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螺旋CT薄层扫描对胃部良恶性肿瘤性质的鉴别诊断价值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1
作者 王亚楠 宋丹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5期573-576,共4页
目的:探讨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薄层扫描对胃部良恶性肿瘤性质的鉴别诊断价值,为胃癌诊治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6例胃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钡餐... 目的:探讨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薄层扫描对胃部良恶性肿瘤性质的鉴别诊断价值,为胃癌诊治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6例胃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钡餐与CT薄层扫描检查,根据患者胃镜活检或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将65例良性肿瘤患者分为良性组,将41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恶性组。比较胃部良恶性肿瘤的影像学特征,主要包括肿块直径、病灶边缘状态、恶性龛影、黏膜侵犯、肌层侵犯等特征。以胃镜活检或手术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X线钡餐、CT、X线钡餐+CT诊断胃部良恶性肿瘤的效能。结果:恶性组肿块直径≥5 cm、病灶边缘欠清、恶性龛影、黏膜侵犯、肌层侵犯等影像学特征检出率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74、15.851、19.755、15.306、7.949,P<0.05)。X线钡餐+CT薄层扫描诊断胃部良恶性肿瘤的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X线钡餐、CT薄层扫描单一诊断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673、13.529、8.159、10.332、11.248,P<0.05);X线钡餐诊断胃部良恶性肿瘤的AUC为0.685,CT薄层扫描诊断胃部良恶性肿瘤的AUC为0.762,X线钡餐+CT薄层扫描诊断胃部良恶性肿瘤的AUC为0.898。结论:CT薄层扫描能够为胃部肿瘤的良恶性诊断与病情评估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操作简单且敏感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部肿瘤 肿瘤性质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鉴别诊断 薄层扫描
下载PDF
螺旋CT多期扫描联合肿瘤标志物诊断胃癌的价值研究
2
作者 蒋宝玲 田琳 刘娟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11期61-65,80,共6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扫描联合肿瘤标志物对胃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3年9月延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高度疑似胃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螺旋CT多期(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扫描,检测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扫描联合肿瘤标志物对胃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3年9月延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高度疑似胃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螺旋CT多期(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扫描,检测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724(CA724)和糖类抗原199(CA199),并行病理检查;依据病理检查结果,对比恶性、良性患者螺旋CT多期扫描CT值、肿瘤标志物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参数诊断阈值(cut-off值),并分析螺旋CT多期扫描联合肿瘤标志物对胃癌的诊断价值。结果:80例高度疑似胃癌患者中经病理检查恶性62例,良性18例;恶性患者动脉期CT值、静脉期CT值、延迟期CT值、CEA、CA724及CA199水平均高于良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22、15.195、19.123、17.115、14.494、14.041,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螺旋CT检查动脉期CT值、静脉期CT值及延迟期CT值,以及CEA、CA724和CA199单独及联合诊断胃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均>0.70,有诊断价值,而联合检测诊断价值最高;cut-off值分别为82.275、74.975、50.445 HU、5.970 ng/ml、8.385μg/L及41.315 U/ml时,可获得最佳诊断价值。依据病理检查结果,螺旋CT多期扫描联合肿瘤标志物诊断胃癌的灵敏度为96.77%,特异度为94.44%,准确率为96.25%,且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好(Kappa=0.895)。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联合肿瘤标志物对胃癌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可作为胃癌诊断的重要辅助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螺旋CT 多期扫描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术前能谱CT扫描参数联合肿瘤标志物对胃癌患者预后评估价值的研究
3
作者 张帅帅 杨永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3期20-26,共7页
目的探讨术前能谱CT扫描参数联合肿瘤标志物对胃癌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6月榆林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59例胃癌患者。所有患者行胃癌切除术,术后随访2年。因治疗方案改变脱落5例,病情变化脱落3例,没有完成随访脱... 目的探讨术前能谱CT扫描参数联合肿瘤标志物对胃癌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6月榆林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59例胃癌患者。所有患者行胃癌切除术,术后随访2年。因治疗方案改变脱落5例,病情变化脱落3例,没有完成随访脱落5例,最终纳入146例。41例肿瘤复发、肿瘤转移、死亡患者为预后不良组,其余105例为预后良好组。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接受能谱CT扫描,记录动脉期和静脉期的碘浓度(IC)及标准化碘基值(nIC);检测术前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和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水平。采用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的CT平扫值、动脉期和静脉期IC、动脉期和静脉期nIC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CT平扫值[OR=2.073(95%CI:1.006,4.272)]、动脉期IC[OR=3.156(95%CI:1.476,6.706)]、静脉期IC[OR=3.069(95%CI:1.494,6.303)]、动脉期nIC[OR=2.304(95%CI:1.076,4.933)]、静脉期nIC[OR=2.016(95%CI:1.014,4.011)]、CEA水平[OR=4.338(95%CI:1.852,10.162)]和TSGF水平[OR=2.222(95%CI:1.103,4.475)]均是影响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校准曲线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27,表明模型的预测准确度高,预测误差小。结论胃癌患者术前行能谱CT扫描和肿瘤标志物水平检测有助于评估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根治术 肿瘤标志物 能谱CT扫描 预后不良
下载PDF
上消化道造影和CT扫描诊断胃部肿瘤应用价值及检出率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陆伟 何顺利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20年第4期724-728,共5页
探讨分析上消化道造影和CT扫描诊断胃部肿瘤应用价值及检出率。患者均接受CT扫描检查及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并将临床/胃镜诊断结果作为对比金标准。与金标准相比,CT扫描检查及上消化造影检查的准确率、特异度及灵敏度无显著差异(P>0.0... 探讨分析上消化道造影和CT扫描诊断胃部肿瘤应用价值及检出率。患者均接受CT扫描检查及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并将临床/胃镜诊断结果作为对比金标准。与金标准相比,CT扫描检查及上消化造影检查的准确率、特异度及灵敏度无显著差异(P>0.05),均能给予胃部肿瘤有效诊断,但是针对较大的病灶来说,CT扫描检查更加具有优势,而针对微小的病灶来说,上消化道造影检查优势更为明显,病灶侵犯肌层及粘膜下层时,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更为敏感,二者相互结合的临床应用价值最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上消化道造影 CT扫描检查 胃部肿瘤
下载PDF
护理干预联合低张力水充盈CT增强扫描对胃肿瘤影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翔玲 郑少燕 +1 位作者 林楚楠 林巧如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16期3591-3593,共3页
目的:探讨通过护理干预联合低张力水充盈CT增强扫描对胃肿瘤诊断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行CT增强扫描的胃肿瘤患者随机分两组,扫描前均行低张力水充盈。对照组50例于检查前予心理护理及检查介绍;观察组给予增强扫描前、中、后全过程中实... 目的:探讨通过护理干预联合低张力水充盈CT增强扫描对胃肿瘤诊断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行CT增强扫描的胃肿瘤患者随机分两组,扫描前均行低张力水充盈。对照组50例于检查前予心理护理及检查介绍;观察组给予增强扫描前、中、后全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50例患者胃壁轮廓显示清晰,质量优良,患者的依从性及影像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联合低张力水充盈CT增强扫描可提高胃肿瘤的影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CT增强扫描 护理干预 低张力水充盈 影像质量
下载PDF
胃癌术前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TNM分期的判断价值及其与肿瘤标志物、增殖分子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21
6
作者 吴爱军 张振显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3期2928-2931,共4页
目的:研究胃癌术前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TNM分期的判断价值及其与肿瘤标志物、增殖分子表达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10月在本院接受手术切除的135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并判断TNM分期,采集血清... 目的:研究胃癌术前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TNM分期的判断价值及其与肿瘤标志物、增殖分子表达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10月在本院接受手术切除的135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并判断TNM分期,采集血清并测定肿瘤标志物含量;术后收集肿瘤组织并测定细胞因子、促增殖分子的含量。结果:TNMⅡ期、Ⅲ期、Ⅳ期胃癌患者血清中CEA、CA199、CA153、CA125、CA724的含量以及胃癌组织中TGFβ1、TGFβ2、VEGF、FGF2、PTP1B、PIK3CD、Survivin、Ezrin、YAP的含量显著高于TNMⅠ期;TNMⅢ期、Ⅳ期胃癌患者血清中CEA、CA199、CA153、CA125、CA724的含量以及胃癌组织中TGFβ1、TGFβ2、VEGF、FGF2、PTP1B、PIK3CD、Survivin、Ezrin、YAP的含量显著高于TNMⅡ期;TNMⅣ期胃癌患者血清中CEA、CA199、CA153、CA125、CA724的含量以及胃癌组织中TGFβ1、TGFβ2、VEGF、FGF2、PTP1B、PIK3CD、Survivin、Ezrin、YAP的含量显著高于TNMⅢ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胃癌TNM分期的判断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含量以及肿瘤病灶中细胞增殖分子的含量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 肿瘤标志物 增殖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联合消化道造影诊断胃部肿瘤患者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涛 刘存国 +1 位作者 曹文广 张世衡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24期110-113,共4页
目的 探究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联合消化道造影诊断胃部肿瘤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62例胃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先后进行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消化道造影检查。检查结束后对所得图像进行分析... 目的 探究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联合消化道造影诊断胃部肿瘤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62例胃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先后进行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消化道造影检查。检查结束后对所得图像进行分析,比较两种方法单独及联合诊断对胃壁增厚、软组织肿块、黏膜病变、恶性龛影的检出率及对胃部肿瘤T、N、M分期的诊断结果;并分析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消化道造影在胃部肿瘤T_(1)~T_(4)期的图像特征。结果 联合诊断对胃壁增厚、软组织肿块、黏膜病变、恶性龛影的检出率均高于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消化道造影(P<0.05)。联合诊断对T、M分期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消化道造影,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对N分期的诊断准确率高于消化道造影(P<0.05)。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消化道造影在胃部肿瘤T_(1)~T_(4)期的图像特征:T_(1)期消化道造影显示肿瘤病变密度较均匀,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图像显示胃壁向腔内凸出,浆膜外脂肪层清晰;T_(2)期消化道造影显示胃壁局限性增厚,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图像显示胃壁局限性增厚,局部轮廓欠光整,浆膜外脂肪层较清晰;T_(3)期消化道造影出现深浅不同的分叶或多弧状切迹,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图像显示浆膜外脂肪层模糊,胃壁增厚;T_(4)期消化道造影显示肿块黏膜表面出现恶性龛影,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图像显示胃壁增厚,与胰尾部脂肪间隙消失。结论 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与消化道造影在胃部肿瘤患者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相较于单独应用一种诊断方法,联合诊断可提高患者的检出率,有利于进行术前TNM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 消化道造影 胃部肿瘤
下载PDF
胃肠充盈超声造影与CT强化扫描在进展期胃癌术前肿瘤分期的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8
8
作者 耿喆 罗娜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第5期684-686,共3页
目的 比较胃肠充盈超声造影与CT强化扫描在进展期胃癌(GC)术前肿瘤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5例进展期GC患者分别行术前胃肠充盈超声造影和螺旋CT强化扫描,由至少2位经验丰富的主任医师进行阅片,以术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 目的 比较胃肠充盈超声造影与CT强化扫描在进展期胃癌(GC)术前肿瘤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5例进展期GC患者分别行术前胃肠充盈超声造影和螺旋CT强化扫描,由至少2位经验丰富的主任医师进行阅片,以术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胃肠充盈超声造影与CT强化扫描在进展期GC患者肿瘤分期中的诊断价值.结果?CT强化扫描对肿瘤浸润深度T1、T?2分期诊断的准确度明显高于胃肠充盈超声造影准确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对T3、T4分期诊断的准确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充盈超声造影与CT强化扫描对肿瘤N0、N1、N2、N3分期诊断的准确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充盈超声造影与CT强化扫描对肿瘤M0、M1分期诊断的准确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强化扫描对肿瘤T1、T2分期诊断效能明显优于胃肠充盈超声造影,对T3、T4、N分期及M分期的诊断效能相差不大,表明CT强化扫描可能对GC患者术前肿瘤分期的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充盈超声造影 CT强化扫描 胃癌 肿瘤分期 诊断
下载PDF
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对胃癌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贾庆元 孙海涛 李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2期340-343,共4页
目的分析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胃癌中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12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时均接受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及MPR技术检查... 目的分析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胃癌中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12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时均接受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及MPR技术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及MPR技术对胃癌患者术前的肿瘤侵犯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的诊断价值。结果126胃癌患者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肿瘤侵犯程度Tis期15例,占11.90%;T 1期23例,占18.25%;T 2期26例,占20.63%;T 3期38例,占30.15%;T 4期24例,占19.05%。淋巴结转移N 0期31例,占24.60%;N 1期43例,占34.13%;N 2期33例,占26.19%;N 3期19例,占15.08%。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及MPR技术检查对胃癌术前肿瘤侵犯程度诊断的总符合率为95.24%(120/126),对胃癌术前淋巴结转移情况诊断的总符合率为75.40%(95/126),经Kappa一致性度量,其检查胃癌术前肿瘤侵犯程度的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939,P<0.001);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及MPR技术检查胃癌术前淋巴结转移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一般(Kappa=0.666,P<0.001)。结论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及MPR技术对胃癌患者术前的肿瘤侵犯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均具有诊断价值,其检查肿瘤侵犯程度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好,淋巴结转移情况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一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肿瘤分期 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 多平面重建 评估价值
下载PDF
能谱CT优化胃肿瘤扫描辐射剂量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曹云太 尹桂秀 +2 位作者 栗海龙 严小红 鲍海华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8年第22期4342-4345,共4页
目的:探讨能谱CT优化胃肿瘤扫描辐射剂量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抽样、随机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9月到2017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59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常规CT扫描与能谱CT优化胃肿... 目的:探讨能谱CT优化胃肿瘤扫描辐射剂量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抽样、随机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9月到2017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59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常规CT扫描与能谱CT优化胃肿瘤扫描,记录和比较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结果:所有病例包膜均完整,边缘清楚,肿瘤内见单发或多发低密度区,肿瘤实质区呈不均匀显著强化。常规CT与能谱CT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分别为3.89±0.45分和4.54±0.34分;常规CT与能谱CT图像的胃肿瘤CT值分别为31.94±6.39HU和35.29±5.19HU,对比都有显著差异(P<0.05)。能谱CT图像的膀胱和皮下脂肪图像噪声值都显著低于常规CT图像,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谱CT扫描的CTDIvol和DLP分别为12.39±3.48mGy和624.10±39.19mGy.cm,都显著低于常规CT扫描的14.09±4.13mGy和653.92±56.29mGy.cm(P<0.05)。结论:能谱CT优化胃肿瘤扫描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能有效减少辐射剂量与图像噪声,提高图像CT值与主观质量,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 胃肿瘤扫描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辐射剂量 图像噪声
原文传递
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胃间质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11
作者 林雪源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第12期119-121,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胃间质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入本院进行临床检查的胃间质瘤患者60例,对患者进行病理学检查,并以螺旋CT平扫与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方式对患者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结果:病... 目的:探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胃间质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入本院进行临床检查的胃间质瘤患者60例,对患者进行病理学检查,并以螺旋CT平扫与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方式对患者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结果:病理学结果显示,处于高危险度患者14例,处于中危险度患者20例,处于低危险度患者26例。患者在CT平扫与CT三期增强扫描下CT值差异明显,且CT平扫检出率为80%,CT三期增强扫描检出率为100%,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应用于胃间质瘤临床诊断中准确率较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 胃间质瘤 临床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