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firmation of natural hybrids between Gentiana straminea and G. siphonantha (Gentianaceae) based on molecular evidence 被引量:1
1
作者 Xiaojuan LI Liuyang WANG +1 位作者 Huiling YANG Jianquan LIU 《Frontiers in Biology》 CSCD 2008年第4期470-476,共7页
A few individuals with intermediate morphology always appeared in the sympatric distributions of Gentiana straminea and G.siphonantha.These intermediate individuals were hypothesized to be the hybrids of two species a... A few individuals with intermediate morphology always appeared in the sympatric distributions of Gentiana straminea and G.siphonantha.These intermediate individuals were hypothesized to be the hybrids of two species after a careful evaluation of their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To test this hypothesis,sequence comparison of the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regions of the nuclear ribosomal and trnS(GCU)-trnG(UCC)intergenic spacer region of the chloroplast DNA from Gentiana straminea,G.siphonantha and the putative hybrids was performed.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most intermediate individuals were the natural hybrids between G.straminea and G.siphonantha.In addition,we examined the sequence variation among the individuals of both parent species and analyzed the possibility leading to the incongruent identification in some individuals based on morphologic and molecular evidences,respectively.The intraspecific diversification of DNA fragments within both parent species and their high variability in hybrid swarms probably resulted from chloroplast genome recombination and incomplete lineage sorting during the early stages of speciation origin of the parent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tiana straminea G.siphonantha HYBRIDS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 trnS-G
原文传递
麻花艽内生真菌群落多样性及土壤理化因子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郑坤 胡星强 +3 位作者 孟静 叶星 王敏 周党卫 《青海农林科技》 2024年第3期1-7,16,共8页
本文以高寒草甸的麻花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对麻花艽根、花、茎和叶四个组织部位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经形态学及ITS测序鉴定后分析麻花艽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结果显示,麻花艽不同组织部位中共获得26... 本文以高寒草甸的麻花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对麻花艽根、花、茎和叶四个组织部位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经形态学及ITS测序鉴定后分析麻花艽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结果显示,麻花艽不同组织部位中共获得268株内生真菌,共聚类为40个OTUs。根、花、茎和叶部位的较优势菌属依次为刚毛藻属(Cladophora),灰葡萄孢属(Botrytis),枝孢菌属(Cladosporium)和壳针孢菌属(Septoria)。内生真菌群落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均为根部较高。根和茎部位内生真菌群落结构相近,差异较小。土壤pH、全氮、全钾、速效磷和容重是麻花艽内生真菌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花艽 内生真菌 Α多样性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藏药粗壮秦艽和麻花秦艽的成分鉴定及4个成分的含量测定
3
作者 熊波 夏云 +4 位作者 倪梁红 桑吉东知 杨晓露 沈伟 范蓓蓓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07-413,共7页
目的:建立藏药粗壮秦艽和麻花秦艽的UPLC-TOF-MS化学成分谱分析方法以及马钱苷酸、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獐牙菜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依据高分辨质谱提供的分子式、二级质谱裂解碎片及相关文献记载鉴定化学成分。选择[M-H]^(-)作为... 目的:建立藏药粗壮秦艽和麻花秦艽的UPLC-TOF-MS化学成分谱分析方法以及马钱苷酸、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獐牙菜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依据高分辨质谱提供的分子式、二级质谱裂解碎片及相关文献记载鉴定化学成分。选择[M-H]^(-)作为马钱苷酸的专属离子、[M+HCOO]^(-)作为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獐牙菜苷专属离子对其进行含量测定,对不同批次药材中化学成分谱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建立了藏药粗壮秦艽和麻花秦艽药材的UPLC-TOF-MS成分图谱,指认38个成分,包括三萜类10个、黄酮类4个、环烯醚萜类21个、其他类成分3个。在2种药材中马钱苷酸、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獐牙菜苷的含量分别为0.51%~0.90%、1.63%~2.31%、0.08%~0.21%、0.09%~0.28%。结论:建立的藏药粗壮秦艽和中药麻花秦艽UPLC-TOF-MS成分谱能全面反映药材的化学成分组成以及不同基原药材的成分差异,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行,可为藏药粗壮秦艽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壮秦艽 麻花秦艽 环烯醚萜苷 UPLC-TOF-MS 成分图谱
下载PDF
瑞香狼毒和麻花秦艽乙醇提取物对3种杂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4
作者 王宇哲 魏有海 +3 位作者 李娟 郭良芝 程亮 郭青云 《青海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40-46,53,共8页
为探究瑞香狼毒和麻花秦艽乙醇提取物对杂草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本试验采用种子生物测定法,测定青海天然草地瑞香狼毒和麻花秦艽乙醇提取物及分离组分对野燕麦、旱雀麦和野芥菜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瑞香狼毒乙醇提取物对3种杂草种子萌... 为探究瑞香狼毒和麻花秦艽乙醇提取物对杂草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本试验采用种子生物测定法,测定青海天然草地瑞香狼毒和麻花秦艽乙醇提取物及分离组分对野燕麦、旱雀麦和野芥菜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瑞香狼毒乙醇提取物对3种杂草种子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麻花秦艽乙醇提取物对3种杂草种子萌发表现为"低促高抑"的双重效应,而瑞香狼毒和麻花秦艽乙醇提取物的不同有机溶剂萃取相对杂草种子萌发抑制作用强弱顺序分别为旱雀麦>野芥菜>野燕麦和野芥菜>野燕麦>旱雀麦.瑞香狼毒保留时间为5.50 min组分对旱雀麦根长抑制率较高,达83.38%,对野芥菜根长抑制率为73.85%;而麻花秦艽保留时间为15.66 min组分对旱雀麦和野芥菜种子芽长和根长的抑制率较低,介于30.18%~56.68%.可见,瑞香狼毒对杂草种子萌发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香狼毒 麻花秦艽 提取物 杂草 种子萌发 抑制作用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含藏药材麻花艽的处方配伍规律
5
作者 格拉措 才让南加 +1 位作者 卓玛措毛 娘格才让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3年第18期109-114,共6页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手段研究含藏药麻花艽处方的配伍规律。方法:收集并整理藏医药著作中含藏药麻花艽的处方。应用统计软件Rx644.1.3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用Microsoft Excel 2019进行频数的统计,以及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手段研究含藏药麻花艽处方的配伍规律。方法:收集并整理藏医药著作中含藏药麻花艽的处方。应用统计软件Rx644.1.3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用Microsoft Excel 2019进行频数的统计,以及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用药规律分析并找出核心药物组合。结果:《藏医药方剂大全》等藏医药著作中共获得142个含藏药麻花艽的处方,涉及260种藏药材,关联167种疾病。通过频次统计分析得出,频数靠前的五味藏药材依次为,兔耳草(75)、川盔乌头(52)、翼首草(50)、诃子(48)、鸭嘴花(43),此类药材除诃子外,均为凉性药物,与藏药麻花艽配伍使用来治疗热性疾病,如:赤巴病、热症、瘟疫等。通过关联规则整理并挖掘出置信度、频数、支持度、均最高的药物组合为麻花艽—兔耳草,麻花艽—船盔乌头,麻花艽—诃子。结论:含藏药麻花艽的处方治疗赤巴病、热症等疾病时多与清热解毒、干涸淤血、瘟疫发热、治疗黄水病等的药物联合使用,并且发现相关病理与核心药物组合之间的相互对应,与藏药方剂学的“君臣佐使”配伍规律相符合,表明此规律为藏药复方新药开发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结果为临床合理使用藏药麻花艽及含麻花艽处方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麻花艽 处方 处方配伍规律
下载PDF
增强UV-B辐射对高山植物麻花艽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64
6
作者 师生波 贲桂英 +1 位作者 赵新全 韩发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20-524,共5页
在高寒矮嵩草 (K obresia humilis)草甸地区以太阳短波辐射为背景 ,建立了人工增强 U V- B辐射的实验装置 ,每天增补 15 .8k J· m- 2 的辐射剂量 ,模拟平流层臭氧破坏约 5 %时近地表面太阳 UV- B辐射的增强。观测表明 :UV- B辐射... 在高寒矮嵩草 (K obresia humilis)草甸地区以太阳短波辐射为背景 ,建立了人工增强 U V- B辐射的实验装置 ,每天增补 15 .8k J· m- 2 的辐射剂量 ,模拟平流层臭氧破坏约 5 %时近地表面太阳 UV- B辐射的增强。观测表明 :UV- B辐射的增强对麻花艽 (Gentiana straminea)植物的光合作用无明显的抑制或伤害作用。相反 ,在早晨补充UV- B辐射的短时间内 ,叶片的 Pn 随 Gs的增大而有所提高。随 UV- B辐射时间的延长 ,约在 11∶ 30~ 12∶ 30 ,Pn和Gs有所降低。U V- B辐射时间进一步延长后 (约 14∶ 0 0以后 ) ,处理和对照组叶片 Pn和 Gs的差异趋向不明显。增强太阳 UV- B辐射后 ,麻花艽叶片的光合色素并无明显变化 ,U V- B吸收物质的含量也无明显变化。麻花艽叶片厚度的直接测量表明 :增强 U V- B辐射能明显提高叶片的厚度。叶片厚度的增加可补偿增强 U V- B辐射后引起的光合色素的光降解 ,改善单位叶面积为基础的光合速率 ,是高原植物对强 U V- B辐射的一种适应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UV-B辐射 高山植物 麻花艽 净光合速率 太阳辐射 臭氧耗损
下载PDF
藏药秦艽、麻花艽中落干酸和龙胆苦甙的HPLC法含量测定 被引量:16
7
作者 林鹏程 冶兆辉 +3 位作者 卢永昌 赵素琴 胡凤祖 纪兰菊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819-821,共3页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藏药秦艽、麻花艽中落干酸、龙胆苦甙含量。并比较了加热回流提取及超声提取两种方法对分析结果的影响。还测定了两种藏药全草及根、茎、叶。
关键词 藏药 秦艽 麻花艽 落干酸 龙胆苦甙 含量测定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藏药麻花艽中四种苦苷类化学成分的HPLC测定 被引量:17
8
作者 孙菁 陈桂琛 +2 位作者 李玉林 赵先恩 王洪伦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8-31,共4页
建立了藏药麻花艽中龙胆苦苷(gentiopicroside)、落干酸(loganic acid)、獐牙菜苦苷(swertiamarin)和獐牙菜苷(sweroside) 4种苦苷类成分的HPLC分析方法. 色谱柱为Eclipse XDB-C8 (4.6 mm i.d. ×150 mm, 5 μm), 流动相... 建立了藏药麻花艽中龙胆苦苷(gentiopicroside)、落干酸(loganic acid)、獐牙菜苦苷(swertiamarin)和獐牙菜苷(sweroside) 4种苦苷类成分的HPLC分析方法. 色谱柱为Eclipse XDB-C8 (4.6 mm i.d. ×150 mm, 5 μm), 流动相为体积分数5%乙腈+10 mmoL甲酸~95%乙腈水溶液, 检测波长为240 nm. 结果表明, 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和回收率, 为麻花艽中苦苷类成分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麻花艽 龙胆苦苷 落干酸 獐牙菜苦苷 獐牙菜苷 HPLC
下载PDF
藏药麻花秦艽中苦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及品质评价 被引量:28
9
作者 纪兰菊 马玉花 +3 位作者 陈桂琛 周国英 代冬海 孙洪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92-295,共4页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藏药麻花秦艽药材中主要苦苷类成分龙胆苦苷与落干酸含量的分析方法,对栽培和野生藏药植物麻花秦艽中苦苷类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对栽培麻花秦艽代替野生麻花秦艽入药进行了品质评价,结果表明,栽培植物...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藏药麻花秦艽药材中主要苦苷类成分龙胆苦苷与落干酸含量的分析方法,对栽培和野生藏药植物麻花秦艽中苦苷类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对栽培麻花秦艽代替野生麻花秦艽入药进行了品质评价,结果表明,栽培植物藏药麻花秦艽不仅可代替野生药材入药,并具有深度开发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麻花秦艽 龙胆苦苷 落干酸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藏药麻花秦艽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张莉 党军 +3 位作者 梅丽娟 邵赟 王启兰 刘雪娟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3-106,共4页
目的:研究麻花秦艽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微孔树脂柱、硅胶柱、Sephadex LH-20凝胶柱和制备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MS等波谱手段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麻花秦艽根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胡萝卜苷(1)、β-谷... 目的:研究麻花秦艽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微孔树脂柱、硅胶柱、Sephadex LH-20凝胶柱和制备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MS等波谱手段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麻花秦艽根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胡萝卜苷(1)、β-谷甾醇(2)、熊果酸(3)、獐牙菜苷(4)、獐牙菜苦苷(5)、龙胆苦苷(6)、6'-O-乙酰基-龙胆苦苷(7)、6'-O-β-D-吡喃葡萄糖基-獐牙菜苷(8)、原儿茶醛(9)、原儿茶酸(10)、没食子酸甲酯(1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2)。结论:其中,化合物8~12为首次从麻花秦艽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花秦艽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下载PDF
麻花秦艽种子休眠机理及其破除方法 被引量:44
11
作者 李兵兵 魏小红 徐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4631-4638,共8页
通过对干燥贮藏后熟麻花秦艽种子透水性和粗提物活性的测定以及采用高锰酸钾、赤霉素、青霉素、硫酸、流水浸泡方法进行发芽试验,探讨了种子休眠机理和破除休眠的技术。结果表明:麻花秦艽种子吸水过程符合Logistic曲线,其种皮对种子吸... 通过对干燥贮藏后熟麻花秦艽种子透水性和粗提物活性的测定以及采用高锰酸钾、赤霉素、青霉素、硫酸、流水浸泡方法进行发芽试验,探讨了种子休眠机理和破除休眠的技术。结果表明:麻花秦艽种子吸水过程符合Logistic曲线,其种皮对种子吸水无阻碍作用;硫酸和高锰酸钾处理极显著提高了麻花秦艽种子的发芽率(P<0.01),说明种皮机械障碍是种子萌发的因素之一。种子粗提物在浓度为0.02—0.2 g/mL时具有很强的抑制活性,均对小麦、白菜和麻花秦艽种子萌发和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以及流水浸泡可以提高麻花秦艽种子发芽率,表明种子内源抑制物是影响其休眠的另一因素。不同处理均打破了种子休眠,显著提高了种子发芽率,其中1.5%高锰酸钾浸泡10 min光照培养下种子发芽率及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相比对照,1.5%高锰酸钾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极显著提高106.9%。经1.5%高锰酸钾浸泡10 min的麻花秦艽种子粗提物对白菜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低于未处理,以浓度为0.02—0.04 g/mL时抑制显著,说明高锰酸钾可减弱麻花秦艽种子内源抑制物的活性。综上所述,麻花秦艽种子的休眠属综合休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花秦艽种子 休眠 萌发 内源抑制物
下载PDF
西宁和海北麻花艽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比较 被引量:26
12
作者 王学英 师生波 吴兵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514-2518,共5页
以青藏高原药用植物麻花艽为材料,研究了西宁和海北两个地区麻花艽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进程.结果表明:在中午太阳辐射较强时两地麻花艽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均下降,下午随日间光强的减弱逐渐上升,形成双峰曲线;海北... 以青藏高原药用植物麻花艽为材料,研究了西宁和海北两个地区麻花艽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进程.结果表明:在中午太阳辐射较强时两地麻花艽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均下降,下午随日间光强的减弱逐渐上升,形成双峰曲线;海北麻花艽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及其日变幅均低于西宁.随日间光强的增加麻花艽叶片的PS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的潜在活性Fv/Fo下降,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则上升,黄昏各参数都恢复到接近早晨的水平,表明未发生光合机构的破坏;一天中海北麻花艽叶片的Pn、Fv/Fm、Fv/Fo均低于西宁,表明随海拔的升高、光强的增加,海北麻花艽热耗散增多,午间光抑制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光合速率 叶绿素荧光参数 日变化 光抑制 麻花艽
下载PDF
不同强度的UV-B辐射对高山植物麻花艽光合作用及暗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18
13
作者 岳向国 韩发 +1 位作者 师生波 李惠梅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1-235,共5页
以人工种植的多年生高山植物麻花艽 Gentianastraminea 为材料,在3个不同强度的UV-B辐射处理下,定时测定处理和对照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和暗呼吸的变化.结果显示:UV-B处理对麻花艽叶片的光合作用在短期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以人工种植的多年生高山植物麻花艽 Gentianastraminea 为材料,在3个不同强度的UV-B辐射处理下,定时测定处理和对照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和暗呼吸的变化.结果显示:UV-B处理对麻花艽叶片的光合作用在短期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该高山植物能很快地适应强UV-B辐射的处理.表明麻花艽这种青藏高原常见的高山植物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可能已经形成了适应UV-B辐射的特有生理机制.暗呼吸的实验结果亦表明:在3种强度的UV-B辐射处理下,麻花艽叶片的呼吸作用从一开始就未受到抑制;随着UV-B辐射时间的增加,UV-B辐射强度越高,呼吸强度越强;这可能是UV-B辐射并未引起麻花艽呼吸机构的破坏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花艽 净光合速率 表观量子效率 暗呼吸
下载PDF
青海秦艽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吴启勋 安燕 +4 位作者 张明锦 卢永昌 包锦渊 胡树青 于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4-178,共5页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青海秦艽的色谱指纹图谱.色谱条件:K rom as il C18柱(250 mm×4.6 mm×5μm),甲醇∶磷酸水(0.04%)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 in,检测波长222 nm.通过比较发现秦艽样品的13个主要共有峰,可作为鉴别秦艽药...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青海秦艽的色谱指纹图谱.色谱条件:K rom as il C18柱(250 mm×4.6 mm×5μm),甲醇∶磷酸水(0.04%)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 in,检测波长222 nm.通过比较发现秦艽样品的13个主要共有峰,可作为鉴别秦艽药材的主要依据.对12批秦艽药材进行了相似度计算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秦艽指纹图谱可用于秦艽药材的真伪鉴别和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秦艽 指纹图谱 相似度 聚类分析
下载PDF
麻花秦艽休眠芽的玻璃化超低温保存及植株再生 被引量:10
15
作者 晋玲 刘进 +2 位作者 张延红 朱田田 陈红刚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74-1377,共4页
目的:采用玻璃化超低温技术保存濒危药用植物麻花秦艽的休眠芽。方法:以休眠芽作试材,研究休眠芽大小、不同的预处理方法、装载时间和玻璃化保护液等因素对休眠芽超低温保存效果的影响。结果:10~11 mm大小的休眠芽在含有0.3 mol/L、0.5... 目的:采用玻璃化超低温技术保存濒危药用植物麻花秦艽的休眠芽。方法:以休眠芽作试材,研究休眠芽大小、不同的预处理方法、装载时间和玻璃化保护液等因素对休眠芽超低温保存效果的影响。结果:10~11 mm大小的休眠芽在含有0.3 mol/L、0.5 mol/L、0.7 mol/L蔗糖的MS培养基中暗培养各1 d,在装载液(2 mol/L甘油+0.4 mol/L蔗糖)中20℃处理20 min,于玻璃化保护液PVS2(30%甘油+15%乙二醇+15%二甲基亚砜+0.4mol/L蔗糖)中0℃处理40 min,换新鲜PVS2保护液并迅速投入液氮,液氮中保存24 h后,在40℃水浴中解冻2~3 min,用含1.2 mol/L蔗糖的1/2MS无机盐液体培养基洗涤2次,每次10 min,无菌滤纸吸干后接种到恢复培养基中,在22℃条件下暗培养1周后转入正常条件培养,再生率高达83.3%。结论:建立了高效的麻花秦艽休眠芽玻璃化超低温保存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花秦艽 休眠芽 超低温保存 玻璃化法
下载PDF
麻花秦艽开发利用探讨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垣 邱黛玉 +2 位作者 郭凤霞 王恩军 柳福智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14-1216,共3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甘肃栽培麻花秦艽不同部位、产地和采收期样品的龙胆苦苷含量。结果表明:3年生秦艽的龙胆苦苷含量稍高于2年生,但差异性不显著;根、茎和叶的平均龙胆苦苷含量依次为13.3%、2.95%和2.24%;同一生长年限随采...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甘肃栽培麻花秦艽不同部位、产地和采收期样品的龙胆苦苷含量。结果表明:3年生秦艽的龙胆苦苷含量稍高于2年生,但差异性不显著;根、茎和叶的平均龙胆苦苷含量依次为13.3%、2.95%和2.24%;同一生长年限随采收期延后,茎、叶中龙胆苦苷含量逐渐降低,而根中含量却逐渐上升;不同产地的根样品,依海拔由低到高的,陇西、康乐和临潭分别为10.23%、13.12%和15.54%。本探讨获初步结论:甘肃栽培的麻花秦艽茎和叶的龙胆苦苷均已达到药典的2%标准,宜加以开发利用;从龙胆苦苷产量及生产成本综合考虑,以种植两年较好,根的采收期宜在10月以后封冻前;而以茎叶为生产目标可在8月下旬至9月初采收为佳;高海拔区栽培秦艽有利于秦艽根中龙胆苦苷含量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花秦艽 龙胆苦苷 甘肃 栽培
下载PDF
麻花艽和管花秦艽(龙胆科)之间自然杂交类型的分子验证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李小娟 王留阳 +1 位作者 杨惠玲 刘建全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1-97,共7页
野外考察发现麻花艽(Gentiana stramineaMaxim.)和管花秦艽(G.siphonantha Maxim.ex Kusn.)同域分布时存在大量形态位于二者之间的个体。经形态变异研究后发现它们可能是这两个物种之间的杂交后代。对两个亲本种以及假设杂交群体共55个... 野外考察发现麻花艽(Gentiana stramineaMaxim.)和管花秦艽(G.siphonantha Maxim.ex Kusn.)同域分布时存在大量形态位于二者之间的个体。经形态变异研究后发现它们可能是这两个物种之间的杂交后代。对两个亲本种以及假设杂交群体共55个个体的核糖体ITS序列和叶绿体trnS-G序列的分析结果表明:中间形态个体是麻花艽和管花秦艽的自然杂交后代。此外分析了两个亲本种以及杂交群内个体间trnS-G和ITS序列的变异状况以及分子标记结果与形态鉴定不一致的可能原因;指出可能是杂交诱导的叶绿体基因组重组以及早期物种分化中的谱系筛选不彻底等原因造成了亲本种群体内序列变异的多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花艽 管花秦艽 自然杂交 ITS trnS-G
下载PDF
HPLC法测定野生与栽培藏药麻花艽中4种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5
18
作者 孙菁 陈桂琛 +2 位作者 李玉林 索有瑞 马玉花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373-1376,共4页
目的:对野生和栽培藏药麻花艽中龙胆苦苷、落干酸、獐牙菜苦苷和獐牙菜苷4种苦苷类成分进行高效液相色谱的含量测定,并比较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 Eclipse XDB-C_8色谱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 A 为95%乙腈水溶液,B ... 目的:对野生和栽培藏药麻花艽中龙胆苦苷、落干酸、獐牙菜苦苷和獐牙菜苷4种苦苷类成分进行高效液相色谱的含量测定,并比较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 Eclipse XDB-C_8色谱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 A 为95%乙腈水溶液,B 为5%乙腈(含10mmol·L^(-1)的甲酸)水溶液,A 在0~20min 内比例由0→100%进行线性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40nm,柱温30℃。结果:4种成分均达到基线分离,龙胆苦苷、落干酸、獐牙菜苦苷、獐牙菜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60~19.20μg(r=0.9999),0.24~7.68μg(r=0.9999),0.38~12.02μg(r=0.9999),0.05~1.66μg(r=0.9999);回收率分别为99.73%,98.13%,98.45%,96.22%。结论:栽培藏药麻花艽中苦苷类成分的含量已经接近或超过野生种的水平,可初步代替野生药材入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麻花艽 龙胆苦苷 落干酸 獐牙菜苦苷 獐牙菜苷 野生 栽培
下载PDF
麻花秦艽种子灌浆充实动态及其发芽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米永伟 陈垣 +2 位作者 郭凤霞 杨育峰 陈翔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9-135,共7页
在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选用人工栽培5年的麻花秦艽种株,在盛花期挂牌标记发育一致的花序,自开花后每隔3d测定千粒重和发芽率,对种子灌浆及发芽特性系统研究,旨在为确定其种子适宜采收期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结果表明,麻花秦艽种子鲜重在... 在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选用人工栽培5年的麻花秦艽种株,在盛花期挂牌标记发育一致的花序,自开花后每隔3d测定千粒重和发芽率,对种子灌浆及发芽特性系统研究,旨在为确定其种子适宜采收期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结果表明,麻花秦艽种子鲜重在开花后第34天达最大,随后迅速下降,至灌浆末期接近干重的水平。籽粒干重的变化趋势呈"S"型曲线,符合Logistic方程,快增期在花后13~34d,开花后60d灌浆基本结束。灌浆速率呈"慢-快-慢"规律,因降雨2次低谷,籽粒脱水速率随灌浆进程的递进而持续加快,含水量先上升后稳定下降。种子发芽率在花后43d达到较高水平,但受阴雨天气影响。种子发芽质量指标与千粒干重和灌浆持续期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脱水速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种子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以上说明麻花秦艽种子成熟度和灌浆末期天气对种子发芽质量具有显著影响,采收期应在花后52~55d(9月上中旬),种果欲裂,种子含水率在10%左右时为宜,选晴天根据成熟情况分批采用布袋或尼龙袋采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花秦艽 种子 灌浆特性 发芽特性 采收期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山植物麻花艽的传粉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37
20
作者 何亚平 刘建全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5-220,共6页
对青藏高原东部麻花艽 (Gentiana straminea)海北居群的传粉生态学进行了 3a连续的观察和实验。试验表明自然去雄、人工自交和杂交处理均结实 ,而人工去雄套袋和自然套袋不结实。麻花艽自交亲合 ,但必须依赖传粉媒介才能完成授粉过程 ,... 对青藏高原东部麻花艽 (Gentiana straminea)海北居群的传粉生态学进行了 3a连续的观察和实验。试验表明自然去雄、人工自交和杂交处理均结实 ,而人工去雄套袋和自然套袋不结实。麻花艽自交亲合 ,但必须依赖传粉媒介才能完成授粉过程 ,不存在无融合生殖。野外捕捉到 14种访花昆虫 ,它们分别属于 2个纲 ,7个目 ,8个科。观察和分析了各种昆虫的访花行为后 ,认为苏氏熊蜂 (Bombus sushikini)是麻花艽有效而稳定的传粉者。测量表明麻花艽花蜜通道的深度和苏氏熊蜂的舌长基本吻合。苏氏熊蜂的访花频率在 10 :0 0~ 12 :0 0 ,13:0 0~ 15 :0 0和 16 :0 0~ 18:0 0时间段没有差别 ,单花的访花频率为 0 .0 0 5次 / (花· min)。和其它高山植物相比 ,青藏高原高山植物麻花艽的访花频率较高。熊蜂传粉和高频率的访花维持了麻花艽在极端寒旱的青藏高原环境下的有性生殖。此外 ,高频率的访花对于维持该地区高山植物的生殖保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是否具有普遍性 ,还有待研究更多的高山代表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花艽 传粉生态学 苏氏熊蜂 自交亲和 访花频率 熊蜂传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