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2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the Computer Simulation Technique to Developing EFI Engine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付军 赵长禄 +2 位作者 黄英 葛蕴珊 孙业保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00年第2期205-210,共6页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simulation technique to electronic controlled fuel injection(EFI) engine was studied to increase the development speed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the engine and car. On the bas...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simulation technique to electronic controlled fuel injection(EFI) engine was studied to increase the development speed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the engine and car. On the basis of an EFI system developed by ourselves, the simulation model of the initial control data and engine operation points during a driving cycle and the car performance pridiction model were established. This method was applied to a mini car. The experiment showed that the simulated control data has good accuracy; and the engine test points and car performances obtained by simulation are useful for the matching of EFI system with gasoline engine and the development speed is increa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uter simulation electronic-controlled fuel injection (EFI) gasoline engine
下载PDF
Potential of secondary aerosol formation from Chinese gasoline engine exhaust
2
作者 Zhuofei Du Min Hu +12 位作者 Jianfei Peng Song Guo Rong Zheng Jing Zheng Dongjie Shang Yanhong Qin He Niu Mengren Li Yudong Yang Sihua Lu Yusheng Wu Min Shao Shijin Shua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4期348-357,共10页
Light-duty gasoline vehicles have drawn public attention in China due to their significant primary emissions of particulate matter and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 However,little information on secondary aeroso... Light-duty gasoline vehicles have drawn public attention in China due to their significant primary emissions of particulate matter and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 However,little information on secondary aerosol formation from exhaust for Chinese vehicles and fuel conditions is available. In this study, chamber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quantify the potential of secondary aerosol formation from the exhaust of a port fuel injection gasoline engine. The engine and fuel used are common in the Chinese market, and the fuel satisfies the China V gasoline fuel standard. Substantial secondary aerosol formation was observed during a 4–5 hr simulation, which was estimated to represent more than 10 days of equivalent atmospheric photo-oxidation in Beijing. As a consequence, the extreme case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SOA) production was 426 ± 85 mg/kg-fuel, with high levels of precursors and OH exposure. The low hygroscopicity of the aerosols formed inside the chamber suggests that SOA was the dominant chemical composition. Fourteen percent of SOA measured in the chamber experiments could be explained through the oxidation of speciated single-ring aromatics. Unspeciated precursors, such as intermediate-volatility organic compounds and semi-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might be significant for SOA formation from gasoline VOCs. We concluded that reductions of emissions of aerosol precursor gases from vehicles are essential to mediate pollution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t fuel injection gasoline engine exhaust Secondary aerosol formation Chamber simulation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
原文传递
Fuel Burning Rate Model for Stratified Charge Engine
3
作者 宋金瓯 姜泽军 +1 位作者 姚春德 王洪夫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EI CAS 2006年第3期169-173,共5页
A zero-dimensional single-zone double-curve model is presented to predict fuel burning rate in stratified charge engines, and it is integrated with GT-Power to predict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the stratified charge ... A zero-dimensional single-zone double-curve model is presented to predict fuel burning rate in stratified charge engines, and it is integrated with GT-Power to predict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the stratified charge engines. The model consists of two exponential functions for calculating the fuel burning rate in different charge zones. The model factors are determined by a non-linear curve fitting technique,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data obtained from 30 cases in middle and low loads. The results show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 measured and calculated cylinder pressures, and the deviation between calculated and measured cylinder pressures is less than 5%. The zerodimensional single-zone double-curve model is successful in the combustion modeling for stratified charge eng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el burning rate simulation model stratified charge gasoline engine
下载PDF
Real-time Control Oriented HCCI Engine Cycle-to-cycle Dynamic Modelling 被引量:1
4
作者 He Ma Hong-Ming Xu Ji-Hong W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tomation and computing》 EI 2011年第3期317-325,共9页
For homogeneous charge compression ignition (HCCI) combustion, the auto-ignition process is very sensitive to in-cylinder conditions, including in-cylinder temperature, in-cylinder components and concentrations. The... For homogeneous charge compression ignition (HCCI) combustion, the auto-ignition process is very sensitive to in-cylinder conditions, including in-cylinder temperature, in-cylinder components and concentrations. Therefore, accurate control is required for reliable and efficient HCCI combustion. This paper outlines a simplified gasoline-fueled HCCI engine model implemented in Simulink environment. The model is able to run in real-time and with fixed simulation steps with the aim of cycle-to-cycle control and hardware- in-the-loop simulation. With the aim of controlling the desired amount of the trapped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EGR) from the previous cycle, the phase of the intake and exhaust valves and the respective profiles are designed to vary in this model. The model is able to anticipate the auto-ignition timing and the in-cylinder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The validation has been conducted using a comparison of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Ricardo Hydro engine published in a research by Tianjin University and a JAGUAR V6 HCCI test engine at the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The comparison shows the typical HCCI combustion and a fair agreement between the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PACE gasoline-fueled homogeneous charge compression ignition (HCCI) engine real-time control oriented system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下载PDF
山地风电叶片运输稳定性补偿研究
5
作者 林兰刚 丛鲁兹 +2 位作者 何太碧 曾传华 尹鹏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3-151,共9页
针对山地风电叶片在运输过程中因牵引力和横纵坡等方面造成的失稳问题,通过Solidworks建立车组模型,利用flow simulation插件进行了运输工装流体分析,得出了不同风速、风向的风载荷对车组的作用情况,并且提出用一种新动力运输方式,在保... 针对山地风电叶片在运输过程中因牵引力和横纵坡等方面造成的失稳问题,通过Solidworks建立车组模型,利用flow simulation插件进行了运输工装流体分析,得出了不同风速、风向的风载荷对车组的作用情况,并且提出用一种新动力运输方式,在保证牵引力的情况下提高安全性,对横坡、纵坡情况下的工装举升补偿和工装自转补偿进行研究,拟合出其具体的补偿角度公式,并且对有可变配重的工装,拟合出具体配重位置补偿公式。结果表明:在不同风速、风向的风载荷对山地风电叶片运输的影响研究中,在风速逐渐增加过程中,总压与受力变化趋势均增大且变化趋势相同,由于山地风电叶片的翼型结构,横向流速呈直线增加,且不等于设置的环境速度。而对不同的风向研究中,横向风作用远大于纵向风作用,结合自走式液压平板车运输速度极小,因此,在实际中通常忽略纵向风作用。其次针对现有条件的多车牵引弯道通过性低的缺点设计出了一种多动力单元运输方式。在工装补偿仿真试验中,利用工装的自转与举升来对叶片运输中遇到的横纵坡进行补偿,采用公式拟合的方法得出在一定坡度下的具体补偿角度。在配重位置仿真试验中,通过拟合公式得出了在工装一定举升角度下的配重具体补偿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稳定性补偿 flow simulation插件 补偿角度 配重位置 山地风电叶片运输
下载PDF
废气入射管道参数对缸内EGR分层的影响
6
作者 杨川 廖勇 +2 位作者 杜永波 李元栋 张力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30,共10页
为了在某款摩托车汽油机缸内实现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分层以减少泵气损失,降低NOx排放,将原有的进气旁通系统改造为EGR系统,使用GT-POWER模型求解出3000 r/min、60 mg进气量工况下废气入射管道以及进排气道的边... 为了在某款摩托车汽油机缸内实现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分层以减少泵气损失,降低NOx排放,将原有的进气旁通系统改造为EGR系统,使用GT-POWER模型求解出3000 r/min、60 mg进气量工况下废气入射管道以及进排气道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并将这些条件导入发动机的CONVERGE模型中进行计算,通过对比不同废气入射管径、不同安装角度、不同安装距离条件下的缸内流动特性、缸内速度场以及缸内废气质量分数分布,确定了最佳废气入射管道参数。结果表明:在3000 r/min、60 mg进气量工况下,当废气入射管径为5 mm,入射角度为17.5°,安装距离为22 mm时,气缸内能实现EGR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R分层 汽油机 CONVERGE仿真
下载PDF
闪沸喷雾孔几何形状对孔内流动特性影响的数值模拟
7
作者 尹鹏 许敏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0-367,共8页
研究了汽车直喷汽油机喷嘴的几何形状对于闪沸喷雾孔内流动以及相变过程的影响机理。基于热不平衡假设建立了一维的两相相变流动模型,对于具有不同喷孔流道长度、直径、入口处圆角以及流道锥角的结构,分析了闪沸喷雾孔内流动的特性。将... 研究了汽车直喷汽油机喷嘴的几何形状对于闪沸喷雾孔内流动以及相变过程的影响机理。基于热不平衡假设建立了一维的两相相变流动模型,对于具有不同喷孔流道长度、直径、入口处圆角以及流道锥角的结构,分析了闪沸喷雾孔内流动的特性。将该模型结果与作者团队先前的实验结果进行了精度比对,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喷孔流道长度越长,孔径越小,从而孔内相变越剧烈。流道入口处圆角会减少喷孔内部蒸汽的生成。收缩型喷孔压降较小,孔内蒸汽相的生成也相应减少,从而扩张型喷嘴增大蒸汽产生速率。不同的喷孔结构,改变了流道内的压力以及速度分布;压力分布影响了气泡的生长速率,速度分布影响了气泡的生长时间,而两者共同作用影响了孔内的相变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动力 直喷汽油机 闪沸喷雾 热不平衡 孔内流动 两相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不同米勒循环方案汽油机性能仿真与试验研究
8
作者 鞠金宝 杨帅 +2 位作者 刘海然 刘海峰 吴名芝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4期10-13,共4页
本课题借助某1.5L自然吸气汽油机进行配气机构改型以实现米勒循环,基于一维软件计算选取不同凸轮型线,研究不同方案实现新机油耗及额定扭矩性能目标的差异。借助三维CFD软件,对选取配气组合方案建立缸内流动模型,计算流场分布,对火花塞... 本课题借助某1.5L自然吸气汽油机进行配气机构改型以实现米勒循环,基于一维软件计算选取不同凸轮型线,研究不同方案实现新机油耗及额定扭矩性能目标的差异。借助三维CFD软件,对选取配气组合方案建立缸内流动模型,计算流场分布,对火花塞附近流场、湍动能进行计算;计算出缸内压力和温度场分布,为开发试验提供必要的计算流体力学输入。另外,借助性能试验台,对改型后的样机开展了性能开发试验,验证了实际收益,最终实现了满足设计目标的方案选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米勒循环 比油耗 CFD计算
下载PDF
基于比例继动阀的解耦式制动能量回收
9
作者 黄壮壮 杨坤 +2 位作者 王戈 王杰 成兆君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140,共10页
针对纯电动商用车在连续制动时,气源压力偏低会导致驱动轴耦合制动力响应速度变慢,影响制动能量回收效率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比例继动阀的解耦式制动能量回收系统(uncoupled braking energy recovery system,URBS)方案。首先,基于比例... 针对纯电动商用车在连续制动时,气源压力偏低会导致驱动轴耦合制动力响应速度变慢,影响制动能量回收效率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比例继动阀的解耦式制动能量回收系统(uncoupled braking energy recovery system,URBS)方案。首先,基于比例继动阀的迟滞特性,采用前馈-单神经元PID控制方法,实现制动气压的准确输出;其次,以电池SOC、车速等为约束条件,根据气源压力信号确定供压模式,并制定解耦式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最后,基于AMESim,MATLAB/Simulink及TruckSim搭建联合仿真平台,选取单次制动工况与循环工况验证了制动力耦合效果及系统的制动能量回收效果。结果表明,基于比例继动阀的URBS可实现耦合制动力的快速响应,达到稳态压力值75%的时间小于0.1 s,且在中国重型商用车行驶工况和中国重型商用车瞬态工况下有效制动能量回收率分别为10.13%,17.17%。所提URBS方案能有效提高驱动轴耦合制动力的响应速度及耦合精度,可为纯电动商用车气压式URBS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解耦式制动能量回收 比例继动阀 单神经元PID 迟滞补偿 联合仿真
下载PDF
水/蒸汽喷射时刻对汽油机燃烧和排放影响研究
10
作者 贾智圆 孙秀秀 +1 位作者 陈勇 李双清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98-302,共5页
通过由试验验证的型号为LJ465Q汽油发动机热力学模型,研究了缸内水和蒸汽喷射时刻对发动机性能和排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发动机2000r/min及全负荷下,喷射质量为9mg,喷射压力为10bar,喷射时刻为(-110~-60)°CA时,水喷射工况输... 通过由试验验证的型号为LJ465Q汽油发动机热力学模型,研究了缸内水和蒸汽喷射时刻对发动机性能和排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发动机2000r/min及全负荷下,喷射质量为9mg,喷射压力为10bar,喷射时刻为(-110~-60)°CA时,水喷射工况输出功率随着喷射时刻滞后逐渐减小,功率最大可提高0.71%,燃油消耗率可降低0.74%,喷水后减少了局部高温和局部过浓区域,有助于明显降低NOx排放,其最大降低了66.3%,HC排放有所增加;过热蒸汽喷射工况输出功率随着喷射时刻滞后逐渐增大,功率最大可提高1.7%,燃油消耗率可降低1.8%,NOx排放量随喷射时刻增大而减少,最大降低了55.2%,HC排放降低了15.4%。综上,缸内蒸汽喷射相比于水对发动机性能和排放的影响效果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缸内喷水 缸内蒸汽喷射 喷射时刻 模拟研究
下载PDF
汽油机燃烧过程模拟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李岳林 张志沛 +1 位作者 张雨 郭晓汾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7-62,共6页
建立了汽油机燃烧过程的双区和多区诊断及预测模型,其中包括火焰传播模型。在质量燃烧率的 计算中,直接反映了紊流对燃烧过程的影响。编制了计算程序,进行了计算与试验的对比分析,计算结果 与试验结果两者吻合良好。同时进行了变参... 建立了汽油机燃烧过程的双区和多区诊断及预测模型,其中包括火焰传播模型。在质量燃烧率的 计算中,直接反映了紊流对燃烧过程的影响。编制了计算程序,进行了计算与试验的对比分析,计算结果 与试验结果两者吻合良好。同时进行了变参数性能预测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燃烧过程 模拟 双区燃烧模型
下载PDF
车用汽油机流动过程模拟及基于DoE的配气相位优化 被引量:17
12
作者 叶年业 刘洁 +4 位作者 倪计民 杜倩颖 张小矛 陈明 平银生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2-75,共4页
以某可变配气定时汽油机为原型,利用BOOST软件建立了流动过程模型并进行标定。运用DoE方法对原机的配气相位进行了优化,获得外特性时对应的最优配气相位。模拟计算显示:发动机采用优化的配气相位后,充气效率和转矩在外特性低速段下,最... 以某可变配气定时汽油机为原型,利用BOOST软件建立了流动过程模型并进行标定。运用DoE方法对原机的配气相位进行了优化,获得外特性时对应的最优配气相位。模拟计算显示:发动机采用优化的配气相位后,充气效率和转矩在外特性低速段下,最大优化率达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汽油机 流动过程 配气相位 优化 模拟
下载PDF
缸内直喷汽油机工作过程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16
13
作者 谭文政 冯立岩 +5 位作者 张春焕 田江平 隆武强 李骏 李金成 宫艳峰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1-228,共8页
用三维CFD数值模拟软件对一台均质充量缸内直喷汽油机全负荷工况时的进气、压缩和混合气形成过程进行了三维瞬态数值模拟.分析了进气道内及气缸内的工质运动状态,研究了缸内滚流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及其对混合气形成的影响,探讨了两种喷油... 用三维CFD数值模拟软件对一台均质充量缸内直喷汽油机全负荷工况时的进气、压缩和混合气形成过程进行了三维瞬态数值模拟.分析了进气道内及气缸内的工质运动状态,研究了缸内滚流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及其对混合气形成的影响,探讨了两种喷油定时所对应的燃油喷雾、混合气形成过程.结果显示,在现有条件下喷油开始时刻为420°CA所对应的点火时刻火花塞附近混合气形成质量好于喷油开始时刻为390°CA的情况,更利于着火和火焰传播.另外,为了进一步改善混合气质量,改进了燃烧室设计方案,并对新方案的混合气形成质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原方案相比新燃烧室方案的燃料蒸发速度更快,混合气均匀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缸内直喷 工作过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电喷汽油机进气管燃油动态模型及补偿的仿真 被引量:4
14
作者 邹博文 吴锋 杨志家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3-425,429,共4页
在燃油动态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空燃比动态补偿策略。通过MATLAB的SIMULINK仿真环境 ,对进气管燃油动态特性及其补偿器模型进行了仿真 。
关键词 汽车发动机 电喷汽油机 进气管 燃油动态模型 补偿仿真
下载PDF
基于一维/三维模型耦合仿真的汽车进气谐振器设计 被引量:9
15
作者 谭建伟 葛蕴珊 +2 位作者 毕晔 韩秀坤 高力平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59-864,共6页
采用STAR-CD软件,建立了Helmholtz进气谐振器流体动力学模型,利用GT-POWE软件建立465Q汽油机模型,运用STAR-CD与GT-POWER软件建立了谐振器与发动机联合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对谐振器和发动机进行了一维/三维模型耦合仿真,得到了谐振器... 采用STAR-CD软件,建立了Helmholtz进气谐振器流体动力学模型,利用GT-POWE软件建立465Q汽油机模型,运用STAR-CD与GT-POWER软件建立了谐振器与发动机联合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对谐振器和发动机进行了一维/三维模型耦合仿真,得到了谐振器对进气降噪和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结果。并进行了实验对比,计算值与测量值吻合良好,模拟结果为谐振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进气谐振器 耦合仿真 设计
下载PDF
活塞式航空发动机二级涡轮增压系统匹配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徐斌 魏玲 赵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51-554,共4页
针对高空小型飞机的动力要求,对某一级增压的活塞式航空发动机进行了二级增压系统的匹配设计分析.利用AVL boost软件建立了原发动机的一级增压模型,并根据实验数据进行了校核.在原机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二级增压发动机模型,并且进行了... 针对高空小型飞机的动力要求,对某一级增压的活塞式航空发动机进行了二级增压系统的匹配设计分析.利用AVL boost软件建立了原发动机的一级增压模型,并根据实验数据进行了校核.在原机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二级增压发动机模型,并且进行了匹配计算.计算结果给出了发动机不同海拔高度下的运行情况,分析了发动机主要参数对性能的影响.研究了旁通阀对二级增压系统的调节规律,确定了高低两级压气机总压比随发动机海拔高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二级增压系统能够为发动机提供足够的进气充量,保证在大气密度降低后发动机还可以产生要求的功率,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级增压 汽油机 模拟 性能
下载PDF
电控旁通阀涡轮增压器匹配计算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龚金科 陈长友 +2 位作者 胡辽平 杨迪 刘冠麟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7,共7页
采用发动机性能仿真软件GT-power建立了带废气旁通阀电控系统的涡轮增压汽油机模型,基于增压压力随旁通阀开度变化的情况,确定了控制系统的特性参数值.根据不同增压压力下涡前压力的变化规律以及汽油机动力性能的要求对废气旁通阀开度... 采用发动机性能仿真软件GT-power建立了带废气旁通阀电控系统的涡轮增压汽油机模型,基于增压压力随旁通阀开度变化的情况,确定了控制系统的特性参数值.根据不同增压压力下涡前压力的变化规律以及汽油机动力性能的要求对废气旁通阀开度进行标定,分析了增压器与汽油机联合运行性能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选配的小尺寸涡轮确保了汽油机的低速性能;建立的控制系统实现了对增压压力多目标值的连续控制,高速时没有发生因增压压力过高而导致爆燃和增压器超速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涡轮增压器 电控旁通阀 匹配 数值仿真
下载PDF
电控汽油发动机故障模拟试验 被引量:7
18
作者 蹇小平 张春化 +1 位作者 王向东 王平福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7-102,共6页
在自行开发的电控汽油发动机故障模拟试验台上,完成了主要传感器的故障模拟试验,对比研究了相关故障对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等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空气流量信号丢失后,中小负荷时混合气过浓,从而使比油耗上升,HC和CO排放增... 在自行开发的电控汽油发动机故障模拟试验台上,完成了主要传感器的故障模拟试验,对比研究了相关故障对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等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空气流量信号丢失后,中小负荷时混合气过浓,从而使比油耗上升,HC和CO排放增加,NOx排放减小,而大负荷时,空气流量信号的有无对发动机性能影响较小;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怠速信号丢失后,发动机运转不稳;全负荷信号丢失后,满负荷时混合气没有加浓,功率下降,但比油耗略有减小,CO和HC排放降低,NOx排放升高;爆震信号丢失后,点火提前角减小,功率下降,比油耗升高,HC和NOx排放减小,CO排放基本不变;冷却液温度传感器信号丢失后,冷启动时混合气没有加浓,发动机冷启动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电控汽油发动机 发动机性能 故障模拟
下载PDF
改善495汽油机燃烧性能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云清 成传松 +1 位作者 刘宾 赵立峰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2-56,共5页
基于三维CFD软件FIRE,计算分析了495汽油机的进气燃烧过程特性。研究结果表明:4气门汽油机进气过程中存在着双涡运动特性,其中,排气门侧的涡团因不断地吸取能量而增强;而进气门侧的涡团由于能量耗散而衰减。调整气道倾斜角参数α、β、... 基于三维CFD软件FIRE,计算分析了495汽油机的进气燃烧过程特性。研究结果表明:4气门汽油机进气过程中存在着双涡运动特性,其中,排气门侧的涡团因不断地吸取能量而增强;而进气门侧的涡团由于能量耗散而衰减。调整气道倾斜角参数α、β、θ,使得高湍动能区向火花塞靠近,从而显著提高燃烧速率;调节α、β倾斜角比调节θ倾斜角对缸内滚流强度的影响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汽油机 瞬态模拟 进气道 流场结构
下载PDF
四气门汽油机进气道气流运动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刘德新 李丹 +1 位作者 冯洪庆 于吉超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6-38,共3页
利用三维流体动力学软件对实际四气门汽油机进气道的气流运动进行了气道稳流试验台的三维数值模拟计算。计算结果显示出在气道稳流试验台条件下的三维空气流动的详细状况,并表明在发动机缸内可以形成明显的滚流。气道流动性能评价参数... 利用三维流体动力学软件对实际四气门汽油机进气道的气流运动进行了气道稳流试验台的三维数值模拟计算。计算结果显示出在气道稳流试验台条件下的三维空气流动的详细状况,并表明在发动机缸内可以形成明显的滚流。气道流动性能评价参数的计算与试验结果比较表明:数值模拟的精度较高,可为发动机气道设计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汽油机 进气道 三维数值模拟 滚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