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社区:共同体还是“互不相关的邻里” 被引量:124
1
作者 桂勇 黄荣贵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6-42,共7页
当代城市社区是共同体吗,这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作者综合分析现有的实证研究后发现:虽然当代城市社区存在中等程度的社区归属感,但邻里关系的重要性却日渐下降,居民的邻里互动减少,社区参与水平低下。换言之,城市居民与社区之间缺乏... 当代城市社区是共同体吗,这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作者综合分析现有的实证研究后发现:虽然当代城市社区存在中等程度的社区归属感,但邻里关系的重要性却日渐下降,居民的邻里互动减少,社区参与水平低下。换言之,城市居民与社区之间缺乏紧密的社会联系与经济联系。城市社区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共同体。并且,随着商品房社区的增加,城市社区的共同体色彩可能会进一步淡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共同体 邻里
下载PDF
“礼俗社会”视角下的农村老年协会作用研究——基于陕西省农村老年协会的调查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振 刘林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98-106,共9页
随着中国步入老龄社会,如何更好地发展老龄事业成为一个前所未有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课题。文章根据社会组织的社会性这一思路,在借鉴传统"礼俗社会"影响的基础上对农村老年协会的作用进行分析,并以此从逻辑上探究"... 随着中国步入老龄社会,如何更好地发展老龄事业成为一个前所未有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课题。文章根据社会组织的社会性这一思路,在借鉴传统"礼俗社会"影响的基础上对农村老年协会的作用进行分析,并以此从逻辑上探究"礼俗社会"对农村老年协会建设的原动力价值。鉴于乡土社会"礼俗性"的重要特征,文章注意到农村老年协会作用的实现是建立在中国乡土社会基础之上的,且农村老年协会的作用又有正负之分;尝试在费孝通先生规范的礼俗社会角度下,探讨当代中国农村老年协会的作用问题,并藉以阐述农村礼俗社会传统对农村老年协会运行的重要影响,以探寻农村老年协会建设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俗社会 农村老年协会 作用分析
下载PDF
滕尼斯“共同体”理论的中国化及其当代意义——兼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构建的创新发展 被引量:30
3
作者 刘海涛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18,共8页
19世纪下半叶,德国古典社会学家滕尼斯基于"身前身后的欧洲市民社会"提出了一种"共同体"理论。20世纪30~40年代,以吴文藻、费孝通为代表的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师生在引入和消化滕尼斯"共同体"概念的同时,基... 19世纪下半叶,德国古典社会学家滕尼斯基于"身前身后的欧洲市民社会"提出了一种"共同体"理论。20世纪30~40年代,以吴文藻、费孝通为代表的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师生在引入和消化滕尼斯"共同体"概念的同时,基于中国传统乡村文化变迁和经济社会转型,开启了一条滕尼斯"共同体"理论中国化的创新之路,这对于推进当今学界"共同体"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当下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构建的创新发展亦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滕尼斯 共同体 社区 中国化
下载PDF
梁漱溟乡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孟亚男 林顺利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6-11,共6页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的背景是晚清以来到民国时期的社会转型,主要体现为一种从"礼俗社会"到"法理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在梁漱溟那里,社会建设理论的逻辑起点是"理性"文化,而中国社会问题的根本在...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的背景是晚清以来到民国时期的社会转型,主要体现为一种从"礼俗社会"到"法理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在梁漱溟那里,社会建设理论的逻辑起点是"理性"文化,而中国社会问题的根本在于乡村的文化失调。所以要拯救中国,走乡村建设的道路,必须以"理性"为出发点改造目前的文化失调,实现乡村的"自组织",进而实现乡村的"团体生活",走向现代化。梁氏的乡村建设带有明显的"乌托邦"的色彩,但如果结合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可以对基层民主自治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漱溟 乡村建设 新礼俗 乌托邦
下载PDF
论滕尼斯对"共同体"与"社会"的阐释 被引量:9
5
作者 陈宇光 《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4-5,共2页
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使用了"共同体"与"社会"的概念对欧洲工业化以来的社会变迁进行诠释,认为共同体是一种自然形成、整体本位的有机体,受本质意志支配,通过默认一致和信仰将人们联系起来;而社会则是非... 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使用了"共同体"与"社会"的概念对欧洲工业化以来的社会变迁进行诠释,认为共同体是一种自然形成、整体本位的有机体,受本质意志支配,通过默认一致和信仰将人们联系起来;而社会则是非自然形成的、个人本位的机械聚合和人为产物,受选择意志支配,通过法和公众舆论将人们联系起来。滕尼斯提出的"共同体与社会"的类型方法已经形成了社会学当中的一种流派,对后来的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发生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斐迪南·滕尼斯 共同体 社会
下载PDF
论共同体的重光 被引量:1
6
作者 项秉健 汪国新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 2016年第3期1-5,53,共6页
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人在共同体中生活,然后才有社会。滕尼斯使用"共同体"(Gemeinschaft)概念意在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紧密关系、共同的精神意识及对社群的归属感与认同感。人的选择意志和功利主义相结合,使得基于人的生命价值的&qu... 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人在共同体中生活,然后才有社会。滕尼斯使用"共同体"(Gemeinschaft)概念意在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紧密关系、共同的精神意识及对社群的归属感与认同感。人的选择意志和功利主义相结合,使得基于人的生命价值的"真善美"被抛在脑后,朝着一切为了现世享乐的工具理性倾斜。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共同学习是基于人的本质意志的学习,它的草根式生长表明,人类必将在一个新的阶段和新的高度归朴返真般地进入一个学习化的共同体时代。因为人是未完成的群居动物,实现自身潜能和寻找心灵的归属感,是人类本质意志决定的永无止境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体 社会 社区学习 本质意志 选择意志
下载PDF
城市贫困邻里:陌生人还是共同体?——基于贵阳市保障房小区的实证调研
7
作者 杨竹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9年第2期57-63,共7页
城市社区是否是共同体是城市社区研究争议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邻里关系日益陌生化,共同体困境已成为当下城市社区治理面临的突出问题。不过,一些城市保障房小区却体现出较强的共同体色彩,这与社区的居民特点、社... 城市社区是否是共同体是城市社区研究争议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邻里关系日益陌生化,共同体困境已成为当下城市社区治理面临的突出问题。不过,一些城市保障房小区却体现出较强的共同体色彩,这与社区的居民特点、社区特质和相关政策有关。城市保障房社区建设与治理工作可充分运用这一优势,增强社区资本,促进居民参与,但与此同时要注意避免社会隔离问题,打造一个良性发展的保障房"生活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贫困 邻里关系 共同体
下载PDF
从“礼俗社会”迈向“法理社会”——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被引量:9
8
作者 黄薇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1期9-16,67,共9页
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乡村占地面积广阔,其乡村振兴问题既独具特色,又十分重要。基于对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若干村庄的田野调查,通过对当地"人口流动性、规矩的形成方式、交互秩序的确立方式、社群结构、核... 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乡村占地面积广阔,其乡村振兴问题既独具特色,又十分重要。基于对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若干村庄的田野调查,通过对当地"人口流动性、规矩的形成方式、交互秩序的确立方式、社群结构、核心价值观、家庭的构成、亲族之间的关系、保持社会运转的力量、地方治理与纠纷调停者"等九个方面的要素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的乡土社会正处于从"礼俗社会"迈向"法理社会"的转型与变迁过程之中,从"礼治"迈向"法治"是其未来振兴的必由之路。为此,必须坚持边疆治理的"多元一体"格局,建立新型的"纠纷认知观",并且高度重视边疆民族地区的法律制度配套和文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俗社会 法理社会 乡村振兴战略 大理白族自治州 法治 文化转型
下载PDF
共同体概念在日本的传播
9
作者 张曦 夏懿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2024年第1期77-86,M0006,M0007,共12页
“共同体”一词作为日文外来词,最早是作为德国行政法概念“Gemeinschaft”的译词于1888年开始在日本《行政法原理》教科书中使用。1887年滕尼斯的大作Gemeinschaft und Geisellschaft出版,5年后,即1892年作为“共同体”意义的“Gemeins... “共同体”一词作为日文外来词,最早是作为德国行政法概念“Gemeinschaft”的译词于1888年开始在日本《行政法原理》教科书中使用。1887年滕尼斯的大作Gemeinschaft und Geisellschaft出版,5年后,即1892年作为“共同体”意义的“Gemeinschaft”在日本才成为被广泛认知的社会学概念。其后马克思主义传入日本,“共同体”真正进入日本社会科学界。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也被作为一个有效的分析概念被引入日本及中国的农村社会研究中。随后,“共同体”这一概念又被留日学者带入中国,并运用于中国社会的研究中。这一过程也伴随着马克思主义在日本及中国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体 gemeinschaft 行政法 马克思主义 亚细亚生产方式
原文传递
“共同体”模式下的历史街区复愈研究——以马来西亚槟城为例
10
作者 沈瑶瑶 翟辉 《住区》 2021年第3期20-24,共5页
历史街区作为多要素的集合体,在社会消费转型的大背景下,历史街区被城市原子化或者被同化,忽视了街区内部的主体本质关系。以多元主体但具有地缘性的槟城为研究案例,从空间修复与地缘性视角提出“共同体”社区更新模式,在原要素基础上... 历史街区作为多要素的集合体,在社会消费转型的大背景下,历史街区被城市原子化或者被同化,忽视了街区内部的主体本质关系。以多元主体但具有地缘性的槟城为研究案例,从空间修复与地缘性视角提出“共同体”社区更新模式,在原要素基础上以行为主体的公共性促发场所活力,探究在社区更新中“伦理型的熟人共同体”的内涵意义,考证“共同体”模式作为一种自发性组织形式和空间形式在社区更新中的可行性,促进历史街区与当代生活的融合。以期对目前国内更新恢复具有地缘性社区或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性和对当代世界社会的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体模式 历史街区 空间修复 地缘关系 公共性 槟城
下载PDF
克莱斯特喜剧《破瓮记》中受损的身体与沦落的乡村父权
11
作者 郑萌芽 《德语人文研究》 2015年第1期11-14,共4页
《破瓮记》中的罐子历经代际更迭与自然灾害完好无损,这象征着性别与政治集体的延续性;而之后罐子的破洞与乡村法官头部的伤口,则表明代际传承不息的男性幻想以及乡村父权的破灭。新的理性化的官僚机制就此替代封建、私人的统治权威,却... 《破瓮记》中的罐子历经代际更迭与自然灾害完好无损,这象征着性别与政治集体的延续性;而之后罐子的破洞与乡村法官头部的伤口,则表明代际传承不息的男性幻想以及乡村父权的破灭。新的理性化的官僚机制就此替代封建、私人的统治权威,却并未与后者完全割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延续性 身体 乡村父权 理性化官僚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