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朱子对“格物”工夫的分说与会通——以“穷理”“择善”“致知”为考察中心 |
赵项飞
|
《武夷学院学报》
|
2024 |
0 |
|
2
|
“德性之知”的认知思想研究 |
陈四光
郭斯萍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6
|
|
3
|
儒家知识论传统的延展与活化——朱熹格物补传意义的再诠释 |
郭淑新
余亚斐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4
|
儒家“仁爱”思想的三个层次 |
蔡德贵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0
|
|
5
|
王阳明“格物致知”的道德修养理论探析 |
王中原
|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16 |
6
|
|
6
|
朱熹知行关系新探 |
石磊
|
《宜宾学院学报》
|
2017 |
1
|
|
7
|
太谷学派格物致知说的生命本位特色 |
江峰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8
|
明末熊明遇《格致草》内容探析 |
冯锦荣
|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
1997 |
24
|
|
9
|
朱子“格物”理论中“知”的特点 |
冯晨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0 |
|
10
|
“执中”“格致”与中医学思考 |
王一战
王玉贤
王飞雪
韩经丹
范吉平
|
《中医药导报》
|
2015 |
0 |
|
11
|
中井履轩《大学杂议》中的“明明德”诠释 |
项依然
|
《齐鲁学刊》
CSSCI
|
2023 |
2
|
|
12
|
颜元的“格物致知”思想 |
杨帆
|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
2007 |
0 |
|
13
|
朱熹哲学生态观(下) |
蒙培元
|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03 |
2
|
|
14
|
“物”的中介性:朱熹“格物致知”思想新探 |
刘沁
|
《哲学评论》
|
2023 |
1
|
|
15
|
杨简“意”导向的格物致知观探究 |
张高阳
|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21 |
0 |
|
16
|
宋明理学家对《大学》主旨定位之差异 |
刘宏
|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9 |
0 |
|
17
|
“知之方有二”——“厚实认识论”视域下船山的知识论 |
孙钦香
|
《齐鲁学刊》
|
2024 |
|
|
18
|
真德秀对朱子“格物致知”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
刘兵
|
《朱子学研究》
|
2024 |
0 |
|
19
|
通情以达理——《大学》“格物致知”本义及其理论价值 |
于述胜
|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2
|
|
20
|
“格物致知”的传统诠释及其现代意蕴——一种科学与科学教育的解读 |
蔡铁权
|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