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rgical Treatment of Carcinoma of Esophagus and Gastric Cardia—A 34—year Investigation 被引量:9
1
作者 SHAOLingfang CHENYuhang 等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02年第2期61-64,共4页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progress in surgical treatment of 12 970 patients with carcinoma of esophagus and gastric cardiac during 1965-1998.Method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A, B and C groups: 3 155 patients (...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progress in surgical treatment of 12 970 patients with carcinoma of esophagus and gastric cardiac during 1965-1998.Method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A, B and C groups: 3 155 patients (group A) were treated surgically in the first 14 years, 5952 patients (group B) in the next 10 years, and 3 863 patients (group C) in the last 10 years. The early stage lesions (Tis, Tl) were assigned as a separate group. The results of these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resectability for esophageal and gastric cardiac carcinoma was 94.0% and 84.4% respectively, and the overall resectability was 91.3% . The resectabih'ty for groups A, B, C and the early stage group was 82.1% , 85.1% , 90.2% and 100% , respectively. The overall operative mortality was 1.8%, it was 4.4% for group A, 1.6% for group B, and 0.5% for group C. The overall 5-year survival was 31.6% . The 5-year survival for groups A, B, C and the early stage group was 27.0% , 29.1%, 32.0% and 92.6%, respectively . Among the 3 temporal groups,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in terms of lesion stage, location and size, surgery with or without combined therapy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Conclusion Best results were achieved in the early cases, with a resectability of 100% and a 5-year survival of 92.6% . The indications for surgical treatment were extended with increased resectability and decreased mortality. Subtotal esophagectomy combined with cervical esophagogastrostomy was advocated as the procedure of first choice for esophageal carcinoma in attempt to diminish the chance of recurrence, and to achieve better outcomes by using combined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e" stage b! le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ophageal neoplasms gastric cardiac neoplasms surgical procedures operative survival rate PROGNOSIS
下载PDF
XPC基因Ala499Val、Lys939Gln多态与食管癌、贲门癌发病风险的关联 被引量:13
2
作者 周荣秒 李琰 +3 位作者 王娜 张晓娟 董秀娟 郭炜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13-1119,共7页
背景与目的:XPC基因参与核苷酸切除修复,该基因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并可能通过SNP位点碱基的改变影响其修复能力及疾病易感性。本研究旨在探讨XPC基因第8外显子Ala499Val及第15外显子Lys939GlnSNP与河北省食管癌、贲门癌高发... 背景与目的:XPC基因参与核苷酸切除修复,该基因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并可能通过SNP位点碱基的改变影响其修复能力及疾病易感性。本研究旨在探讨XPC基因第8外显子Ala499Val及第15外显子Lys939GlnSNP与河北省食管癌、贲门癌高发区—磁县和涉县人群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sguamouscellcarcinoma,ESCC)和贲门腺癌(gastriccardiacadenocorcinoma,GCA)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方法检测327例ESCC患者、253例GCA患者和612名健康对照的XPC基因第8外显子Ala499Val及第15外显子Lys939GlnSNP的基因型。结果:ESCC患者组、GCA患者组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阳性个体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可增加ESCC、GCA的发病风险(经性别和年龄校正后的OR=1.76和1.77,95%CI=1.34~2.32和1.31~2.39)。ESCC患者组和对照组的XPC基因第8外显子C、T等位基因频率及C/C、C/T、T/T基因型分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GCA患者组T等位基因频率(26.5%)显著低于对照组(32.5%),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χ2=6.12,P=0.01);与C/C基因型相比,携带C/T基因型可显著降低GCA的发病风险(OR=0.62,95%CI=0.45~0.84)。根据吸烟状况和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进行分层分析发现,与C/C基因型相比,携带C/T基因型可显著降低吸烟个体和家族史阴性个体GCA的发病风险(OR均等于0.57,95%CI=0.36~0.91和0.37~0.88)。在ESCC、GCA患者组和对照组之间,XPC第15外显子A、C等位基因频率及A/A、A/C、C/C基因型分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根据吸烟状况和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进行分层分析发现,与A/A基因型相比,携带C/C基因型可显著增加非吸烟个体ESCC的发病风险(OR=2.05,95%CI=1.15~3.66)。单体型分析显示,A/T、A/C、C/T、C/C四种单体型,在ESCC患者组与对照组之间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GCA患者组与对照组之间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2)。与A/T单体型相比,携带A/C、C/C单体型可显著增加GCA的发病风险(OR=1.35和1.46,95%CI=1.01~1.81和1.06~2.00)。结论:在河北省食管癌、贲门癌高发区—磁县和涉县人群中,携带XPC基因第8外显子C/T基因型可能明显降低GCA的发病风险;第15外显子Lys939GlnSNP可能与ESCC、GCA的发病风险无关,但分层分析发现携带第15外显子C/C基因型可能增加非吸烟个体ESCC的发病风险;携带A/C、C/C单体型可能增加GCA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癌 贲门肿瘤 腺细胞癌 XPC 基因多态性 肿瘤易感性 中国河北
下载PDF
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食管切除术结果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思愚 戎铁华 +1 位作者 吴一龙 黄植蕃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75-577,共3页
目的:探讨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行食管切除术的危险性及手术死亡率与年龄的关系。方法:1985年~1990 年对444 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食管切除术,根据年龄段分为两组:Ⅰ组,年龄≥65 岁,56 例,Ⅱ组,年龄<65 ... 目的:探讨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行食管切除术的危险性及手术死亡率与年龄的关系。方法:1985年~1990 年对444 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食管切除术,根据年龄段分为两组:Ⅰ组,年龄≥65 岁,56 例,Ⅱ组,年龄<65 岁,388 例,比较两组术前危险因素、手术合并症及死亡率、平均住院日和长期生存率。结果:两组病例术后死亡率(3-6 % v2-8 % ) ,平均住院日(23-3 天v22-3 天) ,5 年及10 年生存率(34-5 % v 36-8 % ,24-1% v25-7% ) 均无显著性差别。结论: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行食管切除术并不增加手术死亡率,而长期生存率与年轻者相比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贲门癌 老年人 食管切除术
下载PDF
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基因C1420T多态性与食管鳞癌、贲门腺癌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9
4
作者 王益民 郭炜 +6 位作者 张秀凤 李琰 王娜 葛晖 魏丽珍 温登瑰 张健慧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1-286,共6页
背景与目的: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serinehydroxymethyltransferase,SHMT)是叶酸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它通过为嘌呤、胸苷酸、蛋氨酸等重要物质的合成提供一碳单位来影响基因的甲基化和DNA的合成过程,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本研究... 背景与目的: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serinehydroxymethyltransferase,SHMT)是叶酸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它通过为嘌呤、胸苷酸、蛋氨酸等重要物质的合成提供一碳单位来影响基因的甲基化和DNA的合成过程,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本研究旨在探讨河北省食管癌高发人群SHMT1C1420T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squamouscellcarcinoma,ESCC)和贲门腺癌(gastriccardiacadenocarcinoma,GCA)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双相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withconfrontingtwo-pairprimers,PCR-CTPP)方法,检测584例ESCC患者、467例GCA患者和540名健康对照者的SHMT1C1420TSNP的基因型,并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多态性与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上消化道肿瘤(uppergastrointestinalcancers,UGIC)家族史可显著增加高发区人群食管鳞癌和贲门癌的发病风险,经性别、年龄、吸烟校正后的OR值分别为2.89(95%CI=2.23~3.73)和1.68(95%CI=1.28~2.23)。ESCC组和GCA组C/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2.0%和10.9%)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16.5%)(P值分别<0.05和0.01)。与C/C基因型相比,携带C/T基因型的个体ESCC、GCA的发病风险显著降低,经性别、年龄、吸烟、家族史校正后的OR值分别为0.70(95%CI=0.50~0.98)0.55(95%CI=0.38~0.81)。分层分析显示,与C/C基因型相比,C/T基因型可以显著降低非吸烟个体ESCC和GCA的发病风险,经性别、年龄、家族史校正后的OR值分别为0.54(95%CI=0.33~0.90),0.56(95%CI=0.33~0.95)。另外,虽然C/T基因型可显著降低UGIC家族史阳性和阴性个体贲门腺癌的发病风险[校正OR值分别为0.46(95%CI=0.24~0.90)和0.62(95%CI=0.38~0.99)],该基因型仅可降低UGIC家族史阳性个体ESCC的发病风险(校正OR值为0.51,95%CI=0.29~0.89)。结论:SHMT1C/T基因型可以显著降低中国河北省高发区ESCC、GCA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病因学 贲门肿瘤/病因学 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 多态性 肿瘤易感性
下载PDF
p73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贲门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5
5
作者 葛晖 王益民 +5 位作者 曹延延 张秀凤 李琰 郭炜 王娜 张健慧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51-1355,共5页
背景与目的:p73作为一种抑癌基因,其第二外显子非编码区存在两个单核苷酸多态性(G4C14-A4T14),可以形成茎环结构而影响基因表达。本研究旨在探讨河北省食管癌高发区人群中这两个连锁多态性与食管癌、贲门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 背景与目的:p73作为一种抑癌基因,其第二外显子非编码区存在两个单核苷酸多态性(G4C14-A4T14),可以形成茎环结构而影响基因表达。本研究旨在探讨河北省食管癌高发区人群中这两个连锁多态性与食管癌、贲门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348例食管癌患者、259例贲门癌患者和630例健康对照者的p73基因多态性。结果:具有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可明显增加食管癌和贲门癌的发病风险,经性别、年龄和吸烟状况校正的OR值分别1.68(95%CI=1.28~2.20)和1.68(95%CI=1.24~2.26)。p73G4C14-A4T14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型在食管癌患者、贲门癌患者和健康对照中总体分布差异无显著性。在根据吸烟状况和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进行分层分析,发现在无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亚组中,携带GC/AT基因型明显增加贲门癌的发病风险(OR=1.71,95%CI=1.14~2.57),而其他亚组中未见p73G4C14-A4T14多态性增加食管癌、贲门癌的发病风险。结论:p73G4C14-A4T14多态性中,携带GC/AT基因型明显增加河北省食管癌高发区无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人群贲门癌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贲门肿瘤 P73基因 多态性 肿瘤易感性
下载PDF
XRCC5基因多态性与高发区食管癌、贲门癌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4
6
作者 董秀娟 王娜 +3 位作者 郭炜 周荣秒 张晓娟 李琰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0-284,共5页
背景与目的:XRCC5为DNA双链断裂修复基因,其表达异常、活性紊乱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XRCC5基因多态性与河北省食管癌高发区-磁、涉县人群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carcinoma,ESCC)和贲门腺癌(gast... 背景与目的:XRCC5为DNA双链断裂修复基因,其表达异常、活性紊乱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XRCC5基因多态性与河北省食管癌高发区-磁、涉县人群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carcinoma,ESCC)和贲门腺癌(gastric cardiac adenocarcinoma,GCA)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329例ESCC患者、255名GCA患者和631例健康对照人群XRCC5C74468A、G74582A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的基因型分布。结果:XRCC5基因C74468A C和A的等位基因频率及C/C、A/C、A/A基因型频率在ESCC、GCA及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根据吸烟状况和上消化道肿瘤(UGIC)家族史分层分析发现,携带A等位基因(A/C+A/A基因型)可能降低上消化道肿瘤阳性家族史人群的ESCC、GCA发病风险(经性别、年龄和吸烟校正后的OR分别为0.58和0.61,95%CI分别为0.38~0.90和0.38~0.97)。XRCC5G74582A基因G、A等位基因频率及A/A、A/G、G/G基因型频率在ESCC、GCA及对照组之间亦差异无显著性(P>0.05)。分层分析发现,携带G等位基因(A/G+G/G基因型)可能降低上消化道肿瘤阳性家族史人群的GCA发病风险(经性别、年龄和吸烟校正后的OR为0.63,95%CI为0.40~0.98)。两多态性位点联合分析显示,ESCC、GCA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单体型分布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结论:XRCC5C74468A A等位基因(A/C+A/A基因型)可能降低磁县和涉县上消化道肿瘤阳性家族史人群的ESCC、GCA发病风险。而G74582A G等位基因(A/G+G/G基因型)可能仅降低该地区上消化道肿瘤阳性家族史人群的GCA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RCC5 单核苷酸多态性 食管肿瘤 贲门肿瘤 遗传易感性
下载PDF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淋巴管侵犯与相关病理学因素关系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红丹 崔燕海 李伟雄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736-738,747,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淋巴管侵犯与相关病理学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56例根治性手术切除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按照有无淋巴管侵犯分为两组(LV(I+)组89例,LV(I-)组67例),比较不同N分期、T分期、肿瘤大体类型... 目的:探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淋巴管侵犯与相关病理学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56例根治性手术切除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按照有无淋巴管侵犯分为两组(LV(I+)组89例,LV(I-)组67例),比较不同N分期、T分期、肿瘤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个数等情况下,淋巴管侵犯的发生情况(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比较LV(I+)组与LV(I-)组肿瘤分化程度的差别(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U检验)以及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个数的情况(采用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LV(I-)组与LV(I+)组,LN(+)发生率分别为61.2%和95.5%,LV(I+)者淋巴结转移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N(-)者与LN(+)者,LVI(+)发生率分别为13.3%和67.5%,LN(+)者发生淋巴管侵犯的几率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T1期均为LVI(-);T2及T3期LVI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T4期LV(I+)者显著高于LVI(-)者。3)分化好组与分化差组的LVI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分化差组中低分化腺癌LVI(+)明显高于LV(I-)。4)LV(I+)组平均肿瘤大小和平均淋巴结转移个数分别为(6.09+3.40)cm和(9.75+7.82)枚,LV(I-)组分别为(4.34+2.07)cm和(2.63+2.00)枚,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淋巴管侵犯发生与N分期、T分期、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个数等多种病理学因素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肿瘤 食管-胃结合部癌 淋巴管侵犯 淋巴结 病理
下载PDF
17例早期贲门腺癌患者的自然生存状况追踪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国清 魏文强 张俊会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53-1156,共4页
背景与目的:未经治疗的晚期贲门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为8~9个月,本研究目的是观察未进行任何治疗的早期胃贲门腺癌的自然发展史。方法:1987年在食管癌高发现场,对细胞学诊断为鳞状细胞重度增生的851例进行了内镜复查,同时检查了贲门区粘... 背景与目的:未经治疗的晚期贲门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为8~9个月,本研究目的是观察未进行任何治疗的早期胃贲门腺癌的自然发展史。方法:1987年在食管癌高发现场,对细胞学诊断为鳞状细胞重度增生的851例进行了内镜复查,同时检查了贲门区粘膜,经活检病理确诊为贲门腺癌者共43例,包括晚期癌12例,早期癌31例。其中17例早期患者虽经多次劝说,仍因不同原因拒绝治疗,随诊观察14年,直至全部患者死亡。结果:随诊14年,17例早期贲门癌患者中,12例死于贲门腺癌,另外5例死于非癌疾病;生存5年以上者13例,5年自然生存率为76.47%(13/17),10年自然生存率为23.53%(4/17)。结论:早期贲门癌发展到晚期是一个漫长的演进过程。这对早期诊断和选择治疗时机很有帮助。同时,如要精确评估早期癌治疗效果,宜充分考虑其自然史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贲门腺癌 早期 内镜检查 自然生存率 随诊
下载PDF
胃贲门腺癌中长链非编码RNA FOXD3-AS1的表达及其对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杨阳 王欣晨 +4 位作者 牛云峰 郭炜 梁佳 郭艳丽 董稚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59-564,共6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FOXD3-AS1在胃贲门腺癌(gastric cardia adenocarcinoma,GCA)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FO...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FOXD3-AS1在胃贲门腺癌(gastric cardia adenocarcinoma,GCA)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FOXD3-AS1在GCA中的表达。应用细胞功能实验检测FOXD3-AS1异常表达与肿瘤生物学特征的关系;q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FOXD3-AS1异常表达对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分子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GCA组织中的FOXD3-AS1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Z=-2.695,P=0.007),FOXD3-AS1的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Z=-2.981,P=0.003)和淋巴结转移(Z=-3.43,P=0.001)相关。FOXD3-AS1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细胞增殖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划痕愈合实验以及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FOXD3-AS1敲低明显抑制细胞的体外增殖、迁移、侵袭能力;FOXD3-AS1敲低上调胃癌细胞中E-cadher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同时下调N-cadherin、β-catenin和vimentin的表达(P<0.05)。结论FOXD3-AS1在GCA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明显上调,敲低FOXD3-AS1可以抑制胃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贲门腺癌 长链非编码RNA 上皮-间质转化 细胞增殖
下载PDF
贲门癌切除、食管胃粘膜吻合术626例结果评价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福有 马金山 +5 位作者 范献生 冯瑞庆 李小兵 张为民 王卫杰 胡祎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1年第1期51-52,共2页
目的 为减少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并发症 ,提高术后生活质量。方法 自 1991年 8月至 1999年 6月 ,62 6例贲门癌切除术采用食管胃粘膜吻合术。主要步骤为 :常规切除贲门部癌肿后 ,剥除胃吻合口边缘 3cm长的浆肌层 ,行食管壁全层和胃粘... 目的 为减少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并发症 ,提高术后生活质量。方法 自 1991年 8月至 1999年 6月 ,62 6例贲门癌切除术采用食管胃粘膜吻合术。主要步骤为 :常规切除贲门部癌肿后 ,剥除胃吻合口边缘 3cm长的浆肌层 ,行食管壁全层和胃粘膜层端 端吻合术 ,将 3cm长的吻合口置入胃腔内。结果 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 10 .1% (63 /62 6) ,住院死亡率 0 .6% (4/62 6)。其中吻合口瘘发生率 0 .3 % (2 /62 6) ,吻合口狭窄发生率 0 .5 % (3 /62 6)。对存活病人随访 3月~ 5年 ,无明显返酸、胸骨后疼痛等症状 ,无远期吻合口瘢痕狭窄发生。结论 采用食管胃粘膜吻合术预防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并发症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胃肿瘤 手术 术后并发症 食管胃吻合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食管癌切除管状胃与全胃食管吻合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唐胜军 张俭荣 +1 位作者 唐烽 谭益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81-1182,1184,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管状胃与全胃食管吻合对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自2008年9月至2009年12月,310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接受食管切除术,其中管状胃组155例行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全胃组155例采用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分别于术前1周、术后第...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管状胃与全胃食管吻合对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自2008年9月至2009年12月,310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接受食管切除术,其中管状胃组155例行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全胃组155例采用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分别于术前1周、术后第3个月、术后第6个月检查肺功能及心功能。用改良EORTC QLQ C-30法行食管术后6个月的生命质量测评。结果 310例患者均获成功,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前1周肺功能及心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个月和第6个月管状胃组肺功能及心功能改善比全胃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6个月管状胃组在身体功能和情感功能好于全胃组,反流症状低于全胃组。结论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相比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及心功能影响较小,且生命质量高于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食管切除术 管状胃 肺功能 心功能 生命质量
下载PDF
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入路的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冯瑞庆 陈克能 师晓天 《临床外科杂志》 1998年第3期140-142,共3页
为了评估食管癌、贲门癌各种手术入路的优缺点,我们总结食管贲门癌手术2120例,其中病变位于食管颈、胸上、中、下段及贲门者分别为26、280、936、408、470例。经左后外侧剖胸,包括左胸、左颈两切口者1995例,并发症6.6%(133/l95... 为了评估食管癌、贲门癌各种手术入路的优缺点,我们总结食管贲门癌手术2120例,其中病变位于食管颈、胸上、中、下段及贲门者分别为26、280、936、408、470例。经左后外侧剖胸,包括左胸、左颈两切口者1995例,并发症6.6%(133/l955);经右胸一腹正中一颈三切口者58例,并发症24.1%(14/58);颈腹二切口者20例;胸腹联合切口者39例,并发症7.6%(3/39):经上腹正中切口者8例。认为左后外侧剖胸因切除肿瘤彻底、暴露良好、操作方便、创伤小利于恢复,能满足大多数食管癌根治术;对食管中上段癌尤其病变位于主动脉右侧者以右胸三切口更符合肿瘤切除原则,更安全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贲门癌 外科手术 手术入路
下载PDF
食管癌和贲门癌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56
13
作者 邵令方 高宗人 +3 位作者 卫功铨 许金良 陈明耀 程金华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 阐述 196 5~ 1998年外科治疗食管癌和贲门癌的进展情况 ,并总结其经验。 方法 将 196 5~ 1998年外科治疗的 12 970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分 3个阶段进行分析比较。 196 5~1979年手术患者 315 5例为A组 ,1980~ 1990年 5 95 2... 目的 阐述 196 5~ 1998年外科治疗食管癌和贲门癌的进展情况 ,并总结其经验。 方法 将 196 5~ 1998年外科治疗的 12 970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分 3个阶段进行分析比较。 196 5~1979年手术患者 315 5例为A组 ,1980~ 1990年 5 95 2例为B组 ,1990~ 1998年 386 3例为C组 ,早期癌(Tis,T1)单列计算。 结果 本组患者肿瘤总的切除率为 91 3% ,食管癌和贲门癌的切除率分别为94 0 %和 84 6 % ,其中食管癌患者A、B、C组及早期癌组切除率分别为 86 6 %、93 2 %、95 8%和10 0 0 % ,贲门癌患者分别为 82 1%、85 1%、90 2 %和 10 0 0 % ;总的手术病死率为 1 8% ,A、B、C组手术病死率分别为 4 4%、1 6 %和 0 5 % ;总 5年生存率为 31 6 % ,A、B、C及早期癌组生存率分别为2 7 0 %、2 9 1%、32 0 %及 92 6 %。A、B、C 3组患者的病期、病变位置、病变大小、手术方法、综合治疗以及手术并发症均有显著不同。 结论  (1)早期癌外科治疗效果最好 ,肿瘤手术切除率和患者 5年生存率分别为 10 0 0 %和 92 6 % ;(2 )随着肿瘤诊治技术的不断提高 ,手术适应证逐渐扩大 ,手术切除率和患者 5年生存率不断提高 ;(3)食管癌患者均应作食管次全切除颈部吻合术 ,这样可以减少肿瘤复发 ;(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贲门肿瘤 外科手术 存活率 预后
原文传递
完全腹腔镜保留贲门胃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元宇 孟思嘉 +4 位作者 金巍巍 鲁超 朱启聪 周育成 牟一平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6期2033-2036,共4页
为了探讨完全腹腔镜保留贲门胃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回顾性收集2020年11月至2021年12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行完全腹腔镜保留贲门胃癌根治术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3例;年龄(66.1±12.9)岁(38~86岁)。10例患者均成功实... 为了探讨完全腹腔镜保留贲门胃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回顾性收集2020年11月至2021年12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行完全腹腔镜保留贲门胃癌根治术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3例;年龄(66.1±12.9)岁(38~86岁)。10例患者均成功实施腹腔镜保留贲门胃癌根治术,无中转开腹,消化道重建时间(24.8±3.3)min(20~30 min),术中出血量(35±24)ml(20~100 ml)。术后排气时间(2.5±0.9)d(2~3 d),术后进食流质饮食时间(2.25±0.87)d(2~3 d),术后住院时间(9.5±2.1)d(6~13 d)。术后未发生出血、吻合口瘘或吻合口狭窄等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病理显示,切除标本近远端切缘均阴性。患者术后随访2~15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或肿瘤复发转移病例。术后无反流症状。与全胃切除和近端胃切除相比,保留贲门功能胃癌根治术理论上能降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采用手工缝合法进行消化道重建,可以减少2~3个吻合器枪钉的应用,降低了手术材料费。与胃次全切除术相比,腹腔镜保留贲门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更彻底,胃残留组织很少、血供更好,降低了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保留贲门 腹腔镜 功能保留
原文传递
保留迷走神经的食管贲门癌切除胃底重建术后胃功能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国范 张百江 +3 位作者 杨文锋 王绍平 申洪明 于素娟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研究保留迷走神经的食管、贲门癌切除并胃底重建术后胃功能的变化,以探讨其应用前景。方法对68例无外侵的早、中期食管和贲门癌患者施行根治性切除,术中保留迷走神经加胃底重建(观察组);随机选择68例未保留迷走神经、未加胃底重建... 目的研究保留迷走神经的食管、贲门癌切除并胃底重建术后胃功能的变化,以探讨其应用前景。方法对68例无外侵的早、中期食管和贲门癌患者施行根治性切除,术中保留迷走神经加胃底重建(观察组);随机选择68例未保留迷走神经、未加胃底重建的常规手术者作对照组。术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自觉症状和电子胃镜检查结果及上消化道压力、24h胃pH值及基础胃酸分泌量、胃排空时间、血清胃泌素含量检测结果。结果(1)临床症状:在厌食、嗳气、反流、烧心、恶心、腹泻、餐后饱胀感方面,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2)24h胃pH值、基础胃酸分泌量、空腹血清胃泌素和胸腔胃排空检测结果:观察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与术前比较,均P>0.05;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也均P>0.05。(3)上消化道压力:观察组吻合口上方食管静息压增加,术后1个月和1年时与术前比较,P<0.01;而对照组则没有增加,术后1个月和1年时与术前比较,P>0.05;观察组吻合口上方食管体部收缩压高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和1年时与对照组比较,P<0.05。(4)观察组患者术后胃萎缩性胃炎和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结论对于早期无周围外侵的食管贲门癌患者保留迷走神经的食管、贲门癌切除并胃底重建术能防止术后胃的消化功能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贲门肿瘤 外科手术 胃底重建 迷走神经
原文传递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黏膜下层早期贲门癌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2
16
作者 庄端明 曹友红 +4 位作者 邢一鸣 赵静 傅启英 王小平 徐桂芳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98-902,共5页
目的评估黏膜下层早期贲门癌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8年3月,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消化科10例和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136例病例纳入回顾性分析,146例患者(147处病变)... 目的评估黏膜下层早期贲门癌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8年3月,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消化科10例和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136例病例纳入回顾性分析,146例患者(147处病变)均行ESD治疗,最终病理证实均为黏膜下层早期贲门癌。主要观察指标为短期疗效(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和长期疗效(五年总体生存率、五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结果ESD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和治愈性切除率分别为100.0%(147/147)、84.4%(124/147)和38.8%(57/147)。75处浸润至黏膜下浅层(浸润深度<500μm,SM1)的病变中,57处为扩大适应证,均为治愈性切除;其余18处为超适应证,均为非治愈性切除。72处浸润至黏膜下深层(浸润深度≥500μm,SM2)的病变,均为超适应证和非治愈性切除。中位随访时间43个月(2-101个月),133例完成随访,五年总体生存率为90.9%。133例完成随访患者中,扩大适应证者(50例)的五年总体生存率为95.7%,超适应证者(83例)的五年总体生存率为88.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P=0.48);扩大适应证者的五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为100.0%,超适应证者的五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为97.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结论对于符合ESD扩大适应证的黏膜下层早期贲门癌,ESD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而对于ESD超适应证的黏膜下层早期贲门癌,ESD切除也有较好的预后,但术后要进行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黏膜下层早期贲门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扩大适应证 超适应证
原文传递
管状胃法在食管癌和贲门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毛卫军 蒋治平 +1 位作者 顾剑峰 张健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4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研究管状胃法在食管癌和贲门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与贲门癌患者62例,按照食管重建方法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研究管状胃法在食管癌和贲门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与贲门癌患者62例,按照食管重建方法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采取管状胃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全胃缝缩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均为93.5%(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后感染率分别为0和19.4%(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后死亡率分别为0和12.9%(P>0.05),两组患者其他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和贲门癌采用管状胃法根治术,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贲门肿瘤 管状胃法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