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astric schwannoma misdiagnosed as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by ultrasonography before surgery:A case report 被引量:2
1
作者 Qing-Qing Li Dong Liu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2年第5期1667-1674,共8页
BACKGROUND Gastric origin tumors were diagnosed and evaluated preoperatively by gastroscopy,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CT)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urrently,transabdominal high-resolution ultr... BACKGROUND Gastric origin tumors were diagnosed and evaluated preoperatively by gastroscopy,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CT)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urrently,transabdominal high-resolution ultrasound combined with gastrointestinal contrast agent can be used to diagnose stomach tumors effectively and without invasive procedures or radiation.However,although an appreciable number of cases of gastric schwannoma(GS)have been reported since the first description of such in 1988,the ongoing lack of a comprehensive list of ultrasonic characteristics has limited the accuracy of preoperative ultrasound diagnosis.CASE SUMMARY A 64-year-old female patient presented to our hospital with dizziness and head discomfort.During an abdominal ultrasound,a hypoechoic gastric mass was found,having clear and regular boundaries and no observable blood flow.Based on these characteristics,a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was suspected.Results from an endoscopic ultrasound biopsy and accompanying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coupled with abdominal CT findings indicating lymph node enlargement around the stomach,led to diagnosis of GS but did not exclude malignancy.After surgical resection of the tumor,the final diagnosis of GS without lymph node metastasis was made.No recurrence has occurred in the 6 years of follow-up.CONCLUSION A clearly defined ultrasonic characteristic profile of GS is important to improve diagnostic accura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tric schwannoma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astrointestinal ultrasound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computed tomography Case report
下载PDF
Value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in diagnosis of malignant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被引量:5
2
作者 Zhongheng He Fajin Lv +1 位作者 Zhaofei Cao Mingxia Qian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09年第8期443-446,共4页
这研究的目的是在恶意的胃肠的 stromal 肿瘤(大意) 的诊断调查多片螺线 CT (MSCT ) 的价值的目的。恶意的大意的 MSCT 图象的 27 个案例由外科和病理证明了的方法回顾地被分析。平原和提高的 CT 扫描被执行,多平面的重建在所有情况中... 这研究的目的是在恶意的胃肠的 stromal 肿瘤(大意) 的诊断调查多片螺线 CT (MSCT ) 的价值的目的。恶意的大意的 MSCT 图象的 27 个案例由外科和病理证明了的方法回顾地被分析。平原和提高的 CT 扫描被执行,多平面的重建在所有情况中被做。结果损害从胃发源(n = 11 ) ,小肠(n = 9 ) ,结肠(n = 4 ) ,直肠(n = 1 ) ,并且肠系膜(n = 2 ) 。质量的横向的直径是 4.2 22 厘米,边清楚地(n = 12 ) ,不清楚地(n = 15 ) 。团在形状 lobulated 主要是不规则的(n = 19 ) 。损害主要是平凡扫描上的异质,对在动脉的阶段的显著改进中等、持续性在静脉的阶段提高了。膀胱的坏死在所有损害被观察, 9 个案例是膀胱、稳固的混合质量。肝的转移(n = 4 ) ,肺的转移(n = 1 ) ,淋巴的转移(n = 2 ) 被检测。为地点和大意的病理学的特征的 MSCT 诊断的精确性率是 85.2%(23/27 ) 并且 77.8%(21/27 ) 。与多平面的重建图象相结合的结论二阶段的 MSCT 检查和轴的图象为恶意的大意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诊断价值 胃肠道 间质 恶性 多层 CT图像 病理特征
下载PDF
Postoperative multiple metastasis of clear cell sarcoma-like tumor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in adolescent:A case report
3
作者 Wen-Peng Huang Li-Ming Li Jian-Bo Gao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2年第18期6175-6183,共9页
BACKGROUND Clear cell sarcoma-like tumor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CCSLGT)is a rare malignant gastrointestinal mesenchymal soft tissue tumor.Its genetic feature is EWSR1 gene rearrangement.Histologically,it is oft... BACKGROUND Clear cell sarcoma-like tumor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CCSLGT)is a rare malignant gastrointestinal mesenchymal soft tissue tumor.Its genetic feature is EWSR1 gene rearrangement.Histologically,it is often accompanied by a varying number of CD68-positive osteoclast-like giant cells.CCSLGT mostly occurs in the small intestinal wall of young people and children.In terms of clinical manifestations,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it and other gastrointestinal tumors,and the diagnosis depends on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gene detection.CASE SUMMARY A 16-year-old man developed dizziness and fatigue 2 mo ago,and 10 d ago showed progressive exacerbation of paroxysmal epigastric pain and stopped flatulence and defecation.Computed tomography showed a soft tissue mass in the distal ileum.After complete resection of the lesion,it was diagnosed by combined immunohistochemical and genetic examination as CCSLGT.After surgery,the patient gradually developed lymph node,liver,lung,bone,left thigh,pleura and adrenal metastasis.The survival time was 4 years and 8 mo.CONCLUSION Whole abdominal computed tomography enhancement is recommended for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There is no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CCSLGT with multiple metastases via the lymphatic system and bloodstream after surgical res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ear cell sarcoma-like tumor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METASTASIS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Case report
下载PDF
胃肠神经鞘瘤与间质瘤的CT征象鉴别诊断
4
作者 董兴祥 李清婉 +4 位作者 张大福 张治平 曾曙光 李振辉 杨光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2236-2240,共5页
目的探讨CT征象对胃肠道神经鞘瘤(GIS)与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8例经病理证实的GIS(13例)和GIST(45例)患者的CT影像资料,包括病灶的大小、形态和边界、强化方式、肿瘤血管、病灶内坏死、出血、钙化等征象,并测量... 目的探讨CT征象对胃肠道神经鞘瘤(GIS)与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8例经病理证实的GIS(13例)和GIST(45例)患者的CT影像资料,包括病灶的大小、形态和边界、强化方式、肿瘤血管、病灶内坏死、出血、钙化等征象,并测量肿瘤及同层主动脉/大动脉平扫、动脉期、静脉期CT值,观察病灶内有无粗大肿瘤血管,计算动脉期、静脉期标化密度(CT_(S-A)、CT_(S-P))、强化CT值(ΔCT_(A)、ΔCT_(P))。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T征象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GIS组坏死比例(38.5%)、粗大肿瘤血管比例(0%)、平扫密度[(29.00±8.57)HU]、平扫标化密度(0.71±0.23)、动脉期密度[(50.92±11.43)HU]、动脉期标化密度(0.16±0.05)、动脉期强化值[(21.92±11.85)HU]、静脉期密度[(76.08±19.56)HU]、静脉期标化密度(0.48±0.08)均低于GIST组。平扫密度阈值为34HU时诊断GIS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6%、79.3%。结论瘤内是否存在粗大肿瘤血管、坏死能够将大部分GIS与GIST区分开来。联合平扫密度低及病灶内无粗大肿瘤血管的特征能提高GIS与GIST鉴别诊断准确率;另外,动脉期轻度均匀强化、静脉期轻中度均匀强化等特征也有助于鉴别GIS与GI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胃肠道神经鞘瘤 胃肠道间质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胃肠道神经鞘瘤和间质瘤的螺旋CT表现及对照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邢伟 谭华桥 +3 位作者 俞胜男 吴小凤 孙益芳 邱建国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38-542,共5页
目的研究胃肠道神经鞘瘤的螺旋CT表现,并与胃肠道间质瘤(GIST)进行对照分析。资料与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神经鞘瘤12例及GIST3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及螺旋CT表现,并对其螺旋CT表现加以比较。CT影像资料由两名具有丰富经... 目的研究胃肠道神经鞘瘤的螺旋CT表现,并与胃肠道间质瘤(GIST)进行对照分析。资料与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神经鞘瘤12例及GIST3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及螺旋CT表现,并对其螺旋CT表现加以比较。CT影像资料由两名具有丰富经验的高年资放射科医师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肿瘤大小、形态、生长方式、增强模式、强化程度、肿瘤与黏膜接触面溃疡情况。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q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良性GIST最大直径小于胃肠道神经鞘瘤和恶性GIST(P<0.05)。胃肠道神经鞘瘤(83.3%)和良性GIST(80%)多呈圆形或卵圆形,而恶性GIST(84%)多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胃肠道神经鞘瘤和良性GIST与恶性GIST肿瘤形态之间差异有显著性。胃肠道神经鞘瘤和良、恶性GIST均可呈腔内生长、腔外生长、腔内外生长,其生长方式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道神经鞘瘤和良性GIST增强模式、强化程度与恶性GIST肿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GIST溃疡(28%)比胃肠道神经鞘瘤(25%)和良性GIST(20%)更常见,但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肠道神经鞘瘤CT上多表现为圆形、卵圆形/扁圆形的匀质肿块,强化不明显或呈轻度强化,该表现类似于良性GIST,但与恶性GIST影像学表现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间质瘤 神经鞘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 被引量:94
6
作者 方松华 罗叶旋 +2 位作者 孟磊 章士正 金梅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80-282,共3页
目的 分析胃肠道间质瘤 (GIST)的CT表现特点 ,探讨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 2 1例 ,术前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肿瘤发生于胃部 11例 ,十二指肠 1例 ,空肠 5例 ,回肠 4例。病灶多呈圆... 目的 分析胃肠道间质瘤 (GIST)的CT表现特点 ,探讨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 2 1例 ,术前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肿瘤发生于胃部 11例 ,十二指肠 1例 ,空肠 5例 ,回肠 4例。病灶多呈圆形或类圆形。平扫 :肿瘤呈均匀等密度者 8例 ;肿块周边呈等密度 ,中间呈略低密度或低密度者 12例 ;呈高、等、低混杂密度者 1例。增强扫描 :病灶中度或明显强化者 10例 ;不均匀强化 ,其内可见多数小囊状坏死者 5例 ;病灶中央坏死、液化 ,周边强化者 6例。 2 1例GIST中 ,良性 7例 ,肿块直径多小于 5cm ,边界清楚 ,多均匀强化 ;恶性 14例 ,肿块直径大于 5cm ,边界多不清楚 ,10例肿块内有坏死 ,5例出现转移灶。结论 CT检查对于GIST的定位准确 ,对肿瘤良恶性的判断亦很有价值 ,但CT表现无特异性 ,确诊仍有赖于病理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CT 诊断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CT和MRI诊断价值(附16例分析) 被引量:25
7
作者 何伯圣 沈云霞 +3 位作者 巴奇 黄胜 田国才 明志兵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3期250-253,共4页
目的:评价CT和MRI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6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资料。结果:16例肿瘤均为单发,位于胃部9例,空肠3例,回肠、食管、直肠及后腹膜各1例。良性2例,潜在恶性4例,恶性10例。CT和MRI表现:... 目的:评价CT和MRI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6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资料。结果:16例肿瘤均为单发,位于胃部9例,空肠3例,回肠、食管、直肠及后腹膜各1例。良性2例,潜在恶性4例,恶性10例。CT和MRI表现:粘膜下富血供性肿块,肿瘤倾向于腔外生长,可有囊变、坏死、出血、钙化。增强后良性者强化均匀,边界清楚,恶性者强化不均匀,可有邻近结构侵犯。结论:CT和MRI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和定性判断,以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间质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及疗效评价 被引量:22
8
作者 徐锦锋 邱士军 +1 位作者 宋裕娣 韩路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75-877,共3页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探讨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及疗效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9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并将大体病理所见与CT表现相对照。结果39例患者中食管间质瘤2例,胃间质瘤23例,十二指...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探讨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及疗效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9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并将大体病理所见与CT表现相对照。结果39例患者中食管间质瘤2例,胃间质瘤23例,十二指肠间质瘤7例,空肠间质瘤4例,回肠间质瘤2例,结肠间质瘤1例。39例中高度恶性25例,低度恶性11例,不能确定良恶性者3例。39例肿瘤CT表现为外生性或内生性肿块,肿块最大径线范围约3~45cm,<5cm者12例,≥5cm者27例,27例直径大于5cm肿瘤中23例为恶性间质瘤;肿块密度不均匀,中心伴有坏死囊变,实性成分轻到中度强化,瘤内点状钙化灶6例,17例高度恶性肿物表现为边缘强化,实性成份增强扫描后出现延迟强化。其中6例不能手术切除的间质瘤经化疗后肿块明显缩小伴有肿瘤坏死囊变。结论CT有助于胃肠道间质瘤定位、定性诊断及疗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间质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2
9
作者 陈勇 郭玉林 +2 位作者 高知玲 赵彤 马菁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98-801,共4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多层螺旋CT(MSCT)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7例GISTs的CT表现。结果GISTs发生于胃部23例,小肠8例,直肠3例,食管2例,网膜1例。良性13例,潜在恶性14例,恶性10例。肿块多向腔外生长(6...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多层螺旋CT(MSCT)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7例GISTs的CT表现。结果GISTs发生于胃部23例,小肠8例,直肠3例,食管2例,网膜1例。良性13例,潜在恶性14例,恶性10例。肿块多向腔外生长(67.8%,25/37),呈类圆形或椭圆形29例,不规则分叶状8例。37例GISTs中12例良性和6例潜在恶性肿块最大径<5cm,边界清楚,均匀强化;10例恶性和8例潜在恶性肿块最大径≥5cm,瘤内坏死,其中3例瘤内积气,边界多不清楚,不均匀强化,14例黏膜面溃疡形成。淋巴结转移少见。4例出现肝转移。结论MSCT对于GISTs的定位、定性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的评估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间质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CT和双对比造影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钱民 李小荣 +2 位作者 朱俭 林伟光 欧陕兴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084-1087,共4页
目的探讨CT和双对比造影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GIST的影像及临床资料,28例均行CT检查,13例行双对比造影检查。结果28例GIST主要CT表现为:良性6例,肿块直径≤5cm,边界清楚,密度均匀,... 目的探讨CT和双对比造影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GIST的影像及临床资料,28例均行CT检查,13例行双对比造影检查。结果28例GIST主要CT表现为:良性6例,肿块直径≤5cm,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呈轻度均匀性强化。恶性22例,有如下特征:(1)肿块直径≥5cm17例;(2)肿块内出现低密度坏死20例;(3)肿瘤实体明显强化,增强前后净增加CT值≥40HU18例;(4)瘤体内和瘤旁伴有成簇状或线状排列血管影15例;(5)周围组织侵犯或远处转移12例。13例胃肠造影表现为胃肠道腔内圆形或椭圆形充盈缺损,边缘光整,黏膜皱襞变平或消失,瘤周黏膜呈推移改变。本组CT定位准确性为67.86%(19/28),双对比造影为76.92%(10/13)。对良、恶性的鉴别:CT准确性为78.57%(22/28),双对比造影为50%(5/10);另3例腔外型被误认为外压性改变。结论胃肠道双对比造影是检查GIST最基本的方法,CT和双对比造影结合有助于对GIST术前定位和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间质瘤 双对比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胃肠间质瘤的多层CT诊断 被引量:7
11
作者 任勇军 翟昭华 +3 位作者 杨林 缪南东 赵彩霞 邓进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1-225,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CT(MSCT)在胃肠间质瘤(GIS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56例GIST的MS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组。结果:病灶准确定位于胃28例、小肠6例、结肠8例和肠系膜6例,其余8例未能准确定... 目的:探讨多层CT(MSCT)在胃肠间质瘤(GIS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56例GIST的MS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组。结果:病灶准确定位于胃28例、小肠6例、结肠8例和肠系膜6例,其余8例未能准确定位,定位准确率为85.7%(48/56)。肿瘤最大径2.0~21.0cm,平均(7.3±4.6)cm。肿瘤呈球形32例、分叶状22例及小结节形2例。边界清晰40例,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16例。49例外生性生长,7例腔内生长。3例肿瘤内部坏死,并与肠管沟通。肝脏转移8例,淋巴结转移7例,肠系膜转移3例。5例发现肠梗阻征象。43例(直径>5cm)平扫密度不均,增强后不均匀强化;13例(直径≤5cm)平扫密度均匀,增强后均匀强化。高度恶性定性准确率91.1%(41/45)。结论:GIST具有典型的MSCT表现。MSCT定位准确率高,高度恶性定性准确,可为临床诊治GIST提供详细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肿瘤 间质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CT对胃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2
12
作者 唐文艳 江魁明 +2 位作者 彭晞 彭娟 陈展航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CT对胃肠间质瘤(GIST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GISTs的CT表现和病理学特点,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CT能够准确显示所有肿块的部位、大小、形态,并能判断肿瘤对周围组织结构有无侵犯、... 目的:探讨CT对胃肠间质瘤(GIST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GISTs的CT表现和病理学特点,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CT能够准确显示所有肿块的部位、大小、形态,并能判断肿瘤对周围组织结构有无侵犯、有无远处转移。肿瘤发生于胃15例,十二指肠1例,空回肠10例,结直肠6例,肠系膜、网膜及腹膜后各1例。肿块多呈圆形或类圆形。35例GISTs中,低度恶性6例,肿块直径多<5 cm,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增强后多均匀强化;高度恶性29例,肿块直径多>5 cm,边界多不清楚,20例肿块内有坏死、液化,密度不均匀,增强后不均匀强化,4例出现转移灶。结论:CT检查对于GISTs定位准确,为肿瘤恶性程度的判断提供依据,为GISTs的治疗方案及手术后或化疗后患者的随访提供重要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间质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细胞瘤CT表现 被引量:11
13
作者 田志雄 屈艳娟 +2 位作者 廖美焱 张在鹏 孙骏漠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4期243-245,共3页
目的 :描述胃肠道间质细胞瘤的CT表现 ,复习相关文献 ,探讨CT在肿瘤的良恶性鉴别及术后追踪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复习 1 0例经病理学及免疫组化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 ,其中 5例还行术后CT随访。结果 :肿瘤 6... 目的 :描述胃肠道间质细胞瘤的CT表现 ,复习相关文献 ,探讨CT在肿瘤的良恶性鉴别及术后追踪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复习 1 0例经病理学及免疫组化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 ,其中 5例还行术后CT随访。结果 :肿瘤 6例起源于小肠 ,其中 1例伴有结肠病变 ,2例源于胃 ,2例源于小肠系膜。CT平扫大多数为密度不均匀的类圆形软组织肿块 ,肿块中心见液化坏死区 ,3例密度均匀 ,平均径线为 86 .7mm。所有病变均未见钙化和出血征象。 1例多发 ;较大 2个病灶分别位于回肠和结肠。 1例肿块与左侧腰大肌分界不清 ,腰大肌肿大。 8例增强均表现为轻、中度不均匀外周强化。 2例可见远处转移灶 ,1例伴肝多发性转移 ,1例见左肺孤立转移灶和脑多发转移灶。 5例术后追踪CT检查中 2例见肿瘤局部复发 ,3例见肝多发转移。结论 :尽管胃肠道间质细胞瘤CT表现无特异性 ,但CT对病变的定位 ,良恶性鉴别及术后追踪观察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细胞瘤 CT表现 鉴别诊断 预后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与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潘鑫 毕纯龙 万霞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1610-1612,1614,共4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表现,以提高对GIST的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32例,回顾性分析其CT和病理表现。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32例肿瘤均为单发,位于胃部17例,空肠和回肠7例,结肠及直肠3...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表现,以提高对GIST的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32例,回顾性分析其CT和病理表现。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32例肿瘤均为单发,位于胃部17例,空肠和回肠7例,结肠及直肠3例,食管1例,十二指肠和肠系膜各2例。良性9例,恶性23例。CT表现为黏膜下富血供性肿块,肿瘤倾向于腔外生长,可有囊变、坏死及钙化。双期增强扫描见静脉期较动脉期强化显著。结论CT是GIST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和定性判断以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但定性诊断需依赖免疫组化和电镜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间质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与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毕纯龙 万霞 张蔚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08年第2期55-60,共6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表现,以提高对GIST的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32例,回顾性分析其CT和病理表现。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32例肿瘤均为单发,位于胃部17例,空肠和回肠7例,结肠及直...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表现,以提高对GIST的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32例,回顾性分析其CT和病理表现。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32例肿瘤均为单发,位于胃部17例,空肠和回肠7例,结肠及直肠3例,食管1例,十二指肠和肠系膜各2例。良性9例,恶性23例。CT表现为粘膜下富血供性肿块,肿瘤倾向于腔外生长,可有囊变、坏死及钙化。双期增强扫描见静脉期较动脉期强化显著。结论:CT是GIST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和定性判断,以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但定性诊断需依赖免疫组化和电镜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间质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胃肠道神经鞘瘤和间质瘤的CT表现对照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曾裕镜 张磊 +2 位作者 黄丽莹 蓝博文 黎昕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12期48-50,54,F0003,共5页
目的研究胃肠道神经鞘瘤的螺旋CT表现,并与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进行对照分析。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神经鞘瘤6例及GIST 29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及螺旋CT表现,并对其螺旋CT表现... 目的研究胃肠道神经鞘瘤的螺旋CT表现,并与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进行对照分析。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神经鞘瘤6例及GIST 29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及螺旋CT表现,并对其螺旋CT表现加以比较。结果 6例胃肠道神经鞘瘤中,5例发生于胃,1例发生于十二指肠。肿瘤最大直径16~70mm,平均43mm。5例肿瘤呈圆形、卵圆形或扁圆形,边缘光滑;1例呈分叶状,与邻近脏器粘连。所有肿瘤CT平扫及增强均呈均质实体肿块,未见明确出血、坏死、囊变及钙化征象。29例GIST中,发生于胃15例,十二指肠间质瘤5例,小肠间质瘤8例,结肠间质瘤1例。肿瘤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密度均匀实性者7例,不均匀实性者14例,囊实性混合者8例,其中1例合并出血。增强扫描有4例均匀强化;3例不均匀强化,内有斑点状囊变坏死灶;22例呈不均匀明显强化,肿块内可见不同程度的囊变、坏死区。肿块直径约30~200mm。18例肿瘤向腔外生长,8例向腔内生长,3例向腔内外生长。结论胃肠道神经鞘瘤和GIST肿瘤的形态、强化程度和增强模式明显不同,该差异可以诊断和鉴别两者多数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神经鞘瘤 胃肠道间质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7
作者 秦将均 涂蓉 施玉森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7年第7期1131-1133,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26例胃肠道间质瘤双期增强的螺旋CT表现。结果胃肠道间质瘤具有一定的CT特征:⑴双期增强后显示为具有粘膜下肿瘤的特点;⑵肿瘤血供... 目的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26例胃肠道间质瘤双期增强的螺旋CT表现。结果胃肠道间质瘤具有一定的CT特征:⑴双期增强后显示为具有粘膜下肿瘤的特点;⑵肿瘤血供丰富,易发生液化、坏死和囊变,因此肿瘤多呈明显不均匀强化;⑶CT有助于GIST良恶性判断:良性者,肿瘤直径多≤5cm,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可见单个坏死灶。下列征象常提示恶性:肿块直径>5cm;肿瘤边缘有分叶;瘤体内有多个小片状坏死或大块坏死;肿瘤的溃疡大而深;肿瘤内可见点状、条状粗乱的肿瘤血管;瘤体内有散在分布的细小钙化点;周围组织侵犯或远处转移。结论SCT(Spiral Computer tomography)双期增强扫描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和良恶性判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瘤 胃肠道 CT 诊断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7
18
作者 黄旭东 周玉祥 +1 位作者 赖海辉 廖俊杰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1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螺旋CT征象及其诊断、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GIST患者的螺旋CT资料,分析其CT征象与肿瘤恶性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28例患者生物学危险度:极低度2例(7.1%),低度4例(14.3%),中度8例...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螺旋CT征象及其诊断、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GIST患者的螺旋CT资料,分析其CT征象与肿瘤恶性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28例患者生物学危险度:极低度2例(7.1%),低度4例(14.3%),中度8例(28.6%),高度14例(50.0%)。肿块的大小、边界、密度、侵犯和/或转移、坏死或出血与肿瘤的生物学危险性之间差异密切相关(P<0.05),而肿瘤的形态、强化程度与危险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IST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对GIST的鉴别诊断及术后随访有重要价值,并有助于判断肿瘤的生物学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叶源性肿瘤 胃肠道 间质瘤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宏刚 阴骏 郑海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年第3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多层螺旋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质瘤患者的多层螺旋CT资料。结果19例患者中,肿瘤发生于胃7例,小肠9例,食管和小肠系膜及直肠各1例。其中,良性间质瘤2例,潜在恶性3例,恶...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多层螺旋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质瘤患者的多层螺旋CT资料。结果19例患者中,肿瘤发生于胃7例,小肠9例,食管和小肠系膜及直肠各1例。其中,良性间质瘤2例,潜在恶性3例,恶性间质瘤14例。胃肠道间质瘤表现为不同形式的软组织肿块,其中腔内3例,腔外11例,腔内腔外混合5例;CT平扫呈均匀等密度3例;混杂密度16例。增强扫描病灶呈中度到明显强化或呈中心坏死、囊变,周边强化。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间质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良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的CT与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谢东 苏丹柯 +3 位作者 周小燕 金观桥 李强 张昱苹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6年第5期216-219,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表现与其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以提高CT对GIST的良恶性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GIST病人的CT检查资料,对比其术后良恶性的病理结果,找出其CT的良恶性征象,指导临床治疗。结果6例良性... 目的通过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表现与其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以提高CT对GIST的良恶性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GIST病人的CT检查资料,对比其术后良恶性的病理结果,找出其CT的良恶性征象,指导临床治疗。结果6例良性GIST的CT表现为类圆形肿瘤,边界清楚,5例直径小于5cm,5例强化值大于25HU,瘤灶内无出血、坏死,无周围结构侵犯;12例恶性GIST的CT表现为类圆形或分叶状肿瘤,10例直径大于5cm,9例强化值大于25HU,7例瘤灶内有出血坏死,9例周围侵犯或转移。7例潜在恶性GIST的CT表现介于两者之间。良恶性GIST的大小、平扫密度是否均匀、周围有无侵犯或转移及有无出血或坏死有显著差异(P<0.01)良恶性GIST的强化程度、免疫组化阳性率、细胞类型无显著差异。结论GIST缺乏临床、镜下病理及CT特征,需行免疫组化鉴别,但CT能充分显示病变部位及周围脏器侵犯情况,对GIST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及术后随访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间质瘤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病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