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vel Gel-like Process for Synthesizing Submicron Li_aNi_(0.8)Co_(0.2)O_2 Powders Used in Lithium Ion Batteries
1
作者 Rong Zhong YUAN Zuo Long YU Mei Zhen QU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7期755-758,共4页
A novel gel-like process has been developed for synthesizing LiaNi0.8Co0.2O2 powders, using citric acid as a chelating agent. This process improves the homogeneity of constituent cation and enhances their reactivity ... A novel gel-like process has been developed for synthesizing LiaNi0.8Co0.2O2 powders, using citric acid as a chelating agent. This process improves the homogeneity of constituent cation and enhances their reactivity in the obtained precursor. The results of electrochemical test demonstrated that these materials exhibited excellent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Its initial capacity reached 181.6 mAh/g and reversible efficiency at the first cycle is about 8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 ion batteries cathode material LiaNi0.8Co0.2O2 gel-like process.
下载PDF
Criteria for Distinguishing Floc Sedimentation and Gel-Like Network Sedimentation of Cohesive Fine-Grained Sediment in a Turbulent Flow
2
作者 Zhongfan Zhu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14年第5期24-31,共8页
The study on the criteria used to distinguish floc sedimentation and gel-like network sedimentation of cohesive fine-grained sediment in a turbulent flow has rarely been carried out. In this preliminary study, we deri... The study on the criteria used to distinguish floc sedimentation and gel-like network sedimentation of cohesive fine-grained sediment in a turbulent flow has rarely been carried out. In this preliminary study, we derive three criteria to distinguish these two different sedimentation phases by considering the comparison of the time that a characteristic floc takes to settle through mean distance between characteristic flocs and the time that it takes to move through the same distanc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 turbulent flow. These criteria incorporate physical and chemical factors that have been verified to have some influences on the sediment flocculation in some published literatures, and a simple analysis result is found to be consistent with our qualitative understandings of flocculation phenomenon of cohesive fine-grained sedi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TERIA FLOC SEDIMENTATION gel-like Network SEDIMENTATION COHESIVE SEDIMENT Turbulent Flow
下载PDF
熔盐种类对镁铝尖晶石多孔片合成与形貌的影响
3
作者 吴倩 冯果 +5 位作者 肖剑翔 张筱君 包镇红 劳新斌 徐笑阳 江峰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14,共8页
以铝丝、镁粉、无水乙醇为原料,分别以Na_(3)VO_(4)、Li_(2)MoO_(4)、Na_(2)SO_(4)、Na_(2)MoO_(4)和NaCl为熔盐,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工艺结合熔盐法制备镁铝尖晶石多孔片。借助XRD、FE-SEM、TEM、BET等测试手段研究了熔盐种类对镁铝尖... 以铝丝、镁粉、无水乙醇为原料,分别以Na_(3)VO_(4)、Li_(2)MoO_(4)、Na_(2)SO_(4)、Na_(2)MoO_(4)和NaCl为熔盐,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工艺结合熔盐法制备镁铝尖晶石多孔片。借助XRD、FE-SEM、TEM、BET等测试手段研究了熔盐种类对镁铝尖晶石合成与形貌的影响,并探讨了镁铝尖晶石片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只有在Na_(2)MoO_(4)和NaCl熔盐中,长出了长度分别为140~160 nm和120~180 nm的镁铝尖晶石多孔片。Na_(2)MoO_(4)熔盐中获得镁铝尖晶石多孔片的比表面积为73 m^(2)/g。TEM和氮气吸脱附曲线测试表明,样品存在明显的介孔结构。这种独特的结构有利于提高材料比表面积,有助于增大活性点位的暴露面积,有望应用于催化剂载体和吸附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铝尖晶石 片状 介孔 熔盐法 非水解溶胶-凝胶法
下载PDF
制备超疏水花瓣状氧化铝研究
4
作者 王天颖 王长亮 +1 位作者 任佳奇 聂梓杏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CAS 2023年第6期42-45,48,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熔盐(Al_(2)(SO_(4))_(3)+Na_(2)SO_(4))反应法制备了花瓣状氧化铝(Al_(2)O_(3))涂层。通过SEM、XRD和FTIR对花瓣状Al_(2)O_(3)微纳米结构的形貌和相组成进行了表征,系统地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胶浓度和熔盐...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熔盐(Al_(2)(SO_(4))_(3)+Na_(2)SO_(4))反应法制备了花瓣状氧化铝(Al_(2)O_(3))涂层。通过SEM、XRD和FTIR对花瓣状Al_(2)O_(3)微纳米结构的形貌和相组成进行了表征,系统地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胶浓度和熔盐比等参数对Al_(2)O_(3)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制备得到的花瓣状Al_(2)O_(3)的直径约为9~15μm,由2~4μm长、约40nm宽的纳米片组成。花瓣状Al_(2)O_(3)的形成受成核生长机制的控制。接触角测试表明,接触角为153°,花瓣状Al_(2)O_(3)涂层具有良好的疏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熔盐反应 花瓣状结构 氧化铝涂层 超疏水
下载PDF
分子动力学模拟解析脉冲电场对类PSE鸡肉肌球蛋白凝胶特性作用规律 被引量:1
5
作者 郭雨晨 董铭 +7 位作者 曾宪明 田惠鑫 尹家琪 侯钰柯 白云 唐长波 韩敏义 徐幸莲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41-753,共13页
【目的】以类PSE鸡肉肌原纤维蛋白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研究脉冲电场处理对其凝胶特性和构象修饰的影响,并对凝胶特性改变的潜在机制进行阐述,以此拓宽这种新兴食品加工技术的工业应用,为禽类加工方向提高异常肉制品的经... 【目的】以类PSE鸡肉肌原纤维蛋白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研究脉冲电场处理对其凝胶特性和构象修饰的影响,并对凝胶特性改变的潜在机制进行阐述,以此拓宽这种新兴食品加工技术的工业应用,为禽类加工方向提高异常肉制品的经济效益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方法】本试验选取类PSE鸡肉为原料并提取其肌原纤维蛋白,对比8、18和28 kV·cm^(-1)电场强度下脉冲电场(脉冲电场频率为800 Hz,占空比47%)处理及非脉冲电场处理的类PSE鸡肉肌原纤维蛋白不稳定动力学指数、流变学特性及通过分子动力学技术建立电场强度18 kV·cm^(-1)的脉冲电场模拟体系,通过收集模拟过程中的均方根偏差(RMSD)、均方根波动(RMSF)和对蛋白质总体构象的观察的变化来阐明在该条件下脉冲电场处理对类PSE鸡肉肌原纤维蛋白分子构象动态变化的作用机制。研究脉冲电场作用对类PSE鸡肉肌原纤维蛋白构象稳定性、保水性、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不同电场强度的脉冲电场处理后的类PSE鸡肉肌原纤维蛋白体系不稳定动力学曲线斜率更小,蛋白体系相较于未经处理的样品更加稳定。蛋白凝胶的保水性结果为18 kV·cm^(-1)(81.42%)>28 kV·cm^(-1)(79.46%)>8 kV·cm^(-1)(77.82%)>0 kV·cm^(-1)(76.15%),流变学特性研究表明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的变化与保水性变化具有相同的趋势,且18 kV·cm^(-1)的脉冲电场处理显著提高了蛋白凝胶的G′和G″(P<0.05)。18 kV·cm^(-1)电场强度下进行30 ns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显示,多聚体蛋白模型在处理后显示出更高的RMSD值及更为显著的RMSF波动,体现为蛋白质分子二级结构发生解螺旋和解折叠,α-螺旋转变为无规则卷曲,蛋白质分子多肽链展开,氨基酸残基暴露,同时蛋白质分子表现出更高的柔韧性。蛋白质-蛋白质和蛋白质-水之间的相互作用,如静电相互作用、氢键、二硫键、疏水相互作用等发生改变。但电场强度继续增加至28 kV·cm^(-1)时,肌球蛋白因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增强而聚集使脉冲电场对蛋白质特性改善的作用降低。【结论】18 kV·cm^(-1)的脉冲电场处理改变了类PSE鸡肉肌原纤维蛋白原有的空间结构,疏水基团的外露和氢键的形成增强蛋白质与水分子的结合及蛋白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类PSE鸡肉肌球蛋白凝胶的稳定性和流变特性,表现出更优的凝胶保水性和弹性网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PSE鸡肉 肌原纤维蛋白质 脉冲电场 凝胶特性 分子动力学模拟
下载PDF
4种蛋黄酱的流变特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杨述 高昕 +2 位作者 于甜 许加超 付晓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121-125,共5页
针对4种蛋黄酱样品(丘比蛋黄酱、丘比蛋黄酱(2005)、丘比香甜味蛋黄酱、丘比千岛酱),对其进行成分、流变特性(静态流变特性和动态流变特性)及感官评定实验。静态流变测定表明:蛋黄酱样品呈现出触变性、假塑性;动态流变测定表明:蛋黄酱... 针对4种蛋黄酱样品(丘比蛋黄酱、丘比蛋黄酱(2005)、丘比香甜味蛋黄酱、丘比千岛酱),对其进行成分、流变特性(静态流变特性和动态流变特性)及感官评定实验。静态流变测定表明:蛋黄酱样品呈现出触变性、假塑性;动态流变测定表明:蛋黄酱样品显示弱凝胶特性。结果表明:丘比蛋黄酱的流变学特性、感官特性最优,丘比蛋黄酱(2005)其次,丘比香甜味蛋黄酱再次,丘比千岛酱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黄酱 流变特性 黏度 凝胶特性
下载PDF
水化产物的结晶形态变化对氯镁水泥抗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佩玲 余樑 +5 位作者 冯玲英 黄德娣 张国新 卢海平 许玉增 刘胜利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43-350,共8页
在文献[3]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利用改变氯镁水泥水化产物的结晶形态从而大大改善氯镁水泥抗水性能的途径,并为实验所证实。本文报导了通过掺入添加剂使凝胶态结晶成为氯镁水泥水化产物的主要结晶存在形态的研究结果,并阐述了它们对氯... 在文献[3]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利用改变氯镁水泥水化产物的结晶形态从而大大改善氯镁水泥抗水性能的途径,并为实验所证实。本文报导了通过掺入添加剂使凝胶态结晶成为氯镁水泥水化产物的主要结晶存在形态的研究结果,并阐述了它们对氯镁水泥抗水性能的影响。还对硅酸盐水泥水化产物中的凝胶相与氯镁水泥中的凝胶态结晶的差异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镁水泥 抗水性 凝胶态 水化产物
下载PDF
粘性细颗粒泥沙絮团发育与絮网发育临界判据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朱中凡 杨铁笙 +1 位作者 赵明 梁朝皇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0-25,共6页
单颗粒沉降、絮团发育沉降、絮网压缩沉降是粘性细颗粒泥沙悬浮体系絮凝发育的三种不同相态,其中关于从絮团发育沉降转变到絮网压缩沉降这一临界状态的研究比较少见。本文从特征絮团的角度出发,考虑形成絮网的临界状态分别得出了静水、... 单颗粒沉降、絮团发育沉降、絮网压缩沉降是粘性细颗粒泥沙悬浮体系絮凝发育的三种不同相态,其中关于从絮团发育沉降转变到絮网压缩沉降这一临界状态的研究比较少见。本文从特征絮团的角度出发,考虑形成絮网的临界状态分别得出了静水、动水不同条件下区分絮团发育与絮网发育的临界判据,其分析结果与试验观察定性的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团 絮网 临界判据
下载PDF
芋头浆的流变特性 被引量:11
9
作者 余振宇 姜绍通 +2 位作者 潘丽军 戴缘缘 吕侠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6-40,共5页
研究不同质量分数芋头浆在不同温度下的流变学性质。静态流变性质测定结果表明:在研究的质量分数(10%~30%)和温度(0~80℃)范围内,芋头浆是具有假塑性的非牛顿流体,其流变特性服从Herschel-Bulkley模型;随着质量分数的增大,芋头浆的非牛... 研究不同质量分数芋头浆在不同温度下的流变学性质。静态流变性质测定结果表明:在研究的质量分数(10%~30%)和温度(0~80℃)范围内,芋头浆是具有假塑性的非牛顿流体,其流变特性服从Herschel-Bulkley模型;随着质量分数的增大,芋头浆的非牛顿性在逐渐增强,浆体的屈服应力和黏稠系数逐渐增大,流变特性指数逐渐减小;随着温度的升高,芋头浆的表观黏度不断降低,浆体的非牛顿性逐渐减弱,黏稠系数逐渐减小,流变特性指数逐渐增大,温度与芋头浆黏稠系数的关系可用Arrhenius方程进行拟合;动态流变性质测定结果表明:芋头浆显示弱凝胶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芋头浆 流变特性 Herschel-Bulkley模型 凝胶特性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胶状杂质的形成原因 被引量:5
10
作者 关淑霞 邰永娜 +1 位作者 于海南 宋春红 《化学研究》 CAS 2011年第1期84-87,共4页
在聚丙烯酰胺(PAM)配制现场发现过滤器滤袋内存在大量黑色和黄色且有刺鼻腐臭气味的胶状条形物;这类杂质造成过滤装置严重堵塞和设备腐蚀.鉴于此,从细菌和无机离子含量两方面着手分析了聚丙烯酰胺胶状条形杂质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由于... 在聚丙烯酰胺(PAM)配制现场发现过滤器滤袋内存在大量黑色和黄色且有刺鼻腐臭气味的胶状条形物;这类杂质造成过滤装置严重堵塞和设备腐蚀.鉴于此,从细菌和无机离子含量两方面着手分析了聚丙烯酰胺胶状条形杂质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由于细菌和金属离子Fe3+含量的增加,PAM的侧酰胺基降解成羧基;而含大量金属离子的PAM溶液经缠结交联形成条形物.与此同时,PAM经生物降解产生NH3,硫酸盐还原菌(SRB)利用细胞膜内产生的氢将硫酸盐还原为H2S,从而产生腐臭气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胶状杂质 形成原因 分析
下载PDF
不同液相法制备CeO_2粉体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栾伟娜 陈沙鸥 +4 位作者 张永成 李达 景悦林 邵渭泉 夏临华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3期34-38,共5页
以Ce(NO3)3.6H2O为铈源,采用液相法中的氨水沉淀法、碳酸氢铵沉淀法和借助微波的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了纳米CeO2粉体。利用XRD、TEM对所得粉体进行分析表征,从晶粒大小、分散性、形貌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氨水沉淀法制得的CeO2... 以Ce(NO3)3.6H2O为铈源,采用液相法中的氨水沉淀法、碳酸氢铵沉淀法和借助微波的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了纳米CeO2粉体。利用XRD、TEM对所得粉体进行分析表征,从晶粒大小、分散性、形貌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氨水沉淀法制得的CeO2粉体为球状,平均一次粒径最小仅为9.5 nm,且分散性最好。利用IR确定了碳酸氢铵沉淀法中前驱体的物相组成,并讨论了棒状CeO2的形成过程,发现在形貌上与其前驱体具有继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铈 沉淀法 溶胶-凝胶法 棒状
下载PDF
B位双掺杂类钙钛矿化合物La_4BaCu_(5-x-y-)Co_xNi_yO_(13+δ)的制备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学辉 尚福亮 +1 位作者 薛红亮 曹雪枫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8-40,共3页
运用改进的柠檬酸络合自燃法合成高纯相的B位双掺杂钙钛矿化合物La4BaCu5-x-yCoxNiyO13+δ,采用DTA-TG,XRD,SEM,BET等基础性测试手段对其物相结构、显微形貌等相关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基本的表征分析,利用Treor,Retveld等晶胞精修软件对... 运用改进的柠檬酸络合自燃法合成高纯相的B位双掺杂钙钛矿化合物La4BaCu5-x-yCoxNiyO13+δ,采用DTA-TG,XRD,SEM,BET等基础性测试手段对其物相结构、显微形貌等相关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基本的表征分析,利用Treor,Retveld等晶胞精修软件对XRD测试结果进行处理,并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钙钛矿 柠檬酸络合自燃法 B位双掺杂钙钛矿化合物 物相结构 显微形貌 比表面积
下载PDF
汽车尾气净化三效催化剂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5
13
作者 高玲 尚福亮 +1 位作者 杨海涛 黄学辉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0-32,共3页
为开发新的尾气净化催化剂,运用改进的柠檬酸络合自燃法合成出单一晶相的B位双掺杂类钙钛矿化合物La4B aCu4Co0.5N i0.5O13+δ,根据DTA-TG测试确定了材料的最佳热处理温度为800℃,并通过XRD和SEM等对材料的物相结构和显微形貌进行了基... 为开发新的尾气净化催化剂,运用改进的柠檬酸络合自燃法合成出单一晶相的B位双掺杂类钙钛矿化合物La4B aCu4Co0.5N i0.5O13+δ,根据DTA-TG测试确定了材料的最佳热处理温度为800℃,并通过XRD和SEM等对材料的物相结构和显微形貌进行了基本的分析,结果显示800℃时所制备的材料为单一类钙钛矿结构,其晶相为正交晶系,颗粒分布均匀;对材料的汽车尾气净化三效催化活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材料具有良好的尾气净化三效催化性能,当空燃比(空气与燃料的比值,下同)为14.6时,其对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氮的氧化物的催化转化效率分别达到了97%,82%和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钙钛矿 溶胶-凝胶 三效催化剂
下载PDF
溶胶-凝胶和碳热还原法制备塔状SiC纳米棒 被引量:8
14
作者 徐武军 徐耀 +3 位作者 孙先勇 刘亚琴 吴东 孙予罕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7-170,共4页
以正硅酸乙酯(TEO S)、聚乙烯基吡咯酮(PVP)为反应前驱体,Fe(NO3)3为催化剂,采用溶胶-凝胶和碳热还原法制得了碳化硅纳米棒。运用XRD2、9S iMAS NMR、TEM和SAED等手段对样品的组成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的形貌为塔状纳米棒,... 以正硅酸乙酯(TEO S)、聚乙烯基吡咯酮(PVP)为反应前驱体,Fe(NO3)3为催化剂,采用溶胶-凝胶和碳热还原法制得了碳化硅纳米棒。运用XRD2、9S iMAS NMR、TEM和SAED等手段对样品的组成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的形貌为塔状纳米棒,且晶体沿平行于[111]的方向生长;塔形S iC棒的塔底宽约80nm^100nm,塔层厚度10nm左右,长约0.4μm^1.0μm。在催化剂Fe的作用下,过饱和CO气氛中的动力学控制过程导致了塔状S iC纳米棒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SIC 塔状 纳米棒 溶胶-凝胶 碳热还原反应
下载PDF
原位生成法制备PET/片状钛系纳米复合树脂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宾 张恒 +3 位作者 张坤 周哲 吴文华 朱美芳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47-551,共5页
采用原位生成法制备了不同钛含量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钛系化合物纳米复合树脂.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学(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热失重分析仪(TGA)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 采用原位生成法制备了不同钛含量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钛系化合物纳米复合树脂.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学(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热失重分析仪(TGA)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初步表征分析了PET/钛系化合物纳米复合树脂的化学结构、原位引入的钛系化合物在PET基体中的分散性和钛系化合物的引入对PET树脂结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PET合成过程中原位生成的纳米材料呈片状,其厚度为120 nm左右,在PET基体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片状钛系化合物的引入使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有所提高,但结晶度有所下降,这可能是由于片状纳米材料对PET基体的结晶具有阻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溶胶-凝胶过程 片状钛系化合物 纳米复合树脂
下载PDF
类溶胶-凝胶法制备LiMn_2O_(4-δ)Cl_δ正极材料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召勇 贺益 +2 位作者 刘兴泉 李志结 于作龙 《电化学》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32-135,共4页
本文以水合氢氧化锂 (LiOH .H2 O)、水合硝酸锰 (Mn(No3) 2 .6H2 O) ,水合氯化锂 (LiCl.H2 O)为原料 ,用类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LiMn2 O4 δClδ,并且以此作正极进行了电化学测试 .结果表明 ,掺氯的尖晶石LiMn2 O4 正极材料具有优异的稳... 本文以水合氢氧化锂 (LiOH .H2 O)、水合硝酸锰 (Mn(No3) 2 .6H2 O) ,水合氯化锂 (LiCl.H2 O)为原料 ,用类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LiMn2 O4 δClδ,并且以此作正极进行了电化学测试 .结果表明 ,掺氯的尖晶石LiMn2 O4 正极材料具有优异的稳定性 ,且循环稳定后 ,容量几乎没有衰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溶胶-凝胶法 正极材料 锰酸锂 氯掺杂 制备 二次电池 阴离子取代
下载PDF
Valorization of Kraft Lignin as Thickener in Castor Oil for Lubricant Applications 被引量:1
17
作者 A.M.Borrero-Lopez F.J.Santiago-Medina +3 位作者 C.Valencia M.E.Eugenio R.Martin-Sampedro J.M.Franco 《Journal of Renewable Materials》 SCIE 2018年第4期347-361,共15页
It is known that large amounts of residual lignin are generated in the pulp and paper industry.A new alternative for Kraft lignin valorization,which consists of first a chemical modification using a diisocyanate and t... It is known that large amounts of residual lignin are generated in the pulp and paper industry.A new alternative for Kraft lignin valorization,which consists of first a chemical modification using a diisocyanate and then the efficient dispersion in castor oil to achieve stable gel-like systems,is proposed in this work.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these materials were determined by means of small amplitude oscillatory shear tests and viscous flow measurements and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observations,respectively.Moreover,both standardized penetration tests and tribological assays,usually performed in the lubricant industry,were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as lubricating greases.Linear viscoelasticity functions are affected by the lignin/diisocyanate ratio and thickener concentration.The thermorheological response evidenced a softening temperature of around 105°C.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se gel-like dispersions is composed of interconnected thin fibers,homogeneously distributed in castor oil.Moreover,the NCO-functionalized lignin gel-like dispersions studied show lower friction coefficients than traditional lubricating gr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RAFT LIGNIN DIISOCYANATE gel-like dispersion rheology thermal properties
下载PDF
Transition metal catalysis in lithium‐ion batteries studied by operando magnetometry 被引量:1
18
作者 Xiangkun Li Zhaohui Li +7 位作者 Yan Liu Hengjun Liu Zhiqiang Zhao Ying Zheng Linyuan Chen Wanneng Ye Hongsen Li Qiang Li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期158-166,共9页
Owing to the potential ability of metal nanoparticles to enhance the performance of energy storage devices,their catalytic performance has been studied by many researchers.However,a limited number of suitable characte... Owing to the potential ability of metal nanoparticles to enhance the performance of energy storage devices,their catalytic performance has been studied by many researchers.However,a limited number of suitable characterization techniques does not allow fully elucidating their catalytic mechanism.Herein,high‐accuracy operando magnetometry i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catalytic properties of a cobalt oxide electrode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fabricated by magnetron sputtering.Using this technique,the magnetic responses generated by the Co‐catalyzed reversible formation and decomposition of a polymer/gel‐like film are successfully detected.A series of CoO/Co films are prepared by magnetron sputtering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 at various sputtering times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Co content and film thickness on their catalytic properties.It is clearly demonstrated that increasing the Co content enhances the magnetic signal associated with the catalysis process.Furthermore,decreasing the electrode thickness increases the area affected by the catalytic reactions,which in turn enhances the corresponding magnetic responses.The obtained results experimentally confirm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Co metal nanoparticles and provide a scientific guidance for designing advanced energy storage devices.This work also shows that operando magnetometry is a versatile technique for studying the catalytic effects of transition met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ition metals Catalytic performance Polymer/gel-like film Lithium-ion batteries Operando magnetometry
下载PDF
纳米类钙钛矿化合物La_4BaCu_(5-x-y)Fe_xCo_yO_(13+δ)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学辉 夏莹 +1 位作者 张丽丽 尹炳坤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61-564,共4页
采用改进的柠檬酸络合自燃法在较低温度下制备了La4BaCu5-x-yFexCoyO13+δ系列催化剂,通过TG、XRD、SEM、BET等基础性测试手段对样品的物相结构、显微形貌等进行了基本的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催化剂为纯度较高的纳米类钙钛矿型复合... 采用改进的柠檬酸络合自燃法在较低温度下制备了La4BaCu5-x-yFexCoyO13+δ系列催化剂,通过TG、XRD、SEM、BET等基础性测试手段对样品的物相结构、显微形貌等进行了基本的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催化剂为纯度较高的纳米类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用O2-TPD评价了催化剂的相对活性,结果表明Co部分取代B位的Cu后,催化剂的氧脱附能力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钙钛矿 溶胶-凝胶 O2-TPD
下载PDF
海藻酸钠复合凝胶改善老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脏功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侯小路 乔书培 +3 位作者 王凤新 郭殿龙 申星花 白秀萍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19年第1期18-21,34,共5页
目的观察包覆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糖原合成酶激酶-3抑制剂(商品名:BIO)的海藻酸钠复合凝胶对老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脏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首先构建部分氧化的海藻酸钠凝胶,并通过纳米粒子接枝的方式在其中包覆IGF-1和BIO形... 目的观察包覆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糖原合成酶激酶-3抑制剂(商品名:BIO)的海藻酸钠复合凝胶对老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脏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首先构建部分氧化的海藻酸钠凝胶,并通过纳米粒子接枝的方式在其中包覆IGF-1和BIO形成复合凝胶。然后制作老龄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并随机分为3组:复合凝胶组(40例)、海藻酸钠凝胶组(40例)、盐水对照组(20例),并在每组大鼠的心肌梗死区注射相应材料。6周后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大鼠的心脏功能,最后处死大鼠通过组织学方法评估各组心脏之间心室重构、血管生成及胶原分泌的差异。结果复合凝胶组和海藻酸钠组各项超声心动图指标均优于盐水对照组,复合凝胶组又优于海藻酸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凝胶组和海藻酸钠组组织学检测中左室肌面积、整个左室面积、相对瘢痕厚度、平均瘢痕厚度和扩张指数均优于盐水对照组,复合凝胶组又优于海藻酸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凝胶组和海藻酸钠组血管生成情况、胶原分泌情况均优于盐水对照组,复合凝胶组又优于海藻酸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藻酸钠复合凝胶能够明显改善老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心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复合凝胶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BIO 老龄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功能 心室重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