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糊逻辑模型在珠勒地区遥感找矿中的应用
1
作者 王生礼 李志军 +1 位作者 余杰 司永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4-142,共9页
近年来遥感技术在地质矿产勘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对蚀变矿物的提取在工作中大大缩减了靶区范围和时间成本。基于Landsat-9、ASTER和Sentinel-2遥感数据开展西藏珠勒地区的矿物蚀变信息的增强与提取。通过线性隶属函数... 近年来遥感技术在地质矿产勘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对蚀变矿物的提取在工作中大大缩减了靶区范围和时间成本。基于Landsat-9、ASTER和Sentinel-2遥感数据开展西藏珠勒地区的矿物蚀变信息的增强与提取。通过线性隶属函数将多源遥感数据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中的特征分量归一化后采用Fuzzy Gamma算子进行叠加绘制找矿靶区。实验中γ参数的设置分别是0.7、0.75、0.8、0.85和0.9,最终经过试验测定γ=0.85效果相对较好。实验共圈定了8个靶区,通过野外调查验证了该方法在高海拔地区靶区圈定的可行性。同时,野外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发育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蚀变矿物组合,具有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革吉 靶区圈定 模糊逻辑模型 多源遥感 矿产勘察
下载PDF
西藏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南缘革吉地区晚侏罗世流纹斑岩的成因--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约束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勇 王立强 +2 位作者 旦真王修 李壮 李申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23-733,共11页
西藏阿里地区革吉县乃不扎康巴流纹斑岩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南缘新发现的一套次火山岩,本文在地质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开展了流纹斑岩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特征研究。流纹斑岩具有高硅(SiO_2=73.93%~74.71%)、... 西藏阿里地区革吉县乃不扎康巴流纹斑岩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南缘新发现的一套次火山岩,本文在地质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开展了流纹斑岩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特征研究。流纹斑岩具有高硅(SiO_2=73.93%~74.71%)、高Na_2O+K_2O含量(6.73%~7.30%),低TFe和Mg O含量等特征,属于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且具有I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富集轻稀土元素,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其LREE/HREE值为9.71~12.38,(La/Yb)N值为10.64~14.42,δEu=0.65~0.73;流纹斑岩相对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富集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与典型活动陆源火山岩的微量元素特征类似;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乃不扎康巴流纹斑岩的形成时间为(151.6±1.2)Ma(MSWD=0.9),锆石εHf(t)值整体为负值(–9.4~2.6,平均为–3.1)且变化范围较大(可达11个ε单位)呈现出混合源区特征。Hf同位素数据和全岩锆石饱和温度(750~791℃)表明幔源物质在流纹斑岩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认为该套流纹斑岩主要产于Slainajap洋的南向俯冲的背景之下,由幔源岩浆提供热量诱发古老拉萨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并与幔源岩浆发生混合形成初始母岩浆,之后经历一定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纹斑岩 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特征 HF同位素 革吉地区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拉萨地块北缘
下载PDF
西藏拉萨地体西北部革吉地区两期早白垩世岩浆作用——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和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6
3
作者 高家昊 曾令森 +2 位作者 高利娥 侯可军 郭春丽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5-70,共16页
邦巴岩体位于拉萨地块西部革吉地区,由主体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闪长质包体及一系列近平行、南北向展布的花岗斑岩脉体组成。野外地质调查和LA-MC-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革吉地区白垩纪的两期岩浆活动分别发生在131~132Ma和127Ma。早... 邦巴岩体位于拉萨地块西部革吉地区,由主体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闪长质包体及一系列近平行、南北向展布的花岗斑岩脉体组成。野外地质调查和LA-MC-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革吉地区白垩纪的两期岩浆活动分别发生在131~132Ma和127Ma。早期岩浆作用形成主体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及闪长质包体,具有以下特征:(1)明显富集K、Cs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i、Zr等高场强元素;(2)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Eu/Eu*=0.49~0.61)及负Ce异常;(3)具负εHf(t)值(-3.2^-0.3)及古老的地壳模式年龄(1.210~1.399Ga);(4)初始Sr同位素比值为0.70424~0.71472,εHf(t)值为-5.70^-5.54。晚期岩浆作用形成花岗斑岩脉体,具有以下特征:(1)富集K、Cs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强烈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2)基本不具有负Eu异常或具有轻微的负Eu异常(Eu/Eu*=0.74~0.87);(3)具有更老的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1.226~1.576Ga)及更负的大范围变化的εHf(t)值(-6.1^-0.7)。晚期岩浆作用锆饱和温度(777~796℃)及轻稀土元素不饱和温度(794~812℃)均高于早期岩浆的锆饱和温度(661~762℃)及轻稀土元素不饱和温度(750~769℃)。上述特征表明,两期岩浆作用均为中拉萨地块古老基底部分与地幔物质混染部分熔融的产物,随着岩浆作用的持续进行,岩浆中的古老地壳组分增加,熔体温度也增加,可能与南向俯冲的班公-怒江洋壳回转驱动的地幔岩浆活动向北迁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吉地区 邦巴岩体 两期岩浆作用 锆饱和温度 轻稀土元素不饱和温度 LA-MC-ICP-MS锆石U-Pb年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