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皇岛海域秋季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附生大型海藻的实验分类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瑶 闫璟 +5 位作者 黄冰心 郭优璇 梁俊霞 王雪聪 闫盼竹 丁兰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93-501,共9页
秦皇岛海域属于我国渤海区域典型的大型海藻分布区,该海区资源丰富,在我国大型海藻区系中占有较为重要的位置。于2021年秋季在该海域采集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样品进行活体培养,对其藻体附生的其他季节大型海藻的状况加以观察研究... 秦皇岛海域属于我国渤海区域典型的大型海藻分布区,该海区资源丰富,在我国大型海藻区系中占有较为重要的位置。于2021年秋季在该海域采集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样品进行活体培养,对其藻体附生的其他季节大型海藻的状况加以观察研究。通过实验生物学方法对石花菜附生藻生殖特征和生态习性进行了观察,结合附生藻形态特征进行物种分类鉴定。经过培养与鉴定,确定该水域石花菜的附生大型海藻共有7种,其中红藻4种,即丛出旋体藻(Audouinelladaviesii)、旋体藻(Auduinella sp.)、茎丝藻小枝变型(Stylonema alsidii f. ramosum)和日本新管藻(Neosiphonia japonica);绿藻2种,即苍白刚毛藻(Cladophora albida)和浒苔[Enteromorpha (Ulva) prolifera];蓝藻1种,即丝状鞘丝藻(Lyngbya confervoides);丛出旋体藻、茎丝藻小枝变型和苍白刚毛藻为河北海域的新记录物种。研究结果表明,室内人工培养可作为个体微小的附生大型海藻分类鉴定的有效补充方法,也能为分子鉴定提供纯净的样品来源,同时也可为研究附生藻的季节变化以及分析生物地理学分布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皇岛 秋季 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 附生藻 培养 实验分类学 形态学
下载PDF
Study on extraction of agaropectin from Gelidium amansii and its anticoagulant activity 被引量:2
2
作者 綦慧敏 李大新 +2 位作者 张晶晶 刘力 张全斌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86-189,共4页
Gelidium amansii agar was fractionated on DEAE-cellulose and four fractions were obtained sequentially. The yields of 1.0 mol/L NaCl fraction and 2.5 mol/L NaCl fraction were 2.80% and 2.03%. They are highly sulfated ... Gelidium amansii agar was fractionated on DEAE-cellulose and four fractions were obtained sequentially. The yields of 1.0 mol/L NaCl fraction and 2.5 mol/L NaCl fraction were 2.80% and 2.03%. They are highly sulfated agar, and named as agaropectin with sulfate content being 22.8% and 32.5%, respectively. The anticoagulant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agaropectin could effectively prolong the coagulation time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in vitro. Agaropection could be absorbed and effectively prolong the plasma coagulation time in vivo. After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at the doses of 100, 200, and 400 mg/kg·d in rats for 15 days, TT (thrombin time), CT (coagulation time), PT (prothrombin time), and APTT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could be effectively prolonged and the plasma Fib level could be significantly lowe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AR gelidium amansii agaropectin ANTICOAGULATION
下载PDF
Extraction of agar from Eucheuma cottonii and Gelidium amansii seaweeds with sonication pretreatment using autoclaving method 被引量:1
3
作者 DIN Siti Sabariah CHEW Kit Wayne +3 位作者 CHANG Yu-Kaung SHOW Pau Loke PHANG Siew Moi JUAN Joon Ching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3期871-880,共10页
The effect of sonication pretreatment condition on Eucheuma cottonii and Gelidium amansii seaweed towards agar extraction wae studied.Four parameters were changed during sonication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n agar y... The effect of sonication pretreatment condition on Eucheuma cottonii and Gelidium amansii seaweed towards agar extraction wae studied.Four parameters were changed during sonication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n agar yield and quality.These parameters include the time interval,concentration ratio,frequency,and intensity.The highest amount of agar extracted from Eucheuma cottonii species could be obtained from the time interval of 30min,seaweed weight to solvent volume ratio of 1:20,the frequency of 35Hz,and the sonication power intensity of 30%.For Gelidium amansii species,the best agar yield also could be obtained from the time interval of 30 min,1:20 of seaweed weight to water volume ratio,the frequency of 35Hz,and power intensity of 30%.From the experiment,sonication pretreatment signifi cantly influenced the yield and properties of extracted agar.The sonication with autoclaved seaweed produced agar containing less sulfate content,which is an excellent chemical property for gel electrophoresis applications.The gelstrength of sonication with autoclaving for both seaweeds,Eucheuma and Gelidium species was the highest among those by sonication with direct heating,which proved that sonication pretreatment with autoclaving could enhance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g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lidium amansii Eucheuma collonii AUTOCLAVING sonication pretreatment water extraction
下载PDF
有关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 Lamx生活史中几个问题的探索 被引量:1
4
作者 黄礼娟 赵淑正 +2 位作者 孙送 席振乐 王立超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72-79,共8页
自1980—1986年,我们在研究孢子育苗的同时,对石花菜生活史中的几个主要环节进行了较细致的观察和研究。用采孢子育苗的方法培育出雌、雄配子体和孢子体。也完成了石花菜生活史的循环培养。通过孢子育苗的培养,发现两种孢子的量和质,以... 自1980—1986年,我们在研究孢子育苗的同时,对石花菜生活史中的几个主要环节进行了较细致的观察和研究。用采孢子育苗的方法培育出雌、雄配子体和孢子体。也完成了石花菜生活史的循环培养。通过孢子育苗的培养,发现两种孢子的量和质,以及两种孢子苗有明显的差异。特别是从孢子萌发、生长的幼苗还有出芽繁殖。随着幼苗的生长又出现匍匐枝的繁殖,并继续繁殖下去,对于石花菜的栽培具有决定性的价值。我们认为在石花菜生活史图中,应增加上三种幼苗阶段出芽繁殖的支环和三种藻体匍匐枝繁殖的支环,更能反映出石花菜生活史的实质,对指导科研、教学和石花菜的栽培将产生更大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花菜 生活史 育苗
下载PDF
PSI-driven cyclic electron fl ow partially alleviates the peroxidation of red alga Gelidium amansii(Gelidiaceae)caused by temporary high temperature
5
作者 Yongfu LI Jianguo LIU Litao ZHANG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1期206-215,共10页
PSI-driven cyclic electron fl ow(CEF-I)helps higher plants avoid severe heat damage.Gelidium amansii,a red seaweed used in the production of agar,inhabits subtidal rocks but can be found in the intertidal zone.The bio... PSI-driven cyclic electron fl ow(CEF-I)helps higher plants avoid severe heat damage.Gelidium amansii,a red seaweed used in the production of agar,inhabits subtidal rocks but can be found in the intertidal zone.The biological role of CEF-I is still unclear in this organism.Wild G.amansii was exposed to 30℃heat stress for 12 h with continuous lighting.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reatment at 30℃gradually decreased maximal PSII photochemical effi ciency(F_(v)/F_(m)),linear electron transfer rate,and activity of photosynthetic reaction center.Both the maximal photochemical effi ciency under light(F_(v)'/F_(m)')and maximum quantum yield of light-adapted PSII(Φ_(PSII))were maintained at a relatively stable level during the initial 6 h and then signifi cantly decreased at 12 h.The up-regulated CEF-I helps to enhance proton gradient transfer across thylakoid membrane to protect oxygen-evolving complex against heat damage.Following the addition of a CEF-I inhibitor to plants,the F_(v)/F m greatly decreased,suggesting that the CEF-I alleviates degree of photoinhibition caused by strong light.The results of measurement of antioxidant enzymes,including superoxide dismutase(SOD),ascorbate peroxidase(APX)and catalase(CAT),and the contents of H_(2)O_(2)and malonaldehyde(MDA)provided additional evidence that CEF-I plays a protective role to a certain extent for G.amansii to manage stress at 30℃.Therefore,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CEF-I enables G.amansii to survive in intertidal zones by protecting it from the heat damage caused by high temperature str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lic electron fl ow gelidium amansii heat stress chlorophyll fl uorescence quantum yield natural distribution
下载PDF
Study on the reproduction of Gelidium amansii Lamx.
6
作者 Huang Lijuan, Zhao Shuzheng, Wang Lichao, Sun SongMame Culture Institute of Shandong Province, Qingdao, ChinaXi ZhenleFishery Technology Laboratory of Rongcheng Coaty,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0年第3期459-464,共6页
Materials Wild algae was collected by divers from the Sanggou Bay, Rongcheng County. The mature fe-male gametophyte and tetrasporaphyte were selected as mother seaweed, washed with purified seawaterand prepared for sp... Materials Wild algae was collected by divers from the Sanggou Bay, Rongcheng County. The mature fe-male gametophyte and tetrasporaphyte were selected as mother seaweed, washed with purified seawaterand prepared for spore coll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udy on the reproduction of gelidium amansii Lamx
下载PDF
石花菜醇提物成分分析
7
作者 田永奇 罗海涛 +3 位作者 丁婷 王奇升 邓尚贵 汪少芸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9-280,共12页
目的:研究石花菜的成分,为其功能食品的研发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液-质谱联用方法分析石花菜醇提物的化学成分的丰富度。通过硅胶柱、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并用气-质谱联用、核磁结合文献确证化合物结构;... 目的:研究石花菜的成分,为其功能食品的研发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液-质谱联用方法分析石花菜醇提物的化学成分的丰富度。通过硅胶柱、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并用气-质谱联用、核磁结合文献确证化合物结构;并对部分化合物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薄层色谱、液-质谱联用分析表明石花菜醇提物中含有丰富的次级代谢产物,且很可能是甾醇类成分。采用气-质谱联用方法从中鉴定到29个化合物(5个为甾醇类化合物),其中棕榈酸(46.76%)、棕榈酸乙酯(13.82%)、胆甾醇(7.20%)、胆甾-4,6-二烯(4.99%)为含量最高的4个化合物。经色谱分离、核磁鉴定出9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胆甾醇(1)、1,2-二醇植烯(2)、帕格甾醇C(3)、6-羟基-胆甾-4-烯-3-酮(4)、胆甾-5-烯-7-酮(5)、胆甾-5-烯-3β,7α二醇(6)、胆甾-5-烯-3β,7β二醇(7)、胆甾-4-烯-6-酮(8)、3-羟乙基-2-甲基-马来酰亚胺(9)。其中,化合物7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能力最好,其IC_(50)值分别为180μg/mL和12.2μg/mL。结论:首次系统研究了石花菜醇提物的成分,化合物3、8、9为新天然产物。部分甾醇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花菜醇提物 成分 甾体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石花菜醇提物抑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孙杰 王艳杰 +1 位作者 朱路英 杨润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53-56,共4页
本实验研究了石花菜醇提物的抑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各相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石花菜含有丰富的抗病原真菌资源;采用水杨酸法和邻苯三酚法分别测定各相提取物对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 本实验研究了石花菜醇提物的抑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各相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石花菜含有丰富的抗病原真菌资源;采用水杨酸法和邻苯三酚法分别测定各相提取物对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石花菜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同时对各相提取物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定性检测,结果表明石花菜的生物活性可能与其中含有的海藻多糖、黄酮、甾体皂甙、内酯及香豆素等活性成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花菜 抗氧化活性 抑菌活性 活性成分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石花菜酸奶发酵工艺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朱丰 刘施琳 +5 位作者 李天骄 林圣楠 黄金城 王红丽 赵艺凡 林向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3-108,共6页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石花菜酸奶发酵工艺。采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考察不同双歧杆菌接种量、石花菜添加量、蔗糖添加量、发酵时间对感官评价(R_1)、活菌数(R_2)两个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石花菜琼胶寡糖能增加酸奶的持水力,改变酸奶的组织...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石花菜酸奶发酵工艺。采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考察不同双歧杆菌接种量、石花菜添加量、蔗糖添加量、发酵时间对感官评价(R_1)、活菌数(R_2)两个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石花菜琼胶寡糖能增加酸奶的持水力,改变酸奶的组织状态。石花菜酸奶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蔗糖添加量11%、石花菜添加量20%,双歧杆菌接种量1.5%,发酵时间为6 h,感官评分为80分,活菌数为2.65×109 CF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花菜 琼胶寡糖 酸奶 响应面分析
下载PDF
5种藻类金属硫蛋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任育红 杨加华 +2 位作者 吴江涛 刘玉鹏 茹炳根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1年第6期9-11,共3页
用镉 /血红蛋白饱和法测定海带、裙带菜、石莼、甘紫菜和石花菜等 5种藻类MT的含量 ,结果表明 :5种藻每g湿藻分别含 2 5mg、5mg、4 8mg、2 6mg、2 4mg类MT ;经CdCl2 诱导后 ,类MT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分别变成 5 2mg、8 8mg、10 ... 用镉 /血红蛋白饱和法测定海带、裙带菜、石莼、甘紫菜和石花菜等 5种藻类MT的含量 ,结果表明 :5种藻每g湿藻分别含 2 5mg、5mg、4 8mg、2 6mg、2 4mg类MT ;经CdCl2 诱导后 ,类MT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分别变成 5 2mg、8 8mg、10 0mg、4 0mg、3 2mg ,其中石莼的诱导效果最显著 ,类MT的含量为每g湿藻含 10 0mg类MT ,是未经诱导的 2 1倍。石莼、裙带菜和海带都是生产类MT的廉价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藻类海藻 MT 金属硫蛋白
下载PDF
青岛三种海产红藻的光合和呼吸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超元 张京浦 +2 位作者 温宗存 彭作圣 刘海航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07-212,共6页
于1981年在青岛近海采集真江食、石花莱和角叉菜样品,用氧电极法测定它们在不同生长季节和发育阶段的光合和呼吸速率,并研究不同温度对其光合和呼吸速率的影响,同时计算出它们的呼吸温度系数。结果表明,3种红藻具有典型的潮间带海... 于1981年在青岛近海采集真江食、石花莱和角叉菜样品,用氧电极法测定它们在不同生长季节和发育阶段的光合和呼吸速率,并研究不同温度对其光合和呼吸速率的影响,同时计算出它们的呼吸温度系数。结果表明,3种红藻具有典型的潮间带海藻的光合特性,即高光饱和点为600—1000μE/(m2·s),较高的光补偿点为12-40μE/(m2·s)和较高的光合适温≥25℃。温度对3种红藻的光合和呼吸的影响均很明显,在5,15,25℃下测试,它们的最高光合和呼吸速率都出现在25℃。3种红藻的呼吸温度系数(Q10),在5-15℃较高,为1.4-5.5在15-25℃较低,为1.1-2.7。说明它们在低温下的呼吸受温度变动影响较大。经计算3种红藻在适宜生长温度下的净光合速率:角又菜和真江蒿在15℃分别为4.90O2mg/(g·h)和8.14O2mg/(g·h);石花菜在25℃为11.87O2mg/(g·h),在3种红藻中最高。这说明,石花菜的光合效率并不象人们预料的那样低,其秋季幼体在25℃,1000μE/(m2·s)光强下,净光合速率达到19.19O2mg/(g·h)。看来在自然界石花菜生长缓慢主要是由于生境中低光照强度和较低水温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红蓠 石花菜 红藻 角叉菜 光合速率 呼吸速率
下载PDF
石花菜醇提物对小鼠高尿酸血症的拮抗效应 被引量:5
12
作者 肖为 陶叶杏 +4 位作者 谷毅鹏 陈秋扬 贝泽祈 张大艳 刘华忠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27-1431,1509,共6页
本实验主要探讨了不同剂量(0.3 g/kg、0.6 g/kg、1.0 g/kg)的石花菜醇提物对小鼠高尿酸血症的拮抗效应。采用氧嗪酸钾盐对小鼠进行急性高尿酸血症造模,测定小鼠血清中尿酸(UA)、肌酐(Cr)和尿素氮(BUN)水平,以及小鼠肝脏匀浆液中黄嘌呤... 本实验主要探讨了不同剂量(0.3 g/kg、0.6 g/kg、1.0 g/kg)的石花菜醇提物对小鼠高尿酸血症的拮抗效应。采用氧嗪酸钾盐对小鼠进行急性高尿酸血症造模,测定小鼠血清中尿酸(UA)、肌酐(Cr)和尿素氮(BUN)水平,以及小鼠肝脏匀浆液中黄嘌呤氧化酶(XOD)和腺苷脱氨酶(ADA)活性,HE染色观察其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中尿酸、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显著升高(P<0.01),同时,XOD活性也得到显著升高(P<0.01),ADA活性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与各药物治疗组均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尿酸、肌酐和尿素氮水平(P<0.01),同时,阳性对照组与各药物治疗组XOD活性均显著降低(P<0.01),而两组ADA活性则均无统计学差异。光镜下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和药物治疗组小鼠肾脏的肾小球损伤一定程度上恢复正常。总体而言,石花菜醇提物对小鼠高尿酸血症具有很大程度的缓解作用,其机制与体内抑制尿酸生成和促进尿酸排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花菜 高尿酸血症 嘌呤代谢 醇提物
下载PDF
石花菜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许瑞波 吴琳 +3 位作者 王吉 周洪英 巩建龙 史大华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2期38-41,共4页
利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石花菜多糖(GAP),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考察了温度、时间、料液比和提取次数等因素对GAP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GAP的最适宜提取工艺条件是:料液比为1g∶30mL,温度75℃,时间2h,提取3次。GAP对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 利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石花菜多糖(GAP),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考察了温度、时间、料液比和提取次数等因素对GAP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GAP的最适宜提取工艺条件是:料液比为1g∶30mL,温度75℃,时间2h,提取3次。GAP对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实验表明,GAP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而且对2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强弱顺序是.OH>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花菜 多糖 提取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石花菜和海蒿子提取物抗菌活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林雄平 周逢芳 +1 位作者 陈晓清 彭彪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1年第1期28-30,共3页
采用圆形纸片法,对石花菜和海蒿子粗提取物及萃取得到的不同极性组分进行抗菌实验。结果表明,石花菜和海蒿子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海蒿子粗取物的抗细菌活性强于抗真菌活性,而石花菜乙醇提取物抗黑曲霉活性大于抗大肠杆菌、金黄色葡... 采用圆形纸片法,对石花菜和海蒿子粗提取物及萃取得到的不同极性组分进行抗菌实验。结果表明,石花菜和海蒿子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海蒿子粗取物的抗细菌活性强于抗真菌活性,而石花菜乙醇提取物抗黑曲霉活性大于抗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枯草杆菌活性,其抑菌圈可达4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花菜 海蒿子 粗提取物 抗菌 圆形纸片法
下载PDF
石花菜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单糖组成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裴若楠 翟红蕾 +3 位作者 戚勃 郝淑贤 黄卉 杨贤庆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7-62,共6页
以石花菜为原料,对石花菜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并对纯化后多糖组分的理化性质及单糖组成进行分析。利用复合酶法提取石花菜多糖并采用Sevage法脱蛋白,通过DEAE-52离子交换柱层析及Sephadex G-200凝胶柱层析对粗多糖进行分离纯化,按峰收集... 以石花菜为原料,对石花菜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并对纯化后多糖组分的理化性质及单糖组成进行分析。利用复合酶法提取石花菜多糖并采用Sevage法脱蛋白,通过DEAE-52离子交换柱层析及Sephadex G-200凝胶柱层析对粗多糖进行分离纯化,按峰收集主要的多糖组分GAP1,对其总糖、蛋白质、糖醛酸及硫酸基质量分数进行测定,并采用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1-phenyl-3-methyl-5-pyrazolone,PMP)对多糖进行衍生化,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单糖组成。结果表明:石花菜粗多糖经柱层析后收集得到主要多糖组分GAP1,其总糖质量分数为92.56%,糖醛酸质量分数为44.53%,硫酸基质量分数为6.92%,不含蛋白质;PMP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GAP1主要由鼠李糖、葡萄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木糖和L-岩藻糖6种单糖按照不同比例缩合而成,各单糖物质的量比为1.00∶1.00∶4.45∶27.31∶2.27∶1.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花菜 多糖 分离纯化 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柱前衍生 单糖组分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石花菜琼胶提取工艺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施琳 朱丰 +4 位作者 林圣楠 黄金城 李天骄 王红丽 林向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296-299,304,共5页
采用高温高压法提取石花菜琼胶,以提取率和凝胶强度为指标研究其提取工艺。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BD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建立数学模型,确定琼胶最佳提取工艺参数:柠檬酸为0.03%、提取时间为33 min,料液比为1... 采用高温高压法提取石花菜琼胶,以提取率和凝胶强度为指标研究其提取工艺。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BD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建立数学模型,确定琼胶最佳提取工艺参数:柠檬酸为0.03%、提取时间为33 min,料液比为1∶36、提取温度为110℃,此条件下琼胶提取率高达37.85%,其感官性质、理化性质符合国家标准,凝胶强度为873 g/cm2,属于高强度产品,为石花菜深加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花菜 琼胶 提取工艺 凝胶强度 响应面分析
下载PDF
复合酶法提取石花菜粗多糖工艺的响应面优化 被引量:5
17
作者 裴若楠 翟红蕾 +1 位作者 戚勃 杨贤庆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8-95,共8页
为优化复合酶法[m(木瓜蛋白酶)∶m(纤维素酶)=2∶1]提取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粗多糖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Box-Benhnken中心组合实验,并根据回归分析确定石花菜粗多糖的复合酶法最佳提取工艺为复合酶添加... 为优化复合酶法[m(木瓜蛋白酶)∶m(纤维素酶)=2∶1]提取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粗多糖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Box-Benhnken中心组合实验,并根据回归分析确定石花菜粗多糖的复合酶法最佳提取工艺为复合酶添加量2.30%、酶解温度60.43℃、料液比1∶32(g·mL^-1)。在此条件下酶解120 min,石花菜粗多糖的提取率可达15.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花菜 粗多糖 复合酶 响应面法 提取优化
下载PDF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测定石花菜对酸奶水分迁移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林圣楠 李天骄 +4 位作者 田永奇 陈雅霜 李梦娇 朱丰 林向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9-52,共4页
利用低场核磁共振及其成像技术对比了石花菜酸奶和酸奶水分迁移特性;并采用环境扫描电镜对石花菜酸奶超微形貌特征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石花菜酸奶在发酵及储藏过程中的水分含量变化幅度小于不添加石花菜的酸奶,持水性增强;确定了前... 利用低场核磁共振及其成像技术对比了石花菜酸奶和酸奶水分迁移特性;并采用环境扫描电镜对石花菜酸奶超微形貌特征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石花菜酸奶在发酵及储藏过程中的水分含量变化幅度小于不添加石花菜的酸奶,持水性增强;确定了前期发酵最优时间为6 h,冷藏后熟最优时间为24 h;通过环境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石花菜酸奶中酪蛋白胶束与石花菜琼胶分子间相互缠结,蛋白链球颗粒粘结在致密的琼胶网络结构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场核磁共振及其成像技术 石花菜酸奶 水分迁移 环境扫描电镜
下载PDF
石花菜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韦酋亨 韩溟 谢扬 《现代医院》 2011年第10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石花菜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人增生性瘢痕(HS)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合成功能的影响。方法组织植块法分离培养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并鉴定,MTT法检测石花菜乙酸乙酯提取物(0,2.5,5,10 mg/ml)对细胞活性的影响;此外不同浓度的石花菜乙酸乙... 目的探讨石花菜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人增生性瘢痕(HS)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合成功能的影响。方法组织植块法分离培养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并鉴定,MTT法检测石花菜乙酸乙酯提取物(0,2.5,5,10 mg/ml)对细胞活性的影响;此外不同浓度的石花菜乙酸乙酯提取物(0,2.5,5,10 mg/ml)刺激成纤维细胞48 h后,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分泌水平。结果石花菜乙酸乙酯提取物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抑制成纤维细胞活性。此外,5~10 mg/ml石花菜提取物使HS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生成及TGF-β1分泌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2.5 mg/ml石花菜提取物虽不显著减少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但与对照组相比,它可显著减少TGF-β1的分泌(p<0.05)。结论石花菜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有效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并抑制细胞胶原合成及生长因子的分泌,对增生性瘢痕可能具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花菜乙酸乙酯提取物 增生性瘢痕 成纤维细胞 胶原合成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石花菜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英格 伍冠一 陈曦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9-138,共10页
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石花菜科石花菜属植物,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的可食用红藻,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是琼脂的主要来源,石花菜还有滋阴降火、清热解毒、化瘀散结等功效。目前,国内外研究表明石花菜具有降血脂、降血糖、抗肿瘤... 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石花菜科石花菜属植物,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的可食用红藻,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是琼脂的主要来源,石花菜还有滋阴降火、清热解毒、化瘀散结等功效。目前,国内外研究表明石花菜具有降血脂、降血糖、抗肿瘤、抗菌、抗炎等多方面药理作用,化学成分研究还不深入。本文从石花菜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与市场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为石花菜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藻 石花菜 药理作用 化学成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