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bile salts and bile acids on human gastric mucosal epithelial cells 被引量:2
1
作者 Yinxue Song Jun Gong 《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08年第4期217-223,共7页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bile salt and bile acid on cultured eternalized human gastric mucosa epithelium GES-1 cells. Methods:Cultured eternalized human gastric mucosa epithelium GES-1 cells were treated w...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bile salt and bile acid on cultured eternalized human gastric mucosa epithelium GES-1 cells. Methods:Cultured eternalized human gastric mucosa epithelium GES-1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media containing 6 different kinds of bile salts and 3 different kinds of bile acids and their mixture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GCDC(glycochenodeoxychoμte), GDC (glycodeoxychoμte), GC(glycochoμte), TCDC(taurochenodeoxychoμte), TDC(taurodeoxychoμte), TC (taurochoμte), LCA (lithocholicacid), CA(cholic acid), DCA(deoxycholic acid)(50 μ mol/L,250 μ mol/L,500 μ mol/L,1000 μ mol/L), DY(mixture of bile salts) and DS(mixture of bile acids)(250 μ mol/L,500 μ mol/L,1000 μ mol/L,1500 μ mol/L, 2000 μ mol/L),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ontrol group(in normal media without bile salts and bile acids). Cell proliferation was assessed by MTT(3-[4,5-Dimethylthiaolyl]-2,5- 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assay for 72 hours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and the apoptotic cells were assayed by flow cytometry (FCM) with Annex V-FITC conjugated with propidium iodide(PI) staining for 24 hours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1500,2000 μt mol/L). Result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orphology and cell proliferation in GC group after 24-72 h. Low concentration(50 μ mol/L) of GCDC, GDC, TCDC, TDC and TC accelerated gastric epithelial cell growth in a dosage-time dependent manner. At middle concentration (250-500 μ mol/L), it showed positive effect after 24-48 h, while negative effect after 72 h. At high concentration(1000 μ mol/L), it accelerated gastric epithelial cell growth after 24h and show consistent inhibition even leading to necrosis after 48-72 h. LCA and CA showed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50 μ mol/L after 24-72 h, while 250-1000 μ mol/L showed a trend towards apoptosis after 24-72 h. At 50-500 μmol/L, DCA showed proliferation after 24 h and apoptosis after 48-72 h, but showed necrosis after 24-72 h at 1000 μmol/L. DY and DS could facilitate normal gastric mucosa epithelial cell growth at low concentration (250-500 μ mol/L), however at 1000-2000 μ mol/L the trend shifted from apoptosis to necrosis. FCM with Annexin-V conjugated with PI staining revealed that GCDC, GDC, GC, TCDC, TDC, TC, LCA, CA, DCA, DY and DS induced apoptosis of human gastric mucosal epithelial cells. They were all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P 〈 0.05),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C group (P 〉 0.05). The bile salts induced apoptosis in a time-dose-dependent manner. Conclusion: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bile acid and bile salt is the trigger of injury in human gastric mucosal epithelial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le salts bile acid duodenogastric reflux gastric mucosal epithelial cells APOPTOSIS
下载PDF
胆汁酸诱导胃癌的发生机制及丹参提取物潜在作用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静 任小军 罗云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8期156-158,共3页
胆汁反流可导致胃黏膜发生炎性反应、癌变。胆汁酸可以通过激活各种受体和信号通路来诱导胃癌的发生。传统中药丹参提取物可以起到预防胆汁酸诱导胃癌的作用。文章对近年来胆汁酸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胃黏膜长时间暴露于胆... 胆汁反流可导致胃黏膜发生炎性反应、癌变。胆汁酸可以通过激活各种受体和信号通路来诱导胃癌的发生。传统中药丹参提取物可以起到预防胆汁酸诱导胃癌的作用。文章对近年来胆汁酸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胃黏膜长时间暴露于胆汁酸中会导致黏膜损伤及炎性反应,导致慢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和胃癌;丹参提取物在预防和治疗胆汁酸诱导的胃癌中具有潜在优势,丹参素通过调节多种涉及炎症、氧化应激、DNA损伤和细胞凋亡的信号通路,可以预防胆汁反流引起胃炎和胃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反流 胃癌 丹参提取物
下载PDF
胆汁酸通过调控 HOXB7 促进胃黏膜肠化生 被引量:1
3
作者 林可昕 姚诺 +6 位作者 赵行雨 曲晓东 李学志 李嵩博 董强 王娜 时永全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46-250,共5页
目的探究HOXB7在胆汁酸诱导的胃黏膜肠化生(GIM)中的作用。方法利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HOXB7及多种肠型标志分子在不同细胞系和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借助过表达质粒及特异性siRNA转染分别建立HOXB7过表达和敲低细胞模型,... 目的探究HOXB7在胆汁酸诱导的胃黏膜肠化生(GIM)中的作用。方法利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HOXB7及多种肠型标志分子在不同细胞系和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借助过表达质粒及特异性siRNA转染分别建立HOXB7过表达和敲低细胞模型,并检测肠型标志分子的表达变化。结果在胃上皮细胞GES-1中,脱氧胆酸(DCA)以时间依赖和浓度依赖的方式诱导HOXB7和肠型标志分子CDX2、MUC2的表达上调(P<0.01)。HOXB7在多种胃癌细胞系及正常肠上皮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远高于GES-1(P<0.01)。HOXB7在小鼠大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食管和胃黏膜组织(P<0.05),呈吻尾轴表达模式。HOXB7在GIM患者肠化生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配对正常胃黏膜组织(P<0.01)。HOXB7能够调控肠型标志分子CDX2、KLF4和MUC2在胃上皮细胞系中的表达(P<0.05,P<0.01),而敲低HOXB7能减弱DCA对多种肠型标志分子的表达诱导作用(P<0.01)。结论HOXB7参与了胆汁酸对GIM的诱导调控,深入揭示HOXB7的上下游分子通路有助于寻找新的GIM防治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肠化生 胆汁酸 HOXB7
下载PDF
乳酸乳球菌的单菌包埋技术及在胃肠道环境中的性能评价
4
作者 万昊 谢安琪 冯蕾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由于益生菌对消化系统的强酸和高浓度胆汁盐环境较为敏感,并且在肠道中定殖能力较低,因此开发新颖有效的益生菌包埋体系用于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本研究使用羧甲基化β-葡聚糖(m GN),通过金属-酚醛网络结构(Fe-TA)的桥联作用,将其黏... 由于益生菌对消化系统的强酸和高浓度胆汁盐环境较为敏感,并且在肠道中定殖能力较低,因此开发新颖有效的益生菌包埋体系用于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本研究使用羧甲基化β-葡聚糖(m GN),通过金属-酚醛网络结构(Fe-TA)的桥联作用,将其黏附在乳酸乳球菌(LL)表面,构建乳酸乳球菌的包埋体系LL@Fe-TA@mGN,并评价LL@Fe-TA@mGN对胃液与胆盐的抗性及其在体内的滞留能力。结果表明:当mGN的质量浓度为0.12 mg/mL时,LL@Fe-TA@mGN体系的粒径和zeta-电位都达到峰值,表明该质量浓度为mGN包埋单个乳酸乳球菌的最佳质量浓度。在MRS液体培养基中,LL@FeTA@mGN的生长曲线与LL的生长曲线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mGN的毒性可以忽略不计。在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分析中均可清晰地看到一层“膜”完整地包覆在乳酸乳球菌表面。经2 h模拟胃液与胆盐的孵育,mGN包埋后的LL抗胃液能力与抗胆盐能力相比于未包埋的LL分别提升14.63倍与1.94倍。体内荧光成像实验证实LL@Fe-TA@mGN具有更强的肠道滞留能力。综上,本研究开发的乳酸乳球菌单菌包埋技术能够显著提升乳酸乳球菌的胃肠道抗性与体内滞留能力。研究结果可为益生菌包埋系统的开发与利用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化β-葡聚糖 乳酸乳球菌 抗胃液 抗胆盐 体内滞留
下载PDF
基于倾向性匹配的胆汁反流对胃黏膜影响及CDX2表达分析
5
作者 季怡帆 楼晓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61-266,共6页
背景胆汁反流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对胃粘膜癌前病变的作用存在争议.拟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减少混杂因素的干扰,以探讨胆汁反流对胃黏膜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胆汁反流对胃粘膜损伤的作用,评估其对组织病理学的影... 背景胆汁反流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对胃粘膜癌前病变的作用存在争议.拟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减少混杂因素的干扰,以探讨胆汁反流对胃黏膜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胆汁反流对胃粘膜损伤的作用,评估其对组织病理学的影响以及分子表达.方法收集2023-07/2023-12嘉兴市中医院155例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患者,随机选取同期227例慢性胃炎患者为对照组.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调整混杂因素后,依据新悉尼系统行组织学分级,并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粘膜尾型同源框基因2(caudal type homeobox 2,CDX2)表达,分析两组胃粘膜组织病理学改变以及与CDX2表达相关性.结果PSM 1:1匹配后两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匹配后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组胃黏膜慢性炎症反应、炎症活动性、萎缩、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严重程度均高于慢性胃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CDX2阳性表达与IM显著正相关(r=0.629,P<0.01),与萎缩、胆汁反流呈正相关(r=0.269,r=0.282,P<0.01).结论胆汁反流可加重胃黏膜损伤,是胃粘膜炎症反应、萎缩、IM的危险因素.同时胆汁反流可能通过影响CDX2表达参与IM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反流 胃粘膜肠上皮化生 CDX2 倾向性评分匹配
下载PDF
利胆祛湿汤加减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6
作者 刘燕 王春艳 +1 位作者 程忠于 袁洁 《四川中医》 2024年第8期116-119,共4页
目的:观察利胆祛湿汤加减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8月~2020年7月收治的Hp阳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11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7例... 目的:观察利胆祛湿汤加减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8月~2020年7月收治的Hp阳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11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四联疗法进行抗Hp治疗,辨证加减组加用利胆祛湿汤加减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胃黏膜病理组织评分的变化,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胆酸、胃酸、胃饥饿素(Stomach hunger,Ghrelin)、胃动素(Motilin,MLT)、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s,CRP)、血管活性肠肽(Vascular 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的变化,并统计两组总有效率和Hp根除率。结果辨证加减组的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四联组的82.46%,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管扩张和炎症程度逐渐下降(P<0.05),胃小凹增生和黏膜肌增生程度较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组间比较发现,辨证加减组血管扩张和炎症程度低于四联组(P<0.05),胃小凹增生和黏膜肌增生程度与四联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胆酸、胃酸逐渐下降(P<0.05),进一步组间比较发现,辨证加减组胆酸、胃酸低于四联组(P<0.05)。治疗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Ghrelin、MLT逐渐上升(P<0.05),CRP、VIP逐渐下降(P<0.05),进一步组间比较发现,辨证加减组Ghrelin、MLT高于四联组(P<0.05),CRP、VIP低于四联组(P<0.05)。四联组Hp根除50例,Hp根除率为87.72%,辨证加减组Hp根除52例,Hp根除率为91.2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胆祛湿汤加减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可有效减轻胃黏膜的组织学改变,调节相关因子的表达,减少胆酸、胃酸的分泌,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胆祛湿汤 四联疗法 幽门螺旋杆菌 胆汁反流性胃炎 胃黏膜组织学
下载PDF
荜铃胃痛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分析
7
作者 朱小进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目的探讨荜铃胃痛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胃溃疡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20年1月—2023年9月镇江市丹徒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Hp阳性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 目的探讨荜铃胃痛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胃溃疡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20年1月—2023年9月镇江市丹徒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Hp阳性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四联疗法加荜铃胃痛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与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炎性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Hp阳性胃溃疡患者在四联疗法基础上再加荜铃胃痛颗粒,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疗效,改善患者症状并减轻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荜铃胃痛颗粒 四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阳性 胃溃疡 炎性因子
下载PD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uncut Roux-en-Y vs Billroth Ⅱ reconstruction after distal gastrectomy for gastric cancer: Which technique is better for avoiding biliary reflux and gastritis? 被引量:46
8
作者 Dong Yang Liang He +3 位作者 Wei-Hua Tong Zhi-Fang Jia Tong-Rong Su Quan W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7年第34期6350-6356,共7页
AIM To identify which technique is better for avoiding biliary reflux and gastritis between uncut Roux-en-Y and Billroth Ⅱ reconstru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58 patients who underwent laparoscopyassisted distal gast... AIM To identify which technique is better for avoiding biliary reflux and gastritis between uncut Roux-en-Y and Billroth Ⅱ reconstru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58 patients who underwent laparoscopyassisted distal gastrectomy for gastric cancer at the First Hospital of 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China) between February 2015 and February 2016 were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 uncut Roux-en-Y(group U) and Billroth II group(group B).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relevant clinical data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ization table, each group included 79 patien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between groups U and B(7.6% vs 10.1%, P = 0.576). During the postoperative period, group U stomach p H values were lower than 7 and group B p H values were higher than 7. After 1 year of follow-up, group B presented a higher incidence of biliary reflux and alkaline gastritis. However, histopathology did not show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astritis diagnosis(P = 0.278), and the amount of residual food and gain of weight between the groups were also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t 3 mo there was no evidence of partial recanalization of uncut staple line, but at 1 year the incidence was 13%.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Billroth II reconstruction, uncut Rouxen-Y reconstruction is secure and feasible, and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lkaline reflux, residual gastritis, and heartburn. Despite the incidence of recanalization, uncut Roux-en-Y should be widely appl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tric cancer Uncut Roux-en-Y Billroth II bile reflux Alkaline gastritis
下载PDF
胆汁酸、幽门螺旋杆菌等因素诱导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表达致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钟爽 罗慧 +5 位作者 施智兰 李英豪 张晴朗 农复香 唐梅文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771-774,共4页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GIM)是一种癌前病变,增加了后续胃癌(GC)发展的风险。因此,GIM一直是基础和临床研究的重点。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CDX2)是调节肠上皮细胞表型的肠特异性转录因子,主要存在于小肠和结肠,在正常胃黏膜中很少表达。幽门...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GIM)是一种癌前病变,增加了后续胃癌(GC)发展的风险。因此,GIM一直是基础和临床研究的重点。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CDX2)是调节肠上皮细胞表型的肠特异性转录因子,主要存在于小肠和结肠,在正常胃黏膜中很少表达。幽门螺杆菌感染已被公认为GIM的主要致病因素,其通过核因子-kappaB信号通路及其下游的促炎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以及Sonic Hedgehog基因(Shh)来增加CDX2的表达,从而引起GIM。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胆汁反流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同样也是GIM的关键致病因素。胆汁反流通过其微小RNA、外泌体、表观遗传学及胆汁酸受体激活GIM生物标志物的表达导致GIM的发生和发展。目前,两大因素之外诱导CDX2的相关研究仍然很少。现对目前该领域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 胆汁酸 幽门螺旋杆菌 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 胃癌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反流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其与胃黏膜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贺勇 张涛 +4 位作者 秦景娜 陈杰 叶行 孙亚楠 周英发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3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 分析原发性胆汁反流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原发性胆汁反流在胃黏膜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22年2~8月于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接受普通胃镜检查以及幽门螺旋杆菌(HP)检查的患者810例,分为胆汁反流组(n=178)和无胆汁反流组(n=63... 目的 分析原发性胆汁反流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原发性胆汁反流在胃黏膜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22年2~8月于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接受普通胃镜检查以及幽门螺旋杆菌(HP)检查的患者810例,分为胆汁反流组(n=178)和无胆汁反流组(n=632),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胆汁反流的相关危险因素。排除243例HP阳性患者,结合胃镜检查及病理结果将567例HP阴性患者根据胃黏膜病变程度依次分为正常组、慢性胃炎组、癌前病变组、胃癌(GC)组,比较各组胆汁反流检出率及反流程度。结果 在有无胆汁反流方面,两组性别、禁食时间、吸烟、饮酒、焦虑、胃泌素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体重指数、饮食辛辣、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HP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年龄分组,18~45岁与46~75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胆汁反流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女性、禁食时间过长、吸烟、饮酒、焦虑、胃泌素水平升高。在胃黏膜病变方面,排除HP对胃黏膜的影响后,正常组胆汁反流检出率明显低于慢性胃炎组、癌前病变组和胃癌组(P<0.05),慢性胃炎组和癌前病变组胆汁反流检出率明显低于胃癌组(P<0.05),慢性胃炎组胆汁反流检出率明显低于癌前病变组(P<0.05),胃黏膜病变严重程度与胆汁反流分级之间存在相关性(r=0.195,P=0.000)。结论 女性、禁食时间过长、吸烟、饮酒、焦虑、胃泌素水平升高可能是胆汁反流的相关危险因素,在排除HP对胃黏膜的影响后,胆汁反流可能是胃黏膜病变的危险因素,且与胃黏膜病变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反流 危险因素 胃黏膜病变
下载PDF
胆汁反流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关系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宋俊良 林强 +1 位作者 梁世洋 王景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0-366,共7页
胃癌是恶性肿瘤死亡的第3位原因,也是全球第5位常见的恶性肿瘤。肠型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符合Correa模型,其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GIM)是胃黏膜由良性转为恶性的关键环节,也是胃癌最常见的癌前病变之一。探究GIM的发病机制并早期干预是胃... 胃癌是恶性肿瘤死亡的第3位原因,也是全球第5位常见的恶性肿瘤。肠型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符合Correa模型,其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GIM)是胃黏膜由良性转为恶性的关键环节,也是胃癌最常见的癌前病变之一。探究GIM的发病机制并早期干预是胃癌防治的重点。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GIM公认的危险因素之一,然而单纯根除HP并不能逆转GIM,考虑在GIM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其他因素的持续作用。近年来,多项研究已证实胆汁反流可诱导GIM,但胆汁反流诱导GIM的具体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文主要针对胆汁反流及其诱导胃黏膜损伤的机制、GIM与胃癌的关系、胆汁反流诱导GIM的研究现状及胆汁酸诱导GIM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胆汁反流诱导GIM的认识,为早期干预GIM及防治胃癌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反流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 胆汁酸 发病机制
下载PDF
Successful stent-in-stent dilatation of the common bile duct through a duodenal prosthesis,a novel technique for malignant obstruction: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
12
作者 Gurjiwan Singh Virk Nour A Parsa +2 位作者 Juan Tejada Muhammad Sohail Mansoor Sven Hid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CAS 2018年第9期219-224,共6页
For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both biliary and duodenal obstruction,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 with stent placement is the treatment of choice.ERCP through an already existing duodenal prosthes... For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both biliary and duodenal obstruction,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 with stent placement is the treatment of choice.ERCP through an already existing duodenal prosthesis is an uncommon procedure and furthermore no studies have reported installing a covered metal stent onto an already existing bare metal stent in the common bile duct(CBD).We describe a rare case of a stent-in-stent dilatation of the CBD through an already existing self-expanding metal stent in the second part of duodenum for the patient presenting with jaundice in setting of biliary and duodenal obstruction from 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The biliary obstruction was relieved with a decrease in bilirubin levels post-sten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e METAL STENT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Common bile duct Selfexpanding METAL STENT JAUNDICE Biliary OBSTRUCTION gastric outlet OBSTRUCTION
下载PDF
胃液及外周血总胆汁酸在胆汁反流性胃炎伴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诊断效能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初夏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20期32-35,48,共5页
目的探析胃液及外周血的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水平对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BRG伴有胃黏膜肠上皮化生(gastric intestinal metaplasia,GIM)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临海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 目的探析胃液及外周血的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水平对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BRG伴有胃黏膜肠上皮化生(gastric intestinal metaplasia,GIM)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临海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BR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GIM分为观察组(GIM发生,n=89)和对照组(GIM未发生,n=61)。观察组中,又将28例BRG伴GIM作为不完全型GIM组,61例完全型GIM作为完全型GIM组。检测两组患者的胃液及外周血TBA,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胃液及外周血TBA水平在诊断BRG伴GIM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胃液及外周血的TB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OC分析显示,胃液TBA水平诊断BRG伴GIM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36,敏感度为81.97%,特异性为83.15%;外周血TBA水平诊断BRG伴GIM的AUC为0.753,敏感度为62.30%,特异性为82.02%。不完全型GIM组胃液及外周血TBA水平显著高于完全型GIM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胃液TBA水平诊断BRG伴GIM患者不同分型的AUC为0.952,敏感度为89.47%,特异性为96.08%;外周血TBA水平诊断BRG伴GIM患者不同分型的AUC为0.766,敏感度为76.37%,特异性为80.39%。结论胃液及外周血TBA对BRG伴GIM及GIM不同分型均具有较好诊断效能,且外周血TBA检测的侵入性小,对于辅助人群诊断BRG伴GIM及GIM不同分型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反流性胃炎 总胆汁酸 胃黏膜肠生化 诊断
下载PDF
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胃癌术后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2
14
作者 苑清国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3期111-113,共3页
探讨:探讨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胃癌术后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86例胃癌术后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 探讨:探讨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胃癌术后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86例胃癌术后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胃肠激素[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42/43),高于对照组的81.40%(3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TNF-α、IL-8、GA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MTL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胃癌术后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能提高疗效,降低炎性因子、GAS水平,提高MTL水平,且安全性良好,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疏肝散 胃癌 术后 胆汁反流性胃炎 炎性因子 胃泌素 胃动素
下载PDF
胆汁酸参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致病机制及其中药干预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卢文天 刘月涛 秦雪梅 《神经药理学报》 2023年第2期46-51,共6页
胆汁酸(bile acid,BA)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反流到胃中,会通过多种机制参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发展。该文就其参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致病机制及其中药干预进行综述,以期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以及胆汁反流相关胃部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胆汁酸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黏膜 胃部菌群 中药干预
下载PDF
高产共轭亚油酸的植物乳植杆菌YYS-99筛选及特性研究
16
作者 乔荣更 宋贵梅 +3 位作者 朱永乐 吴琼琳 赵大洲 徐梅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34期85-88,92,共5页
目的:筛选1株高产共轭亚油酸的乳酸菌应用于工业化生产。方法:采用光度计检测法测定实验室菌库中300株乳酸菌生物转化共轭亚油酸的能力,从中筛选1株产共轭亚油酸最优的乳酸菌,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16S rRNA序列测定对该乳酸菌... 目的:筛选1株高产共轭亚油酸的乳酸菌应用于工业化生产。方法:采用光度计检测法测定实验室菌库中300株乳酸菌生物转化共轭亚油酸的能力,从中筛选1株产共轭亚油酸最优的乳酸菌,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16S rRNA序列测定对该乳酸菌进行鉴定。采用牛津杯法,测定该乳酸菌对食源性致病菌的抑菌谱。通过体外模拟人工胃液和肠液环境,测定该乳酸菌在不同pH值胃液下的耐酸性和不同胆盐质量浓度肠液下的耐胆盐性。结果:在底物亚油酸浓度为0.5 mg·mL^(-1)时(LA+MRS),成功筛选出1株转化生成共轭亚油酸的量显著高于其他菌株的乳酸菌,产量为205.4μg·mL^(-1),转化率约为41.1%。该乳酸菌经鉴定为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命名为YYS-99。YYS-99对宋内氏志贺氏菌的抑菌圈直径最大,为(16.84±0.32)mm。在体外模拟人工不同pH值胃液和不同胆盐质量浓度肠液下,YYS-99均具有较高的活菌数和存活率。结论:本研究从菌库筛选出1株高产共轭亚油酸的植物乳植杆菌(YYS-99),其对食源性致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对不同pH值下的胃液和不同质量浓度胆盐下的肠液均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选 共轭亚油酸 植物乳植杆菌 耐胃酸 耐胆盐
下载PDF
呃逆对食管功能损伤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蓉 王景杰 +2 位作者 闻勤生 黄裕新 李文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43-45,共3页
目的 :通过研究分析因呃逆而造成对食管功能的损害及其影响 ,为临床治疗与预防因呃逆而造成的食管功能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 2 4h动态 pH ,2 4h动态胆汁同步监测法、内镜检查并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的方法。结果 :呃逆可以导致明... 目的 :通过研究分析因呃逆而造成对食管功能的损害及其影响 ,为临床治疗与预防因呃逆而造成的食管功能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 2 4h动态 pH ,2 4h动态胆汁同步监测法、内镜检查并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的方法。结果 :呃逆可以导致明显的胃 -食管反流 ,尽而导致食管内pH明显减低、胆酸浓度升高 ,食管黏膜组织受到明显的损伤 ,从而导致食管功能受到明显的损害。结论 :呃逆可对食管的功能造成明显的损害和影响。而且呃逆发生的原因与炎症性病变、肿瘤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呃逆 食管 胃酸 胆汁 黏膜损伤
下载PDF
獭兔肠黏膜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体外益生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晶 沈雪梅 +4 位作者 刘丽慧 胡如久 崔宏晓 姚军虎 徐秀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4-30,共7页
【目的】分离筛选适于在獭兔肠道中存活并定殖的高黏附性乳酸菌株。【方法】通过乳酸菌选择性培养基从5和10日龄哺乳獭兔肠黏膜中分离具有抑制大肠杆菌活性的菌株,经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并检测其耐人工胃液、耐胆盐及黏附特性... 【目的】分离筛选适于在獭兔肠道中存活并定殖的高黏附性乳酸菌株。【方法】通过乳酸菌选择性培养基从5和10日龄哺乳獭兔肠黏膜中分离具有抑制大肠杆菌活性的菌株,经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并检测其耐人工胃液、耐胆盐及黏附特性、表面疏水性等益生特性。【结果】分离筛选出3株具有较强抑制大肠杆菌活性的菌株,分别鉴定为短乳杆菌(L1)、植物乳杆菌(L2)、干酪乳杆菌(L3),其抑菌活性大小为L3>L2>L1。3株菌株均能耐受pH=4.0的人工胃液;在pH=3.0人工胃液中,L2和L3的活菌含量未出现明显变化(P>0.05),而L1的活菌含量显著下降(P<0.05);3株菌株在pH=2.0和pH=1.8人工胃液中的活菌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L1和L2均能耐受2.0g/L胆盐;虽然L1和L2在3.0g/L胆盐中的活菌量出现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下降,但二者仍保留较高活菌含量;胆盐对L3的存活有明显抑制作用,随着胆盐含量的升高,L3的活菌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L2和L3对黏蛋白的黏附率无显著差异(P>0.05),均显著高于L1(P<0.05)。L3的表面疏水性最高,L2次之,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L1的表面疏水性低于L2(P=0.092),显著低于L3(P<0.05)。【结论】分离所获得的3株乳杆菌均具备益生菌特性,其中以植物乳杆菌L2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杆菌 人工胃液 胆盐 獭兔
下载PDF
胆汁返流性胃炎的病理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宏颖 林国伟 +1 位作者 尹彤 刘湘云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56-57,59,共3页
目的 :探讨DIXON积分法在胆汁返流性胃炎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 1 998年 5月~ 2 0 0 0年5月间行胃黏膜活检部分病例共 2 95例 ,从中选取BillrothⅡ病例 77例 ,作为残胃组 ;68例为胆汁返流组 ;1 0 0例为非胆汁返流组。常规H... 目的 :探讨DIXON积分法在胆汁返流性胃炎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 1 998年 5月~ 2 0 0 0年5月间行胃黏膜活检部分病例共 2 95例 ,从中选取BillrothⅡ病例 77例 ,作为残胃组 ;68例为胆汁返流组 ;1 0 0例为非胆汁返流组。常规HE染色按DIXON法进行病理形态学积分 ,同时记录幽门螺杆菌 (Helicobaetor Pylori,HP)的感染情况。结果 :毕 -Ⅱ占 37.7% ,显性返流符合 2 3 .2 % ,非返流组仅为 6 %。毕 -Ⅱ及显性返流组与非返流组的DIXON积分值有显著差异 ,HP亦少于非返流组 ,两组相比亦有显著差异。结论 :DIXON胆汁返流积分法可作为胆汁返流性胃炎的诊断指标。HP是否可作为一种胆汁返流性胃炎的诊断的指标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 胆汁返流性胃炎 DIXON积分 HP
下载PDF
胃内胆汁反流检测对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胃黏膜损伤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9
20
作者 左国文 梁列新 +2 位作者 农兵 周庆南 张法灿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1762-1764,共3页
目的研究胃内胆汁反流检测对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胃黏膜损伤的诊断意义。方法通过电子胃镜检查以及24小时胃内pH和胆红素监测,将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伴胃内病理性胆汁反流患者分为两组,即伴镜下胃黏膜糜烂组和不伴镜下胃黏膜糜烂组,... 目的研究胃内胆汁反流检测对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胃黏膜损伤的诊断意义。方法通过电子胃镜检查以及24小时胃内pH和胆红素监测,将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伴胃内病理性胆汁反流患者分为两组,即伴镜下胃黏膜糜烂组和不伴镜下胃黏膜糜烂组,比较两组胃内pH和胆红素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胆红素监测中,伴镜下胃黏膜糜烂组与不伴镜下胃黏膜糜烂组餐时长反流次数[(1.3±0.1)次vs(0.6±0.3)次]、最长反流时间[(268.3±43.7)min vs(151.4±27.7)min]、餐时最长反流时间[(8.6±2.3)min vs(4.3±1.5)min]、餐后最长反流时间[(38.9±11.3)min vs(17±7.1)min]以及餐时胆红素吸收值>0.14总时间[(16.4±7.5)min vs(9.0±3.6)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内pH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中,胆汁反流可以导致胃黏膜损伤;胃内胆红素监测有助于了解胃内胆汁反流的程度、状态与胃黏膜损伤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胆汁返流 胃黏膜 胆红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