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窦浆肌瓣转移幽门成形术对近端胃切除患者术后应用的效果 被引量:2
1
作者 周武汉 王金桂 +1 位作者 陈嘉飞 郭仪仙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17期177-180,共4页
目的研究胃窦浆肌瓣转移幽门成形术对近端胃切除患者术后应用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21年4月莆田市第一医院收治的需进行近端胃切除胃部疾病患者92例,通过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46,采用临床常规的手术方式,不附加胃窦浆肌... 目的研究胃窦浆肌瓣转移幽门成形术对近端胃切除患者术后应用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21年4月莆田市第一医院收治的需进行近端胃切除胃部疾病患者92例,通过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46,采用临床常规的手术方式,不附加胃窦浆肌瓣转移幽门成形术)和试验组(n=46,近端胃切除术后附加胃窦浆肌瓣转移幽门成形术),在干预3个月后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胃排空障碍发生情况、反流性食管炎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胃管留置时间、胃管引流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胃排空障碍发生率为6.52%(3/4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61%(1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反流性食管炎总发生率为23.91%(11/4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0.87%(2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满意度为89.13%(41/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35%(2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窦浆肌瓣转移幽门成形术对近端胃切除患者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预防胃排空障碍,显著减少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在近端胃切除患者临床治疗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窦浆肌瓣转移 幽门成形术 近端胃切除 胃排空障碍 反流性食管炎
下载PDF
胃窦浆肌瓣转移幽门成形术在早期贲门癌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武汉 王金桂 +1 位作者 陈嘉飞 郭仪仙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2年第7期39-44,共6页
目的:探讨胃窦浆肌瓣转移幽门成形术在早期贲门癌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术(LAPG)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1年4月在莆田市第一医院实施LAPG手术的55例早期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 目的:探讨胃窦浆肌瓣转移幽门成形术在早期贲门癌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术(LAPG)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1年4月在莆田市第一医院实施LAPG手术的55例早期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27)与对照组(n=28)。观察组术中行胃窦浆肌瓣转移幽门成形术,对照组术中行纵切横缝式幽门成形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营养相关指标及胃排空障碍、吻合口狭窄及反流性食管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06±0.39)d、(9.98±1.22)d,均短于对照组的(3.58±0.70)d和(15.76±3.6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液引流量为(171.34±8.25)mL,少于对照组的(256.40±13.9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及体重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及体重分别为(114.35±4.70)g/L、(34.80±1.35)g/L和(51.60±3.54)kg,均高于对照组的(110.22±2.68)g/L、(29.14±1.75)g/L及(47.97±1.50)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反流性食管炎、胃排空障碍及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分别为7.41%、3.70%和0,均低于对照组的35.71%、25.00%及28.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贲门癌患者LAPG术后行胃窦浆肌瓣转移幽门成形术能够有效促进术后恢复,降低反流性食管炎等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术 胃窦浆肌瓣转移幽门成形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