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study on convective boiling heat transfer in narrow-gap annulus tubes
1
作者 LIBin ZHAOJian-Fu +2 位作者 ZHOUFang-De FANGZe-Mei HUWen-Rui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23-128,共6页
Since convective boiling or highly subcooled single-phase forced convection in micro-channels is an effective cooling mechanism with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more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studies are re- quir... Since convective boiling or highly subcooled single-phase forced convection in micro-channels is an effective cooling mechanism with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more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studies are re- quired to explain and verify the forced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phenomenon in narrow channels. In this experimental study, we model the convective boiling behavior of water with low latent heat substance Freon 113 (R-113), with the purpose of saving power consumption and visualizing experiments. Both heat transfer and pressure drop characteris- tics were measured in subcooled and saturated concentric narrow gap forced convection boiling. Data were obtained to qualitatively identify the effects of gap size, pressure, flow rate and wall superheat on boiling regimes and the tran- sition between various regimes. Som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rom unconfined forced convection boiling were found, and also, the flow patterns in narrow vertical annulus tubes have been studied quantita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 沸腾热传导 窄带环面管 两相流 冷却机制
下载PDF
基于电化学-热-力耦合模型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研究
2
作者 张赛 汪振毅 胡世旺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1-559,共9页
为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减少由热失控导致的安全事故,分析电池温升的原因并有效降低其温度,依据电化学反应中浓度、电势与热模型中温度的相互影响关系,建立电化学-热-力耦合模型。通过模拟单电池和电池组温度分布的实时情况,分析... 为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减少由热失控导致的安全事故,分析电池温升的原因并有效降低其温度,依据电化学反应中浓度、电势与热模型中温度的相互影响关系,建立电化学-热-力耦合模型。通过模拟单电池和电池组温度分布的实时情况,分析单电池温度不均匀分布和电池组温度正态分布情况的原因,探讨换热面积和流通量对散热量的影响,研究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的位置分布及不同传热介质的散热情况。研究结果显示:低温和相对高温环境下,欧姆热、极化热及电化学反应热产热占比不同,但产热最高温度未达到电极材料与电解液分解反应的临界温度420 K;高温环境下,电池温度持续升高接近临界温度,出现热失控趋势,对流换热系数对电池影响较大。电池组间隙为10 mm和20 mm时,整体温度比间隙为0时分别降低了1.1%和1.8%;与无间隙电池组相比,以铜板和铝板为传热介质的电池组温度分别降低了2.0%和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电化学-热-力耦合 间隙电池组 对流换热系数 热失控
下载PDF
热管堆固态堆芯燃料辐照-热-力耦合性能分析
3
作者 杨轩 李权 +7 位作者 李晨曦 章静 巫英伟 贺亚男 郭凯伦 苏光辉 田文喜 秋穗正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9-107,共9页
热管冷却反应堆(简称:热管堆)具有高可靠性和固有安全性、体积小、模块化和全固态堆芯等特点。固态堆芯燃料服役过程在高温、强辐照、固态约束多因素作用下堆芯的传热和力学性能受到严重影响,基体接触导致应力与间隙换热都随燃耗加深而... 热管冷却反应堆(简称:热管堆)具有高可靠性和固有安全性、体积小、模块化和全固态堆芯等特点。固态堆芯燃料服役过程在高温、强辐照、固态约束多因素作用下堆芯的传热和力学性能受到严重影响,基体接触导致应力与间隙换热都随燃耗加深而发生较大非线性改变,且两者相互影响,因此基体在服役过程中的多物理场耦合的辐照-热-力行为复杂。本文基于有限元多物理场分析软件针对固态堆芯燃料开展辐照-热-力耦合分析,考虑UO2芯块与316不锈钢基体的辐照变形效应以及蠕变效应,并在固态堆芯间隙中引入间隙传热模型,探究固态堆芯寿期内间隙变化特点以及传热和力学耦合作用特性。结果显示:基体与燃料包壳的完全接触会导致芯块温度上升以及基体与包壳蠕变现象加强,燃料棒周围平均热管数量较少会导致附近区域较高的温度和应力分布,且寿期中该区域包壳因燃料棒内压和基体-包壳接触压力具有蠕变失效风险。分析结果表明间隙接触会对热管堆固态堆芯的传热和力学性能造成影响,甚至提高包壳的失效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堆芯 辐照-热-力耦合 燃料棒 间隙传热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燃气透平榫头/榫槽装配间隙流动与换热特性研究
4
作者 刘钊 孙睿 +1 位作者 樊远航 丰镇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98,共11页
为精确设计燃气轮机二次空气系统,针对燃气透平动叶榫头/榫槽间隙内的流动与换热问题开展研究。以燃气透平动叶榫头/榫槽配合面S形间隙结构为研究对象,试验研究了榫头/榫槽装配间隙内的流阻与换热特性,并数值分析了其详细流动结构。首先... 为精确设计燃气轮机二次空气系统,针对燃气透平动叶榫头/榫槽间隙内的流动与换热问题开展研究。以燃气透平动叶榫头/榫槽配合面S形间隙结构为研究对象,试验研究了榫头/榫槽装配间隙内的流阻与换热特性,并数值分析了其详细流动结构。首先,采用压力扫描阀和热色液晶测温技术测量了榫头/榫槽内的流阻和努塞尔数分布。然后,利用试验结果对所采用的数值计算方法进行了考核,并进行了网格无关性验证。最后,详细分析了5种雷诺数、5种结构参数榫头/榫槽高度及5种间隙宽度下榫头/榫槽装配间隙结构内部流动与换热特性。结果表明:在试验测量范围内,左侧壁面的平均努塞尔数始终比右侧高10%左右;随着雷诺数的增大,榫头/榫槽装配间隙的阻力损失系数和换热强度均逐渐增大,当雷诺数从15000增大到35000时,平均阻力系数增大了2倍,两侧面整体平均努塞尔数均增大了1.1倍;随着榫头/榫槽装配间隙相对高度的增大,阻力损失系数及壁面努塞尔数均逐渐减小;随着榫头/榫槽装配间隙宽度的增大,试验范围内平均阻力系数增大了30.7%,左右两侧面平均努塞尔数分别增大了95.5%和9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榫头/榫槽装配间隙 流动特性 换热特性
下载PDF
多变气热参数下大尺度槽深叶顶的流动换热特性
5
作者 王龙飞 张德伟 +3 位作者 叶大海 常艳 毛军逵 韩省思 《节能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44-51,63,共9页
为了研究具有渐缩型面凹槽在不同深度下叶顶间隙的流动换热特性,针对某一级高压涡轮,在发动机五种典型工况下通过改变其凹槽深度,采用k-ω湍流模型以及自适应湍流模拟方法(SATES)分别进行定常和非定常的数值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凹... 为了研究具有渐缩型面凹槽在不同深度下叶顶间隙的流动换热特性,针对某一级高压涡轮,在发动机五种典型工况下通过改变其凹槽深度,采用k-ω湍流模型以及自适应湍流模拟方法(SATES)分别进行定常和非定常的数值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凹槽深度是影响间隙泄漏流动和叶顶换热特性的重要因素,同时该影响趋势也受涡轮工作状态的限制。相比于深凹槽,浅凹槽方案的间隙泄漏量明显降低,对应的涡轮动叶出口总压损失系数也有所降低,这在涡轮小流量状态时尤为明显。然而,深凹槽设计在降低叶顶热负荷方面表现更好,其中槽深0.8H方案比槽深0.1H方案的叶顶平均努塞尔数降低38.3%~95.3%。定常和非定常两种计算方法主要影响了间隙内局部泄漏量和叶顶前部热负荷的预测值,并未改变流动换热特性的分布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叶顶 渐缩型面凹槽 大尺度凹槽 间隙流动 叶顶换热
下载PDF
高超声速飞行器激波干扰区缝隙流动传热特性研究
6
作者 李宗阳 窦怡彬 +2 位作者 任智毅 陆云超 陈俊铭 《气体物理》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激波干扰区附近缝隙流动传热问题,建立激波发生器和缝隙的二维模型,利用CFD仿真分析技术,分别研究了激波作用于缝隙前、缝隙中和缝隙后情况下缝隙内部流动传热特性。结果表明,相比较无激波的状态,激波作用于缝隙前和...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激波干扰区附近缝隙流动传热问题,建立激波发生器和缝隙的二维模型,利用CFD仿真分析技术,分别研究了激波作用于缝隙前、缝隙中和缝隙后情况下缝隙内部流动传热特性。结果表明,相比较无激波的状态,激波作用于缝隙前和缝隙中时,会明显改变缝隙内部流体的旋涡结构,使得缝隙内部流动强度和热量急剧增加;当激波作用于缝隙后部时,缝隙内部流体的旋涡结构没有明显改变,且靠近缝隙口的远端壁面热流有局部降低,有利于热防护结构的维型。研究结果表明,结构热防护设计时应避免激波作用在缝隙前部和中部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波干扰 缝隙 流动传热 旋涡结构
下载PDF
翅片结构对微型平板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李佳华 孟荣丽 +2 位作者 芮新芳 潘江 徐旭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9-43,共5页
平板换热器广泛应用于微电子领域的器件散热。为探究换热器的翅片形状和通道间隙对微型平板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设计平直型、间断型和波纹型3种不同翅片形状的平板换热器,分别包含0.5、1、2 mm这3种不同宽度的通道间隙。在不同的雷诺... 平板换热器广泛应用于微电子领域的器件散热。为探究换热器的翅片形状和通道间隙对微型平板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设计平直型、间断型和波纹型3种不同翅片形状的平板换热器,分别包含0.5、1、2 mm这3种不同宽度的通道间隙。在不同的雷诺数下对平板换热器的性能进行实验研究。利用获得的努塞尔数、总传热系数和泵功耗等参数,对微型平板换热器的综合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和泵功耗随雷诺数变化越来越大,换热器的翅片形状对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影响显著。波纹型翅片的总传热系数最高,间断型翅片的泵功耗损失最小,间断型和波纹型翅片的综合换热性能均远优于平直型翅片,且散热器的通道间隙越大,散热性能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平板换热器 翅片形状 通道间隙 换热性能
下载PDF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Modelling of Gas Flow and Heat Transfer in the Air Gap of an Electric Machine 被引量:16
8
作者 Maunu KUOSA Petri SALLINEN Jaakko LARJOLA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64-278,共15页
This work deals with the cooling of high-speed electric machines, such as motors and generators, through an air gap. It consists of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modeling of gas flow and heat transfer in an annular chann... This work deals with the cooling of high-speed electric machines, such as motors and generators, through an air gap. It consists of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modeling of gas flow and heat transfer in an annular channel. Velocity and temperature profiles are modeled in the air gap of a high-speed test machine. Friction and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s are presented in a large velocity range. The goals are reached acceptably using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The velocity field by the numerical method does not match in every respect the estimated flow mode. The absence of secondary Taylor vortices is evident when using time averaged numerical sim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t transfer electric MACHINE air gap FRICTION COEFFICIENT CFD.
原文传递
油冷气隙绕组端部强化换热的数值研究
9
作者 赵俊洁 董琦 付小莉 《船电技术》 2023年第5期20-24,共5页
高速或强励磁旋转油冷电机在工作时,气隙绕组温度分布不均匀,绕组端部的温度明显高于绕组直线段温度,极大地影响油冷电机效率。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形状,间距的翅片结构对油冷电机气隙绕组端部的最高温度,热工水力性能的影... 高速或强励磁旋转油冷电机在工作时,气隙绕组温度分布不均匀,绕组端部的温度明显高于绕组直线段温度,极大地影响油冷电机效率。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形状,间距的翅片结构对油冷电机气隙绕组端部的最高温度,热工水力性能的影响,发现在气隙绕组端部安装形状为梯形,间距为10 h的翅片具有较好的强化换热效果,为高速或强励磁油冷电机气隙绕组的冷却设计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片 气隙电枢 强化换热 数值模拟 高速电机
下载PDF
热轧带钢传热模拟及变形区换热系数的确定 被引量:18
10
作者 唐广波 刘正东 +2 位作者 康永林 王巍 张丕军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6-40,共5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带钢热轧区轧件传热和温度场分布规律。结合现场生产中测温数据,建立了轧制变形区内轧件与轧辊接触传热界面换热系数(HTC)统计模型。分析了辊缝变形区中轧件断面上温度演变和分布特点。研究结果表明,热轧带钢热...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带钢热轧区轧件传热和温度场分布规律。结合现场生产中测温数据,建立了轧制变形区内轧件与轧辊接触传热界面换热系数(HTC)统计模型。分析了辊缝变形区中轧件断面上温度演变和分布特点。研究结果表明,热轧带钢热轧区传热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际吻合良好;变形区内轧件与轧辊接触传热界面换热系数不仅与平均单位压力相关,而且与轧制速度相关;轧件在轧制变形区存在很大的温度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钢热轧 传热 辊缝 界面换热系数
下载PDF
消防服衣下空气层热传递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1
作者 苏云 王云仪 李俊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7-172,共6页
空气层热湿传递机制的研究不仅可为更加准确的实验室热防护性能测试提供指导,也可提高消防服热湿传递数值模拟的精确度。在阐述了热防护性能测试中空气层的作用以及空气层热传递机制和空气层热传递模型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服装与... 空气层热湿传递机制的研究不仅可为更加准确的实验室热防护性能测试提供指导,也可提高消防服热湿传递数值模拟的精确度。在阐述了热防护性能测试中空气层的作用以及空气层热传递机制和空气层热传递模型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服装与人体之间空气层微气候的特征,从热传导、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3个方面总结了空气层的热传递机制,提出不同条件下空气层传热模型建立的基本思路,并对未来消防服衣下空气层热传递机制的研究动向作出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服 空气层 热传递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一种新型辐射板供冷能力分析与优化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慧 宁柏松 +1 位作者 陈友明 张顺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79-84,共6页
建立了一种含空气层的新型模块化吊顶辐射板传热模型,用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分析了辐射板的结构参数和运行参数对辐射板供冷性能的影响。性能分析表明:管间距、水温、塑料支撑高度、铜管外径对辐射板供冷能力影响较大,而管壁厚度和... 建立了一种含空气层的新型模块化吊顶辐射板传热模型,用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分析了辐射板的结构参数和运行参数对辐射板供冷性能的影响。性能分析表明:管间距、水温、塑料支撑高度、铜管外径对辐射板供冷能力影响较大,而管壁厚度和流速的影响很小;通过对参数进行优化,可以使辐射板供冷能力有很大提高。同时,提出了一个该类辐射板供冷能力的计算式,为这类辐射板的结构设计与运行分析提供了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板 空气层 传热模型 供冷能力 优化
下载PDF
湍流边界层内钝体扰流的流动与传热特性 被引量:7
13
作者 汪健生 王晓 +1 位作者 朱强 赵云俭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168-176,共9页
应用大涡模拟方法对小尺度开缝圆柱涡流发生器强化传热和流动减阻的机理进行研究。水平开缝圆柱置于充分发展湍流边界层内,分析不同间隙比对开缝圆柱尾流、湍流边界层拟序结构以及槽道底面流动与换热特性的影响。为验证所采用数值方法... 应用大涡模拟方法对小尺度开缝圆柱涡流发生器强化传热和流动减阻的机理进行研究。水平开缝圆柱置于充分发展湍流边界层内,分析不同间隙比对开缝圆柱尾流、湍流边界层拟序结构以及槽道底面流动与换热特性的影响。为验证所采用数值方法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将矩形空槽道的计算结果与前人直接数值模拟结果及与采用相关准则关系式所得结果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湍流边界层内钝体扰流的尾迹流与壁面边界层的相互作用能够显著提高槽道的换热性能。与未开缝的基准圆柱相比,间隙比小于2.0时,开缝圆柱通道的整体热性能较好;间隙比为2.0时,其综合性能系数最大;间隙比大于2.0时,整体热性能较差。与矩形空槽道相比,最大努塞尔数可提高17.45%,最小摩擦因数可减小4.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涡模拟 开缝圆柱 基准圆柱 间隙比 强化传热
下载PDF
下封头熔融物碎片床冷却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余红星 卢庆 +1 位作者 何晓强 苏光辉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19,39,共5页
基于集总参数法建立严重事故下压力容器下封头熔融物碎片床冷却行为分析的数学物理模型和分析程序,然后根据试验观察现象,考虑下封头熔融物碎片床的特点,对集总参数法的相关模型进行改进,并基于文献中ALPHA试验结果对模型进行验证。结... 基于集总参数法建立严重事故下压力容器下封头熔融物碎片床冷却行为分析的数学物理模型和分析程序,然后根据试验观察现象,考虑下封头熔融物碎片床的特点,对集总参数法的相关模型进行改进,并基于文献中ALPHA试验结果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严重事故下压力容器下封头熔融物冷却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事故 熔融物碎片床 下封头 间隙传热
下载PDF
高炉炉缸气隙若干问题探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邹忠平 许俊 陈敏 《炼铁》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15,共5页
对高炉炉缸气隙存在的实例、炉缸气隙的危害、炉缸气隙的形成机理及炉缸气隙的防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①炉缸气隙对炉缸传热体系影响巨大,是炉缸炭砖温度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②在炉缸积水情况下,水受热汽化容易导致界面压力上升,... 对高炉炉缸气隙存在的实例、炉缸气隙的危害、炉缸气隙的形成机理及炉缸气隙的防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①炉缸气隙对炉缸传热体系影响巨大,是炉缸炭砖温度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②在炉缸积水情况下,水受热汽化容易导致界面压力上升,挤压产生气隙;③施工要控制好捣打料的施工质量,捣打后体积密度>1.65 g/cm^3,要求炭捣料导热系数最好要达到18W/(m·K)左右,最好不应小于8W/(m·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炉缸 气隙 传热理论 炭捣料 导热系数
下载PDF
窄缝环形通道内饱和沸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弛 吴埃敏 +5 位作者 苏光辉 彭常宏 秋穗正 褚俊 贾斗南 聂常华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2期88-91,96,共5页
对间隙为1.5mm的同心环形通道内流动换热的饱和沸腾进行了实验与理论研究。实验通过电加热内外不锈钢管道来控制改变热流密度,工质为去离子水。文中以加热当量直径作为研究窄缝环形通道的定性尺寸。实验结果表明,在间隙为1.5mm的同心垂... 对间隙为1.5mm的同心环形通道内流动换热的饱和沸腾进行了实验与理论研究。实验通过电加热内外不锈钢管道来控制改变热流密度,工质为去离子水。文中以加热当量直径作为研究窄缝环形通道的定性尺寸。实验结果表明,在间隙为1.5mm的同心垂直环形窄缝通道中的饱和沸腾,与常规尺寸圆管换热相比,起到了强化作用。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总结,得出了中压、低流量情况下的沸腾换热系数的经验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环形通道 饱和沸腾 加热当量直径
下载PDF
窄环形通道流体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月秋 仪登利 闫郡庭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6期380-382,共3页
采用套管式换热器,热水走管程,冷水走壳程,对间隙为0.50~2.50 mm,Re=0~5 000窄环形流道的流体进行了传热和阻力特性的实验研究。拟合出传热系数与雷诺数Re-K曲线。结果表明,窄环形流道结构紧凑,具有显著的强化传热效果,而且随着窄环... 采用套管式换热器,热水走管程,冷水走壳程,对间隙为0.50~2.50 mm,Re=0~5 000窄环形流道的流体进行了传热和阻力特性的实验研究。拟合出传热系数与雷诺数Re-K曲线。结果表明,窄环形流道结构紧凑,具有显著的强化传热效果,而且随着窄环形间隙尺寸的减小,传热系数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环隙 传热系数 换热器 雷诺数
下载PDF
狭缝通道两相流强化换热研究综述 被引量:18
18
作者 王增辉 贾斗南 刘瑞兰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9-331,335,共4页
在狭缝通道高速流体的冲刷下 ,狭缝不易产生杂质沉淀污染传热表面使传热工况恶化。狭缝两相流传热技术结构紧凑 ,具有显著的强化效果 ,是一种既经济又有效地强化传热方法 ,因此狭缝传热在航空航天、微电子和核反应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狭缝通道高速流体的冲刷下 ,狭缝不易产生杂质沉淀污染传热表面使传热工况恶化。狭缝两相流传热技术结构紧凑 ,具有显著的强化效果 ,是一种既经济又有效地强化传热方法 ,因此狭缝传热在航空航天、微电子和核反应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狭缝两相流强化传热的主导传热机理是受压变形气泡底部的微液膜蒸发机理。本文对狭缝通道内两相流强化换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一些介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缝通道 两相流 强化换热 狭缝传热技术 微膜蒸发
下载PDF
膜蒸馏过程传递机理研究进展(Ⅱ)气隙式膜蒸馏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殿忠 赵之平 +1 位作者 马方伟 刘文芳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8-92,98,共6页
在国内外近十多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述气隙式膜蒸馏在传递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阐述气隙式膜蒸馏过程的传热、传质机理,分析了温度、流速、气隙宽度、膜结构参数等因素对传质、传热过程的影响,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气隙式膜蒸馏 传热机理 传质机理 温度极化 浓度极化
下载PDF
环形窄通道内流动沸腾换热及两相流型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斌 赵建福 +2 位作者 周芳德 唐泽眉 胡文瑞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2003年第1期59-64,共6页
实验研究了垂直向上窄缝环形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特性和流型变化 ,窄缝宽度为 1~ 2 .5mm .实验结果表明 ,窄缝内沸腾传热有明显强化 ,并出现了区别于常规尺寸管内的两相流型和局部换热特性 .
关键词 窄缝环形管 沸腾换热 汽液两相流 流型图 传热系数 局部换热特性 沸腾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