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upture process of November 6,1988,Lan-cang-Gengma,Yunnan,China,earthquake of M_s=7.6 using empirical Green’s function de-convolution method
1
作者 吴忠良 陈运泰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EI CSCD 1998年第1期1-12,共12页
The empirical Green's function deconvolution technique is applied to the November 6, 1988, Ms=7.6, Yunnan, China earthquake to study the rupture process of this event. An aftershock of Ms=6.3 is taken as the empi... The empirical Green's function deconvolution technique is applied to the November 6, 1988, Ms=7.6, Yunnan, China earthquake to study the rupture process of this event. An aftershock of Ms=6.3 is taken as the empirical Green's function. Recordings of these two events at six stations of China Digital Seismographic Network (CDSN) are employed. Deconvolu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is event is a relatively simple event. Directivity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rupture was initiated at hypocenter and propagated bilaterally and nearly symmetrically towards the northwest and southeast directions with a total length of 70 km and a time duration of 19 s. The rupture velocity is estimated to be about 2.0 k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cang gengma earthquake empirical Green's function source time function rupture directivity
下载PDF
云南省耿马县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伟 蒋建辉 《福建林业科技》 2023年第1期121-127,共7页
针对云南省耿马县自然保护地保护管理存在的矛盾冲突和历史遗留问题,于2020年,利用资料调查、现场调查与评估、保护空缺分析、整合优化等方法与步骤,应用GIS软件进行叠加分析、处理,对耿马县自然保护地进行整合优化。整合优化后,耿马县... 针对云南省耿马县自然保护地保护管理存在的矛盾冲突和历史遗留问题,于2020年,利用资料调查、现场调查与评估、保护空缺分析、整合优化等方法与步骤,应用GIS软件进行叠加分析、处理,对耿马县自然保护地进行整合优化。整合优化后,耿马县保护地由2个增至4个,保护地总面积由30536.29 hm 2增至40762.41 hm 2,保护地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比例由8.19%上升为10.93%;调出问题地块总面积258.61 hm 2,有效解决了耿马县自然保护地矛盾冲突和历史遗留问题;加强了自然保护地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强化了重要物种栖息地的保护,提高了自然保护地的管理效能,提升了南汀河流域的水土保持效能,对加快完善耿马县自然保护地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整合优化 云南省耿马县
下载PDF
云南耿马甘蔗宿根矮化病的发生分布和病原分子检测 被引量:1
3
作者 马永德 王晓燕 +4 位作者 李银煳 李婕 张荣跃 单红丽 黄应昆 《甘蔗糖业》 2023年第2期10-15,共6页
为摸清云南耿马甘蔗宿根矮化病的发生分布,为甘蔗温水脱毒健康种苗生产和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对云南耿马不同甘蔗品种植期的80个样本进行宿根矮化病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61个样本为阳性,阳性检出率76.25%,其中强阳性样本34个,... 为摸清云南耿马甘蔗宿根矮化病的发生分布,为甘蔗温水脱毒健康种苗生产和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对云南耿马不同甘蔗品种植期的80个样本进行宿根矮化病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61个样本为阳性,阳性检出率76.25%,其中强阳性样本34个,占42.50%;10个主栽或主推品种均发病,发病率在37.50%~100%之间,以粤糖93-159、粤糖83-88、云瑞07-1433、盈育91-59、柳城05-136发病最重,发病率为77.27%~100%,强阳性率为44.44%~66.67%,其次是新台糖22号、云瑞06-189、云瑞10-328、云蔗05-51和云蔗08-1609,发病率为37.50%~100%,强阳性率为0%~14.29%;植期上1~5年均不同程度发病,但无明显的规律性差异。本研究检测表明甘蔗宿根矮化病已在云南耿马蔗区普遍发生且危害严重,急需生产和推广种植甘蔗温水脱毒健康种苗,以促进蔗糖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耿马 甘蔗宿根矮化病 发生分布 分子检测
下载PDF
云南省耿马县孟定镇蚊虫及虫媒病毒调查 被引量:10
4
作者 龚鹤琴 张海林 +3 位作者 施华芳 张云智 龚正达 米竹青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77-179,共3页
目的 :调查蚊虫种类及其带病毒情况。方法 :用吸蚊管和人诱法捕蚊 ,用C6 / 36细胞和乳鼠分离病毒 ,用血清学方法检测人血清中病毒抗体。结果 :1985年 7~ 8月捕获雌性成蚊 6属32种 94 10只 ,三带喙库蚊、棕头库蚊、中华按蚊、迷走按蚊... 目的 :调查蚊虫种类及其带病毒情况。方法 :用吸蚊管和人诱法捕蚊 ,用C6 / 36细胞和乳鼠分离病毒 ,用血清学方法检测人血清中病毒抗体。结果 :1985年 7~ 8月捕获雌性成蚊 6属32种 94 10只 ,三带喙库蚊、棕头库蚊、中华按蚊、迷走按蚊是农村畜厩主要蚊种 ,白纹伊蚊是竹林区优势蚊种。从阿萨姆伊蚊中分离出 1株乙脑病毒。当地人血清中乙脑、登革、基孔肯雅和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病毒抗体阳性率依次为 39.6 8% (77/ 194 )、13.73% (14/ 10 2 )、2 0 .10 % (39/ 194 )和 0 .57% (1/ 94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虫 地理分布 虫媒病毒 媒介 乙脑 血清学调查
下载PDF
突发性地面增温与临震前兆——以1988年澜沧、耿马7.6,7.2级地震为例 被引量:34
5
作者 徐秀登 强祖基 赁常恭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43-250,共8页
本文通过较多的地面温度资料分析,认为1988年11月6日澜沧、耿马地震前几天,震区及其周围大范围的突发性地面增温异常是一种临震前兆,总结了增温异常的时空演变规律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并对其形成机制提出初步想法。
关键词 地面 增温异常 地震前兆 地震预报
下载PDF
澜沧—耿马地震的地表破裂特征 被引量:20
6
作者 俞维贤 侯学英 +2 位作者 周瑞琦 柴天俊 谷一山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03-214,共12页
本文通过对澜沦—耿马地震所形成的地震形变带中地震断层和构造地裂缝的追索、调查和实测,分析了澜沧—耿马地震地面破坏的组合类型及其与构造线的展有关系,对形成澜沧—耿马地震的应力场及控震、发震构造进行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 地震 澜沧-耿马 地表 破裂
下载PDF
云南耿马7.2级地震地表破裂带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周瑞琦 俞维贤 +1 位作者 谷一山 姚孝执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91-302,共12页
根据野外考察的实际资料,本文介绍了耿马7.2级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展布,结构要素及组合、位移分布等情况。同时依据位错资料对破裂带的应力活动及断裂两盘的运动状态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本次地震发震构造以右旋走滑为主兼具张性,主压应力... 根据野外考察的实际资料,本文介绍了耿马7.2级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展布,结构要素及组合、位移分布等情况。同时依据位错资料对破裂带的应力活动及断裂两盘的运动状态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本次地震发震构造以右旋走滑为主兼具张性,主压应力优势方位为N5°—10°E。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的总体方向为N55°W左右,断层运动的滑移角在30°—4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破裂带 位错 滑动矢量 应力
下载PDF
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前震源区应力状态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易桂喜 付虹 +2 位作者 王思维 闻学泽 龙锋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2-338,489,共7页
利用1973年1月1日至1988年11月5日云南区域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资料,获得了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前震源及附近区域多个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空间分布图像,初步揭示了震前震源区应力状态。结果表明:澜沧—耿马地震之前,研究区地震活动性参数... 利用1973年1月1日至1988年11月5日云南区域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资料,获得了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前震源及附近区域多个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空间分布图像,初步揭示了震前震源区应力状态。结果表明:澜沧—耿马地震之前,研究区地震活动性参数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不均匀性特征。澜沧7.6级地震震源区以低于0.7的异常低b值、低a值以及整个研究区最短的局部复发间隔TL值为特征,表明震源所在断裂段在震前已处于高应力闭锁状态,具有发生大震的应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耿马地震 震源区 地震活动性参数 应力
下载PDF
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的震源特征及其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7
9
作者 林邦慧 李大鹏 +1 位作者 白武明 滕春凯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621-632,共12页
本文根据澜沧-耿马地震序列余震分布图像的变化,以及用复合型法反演主震破裂过程的研究结果,提出了澜沧-耿马地区北北西走向顺向雁行型双断层力学模型.用断裂力学有限元方法进行数字模拟研究表明:模型中的两个内端点区之间是主压应... 本文根据澜沧-耿马地震序列余震分布图像的变化,以及用复合型法反演主震破裂过程的研究结果,提出了澜沧-耿马地区北北西走向顺向雁行型双断层力学模型.用断裂力学有限元方法进行数字模拟研究表明:模型中的两个内端点区之间是主压应力的相对低值区,而剪应力分布在两个内端点区为高值区且以较大梯度向中心衰减,两次7级地震后接连发生的4次近东西走向的6级余震主要发生在这一带.由于压应力的减弱、剪应力的增加,使近东西走向的断层上摩擦力减小,有利于发生剪切错动,引发近东西走向分布的强余震;当区域主压应力方向取北北东向时,断层的理论滑动矢量图显示出右旋走滑性质,与震源机制及地表考查结果一致.当区域主压应力方位取值在NE25°附近且北部7.2级震区的弹性模量相对南部7.6级震区足够大时,北部断层1的相对滑动矢量可比南部断层2大,从而导致7.2级地震的震中烈度大于7.6级地震的烈度异常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耿马 震源 有限元模拟 地震
下载PDF
澜沧—耿马地震的震源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凯 高莉萍 +1 位作者 姚振兴 张受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569-580,共12页
本文利用中国数字化地震台网(CDSN)记录的2°—40°范围内的长周期P波垂直分量波形资料,通过理论地震图拟合的方法,研究了1988年云南澜沧—耿马地震主震及两个余震的震源机制.结果表明,主震由三个震源机制不尽相同的子事件组成... 本文利用中国数字化地震台网(CDSN)记录的2°—40°范围内的长周期P波垂直分量波形资料,通过理论地震图拟合的方法,研究了1988年云南澜沧—耿马地震主震及两个余震的震源机制.结果表明,主震由三个震源机制不尽相同的子事件组成.第一个子事件的震源机制为:走向N30°W,倾角88°,错动角185°,地震矩为0.55×10^(20)Nm.第二个子事件的震源机制为:走向N33°W,倾角90°,错动角209°,地震矩0.24×10^(20)Nm,延迟时间为25s.第三个子事件的震源机制为:走向N65°W,倾角82°,错动角172°,地震矩为0.14×10^(20)Nm,延迟时间为70s.这种在空间上相距甚小而在时间上有分离、子事件的震源机制相差较为显著的复杂震源过程,与现场综合考察所见的地表裂缝分布一致,可以解释为单一裂缝的X型共轭剪切破裂,两个余震震源机制均为:走向N10°W,倾角86°,错动角185°,地震矩分别为0.54×10^(18)Nm和4.29×10^(18)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震源机制 澜沧-耿马
下载PDF
云南相似大震人员伤亡差异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永强 杨杰英 +1 位作者 曹刻 龚强 《灾害学》 CSCD 2007年第1期40-43,共4页
1976年云南龙陵、1988年云南澜沧-耿马地震发震时间、地点、震级相近,地震类型相近(双主震),极震区烈度相同,灾区社会经济状况基本相似,但人员伤亡相差10倍。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云南两次相似大震人员伤亡的主要差异因素:预警型前震(或临... 1976年云南龙陵、1988年云南澜沧-耿马地震发震时间、地点、震级相近,地震类型相近(双主震),极震区烈度相同,灾区社会经济状况基本相似,但人员伤亡相差10倍。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云南两次相似大震人员伤亡的主要差异因素:预警型前震(或临震预报发布)是减少地震人员伤亡的最重要因素;高烈度区(Ⅸ)面积大小是影响人员伤亡的最重要因素。特定环境条件下次生灾害(震后火灾)对死亡人数有影响;集体行为的偶然因素对死亡人数也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 人员伤亡 预警前震 次生灾害 龙陵地震 澜沧-耿马地震
下载PDF
澜沧—耿马地震带大震47年复发周期及其科学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石绍先 曹刻 +1 位作者 李光泉 黄泰春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6-121,共6页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自相关函数方法分别对云南各主要地震带大震复发周期分别进行了系统计算,发现云南各地震区( 带) 大震复发周期随着各自与板块缝合线的距离增加而呈现规律性增加;澜沧—耿马地震带,因东、西两邻区大震复发...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自相关函数方法分别对云南各主要地震带大震复发周期分别进行了系统计算,发现云南各地震区( 带) 大震复发周期随着各自与板块缝合线的距离增加而呈现规律性增加;澜沧—耿马地震带,因东、西两邻区大震复发周期分别为46 ~47 年,故确认其大震复发周期为47 年。该47 年大震复发周期的确定,超越了本带历史地震记载缺乏、近30 年来地震活动高度平静、前人经验和前兆台网十分薄弱等难以逾越的障碍,对1988 ~1995 澜沧—耿马带新的地震高潮期、峰值段开始时间和已积累的最大应变能作了较准确的预测;同时对揭示澜沧—耿马地震带强烈活动本质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耿马地区 大震复发周期 地震预测 地震带
下载PDF
南定河断裂带断层活动特征与古地震事件 被引量:12
13
作者 朱玉新 李玶 任金卫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47-356,共10页
南定河断裂带是滇西南地区一条重要的北东向断裂构造,它由东、西两分支断裂组成。本文根据沿断裂带发育的串珠状盆地展布、沉积物的分布以及第四纪地层的变动情况,分析了该断裂带的活动特征。西支断裂第四纪以来活动强烈且具明显的差... 南定河断裂带是滇西南地区一条重要的北东向断裂构造,它由东、西两分支断裂组成。本文根据沿断裂带发育的串珠状盆地展布、沉积物的分布以及第四纪地层的变动情况,分析了该断裂带的活动特征。西支断裂第四纪以来活动强烈且具明显的差异性,东支断裂从晚第三纪末起已停止活动。对于这条缺少地震历史记载和仪器记录的活动断层,古地震研究也是一个进一步认识其活动强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定河 古地震 断裂带 断层活动
下载PDF
耿马甘蔗种植区土壤速效养分状况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刀静梅 刘少春 +4 位作者 张跃彬 李如丹 樊仙 郭家文 高欣欣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21期194-198,共5页
为了解甘蔗产区土壤养分状况,并根据养分丰缺情况进行合理科学的施肥,最终实现甘蔗高产高糖,笔者对云南省甘蔗种植面积最大的耿马县进行土壤取样分析,共采集了737份土样检测养分含量。研究结果显示:耿马县甘蔗种植区95%以上的土壤属酸... 为了解甘蔗产区土壤养分状况,并根据养分丰缺情况进行合理科学的施肥,最终实现甘蔗高产高糖,笔者对云南省甘蔗种植面积最大的耿马县进行土壤取样分析,共采集了737份土样检测养分含量。研究结果显示:耿马县甘蔗种植区95%以上的土壤属酸性土壤,60%以上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属于中上水平,70%以上的土壤碱解氮属于中上水平,80%上的土壤有效磷属于中下水平,严重缺磷,70%以上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属于中下水平,缺钾。对照高产高糖甘蔗栽培技术土壤要求,耿马县甘蔗施肥建议稳氮、增磷、增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耿马 甘蔗 土壤 速效养分 含量分析
下载PDF
利用、振幅比资料测定澜沧—耿马震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绍晋 于利民 李钦祖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97-202,共6页
本文采用P、S最大振幅比资料测定中、小地震震源机制参数的方法,测定了澜沧—耿马地震前后震区182个中、小震的震源机制参数。并将这些结果结合大震及强余震震源机制P波初动解,对大震前后震区应力场方向的时空调整变化,以及序列的震源... 本文采用P、S最大振幅比资料测定中、小地震震源机制参数的方法,测定了澜沧—耿马地震前后震区182个中、小震的震源机制参数。并将这些结果结合大震及强余震震源机制P波初动解,对大震前后震区应力场方向的时空调整变化,以及序列的震源错动性质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幅比 地震 震源机制 澜沧-耿马
下载PDF
澜沧—耿马地震的破裂过程 被引量:11
16
作者 陈培善 秦嘉政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95-103,共9页
本文收集了国内各个单位和国外EDR报告给出的澜沧——耿马地震的震源参数和震源机制解参数,讨论了它们之间差别的原因。由地震定标律给出了主震7.5级地震的断层长度、宽度、面积和平均错距的估计值,结果分别为52 km,26 km,1.3×10~3... 本文收集了国内各个单位和国外EDR报告给出的澜沧——耿马地震的震源参数和震源机制解参数,讨论了它们之间差别的原因。由地震定标律给出了主震7.5级地震的断层长度、宽度、面积和平均错距的估计值,结果分别为52 km,26 km,1.3×10~3 km^2,2.0 m。研究了它们的破裂方向:像是从中间地区分别向东南(产生最大主震7.5级地震)和西北方向(产生次大主震7.0级地震)破裂扩展,但不是同时,相隔了约13分钟。本文还讨论了第二次主震(Ms7.0)比第一次主震(Ms7.5)造成的地面破坏面积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破裂 震源 断层 澜沧-耿马
下载PDF
耿马县城烈度异常的地震地质及场地地质条件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俞维贤 谷一山 +1 位作者 毛玉平 赵曲东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77-182,共6页
本文通过耿马县城1988年11月6日7.2级地震的宏观烈度考察,结合县城区的地震地质及工程地质环境的综合调查研究表明:耿马县城北坡北西向断层的存在是造成耿马县城高烈度异常的主要原因,县城场地地质因素的地震易损性指数的... 本文通过耿马县城1988年11月6日7.2级地震的宏观烈度考察,结合县城区的地震地质及工程地质环境的综合调查研究表明:耿马县城北坡北西向断层的存在是造成耿马县城高烈度异常的主要原因,县城场地地质因素的地震易损性指数的分区性是造成县城区建筑物破坏强度出现明显地区性差异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地震烈度 地震地质 耿马县
下载PDF
澜沧—耿马地震发震构造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毛玉平 张俊昌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9-15,共7页
本文根据澜沧—耿马地震形变带、极震区及余震序列分布特征,分析了7.6和7.2级地震的发震构造,认为北北西向旱母坝断层是7.2级地震的发震构造,7.6级地震的发震构造不是一条单一的断层,北西向木嘎断裂和北北西向澜沧—勐海断裂均有明显破... 本文根据澜沧—耿马地震形变带、极震区及余震序列分布特征,分析了7.6和7.2级地震的发震构造,认为北北西向旱母坝断层是7.2级地震的发震构造,7.6级地震的发震构造不是一条单一的断层,北西向木嘎断裂和北北西向澜沧—勐海断裂均有明显破裂表现,这一特点与震区复杂的地质构造背景有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发震 构造 澜沧-耿马
下载PDF
澜沧—耿马地区中小地震精确定位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丽 刘剑 付虹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2-487,共6页
概述了双差定位方法及其基本原理,并运用该方法对1979~2009年澜沧—耿马地区发生的4279个中小地震进行精确定位,获得了4124个地震基本参数,走时残差均方根的平均值由定位前的0.502s降到了0.086s。定位结果显示震中沿北北西向的构造呈... 概述了双差定位方法及其基本原理,并运用该方法对1979~2009年澜沧—耿马地区发生的4279个中小地震进行精确定位,获得了4124个地震基本参数,走时残差均方根的平均值由定位前的0.502s降到了0.086s。定位结果显示震中沿北北西向的构造呈明显的条带状分布,且更加集中于断层附近,在深度上改变了定位前的层状分布现象,震源深度的优势分布为3~15km,表明该区的发震层较浅。虽然地表显示有部分段落不连续,但从深度剖面和震源机制等结果来看,该北北西向的断裂在地下可能是相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差定位 中小地震 澜沧 耿马地震带 北北西向构造
下载PDF
澜沧—耿马7.6级地震前中小地震活动信息熵和分维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朱令人 王海涛 +2 位作者 白超英 周仕勇 龚宇清 《内陆地震》 1990年第4期310-318,共9页
从信息论原理和分形几何学的观点出发,采用多种方法,分析研究1988年澜沧—耿马7.6级地震前地震活动的信息、信息熵和分维的变化特征表明,地震前1—2年内,中、小地震活动的信息熵、缺信量和容量维、信息维出现明显的低值变化过程,反映了... 从信息论原理和分形几何学的观点出发,采用多种方法,分析研究1988年澜沧—耿马7.6级地震前地震活动的信息、信息熵和分维的变化特征表明,地震前1—2年内,中、小地震活动的信息熵、缺信量和容量维、信息维出现明显的低值变化过程,反映了地震前兆的减熵、降维特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震前,一定区域内中、小地震活动的时空变化从无序向有序的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耿马 信息熵 震级 地震活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