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7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咸阳市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
1
作者 许晓婷 郭晓彤 +1 位作者 郭玲霞 白萌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2-47,共6页
为掌握咸阳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规律,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咸阳市土地利用变化,并对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分析,结果显示:(1)土地利用占比由大到小依次为:耕地>水域>林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 为掌握咸阳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规律,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咸阳市土地利用变化,并对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分析,结果显示:(1)土地利用占比由大到小依次为:耕地>水域>林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2)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程度在逐渐加深,林地和建设用地的利用程度均呈上升趋势;(3)咸阳市的土地利用变化主要是耕地向建设用地转移以及耕地与林地的互相转移;(4)2003—2021年咸阳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3.2301亿元,整体呈先增长后减少的趋势;(5)除供给服务价值呈持续减少趋势外,调节服务价值、支持服务价值和文化服务价值均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协调土地管理与生态环境关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时空格局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咸阳市
下载PDF
南海西沙群岛现代鳞砗磲内外层壳体稳定碳、氧同位素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
作者 梁承德 韩韬 +6 位作者 赵楠钰 文汉锋 王国桢 刘成程 杨昊天 耿鋆 晏宏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53,共13页
砗磲具有清晰的生长纹层,是记录热带海洋气候变化的良好载体,其壳体δ^(18)O、δ^(13)C已广泛应用于第四纪古气候研究。然而,目前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内层壳体,关于外层壳体的研究十分稀少。本研究通过对采自南海西沙群岛浪花礁一个现... 砗磲具有清晰的生长纹层,是记录热带海洋气候变化的良好载体,其壳体δ^(18)O、δ^(13)C已广泛应用于第四纪古气候研究。然而,目前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内层壳体,关于外层壳体的研究十分稀少。本研究通过对采自南海西沙群岛浪花礁一个现代鳞砗磲的内外层壳体进行月分辨率δ^(18)O、δ^(13)C测试和内壳日生长纹层扫描,分析内外层壳体δ^(18)O和δ^(13)C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该砗磲外壳δ^(18)O比内壳δ^(18)O更加偏正,但是两者都具有十分相似的变化特征,主要受到海表面温度的控制,表明砗磲内外层壳体δ^(18)O能够可靠地指示气候环境的变化。砗磲内外层壳体δ^(13)C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内壳δ^(13)C具有明显的年周期变化。通过对比分析砗磲内壳δ^(13)C与日生长速率、气候环境参数,发现内壳δ^(13)C的季节变化主要与初级生产力和砗磲自身生命活动有关。砗磲外壳δ^(13)C相对于内壳δ^(13)C较为偏负,表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且无季节性变化,这可能是由采样路径偏离最大生长轴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砗磲 δ^(13)C δ^(18)O 气候变化 南海
下载PDF
Differential response of radial growth and δ^(13)C in Qinghai spruce(Picea crassifolia) to climate change on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slopes of the Qilian Mountains in Northwest China 被引量:1
3
作者 Li Qin Huaming Shang +4 位作者 Weiping Liu Yuting Fan Kexiang Liu Tongwen Zhang Ruibo Zhang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05-218,共14页
Tree radial growth can hav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responses to climate change depending on the environ-ment.To elucidate the effects of climate on radial growth and stable carbon isotope(δ^(13)C)fractionation of Q... Tree radial growth can hav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responses to climate change depending on the environ-ment.To elucidate the effects of climate on radial growth and stable carbon isotope(δ^(13)C)fractionation of Qing-hai spruce(Picea crassifolia),a widely distributed native conifer in northwestern China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we developed chronologies for tree-ring widths and δ^(13)C in trees on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slopes of the Qilian Mountains,and analy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tree-ring variables and major climatic factors.Tree-ring widths wer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climatic factors early in the growing season,and the radial growth in trees on the northern slopes was more sensitive to climate than in trees on the southern.Tree-ring δ^(13)C was more sensitive to climate than radial growth.δ^(13)C fractionation was mainly influenced by summer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early in the growing season.Stomatal conductance more strongly limited stable carbon isotope fractionation in tree rings than photosynthetic rate did.The response between tree rings and climate in mountains gradually weakened as climate warmed.Changes in radial growth and stable carbon isotope fractionation of P.crassifolia in response to climate in the Qilian Mountains may be further complicated by continued climate ch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ee rings Qinghai spruce(Picea crassifolia Kom.) Stable carbon isotope(δ^(13)C) Qilian Mountains:Climate change
下载PDF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its driving factors in Xinjiang,China
4
作者 ZHANG Mingyu CAO Yu +6 位作者 ZHANG Zhengyong ZHANG Xueying LIU Lin CHEN Hongjin GAO Yu YU Fengchen LIU Xinyi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4年第3期373-395,共23页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 directly affects the energy balance of terrestrial surface systems and impacts regional resources, ecosystem evolution, and ecosystem structures.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is locat...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 directly affects the energy balance of terrestrial surface systems and impacts regional resources, ecosystem evolution, and ecosystem structures.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is located at the arid Northwest China and is extremely sensitive to climate change.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understand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LST in this area and quantitatively measure the nature and intensity of the impacts of the major driving factors from a spatial perspective, as well as elucidate the formation mechanisms. In this study, we used the MOD11C3 LST product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 to conduct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determine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pattern of LST in Xinjiang from 2000 to 2020. We analyzed the driving mechanisms of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LST in Xinjiang and the six geomorphic zones(the Altay Mountains, Junggar Basin, Tianshan Mountains, Tarim Basin, Turpan-Hami(Tuha) Basin, and Pakakuna Mountain Group) using geographical detector(Geodetector) and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 models. The warming rate of LST in Xinjiang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was 0.24℃/10a,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LST had obvious topographic imprints, with 87.20% of the warming zone located in the Gobi desert and areas with frequent human activities, and the cooling zone mainly located in the mountainous areas. The seasonal LST in Xinjiang was at a cooling rate of 0.09℃/10a in autumn, and showed a warming trend in other seasons. 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 latitude, wind speed, precipitation,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 and sunshine duration in the single-factor and interactive detections were the key factors driving the LST changes. The direction and intensity of each major driving factor on the spatial variations of LST in the study area were heterogeneous. The negative feedback effect of DEM on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LST was the strongest. Lower latitudes, lower vegetation coverage, lower levels of precipitation, and longer sunshine duration increased LST. Unused land was the main heat source landscape, water body was the most important heat sink landscape, grassland and forest land were the land use and land cover(LULC) types with the most prominent heat sink effect,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geomorphic zones due to the influences of their vegetation types, climatic conditions, soil types, and human activities. The findings will help to facilitate sustainable climate change management, analyze local climate and environmental patterns, and improve l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in Xinjiang and other arid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MOD11C3 climate change geographical detector(Geodetector)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 source-sink effect XINJIANG
下载PDF
基于耦合空间模糊C均值聚类和推土机距离的变化检测
5
作者 谢江陵 李轶鲲 +2 位作者 李小军 杨树文 魏易从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4-152,共9页
在遥感影像变化检测领域中,当遥感影像受椒盐、高斯和混合噪声污染时,变化检测精度往往无法得到保证。虽然基于空间模糊C均值聚类的有监督变化检测算法能有效实现抗噪声变化检测,但是其人工训练成本和时间成本过高,在实时场景中无法大... 在遥感影像变化检测领域中,当遥感影像受椒盐、高斯和混合噪声污染时,变化检测精度往往无法得到保证。虽然基于空间模糊C均值聚类的有监督变化检测算法能有效实现抗噪声变化检测,但是其人工训练成本和时间成本过高,在实时场景中无法大规模应用。对此,文章将5种空间模糊C均值算法分别与推土机距离(earth mover’s distance, EMD)耦合,实现了5种具有较好抗噪声能力的无监督遥感变化检测算法,能够保证噪声污染下的实时变化检测精度。实验证明,与最近提出的KPCAMNet和GMCD无监督变化检测算法相比,所提出算法能更好地处理受椒盐、高斯和混合噪声污染的遥感影像,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监督 抗噪声 变化检测 空间模糊C均值聚类 推土机距离
下载PDF
基于后验概率空间变化向量分析的NSCT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变化检测
6
作者 宋嘉鑫 李轶鲲 +1 位作者 杨树文 李小军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8-136,共9页
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non-subsampled contourlet transform,NSCT)和变化向量分析法(change vector analysis,CVA)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变化检测中,会因不同地物的变化幅度有显著差异,而在单一阈值下无法保证较高的检测精度。为此,文章在... 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non-subsampled contourlet transform,NSCT)和变化向量分析法(change vector analysis,CVA)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变化检测中,会因不同地物的变化幅度有显著差异,而在单一阈值下无法保证较高的检测精度。为此,文章在后验概率空间变化向量分析(change vector analysis in posterior probability space,CVAPS)的框架下,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fuzzy C-means,FCM)和简单贝叶斯网络(simple Bayesian network,SBN)的NSCT变化检测方法(FCM-SBN-CVAPS-NSCT)。该方法首先将FCM与SBN耦合,计算出后验概率变化强度图;之后,通过NSCT将后验概率变化强度图分解为不同尺度和方向的子图,通过保留高频子图中的细节并消除噪声,优化了重构后的后验概率变化强度图,实现了后验概率空间下的多尺度、多方向的变化检测,最终提高了变化检测的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3个研究区中得到的Kappa系数比FCM-SBN-CVAPS分别高出了0.1009,0.0566和0.0674,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单贝叶斯网络 模糊C均值聚类 后验概率空间变化向量分析 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
下载PDF
绝缘热管在大容量环保充气式开关柜应用可行性分析
7
作者 费翔 朱志豪 +3 位作者 孙河南 郭锋 卢留洋 张庆飞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8,共9页
文中首先针对热管传热原理进行了研究,基于CFD建模和仿真探寻了热管内部液态和气态工作介质冷凝蒸发的相互作用过程,通过与铜棒对比相同边界条件下的冷热端温度差和热阻,验证了热管高导热性的特点。然后对大容量充气式开关柜的温升传热... 文中首先针对热管传热原理进行了研究,基于CFD建模和仿真探寻了热管内部液态和气态工作介质冷凝蒸发的相互作用过程,通过与铜棒对比相同边界条件下的冷热端温度差和热阻,验证了热管高导热性的特点。然后对大容量充气式开关柜的温升传热过程进行了分析,对采用了热管结构的充气柜,在进行温度场仿真分析时将热管模型进行等效处理,忽略内部较为复杂的相变传热过程,可大幅提高计算效率,并通过试验验证了与气流场仿真结果的偏差在10%以内。最后提出了一种提高热管工作效率的绝缘热管结构,通过合理设计内部腔体、铜管嵌件和冷热段传热基座,并选用合适的工作液介质,使其同时满足绝缘和传热的要求,应用在12 kV/4000 A环保充气柜上,顺利通过了绝缘和1.1倍温升试验考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热管 大容量 充气式开关柜 散热设计 工质 热传导系数 相变传热 热阻
下载PDF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患者炎症因子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8
作者 申小芬 《新疆医学》 2024年第3期301-305,309,共6页
目的分析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抗病毒治疗患者炎症因子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为抗病毒治疗提供经验指导。方法前瞻性纳入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治疗的慢性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抗病毒药物治疗2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 目的分析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抗病毒治疗患者炎症因子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为抗病毒治疗提供经验指导。方法前瞻性纳入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治疗的慢性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抗病毒药物治疗2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12、24周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统计患者随访期间肝硬化发生情况,分析血清IL-10、IL-18动态变化与慢性丙肝抗病毒治疗患者肝硬化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8例慢性丙肝患者进行研究,95例患者按规定完成24周的规范治疗。随访结果显示,95例患者发生肝硬化15例(15.79%)。肝硬化组丙型肝炎病毒RNA(HCV-R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水平高于非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和非肝硬化组治疗8、12、24周血清IL-10、IL-1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非肝硬化组较肝硬化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IL-10、IL-1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点二列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8、12、24周血清IL-10、IL-18水平与慢性丙肝抗病毒治疗患者肝硬化发生情况均呈正相关(r>0,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治疗8周、12周、24周血清IL-10及IL-18预测慢性丙肝抗病毒治疗患者肝硬化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7,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在治疗24周时血清IL-10、IL-18预测价值最佳。结论血清IL-10及IL-18动态变化与慢性丙肝抗病毒治疗患者肝硬化密切相关,且对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18 动态变化 肝硬化
下载PDF
基于ArcEngine的“变更调查”数据质检工具设计与实现
9
作者 徐海勇 张寿雨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4年第1期120-122,共3页
数据质检作为“变更调查”作业的重要环节,对于保证数据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质检软件的不足之处,本文基于ArcEngine,使用C#语言开发了适用于作业过程的数据质检工具。该工具以ArcMap插件的形式,实现对数据库的图... 数据质检作为“变更调查”作业的重要环节,对于保证数据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质检软件的不足之处,本文基于ArcEngine,使用C#语言开发了适用于作业过程的数据质检工具。该工具以ArcMap插件的形式,实现对数据库的图形和属性检查,能够对作业过程中任意阶段的数据进行检查,减少了数据变更建库和“国检软件”检查的次数,较大程度地节约了作业时间。实际项目的应用表明,该工具能够较大程度地提高作业效率,为今后“变更调查”和其他相关项目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更调查 数据质检 图形检查 属性检查 ARCENGINE C#
下载PDF
基于细化用户画像的居民冷暖用电数据预测方法
10
作者 吴林峰 陈源萍 谭元刚 《智能计算机与应用》 2024年第5期265-269,共5页
为提升电网运营数据应用价值与客户服务精益化管理水平,针对温度变化影响居民用电负荷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细化用户画像+BP神经网络算法的居民冷暖用电数据预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时序分解对居民随温度变化的日用电量指标进行提取,并... 为提升电网运营数据应用价值与客户服务精益化管理水平,针对温度变化影响居民用电负荷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细化用户画像+BP神经网络算法的居民冷暖用电数据预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时序分解对居民随温度变化的日用电量指标进行提取,并基于此细化居民用电行为画像类,随后基于细化类采用BP神经网络对居民冷暖电量进行预测。实验表明,该算法可提升居民冷暖用电量预测准确度,实现了对居民用电隐性动态特征的深度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序分解 模糊C均值聚类 BP神经网络 冷暖用电预测 细化用户画像
下载PDF
固碳土壤学的核心科学问题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182
11
作者 潘根兴 周萍 +1 位作者 李恋卿 张旭辉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27-337,共11页
土壤碳固定是当前有关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与全球变化的地球表层过程研究的重要优先领域。国际社会对全球农业温室气体减排的需求,驱动着土壤学对土壤固碳容量与潜力、固碳与减排的过程与机理的前沿探索,并越来越呈现为一个独特的土壤学... 土壤碳固定是当前有关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与全球变化的地球表层过程研究的重要优先领域。国际社会对全球农业温室气体减排的需求,驱动着土壤学对土壤固碳容量与潜力、固碳与减排的过程与机理的前沿探索,并越来越呈现为一个独特的土壤学新兴分支学科——固碳土壤学(Soil Science of C Sequestration)。本文围绕固碳土壤学的基本科学问题,回顾了最近10多年来,特别是最近5年来国内外关于土壤固碳研究的主要进展,讨论了固碳土壤学中的核心科学问题是土壤固碳容量与固碳作用的机理,论述了土壤物理保护、碳化学结合与碳化学转化稳定与固碳容量及稳定化的关系,提出了土壤-植物(作物)-微生物相互作用是当前固碳土壤学的前沿领域和深化方向,并结合国内对水稻土固碳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固碳土壤学的概念性框架,认为我国亟待加强固碳土壤学研究,深入探索我国农业经营管理特色下土壤固碳容量、过程、机理,丰富和发展农业土壤碳循环理论,并服务于全球变化生物学和国家碳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化生物学 固碳土壤学 农业土壤 碳循环 土壤碳库 土壤学
下载PDF
土壤碳循环研究及中国稻田土壤固碳研究的进展与问题 被引量:134
12
作者 潘根兴 李恋卿 +2 位作者 郑聚锋 张旭辉 周萍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01-914,共14页
土壤碳循环是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重要地球表层系统过程,是国际地学和生态学界近年来的热点领域。本文简要概述了国际土壤碳循环研究的进展和发展态势,着重讨论了中国稻田土壤固碳研究已获得的认识。提出碳循环研究越来越走向与生... 土壤碳循环是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重要地球表层系统过程,是国际地学和生态学界近年来的热点领域。本文简要概述了国际土壤碳循环研究的进展和发展态势,着重讨论了中国稻田土壤固碳研究已获得的认识。提出碳循环研究越来越走向与生物学的结合,且越来越依赖于长期试验和观测。中国稻田土壤的固碳水平、潜力已有较丰富的认识和资料积累,在团聚体尺度上也开展了较多的固碳机理的研究,包括物理保护、化学结合、生物学的稳定等。无论是野外还是实验室的培养均表明稻田土壤碳矿化潜力较低,这与团聚体的物理保护有关外,还与稻田土壤中存在的碳的化学结合而稳定的机制有关;固碳与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生态服务功能的耦合机制是当前稻田土壤固碳研究的中心内容,一些研究已经表明生物多样性可能是控制碳稳定和温室气体减排与生产力提高的关键因素。未来研究的重点是定量表征固碳中碳更新的关键环节,同时需要加强对作物-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对碳输入、转化和固定的影响及机理的研究。中国稻田土壤固碳与农业发展意义值得进一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循环 土壤有机碳 稻田 气候变化 生物多样性与生产力
下载PDF
蛋白质和维生素C对饮茶型氟中毒大鼠各器官病理形态学改变的影响 被引量:22
13
作者 王丽华 孙殿军 +2 位作者 石玉霞 沈雁峰 赵新华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54-257,共4页
目的 研究蛋白质和维生素 C(VC)对饮茶型氟中毒大鼠的影响 ,从而为防治饮茶型氟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常规饲料饲养 Wistar大鼠 ,并给予氟含量为 10 0 m g/L的砖茶水 ,为期 3个月 ,建立饮茶型氟中毒大鼠动物模型 ;同时 ,给实验组... 目的 研究蛋白质和维生素 C(VC)对饮茶型氟中毒大鼠的影响 ,从而为防治饮茶型氟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常规饲料饲养 Wistar大鼠 ,并给予氟含量为 10 0 m g/L的砖茶水 ,为期 3个月 ,建立饮茶型氟中毒大鼠动物模型 ;同时 ,给实验组大鼠分别补充酪蛋白 4 0 g/kg和 VC 1g/kg,通过组织病理学观察蛋白质和 VC对饮茶型氟中毒大鼠的影响。结果 不论是组织学改变还是超微结构 ,加蛋白质和加 VC组大鼠细胞损伤均较轻 ,尤其是加 VC组更为明显。结论 蛋白质和 VC对氟中毒大鼠细胞 ,尤其是亚细胞膜性结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证明膳食营养在一定程度上可拮抗氟的毒性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茶型氟中毒 蛋白质 维生素C 病理变化
下载PDF
林木根呼吸及测定方法进展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杨玉盛 董彬 +4 位作者 谢锦升 陈光水 李灵 刘东霞 李震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26-434,共9页
森林土壤呼吸的近 2 / 3是由林木根呼吸产生的 ,林木根呼吸对估计森林C吸存及构建森林生态系统碳动态模型有重要意义 ,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林木根呼吸包括生长呼吸和维持呼吸 ,不同森林生态系统林木根呼吸对土壤呼吸... 森林土壤呼吸的近 2 / 3是由林木根呼吸产生的 ,林木根呼吸对估计森林C吸存及构建森林生态系统碳动态模型有重要意义 ,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林木根呼吸包括生长呼吸和维持呼吸 ,不同森林生态系统林木根呼吸对土壤呼吸的贡献大多在 4 0 %~ 6 0 %范围内 ,林木根呼吸在生长季节较高而休眠季节较低。测定林木根呼吸的主要方法有排除根法、离体根法、同位素法和原位PVC管气室法 ,前两者相对简单、成本低 ,常用于森林生态系统中 ;同位素法可原位测定根呼吸 ,对土壤干扰较小 ,但不易操作 ,且成本高。根呼吸受土壤温度、根直径大小、根组织N浓度、环境CO2 浓度、土壤湿度、养分有效性等因素的影响。今后的研究应集中在以下方面 :1)探讨和比较不同条件下测定根呼吸组成 (生长呼吸、维持呼吸 )的最合适方法 ;2 )加大在野外条件下使用有效方法分离根呼吸和根际微生物呼吸的力度 ;3)对森林生态系统根呼吸动态进行长期的定位研究 ;4 )进一步加强研究不同气候带 ,不同森林类型林木根呼吸 ,并将研究尺度从气室扩大到区域或全球水平 ;5 )加强林木根呼吸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机制的研究 ;6 )对林木根呼吸进行多学科合作研究将为全球C循环做出新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土壤呼吸 林木 根呼吸 测定方法 生态系统
下载PDF
生物黑炭及其增汇减排与改良土壤意义 被引量:238
15
作者 张阿凤 潘根兴 李恋卿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459-2463,共5页
国际上对将农田废弃物制成生物黑炭施用于土壤作为农业增汇减排的一种关键途径的呼声越来越高。通过文献资料调研,介绍了生物黑炭的基本性质及其碳稳定性,对农田土壤的改良效应,并讨论其在农业增产和增汇(碳)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作物秸... 国际上对将农田废弃物制成生物黑炭施用于土壤作为农业增汇减排的一种关键途径的呼声越来越高。通过文献资料调研,介绍了生物黑炭的基本性质及其碳稳定性,对农田土壤的改良效应,并讨论其在农业增产和增汇(碳)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作物秸秆无氧高温热解制备的生物炭具有高度的芳香化、物理的热稳定性和生物化学的抗分解性。施用于土壤大幅度提升土壤碳库,并因其结构性质有利于农田土壤固持养分,提高养分利用率,改善微生物生境,从而达到提高土壤质量而促进作物增产的双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黑炭 固碳减排 土壤改良 应对气候变化
下载PDF
农业生产的温室气体排放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6
作者 李明峰 董云社 +1 位作者 耿元波 齐玉春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11-314,共4页
农业生产是人类最重要的生产活动 ,是人类生活资料最根本的来源 ,特别是现代农业的发展 ,使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但农业生产活动改变了地表大气、土壤和生物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本文着重阐述农业... 农业生产是人类最重要的生产活动 ,是人类生活资料最根本的来源 ,特别是现代农业的发展 ,使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但农业生产活动改变了地表大气、土壤和生物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本文着重阐述农业生产活动对大气CO2 、CH4、N2 O等温室气体的贡献 ,并通过对稻田生态系统、旱田生态系统、农业生产废弃物以及饲养业对温室气体CO2 、CH4、N2 O的产生、传输影响因子的综合分析 ,进一步了解农业生产与全球温室气体浓度增加之间的关系 ,及其在全球气候变暖中所起的作用 ,从而采取一系列相关措施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 温室气体 气体排放 碳氮循环 地表大气 土壤 生物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中国南方水稻产量的经济影响及其适应策略 被引量:78
17
作者 周曙东 朱红根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2-157,共6页
文章通过构建经济-气候模型(简称C-D-C模型),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气候变化对南方水稻产量的影响,并对未来气候变化情景的影响进行了模拟评估。结果表明,气候对南方地区水稻产量有显著负影响,且气候对各区域影响存在差异,降水对华... 文章通过构建经济-气候模型(简称C-D-C模型),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气候变化对南方水稻产量的影响,并对未来气候变化情景的影响进行了模拟评估。结果表明,气候对南方地区水稻产量有显著负影响,且气候对各区域影响存在差异,降水对华南、华中和华东地区有负的作用,而对西南地区有一定正影响;温度对西南、华南、华东和华中地区都有负的影响,未来气候变化情景对南方水稻产量的影响以减产为主,应引起政府和农户的高度重视。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南方地区水稻生产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水稻产量 经济影响 中国南方 C-D-C模型
下载PDF
交流电机变级绕组的设计 Ⅱ:统一设计法 被引量:10
18
作者 程小华 陈雪华 +1 位作者 张城生 许实章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87-90,共4页
论述交流电机变机绕组的设计方法──统一设计法。统一设计法不仅可用于设计变极绕组的正规方案,重要的是它亦可用于设计变极绕组的非正规方案,而且操作便捷。本文给出了一个用统一设计法设计交流电机变极绕组非正规方案的例子。
关键词 交流电机 变极绕组 设计
下载PDF
隐丹参酮对细胞色素P450酶CYP3A4和CYP2C9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彧杰 王蓉 +1 位作者 王媛媛 原永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6期1-6,共6页
目的研究丹参中脂溶性成分隐丹参酮对Chang肝脏细胞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CYP3A4、CYP2C9表达的影响,明确丹参主要成分对CYP450酶的作用,以阐明基于CYP450酶隐丹参酮与其他药物间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为临床合理使用含隐丹参酮的丹参制... 目的研究丹参中脂溶性成分隐丹参酮对Chang肝脏细胞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CYP3A4、CYP2C9表达的影响,明确丹参主要成分对CYP450酶的作用,以阐明基于CYP450酶隐丹参酮与其他药物间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为临床合理使用含隐丹参酮的丹参制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CK-8法考察隐丹参酮对Chang肝脏细胞活力的影响,以确定药物的给药剂量范围;通过Western bloting法考察隐丹参酮在给药后1、3和7 d对Chang肝脏细胞中CYP3A4和CYP2C9蛋白表达的影响;通过定量R T-PCR法考察隐丹参酮对Chang肝脏细胞中CYP3A4和CYP2C9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给药1 d,隐丹参酮对CYP3A4蛋白及mRNA表达无显著影响。但随时间延长,给药3 d和7 d,隐丹参酮可抑制CYP3A4蛋白及mRNA的表达(P<0.05)。给药1、3和7 d,隐丹参酮对CYP2C9蛋白及mRNA的表达均无显著影响。结论连续给予隐丹参酮可抑制CYP3A4 mRNA和蛋白的表达。提示临床在连续使用含隐丹参酮时,需要关注其与CYP3A4底物药物之间可能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丹参酮 Chang肝脏细胞 CYP3A4 CYP2C9
下载PDF
交流电机变极绕组设计 Ⅰ:理论基础──概念和法则 被引量:10
20
作者 程小华 陈雪华 +1 位作者 张城生 许实章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84-86,125,共4页
论述与交流电机变极绕组设计有关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法则。首先,提出交流电机的无统组概念,给出其定义及多数求法;其次,论述最小时称槽号组概念,给出其定义、性质及参数水法;最后,论述t参数条件。元绕组概念为交流电机绕组的设计提... 论述与交流电机变极绕组设计有关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法则。首先,提出交流电机的无统组概念,给出其定义及多数求法;其次,论述最小时称槽号组概念,给出其定义、性质及参数水法;最后,论述t参数条件。元绕组概念为交流电机绕组的设计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分析途径;最小时称槽号组概念是设计交流电机变极绕组非正规对称方案的关键概念;t参数条件为变极绕组非正规方案的存在性提供了判别法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电机 变极绕组 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