 ,发现了一些特殊的语音现象。如 :灰泰合口呼押入支微部 ,尤侯部唇音字“妇”押入鱼模部 ,佳韵韵系部分字押入家麻部 ,鱼模部与支微部相押 ,皆来部个别字与支微部个别字相押 。
关键词 <<广韵>> <<洪武正韵>> 文学研究 高启诗歌 韵系
下载PDF
试论《瓯北诗话》中对高启的评论
18
作者 童妍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66-69,共4页
赵翼晚年著作《瓯北诗话》,评论唐宋以来诸位诗学名家,探讨各家独到特色。其中卷八点评明代词宗高启,分析明初诗学风气,通过高启的诗作剖析其诗歌理论及其对扭转诗风、诗歌创新所作的贡献,并赞之为明开国第一诗人。赵翼对高启的推崇体... 赵翼晚年著作《瓯北诗话》,评论唐宋以来诸位诗学名家,探讨各家独到特色。其中卷八点评明代词宗高启,分析明初诗学风气,通过高启的诗作剖析其诗歌理论及其对扭转诗风、诗歌创新所作的贡献,并赞之为明开国第一诗人。赵翼对高启的推崇体现了他本人对诗歌的期待视野,具体内容体现在以下几点:高启诗"宗派唐人而自出新意";形神俱似李青莲诗,却又并非专学青莲,而是"兼师众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瓯北诗话》 高启诗歌 宗派唐人 赵翼
下载PDF
唐祈诗歌研究述评
19
作者 王建华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45-50,共6页
唐祈是20世纪40年代出现的九叶诗派的重要诗人之一,他对九叶诗派的开创和中国新诗的发展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但长期以来,这位诗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本文拟对以往的唐祈诗歌研究做系统梳理和综合评述,探讨他的精神人格、诗歌特色... 唐祈是20世纪40年代出现的九叶诗派的重要诗人之一,他对九叶诗派的开创和中国新诗的发展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但长期以来,这位诗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本文拟对以往的唐祈诗歌研究做系统梳理和综合评述,探讨他的精神人格、诗歌特色和文学价值,以期对今后的唐祈诗歌研究提供参考并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祈诗歌 牧歌风格 现代主义 述评
下载PDF
纠缠的经典化评价历程:高启诗歌评论的传播与接受
20
作者 晏选军 韩旭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2-170,共9页
以四库馆臣为代表,历代评论者对高启多持一种较为矛盾的态度:一方面,因为诗人众体兼擅且佳作甚多,认为他代表着明代诗坛的最高成就,“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另一方面,因为诗人英年早逝及其创作和理论上表现出来的复古倾向,又惋惜地认为... 以四库馆臣为代表,历代评论者对高启多持一种较为矛盾的态度:一方面,因为诗人众体兼擅且佳作甚多,认为他代表着明代诗坛的最高成就,“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另一方面,因为诗人英年早逝及其创作和理论上表现出来的复古倾向,又惋惜地认为他最终未能摆脱摹拟而自成一家。建立在感悟式的阅读体验基础之上的这种看法,通过一代代评论者的反复强调,伴随着高启文学史地位的提升和其作品经典化的过程,逐渐在传播过程中形成一种刻板印象,迄今仍然在影响着文学史对高启的定位和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启 诗歌评论 自为一家 经典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