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 Genescan 分析 TCRVβ 亚家族CDR3长度的方法检测AML的T细胞克隆性 被引量:24
1
作者 李扬秋 汪明春 +1 位作者 SiegertW SchmidtCA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35-438,共4页
分析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T细胞克隆性,方法利用反转录一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分析5例AML、8例正常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T细胞株Jurkat的T细胞受体TCRVβ24个亚家族的互补决定区3(CDR3)... 分析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T细胞克隆性,方法利用反转录一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分析5例AML、8例正常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T细胞株Jurkat的T细胞受体TCRVβ24个亚家族的互补决定区3(CDR3)长度,PCR产物进一步进行基因扫描(genescan)和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RT┐PCR分析显示8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除Vβ20外,存在各Vβ亚家族的T细胞,而5例病人则仅存在部分亚家族的T细胞,Jurkat细胞则仅表达Vβ8亚家族,基因扫描分析显示3例病人的个别亚家族产物呈一主峰图像,而对照组8例正常人的全部Vβ产物均显示为多峰图像,Jurkat细胞的Vβ8家族PCR产物呈单峰。结论AML病人外周血存在克隆性生长T细胞,这可能是宿主对白血病相关抗原的直接反应。该方法可以作为一种新的临床研究方法用于检测微小残留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 受体 急性白血病 克隆性 基因扫描
下载PDF
PCR-GeneScan法检测遗传性聋相关基因GJB2 235 delC和mtDNA A1555G突变
2
作者 李琦 方如平 +1 位作者 王国建 戴朴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585-588,共4页
目的:检测GJB2 235delC杂合突变和mtDNA A1555G突变。方法:对120例样本进行诊断试验,其中测序GJB2 235delC杂合突变样本16例,mtDNA A1555G突变17例。用PCR方法对目标片段进行扩增,PCR产物在3100DNA sequencer(ABI)上聚丙烯酰胺胶毛细管... 目的:检测GJB2 235delC杂合突变和mtDNA A1555G突变。方法:对120例样本进行诊断试验,其中测序GJB2 235delC杂合突变样本16例,mtDNA A1555G突变17例。用PCR方法对目标片段进行扩增,PCR产物在3100DNA sequencer(ABI)上聚丙烯酰胺胶毛细管电泳,GeneScan、GeneMarker软件数据分析。结果:120例样本均得到检测结果,检出GJB2 235delC杂合突变样本17例,mtDNA A1555G突变17例,1例正常样本误诊为235delC杂合突变而出现假阳性。结论:PCR-GeneScan技术可以同时检测2种不同基因的突变,单管多重PCR和GeneScan荧光标记法结合是同时检测多种突变一种新的思路,而且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 PCR-genescan GJB2基因 线粒体基因 基因诊断
原文传递
STR基因座荧光标记复合扩增检测及其法医学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英碧 吴谨 +4 位作者 侯一平 张霁 廖淼 张林 陈国弟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建立荧光标记复合扩增检测4个STR基因座的方法,应用于法医学亲权鉴定与个人识别。方法用6-FAM标记D3S1754引物,HEX标记D4S2366和D12S375引物,TMR标记D1S549引物,PCR复合扩增,310基因分析仪电泳自动收集电泳结果数据,GeneScanAnalysi... 目的建立荧光标记复合扩增检测4个STR基因座的方法,应用于法医学亲权鉴定与个人识别。方法用6-FAM标记D3S1754引物,HEX标记D4S2366和D12S375引物,TMR标记D1S549引物,PCR复合扩增,310基因分析仪电泳自动收集电泳结果数据,GeneScanAnalysisSoftware3.7NT计算扩增产物片段相对大小,Genotyper誖3.7NT软件进行样本基因型分型。将该方法应用于法医学亲权鉴定与个人识别。结果建立了荧光标记复合扩增检测4个STR基因座基因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较好的灵敏度,分型结果准确。结论研究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分型结果稳定可靠,可用于遗传多态性研究和法医学亲权鉴定与个人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基因座 荧光标记 法医学应用 检测 310基因分析仪 genescan Analysis PCR复合扩增 个人识别 亲权鉴定 分型结果 基因型分型 多态性研究 自动收集 扩增产物 方法应用 引物 HEX TMR 灵敏度 稳定性 电泳
下载PDF
应用30个常染色体STR位点研究中国6个民族群体的遗传关系 被引量:20
4
作者 俞建昆 褚嘉祐 +9 位作者 钱亚屏 孙浩 史磊 史荔 初正韬 杨昭庆 林克勤 陶玉芬 黄薇 金力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699-706,共8页
利用30个荧光标记的人类常染色体STR位点的引物,对中国白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山东汉族、畲族6个民族进行了多重PCR扩增,产物在ANI 377测序仪上进行变性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和基因扫描及分型,然后用Shriv... 利用30个荧光标记的人类常染色体STR位点的引物,对中国白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山东汉族、畲族6个民族进行了多重PCR扩增,产物在ANI 377测序仪上进行变性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和基因扫描及分型,然后用Shriver的Dew法计算遗传距离,用Weighbor-Joining法和UPGMA法构建了系统发生树,结合有关资料分析了它们之间的遗传关系。结果揭示:撒拉族与土族的遗传距离较接近,为0.033,但与其余4个民族的距离则较远,均大于0.12;土族 与纳西族和山东汉族的距离较近,分别为0.038、0.063;白族与山东汉族的距离最近,仅为0.007,而与纳西族相近却有0.075的距离,与土族的距离也较远,为0.112;纳西族和山东汉族 之间存在着0.100的遗传距离;畲族与其他5个民族群体的距离均超过了0.12,关系较远。在 构建的系统发生树中,纳西族、撒拉族和土族聚成一簇,汉族、白族聚成一簇,畲族单独为一 枝。这一结果与它们的地理分布和民族历史基本上是一致的,并可为结合历史和考古资料综 合分析这6个民族的起源、迁移、形成和发展提供遗传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 民族群体 基因扫描 基因分型 遗传距离 中国
下载PDF
云南白族STR遗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赖江华 张保华 +4 位作者 朱波峰 陈腾 郑海波 寻兮 李生斌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2-245,共4页
目的 研究我国白族STR遗传多态性。方法 通过STR复合扩增、基因扫描、基因分型调查了 98名中国白族无关个体 1 5个STR基因座等位基因分布情况。结果 共检出 1 3 4个STR等位基因 ,其频率分布在 0 .0 0 5 8~ 0 .5 799之间 ,杂合度 (H)... 目的 研究我国白族STR遗传多态性。方法 通过STR复合扩增、基因扫描、基因分型调查了 98名中国白族无关个体 1 5个STR基因座等位基因分布情况。结果 共检出 1 3 4个STR等位基因 ,其频率分布在 0 .0 0 5 8~ 0 .5 799之间 ,杂合度 (H)为 0 .5 83 4~ 0 .882 8,个体识别力 (DP)为 0 .773 9~ 0 .9666,非父排除率 (EPP)为 0 .5 692~ 0 .8694,多态信息量 (PIC)为 0 .5 3 1 7~ 0 .8694。结论 为进一步研究中华民族STR遗传结构奠定了基础 ,在人类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STR 遗传多态性 基因扫描 白族 短串联重复序列 基因分型
下载PDF
中国东乡族9个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26
6
作者 陈腾 张琳琳 +5 位作者 赖江华 郑海波 王占海 汪健 胡松年 李生斌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7-250,共4页
选择 9个STR基因座 ,采用四色荧光标记STR基因扫描技术 ,对中国甘肃省特有民族———东乡族的群体遗传多态性进行研究。同时检测 94个无关个体血液样本 ,共检出 72种等位基因 ,基因频率的分布在 0 .0 0 5 3~0 .5 82 5之间 ;检出 182种... 选择 9个STR基因座 ,采用四色荧光标记STR基因扫描技术 ,对中国甘肃省特有民族———东乡族的群体遗传多态性进行研究。同时检测 94个无关个体血液样本 ,共检出 72种等位基因 ,基因频率的分布在 0 .0 0 5 3~0 .5 82 5之间 ;检出 182种基因型 ,基因型频率分布在 0 .0 10 6~ 0 .2 6 6 0之间 ;9个STR位点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 (P >0 .0 5 )。 9个STR位点多态信息量 (polymorphisminformationcontent,PIC)均大于0 .6 378,杂合度 (heterozygosity ,H)均大于 0 .6 5 0 0 ,个体识别力 (discriminationpower ,DP)均大于 0 .82 16 ,非父排除率 (probabilitiesofpaternityexclusion ,PPE)均大于 0 .490 3。种族比较结果显示 ,甘肃东乡族与白种人及黑种人在绝大多数位点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 ,而 9个STR位点与汉族群体的遗传差异均不显著 (P >0 .0 5 )。研究结果丰富了中华民族基因数据库 ,在人类群体遗传学及法医学研究领域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东乡族 STR基因座 遗传多态性
下载PDF
云南怒族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高树辉 王新淮 +2 位作者 赖江华 郑海波 李生斌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5-130,共6页
本文选择 9个STR基因座和Amelogenin基因座 ,利用基因测序 ,采用基因扫描技术 ,对云南怒族聚集地区84名无关个体血样进行研究 ,建立了云南怒族 9个STR基因座的基因频率数据库。用 χ2 检验 ,9个STR基因座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 -Weinberg... 本文选择 9个STR基因座和Amelogenin基因座 ,利用基因测序 ,采用基因扫描技术 ,对云南怒族聚集地区84名无关个体血样进行研究 ,建立了云南怒族 9个STR基因座的基因频率数据库。用 χ2 检验 ,9个STR基因座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定律。与其他民族资料一样 ,本课题所获得的云南怒族 9个STR基因座数据是一组有价值的DNA多态性遗传标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怒族 STR 基因扫描 基因频率 遗传多态性 云南 基因座
下载PDF
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检测 被引量:37
8
作者 覃文 董洁 +1 位作者 高东微 吴宏中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9-62,共4页
本研究建立了从多种精加工和深加工食品中提取 DNA的简便、易操作的方法。根据转基因农作物最常使用的外源基因设计引物,采用荧光 PCR- GeneScan技术,在食品中检测出 35S启动子、 NOS终止子、 nptII标记基因以及目的基因 Cry和 EPSP... 本研究建立了从多种精加工和深加工食品中提取 DNA的简便、易操作的方法。根据转基因农作物最常使用的外源基因设计引物,采用荧光 PCR- GeneScan技术,在食品中检测出 35S启动子、 NOS终止子、 nptII标记基因以及目的基因 Cry和 EPSPS等转基因成分,并对 PCR产物进行测序或酶切分析确认,防止假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食品 检测 食品DNA提取 荧光PCR-Genscan
下载PDF
微卫星三重PCR基因扫描技术在中国明对虾家系标识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9
作者 孔杰 高焕 +5 位作者 于飞 罗坤 王伟继 孟宪红 刘萍 张天时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9-66,共8页
在开发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微卫星引物的基础上,利用3对微卫星引物,克隆编号分别为H081、RS0683和RS1101,构建中国明对虾的三重PCR稳定扩增体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荧光标记引物的基因扫描技术(Genescan)对利用精... 在开发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微卫星引物的基础上,利用3对微卫星引物,克隆编号分别为H081、RS0683和RS1101,构建中国明对虾的三重PCR稳定扩增体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荧光标记引物的基因扫描技术(Genescan)对利用精荚移植技术建立的中国明对虾7个半同胞家系和16个全同胞家系进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该项技术可以准确地把7个半同胞家系的子代个体间、16个全同胞家系的子代个体间以及总的31个全同胞家系的子代个体间区别开,且能准确把这些家系产生的任意子代个体定位到各个家系。该技术可以满足大批量家系材料样本的分析,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中国水产科学,2007,14(1):59-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 三重PCR 基因扫描 中国明对虾 家系识别
下载PDF
中国阿昌族九个STR基因位点遗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朱波峰 赖江华 +2 位作者 郑海波 李生斌 严江伟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981-984,共4页
采集云南阿昌族 1 0 0个无关个体血样 ,研究该民族 9个STR位点和Amelogenin基因位点。采用四色荧光标记STR基因扫描技术 ,同时检测 96个样品 ,建立云南阿昌族 9个STR位点的基因频率数据库。共检测出 69种等位基因 ,其频率分布在 0 .0 0 ... 采集云南阿昌族 1 0 0个无关个体血样 ,研究该民族 9个STR位点和Amelogenin基因位点。采用四色荧光标记STR基因扫描技术 ,同时检测 96个样品 ,建立云南阿昌族 9个STR位点的基因频率数据库。共检测出 69种等位基因 ,其频率分布在 0 .0 0 5 0~ 0 .61 0 0 ;1 66种基因型 ,其基因型频率分布在 0 .0 1 0 0~ 0 .390 0。平均H为 0 .7381 ,累积DP为 0 .9999999,EPP为0 .9999989。 9个STR位点基因型分布符合Handy Weiberg平衡定律。为建立我国不同民族STR基因数据库奠定了基础 ,将在人类学、法医学和民族学领域发挥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昌族 STR基因位点 遗传多态性 云南 少数民族
下载PDF
中国瑶族人群(广西)9个STR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高放 赖江华 +1 位作者 李生斌 毕世华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37-538,共2页
采用STR基因扫描技术选择D3S1358,υWAWA,FGA,THO1,TPOX,CSF1P0,D5S818,D13S317和D7S820 9种STR基因座,研究我国瑶族人群STR遗传多态性。在瑶族群体中9个STR基因座共检出61个等位基因,其频率分布在0.0054~0.5924,平均杂合度为0.7357,... 采用STR基因扫描技术选择D3S1358,υWAWA,FGA,THO1,TPOX,CSF1P0,D5S818,D13S317和D7S820 9种STR基因座,研究我国瑶族人群STR遗传多态性。在瑶族群体中9个STR基因座共检出61个等位基因,其频率分布在0.0054~0.5924,平均杂合度为0.7357,多态信息量为0.6887,累积个体识别率为2.02×10-10,非父排除率为0.9999。结果表明,在人类遗传学、法学科等领域建立本民族本地区遗传学资料是十分重要和必不可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瑶族人群 广西 STR基因多态性 个体识别
下载PDF
甘肃裕固族9个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艳炯 陈腾 +4 位作者 赖江华 郑海波 王占海 金天博 李生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7-210,共4页
目的 研究中国甘肃裕固族STR遗传结构。方法 选择 9个STR基因座 (D3S135 8,VWA ,FGA ,TH0 1,TPOX ,CSF1PO ,D5S818,D13S317,D7S82 0 ) ,采用STR复合扩增及荧光标记STR基因扫描技术 ,同时检测 12 0个裕固族健康无关个体血液样本。结果... 目的 研究中国甘肃裕固族STR遗传结构。方法 选择 9个STR基因座 (D3S135 8,VWA ,FGA ,TH0 1,TPOX ,CSF1PO ,D5S818,D13S317,D7S82 0 ) ,采用STR复合扩增及荧光标记STR基因扫描技术 ,同时检测 12 0个裕固族健康无关个体血液样本。结果  9个STR基因位点共检出 6 5个等位基因 ,基因频率分布在 0 .0 0 5 7~0 .5 795 ;基因型共有 178种 ,频率分布在 0 .0 114~ 0 .30 6 8之间 ;9个STR位点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定律 (P >0 .0 5 ) ;9个STR位点多态信息量 (PIC)均大于 0 .6 0 5 4 ,杂合度 (H)均大于 0 .6 15 8,个体识别力 (DP)均大于 0 .82 2 6 ,非父排除率 (EPP)均大于 0 .5 0 17。结论 获得了中国甘肃裕固族 9个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数据 ,丰富了中华民族基因数据库 ,在人类群体遗传学及法医学研究领域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裕固族 STR基因座 遗传多态性 等位基因 人类群体遗传学
下载PDF
中国汉族人群(西安)STR基因扫描与遗传结构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生斌 冯继东 +2 位作者 李双顶 于嘉林 杨焕明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6期477-484,共8页
选择9种STR基因位点和Amelogenin基因位点,以测序为基础,研究我国汉族人群STR遗传结构。采用基因自动测序仪建立了10个位点基因分析方法,通过对汉族群体的基因扫描、基因分型和遗传结构分析,获得了STR基因传递特征的大量基因遗传数... 选择9种STR基因位点和Amelogenin基因位点,以测序为基础,研究我国汉族人群STR遗传结构。采用基因自动测序仪建立了10个位点基因分析方法,通过对汉族群体的基因扫描、基因分型和遗传结构分析,获得了STR基因传递特征的大量基因遗传数据,在汉族人群DP为1.05X10-10,EPP为0.9998,为建立我国不同民族STR基因数据库、基因资源研究与保护奠定了基础,为生物考古、基因诊断、性别鉴定、个人识别,司法审判、侦察破案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 基因扫描 基因资源 汉族人群 遗传结构
下载PDF
AML-M1相关TCR Vβ克隆性增殖T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少华 李扬秋 +3 位作者 杨力建 郁志 罗更新 张玉平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53-355,359,共4页
目的 了解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1亚型 (AML M1 )患者外周血TCRVβ亚家族T细胞的克隆性分布特点。 方法采用RT PCR扩增 9例M1患者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的TCRVβ2 4个亚家族基因 ,分析其TCRVβ亚家族的利用情况。PCR产物进一步经基因扫描分析 ... 目的 了解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1亚型 (AML M1 )患者外周血TCRVβ亚家族T细胞的克隆性分布特点。 方法采用RT PCR扩增 9例M1患者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的TCRVβ2 4个亚家族基因 ,分析其TCRVβ亚家族的利用情况。PCR产物进一步经基因扫描分析 ,了解其CDR3长度以判断T细胞的克隆性。结果 不同标本中可检测到 2~ 5个Vβ亚家族T细胞 ,以Vβ2、Vβ3、Vβ1 7和Vβ1 9为常见 ,并在Vβ2、Vβ3、Vβ5、Vβ8、Vβ9和Vβ1 9中发现克隆性生长T细胞。结论 M1病人外周血TCRVβ亚家族T细胞表达呈现明显的选择性和克隆性增殖情况 ,这可能与M1细胞相关抗原有关 ,且克隆性增殖Vβ亚家族分布以个体特异性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R VΒ基因 T细胞克隆性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RT-PCR 基因扫描
下载PDF
利用基因扫描分析TCR Vβ亚家族的CDR3长度方法检测T细胞克隆性 被引量:42
15
作者 李扬秋 汪明春 吴幼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8-50,共3页
分析了健康人、T-ALL外周血及T细胞株Molt-4和Jurkat中TCRVβT细胞的表达和克隆性。应用RT-PCR扩增TCRVβ24个亚家族的CDR3,并经基因扫描和序列分析确定T细胞克隆性。结果表明健康人表达除V... 分析了健康人、T-ALL外周血及T细胞株Molt-4和Jurkat中TCRVβT细胞的表达和克隆性。应用RT-PCR扩增TCRVβ24个亚家族的CDR3,并经基因扫描和序列分析确定T细胞克隆性。结果表明健康人表达除Vβ20外的多克隆T细胞;T-ALL仅表达3~4个Vβ亚家族T细胞;部分呈寡克隆性;Molt-4和Jurkat分别表达Vβ2和Vβ8单克隆T细胞。T-ALL中存在克隆性生长T细胞。该方法是检测T细胞克隆性的敏感和精确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扫描 T细胞 CDR3长度 克隆性 白血病
下载PDF
苯接触工人外周血T细胞受体TCRV_β亚家族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陈嘉榆 刘薇薇 +4 位作者 黄振倩 巫进明 陈少华 杨力建 李扬秋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8-151,共4页
目的 了解苯接触工人外周血TCRVβ 亚家族T细胞的分布及其克隆性 ,寻找防治苯中毒的免疫指标。方法 采用RT PCR扩增 6例不同工龄低浓度苯接触工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的TCRVβ2 4个亚家族的互补决定区 3(CDR3) ,产物进一步经基因扫描分析确... 目的 了解苯接触工人外周血TCRVβ 亚家族T细胞的分布及其克隆性 ,寻找防治苯中毒的免疫指标。方法 采用RT PCR扩增 6例不同工龄低浓度苯接触工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的TCRVβ2 4个亚家族的互补决定区 3(CDR3) ,产物进一步经基因扫描分析确定T细胞的克隆性 ,并与 8名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8名健康者表达全部Vβ 亚家族 ,PCR产物呈多峰图像 (多克隆 )。苯接触工人随工龄不同 ,外周血损伤的情况不同而出现Vβ 表达减少 ,PCR产物出现寡克隆或双克隆改变。结论 低浓度苯接触工人的外周血T细胞的TCRVβ 亚家族表达出现限制性 ,部分Vβ 亚家族呈克隆性增殖 ,可能由于苯损害T细胞而造成机体免疫的不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中毒 TCR-Vβ基因 基因多态性 T细胞 免疫功能
下载PDF
9号染色体短臂上7个STR基因座在基因扫描中的信息表现 被引量:5
17
作者 曾朝阳 熊炜 +9 位作者 熊芳 沈守荣 李小玲 李伟芳 王蓉 肖炳燚 范松青 黄河 周鸣 李桂源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43-548,共6页
为了初步探讨7个位于染色体9p区域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tandemrepeat,STR)基因座:D9S288、D9S157、D9S1748、D9S171、D9S161、D9S1817和D9S1805在遗传学研究及法医学应用中的意义,随机抽取225名湖南汉族无关个体,复合PCR技术扩增上述... 为了初步探讨7个位于染色体9p区域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tandemrepeat,STR)基因座:D9S288、D9S157、D9S1748、D9S171、D9S161、D9S1817和D9S1805在遗传学研究及法医学应用中的意义,随机抽取225名湖南汉族无关个体,复合PCR技术扩增上述基因座,ABI377全自动测序仪进行基因分型,共检出75种等位基因,通过对基因型及等位片断频率分布的研究和数据统计分析,7个基因座基因频率分布在0.002~0.800之间,构成243种基因型。7个STR基因座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定律(P>0.05),杂合度(heterozygosity,H)介于0 347~0.844之间,个体识别力(discriminationpower,DP)为0.346~0.841,非父排除率(probabilitiesofpaternityexclusion,PPE)为0.308~0.738,多态信息含量(polymorphicinformationcontent,PIC)在0.328~0.822之间。种族比较结果显示,湖南汉族与非洲黑人及欧洲白人在大多数基因座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研究结果丰富了中华民族基因数据库,在人类群体遗传学及法医学研究领域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 STR基因座 遗传多态性 基因扫描
下载PDF
Jurkat细胞TCR基因重排对BV CDR3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邹红云 马骊 +3 位作者 姚新生 温茜 罗微 王小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39-943,共5页
目的探讨Jurkat细胞TCRBD2-BJ2基因重排对TCRβ链可变区互补决定区3(BVCDR3)可能产生的影响,为深入研究TCR基因重排奠定实验基础。方法RT-PCR扩增TCRBV26个亚家族CDR3区,结合TCR基因扫描(GeneScan)和基因测序技术,监测Jurkat细胞在增殖... 目的探讨Jurkat细胞TCRBD2-BJ2基因重排对TCRβ链可变区互补决定区3(BVCDR3)可能产生的影响,为深入研究TCR基因重排奠定实验基础。方法RT-PCR扩增TCRBV26个亚家族CDR3区,结合TCR基因扫描(GeneScan)和基因测序技术,监测Jurkat细胞在增殖传代过程中以及在T细胞激活剂和超抗原SEA等刺激诱导后TCRBVCDR3谱系漂移及长度和序列变化。结果表达TCRBV8家族的单克隆细胞株Jurkat,在增殖传代过程中,以及经刺激诱导48或72h后,未监测到有TCRBV8以外的新的BV亚家族出现,BV8CDR3长度和一级核苷酸序列也未发生变化。结论Jurkat细胞发生的TCR基因重排可能不引起TCRBVCDR3改变,因而对TCRBVCDR3区抗原识别特异性(即抗原特异性漂移)并未产生影响,但并不排除TCR发生改变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URKAT细胞 基因重排 基因扫描 TCR BV CDR3
下载PDF
超抗原SEA联合PML-RARα对外周血T细胞TCR Vβ亚家族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林晨 高珂 +3 位作者 白雪 陈少华 杨力建 李扬秋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30-533,共4页
目的探讨超抗原SEA联合PML-RARα多肽对外周血T细胞TCR Vβ亚家族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将SEA、PML-RARα多肽以及SEA联合PML-RARα多肽与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同培养,20d后收集增殖细胞,利用RT-PCR及基因扫描技术分析诱导后增殖... 目的探讨超抗原SEA联合PML-RARα多肽对外周血T细胞TCR Vβ亚家族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将SEA、PML-RARα多肽以及SEA联合PML-RARα多肽与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同培养,20d后收集增殖细胞,利用RT-PCR及基因扫描技术分析诱导后增殖T细胞TCRVβ亚家族的利用和克隆性增殖的特点。结果单纯SEA诱导后,T细胞表达了11个TCR Vβ亚家族,且仍为多克隆增殖。单纯PML-RARα多肽诱导后,T细胞限制性表达8个Vβ亚家族,其中Vβ13、Vβ14表现出寡克隆或寡克隆趋势。PML-RARα多肽联合SEA共同诱导,其T细胞表达TCR Vβ亚家族依然呈明显的限制性,且Vβ13、Vβ14亚家族呈寡克隆、双克隆及寡克隆趋势。结论SEA能协同PML-RARα多肽诱导的T细胞克隆性活化与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抗原SEA PML-RARΑ 细胞受体 克隆性
下载PDF
白假丝酵母菌基因型和假丝酵母菌群分布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英文) 被引量:6
20
作者 曾俊 宗利丽 +2 位作者 毛婷 黄郁馨 徐正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649-1653,共5页
探讨致病假丝酵母菌菌群分布以及白假丝酵母菌基因型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我们对2009年9月~2010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以及生活习惯、饮食、既往用药及工作环境相似的急性VVC患者,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 探讨致病假丝酵母菌菌群分布以及白假丝酵母菌基因型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我们对2009年9月~2010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以及生活习惯、饮食、既往用药及工作环境相似的急性VVC患者,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技术(PCR-SSCP)对其阴道来源的假丝酵母菌进行分子水平的菌种鉴定,结合SSCP和基因扫描(GeneScan)对白假丝酵母菌CAI区进行多态性分析确定其基因型,对VVC的严重程度进行临床症状体征的评分。结果从获得的198份标本中分离白假丝酵母菌140株(70.7%);58株非白假丝酵母菌(29.3%)。198名患者中重度VVC 95人,轻中度VVC 103人。白假丝酵母菌在重度VVC和轻中度VVC患者中所占比列分别为62.1%和76.6%(P=0.011)。140株C.albican共检出38种CAI基因型且集中分布于少数几种,其中基因型30-45(44株,31.43%)和32-46(23株,16.43%)最常见,其次为基因型30-46(4株,2.86%)和32-47(9株,6.42%)。以上4种优势基因型菌株在重度VVC和轻中度VVC患者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7.9%vs 42.0%,P〈0.001)。结论白假丝酵母菌仍然是VVC的主要致病菌,但非白假丝酵母菌与白假丝酵母菌相比更容易引起重度VVC,白假丝酵母菌的基因型与VVC严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白假丝酵母菌 CAI基因型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基因扫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