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1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care” and “justice” involved in moral reasoning of nurse based on the Gilligan theory: A literature review using the Gilligan’s protocol
1
作者 Kayoko Tsunematsu Atsushi Asai 《Open Journal of Nursing》 2014年第2期101-109,共9页
The majority of research on the moral development of nurses is in line with Kohlberg’s theory. However, Gilligan noted that care and justice perspectives coexist in moral conflict, and during the growth process, each... The majority of research on the moral development of nurses is in line with Kohlberg’s theory. However, Gilligan noted that care and justice perspectives coexist in moral conflict, and during the growth process, each complements each other and promotes moral development and maturation. Chally, referring to Gilligan’s theory, which has the perspective of relationship-focused care, argued that the moral development of nurses should be considered from both care and justice perspectives.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d publications that used Gilligan protocol to conduct research on moral conflicts experienced by nurses. Given the importance of care and justice perspectives in moral reasoning, Gilligan’s theory, which incorporates both perspectives, is useful for analyzing moral reasoning in nurses. Our analysis suggests that attachment and connections based on relationships with patients and self-care are essential elements of care, and self-care is important in moral decision making. The inequality between nurse and physician roles was an issue raised with the justice perspective. Since nurses’ roles ar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ir affection toward and connections with their patients, it is important not to overemphasize either persp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e JUSTICE NURSE MORAL Perspective MORAL REASONING
下载PDF
Who decides in withdrawal of treatment in a critical care setting? A case study on ethical dilemma
2
作者 Chunmei Lyu Li Zh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s》 2018年第3期310-314,共5页
Case description:Withdrawal of treatment is a common practice in critical care settings,perticularly when treatment is considered futile.The case study demonstrates an ethical dilemma,in which Danny is unlikely to mak... Case description:Withdrawal of treatment is a common practice in critical care settings,perticularly when treatment is considered futile.The case study demonstrates an ethical dilemma,in which Danny is unlikely to make a functional recovery because of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s.Under such a circumstance,withdrawal of treatment will inevitably be considered,although his family refused to do so.Consequently,acritical question must be answered:Who should make the decision?Ethical dilemma identification:Danny decided to withdraw the use of life-support,whilst his wife and adult children refused to do so.The ethical dilemma is illustrated by the following question:Who decides the withdrawal of treatment in a critical care setting?Analysis:To provide an opotional solution to this case and make the best moral decision,the current study will critically discuss this issue in conjunction with ethical principles,philosophical theories and the values statement of the European and Chinese nurses'codes of ethics.Additionally,the associated literature relative to this case are analysed before the decision-making.Ethical decision-making:The best ethical decision is Danny can decide whether to withhold or withdraw life-sustaining treatment.If his family is involved in the discussion,the medical staff should balance the ethical principles when they make the decision and allocate reasonable resources for patients.Results:In Danny's case,health professionals opted to respect his decision to withdraw treatment.The medical staff maintained an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with the family involved,and provided the appropriate intervention to collaborate with other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to perfect further ca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des of ethics Critical care DECISION-MAKING Ethical dilemmas Medical futility morals
下载PDF
The Status Quo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Moral Distress in Nurses in Tertiary Grade A Hospitals in Wuhan
3
作者 Jingjing Zhao Jing Xu Yiqing He 《Open Journal of Nursing》 2022年第7期537-547,共11页
Background: As medical technology has advanced, it has also made it possible to maintain end-stage life support for longer periods of time, but it has also been accompanied by a debate about ineffective care, nursing ... Background: As medical technology has advanced, it has also made it possible to maintain end-stage life support for longer periods of time, but it has also been accompanied by a debate about ineffective care, nursing is considered to be an ethically important profession, and nurses aim to achieve ethical goals such as providing the best possible care to patients, achieving high quality outcomes, but it is common when there are insufficient numbers of staff, inadequately trained staff, and organizational policies and procedures that make it difficult, or even impossible, for nurses to meet the needs of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This conflict results in moral distress for nurses, yet limited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is phenomenon.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urrent phenomenon of moral distress and its triggering factors in nurses in tertiary grade A hospitals in Wuhan, by targeting root causes and understanding the interplay between nurses and settings where moral distress occurs, interventions can be tailored to minimize moral distress with the ultimate goal of enhancing patient care. Method: Totally 384 nurses from clinical departments in 2 tertiary Grade A hospitals in Wuhan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Chinese version Moral Distress Scale-Revised (MDS-R). Result: The total score of moral distress was 47.41 ± 27.14, and the mean scores of moral distress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were 1.01 ± 0.53 and 1.19 ± 0.61, which were at a lower level. The main source of moral distress for nurses is related to end-of-life care and medical decision communication;Nurses’ moral distress scor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Conclusion: Hospital facility leaders and nursing managers need to train nurses to develop competency development such as reflection, empathy, communication, positive thinking,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to practice ethical dilemma response, and facilitate collaborative communication among healthcare members, so as to alleviate moral distress in nur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rses Moral Distress Futile care Root Cause Analysis
下载PDF
ICU护士保护病人权利的道德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张颖 石艳 +1 位作者 何伟 孙慧敏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44-47,58,共5页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保护病人权利的道德行为量表、护理专业自我概念量表、道德敏感性问卷对四川省9所医院的274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显示,ICU护士保护病人权利的道德行为得分为(110.49±15.93)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保护病人权利的道德行为量表、护理专业自我概念量表、道德敏感性问卷对四川省9所医院的274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显示,ICU护士保护病人权利的道德行为得分为(110.49±15.93)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是否接受道德/伦理培训、专业自我概念及道德敏感性是ICU护士保护病人权利的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ICU护士保护病人权利的道德行为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护理管理者可加强医院道德培训,提升ICU护士专业自我概念水平,制定针对性的道德敏感性培养计划,促进ICU护士保护病人权利的道德行为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护士 病人权利 道德行为 专业自我概念 道德敏感性
下载PDF
聊城地区医护人员安宁疗护认知及态度调查分析
5
作者 司洁如 齐晓英 +2 位作者 杨海涛 林艳玉 张红霞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7-353,共7页
目的调查聊城地区医护人员对安宁疗护的认知及态度现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安宁疗护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方法,于2022年1—6月选取404名聊城地区各级医院的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进行安宁疗护知识及态度问卷调查,... 目的调查聊城地区医护人员对安宁疗护的认知及态度现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安宁疗护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方法,于2022年1—6月选取404名聊城地区各级医院的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进行安宁疗护知识及态度问卷调查,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聊城地区医护人员安宁疗护的知识得分为(13.02±4.10)分,平均得分率为65.10%,态度得分为(38.67±5.64)分,平均得分率为64.50%。年龄(41~50)岁、接受过教育培训、医治或护理过中晚期患者、了解伦理道德和文化习俗与知识得分成正相关(P<0.05)。年龄(>50岁)、职称(副高级职称)、岗位(医疗)、医治或护理过中晚期患者会对态度得分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P<0.05)。结论聊城地区医护人员对安宁疗护的认知和态度处于中等水平,加强建设规范的安宁疗护体系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宁疗护认知及态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宁疗护 医护人员 伦理道德 医患沟通
下载PDF
NT-proBNP对有创机械通气小儿急性呼吸衰竭28 d内死亡的预测价值研究
6
作者 陈秀萍 李斯婕 +3 位作者 梁秀安 赵云柳 伍冬梅 林源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79-584,共6页
目的:研究氧合指数(OI)和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需要有创机械通气的急性呼吸衰竭(ARF)患儿28 d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2019年入住本院PICU的需要有创机械通气的111例ARF患儿,收集并分析患... 目的:研究氧合指数(OI)和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需要有创机械通气的急性呼吸衰竭(ARF)患儿28 d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2019年入住本院PICU的需要有创机械通气的111例ARF患儿,收集并分析患儿临床资料,包括儿童机械通气死亡风险评分Ⅲ(PRISMⅢ)、OI、NT-proBNP、机械通气后28 d内生存情况等。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ARF患儿28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T-proBNP、OI和年龄预测28 d生存情况的效果。结果:患儿中位年龄12个月(4.5~66个月),28 d内79例存活(71.17%),32例死亡(28.83%)。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OI显著升高,NT-proBNP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两组24 h内PRISMⅢ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I、NT-proBNP均为ARF患儿28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OI、NT-proBNP及三者联合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25 0、0.603 6、0.602 8和0.657 2,年龄+OI+NT-proBNP联合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结论:在ARF需机械通气患儿中,最初24 h的年龄、OI和NT-proBNP水平与28 d死亡风险相关;年龄、OI和NT-proBNP三者联合有助于早期识别ARF插管患儿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合指数 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 死亡风险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呼吸衰竭
下载PDF
安宁疗护护士道德困境体验质性研究的系统评价和Meta整合 被引量:1
7
作者 丁瑞欣 李明霞 +4 位作者 赵鑫月 张晓君 林树豪 孔浩鑫 王雪贝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3-116,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安宁疗护护士道德困境体验。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Embace、Cochrane Library、Scopus、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万方等数据库,收集与安宁疗护护士道德困境体验相关的质... 目的系统评价安宁疗护护士道德困境体验。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Embace、Cochrane Library、Scopus、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万方等数据库,收集与安宁疗护护士道德困境体验相关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3月。运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价。采用汇集性整合方法进行结果整合和归纳。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提炼出38个研究结果,归纳为9个类别,得到3个整合结果:安宁疗护实践中的道德挑战;道德困境触发负性情绪;调整与应对。结论安宁疗护护士具有复杂的道德困境,需要护理管理者重视其困境体验并提供多样化支持,以改善安宁疗护护士工作中的道德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宁疗护 护士 道德困境 质性研究 Meta整合
下载PDF
ICU患者家属决策困境研究现状及启示 被引量:3
8
作者 朱向伟 卢根娣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8-176,共9页
由于ICU环境的特殊性,家属探视时间被严格限制,家属不能与患者及时沟通以了解其意愿偏好,且疾病的突发性和临床的不确定性容易导致家属在决策时产生矛盾心理,从而陷入决策困境。概述了关于ICU患者家属决策困境的概念、评估工具、决策困... 由于ICU环境的特殊性,家属探视时间被严格限制,家属不能与患者及时沟通以了解其意愿偏好,且疾病的突发性和临床的不确定性容易导致家属在决策时产生矛盾心理,从而陷入决策困境。概述了关于ICU患者家属决策困境的概念、评估工具、决策困境产生的原因、由于决策困境产生的影响,以及决策困境的应对策略,以期为未来ICU患者家属决策困境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提高ICU患者家属代理决策质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患者健康结局,从而提高医疗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患者家属 代理决策 决策困境 道德困境 决策冲突
下载PDF
重症监护室护士道德困境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9
作者 许金玲 曾莉 +1 位作者 姜金霞 杜云海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59-64,共6页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护士道德困境的真实体验,为管理者制定干预措施,提高重症监护室护士幸福感,稳定护理队伍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护士道德困境的真实体验,为管理者制定干预措施,提高重症监护室护士幸福感,稳定护理队伍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关于重症监护室护士道德困境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7月24日。根据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推荐的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运用Meta整合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整合。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从纳入研究中提炼出36个主题,将其归纳成为10个新类别,综合成3个整合结果,即ICU护士经历道德困境受多种因素影响,护士遭遇道德困境时的情感体验,应对道德困境的策略。结论重症监护室护士存在一定程度的道德困境,护理管理者应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并制定和实施有效干预措施,以减少重症监护室护士道德困扰,促进护士生理心理健康发展,稳定护理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重症监护室 道德困境 道德决策 道德冲突 情感体验 应对策略 Meta整合
下载PDF
院前急救护士替代性创伤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0
作者 杨名 陈偶英 +7 位作者 杨红秀 黎芳 孙珞滢 周启兵 阳四元 张茜 田馨怡 谭婷 《护理管理杂志》 CSCD 2024年第10期849-854,共6页
目的了解院前急救护士替代性创伤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订院前急救护士替代性创伤恢复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灾难救助者替代性创伤问卷、中文版Jefferson同理心量表、中文版护士道德困境量表、中国大五人格调查问... 目的了解院前急救护士替代性创伤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订院前急救护士替代性创伤恢复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灾难救助者替代性创伤问卷、中文版Jefferson同理心量表、中文版护士道德困境量表、中国大五人格调查问卷简版及中文版医院磁性要素量表对长沙市197名院前急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院前急救护士灾难救助者替代性创伤问卷总分为(89.79±22.06)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经历过患者死亡、工作时长、是否接受过创伤相关培训及同理心、道德困境、人格特征、工作环境是影响院前急救护士替代性创伤发生的因素(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士替代性创伤发生率较高,患者死亡经历、工作时长、创伤相关培训及同理心、道德困境、人格特征、工作环境是影响院前急救护士替代性创伤发生的因素,管理者需针对其影响因素制订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护士 替代性创伤 同理心 道德困境 人格特征 工作环境
下载PDF
关怀伦理视域下医务人员的道德创伤与应对思考
11
作者 邵嵘青 王彧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78-1386,共9页
临床实践中的道德困境是造成医务人员道德创伤的重要因素。关怀伦理的核心思想是强调关怀和被关怀是人类的基本需要,这对防治医务人员道德创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梳理关怀伦理理论的基本思想,对医务人员的道德创伤进行解释和分析,... 临床实践中的道德困境是造成医务人员道德创伤的重要因素。关怀伦理的核心思想是强调关怀和被关怀是人类的基本需要,这对防治医务人员道德创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梳理关怀伦理理论的基本思想,对医务人员的道德创伤进行解释和分析,剖析造成创伤的主要原因为:医务人员个体具有脆弱性,自我关怀水平较低;不和谐的医患关系以及医患双方关怀关系的不对称;组织支持水平较低,缺乏关怀型伦理氛围。因此,以关怀为目标,通过提高医务人员的关怀素养和道德韧性,构建医患之间和谐的关怀关系,建立关怀环境、形成关怀型组织伦理氛围等途径能够缓解道德两难困境,这也是防治医务人员道德创伤及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的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创伤 关怀伦理 道德困境 自我关怀
下载PDF
机器人介入老年人护理的道德边界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紫燕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0-34,共5页
琼•特隆托的道德边界框架旨在通过对于道德边界的认识,意识到边界内外包含以及排除的东西,获得一种尊重和公正对待他人和世界的方式,对于阐明机器人介入老年人护理中的道德边界的复杂性,实现“好”的护理具有启发意义。通过引用琼•特隆... 琼•特隆托的道德边界框架旨在通过对于道德边界的认识,意识到边界内外包含以及排除的东西,获得一种尊重和公正对待他人和世界的方式,对于阐明机器人介入老年人护理中的道德边界的复杂性,实现“好”的护理具有启发意义。通过引用琼•特隆托的道德边界框架,概述并就道德与政治的边界、“道德观点”的边界和公共/私人的边界,对于机器人在介入老年人护理中的护理分配不平等、隐私侵入、情感欺骗以及责任归属困难等伦理争议予以回应,并基于关怀的伦理原则对于护理机器人的护理实践提出相应对策,以推进未来机器人介入护理的规范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老年人 护理 道德边界
下载PDF
道德伤害在临床护理中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孟俊彤 周璐 +3 位作者 夏晓琳 徐晓冰 曹婉璐 刘晔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120,共5页
阐述了道德伤害的概念发展、测量工具、影响因素、对护士的影响及三级预防。提出应研制符合中国文化的道德伤害量表,重视组织支持,制定三级预防措施,以促进临床护士的心理健康,稳定护理队伍。
关键词 护士 道德伤害 道德困境 创伤后应激障碍 职业倦怠 护理管理 心理护理 综述文献
下载PDF
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道德复原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4
作者 方莹 郑智慧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564-569,共6页
目的:调查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道德复原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9月至11月选取漳州市7所民营养老机构的225名养老护理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拉什顿道德复原力量表、护士道德困境量表、护士... 目的:调查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道德复原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9月至11月选取漳州市7所民营养老机构的225名养老护理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拉什顿道德复原力量表、护士道德困境量表、护士道德勇气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医院伦理氛围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养老护理员道德复原力与道德困境、道德勇气、社会支持、伦理氛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采用广义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养老护理员道德复原力的主要因素。结果: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道德复原力总分为41.00(35.00,47.00)分。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养老护理员道德复原力与道德困境得分、道德勇气得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64和0.279,P<0.01),与社会支持得分、伦理氛围得分均呈弱相关(P>0.05)。广义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道德勇气、道德困境是养老护理员道德复原力的主要影响因素(β值分别为0.041和0.216,P<0.01)。结论: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道德复原力处于中等水平。养老机构的管理者应制定相应措施提高养老护理员面对道德困境的处理能力、提升发挥道德勇气的内在潜质,从而提高养老护理员道德复原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护理员 道德复原力 道德困境 道德勇气
下载PDF
ICU护士工作投入与工作环境、道德困境关系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武宁 贺春艳 +1 位作者 李乐之 常淑莹 《全科护理》 2024年第1期160-163,共4页
目的:分析ICU护士工作环境、道德困境、工作投入现状,探讨三者的路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护理工作环境量表(PES)、道德困境量表(MDS)、工作投入量表(UWES)对长沙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的413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ICU护士工作... 目的:分析ICU护士工作环境、道德困境、工作投入现状,探讨三者的路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护理工作环境量表(PES)、道德困境量表(MDS)、工作投入量表(UWES)对长沙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的413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ICU护士工作环境得分为(90.61±13.53)分,道德困境总分中位数为47.00分,工作投入得分为(63.67±20.47)分;ICU护士的工作环境与工作投入呈正相关,道德困境与工作投入呈负相关(P<0.01);工作环境通过道德困境对工作投入的间接效应显著,道德困境的中介效应为0.076,占总效应的14.3%。结论:ICU护士工作环境、道德困境、工作投入现状仍需改善,建议护理管理者开展以ICU护士工作投入的影响路径为依据的干预策略,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减轻道德困境,最终提升ICU护士的工作投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重症监护病房 工作环境 道德困境 工作投入
下载PDF
从关怀伦理视角论古典儒家的道德教育基础与教师职责——基于儒家义务论与儒家美德伦理学的反思
16
作者 李明书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3期48-55,共8页
儒家与西方伦理学的比较自康德义务论至美德论的发展已有一段时间,受到康德义务论与美德论诠释儒家的影响,古典儒家的道德教育基础易于被视为理性的道德原则与美德,而教师的职责即在于教导学生如何实践道德原则与美德。关怀伦理学视角... 儒家与西方伦理学的比较自康德义务论至美德论的发展已有一段时间,受到康德义务论与美德论诠释儒家的影响,古典儒家的道德教育基础易于被视为理性的道德原则与美德,而教师的职责即在于教导学生如何实践道德原则与美德。关怀伦理学视角进入儒家研究领域之后,认为道德教育的基础是自然情感的关怀,以关怀为基础,才能真诚地行使道德原则与美德。以关怀伦理视角反思义务论与美德论,可证明古典儒家的道德教育也是以关怀为基础,而教师的职责应是教导学生发挥关怀的情感以从事道德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怀伦理 古典儒家 道德教育 教师 职责
下载PDF
儒家关怀思想:关怀伦理发展的另一种可能——从弗吉尼亚·赫尔德关怀伦理说起
17
作者 金雪琴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4年第4期63-71,共9页
作为关怀伦理学中实践与价值进路的代表人物,弗吉尼亚·赫尔德在探讨关怀与正义关系的过程中,将关怀伦理的探讨范围由私人领域扩展到公共领域,并认为关怀的价值具有普遍性。赫尔德试图重构道德评价标准的努力在当今世界具有深刻的... 作为关怀伦理学中实践与价值进路的代表人物,弗吉尼亚·赫尔德在探讨关怀与正义关系的过程中,将关怀伦理的探讨范围由私人领域扩展到公共领域,并认为关怀的价值具有普遍性。赫尔德试图重构道德评价标准的努力在当今世界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意义,但其构建的关怀伦理理论体系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即缺乏对道德运气的考虑,对关怀者提出过高的要求,并且对关怀的规范性、普遍性考虑不足,也无法解决关系与美德之间的悖论。儒家从亲亲关系出发,构建了一套普遍关怀的体系。这一体系以人之本性阐明行动者应当如此行事,也更符合行动者的道德直觉,具体表现在儒家以“命”对道德运气作出有效说明,以“礼”为关怀的规范性保障,通过推扩亲亲之情实现民胞物与,并且突出父子之间的关怀包含规劝的义务,这给予赫尔德关怀伦理思想新的诠释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吉尼亚·赫尔德 关怀伦理 儒家伦理 道德评价标准
下载PDF
公正与关爱之间:论学校体验式德育
18
作者 方红 《教育参考》 2024年第5期42-45,68,共5页
我国道德教育实践存在重认知提升、轻情感驱动的困境,造成道德教育外部教育投入高、学生德性增长效能低。公正取向的道德教育重在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尚规约教化、化外而成内,是为外烁;关爱取向的道德教育重视道德情感等非理性因素... 我国道德教育实践存在重认知提升、轻情感驱动的困境,造成道德教育外部教育投入高、学生德性增长效能低。公正取向的道德教育重在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尚规约教化、化外而成内,是为外烁;关爱取向的道德教育重视道德情感等非理性因素的驱动力,尊心有所悟、缘外而内生,是为内发。而以公正取向为基础、以生活情境为介质,将情感驱动植入道德教育实践,能够让学生与生活对话、促使外烁的德性教化与内发的德性情感融合,在公正与关爱之间建构体验式德育,突破当下道德教育的困境,促进学生良好德性的养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正取向 关爱取向 体验式德育
下载PDF
重症监护室护士道德困境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5
19
作者 章志伟 王霞 +2 位作者 王建宁 曹英 钟清玲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73-1077,共5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护士道德困境与职业倦怠现状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中文版护士道德困境量表和护士职业倦怠问卷,于2013年6月和7月对南昌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105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道...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护士道德困境与职业倦怠现状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中文版护士道德困境量表和护士职业倦怠问卷,于2013年6月和7月对南昌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105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道德困境总均分为43.03±10.72;护士职业倦怠总均分为60.59±17.86。护士道德困境与职业倦怠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224(P<0.05)。道德困境与情感耗竭、去人格化、职业倦怠呈正相关,与个人成就感呈负相关。结论护士道德困境可导致临床护士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和职业倦怠,使个人成就感降低。护理管理者可采取多种途径且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使其克服道德困境,远离职业倦怠,保证临床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护士 道德困境 职业倦怠
下载PDF
我国遗体捐献现状及其制约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46
20
作者 柏宁 孙福川 岳长红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5年第4期59-60,共2页
遗体捐献对于科学普及、医学进步、殡葬改革、移风易俗和文明建设都有深远的社会意义。我国的遗体捐献起步较晚、发展缓慢。据对各地目前遗体捐献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对遗体捐献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伦理观念障碍、法治建设滞后、人文关怀缺... 遗体捐献对于科学普及、医学进步、殡葬改革、移风易俗和文明建设都有深远的社会意义。我国的遗体捐献起步较晚、发展缓慢。据对各地目前遗体捐献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对遗体捐献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伦理观念障碍、法治建设滞后、人文关怀缺乏等诸多因素,这些是推动我国遗体捐献事业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体捐献 伦理观念 政策法规 人文关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