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orest biodiversity, relationships to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attributes, and stability in New England forests 被引量:1
1
作者 Yude Pan Kevin McCullough David Y. Hollinger 《Forest Ecosystems》 SCIE CSCD 2018年第2期177-188,共12页
Background: Forest biodiversity is the foundation of many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he effect of biodiversity on ecosystem functioning and processes (BEF) has been a central issue in biodiversity studies. Although m... Background: Forest biodiversity is the foundation of many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he effect of biodiversity on ecosystem functioning and processes (BEF) has been a central issue in biodiversity studies. Although many hypothese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interpret global gradients of biodiversity, there has not been complete agreement on mechanisms controlling biodiversity patterns and distributions. Differences may be due to limited observation data and inconsistencies of spatial scales in analysis. Methods: In this study, we take advantage of USDA Forest Service forest inventory and analysis (FIA) data for exploring regional forest biodiversity and BEF in New England forests. The FIA data provide detailed information of sampled plots and trees for the region, including 6000 FIA plots and more than 33,000 individual trees. Biodiversity model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Results: Tree species diversity increases from the north to the south at a rate about 2-3 species per latitudinal degree. Tree species diversity is better predicted by tree height than forest age or biomass. Very different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two common maple species, sugar maple (Acer sdcchorum) and red maple (Acer rubrum), highlight the vulnerability of sugar maple and its potential replacement by red maple on New England landscapes. Red maple generally already outperforms sugar maple, and will likely and continuously benefit from a changing climate in New England. Conclusions: We conclude that forest structure (height) and resources (biomass) are more likely foundational characteristics supporting biodiversity rather than biodiversity determining forest productivity and/or biomass. The potential replacement of red maple for sugar maple in the New England areas could affect biodiversity and stability of forest ecosystem functioning because sugar maple plays important ecological roles distinct from red maple that are beneficial to other tree species in northern hardwood forests. Such a change may not affect forest resilience in terms of forest productivity and biomass as these are similar in red maple and sugar maple, however, it would almost certainly alter forest structure across the landsca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est biodiversity Biodiversity effect on function (BEF) New England Forest inventory data species diversity Latitudinal diversity gradient Forest stability of ecosystem functioning Forest resilience Sugar maple Red maple Changing climate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长苞铁杉林物种多样性的梯度效应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林琴琴 吴承祯 +3 位作者 洪伟 王萍兰 王洪翠 陈灿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13-718,共6页
在分析不同海拔珍稀濒危植物长苞铁杉林群落结构及物种重要值特征的基础上,应用物种多样性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等指标测定珍稀濒危植物长苞铁杉群落不同海拔梯度物种多样性,分析长苞铁杉林物种多样性梯度变化效应。结果表... 在分析不同海拔珍稀濒危植物长苞铁杉林群落结构及物种重要值特征的基础上,应用物种多样性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等指标测定珍稀濒危植物长苞铁杉群落不同海拔梯度物种多样性,分析长苞铁杉林物种多样性梯度变化效应。结果表明,长苞铁杉群落物种多样性梯度变化规律明显;尤其长苞铁杉物种受梯度效应影响显著,高海拔重要值明显高于中、低海拔;总体上物种多样性高,种类组成复杂,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植物层次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苞铁杉 物种多样性 梯度变化 珍稀濒危植物 海拔梯度 铁杉林 效应研究 长苞铁杉群落 物种重要值 群落结构
下载PDF
万木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林隙梯度变化 被引量:9
3
作者 闫淑君 洪伟 +1 位作者 洪滔 吴承祯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47-950,共4页
根据万木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隙内外物种的调查数据,研究了林隙各区物种多样性的梯度变化及物种多样性随林隙级的梯度变化.结果表明,从林隙中心区到非林隙区,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逐渐降低;生态优势度呈中间高、两端... 根据万木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隙内外物种的调查数据,研究了林隙各区物种多样性的梯度变化及物种多样性随林隙级的梯度变化.结果表明,从林隙中心区到非林隙区,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逐渐降低;生态优势度呈中间高、两端低的变化趋势;均匀度呈中间低、两端高的变化趋势.林隙各区的物种多样性在林隙面积为200~300m^2时均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隙 物种多样性 梯度变化
下载PDF
缙云山针阔混交林更新层物种多样性林隙梯度变化初探 被引量:19
4
作者 齐代华 李旭光 +4 位作者 王周平 石胜友 何正明 许文蔚 邓先宝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1-55,共5页
根据对缙云山针阔混交林群落更新层的样带调查数据 ,采用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 (R)、Simpson多样性指数 (D)、Shannon Wiener指数 (H)、Pielou均匀度指数 (J)及Alatolo均匀度指数 (E)来研究更新层物种多样性的林隙梯度变化。结果表明 ... 根据对缙云山针阔混交林群落更新层的样带调查数据 ,采用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 (R)、Simpson多样性指数 (D)、Shannon Wiener指数 (H)、Pielou均匀度指数 (J)及Alatolo均匀度指数 (E)来研究更新层物种多样性的林隙梯度变化。结果表明 :从非林隙到林隙中心 ,更新层物种多样性逐渐升高 ,即非林隙 <林隙边缘 <林隙近中心<林隙中心 ;物种丰富度变化与其一致 ,而均匀度变化则表现为两端高中间低的现象 ;更新层物种多样性林隙梯度变化程度受林隙发育阶段的影响较大 ,随着林隙的发育 ,变化程度为早期林隙 >中期林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阔混交林 物种多样性 林隙梯度 缙云山 更新层 重庆
下载PDF
岷江干旱河谷植物群落分布特征及梯度效应 被引量:7
5
作者 林勇明 王道杰 +3 位作者 周麟 陈婷婷 田兵伟 苏凤环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32-335,共4页
为了探讨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典型地段植物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梯度变化效应,采用物种多样性研究中常用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等指标测定茂县飞虹桥两岸植物群落不同海拔梯度物种多样性,分析了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梯度变化效应及坡向差异性... 为了探讨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典型地段植物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梯度变化效应,采用物种多样性研究中常用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等指标测定茂县飞虹桥两岸植物群落不同海拔梯度物种多样性,分析了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梯度变化效应及坡向差异性。结果表明,飞虹桥两岸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梯度变化规律明显,随着海拔的下降,不论是阴坡还是阳坡,受焚风效应的影响程度不断加大,群落微生境产生劣变,物种数目、多样性指数、群落盖度、物种高度等指标均呈减小的趋势;因阳光直射时间长短的差异,阳坡的干旱效应影响范围高于阴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河谷 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 梯度变化
下载PDF
喀斯特森林林隙梯度物种多样性变化规律 被引量:12
6
作者 龙翠玲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7-61,共5页
采用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R1)、Shannon-Wiener指数(H′)及Pielou均匀度指数(J)来研究物种多样性的林隙梯度变化。结果表明:从林隙中心至非林隙林地的水平梯度上,林隙不同区域的种类组成存在较大差异,一些阳性树种如圆果化香等在林... 采用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R1)、Shannon-Wiener指数(H′)及Pielou均匀度指数(J)来研究物种多样性的林隙梯度变化。结果表明:从林隙中心至非林隙林地的水平梯度上,林隙不同区域的种类组成存在较大差异,一些阳性树种如圆果化香等在林隙中心分布较多,青冈等耐荫性强的树种则在郁闭林下较为丰富,而中度耐荫种类如香叶树、大叶冬青等则集中分布在林隙近中心和林隙边缘处。从非林隙到林隙中心,物种丰富度逐渐升高,即非林隙<林隙边缘<林隙近中心<林隙中心;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则总体呈中间高两头低的现象,均匀度的变化与其一致;物种多样性林隙梯度变化程度受林隙发育期和面积的影响较大,变化程度为早期林隙>中期林隙>晚期林隙,大林隙>中等林隙>小林隙,早期林隙和大林隙的边缘效应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森林 物种多样性 林隙梯度 茂兰
下载PDF
全球变化对北半球木本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汪小全 王志恒 +4 位作者 马克平 张大勇 余世孝 邱英雄 冉进华 《中国基础科学》 2017年第5期57-62,共6页
物种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是20世纪亟待解决的25个重大科学问题之一,其研究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的基石。北半球木本植物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价值,在东亚的多样性最高,尤其是中国具有丰富的森林类型、大量的木本特有种和孑遗种,对全... 物种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是20世纪亟待解决的25个重大科学问题之一,其研究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的基石。北半球木本植物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价值,在东亚的多样性最高,尤其是中国具有丰富的森林类型、大量的木本特有种和孑遗种,对全球变化敏感。晚新近纪以来的全球气候震荡,特别是人类世以来的全球变化不断重塑物种的分布和多样性格局,亟需深入认识植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维持机制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并据此制定科学的保护策略。本项目针对北半球木本植物多样性格局是如何形成的、生态多样性如何响应全球变化、未来全球变化情景下如何保护中国的植物多样性等3个问题开展研究,阐明北半球木本植物多样性格局的成因和响应全球变化的机理,揭示东亚地带性森林群落多样性与生态功能维持和响应气候变化的机制;建立北半球木本植物及其生态信息平台,预测未来中国珍稀濒危木本植物分布与适应性变化趋势,提出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木本植物 大尺度格局 演化历史 全球变化 森林群落 保护空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