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covery of the Surface Rupture Zone on the South of Helishan in Gaotai,Gansu Province 被引量:1
1
作者 Zheng Wenjun Zhang Peizhen +2 位作者 Yuan Daoyang Ge Weipeng Liu Jianhui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10年第1期97-105,共9页
According to a new investigation in the northern Hexi corridor,the remains of two surface rupture zones were discovered on the southern margin fault of the Helishan. One rupture has a length of approximately 7km and t... According to a new investigation in the northern Hexi corridor,the remains of two surface rupture zones were discovered on the southern margin fault of the Helishan. One rupture has a length of approximately 7km and the other 10km. The two surface rupture zones might have been produced by the latest earthquake event. On the surface rupture is continuous scarp and free face caused by the rupture. The scarp is about 1 ~ 1. 5m high and on some sites,nearly up to 2m. According to the OSL results,the latest T1 terrace and higher flood plain forming in 3000a B. P. are dislocated by the fault. The above reveals the rupture age to be later than the T1 terrace. However,in the historical data and earthquake catalogue,we didn't find relat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fault and surface rupture in this area. The 180 A. D. Biaoshi M8. 0 earthquake and the 756 A. D. Zhangye-Jiuquan M7. 0 earthquake are documented in historical data. It is inferred by textual research that the two earthquakes are related to the northern marginal fault of Yumushan in the south of the basin. Due to a lack of reliable evidence,there are still many arguments on this inferred conclusion. Thus we hold that the two surface rupture zones were produced by one of the two large earthquakes or other unrecorded historical event. The research on the activity and surface rupture of this fault can offer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the tectonic study and strong earthquake risk estimates of this region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破裂带 甘肃省 地震事件 历史数据 相关信息 断层破裂 河西走廊 地震目录
下载PDF
川东地区中寒武统高台组蒸发岩特征和沉积模式
2
作者 王纪煊 胡忠贵 +4 位作者 李世临 蔡全升 郭艳波 左云安 庞宇来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84-799,共16页
为明确川东地区中寒武统高台组蒸发岩特征与发育模式,综合野外观察、岩心描述、薄片鉴定、测井及地震资料,在对高台组蒸发岩的岩性及成因类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讨论其沉积模式以及与油气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蒸发岩主要为含膏白云岩... 为明确川东地区中寒武统高台组蒸发岩特征与发育模式,综合野外观察、岩心描述、薄片鉴定、测井及地震资料,在对高台组蒸发岩的岩性及成因类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讨论其沉积模式以及与油气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蒸发岩主要为含膏白云岩类、石膏岩和膏盐岩,存在清水和浑水两种蒸发岩岩性组合序列,蒸发岩厚度具有由西向东逐渐增厚的特点,沉积中心分别位于建深1井区—巫溪一线和太和1井区—石柱一线,蒸发岩盖层以“宽广圆环状”覆盖川东大部分地区;2)蒸发岩在干旱炎热的古环境、障壁滩形成的封闭环境、海水的周期性波动以及物源补给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清水潟湖和浑水潟湖,即源控多潟湖成因环境;3)高台组蒸发岩厚度与龙王庙组储层的分布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即厚层蒸发岩控低含气储层,薄层蒸发岩控高含气储层;4)蒸发岩为盖层的储盖组合包括浑水潟湖成因的岩下储层和清水潟湖成因的岩间储层,薄层蒸发岩岩下储层含气规模较大,岩间储层的非均质性较强,厚度较薄,总体上呈中—低孔低渗的特征,研究区发育3个天然气有利勘探区带,分别位于北部、中部以及南部地区,是川东地区潜在的后备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岩 川东地区 高台组 清水潟湖 浑水潟湖 沉积模式
下载PDF
川东地区寒武系高台组油气成藏期次与油气潜力新认知
3
作者 王纪煊 李世临 +5 位作者 胡忠贵 胡九珍 黄宇飞 方少林 王飞扬 张若怡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8869-8878,共10页
四川盆地东部(川东)地区寒武系油气资源丰富,但近年来高台组钻井勘探并未取得较大进展。为分析寒武系高台组流体包裹体特征,明确川东地区高台组油气运移史和下古生界天然气勘探潜力,通过采取镜下观察,结合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埋藏史间... 四川盆地东部(川东)地区寒武系油气资源丰富,但近年来高台组钻井勘探并未取得较大进展。为分析寒武系高台组流体包裹体特征,明确川东地区高台组油气运移史和下古生界天然气勘探潜力,通过采取镜下观察,结合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埋藏史间接投影定年法,对研究区进行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油气成藏时期与油气潜力。结果表明:寒武系高台组流体包裹体宿主矿物为裂缝充填方解石和溶孔充填方解石,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范围为117.8~205.1℃;充注期次主要包括生烃初期充注期、生油高峰充注期和原油裂解充注期,形成了先低后高的三期“幕式”油气充注模式;三期流体活动分别对应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中三叠世—早侏罗世和中侏罗世。综合构造等条件分析认为,川东地区寒武系高台组天然气有利于向盐间白云岩储层运聚成藏,将是该区下一步的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地区 高台组 包裹体 均一温度 油气成藏
下载PDF
河西走廊绿洲型县域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以张掖市高台县为例
4
作者 何悦铭 唐相龙 《城市建筑》 2024年第4期116-119,129,共5页
为推动村镇国土空间合理开发,本研究以张掖市高台县为例,从生态保护、农业生产和村镇建设三类空间构建县域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千层饼”模型对河西走廊绿洲型县域空间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高台... 为推动村镇国土空间合理开发,本研究以张掖市高台县为例,从生态保护、农业生产和村镇建设三类空间构建县域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千层饼”模型对河西走廊绿洲型县域空间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高台县村镇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差异显著,适宜性层级不同,空间分布特征也不同,远离村镇中心区域的开发适宜性占比越高,国土空间内可开发修复的区域潜力就越大,距离村镇中心较近区域的开发建设适宜性则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型县域 村镇空间开发 适宜性评价 高台县
下载PDF
川东地区寒武系高台组白云岩-蒸发岩共生地层高频层序划分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胡忠贵 王纪煊 +3 位作者 李世临 郭艳波 左云安 庞宇来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3-124,共12页
白云岩-蒸发岩共生地层中油气资源丰富。基于层序地层学原理,结合钻井、薄片等资料,在三级层序划分的基础上,采用INPEFA和小波变换技术对川东地区寒武系高台组白云岩-蒸发岩共生地层的高频层序进行识别与划分,并探讨了其地质意义。研究... 白云岩-蒸发岩共生地层中油气资源丰富。基于层序地层学原理,结合钻井、薄片等资料,在三级层序划分的基础上,采用INPEFA和小波变换技术对川东地区寒武系高台组白云岩-蒸发岩共生地层的高频层序进行识别与划分,并探讨了其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川东地区寒武系高台组白云岩-蒸发岩共生地层可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自下而上分别为Sq1,Sq2,Sq3,可进一步划分为6个四级层序(ssq1—ssq6)。高台组主要为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环境,自西向东依次发育混积台地、局限-蒸发台地、开阔台地相沉积。(2)研究区高台组的岩性组合序列包括白云岩上覆厚层蒸发岩(A)、厚层白云岩夹蒸发岩(B)、白云岩与蒸发岩互层(C)和蒸发岩上覆厚层白云岩(D)等4种类型。白云岩-蒸发岩共生地层发育在四级层序的接触界面,且多发育于层序内部的高位体系域,反映了海平面较强烈的扰动,尤其是海平面的相对下降有利于白云岩和蒸发岩沉积。(3)研究区高台组白云岩-蒸发岩共生地层的岩性组合序列在GR_(inpefa)曲线和小波变换曲线上均具有响应特征,对应的64尺度小波系数曲线波动平缓,能量团为弱黄蓝色,GR_(inpefa)曲线以“缺口”的形式表现出蒸发岩与白云岩的岩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蒸发岩共生 最大熵谱分析 小波变换 高频层序划分 高台组 寒武系 川东地区
下载PDF
原生态理念下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活化研究——以喀什高台民居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谭淙以 陈玲 +1 位作者 蔡鋆 周文康 《城市建筑》 2023年第1期161-165,共5页
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是基于居民日常生活功能而形成的,以传统民居建筑和街道空间为载体的街区。因为记录了城市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街区保护和活化具有重要意义。少数民族地区的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更是因为承载了独有的... 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是基于居民日常生活功能而形成的,以传统民居建筑和街道空间为载体的街区。因为记录了城市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街区保护和活化具有重要意义。少数民族地区的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更是因为承载了独有的生活方式而成为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活化面临着过度追求经济利益而破坏原有街区风貌和忽视街区居民生活需求的问题。原生态理念是重视地方社会生活记忆和人文环境延续的一种全面优化发展策略。本文以原生态理念对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活化研究,从物质环境到人文环境,提出整体规划、风貌完整、文化延续三大原则,并以新疆喀什高台民居为例,探索民族地区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发展路径,实现保护和活化的双向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态理念 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 活化 喀什高台民居
下载PDF
建筑文脉视角下喀什传统高台民居的发展与保护 被引量:1
7
作者 黄芮 《城市建筑》 2023年第4期143-145,共3页
发展和保护传统民居是建筑文化传承的主要任务。高台民居是我国珍贵的维吾尔族传统居住建筑遗产,为了发展与保护高台民居,本研究从文脉着手,采用文献整理、网络调研等研究方法,探索高台民居的建筑生长脉络,总结其现状问题,如功能老化、... 发展和保护传统民居是建筑文化传承的主要任务。高台民居是我国珍贵的维吾尔族传统居住建筑遗产,为了发展与保护高台民居,本研究从文脉着手,采用文献整理、网络调研等研究方法,探索高台民居的建筑生长脉络,总结其现状问题,如功能老化、业态单一、居住环境质量不佳、缺乏公共社交空间等问题,并分析传统民居建筑生长与城市快速发展的矛盾。在遵循保留民族记忆、延续生活故事、传承特色文化的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提出既能延续文脉,又能改善民生的发展与保护策略,以期为喀什传统民居的改造设计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文脉 文化保护 高台民居 传统建筑
下载PDF
高台县西梅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8
作者 万吉锋 《果树资源学报》 2023年第4期53-55,共3页
高台县三桥湾林场于2018年从陕西周至县引进法兰西西梅栽植,通过科学管理,栽后第3年开始挂果,2022年单株产量达40 kg。根据观察,该品种适应性强,抗寒、抗旱,耐贮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高,市场前景广阔。为此,总结出了西梅的栽培... 高台县三桥湾林场于2018年从陕西周至县引进法兰西西梅栽植,通过科学管理,栽后第3年开始挂果,2022年单株产量达40 kg。根据观察,该品种适应性强,抗寒、抗旱,耐贮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高,市场前景广阔。为此,总结出了西梅的栽培管理技术,以供生产者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台县 西梅 栽培技术
下载PDF
高台车站断裂全新世活动特征 被引量:12
9
作者 陈柏林 刘建民 +4 位作者 刘建生 王春宇 张永双 董诚 吴乃芬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7-507,共11页
高台车站断裂属于河西走廊内次级隆起——榆木山隆起北侧断裂系的组成部分,它位于榆木山北缘断裂北侧6kin、是与榆木山隆起有成生联系、活动时间比北缘断裂更新的现代活动断裂。高台车站断裂呈向北北东略微凸出的弧形,走向总体为北西... 高台车站断裂属于河西走廊内次级隆起——榆木山隆起北侧断裂系的组成部分,它位于榆木山北缘断裂北侧6kin、是与榆木山隆起有成生联系、活动时间比北缘断裂更新的现代活动断裂。高台车站断裂呈向北北东略微凸出的弧形,走向总体为北西向,倾向南西,自南东向北西走向由北西向渐变为北西西、甚至近东西向,倾角自中等变化为低角度。高台车站断裂的活动性质在剖面上表现为南西盘向上逆冲为主、水平位移不明显,在近两万年以来的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期间,该断裂可能发生过5期明显的新构造活动,活动时间具有自东向西逐渐变新的迁移性特点,最新一次在2.0~3.0ka左右,与高台地震时间是吻合的,它是高台地震的发震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逆冲 年代学 高台车站断裂 榆木山 甘肃
下载PDF
甘肃高台合黎山南缘发现地震地表破裂带 被引量:18
10
作者 郑文俊 张培震 +2 位作者 袁道阳 葛伟鹏 刘建辉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7-255,共9页
据最新野外考察发现,位于河西走廊中段北部的合黎山南缘断裂东段有2条较新的地震地表破裂带遗迹,破裂带长度分别为7km和10km,保存较为完整,认为其为较近的一次地震活动所致。根据该地区历史地震资料和目前该地区的研究程度,该地震地表... 据最新野外考察发现,位于河西走廊中段北部的合黎山南缘断裂东段有2条较新的地震地表破裂带遗迹,破裂带长度分别为7km和10km,保存较为完整,认为其为较近的一次地震活动所致。根据该地区历史地震资料和目前该地区的研究程度,该地震地表破裂带可能与2次历史地震(公元180年表氏8级地震、公元756年张掖-酒泉7级地震)中的其中之一或与一次漏记的历史强地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破裂带 合黎山南缘断裂 青藏高原北部 甘肃高台
下载PDF
四川盆地蜀南地区寒武系地层划分及对比研究 被引量:30
11
作者 刘满仓 杨威 +6 位作者 李其荣 马彦良 朱秋影 谢增业 金惠 施振生 沈珏红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00-106,共7页
通过对大量单井及地面露头资料的研究,并在对比前人对四川盆地蜀南地区及其邻区寒武系地层划分方案的基础上,以岩石地层特征为主要依据,综合分析了该层系古生物特征及电性特征,将其自下而上四分为下寒武统九老洞组和龙王庙组,中寒武统... 通过对大量单井及地面露头资料的研究,并在对比前人对四川盆地蜀南地区及其邻区寒武系地层划分方案的基础上,以岩石地层特征为主要依据,综合分析了该层系古生物特征及电性特征,将其自下而上四分为下寒武统九老洞组和龙王庙组,中寒武统高台组,中上寒武统洗象池群,并对其地层特征及展布进行了分析,指出下寒武统九老洞组以碎屑岩为主,夹少量碳酸盐岩,下寒武统龙王庙组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中寒武统高台组为碎屑岩与海相碳酸盐岩混合沉积,中上寒武统洗象池群为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寒武系各组(群)地层西薄东厚、北薄南厚,整体呈西北薄、东南厚的展布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蜀南地区 寒武系 地层划分对比 九老洞组 龙王庙组 高台组 洗象池群
下载PDF
川中地区中下寒武统风暴岩特征及沉积地质意义 被引量:26
12
作者 宋金民 刘树根 +6 位作者 赵异华 李智武 杨迪 孙玮 宋林珂 田艳红 尹柯惟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42,共13页
川中地区下寒武统沧浪铺组上部、龙王庙组和中寒武统高台组下部发育风暴岩。风暴沉积构造主要有冲刷-充填构造、菊花状构造、风暴撕扯构造和丘状交错层理等。风暴沉积序列发育均不完整,以A+B+C、A+B、A+C和A+D为主,厚5~12cm;风暴... 川中地区下寒武统沧浪铺组上部、龙王庙组和中寒武统高台组下部发育风暴岩。风暴沉积构造主要有冲刷-充填构造、菊花状构造、风暴撕扯构造和丘状交错层理等。风暴沉积序列发育均不完整,以A+B+C、A+B、A+C和A+D为主,厚5~12cm;风暴期次共发育5大期,且风暴岩与碎屑石英伴生,风暴期碎屑石英含量普遍高于风暴平息期;风暴岩横向连续性较好,自下而上风暴活动中心呈现出从MX202井区→GS10井区→MX21井区→MX202井区—NCH1井区的迁移特征,平面上形成了NE-SW向展布的3个厚度中心:MX202井—MX12井—MX17井区、GS10井—GS23井—GS26井区和NCH1井区。川中地区中下寒武统风暴岩的发现,指示着该时期研究区为风暴混积潮坪,在NE向的风暴潮流作用下,形成风暴潮汐砂脊,而后在砂脊障壁下形成潟湖;同时指示着沉积古地貌以磨溪地区为高地,分别向SW和NE缓斜,说明绵阳—长宁拉张槽的北段在沧浪铺组沉积晚期至龙王庙组沉积期已经关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地区 中下寒武统 风暴岩 沧浪铺组 龙王庙组 高台组 风暴混积潮坪
下载PDF
高台县所辖乡镇耕地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崔理想 陈兴鹏 +2 位作者 许新宇 张金 李恒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13-217,共5页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对高台县所辖8个乡镇2005—2010年耕地资源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8乡镇的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均呈现波动变化,整体上均呈上升趋势,但各乡镇所经历的变化阶段及幅度有所差异;8乡镇的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也均...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对高台县所辖8个乡镇2005—2010年耕地资源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8乡镇的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均呈现波动变化,整体上均呈上升趋势,但各乡镇所经历的变化阶段及幅度有所差异;8乡镇的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也均呈波动变化,其中6个乡镇的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整体呈上升趋势,2个乡镇整体呈下降趋势;8个乡镇中,人均耕地生态赤字呈波动变化的有7个乡镇;8乡镇的耕地生态超载指数几乎全部为正值,说明8个乡镇的耕地资源处于超负荷利用状态,且大部分乡镇的耕地资源超负荷利用状况呈加重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赤字 生态超载指数 高台县
下载PDF
1990—2010年高台县耕地生态足迹和承载力动态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周丽萍 王平 +1 位作者 刘淑英 张学昕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07-212,共6页
为了了解高台县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高台县1990—2010年耕地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及生态赤字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0—2010年,高台县人均耕地生态足迹由0.4745hm2/人增加到1.9271 hm2/人,而人均耕地... 为了了解高台县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高台县1990—2010年耕地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及生态赤字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0—2010年,高台县人均耕地生态足迹由0.4745hm2/人增加到1.9271 hm2/人,而人均耕地承载力由0.7095 hm2/人降低到0.6651 hm2/人,可见耕地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呈反方向发展趋势;在1990、1991、1996年,高台县耕地资源为生态盈余,其中1995年出现生态赤字,人均生态赤字由1995年的0.0220hm2/人逐年增加到2010年的1.2620 hm2/人,截止2010年生态赤字达到最高值。分析结果表明,高台县人口对耕地资源的利用压力逐年增加,目前已超出了耕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范围,加之人口逐年增长,高台县耕地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故对现有耕地资源的利用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赤字 高台县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的高台县耕地可持续利用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兴鹏 崔理想 +1 位作者 许新宇 李恒吉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0-93,共4页
借助生态足迹模型和收集的统计年鉴数据,分析了高台县2005—2010年的耕地生态足迹.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人均耕地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承载力均呈现波动变化趋势,总体上两者均呈增加趋势;人均耕地生态赤字经历了3个变化阶段(上升→下降→上... 借助生态足迹模型和收集的统计年鉴数据,分析了高台县2005—2010年的耕地生态足迹.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人均耕地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承载力均呈现波动变化趋势,总体上两者均呈增加趋势;人均耕地生态赤字经历了3个变化阶段(上升→下降→上升),但总体上呈轻微下降趋势;生态超载指数经历了"先增后减再升"的变化阶段,整体呈下降趋势,而其数据值依然较大且为正值,说明高台县耕地负荷利用程度虽有所缓和,但仍处于超负荷利用状态.针对研究区的生态赤字问题,从减少耕地生态足迹和增强耕地生态承载力两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超载指数 耕地 高台县
下载PDF
甘肃高台-临泽地区109-2隐伏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
16
作者 焦建刚 汤中立 +1 位作者 闫海卿 刘瑞平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8-225,共8页
对高台-临泽地区109-2隐伏岩体岩相学研究,岩体组成以二辉橄榄岩相为主,具有橄榄石堆晶结构,橄榄石主要为贵橄榄石,阳起石化、绿泥石化、碳酸岩化与金川岩体非常相似。与金川地质背景对比显示它们属于同一个三级构造单元(龙首山隆起带)... 对高台-临泽地区109-2隐伏岩体岩相学研究,岩体组成以二辉橄榄岩相为主,具有橄榄石堆晶结构,橄榄石主要为贵橄榄石,阳起石化、绿泥石化、碳酸岩化与金川岩体非常相似。与金川地质背景对比显示它们属于同一个三级构造单元(龙首山隆起带),围岩地层相近。微量、稀土数据证明金川岩体岩浆源区富集程度或受地壳混染程度较109-2岩体强,分异结晶过程存在差异,109-2岩体Cr有明显的亏损现象,Ni/Cu比值明显较金川超镁铁质岩体(Ni/Cu≈2)高。109-2岩体所在地区可能是一个新的岩浆能量聚集地带,值得进一步探矿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镁铁质岩体 岩相学 岩石地球化学 能量聚集 高台-临泽
下载PDF
甘肃省高台县绿洲变化的人文驱动力 被引量:4
17
作者 田文婷 颉耀文 陈云海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0-185,共6页
利用1980-2009年的9期KATE-200,Landsat-5TM影像数据,提取绿洲空间数据,分析了绿洲面积变化趋势,利用统计分析法确定绿洲变化的主要人文驱动力,结合统计资料、实地访谈调查结果分析绿洲变化驱动力.结果表明:近30年高台县绿洲总体处于扩... 利用1980-2009年的9期KATE-200,Landsat-5TM影像数据,提取绿洲空间数据,分析了绿洲面积变化趋势,利用统计分析法确定绿洲变化的主要人文驱动力,结合统计资料、实地访谈调查结果分析绿洲变化驱动力.结果表明:近30年高台县绿洲总体处于扩张趋势,其主要原因是移民导致的人口增加、科技进步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同时政策因素也对绿洲变化有指引性作用,但是在不同时期绿洲扩张的主要驱动力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变化 驱动力 高台县
下载PDF
湘西李梅铅锌矿区外围地层碳酸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旭阳 杨阳 +3 位作者 吕古贤 薛长军 高伟利 苗强军 《矿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7-433,共7页
为了探讨湘西李梅矿区碳酸盐岩沉积时期古环境的指示特征,对矿区外围下寒武统清虚洞组灰岩、白云岩和高台组纹层状白云岩进行了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1)Sr与Ca O,Si、Al、K和Fe,Si、Al、K、V和Ti相互之间具有密切相关性,反映了清... 为了探讨湘西李梅矿区碳酸盐岩沉积时期古环境的指示特征,对矿区外围下寒武统清虚洞组灰岩、白云岩和高台组纹层状白云岩进行了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1)Sr与Ca O,Si、Al、K和Fe,Si、Al、K、V和Ti相互之间具有密切相关性,反映了清虚洞期到高台期碳酸盐岩沉积受陆源物质和成岩作用的影响有限。2)碳酸盐岩中∑REE含量较低,稀土元素分异程度较弱,轻稀土元素相对重稀土元素呈轻微富集特征,符合海相碳酸盐岩稀土含量较低的典型特征。3)研究区岩石学特征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所反映的沉积环境相一致性,对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有益于古沉积环境恢复和古气候的判别与重建。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指示了研究区清虚洞期到高台期海相碳酸盐岩沉积环境为由潮湿到干旱的气候变化,古海水温为暖水环境,古海水介质为氧化条件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虚洞组-高台组 碳酸盐岩 主、微量元素 沉积环境 湘西李梅矿区
下载PDF
绿洲系统产业结构的历史演变及其发展方向——以高台绿洲为例 被引量:6
19
作者 周劲松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79-87,共9页
以高台绿洲为例,分析产业结构在历史各阶段的特点以及用灰色模型CM(1.1)加以预测,将绿洲划分为原始牧业绿洲(1300~121a B.C.),传统农牧绿洲(121 a.B.C~A.D.2000 a),新型产业绿洲(A.D,2000 a以后),并指出绿洲产业化是其必然趋势.
关键词 绿洲系统 产业结构 历史演化 发展方向
下载PDF
高台县小麦及玉米施肥现状调查与评价 被引量:9
20
作者 孙建好 李伟绮 赵建华 《甘肃农业科技》 2019年第6期51-56,共6页
调查了高台县新坝镇暖泉村、照中村、照一村、新沟村、下坝村等5个村2015年的小麦、玉米施肥情况。结果表明,调查样本的小麦、玉米施肥以氮素和磷素投入为主,钾肥投入量少或基本不施。调查区普遍施用的化肥品种以尿素、磷酸二铵为主,小... 调查了高台县新坝镇暖泉村、照中村、照一村、新沟村、下坝村等5个村2015年的小麦、玉米施肥情况。结果表明,调查样本的小麦、玉米施肥以氮素和磷素投入为主,钾肥投入量少或基本不施。调查区普遍施用的化肥品种以尿素、磷酸二铵为主,小麦田施用量分别占总施用量的61.3%和37.4%,玉米田施用量分别占总施用量的71.9%和26.1%,复合肥、硝酸铵、钾肥很少。作物生产过程中小麦仅有29%的农户追肥1次;玉米有64%的农户追施2次尿素,41%的农户追施2次磷酸二铵。小麦的氮肥、磷肥、钾肥偏生产力(PFP)均低于全国水平;玉米的氮肥、磷肥偏生产力(PFP)也低于全国水平,钾肥的偏生产力(PFP)相对较高,且高于全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施肥 调查与评价 高台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