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aussia分泌型萤光素酶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秀娟 黄海 +2 位作者 谢佩雯 王学军 王升启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3年第5期722-726,共5页
Gaussia分泌型萤光素酶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来源于海洋桡脚类动物Gaussia princeps的新型分泌型萤光素酶,是目前已知的可自然分泌的最小萤光素酶,因其分子小、灵敏度高、半衰期短和可高效分泌,而成为一种理想的报告基因,广泛应用于体内外... Gaussia分泌型萤光素酶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来源于海洋桡脚类动物Gaussia princeps的新型分泌型萤光素酶,是目前已知的可自然分泌的最小萤光素酶,因其分子小、灵敏度高、半衰期短和可高效分泌,而成为一种理想的报告基因,广泛应用于体内外研究。我们就Gaussia分泌型萤光素酶的发光原理、荧光特性及其应用等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ussia萤光素酶 报告基因 荧光特性
下载PDF
利用Gaussia萤光素酶建立乳腺癌实时定量检测动物模型
2
作者 张秀娟 黄海 +2 位作者 谢佩雯 王学军 王升启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3年第3期370-373,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分泌型萤光素酶的实时定量检测实验动物体内肿瘤大小的方法。方法:以分泌型Gaussia萤光素酶(Gluc)为报告基因,以嘌呤霉素为筛选基因,将两者用T2A元件连接后克隆到慢病毒载体,包装慢病毒后感染乳腺癌MCF-7细胞,经嘌呤...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分泌型萤光素酶的实时定量检测实验动物体内肿瘤大小的方法。方法:以分泌型Gaussia萤光素酶(Gluc)为报告基因,以嘌呤霉素为筛选基因,将两者用T2A元件连接后克隆到慢病毒载体,包装慢病毒后感染乳腺癌MCF-7细胞,经嘌呤霉素筛选得到稳定转染细胞MCF-7-Gluc,并检测细胞上清中Gluc活性随时间和细胞数目的变化;将MCF-7-Gluc扩大培养后经皮下注射到雌性BALB/c裸鼠前肢腋下,待肿瘤形成后,检测外周血液中Gluc活性与肿瘤体积的相关性。结果:体外实验显示稳定转染细胞MCF-7-Gluc分泌到细胞上清的Gluc活性与时间和细胞数量在一定范围内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体内实验显示裸鼠血液中的Gluc活性与肿瘤体积呈正相关。结论:Gluc技术可作为一种灵活、方便、实时定量检测活体动物体内肿瘤大小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ussia萤光素酶 实时定量 乳腺癌 动物模型
下载PDF
膜锚定Gaussia萤光素酶的细胞标记及生物荧光成像
3
作者 樊炜 贾帅争 +4 位作者 王怡 阎少多 高博 彭剑淳 詹林盛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1年第6期838-841,共4页
目的:制备表达膜锚定Gaussia萤光素酶(extGluc)报告基因的慢病毒,用于标记细胞。方法:将报告基因extGluc克隆至慢病毒载体pCCsin.PPT.SFFV.IRES.eGFP.Wpre(VeGFP)中,以聚乙烯亚胺(PEI)介导,将慢病毒包装所需4种质粒(pVeGFP-extGLuc、pMD... 目的:制备表达膜锚定Gaussia萤光素酶(extGluc)报告基因的慢病毒,用于标记细胞。方法:将报告基因extGluc克隆至慢病毒载体pCCsin.PPT.SFFV.IRES.eGFP.Wpre(VeGFP)中,以聚乙烯亚胺(PEI)介导,将慢病毒包装所需4种质粒(pVeGFP-extGLuc、pMDL、pRev、pVSVG),转染293FT细胞,72 h后收集病毒上清进行浓缩,感染293FT细胞,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病毒滴度,生物荧光成像和化学发光分析extGluc的表达;之后,用收集的慢病毒感染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U937。结果:对经PCR筛选出的阳性克隆所含质粒进行酶切鉴定,表明extGlu报告基因插入载体中;重组慢病毒包装成功且病毒滴度为5×106 TU/mL;用包装的病毒颗粒感染293FT细胞,生物荧光成像和化学发光证实extGluc的膜定位,且酶活性与细胞数目呈线性相关;病毒颗粒能够感染悬浮细胞U937。结论:包装了extGluc标记的重组慢病毒,可用于标记细胞,为体内监测细胞迁移、聚集和变化提供了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ussia萤光素酶 膜锚定 慢病毒包装 生物荧光成像
下载PDF
Gaussia 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 for Assessment of Gene Delivery Systems in Vivo
4
作者 Feng Chen Zhen Xu Jing Lu Xiang Lu Wen-li Mu Ya-jun Wang De-pei Liu Chih-chuan Liang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10年第2期95-99,共5页
Objective To develop an alternative method for assessment of gene delivery systems in vivo.Methods Mouse primary spleen lymphocytes were genetically modified in vitro by a retroviral vector harboring a Gaussia lucifer... Objective To develop an alternative method for assessment of gene delivery systems in vivo.Methods Mouse primary spleen lymphocytes were genetically modified in vitro by a retroviral vector harboring a Gaussia luciferase(Gluc) expression cassette.After implantation of these cells into recipient mice,the expression of Gluc was detected in whole blood or plasma collected.Results As little as 10 μL whole blood drawn from the recipient mice could guarantee prompt reading of Gluc activity with a luminometer.And the reading was found in good correlation with the number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spleen lymphocytes implanted to the mice.Conclusions Gluc may be useful as an in vivo reporter for gene therapy researches,and Gluc blood assay could provide an alternative method for assessment of gene delivery systems in viv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检测 传递系统 荧光素酶 转基因 体内 评估 记者 脾淋巴细胞
下载PDF
含分泌型萤光素酶和绿色荧光蛋白双报告基因的慢病毒载体的制备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管洁 王秀平 +3 位作者 邓瑶 周为民 吴小兵 谭文杰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1年第2期199-202,共4页
目的:制备含分泌型萤光素酶和绿色荧光蛋白双报告基因的慢病毒载体,为慢病毒载体的进一步广泛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克隆构建含分泌型萤光素酶和绿色荧光蛋白双报告基因的转基因载体pCS-gluc-2A-eGFP,酶切与序列分析鉴定其正确后,与包装质... 目的:制备含分泌型萤光素酶和绿色荧光蛋白双报告基因的慢病毒载体,为慢病毒载体的进一步广泛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克隆构建含分泌型萤光素酶和绿色荧光蛋白双报告基因的转基因载体pCS-gluc-2A-eGFP,酶切与序列分析鉴定其正确后,与包装质粒pCMVHR'Δ8.2、包膜质粒pVSV-G共转染293FT细胞,获得含分泌型萤光素酶和绿色荧光蛋白双报告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重组慢病毒载体感染A549、Huh7细胞后,用荧光显微镜直接观察报告基因GFP的表达,或取细胞上清实时检测分泌型萤光素酶的表达。结果:制备了含双报告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感染细胞后可以活体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也可以快速灵敏地检测到分泌型萤光素酶的表达。结论:所获含分泌型萤光素酶和绿色荧光蛋白双报告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感染效率高,表达易于活体实时检测,灵敏度高。本研究为慢病毒载体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型萤光素酶 双报告基因 慢病毒载体
下载PDF
一种基于粒子滤波的红外弱小目标跟踪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任彪 周浩 +1 位作者 马东辉 邓潘 《光电技术应用》 2008年第2期66-69,共4页
研究低信噪比复杂环境下的红外小目标检测和跟踪问题,提出了基于粒子滤波的高斯目标模型跟踪方法.粒子滤波是一种在非线性和非高斯情形下进行跟踪的强有力方法.将状态粒子决定的区域所对应的灰度分布与参考模型灰度分布相比较,得出最佳... 研究低信噪比复杂环境下的红外小目标检测和跟踪问题,提出了基于粒子滤波的高斯目标模型跟踪方法.粒子滤波是一种在非线性和非高斯情形下进行跟踪的强有力方法.将状态粒子决定的区域所对应的灰度分布与参考模型灰度分布相比较,得出最佳的后验估计.运用最佳粒子方法确定目标的坐标,实现跟踪.对真实红外图像序列的实验表明,该算法可成功跟踪和检测信噪比为1的小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滤波 红外弱小目标 高斯模型 BHATTACHARYYA系数
下载PDF
利用半导体激光束实现激光隧道放样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周敏强 陈家璧 《光学仪器》 2000年第3期16-20,共5页
提出了一种利用半导体激光器实现隧道激光扫描放样的方法 ,该方法满足了放样仪器需轻巧、便于携带的要求。其中用单透镜准直法对有大发散角的半导体激光光束成功地实现了准直 ,既简单又经济实用 ;用平移物镜法实现了激光点的扫描。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器 隧道 准直 平移物镜扫描 激光放样
下载PDF
IFA和FA联合方法在化工过程监控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丁英涛 程辉 +2 位作者 王振雷 梅华 赵亮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84-691,共8页
工业过程数据具有高斯和非高斯混合分布的特点。独立因子分析(IFA)采用一维高斯混合模型拟合任意的因子分布,因此可以处理高斯和非高斯混合的问题。虽然在给定因子数的前提下变分IFA算法可以有效地缩短建模时间,但是独立因子数的选择仍... 工业过程数据具有高斯和非高斯混合分布的特点。独立因子分析(IFA)采用一维高斯混合模型拟合任意的因子分布,因此可以处理高斯和非高斯混合的问题。虽然在给定因子数的前提下变分IFA算法可以有效地缩短建模时间,但是独立因子数的选择仍然需要较长的计算时间。此外,若IFA的因子数选择不当,会造成部分因子的信息遗留在观察变量的残差中,导致GSPE监控指标的监控性能变差。为了解决IFA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了IFA和FA方法。首先使用FA辅助IFA选取独立因子数,以进一步减小IFA建模时间;其次使用FA对IFA的残差进行再处理,以解决由于独立因子数选择不当造成的问题。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田纳西-伊斯曼(TE)过程和乙烯裂解炉过程的监控中,实验结果验证了该联合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分析 独立因子分析 改进的综合监控指标 噪声空间指标 非高斯
下载PDF
基于分泌型荧光素酶亚细胞定位炎症小体活性报告系统的构建
9
作者 李宇清 黄璐 +1 位作者 杨梦甜 况二胜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189-192,共4页
目的构建快捷、灵敏的亚细胞定位炎症小体活性报告系统,探讨各细胞器在炎症小体激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构建线粒体定位蛋白TOM20或内质网定位蛋白EMC3与白细胞介素-1β前体-分泌型荧光素酶的融合蛋白表达质粒,免疫印迹确认表达和免疫荧... 目的构建快捷、灵敏的亚细胞定位炎症小体活性报告系统,探讨各细胞器在炎症小体激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构建线粒体定位蛋白TOM20或内质网定位蛋白EMC3与白细胞介素-1β前体-分泌型荧光素酶的融合蛋白表达质粒,免疫印迹确认表达和免疫荧光染色确认亚细胞定位后,在Caspase-1和不同炎症反应刺激条件下,应用该报告系统检测炎症小体的活化情况。结果建立的炎症小体报告系统分别定位于线粒体和内质网,可快速检测线粒体和内质网相关的炎症小体活性。结论细胞器定位炎症小体活性荧光素酶报告系统能简便、快速地检测不同细胞器特异的炎症小体活性,可应用于无损伤的连续观察、动物活体研究和高通量药物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小体 细胞器 荧光素酶报告系统
下载PDF
表达分泌荧光素酶的重组流感病毒构建及体外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东红 邓瑶 +6 位作者 叶飞 周剑芳 王文 黄保英 王梦微 孟昕 谭文杰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23-828,共6页
目的采用不同的流感病毒骨架构建表达分泌荧光素酶(Gaussia luciferase,Gluc)的重组流感病毒,同时研究其生长特性、遗传稳定性、Gluc表达水平、体外抗流感药物活性。方法在PR8NA的C端插入猪捷申病毒2A肽(porcine teschovirus-2A autocle... 目的采用不同的流感病毒骨架构建表达分泌荧光素酶(Gaussia luciferase,Gluc)的重组流感病毒,同时研究其生长特性、遗传稳定性、Gluc表达水平、体外抗流感药物活性。方法在PR8NA的C端插入猪捷申病毒2A肽(porcine teschovirus-2A autocleavage peptide,P2A)自剪切位点及Gluc编码基因,其余7个质粒分别来源于A/Puerto Rico/8/34(PR8)(H1N1)和A/WSN/1933(WSN)(H1N1),通过流感病毒反向遗传学8质粒系统拯救重组病毒,分别命名为PR8NAGluc/PR8和PR8NAGluc/WSN。检测重组病毒遗传稳定性;对比PR8NAGluc/PR8和PR8NAGluc/WSN的荧光强度;检测重组病毒的生长动力学;同时测定PR8NAGluc/WSN荧光强度与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median 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dose,TCID_(50))的相关性及对奥司他韦、法匹拉韦和莲花清瘟的体外抗流感药物活性。结果通过反向遗传学成功拯救出以PR8和WSN为骨架表达Gluc的重组病毒。相对于PR8骨架,以WSN为骨架明显提高了Gluc的表达且遗传稳定,复制动力学比野生型稍低。PR8NAGluc/WSN荧光强度与TCID_(50)有较好的相关性,其对奥司他韦、法匹拉韦和莲花清瘟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结论以WSN为骨架的重组病毒荧光表达强度比PR8骨架高,为高通量筛选抗流感病毒药物及研发流感病毒载体疫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 反向遗传学 荧光素酶 A/WSN/1933(H1N1) 重组病毒
原文传递
双萤光素酶共表达载体构建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付昕阳 王刚 +4 位作者 田文洪 陈素云 董小岩 吴小兵 谭万龙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76-282,共7页
利用来源于TaV的自剪切多肽2A的编码序列构建一种分泌型萤光素酶Gluc和非分泌型萤光素酶Fluc共表达的载体,对其体内外表达及活体成像特点进行研究。采用重叠PCR技术获得Gluc-2A-Fluc片段,克隆入表达质粒pAAV2neoCAG中,获得重组质粒pAAV2... 利用来源于TaV的自剪切多肽2A的编码序列构建一种分泌型萤光素酶Gluc和非分泌型萤光素酶Fluc共表达的载体,对其体内外表达及活体成像特点进行研究。采用重叠PCR技术获得Gluc-2A-Fluc片段,克隆入表达质粒pAAV2neoCAG中,获得重组质粒pAAV2neoCAG-Gluc-2A-Fluc。将重组质粒瞬时转染BHK-21细胞,24h后在细胞上清液和细胞裂解液中均能检测到Gluc和Fluc的表达,其中Gluc98%以上分布在上清液中,而Fluc98%以上存在于细胞中,随时间延长Gluc活性在上清液中逐步增加,而细胞内Fluc活性则保持相对平稳。用水动力法经小鼠尾静脉注射pAAV2neoCAG-Gluc-2A-Fluc质粒DNA,通过尾静脉微量采血(2.5μl/次)即可实时地监测体内Gluc的表达情况。活体成像结果显示,注射Gluc的底物腔肠素时小鼠明显表现为全身显像,显像在10min内迅速衰减;而注射Fluc的底物D-Luciferin时显像主要集中在肝脏,显像在30min内都比较稳定。本研究设计和构建的pAAV2neoCAG-Gluc-2A-Fluc质粒实现了分泌型和非分泌型萤光素酶的共表达,既可以在不裂解细胞或处死动物的情况下直接在细胞培养上清或血液中动态检测Gluc的活性,又可以利用活体成像技术准确定位Fluc表达部位,比单一的萤光素酶报告载体在细胞标记和体内示踪研究方面更具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ussia萤光素酶 萤火虫萤光素酶 TaV2A 水动力注射 共表达
原文传递
考虑盐岩蠕变的盐穴储气库地表动态沉降量预测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同涛 闫相祯 +1 位作者 杨秀娟 杨恒林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87-692,共6页
将盐穴储气库地表沉降量计算分为造腔和存储两个阶段进行研究,考虑了盐岩蠕变性的影响,采用扩展形式的Gaussian曲线表示沉降区形状,建立了盐穴储气库地表动态沉降量计算模型,并推导出相应的地表动态沉降量计算公式.采用本文模型、Schobe... 将盐穴储气库地表沉降量计算分为造腔和存储两个阶段进行研究,考虑了盐岩蠕变性的影响,采用扩展形式的Gaussian曲线表示沉降区形状,建立了盐穴储气库地表动态沉降量计算模型,并推导出相应的地表动态沉降量计算公式.采用本文模型、Schober&Sroka模型、Fokker模型和FLAC3D对某盐穴储气库地表动态沉降量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盐穴储气库的造腔速率、内压、埋深、直径、高度和时间等因素对盐穴储气库地表动态沉降量的影响,并对比了计算结果.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模型考虑到盐岩蠕变性特征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可以满足实际工程计算精度要求;盐穴储气库地表动态沉降量随着造腔速率、埋深、直径、高度和时间增加而增加,随着内压增加而降低;内压、埋深、直径和时间对盐穴储气库地表动态沉降量影响比较显著,而造腔速率和高度对其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穴储气库 地表动态沉降量 盐岩蠕变 扩展形式gaussia曲线 计算模型
原文传递
双荧光素酶标记丙型肝炎病毒亚基因组复制子细胞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13
作者 彭剑淳 高博 +5 位作者 王怡 付秋霞 樊炜 周欠欠 贾帅争 詹林盛 《军事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81-684,691,共5页
目的构建双荧光素酶标记丙型肝炎病毒(HCV)亚基因组复制子细胞模型,为HCV研究提供有效工具。方法通过单克隆筛选及慢病毒感染构建双荧光素酶标记的HCV亚基因组复制子细胞模型(HCV Fluc-UbiGluc)。利用荧光素酶检测、Western印迹检测鉴... 目的构建双荧光素酶标记丙型肝炎病毒(HCV)亚基因组复制子细胞模型,为HCV研究提供有效工具。方法通过单克隆筛选及慢病毒感染构建双荧光素酶标记的HCV亚基因组复制子细胞模型(HCV Fluc-UbiGluc)。利用荧光素酶检测、Western印迹检测鉴定细胞模型,利用IFN-α对HCV抗病毒效果评价验证细胞模型的有效性。结果筛选所得HCV亚基因组细胞克隆检测到荧光素酶活性,Western印迹检测到HCV NS5A蛋白表达。NS3/4A对黄色荧光蛋白(YFP)标记的MAVS(YFP-MAVS)切割作用使亚细胞定位发生转移。IFN-α处理后荧光素酶活性、HCV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该模型采用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指示HCV亚基因组在细胞内的复制水平,Gaussia荧光素酶指示细胞的生长数量,能准确反映候选药物对HCV复制水平的影响,并有效排除药物的细胞毒性干扰,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等优点,在抗病毒药物高通量筛选、HCV致病机制等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荧光素酶类 萤火虫 gaussia荧光素酶 细胞模型 复制子
原文传递
利用分泌型荧光素酶体外长期监测小鼠肝脏microRNA活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刚 董小岩 +4 位作者 胡键阳 田文洪 尉迟捷 王岳 吴小兵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73-280,共8页
活体动物microRNA(miRNA)检测技术对阐明miRNA的生物学功能非常重要.但是,目前缺乏一种方便灵敏的实时反映活体动物miRNA活性及其变化的体外监测手段.通过在分泌型荧光素酶Gluc(Gaussia princeps luciferase)mRNA的3′非翻译区插入相应m... 活体动物microRNA(miRNA)检测技术对阐明miRNA的生物学功能非常重要.但是,目前缺乏一种方便灵敏的实时反映活体动物miRNA活性及其变化的体外监测手段.通过在分泌型荧光素酶Gluc(Gaussia princeps luciferase)mRNA的3′非翻译区插入相应miRNA的靶序列构建一系列miRNA传感器.将miRNA传感器体外转染培养细胞和通过水动力注射方法转染小鼠肝脏,通过检测细胞培养上清和外周血液中的Gluc来反映细胞内和活体动物肝脏的miRNA活性.结果显示,CMV启动子驱动的miRNA传感器可以长期监测体外培养细胞中的miRNA和短期监测小鼠肝脏的miRNA,但由于启动子在肝脏的沉默不能用于长期监测肝脏miRNA;CAG启动子驱动的传感器则成功地实现了对肝脏内源性miR-122,miR-142和miR-34a以及对肝脏过表达的miR-34a的长期实时监测.利用以Gluc为报告基因的miRNA传感器,通过检测外周血Gluc可以方便地在体外长期连续监测小鼠肝脏的miR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传感器 分泌型gaussia荧光素酶 体外监测
原文传递
半导体激光器光束的准直 被引量:9
15
作者 夏秀兰 龚正烈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83-287,共5页
本文从高斯光束出发对半导体激光器的既简单又经济实用的准直法-单透镜准直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基本相符,表明只要采用一个相对孔径D/f较大的透镜,并置其对半导体激光器有合适位置,则可以得到令人满意的... 本文从高斯光束出发对半导体激光器的既简单又经济实用的准直法-单透镜准直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基本相符,表明只要采用一个相对孔径D/f较大的透镜,并置其对半导体激光器有合适位置,则可以得到令人满意的准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器 光束 准直法
原文传递
Trans Complementation of Replication-defective Omsk Hemorrhagic Fever Virus for Antiviral Study 被引量:4
16
作者 Qiuyan Zhang Na Li +5 位作者 Chenglin Deng Zherui Zhang Xiaodan Li Kentaro Yoshii Hanqing Ye Bo Zhang 《Vir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4期412-422,共11页
Omsk hemorrhagic fever virus(OHFV) is a tick-borne flavivirus classified as a biosafety level-4(BSL4) pathogen. Studies of OHFV are restricted to be conducted within BSL4 laboratories. Currently, no commercial vaccine... Omsk hemorrhagic fever virus(OHFV) is a tick-borne flavivirus classified as a biosafety level-4(BSL4) pathogen. Studies of OHFV are restricted to be conducted within BSL4 laboratories. Currently, no commercial vaccines or antiviral drugs are available against OHFV infection. In this study, we recovered a replication-deficient OHFV with an NS1 deletion(OHFVDNS1) and reporter virus replacing NS1 with the Gaussia luciferase(Gluc)(OHFV-ΔNS1-Gluc). Both the defective OHFVDNS1 and OHFV-ΔNS1-Gluc virus could only replicate efficiently in the BHK21 cell line expressing NS1(BHK21NS1) but not in na?ve BHK21 cells. The Gluc reporter gene of OHFV-ΔNS1-Gluc virus was maintained stably after serial passaging of BHK21NS1 cells and was used to surrogate the replication of OHFV. Using NITD008, OHFV-ΔNS1-Gluc virus was validated for antiviral screening, and 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parameters were optimized in a 96-well plate format with a calculated Z0 value above 0.5. The OHFV-ΔNS1-Gluc reporter virus is a powerful tool for antiviral screening as well as viral replication and pathogenesis studies in BSL2 laborato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msk HEMORRHAGIC fever virus(OHFV) TRANS COMPLEMENTATION NS1 gaussia luciferase(Gluc) ANTIVIRAL screening
原文传递
A cell-based high-throughput approach to identify inhibitors of influenza A virus 被引量:6
17
作者 Qian Gao Zhen Wang +4 位作者 Zhenlong Liu Xiaoyu Li Yongxin Zhang Zhizhen Zhang Shan Cen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SCIE CAS 2014年第4期301-306,共6页
Influenza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infections threatening public health worldwide and is caused by the influenza virus.Rapid emergence of drug resistance has led to an urgent need to develop new anti-influenza inhibi... Influenza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infections threatening public health worldwide and is caused by the influenza virus.Rapid emergence of drug resistance has led to an urgent need to develop new anti-influenza inhibitors.In this study we established a 293T cell line that constitutively synthesizes a virus-based negative strand RNA,which expresses Gaussia luciferase upon influenza A virus infection.Using this cell line,an assay was developed and optimized to search for inhibitors of influenza virus replication.Biochemical studies and statistical analyses presented herein demonstrate the sensitivity and reproducibility of the assay in a high-throughput format(Z 0 factor value40.8).A pilot screening provides further evidence for validation of the assay.Taken together,this work provides a simple,convenient,and reliable HTS assay to identify compounds with anti-influenza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ll-based assay gaussia luciferase Influenza A virus High-throughput screen
原文传递
An RNA polymerase I-driven 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minigenome as a tool for quantifying virus titers and screening antiviral drug
18
作者 Yuan-Hui Fu Ya-Ru Liu +5 位作者 Yan-Peng Zheng Nan Jiang Yue-Ying-Jiao Wei Li Xiang-Lei Peng Jin-Sheng He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期131-135,共5页
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 is an important pediatric pathogen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worldwide. No vaccines and antiviral drugs are available. Herein the use of an RNA polymerase I-driven RSV minigen... 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 is an important pediatric pathogen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worldwide. No vaccines and antiviral drugs are available. Herein the use of an RNA polymerase I-driven RSV minigenome for analyzing RSV replication and screening anti-RSV drugs was investigated. The RNA polymerase I(Pol I) was used to transcribe RSV minigenome from the constructed plasmid, designated p HM-RSV-Gluc, of minigenome c DNA which comprised trailer region, gene start sequence(GS), reverse complementary copy of Gaussia luciferase(Gluc) gene, gene end sequence(GE), and leader region in the direction of 5'–3'end and was flanked by promoter and terminator of Pol I. The expression of Gluc was confirmed in p HM-RSV-Gluc transfected HEp-2 cells following RSV infection and ha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ose-dependent, which provided a rapid, sensi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 for quantifying virus titers and screening antiviral dru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gaussia luciferase MINIGENOME Antiviral drug Drug-screening
原文传递
用分泌型萤光素酶报告系统比较TTR启动子与CMV启动子的体内外表达特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罗顺涛 田文洪 +3 位作者 王刚 董小岩 杨莉 吴小兵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24-429,共6页
GLuc(GaussiaLuciferase)是一种高灵敏度分泌型萤光素酶。本研究利用GLuc的易分泌、高灵敏性和检测方法简单快速的特点,初步比较了TTR启动子(PTTR)与CMV启动子(PCMV)的体内外表达特性。首先构建了两种启动子-报告基因表达质粒pAAV... GLuc(GaussiaLuciferase)是一种高灵敏度分泌型萤光素酶。本研究利用GLuc的易分泌、高灵敏性和检测方法简单快速的特点,初步比较了TTR启动子(PTTR)与CMV启动子(PCMV)的体内外表达特性。首先构建了两种启动子-报告基因表达质粒pAAV2-neo-TTR-GLuc和pAAV2-neo-CMV-GLuc。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它们分别转染至两株肝细胞源的细胞株Huh7与HepG2以及两株非肝细胞源细胞株HEK293与HeLaS3。在转染后不同时间点取细胞培养上清液检测GLuc的表达。此外采用水动力注射法,将这两种质粒分别以注射剂量0.1μg、1μg和10μg/只经尾静脉注射至BALB/c小鼠体内,注射后2h开始在不同时间点上经尾静脉采集全血(2.5μl/次)并测定血液中的GLuc水平。细胞实验结果显示,PCMV介导的GLuc表达都明显高于PTTR;然而,在HEK293和HeLaS3细胞中PCMV比PTTR的表达水平高50-300倍,而在Huh7和HepG2中仅高10倍以内,提示PTTR具有相对的肝细胞特异性。在小鼠实验中,PCMV介导的GLuc表达在各剂量组中也明显高于PTTR,然而它们表达水平变化特征明显不同:PCMV介导的GLuc表达在质粒注射后约10h达到最大值,此后迅速下降;而PTTR介导的GLuc表达在质粒注射后约48h达到峰值,随后缓慢下降。上述实验结果提示,PTTR虽然在表达强度方面不及PCMV但其介导的表达水平维持长时间,下降较缓慢,比较适于目的基因在肝脏内的较长时间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型萤光素酶 水动力注射 启动子 转甲状腺素蛋白 巨细胞病毒
原文传递
基于图像块先验的低秩近似和维纳滤波的去噪算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杨 陈飞 徐海平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20,共5页
利用混合高斯模型(gaussian mixture model,GMM)学习自然图像块的纹理结构,提出一种基于图像块先验的低秩近似和维纳滤波的去噪算法。该算法能够同时利用外部图像块的先验结构信息和内部图像的自相似性,对待去噪图像进行分块聚类,并根... 利用混合高斯模型(gaussian mixture model,GMM)学习自然图像块的纹理结构,提出一种基于图像块先验的低秩近似和维纳滤波的去噪算法。该算法能够同时利用外部图像块的先验结构信息和内部图像的自相似性,对待去噪图像进行分块聚类,并根据每类相似块的数量进行协同滤波。当相似图像块数量较多时,采用低秩近似的方法复原,有效利用图像的内部自相似性;当相似图像块数量较少时,采用维纳滤波,利用先验信息保持图像重要的纹理结构。试验结果表明此方法较适用于弧形边界和角点等存在较少相似块的自然图像,其峰值信噪比(peak signal to noise ratio,PSNR)和视觉效果优于目前部分主流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斯混合模型 先验 低秩近似 维纳滤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