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 Gebhart 方法分析轿车车室内壁面的太阳辐射得热 被引量:1
1
作者 阙雄才 陈江平 +2 位作者 俞军柯 张春路 陈芝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26-330,共5页
通过建立太阳辐射模型,计算了不同时刻轿车各车窗表面接受的太阳直射辐射与散射辐射量.根据车室内部结构,将车室分为34个相互独立的表面,应用积分法计算了34个面之间的角系数,利用修正的Gebhart方法,对通过窗户透入室... 通过建立太阳辐射模型,计算了不同时刻轿车各车窗表面接受的太阳直射辐射与散射辐射量.根据车室内部结构,将车室分为34个相互独立的表面,应用积分法计算了34个面之间的角系数,利用修正的Gebhart方法,对通过窗户透入室内的太阳辐射在内表面上的分配进行了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传热 室内壁面 轿车 gebhart 太阳辐射
下载PDF
基于Gebhart-Block模型的大空间建筑对流热转移负荷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昕 朱卓 +2 位作者 黄晨 马静思 槐晓强 《建筑节能》 CAS 2019年第2期60-63,共4页
针对大空间建筑喷口分层空调系统,从Gebhart-Block模型出发,完善多股喷口射流子模型并建立模型中各区域的质量平衡方程和能量平衡方程。由方程迭代求解室内各区域垂直空气温度和内壁面温度。通过分析喷口送风形式下对流热转移负荷的形... 针对大空间建筑喷口分层空调系统,从Gebhart-Block模型出发,完善多股喷口射流子模型并建立模型中各区域的质量平衡方程和能量平衡方程。由方程迭代求解室内各区域垂直空气温度和内壁面温度。通过分析喷口送风形式下对流热转移负荷的形成机理,利用GebhartBlock模型计算稳定传热条件下的对流热转移负荷。再通过上海理工大学缩尺模型试验台,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得到适合于喷口送风形式下的分层空调对流热转移负荷的计算方法。文章的创新在于利用理论模型计算大空间喷口送风分层空调的对流热转移负荷,揭示了对流热转移负荷的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空间分层空调 喷口送风 gebhart-Block模型 对流热转移负荷
下载PDF
基于Block-Gebhart模型的大空间喷口送风对流热转移负荷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姜昕 王昕 +3 位作者 马静思 黄晨 朱卓 王非 《暖通空调》 2021年第4期130-135,111,共7页
利用Block-Gebhart模型,分析了大空间分层空调喷口送风下对流热转移负荷的形成机理,将室内空间在竖直方向划分为若干区域后,认为区域间气流流动换热与区域间温差换热是对流热转移负荷的主要构成部分,提出了喷口送风下对流热转移负荷的... 利用Block-Gebhart模型,分析了大空间分层空调喷口送风下对流热转移负荷的形成机理,将室内空间在竖直方向划分为若干区域后,认为区域间气流流动换热与区域间温差换热是对流热转移负荷的主要构成部分,提出了喷口送风下对流热转移负荷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大空间缩尺模型实验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准确性。利用量纲一对流热转移负荷、热强度比及排热比之间的变化规律进行变因素工况计算,拟合了多工况下的对流热转移负荷值,修正了对流热转移负荷线算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热转移负荷 Block-gebhart模型 大空间 分层空调 喷口送风 线算图
下载PDF
应用Gebhart-Block模型预测大空间自然通风下室内温度分布 被引量:6
4
作者 宋岩 黄晨 王昕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2-25,共4页
在Block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Gebhart-Block模型,即应用对流辐射耦合换热求解壁面温度的Gebhart模型与考虑建筑开口及内热源因素的Block修正模型,研究大空间建筑自然通风下的室内热环境。以某大空间建筑为例进行计算,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 在Block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Gebhart-Block模型,即应用对流辐射耦合换热求解壁面温度的Gebhart模型与考虑建筑开口及内热源因素的Block修正模型,研究大空间建筑自然通风下的室内热环境。以某大空间建筑为例进行计算,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空间建筑 gebhart模型 Block模型 竖直温度分布 自然通风
下载PDF
Block-Gebhart模型分区数对预测大空间热环境参数及负荷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路凯文 黄晨 +4 位作者 李瑞彬 刘洋 王昕 王海东 王非 《暖通空调》 2021年第3期101-107,共7页
Block-Gebhart(B-G)模型应用的关键之一是确定竖向空间划分的区域数。推导了任意分区数B-G模型的能量平衡方程的系数表达式。以某大空间下送风分层空调缩尺模型实验室为对象,建立了2、4、7分区的B-G模型来预测室内热环境参数和分层空调... Block-Gebhart(B-G)模型应用的关键之一是确定竖向空间划分的区域数。推导了任意分区数B-G模型的能量平衡方程的系数表达式。以某大空间下送风分层空调缩尺模型实验室为对象,建立了2、4、7分区的B-G模型来预测室内热环境参数和分层空调负荷,并采用7个工况的实验数据予以验证。结果表明:4分区模型对室内热环境参数和冷负荷的预测准确性比2分区、7分区模型更好;就本文研究对象而言,选择4分区模型作为B-G模型比较合理;能较好反映建筑结构、气流组织等特点是确定区域划分数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ock-gebhart模型 分区数 大空间建筑 热环境参数 分层空调负荷
下载PDF
基于Gebhart辐射模型的建筑壁面对流辐射传热计算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吕留根 罗义英 黄晨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2-76,共5页
建筑内壁面传热是一种导热、对流和辐射共存的复合传热过程,基于Gebhart辐射模型,建立建筑壁面传热同步模型,可同步计算壁面温度和空气温度,在此基础上分析建筑壁面对流辐射传热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传热同步模型的空气温度理论计算值小... 建筑内壁面传热是一种导热、对流和辐射共存的复合传热过程,基于Gebhart辐射模型,建立建筑壁面传热同步模型,可同步计算壁面温度和空气温度,在此基础上分析建筑壁面对流辐射传热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传热同步模型的空气温度理论计算值小于实测值,偏差均在0.25℃以内;壁面温度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偏差基本在1℃以内。并对南墙加热壁面与地板的导热传热、对流传热及辐射传热进行分析。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应用Gebhart辐射模型和研究壁面的对流辐射传热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bhart辐射模型 同步模型 对流辐射 传热计算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TIMO GEBHART 奔驰在斯图加特
7
作者 刘力磁 《足球俱乐部》 2009年第9期39-39,共1页
  人们习惯把朝气蓬勃的斯图加特队称为"小虎队",而蒂莫·格布哈特无疑是"小虎队"中最年轻、最有活力的成员.……
关键词 斯图加特 TIMO gebhart 德国队 青年队 主教练 慕尼黑 控球能力 职业联赛
原文传递
大空间建筑室内表面温度对流辐射耦合换热计算 被引量:14
8
作者 黄晨 李美玲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22-327,共6页
建立了大空间建筑室内壁面导热、辐射和对流耦合换热热平衡方程,结合Gebhart吸收系数,利用预测室内空气垂直温度分布简易模型,提出了室内各表面温度分布的理论计算方法. 对国外模型实验数据验证的结果表明,计算所得表面温度与实验值吻合... 建立了大空间建筑室内壁面导热、辐射和对流耦合换热热平衡方程,结合Gebhart吸收系数,利用预测室内空气垂直温度分布简易模型,提出了室内各表面温度分布的理论计算方法. 对国外模型实验数据验证的结果表明,计算所得表面温度与实验值吻合,表明了这是一种预测大空间建筑表面温度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辐射耦合换热 大空间建筑 表面温度 gebhart吸收系数
下载PDF
空调列车室内流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9
作者 卢纪富 张莉红 +1 位作者 杨建中 危晓英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105-108,共4页
用传统的方法计算空调列车的室内气流组织,通常不能计算考虑太阳辐射引起室内负荷的再分配,计算结果具有较大的局限性.首先由Monte-Carlo和Gebhart方法计算出了太阳辐射在各个壁面上的分配,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空调列车气流组织数值模型... 用传统的方法计算空调列车的室内气流组织,通常不能计算考虑太阳辐射引起室内负荷的再分配,计算结果具有较大的局限性.首先由Monte-Carlo和Gebhart方法计算出了太阳辐射在各个壁面上的分配,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空调列车气流组织数值模型的边界条件.采用双方程模型作为控制方程进行了数值求解,与实验结果对照表明,数值计算所建的物理、数学模型及简化措施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调列车 室内流场 数值模拟 双方程 蒙特卡罗方法 gebhart方法
下载PDF
特殊多边形蜂窝结构有效传热系数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瑜超 黄河 +2 位作者 何俊 吴存利 段世慧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40,共5页
针对一种特殊的多边形蜂窝结构,利用蜂窝胞体各表面之间的角系数和杰勃哈特吸收因子计算蜂窝内部辐射引起的有效传热系数,考虑蜂窝结构本身热传导和辐射传热的耦合作用,得到蜂窝结构的耦合传热系数。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蜂窝结... 针对一种特殊的多边形蜂窝结构,利用蜂窝胞体各表面之间的角系数和杰勃哈特吸收因子计算蜂窝内部辐射引起的有效传热系数,考虑蜂窝结构本身热传导和辐射传热的耦合作用,得到蜂窝结构的耦合传热系数。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蜂窝结构内部的辐射传热起主导作用,特别是蜂窝胞体内部上下面通过侧壁的间接辐射传热占据主导地位。为了验证方法正确性,建立了蜂窝胞体的细节有限元模型,数值对比分析表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边形 蜂窝结构 有效传热系数 角系数 杰勃哈特吸收因子
下载PDF
Numerical Model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Retro-reflective Materials Behavior in an Urban Street Canyon
11
作者 VALLATI Andrea MAURI Luca +1 位作者 COLUCCI Chiara DE LIETO VOLLARO Roberto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5期456-462,共7页
In this work, a preliminary numerical model of the behavior of retro-reflective materials used as envelope coatings on street canyon buildings facades has been tested. Retro-reflective materials have a surface finish ... In this work, a preliminary numerical model of the behavior of retro-reflective materials used as envelope coatings on street canyon buildings facades has been tested. Retro-reflective materials have a surface finish that allows to reflect the solar radiation back in the same direction of the incident radiation. In the last years this kind of materials has been studied as buildings envelope coating for their potentials in the reduction of the UHI effect. As a matter of fact, the angular dependence of their optical-radiative response would help to mitigate the phenomenon of radiative entrapment due to the urban fabric environment. For this reason, an urban canyon was selected as the most common urban architecture to perform the analysis. A virtual retroreflective material has been simulated considering its response as almost diffusive but in the same direction of the incident radiation. The assessment of the energy advantages of the adoption of a virtual retro-reflective material as envelope coating is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a numerical model developed in MATLAB and based on the Gebhart factors theory. The final purpose of the numerical model is the evaluation of the surfaces solar loads by a comparison between perfectly diffusive materials and RR materials used as fa?ades coa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tro-reflective materials numerical model gebhart factors radiative trapping urban street cany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