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孕晚期产前抗生素治疗B族链球菌感染对新生儿结局、血清炎症因子及B族链球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晓黎 黄华翠 李亚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523-527,共5页
目的探究孕晚期产前抗生素治疗B族链球菌(GBS)感染对新生儿结局、血清炎症因子及GBS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GBS阳性孕妇所生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孕母产前是否... 目的探究孕晚期产前抗生素治疗B族链球菌(GBS)感染对新生儿结局、血清炎症因子及GBS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GBS阳性孕妇所生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孕母产前是否采用抗生素治疗分为对照组(n=29)和观察组(n=31)。对照组未给予预防性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给予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孕妇妊娠结局、新生儿结局以及新生儿出生6、24 h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分析新生儿GBS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结果31例孕妇经药物敏感试验检查,对青霉素敏感度最高,故选择27例GBS感染孕妇进行青霉素治疗;对于青霉素过敏者有3例,2例应用克林霉素,1例应用头孢唑林。观察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为9.66%,低于对照组(3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不良结局总发生率、早发型GBS疾病(EOGBS)发生率分别为6.45%、6.45%,均低于对照组(27.59%、24.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6 h血清IL-6、降钙素原、CRP水平分别为(76.21±7.96)pg/mL、(0.82±0.12)μg/L、(5.36±0.85)mg/L,24 h血清IL-6、降钙素原、CRP水平分别为(62.35±6.47)pg/mL、(0.61±0.09)μg/L、(3.15±0.64)mg/L,均低于对照组[6 h:(88.25±9.15)pg/mL、(0.92±0.15)μg/L、(8.25±1.63)mg/L;24 h:(66.21±7.11)pg/mL、(0.72±0.11)μg/L、(4.22±0.71)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新生儿经药物敏感试验检查,对青霉素敏感度均大于90%。结论孕晚期产前抗生素治疗GBS感染,不仅可改善产妇妊娠结局,还可改善新生儿结局,降低EOGBS发生率,缓解炎症反应状态,且不影响新生儿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族链球菌感染 孕晚期 抗生素 新生儿结局 炎症因子 药敏试验
下载PDF
新生儿GBS感染所致化脓性脑膜炎中血清维生素D和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2
作者 乔木 韩雁雁 姚文秀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4年第2期96-101,共6页
目的检测新生儿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感染所致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PM)血清中维生素D、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 目的检测新生儿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感染所致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PM)血清中维生素D、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出生的59例GBS感染的PM新生儿纳入观察组,同期59例非GBS感染的PM新生儿(晚发败血症)纳入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维生素D、CRP、IL-6、IL-10和TNF-α水平,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血清维生素D和炎性细胞因子对新生儿GBS感染所致PM的诊断价值。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孕产妇胎膜早破[47.5%(28/59)与5.1%(3/59),χ^(2)=27.345]、产时窒息[52.5%(31/59)与18.6%(11/59),χ^(2)=14.787]和产褥感染[(44.1%(26/59)与(22.0%(13/59)),χ^(2)=6.473]的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3.3±2.1)μg/L与(21.1±5.0)μg/L,t=11.345],IL-6[(87.1±14.5)μg/L与(63.9±11.9)μg/L,t=9.507]、IL-10[(49.6±15.2)μg/L与(29.3±10.0)μg/L,t=8.596]、TNF-α[(76.8±19.0)μg/L与(50.0±10.8)μg/L,t=9.410]和CRP[(21.5±5.0)μg/L与(13.7±3.7)μg/L,t=9.70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维生素D水平分别与IL-6、IL-10、TNF-α和CRP水平呈负相关(r=-0.662、-0.644、-0.564、-0.643,P<0.05);血清维生素D、IL-6、IL-10、TNF-α和CRP单独诊断GBS感染新生儿PM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31(95%CI:0.757~0.904)、0.887(95%CI:0.830~0.944)、0.859(95%CI:0.793~0.925)、0.888(95%CI:0.821~0.955)、0.879(95%CI:0.820~0.938),5项联合检测的AUC为0.991(95%CI:0.978~1.000)。结论GBS感染所致的PM新生儿血清中维生素D水平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增加,对于GBS感染所致的PM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族链球菌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维生素D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肿瘤坏死因子-α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中段尿培养检出B群链球菌的临床意义
3
作者 蔡兴龙 曹小利 +3 位作者 刘静静 高硕 沈瀚 周万青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7-283,共7页
目的 探讨中段尿培养中分离出B群链球菌(GBS)的临床意义和耐药性,旨在为临床尿路感染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实验室信息系统搜索2020年2月—2022年12月南京某医院住院和门诊患者中段尿培养分离出GBS的菌株信息,筛选资料完整者,查阅病... 目的 探讨中段尿培养中分离出B群链球菌(GBS)的临床意义和耐药性,旨在为临床尿路感染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实验室信息系统搜索2020年2月—2022年12月南京某医院住院和门诊患者中段尿培养分离出GBS的菌株信息,筛选资料完整者,查阅病例资料、尿常规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中段尿培养标本共检出非重复细菌9 081株,其中GBS 425株,占比4.7%,位列第6。剔除资料不完整者,共纳入365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性169例(46.3%),女性196例(53.7%),平均年龄(55.4±15.2)岁。365例检出GBS的患者来源于17个科室,泌尿外科(237例,64.9%)占比最高。患者基础疾病主要包括高血压病136例,糖尿病95例,泌尿系统结石120例,泌尿系统肿瘤98例;211例患者接受了泌尿系统手术,术前均使用了抗菌药物,205例在术后留置导尿管;9例在妊娠中晚期尿液中检出GBS。GBS菌落计数≤10^(4)CFU/mL占36.4%(133例),10^(4)~10^(5)CFU/mL占38.9%(142例),≥10^(5)CFU/mL占24.7%(90例)。有尿路感染症状的患者占24.9%(91例),无症状性菌尿患者占75.1%(274例)。男性中有尿路感染症状者低于女性(19.5%VS 29.6%,P<0.05)。随着尿培养GBS菌落计数增加,有尿路感染症状的患者比例呈升高趋势(P<0.05)。尿培养送检当日尿常规白细胞、白细胞酯酶、亚硝酸盐阳性比率分别为53.2%、50.1%、3.8%。有症状尿路感染患者中尿潜血、白细胞酯酶、白细胞、尿蛋白的阳性率均高于无症状性菌尿患者(均P<0.05)。未发现GBS对青霉素、氨苄西林、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耐药,对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耐药率在40%左右,对四环素、克林霉素耐药率>60%。结论 尿液中分离出GBS在非妊娠成人中比较常见,有尿路感染症状者仅占少数。尿培养、尿常规结果应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综合判断。尿液中GBS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群链球菌 尿培养 尿常规 尿路感染 无症状性菌尿
下载PDF
孕妇孕晚期生殖道GBS感染对胎膜早破、妊娠结局影响
4
作者 刘洋 马晓丹 +1 位作者 吴云 马铟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4期866-868,873,共4页
目的:院内妊娠晚期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GBS)感染情况调查并探究对胎膜早破、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7月于本院定期产前检查的妊娠晚期孕妇3970例GBS感染检测,根据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两组胎膜早破发... 目的:院内妊娠晚期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GBS)感染情况调查并探究对胎膜早破、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7月于本院定期产前检查的妊娠晚期孕妇3970例GBS感染检测,根据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两组胎膜早破发生率及妊娠不良结局。结果:3970例孕妇中103例GBS感染,感染率2.6%,纳入感染组,非感染孕妇中随机选取103例纳入非感染组;感染组年龄≤30岁组感染率(68.0%)高于>30~35岁组及>35岁组,感染组胎膜早破发生率(18.5%)高于非感染组(4.9%),绒毛膜羊膜炎(6.8%)、新生儿肺炎(13.6%)、胎儿生长发育迟缓(8.7%)、新生儿感染(7.8%)、胎儿宫内窘迫(9.7%)发生率均高于非感染组(0、4.9%、1.0%、1.0%、1.9%)(均P<0.05);两组产妇分娩期发热、新生儿黄疸发生率未见差异(P>0.05)。结论:孕晚期孕妇发生GBS感染增加胎膜早破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临床应及时采取措施治疗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晚期 生殖道感染 b族链球菌 胎膜早破 不良妊娠结局
下载PDF
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的感染现状和耐药情况及阴道微生态情况分析
5
作者 李小超 刘明雷 +3 位作者 张家弘 梁爽 杜潘艳 吴景华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6-301,共6页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GBS)的感染现状、耐药情况及GBS感染阴道微生态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接受产检的37175例妊娠晚期孕妇病例资料,统计GBS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连续3年内不同...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GBS)的感染现状、耐药情况及GBS感染阴道微生态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接受产检的37175例妊娠晚期孕妇病例资料,统计GBS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连续3年内不同年龄段孕妇GBS的感染情况、变化趋势及耐药率变迁。同时对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的849例妊娠晚期孕妇的生殖道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形态学检测(分为GBS阳性组499例和GBS阴性组35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清洁度和微生态指标的特点。结果: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连续3年,GBS阳性率分别为4.30%、4.79%、5.14%,且逐年增高(P<0.01);不同年龄组GBS检出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3年GBS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曲松钠、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美罗培南、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均未发现耐药菌株,对左氧氟沙星、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均>50%),但耐药率呈下降趋势。对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且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在阴道微生态方面,GBS阳性组和GBS阴性组阴道微生态失衡率分别为73.35%和29.71%,其清洁度在Ⅲ~Ⅳ级分别占72.95%和28.86%;GBS阳性组伴有白细胞显著增多的占11.62%;pH>4.5占72.95%,与GBS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清洁度、白细胞、菌群密度与多样性GBS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妊娠晚期GBS阳性率逐年增高,年龄不是引起GBS感染的因素,青霉素依然可作为产时首选预防药物。对于青霉素过敏者,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科学合理选择抗生素。妊娠晚期GBS感染后具有较高的阴道微生态失衡率,但并非所有GBS感染者阴道微生态均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晚期 b族链球菌 感染率 耐药率 阴道微生态
下载PDF
孕妇阴道B族链球菌检测联合胎儿脐带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预测胎膜早破新生儿感染的价值
6
作者 谭海燕 蒋玉蓉 《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53-59,共7页
目的 探讨孕妇阴道B族链球菌(GBS)检测联合胎儿脐带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对胎膜早破(PROM)新生儿感染的预测价值,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3—12月湖南省妇幼保健院170例足月分娩PROM新生儿作为观察组,根据新生儿感染情况分为... 目的 探讨孕妇阴道B族链球菌(GBS)检测联合胎儿脐带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对胎膜早破(PROM)新生儿感染的预测价值,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3—12月湖南省妇幼保健院170例足月分娩PROM新生儿作为观察组,根据新生儿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48例)和未感染组(122例)。比较新生儿一般资料,分析PROM新生儿感染与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PROM新生儿感染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GBS阳性、CD64指数判断新生儿感染的效能。结果 感染组和未感染组PROM到分娩时间、绒毛膜羊膜炎、GBS阳性、阴道指检次数、产前使用抗菌药物、5 min Apgar评分<7分、羊水污染、CD64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M到分娩时间、绒毛膜羊膜炎、GBS阳性、阴道指检次数、CD64指数是PROM新生儿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这5项指标在列线图预测模型中的总分为294分,对应的感染风险为73.15%。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CD64指数、GBS阳性对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具有正相加交互作用(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D64指数和GBS阳性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判断PROM新生儿感染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3、0.807和0.847。结论 孕妇阴道GBS检测联合胎儿脐带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对PROM新生儿感染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PROM到分娩时间、绒毛膜羊膜炎、阴道检查次数是导致PROM新生儿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重点关注,以降低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族链球菌 中性粒细胞CD64 胎膜早破 新生儿感染
下载PDF
婴儿晚发型B族链球菌感染及其预防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一白 崔瑞及 +2 位作者 高珊 胡嘉晋 郭晓英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44-1049,共6页
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是革兰阳性链球菌家族的主要成员,在新生儿和小婴儿感染谱中占有重要地位。出生<7 d的新生儿发生的GBS感染被称为GBS早发型病(GBS early-onset disease,GBS-EOD),7~89 d的新生儿和婴儿发生的GB... 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是革兰阳性链球菌家族的主要成员,在新生儿和小婴儿感染谱中占有重要地位。出生<7 d的新生儿发生的GBS感染被称为GBS早发型病(GBS early-onset disease,GBS-EOD),7~89 d的新生儿和婴儿发生的GBS感染被称为GBS晚发型病(GBS late-onset disease,GBS-LOD)。随着产时抗生素的预防性使用,新生儿GBS-EOD发生率大幅下降,然而GBS-LOD却没有获得很好的预防控制效果,给临床诊疗和护理带来压力和挑战。虽然GBS传播引发新生儿和婴儿患病的具体机制还没有被完全阐明,但研究已发现母体GBS定植、产妇的特征(如年龄、体质量和种族)、早产、多胞胎中有GBS感染,以及暴露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环境等是导致GBS-LOD的危险因素。接种疫苗、调节肠道微生态、补充乳铁蛋白作为预防母婴GBS感染的措施在不断发展完善中。此外,加强孕产妇保健和健康教育、强化看护者的手卫生意识、做好环境和设备的消毒工作、实施隔离等常规感染控制策略在预防GBS-LOD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文综述了婴儿GBS-LOD的流行病学特征、传播方式、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以期帮助临床医护人员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临床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晚发型 b族链球菌 感染 预防
下载PDF
孕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感染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8
作者 党晨滢 王雪侠 孙园圆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3期144-146,共3页
目的:分析孕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GBS)感染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6月于该院进行产检的4415名孕晚期孕妇进行前瞻性研究,均行GBS检测,根据是否感染GBS将其分为GBS阳性组与GBS阴性组,统计不同年龄段孕晚期孕妇GBS感染情况及... 目的:分析孕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GBS)感染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6月于该院进行产检的4415名孕晚期孕妇进行前瞻性研究,均行GBS检测,根据是否感染GBS将其分为GBS阳性组与GBS阴性组,统计不同年龄段孕晚期孕妇GBS感染情况及GBS阳性孕晚期孕妇的药敏试验结果,并比较两组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结果:4415名孕晚期孕妇中,GBS阳性244名,GBS感染率为5.53%(244/4415);>35岁孕晚期孕妇GBS阳性率高于≤35岁孕晚期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4名GBS阳性孕晚期孕妇对氨苄西林、万古霉素、青霉素、头孢曲松的敏感率均为100.00%,对红霉素、克林霉素、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66.80%、62.30%、59.84%、56.97%,耐药率均较高;GBS阳性组胎膜早破、早产、产后出血、产褥感染、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等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均高于GBS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晚期孕妇GBS感染可提高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晚期孕妇 b族链球菌 感染 药敏试验 母婴结局
下载PDF
破膜后头孢唑林治疗对孕晚期B族链球菌感染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梁颜妹 张源凤 +1 位作者 艾红云 张媛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1期10-14,共5页
目的:探究破膜后头孢唑林治疗对孕晚期B族链球菌感染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阳江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孕晚期B族链球菌感染患者,用信封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对症分娩干预... 目的:探究破膜后头孢唑林治疗对孕晚期B族链球菌感染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阳江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孕晚期B族链球菌感染患者,用信封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对症分娩干预,破膜后,对照组患者使用青霉素治疗,研究组使用头孢唑林治疗。对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凝血功能因子水平、产后相关指标、孕妇不良事件及新生儿结局进行记录。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研究组白细胞计数、白介素-6及降钙素原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均降低,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与研究组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酶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相较于治疗前均延长,研究组均长于对照组,国际标准化比率升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恶露时间短于对照组,恶露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中转剖宫产、分娩时发热、产后发热、绒毛膜羊膜炎、羊水污染、会阴侧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褥感染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败血症、病理性黄疸、窒息及脑膜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孕晚期B族链球菌感染的患者中,破膜后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头孢唑林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凝血功能,减少产褥感染的发生,同时不会对新生儿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孕晚期 b族链球菌感染 凝血功能
下载PDF
妊娠晚期妇女生殖道B族链球菌定植对母婴健康的影响
10
作者 林柏珠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7期100-103,共4页
目的以妊娠晚期妇女作为观察对象,就其生殖道B族链球菌定植对母婴健康的临床影响进行详细分析和探讨。方法本文的观察对象为福建省龙岩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62例妊娠晚期妇女,观察对象的选取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 目的以妊娠晚期妇女作为观察对象,就其生殖道B族链球菌定植对母婴健康的临床影响进行详细分析和探讨。方法本文的观察对象为福建省龙岩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62例妊娠晚期妇女,观察对象的选取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所有观察对象的生殖道B族链球菌定植情况,根据检测结果将观察对象分为阳性组与阴性组,两组的孕妇例数分别为180例、182例,对比两组的生殖道微生态情况、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不良新生儿结局发生情况。结果在白带清洁分度占比情况、阴道pH值、生殖道菌群失调占比情况的比较上,阳性组与阴性组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阳性组早产、胎膜早破、宫内感染、羊水污染、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发生率均高于阴性组(P<0.05)。阳性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均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对于妊娠晚期妇女而言,生殖道B族链球菌定植与其生殖道的微生态失调存在密切联系,若不及时给予有效干预,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不良妊娠结局与不良新生儿结局的发生风险,危及母婴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族链球菌 妊娠晚期 生殖道微生态 妊娠结局 新生儿结局
下载PDF
孕母B族链球菌筛查阳性新生儿的转归及早期炎性指标检测分析
11
作者 李玉蕊 张雪峰 +2 位作者 何玺玉 郭明 朱晶文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4年第3期161-165,F0002,共6页
目的分析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筛查阳性孕母所分娩新生儿的转归及早期炎性指标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1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收治的GBS筛查阳性孕妇所分娩的135例高危新生儿为研究对象... 目的分析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筛查阳性孕母所分娩新生儿的转归及早期炎性指标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1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收治的GBS筛查阳性孕妇所分娩的135例高危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孕母产前是否应用抗生素分为抗生素组(n=77)及对照组(n=58)。比较两组孕母情况、患儿一般情况、病理性黄疸发生率、不同时间点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不同时间点WBC、CRP、PCT的临床应用价值。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结果抗生素组新生儿炎性指标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6.0%(20/77)与48.3%(28/55),χ^(2)=6.311,P=0.012]。两组患儿分娩方式、羊水污染率、胎膜早破率、病理性黄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抗生素组6、24 h 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0.2(0.1,0.3)mg/L与0.2(0.1,0.4)mg/L,2.3(1.0,6.0)mg/L与4.0(2.8,10.5)mg/L,t=-3.137、-3.010,P值均<0.05]。135例高危新生儿中,发生早发型GBS败血症2例(1.5%)。48例(35.6%)患儿炎性指标异常,平均住院时间(6.3±1.3)d,均痊愈出院。生后24 h WBC及CRP联合检测对于发现新生儿感染意义最大,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82。结论对GBS筛查阳性孕母分娩前应用抗生素预防治疗可以减少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生后24 h WBC及CRP联合检测对于早期发现新生儿感染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 族链球菌 新生儿感染 白细胞计数 C 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下载PDF
B族链球菌定植产妇的产程管理与围生结局的研究
12
作者 陈璐璐 王繁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1期136-141,共6页
目的研究足月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定植产妇的产程管理与围生结局。方法收集2020年10月~2021年1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产科住院的GBS筛查阳性的足月产妇355例(GBS阳性组)和同期GBS筛查阴性的足... 目的研究足月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定植产妇的产程管理与围生结局。方法收集2020年10月~2021年1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产科住院的GBS筛查阳性的足月产妇355例(GBS阳性组)和同期GBS筛查阴性的足月产妇355例(GBS阴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产程特征、胎膜破裂持续时间及围生结局。结果与GBS阴性组比较,GBS阳性组产时发热、产后发热、住院时间、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转科及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均升高(P<0.05)。两者在产程发动方式、分娩方式、胎膜早破、临床绒毛膜羊膜炎、胎膜破裂持续时间、第一产程、活跃期、第二产程、产后出血、会阴损伤、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性别、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黄疸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BS阳性组中,根据不同胎膜破裂持续时间分为<12h组、≥12且<24h组和≥24h组。<12h组作为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12且<24h组第一产程、活跃期、第二产程、住院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胎膜早破及产钳助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24h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胎膜早破、产时发热、产后发热、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剖宫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GBS阳性组中,新生儿败血症与新生儿无败血症在产程发动方式、分娩方式、胎膜破裂方式、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胎膜破裂时间及产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BS定植不影响产程进展,但增加母婴感染风险。GBS定植的足月产妇在胎膜破裂后24h内分娩,可缩短产程,减少分娩并发症,有利于改善不良围生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族链球菌 产程管理 胎膜破裂 持续时间 母婴感染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对于子代新生儿B族链球菌感染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郑晨 朱莹雯 +2 位作者 石娴静 张黛佳 沈秋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6期87-91,共5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于子代新生儿B族链球菌(GBS)感染的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02例GBS感染新生儿,将48例母亲存在GDM的新生儿纳入孕母GDM新生儿感染组,其余54例母亲孕期血糖监测正常的新生儿纳入孕母非GDM新生儿感染组,另选择...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于子代新生儿B族链球菌(GBS)感染的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02例GBS感染新生儿,将48例母亲存在GDM的新生儿纳入孕母GDM新生儿感染组,其余54例母亲孕期血糖监测正常的新生儿纳入孕母非GDM新生儿感染组,另选择单纯性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52例为非感染对照组。入组新生儿均于起病急性期采集血样,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以及细胞因子的水平。比较三组新生儿免疫指标水平,分析NK细胞与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结果孕母GDM新生儿感染组新生儿的CD3^(+)、CD4^(+)、CD8^(+)、CD4^(+)/CD8^(+)、CD3^(-)CD56^(+)CD16^(+)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孕母非GDM新生儿感染组和非感染对照组,孕母非GDM新生儿感染组低于非感染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母GDM新生儿感染组新生儿的IL-6、IL-6/IL-10水平均高于孕母非GDM新生儿感染组,孕母GDM新生儿感染组和孕母非GDM新生儿感染组新生儿的IL-6、IL-10水平均高于非感染对照组,孕母GDM新生儿感染组新生儿的IL-6/IL-10水平高于非感染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孕母GDM新生儿感染组和孕母非GDM新生儿感染组新生儿的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母非GDM新生儿感染组和非感染对照组新生儿的IL-6/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CD3^(-)CD56^(+)CD16^(+)NK细胞与CD3^(+)、CD4^(+)以及CD8^(+)T细胞呈正相关(r=0.588、0.580、0.461,P<0.05)。结论母亲患GDM所分娩的新生儿在感染情况下会出现更明显的免疫功能受损,促炎/抗炎功能紊乱,因此对GDM的防治在提高新生儿免疫功能、改善新生儿感染性疾病预后方面存在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妊娠期糖尿病 b族链球菌感染 T淋巴细胞 NK细胞 细胞因子
下载PDF
Detection of Streptococci in the Throat Swabs from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Kurdistan Region
14
作者 Aqeel Ismael Gheni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14年第3期283-289,共7页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for the detection of streptococcus bacteria of two groups of people with pharyngitis and tonsillitis. All the plates with α-haemolytic and β-haemolytic colonies were identified by conventiona...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for the detection of streptococcus bacteria of two groups of people with pharyngitis and tonsillitis. All the plates with α-haemolytic and β-haemolytic colonies were identified by conventional methods. β-haemolytic colonies was further identified by observing its sensitivity towards bacitracin disc tested on sheep blood agar plate. Alpha-hemolytic colonies on blood agar plate were identified with optchin disc. Different bacteria which included Streptococcus pyogenes, S. agalactiae, S. pnenmoniae and S. celis that had proportions 48.57%, 51.43%, 59.1% and 40.9% respectively isolated by the sensitivity test (depends on agents bacitracin and optchin). Isolates of beta-Streptococcal which included S. pyogenes at child group (A) and the isolates alpha- Streptococcal which included S. pnenmoniae at adults group (B) showed marked ri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p A streptococcus throat swab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下载PDF
B族溶血性链球菌带菌孕妇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感染的影响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同庆 王明 +1 位作者 赵轩宇 姜海利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6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带菌孕妇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感染的影响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检并分娩的1376例妊娠足月GBS带菌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阴... 目的探讨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带菌孕妇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感染的影响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检并分娩的1376例妊娠足月GBS带菌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按照新生儿的感染情况将其分为GBS阳性组和GBS阴性组。分析不同分娩方式下新生儿GBS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经阴道分娩孕妇999例,新生儿999例;剖宫产孕妇377例,新生儿388例。阴道分娩组中新生儿GBS阳性79例,剖宫产组新生儿GBS阳性12例;两组新生儿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分娩孕龄、胎膜早破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使用抗生素治疗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钳助产及自然分娩,使用青霉素和头孢唑啉是新生儿GBS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妊娠晚期携带GBS的孕妇不同的分娩方式与新生儿GBS感染相关,产前使用抗生素可以降低新生儿GBS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族溶血性链球菌 分娩方式 垂直传播 新生儿感染
下载PDF
围生期孕妇感染B族链球菌血清型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
16
作者 贾丽娜 佘欣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24期3603-3606,共4页
目的 了解围生期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GBS)感染率,探讨GBS感染状况及其血清型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该院建卡产检并分娩的1 294例围生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在入院时进行阴道分泌物GBS培养,GBS培养阳性... 目的 了解围生期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GBS)感染率,探讨GBS感染状况及其血清型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该院建卡产检并分娩的1 294例围生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在入院时进行阴道分泌物GBS培养,GBS培养阳性者再进行GBS血清型分型。将GBS阳性孕妇作为阳性组,按1∶3比例随机抽取GBS阴性孕妇作为阴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并分析不良妊娠结局孕妇感染GBS血清型的分布情况。结果 GBS培养阳性75例,阳性组孕妇共75例,阴性组孕妇共225例。围生期孕妇生殖道GBS感染率为5.80%(75/1 294)。阳性组孕妇胎膜早破和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0.67%和6.67%,均高于阴性组(16.89%、1.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胎儿窘迫和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中23例胎膜早破孕妇感染Ⅲ型GBS的比例最高,占60.87%,其次是Ⅰb型(26.09%)和Ⅰa型(13.04%);5例产后出血孕妇感染Ⅰb型GBS的比例最高,占60.00%,Ⅰa型和Ⅲ型均占20.00%。阳性组感染Ⅰb型和Ⅲ型GBS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60.00%(12/20)和54.84%(17/31),均高于Ⅰa型[25.00%(6/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BS感染增加了围生期孕妇胎膜早破、产后出血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感染Ⅲ型和Ⅰb型GBS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更高,临床需加强对孕妇的健康宣教,重视围生期孕妇生殖道GBS及其血清型筛查并及时进行干预,可预防GBS感染,改善孕妇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生期 b族链球菌 感染 血清型 不良妊娠结局
下载PDF
妊娠期B族链球菌感染对新生儿早发性黄疸的影响
17
作者 黄林凤 陈德佳 曾辛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245-247,253,共4页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妊娠期GBS(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感染对足月新生儿早发性黄疸及其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诊断为早发性黄疸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n=139),并收集同时期出...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妊娠期GBS(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感染对足月新生儿早发性黄疸及其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诊断为早发性黄疸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n=139),并收集同时期出生的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n=135),比较两组间的新生儿出生体重、Apgar评分、总胆红素值、住院时长、母亲GBS感染率。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间母亲GBS的感染率分别为13.56%及6.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的总胆红素值与住院时长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早发性黄疸中,妊娠期间GBS感染的新生儿住院时长明显高于无感染史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另外,GBS感染的母亲所生新生儿的体重明显低于无感染史的母亲所生新生儿(P=0.032)。结论 妊娠期间GBS感染对足月新生儿早发性黄疸有影响,且会增加患儿的住院时长及降低新生儿出生体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性黄疸 妊娠期 b族链球菌感染
下载PDF
产期孕妇B群链球菌感染情况和高危因素及对妊娠结局、新生儿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许爱华 刘琴 肖晓芳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103-106,共4页
目的分析围生期孕妇B群链球菌感染情况和高危因素及对妊娠结局、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80例围生期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有无感染分为对照组(720例)与观察组(60例),对照组未感染... 目的分析围生期孕妇B群链球菌感染情况和高危因素及对妊娠结局、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80例围生期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有无感染分为对照组(720例)与观察组(60例),对照组未感染孕妇与观察组感染患者均采取细菌培养法,展开影响因素分析,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结局。结果两组孕妇的流产史以及合并妊娠期糖尿病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妊娠期糖尿病(β=0.102,OR=1.598,95%CI=1.328~1.852)以及流产史(β=0.211,OR=1.251,95%CI=1.021~1.492)是围生期孕妇B群链球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与新生儿不良结局总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围生期孕妇B群链球菌感染相关的高危因素较多,需做好预防,减少高危因素及对妊娠结局、新生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群链球菌感染 围生期 高危因素 妊娠结局 新生儿
下载PDF
74例孕妇生殖道B群链球菌感染特点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丹纯 谢舒涵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304-307,共4页
目的分析孕妇生殖道B群链球菌(GBS)感染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184例孕妇作阴道分泌物GBS培养及药敏试验,比较GBS阳性(观察组,74例)与GBS阴性(对照组,110例)的临床特征、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孕周较短,顺产率较低... 目的分析孕妇生殖道B群链球菌(GBS)感染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184例孕妇作阴道分泌物GBS培养及药敏试验,比较GBS阳性(观察组,74例)与GBS阴性(对照组,110例)的临床特征、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孕周较短,顺产率较低,产钳助产率、早产率及胎儿窘迫率均较高(P<0.05或0.01)。GBS对青霉素、氨苄西林、万古霉素、奎奴普丁-达幅普汀、利奈唑胺、替加环素的敏感率均为100.0%,呋喃妥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敏感率分别为87.5%、72.6%、68.2%;克林霉素及四环素耐药率分别为93.0%和81.5%。结论GBS感染对于孕妇及新生儿可产生不良影响,需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生殖道 b群链球菌 耐药性
下载PDF
孕晚期B族链球菌阴道直肠定植产妇分娩后新生儿的早期干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小艳 杨晓明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9期37-40,共4页
目的 探讨孕晚期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 GBS)阴道直肠定植产妇分娩后新生儿早期干预效果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徐州仁慈医院妇产科孕龄>32周的100例GBS筛检阳性孕妇分娩后的新生儿,以随机数表法分为研... 目的 探讨孕晚期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 GBS)阴道直肠定植产妇分娩后新生儿早期干预效果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徐州仁慈医院妇产科孕龄>32周的100例GBS筛检阳性孕妇分娩后的新生儿,以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新生儿娩出后立即予以阿莫西林颗粒口服,对照组未进行早期干预。比较两组血细胞数、CRP和PCT水平,以及新生儿GBS感染情况。结果 出生当日,两组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细胞数、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次日和第7日,研究组血细胞数、CRP和PC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检出20例GBS感染,研究组早发性GBS疾病2例,无迟发性GBS疾病,对照组早发性GBS疾病11例,迟发性GBS疾病7例。研究组GBS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适当的早期干预可显著降低新生儿GBS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族链球菌 感染 干预 效果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