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sirtuin 1 ameliorates acute liver failure via the p53/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asdermin D axis 被引量:1
1
作者 Xing-Nian Zhou Quan Zhang +6 位作者 Hong Peng Yu-Jie Qin Yu-Hong Liu Lu Wang Ming-Liang Cheng Xin-Hua Luo Hong L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24年第11期1588-1608,共21页
BACKGROUND Acute liver failure(ALF)has a high mortality with widespread hepatocyte death involving ferroptosis and pyroptosis.The 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sirtuin 1(SIRT1)-mediated deacetylation affects multiple b... BACKGROUND Acute liver failure(ALF)has a high mortality with widespread hepatocyte death involving ferroptosis and pyroptosis.The 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sirtuin 1(SIRT1)-mediated deacetylation affects multiple biological processes,including cellular senescence,apoptosis,sugar and lipid metabolism,oxidative stress,and inflammation.AIM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ferroptosis and pyroptosis and the upstream regulatory mechanisms.METHODS This study included 30 patients with ALF and 30 healthy individuals who underwent serum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and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testing.C57BL/6 mice were also intraperitoneally pretreated with SIRT1,p53,or 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inducers and inhibitors and injected with lipopolysaccharide(LPS)/D-galactosamine(D-GalN)to induce ALF.Gasdermin D(GSDMD)^(-/-)mice were used as an experimental group.Histological changes in liver tissue were monitored by 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ing.ALT,AST,glutathione,reactive oxygen species,and iron levels were measured using commercial kits.Ferroptosis-and pyroptosis-related protein and mRNA expression was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 and 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RT1,p53,and GSDMD were assessed by immunofluorescence analysis.RESULTS Serum AST and ALT levels were elevated in patients with ALF.SIRT1,solute carrier family 7a member 11(SLC7A11),and GPX4 protein expression was decreased and acetylated p5,p53,GSDMD,and acyl-CoA synthetase long-chain family member 4(ACSL4)protein levels were elevated in human ALF liver tissue.In the p53 and ferroptosis inhibitor-treated and GSDMD^(-/-)groups,serum interleukin(IL)-1β,tumour necrosis factor alpha,IL-6,IL-2 and C-C motif ligand 2 levels were decreased and hepatic impairment was mitigated.In mice with GSDMD knockout,p53 was reduced,GPX4 was increased,and ferroptotic events(depletion of SLC7A11,elevation of ACSL4,and iron accumulation)were detected.In vitro,knockdown of p53 and overexpression of GPX4 reduced AST and ALT levels,the cytostatic rate,and GSDMD expression,restoring SLC7A11 depletion.Moreover,SIRT1 agonist and overexpression of SIRT1 alleviated acute liver injury and decreased iron deposition compared with results in the model group,accompanied by reduced p53,GSDMD,and ACSL4,and increased SLC7A11 and GPX4.Inactivation of SIRT1 exacerbated ferroptotic and pyroptotic cell death and aggravated liver injury in LPS/D-GalNinduced in vitro and in vivo models.CONCLUSION SIRT1 activation attenuates LPS/D-GalN-induced ferroptosis and pyroptosis by inhibiting the p53/GPX4/GSDMD signaling pathway in AL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sirtuin 1 Ferroptosis PYROPTOSIS p53/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asdermin D Acute liver failure
下载PDF
2.5D-C/SiC复合材料超声振动辅助磨削力研究
2
作者 李德震 王书海 +3 位作者 郑凯文 陈晗 田川川 周云光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8-131,共4页
为探究2.5D-C/SiC复合材料超声振动辅助磨削去除机理和磨削力影响规律,首先通过试验分析了2.5D-C/SiC复合材料基体、纬向纤维、经向纤维和钉扎部分的去除机理;然后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磨削工艺参数(主轴转速n s、进给速度v_(w)、磨削深度... 为探究2.5D-C/SiC复合材料超声振动辅助磨削去除机理和磨削力影响规律,首先通过试验分析了2.5D-C/SiC复合材料基体、纬向纤维、经向纤维和钉扎部分的去除机理;然后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磨削工艺参数(主轴转速n s、进给速度v_(w)、磨削深度a_(p)和超声振幅A)对法向和切向磨削力的影响主次;最后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磨削工艺参数对法向和切向磨削力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材料的去除是基体碎裂、纤维断裂、纤维拨出、界面脱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法向磨削力的影响主次为:a_(p)>v_(w)>n_(s)>A;切向磨削力的影响主次为:v_(w)>a_(p)>n_(s)>A;磨削力与n_(s)和A成反比,与a_(p)和v_(w)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削 超声振动辅助磨削 磨削力 磨削力影响规律 2.5d-c/SiC复合材料
下载PDF
不同穴组电针对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大鼠海马中Gasdermin-D的影响
3
作者 罗来 刘庆臻 +5 位作者 许金森 潘晓华 萨喆燕 易婉莎 张叶 万隆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379-384,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背俞穴(肝俞、肾俞)、阳明经穴(曲池、足三里)、督脉穴(神庭、百会)对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大鼠神经功能、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组织中Gasdermin-D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 目的:观察电针背俞穴(肝俞、肾俞)、阳明经穴(曲池、足三里)、督脉穴(神庭、百会)对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大鼠神经功能、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组织中Gasdermin-D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背俞穴组、阳明经穴组、督脉穴组,每组6只。采用Longa改良线栓法制作MCAO大鼠模型,造模24 h后背俞穴组、阳明经穴组、督脉穴组大鼠每天电针20 min,连续7 d,模型组、假手术组大鼠予以同等条件抓取。通过改良神经损伤严重度评分(mNSS)判断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状况;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实时定量荧光PCR(q-PCR)检测海马组织中Gasdermin-D的mRNA表达。结果:在mNSS评分中,造模后第1天模型组和3组电针组大鼠均较假手术组mNSS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3组电针组大鼠比较,mN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造模后第7天,阳明经穴组和督脉穴组评分较模型组和背俞穴组明显降低,且低于同组造模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orris水迷宫定向航行实验中,与假手术相比,模型组和背俞穴组在4 d的平台探索总时间均上升,阳明经穴组在第3、5天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明经穴组和督脉穴组在4 d的平台探索总时间均降低,背俞穴组在第3、6天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背俞穴组相比,阳明经穴组和督脉穴组在4 d的平台探索总时间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明经穴组相比,督脉穴组在4 d的平台探索总时间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空间探索实验中,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背俞穴组穿越平台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明经穴组和督脉穴组穿越平台次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q-PCR实验中,模型组和背俞穴组Gasdermin-D的mRNA相对表达量较假手术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明经穴组和督脉穴组Gasdermin-D的mRNA相对表达量较模型组和背俞穴组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督脉穴组和阳明经穴组均能改善神经功能评分,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学习记忆能力,降低海马组织中Gasdermin-D的mRNA表达,且效果优于背俞穴组,其机制可能与下调Gasdermin-D mRNA在海马组织中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AO 电针 背俞穴 阳明经 督脉 gasdermin-D
下载PDF
清肺通络方通过胱天蛋白酶-1/Gasdermin D蛋白细胞焦亡途径对支原体肺炎小鼠的干预机制 被引量:3
4
作者 樊秋月 姜永红 陈一柳 《陕西中医》 CAS 2023年第4期416-420,共5页
目的:探讨清肺通络方通过胱天蛋白酶-1(Caspase-1)/Gasdermin D(GSDMD)蛋白细胞焦亡途径对支原体肺炎小鼠干预机制。方法:将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清肺通络方组,每组10只。采用肺炎支原体菌株滴鼻法建立支原体肺... 目的:探讨清肺通络方通过胱天蛋白酶-1(Caspase-1)/Gasdermin D(GSDMD)蛋白细胞焦亡途径对支原体肺炎小鼠干预机制。方法:将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清肺通络方组,每组10只。采用肺炎支原体菌株滴鼻法建立支原体肺炎小鼠模型。造模同时予灌胃治疗,连续治疗3 d,实验第4天处死各组小鼠。PCR检测小鼠肺组织MP-DNA含量,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Western blot检测胱天蛋白酶-1前体(pro-Caspase-1)、Caspase-1、GSDMD、Gasdermin D氮端活性结构域多肽(GSDMD-N)表达,ELISA检测肺泡灌洗液中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8(IL-18)含量,生化法检测肺组织细胞乳酸脱氢酶(LDH)和Na+-K+-ATP酶活性。结果:镜下观察模型组小鼠肺间质出现炎性细胞浸润、渗出明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pro-Caspase-1、Caspase-1、GSDMD、GSDMD-N表达及IL-1β、IL-18含量均升高,LDH活性上升,Na+-K+-ATP酶活性下降(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清肺通络方组小鼠肺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轻,肺组织中Caspase-1、GSDMD、GSDMD-N表达及IL-1β、IL-18含量均降低(均P<0.05),LDH活性下降,Na+-K+-ATP酶活性上升(均P<0.05);两组pro-Caspase-1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肺通络方通过抑制Caspase-1/GSDMD通路,缓解细胞焦亡,减轻小鼠肺组织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肺炎 清肺通络方 细胞焦亡 胱天蛋白酶-1 gasdermin D蛋白 小鼠
下载PDF
Gasdermin D蛋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李陈广 麦凤怡 +2 位作者 梁靖蓉 肖礼祖 张治国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17-822,共6页
细胞焦亡作为一种新的程序性的炎症性坏死,与微生物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密切相关。而近年来才发现,Gasdermin D是细胞焦亡的执行蛋白,其切割会导致细胞膜上形成孔洞,诱导细胞焦亡发生,释放IL-1β和IL-18等炎性因子,加剧炎症反应的发... 细胞焦亡作为一种新的程序性的炎症性坏死,与微生物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密切相关。而近年来才发现,Gasdermin D是细胞焦亡的执行蛋白,其切割会导致细胞膜上形成孔洞,诱导细胞焦亡发生,释放IL-1β和IL-18等炎性因子,加剧炎症反应的发生。随着对Gasdermin D研究的深入,逐渐明确了其蛋白结构以及活化位点,并进一步发现其除能被炎症小体激活外的其他活化途径。Gasdermin D的活化能够诱导细胞膜孔洞的形成并调节炎症因子的分泌,但并不一定意味着细胞的死亡,这些研究的发现让我们更深入了解Gasdermin D的功能以及细胞焦亡和程序性坏死。该文就近年来Gasdermin D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dermin D gasdermin家族 细胞焦亡 炎症小体 炎症
下载PDF
血清Gasdermin家族蛋白D-N端联合APACHEⅡ评分对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6
作者 朱冰楠 贾钟楠 +1 位作者 刘凤琪 陈志冬 《现代实用医学》 2023年第10期1286-128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Gasdermin家族蛋白D-N端(GSDMD-N)联合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对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K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78例,根据KDIGO标... 目的探讨血清Gasdermin家族蛋白D-N端(GSDMD-N)联合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对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K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78例,根据KDIGO标准分为AKI组和非AKI组,AKI组又分为重症AKI亚组和轻症AKI亚组,根据AKI组的治疗结局分为死亡亚组和存活亚组。比较各组间血清GSDMD-N、APACHEⅡ评分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GSDMD-N、APACHEⅡ及两者联合对脓毒症合并AKI的诊断效能。结果(1)178例脓毒症患者中AKI组92例,AKI发生率51.69%,AKI组血清GSDMD-N、APACHEⅡ评分均高于非AKI组(均P<0.05),GSDMD-N、APACHEⅡ是脓毒症患者发生AKI的影响因素(OR=1.502、1.314,均P<0.05)。(2)AKI组中重症AKI亚组38例,重症率41.30%,重症AKI亚组血清GSDMD-N、APACHEⅡ评分均高于轻症AKI亚组(均P<0.05)。(3)AKI组中死亡19例,死亡率20.65%,死亡亚组血清GSDMD-N、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存活亚组(均P<0.05)。(4)GSDMD-N和APACHEⅡ评分早期诊断脓毒症患者并发AK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9、0.793,两者联合早期诊断脓毒症并发AKI的AUC为0.904。GSDMD-N和APACHEⅡ单一指标预测脓毒症并发AKI患者临床预后的AUC分别为0.866、0.835,联合指标预测的AUC为0.881。结论血清GSDMD-N是早期诊断脓毒症患者并发AKI以及临床预后的标志物,与APACHEⅡ联合可提高其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gasdermin家族蛋白D-N端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II
下载PDF
细胞焦亡在抗肿瘤纳米递送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陈燕 石三军 +2 位作者 糜丹丹 王茹静 肖洪涛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30-1235,共6页
细胞焦亡是一种由焦孔素家族介导的炎性细胞死亡方式,近年来在肿瘤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细胞焦亡可以激活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而肿瘤免疫治疗是肿瘤治疗的一个新领域,因此调控细胞焦亡对于肿瘤治疗具有巨大潜力。纳米技术具有精... 细胞焦亡是一种由焦孔素家族介导的炎性细胞死亡方式,近年来在肿瘤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细胞焦亡可以激活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而肿瘤免疫治疗是肿瘤治疗的一个新领域,因此调控细胞焦亡对于肿瘤治疗具有巨大潜力。纳米技术具有精准靶向及持续释放的优点,亦是肿瘤精准治疗的核心手段。基于此,该文总结了激活细胞焦亡的药物以及应用纳米技术辅助促进细胞焦亡来参与肿瘤治疗的纳米制剂,并对其在细胞焦亡上作用机制及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基于细胞焦亡的抗肿瘤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焦亡 焦孔素家族 抗肿瘤纳米递送系统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细胞焦亡调控机制及治疗策略
8
作者 尚文雅 任亚锋 +4 位作者 李冰 韦慧麟 张芝兰 黄晓萌 黄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72-1779,共8页
背景:调节细胞死亡和神经炎症是治疗脊髓损伤的两个重要途径,细胞焦亡是一种与神经炎症密切相关的程序性死亡模式,针对性靶向抑制脊髓损伤后焦亡,是一项有前景的治疗策略。目的:归纳细胞焦亡在脊髓损伤中的分子机制、正负向调节因子及... 背景:调节细胞死亡和神经炎症是治疗脊髓损伤的两个重要途径,细胞焦亡是一种与神经炎症密切相关的程序性死亡模式,针对性靶向抑制脊髓损伤后焦亡,是一项有前景的治疗策略。目的:归纳细胞焦亡在脊髓损伤中的分子机制、正负向调节因子及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方法:以“spinal cord injury,pyroptosis,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Caspase,Gasdermin D(GSDMD),IL-1β,IL-18”为检索词,在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进行检索,最终纳入93篇英文文献。结果与结论:①作为新发现的程序性死亡方式,细胞焦亡已被证实在脊髓损伤后继发性损伤阶段起重要作用。②在脊髓损伤后细胞焦亡的调节因子中,CD73、NRF2、GDF-11、多巴胺、FANCC和miR-423-5P可抑制细胞焦亡,TLR4和Aopps可促进细胞焦亡。③在治疗策略方面,中药活性成分丹皮酚、雷公藤红素、桦木酸、胡椒碱、山奈酚、喜树碱,各种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药物二甲双胍、拓扑替康、锂、锌和一氧化碳释放分子3能有效抑制焦亡,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但这些药物的毒副反应和具体剂量有待深入研究。④细胞焦亡加重脊髓损伤的具体分子机制仍知之甚少,非经典途径及其他炎性小体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探索。⑤目前脊髓损伤后焦亡的研究仅停留在动物实验阶段,尚无相关临床研究,且无批准的靶向治疗药物。⑥细胞焦亡在脊髓损伤后的应用具有巨大潜能,未来需继续研究其具体调控机制,为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细胞焦亡 NLRP3 半胱氨酸蛋白酶 gasdermin D 调节因子 抗焦亡疗法
下载PDF
GSDMD介导细胞焦亡缓解高尿酸血症小鼠肾损伤的作用机制
9
作者 马丽莎 申瑞芹 +3 位作者 焦杰 罗浩 徐爱萍 邵德翠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gasdermin D蛋白(GSDMD)在高尿酸血症(HUA)后肾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用C57BL/6J的野生型小鼠和GSDMD敲除小鼠作为实验动物,将其分为4组,野生型小鼠正常饮食组(WT-Norm-diet组),野生型小鼠高尿酸造模组(WT-HUA组),... 目的:探讨gasdermin D蛋白(GSDMD)在高尿酸血症(HUA)后肾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用C57BL/6J的野生型小鼠和GSDMD敲除小鼠作为实验动物,将其分为4组,野生型小鼠正常饮食组(WT-Norm-diet组),野生型小鼠高尿酸造模组(WT-HUA组),GSDMD敲除小鼠正常饮食组(KO-Norm-diet组)和GSDMD敲除小鼠高尿酸造模组(KO-HUA组)。HUA动物造模选用氧嗪酸钾[250 mg/(kg·d)]和腺嘌呤[50 mg/(kg·d)]对小鼠灌胃28 d;血生化检测肌酐和尿酸变化;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肾皮质GSDMD、GSDMD-N的蛋白表达;RT-PCR检测KIM-1和NAGL的表达量。结果:与WT-Norm-diet组比较,WT-HUA组小鼠血清中尿酸升高(P<0.01);肾皮质中GSDMD、GSDMD-N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KIM-1 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WT-HUA组比较,KO-HUA组小鼠血清尿酸、肌酐水平、NAGL mRNA表达降低(P<0.05)。HE染色结果显示,KO-HUA组小鼠高尿酸导致的肾小管扩展以及炎性细胞浸润明显改善。结论:GSDMD敲除可有效缓解高尿酸引起的肾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肾损伤 细胞焦亡 gasdermin D蛋白
下载PDF
3D-C/SiC复合材料的损伤机理 被引量:17
10
作者 乔生儒 杜双明 +2 位作者 纪岗昌 韩栋 李玫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7-312,共6页
陶瓷基复合材料在热结构中潜在着许多用途 ,但对 3D C/SiC材料高温损伤尚不完全清楚。本工作用T3 0 0碳纤维编织为三维四向编织体 ,编织角 2 2° ,用CVI化学气相渗法在 95 0℃~ 10 0 0℃沉积热解碳界面层、SiC基体。最终得到纤维... 陶瓷基复合材料在热结构中潜在着许多用途 ,但对 3D C/SiC材料高温损伤尚不完全清楚。本工作用T3 0 0碳纤维编织为三维四向编织体 ,编织角 2 2° ,用CVI化学气相渗法在 95 0℃~ 10 0 0℃沉积热解碳界面层、SiC基体。最终得到纤维体积分数约为 40 %、热解碳界面层厚度约 0 .2微米和空隙率为 17%的复合材料 ,表面SiC涂层厚度为 5 0 μm。基体由于热应力和外力会产生许多微裂纹 ,用单向陶瓷基复合材料裂纹计算公式可大致估算出 3D C/SiC的基体开裂应力和裂纹间距。纤维束间的孔隙在蠕变中变形 ,孔隙表面基体易产生微裂纹 ,而且纤维束间的夹角不断改变。蠕变是损伤引起的 ,属于损伤蠕变机理。弯曲、断裂韧度、蠕变及疲劳等试验中 ,纤维束力图沿拉应力方向伸直 ,纤维束间相对滑动并产生损伤是细观主要的损伤机理。室温及疲劳循环应力低、循环周次多的断口粗糙度大 ,纤维拔出较长 ;高温及高应力、循环周次少的断口相对齐平 ,纤维拔出较短。纤维束与基体界面和纤维与基体界面的脱粘和滑动产生损伤中 ,以纤维束与基体之间的磨损产生的损伤为主要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机理 3d-c/SIC 纤维束 高温 界面
下载PDF
3D-C/SiC复合材料的高温拉伸性能 被引量:13
11
作者 乔生儒 罗国清 +1 位作者 杜双明 李玫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5-338,共4页
研究了 3D C/SiC复合材料从室温到 15 0 0℃真空条件的拉伸性能。试验材料用T30 0碳纤维编织为三维四向编织体 ,编织角为 2 2° ,用CVI法在 95 0℃~ 10 0 0℃沉积热解碳界面层、SiC基体。最终得到纤维体积分数约为4 0vol%、热解碳... 研究了 3D C/SiC复合材料从室温到 15 0 0℃真空条件的拉伸性能。试验材料用T30 0碳纤维编织为三维四向编织体 ,编织角为 2 2° ,用CVI法在 95 0℃~ 10 0 0℃沉积热解碳界面层、SiC基体。最终得到纤维体积分数约为4 0vol%、热解碳界面层厚度约 0 .2 μm和空隙率为 17vol%的复合材料 ,表面SiC涂层厚度为 5 0 μm。试验在超高温拉伸试验机上进行 ,真空度为 10 -3 Pa ,夹头位移速率为 0 .5 95mm/min。结果表明 ,拉伸应力 应变曲线是非线性的 ,大部分拉伸曲线基本由三段折线组成 ,对应着三段模量。第一阶段的模量和基体裂纹饱和应力对应的应变εsa 基本不随温度的升高而改变 ;第二和第三阶段的模量、损伤开始应力σmc、基体裂纹饱和应力σsa、断裂应力σf 和损伤开始应变εmc随温度有相似的变化规律 ,即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在 110 0℃ ~ 130 0℃范围内出现最大值 ,尔后随温度增加而下降 ;但是断裂应变的变化规律正好与此相反。试样机械加工后 ,由于残余应力部分得到松弛 ,并去除了表面SiC涂层开裂后引起的应力集中 ,因此材料断裂强度和断裂应变明显升高。高温和室温的拉伸断裂应变小于0 .6 % ,不能有效地松弛材料切口处的应力集中。测量了拉伸过程中试样的电阻相对变化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c/SIC 高温拉伸 涂层 残余应力 切口
下载PDF
2D-C/SiC缺口试样的拉-拉疲劳损伤 被引量:7
12
作者 侯军涛 乔生儒 +2 位作者 韩栋 吴小军 李玫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40-143,共4页
研究了二维正交编织C/SiC双边对称圆弧缺口试样室温和高温真空的拉拉疲劳行为,正弦波疲劳应力比R=0.1,频率60Hz,循环基数106次.循环到规定周次停机,测量试样的共振频率、电阻,并进行SEM观察.结果表明,2D-C/SiC复合材料缺口试样拉-拉疲劳... 研究了二维正交编织C/SiC双边对称圆弧缺口试样室温和高温真空的拉拉疲劳行为,正弦波疲劳应力比R=0.1,频率60Hz,循环基数106次.循环到规定周次停机,测量试样的共振频率、电阻,并进行SEM观察.结果表明,2D-C/SiC复合材料缺口试样拉-拉疲劳的S-N曲线非常平坦,其疲劳极限是同温度下缺口试样拉伸强度的80%~90%,光滑试样和缺口试样的疲劳极限比值与理论应力集中系数基本相同.缺口试样在疲劳过程中,电阻表征损伤与模量表征损伤的规律基本一致.在疲劳试验初期阶段,缺口附近损伤发展很快,主要表现为产生大量与加载方向垂直的裂纹,随着疲劳次数的增加,损伤发展减缓,但损伤形式逐渐增多,缺口附近与加载方向垂直的裂纹数量明显多于平行加载方向的裂纹数.讨论了电阻表征损伤和模量表征损伤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口 2d-c/SiC 拉-拉疲劳 损伤 电阻 共振频率
下载PDF
2D-C/SiC复合材料的单轴拉伸力学行为及其强度 被引量:33
13
作者 杨成鹏 矫桂琼 王波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0-337,共8页
通过单调拉伸和循环加卸载试验,研究了平纹编织C/SiC复合材料的损伤演化过程及其应力-应变行为.结果表明,残余应变、卸载模量和外加应力的关系曲线与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具有类似的形状.基于剪滞理论和混合率建立了材料的损伤本构关系和... 通过单调拉伸和循环加卸载试验,研究了平纹编织C/SiC复合材料的损伤演化过程及其应力-应变行为.结果表明,残余应变、卸载模量和外加应力的关系曲线与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具有类似的形状.基于剪滞理论和混合率建立了材料的损伤本构关系和强度模型,分析计算表明,残余应变主要由裂纹张开位移和裂纹间距决定,而卸载模量主要由界面脱粘率决定;材料的单轴拉伸行为主要由纵向纤维束决定,横向纤维对材料的整体模量和强度贡献较小.理论模拟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c/SIC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残余应变 卸载模量 细观力学模型
下载PDF
2.5D-C/SiC复合材料的拉伸损伤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常岩军 矫桂琼 +1 位作者 陶永强 王波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09-514,共6页
通过2.5D—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的面内拉伸试验,研究了材料在拉伸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和损伤演化过程,建立了2.5D—C/SiC复合材料的应力型和应变型拉伸损伤演化模型.结果表明,材料沿纵向和横向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相似,损伤过程基本相... 通过2.5D—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的面内拉伸试验,研究了材料在拉伸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和损伤演化过程,建立了2.5D—C/SiC复合材料的应力型和应变型拉伸损伤演化模型.结果表明,材料沿纵向和横向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相似,损伤过程基本相同.对应于拉伸应力应变曲线的三个特征切线模量,面内拉伸的损伤演化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始损伤阶段、损伤加速阶段和损伤减缓阶段.由应力型损伤演化模型可以推导出三个损伤阶段的两个特征应力,其中第一特征应力可以作为工程比例极限的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基复合材料 2.5d-c/SiC 损伤演化模型 拉伸性能
下载PDF
gasdermin D和gasdermin E介导的细胞焦亡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石健 徐蒙娜 汪佳兵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0年第3期352-360,共9页
近年来,研究者对诱导肿瘤细胞的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机制产生浓厚兴趣。其中,细胞焦亡(pyroptosis)是新近发现的细胞膜孔形成,细胞质肿胀,细胞膜破裂以及胞质内含物释放到细胞外环境中进而激活炎症反应的细胞程... 近年来,研究者对诱导肿瘤细胞的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机制产生浓厚兴趣。其中,细胞焦亡(pyroptosis)是新近发现的细胞膜孔形成,细胞质肿胀,细胞膜破裂以及胞质内含物释放到细胞外环境中进而激活炎症反应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大量的研究表明,细胞焦亡与癌症等各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目前gasdermin家族介导细胞焦亡,其中gasdermin D(GSDMD)和gasdermin E(GSDME)是两个主要的焦亡执行蛋白,因此本文主要探讨这两个执行蛋白的相关作用机制及与癌症的关系,以期加深我们对癌症的认识,并为癌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焦亡 gasdermin D gasdermin E 肿瘤
下载PDF
高温热曝露对3D-C/SiC复合材料弯曲性能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4
16
作者 侯军涛 乔生儒 +1 位作者 张程煜 张跃冰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3-177,共5页
3D-C/SiC复合材料试样在空气介质中600℃、900℃和1300℃热曝露不同时间后,采用三点弯曲法测试了以室温弯曲弹性模量表征的损伤变化规律,并进行了SEM和EDS分析。结果表明:3D-C/SiC在热曝露15h后,损伤变化可分为急剧上升(阶段Ⅰ)和平稳上... 3D-C/SiC复合材料试样在空气介质中600℃、900℃和1300℃热曝露不同时间后,采用三点弯曲法测试了以室温弯曲弹性模量表征的损伤变化规律,并进行了SEM和EDS分析。结果表明:3D-C/SiC在热曝露15h后,损伤变化可分为急剧上升(阶段Ⅰ)和平稳上升(阶段Ⅱ)两个阶段。阶段Ⅰ归因于炭纤维和炭层界面在空气中的直接氧化,阶段Ⅱ由复合材料内部氧的扩散所致。在复合材料制备过程的冷却阶段,因基体和炭纤维热膨胀系数不同所产生的基体微裂纹提供了氧化反应的表面与氧扩散的途径。在同一热曝露时间下,损伤随温度的上升而减少的原由可能是由于高温下裂纹收缩导致氧化表面减少,并降低氧向复合材料内扩散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c/SIC 热曝露 损伤 弯曲性能
下载PDF
3D-C/SiC的高温弯曲性能和后处理对弯曲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乔生儒 李玫 +1 位作者 韩栋 张立同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95-498,共4页
3D C SiC用T3 0 0碳纤维编织为三维四向编织体 ,编织角 2 2°。CVI(chemicalvaporinfiltration)法致密 ,纤维体积分数 40 %~ 45 % ,热解碳界面层厚度约 0 .2微米、密度为 2 .0 1g cm3和空隙率为 17% ,最终在试样表面形成 5 0 μm的... 3D C SiC用T3 0 0碳纤维编织为三维四向编织体 ,编织角 2 2°。CVI(chemicalvaporinfiltration)法致密 ,纤维体积分数 40 %~ 45 % ,热解碳界面层厚度约 0 .2微米、密度为 2 .0 1g cm3和空隙率为 17% ,最终在试样表面形成 5 0 μm的SiC涂层。在YKM 2 2 0 0超高温试验机上进行三点弯曲试验 ,真空度为 10 - 3Pa ,夹头位移速率为 0 .5mm min。结果表明 ,随试验温度升高 ,弯曲强度在 90 0℃和 170 0℃出现了两个峰值 ;弯曲模量在 110 0℃出现了最大值 ;而弯曲应变在低于 15 0 0℃基本保持不变 ,高于 15 0 0℃不断升高 ,出现了明显的不可逆变性。试样 180 0℃真空保温 1小时后处理 ,弯曲模量明显降低和强度降低 ,而变形能力明显升高。激光拉曼分析得出 :制备的 3D C SiC碳纤维存在残余压应力 ,13 0 0℃处理后碳纤维存在残余拉应力 ,而 2 0 5 0℃处理后碳纤维没有残余应力。高温下因基体和纤维膨胀系数不同 ,易产生界面脱粘和分离 ,使得基体中的裂纹不易扩展到纤维中 ,保持了纤维强度 ,同时纤维易于滑动。这是很高温度下弯曲模量降低、变形能力增加和弯曲强度略增加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弯曲试验 后处理 残余应力 界面 弯曲性能 3d-c/SIC 复合材料
下载PDF
2D-C/SiC缺口试样的拉伸行为 被引量:3
18
作者 侯军涛 乔生儒 +2 位作者 韩栋 吴小军 李玫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4-49,共6页
研究了具有双边对称圆弧缺口(试样厚3 mm宽4 mm,缺口半径2 mm,缺口深0.6 mm)的二维正交编织C/SiC试样在室温空气中与高温真空下拉伸行;测量了拉伸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初始模量和电阻;并用SEM观察断口。结果表明,2D-C/SiC材料除室温下... 研究了具有双边对称圆弧缺口(试样厚3 mm宽4 mm,缺口半径2 mm,缺口深0.6 mm)的二维正交编织C/SiC试样在室温空气中与高温真空下拉伸行;测量了拉伸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初始模量和电阻;并用SEM观察断口。结果表明,2D-C/SiC材料除室温下缺口试样的拉伸强度低于光滑试样外,高温下两者基本相当,两者都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也基本一致。高温下缺口试样拉伸强度与光滑试样相当说明,该材料对应力集中不敏感;室温时对应力集中敏感。缺口试样的断裂应变要远小于光滑试样的断裂应变。2D-C/SiC材料缺口试样基体裂纹开裂应力随着试验温度的上升逐渐增加。缺口试样的相当模量高于同一温度下光滑试样的弹性模量,两者都随着试验温度上升而增加,在1 100℃达最大值,然后开始下降。电阻表征的损伤大体上随载荷增加而增加,1 300℃和1 500℃条件下,较小载荷范围内有下降现象。从室温到1 500℃,所有断口中与载荷方向垂直的纤维束断裂面平整,平行于载荷方向的纤维束断面参差不齐。2D-C/SiC复合材料总体上仍属于脆性断裂,局部上有纤维或纤维束内小的纤维集团拔出,吸收了较多的能量,存在增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口 2d-c/SiC 高温拉伸 电阻 损伤
下载PDF
3D-C/SiC复合材料在室温和1300℃的拉-拉疲劳行为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杜双明 乔生儒 +1 位作者 纪岗昌 韩栋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22-25,共4页
采用应力比为 0 .1,频率为 6 0 Hz的正弦波在室温和 130 0℃ ,10 - 4Pa真空中对 3D- C/Si C复合材料进行了拉 -拉疲劳试验。同时用 SEM分析了疲劳断口特征。结果表明 :若取循环基数为 10 6 ,130 0℃疲劳极限为 2 85 MPa,约为抗拉强度的 ... 采用应力比为 0 .1,频率为 6 0 Hz的正弦波在室温和 130 0℃ ,10 - 4Pa真空中对 3D- C/Si C复合材料进行了拉 -拉疲劳试验。同时用 SEM分析了疲劳断口特征。结果表明 :若取循环基数为 10 6 ,130 0℃疲劳极限为 2 85 MPa,约为抗拉强度的 94 % ;室温疲劳极限为 2 35 MPa,约为抗拉强度的 85 %。 130 0℃疲劳断口的纤维拔出长度比室温短。疲劳损伤主要起源于纤维束编织交叉部位 ,随着疲劳循环次数的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c/SIC复合材料 高温条件 拉-拉疲劳 疲劳损伤 室温条件 碳纤维 碳化硅陶瓷
下载PDF
分形维数和弹性模量衰减表征2D-C/SiC的拉伸蠕变损伤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小军 乔生儒 +2 位作者 侯军涛 韩栋 李玫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21-325,共5页
真空条件对2D—C/SiC复合材料在1300℃和1500℃进行了高温拉伸蠕变试验,蠕变进行到0、0.5h、2h、10h、25h、50h中断试验,用SEM观察表面形貌,用盒维数法计算试样表面裂纹的分形维数;同时测量试样的弹性模量。结果表明,由于2D—C/... 真空条件对2D—C/SiC复合材料在1300℃和1500℃进行了高温拉伸蠕变试验,蠕变进行到0、0.5h、2h、10h、25h、50h中断试验,用SEM观察表面形貌,用盒维数法计算试样表面裂纹的分形维数;同时测量试样的弹性模量。结果表明,由于2D—C/SiC特有的蠕变损伤形式,所形成的损伤尺度都较短,其分形维数介于0~1之间。用分形维数和弹性模量衰减都可表征2D—C/SiC的蠕变损伤,两种损伤参量所描述的蠕变损伤总的发展趋势基本一致,即蠕变开始阶段损伤发展较快,随后进入缓慢发展的第二阶段。在第二阶段中,分形维数表征的损伤持续单调增加;而用弹性模量衰减表征的损伤在该阶段出现先下降随后升高的现象。以基体裂纹为主要损伤形式的条件下。分形维数主要反映蠕变试样局部的损伤,而弹性模量衰减反映的是蠕变试样整体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c/SiC 拉伸蠕变 损伤 分形维数 弹性模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