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4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Optimal Method for High-Resolution Population Geo-Spatial Data
1
作者 Rami Sameer Ahmad Al Kloub 《Computers, Materials & Continua》 SCIE EI 2022年第11期2801-2820,共20页
China' Mainland has a poor distribution of meteorological stations.Existing models’estimation accuracy for creating high-resolution surfaces of meteorological data is restricted for air temperature,and low for re... China' Mainland has a poor distribution of meteorological stations.Existing models’estimation accuracy for creating high-resolution surfaces of meteorological data is restricted for air temperature,and low for relative humidity and wind speed(few studies reported).This study compared the typical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and autoencoder-based residual neural network(hereafter,residual network for short)in terms of predicting three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namely air temperature,relative humidity,and wind speed,using data from 824 monitoring stations across China’s mainland in 2015.The performance of the two models was assessed using a 10-fold cross-validation procedure.The air temperature models employ basic variables such as latitude,longitude,elevation,and the day of the year.The relative humidity models employ air temperature and ozone concentration as covariates,while the wind speed models use wind speed coarse-resolution reanalysis data as covariates,in addition to the fundamental variables.Spatial coordinates represent spatial variation,while the time index of the day captures time variation in our spatiotemporal models.In comparison to GAM,the residual network considerably improved prediction accuracy:on average,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R2 of the three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rose by 0.21,CV root-mean square(RMSE)fell by 37%,and the relative humidity model improved the most.The accuracy of relative humidity models was considerably improved once the monthly index was included,demonstrating that varied amounts of temporal variables are crucial for relative humidity models.We also spoke about the benefits and drawbacks of using coarse resolution reanalysis data and closest neighbor values as variables.In comparison to classic GAMs,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residual network model may considerably increase the accuracy of national high spatial(1 km)and temporal(daily)resolution meteorological data.Our findings have implications for high-resolution and high-accuracy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 mapping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chine learning remote sensing GEOGRAPHY disaster management geo-spatial analysis
下载PDF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TOTAL CONTENTS(Vol.9 lssues 1-4,2006)
2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2006年第4期311-312,共2页
关键词 TOTAL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TOTAL CONTENTS Vol.9 lssues 1-4 2006
下载PDF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TOTALCONTENTS (Vol.8 lssues1-4,2005)
3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2005年第4期311-312,共2页
关键词 GIS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TOTALCONTENTS Vol.8 lssues1-4 2005
下载PDF
Overcoming Object Misalignment in Geo-Spatial Datasets
4
作者 Ismail Wadembere Patrick Ogao 《Journal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2014年第4期307-316,共10页
In integrating geo-spatial datasets, sometimes layers are unable to perfectly overlay each other. In most cases, the cause of misalignment is the cartographic variation of objects forming features in the datasets. Eit... In integrating geo-spatial datasets, sometimes layers are unable to perfectly overlay each other. In most cases, the cause of misalignment is the cartographic variation of objects forming features in the datasets. Either this could be due to actual changes on ground, collection, or storage approaches used leading to overlapping or openings between features.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n alignment method that uses adjustment algorithms to update the geometry of features within a dataset or complementary adjacent datasets so that they can align to achieve perfect integration. The method identifies every unique spatial instance in datasets and their spatial points that define all their geometry;the differences are compared and used to compute the alignment parameters. This provides a uniform geo-spatial features’ alignment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changes in the different datasets being integrated without affecting the topology and attribu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ject-Based GEOMETRY ALIGNMENT geo-spatial Management
下载PDF
Coastline Security Engineering Using Geo-Spatial Approach: Case of Chabahar Port, Iran
5
作者 Sharareh Pourebrahim Mehrdad Hadipour Mazlin Bin Mokhtar 《Journal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2014年第3期236-245,共10页
Regarding the special potential of ports located on international coastlines such as Makoran Sea (Iran) for goods and human smuggling, national level of coastline security is very important. They can play a significan... Regarding the special potential of ports located on international coastlines such as Makoran Sea (Iran) for goods and human smuggling, national level of coastline security is very important. They can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power and security. Based on military reviews and analyses, police location and monitoring field view in the coastlines are strategic issues in modern security development. This research proposes a tool for development of coastal roads and coastal walking routes in the deployment of police. The main focuses are monitoring field view and accessibility to the strategic coastline. GIS tool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producing important security maps. Chabahar Port in Iran, as the most important port of Makoran Sea, has been selected as the study area, regarding its strategic role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security. Research method focused on these major axes: successful establishment of police stations in shoreline for increasing monitoring and coastal security and suitable patrol of patrol police car in the coastal roads. This study adopts a scientific approach to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and future development in urban and security planning in coastal towns in the national and regional lev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CURITY COASTLINE geo-spatial APPROACH
下载PDF
Measuring urban sprawl in Beijing with geo-spatial indices 被引量:12
6
作者 JIANG Fang LIU Shenghe +1 位作者 YUAN Hong ZHANG Qi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7年第4期469-478,共10页
有关关于在最近的中国的快速的城市的生长,这研究作为一个盒子拿北京;提出那城市散漫能从空间配置被测量,城市的生长效率;外部影响,;然后为测量开发一个 geo 空间的索引系统散漫, 13 指示物的一个总数。以便计算这些索引,不同... 有关关于在最近的中国的快速的城市的生长,这研究作为一个盒子拿北京;提出那城市散漫能从空间配置被测量,城市的生长效率;外部影响,;然后为测量开发一个 geo 空间的索引系统散漫, 13 指示物的一个总数。以便计算这些索引,不同来源数据被选择包括土地利用图,以前的陆地使用计划,陆地价格;floor-area-ratio 样品,高速公路的数字化的地图;市中心,人口;GDP 统计数据,等等。各种各样的 GIS 空间分析方法习惯于这些索引进 100m × 100m 房间的 spatialize。而且,一综合城市散漫索引被这 13 个索引的重量和计算。应用程序结果显示那个 geo 空间的索引系统能捕获大多数典型特征;内部差异城市散漫。在北京的构造土地保持了快与大数量成长,低效率;混乱空间配置,显示一个典型散漫趋势。下列特定散漫特征被每指示物识别:(1 ) 散漫的典型空间配置:明显的破碎;风景的不规则典型不连续的开发的由于陆地使用的失败的实施计划的、不妥当的模式,长带开发;跳蛙游戏开发;(2 ) 低效率散漫:低发展密度,低人口密度;在最新发达的区域的经济输出;(3 )negative 影响农业,环境;城市生命。根据综合散漫索引,在北部分的散漫数量比那大在南部,但是散漫程度在交谈情况;大多数散漫区域包括近的郊区的边缘的区域;在高速公路之间的区域,等等。四散漫模式被识别:随机在城市的穗的扩大,长带开发沿着或在高速公路之间,工业土地的散布开发,城市的住处的跳蛙游戏开发;工业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城市蔓延 测度 分析
下载PDF
Digital Watermark-based Security Technology for Geo-spatial Graphics Data 被引量:2
7
作者 JIA Peihong CHEN Yunzhen +1 位作者 MA Jinsong ZHU Dakui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6年第3期276-281,共6页
The paper presents a set of techniques of digital watermarking by which copyright and user rights messages are hidden into geo-spatial graphics data, as well as techniques of compressing and encrypting the watermarked... The paper presents a set of techniques of digital watermarking by which copyright and user rights messages are hidden into geo-spatial graphics data, as well as techniques of compressing and encrypting the watermarked geo-spatial graphics data. The technology aims at tracing and resisting the illegal distribution and duplication of the geo-spatial graphics data product, so as to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data producer’s rights as well as to facilitate the secure sharing of geo-spatial graphics data. So far in the GIS field throughout the world, few researches have been made on digital watermarking. The research is a novel exploration both in the field of security management of geo-spatial graphics data and in the applications of digital watermarking technique. An application software employing the pro- posed technology has been developed. A number of experimental tests on the 1∶500,000 digital bathymetric char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1∶10,000 digital topographic map of Jiangsu Province have been conducted to verify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techn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水印 安全性 地理空间图形数据 南海
下载PDF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ystem for Developing Tourism Industry in Kandy District, Sri Lanka
8
作者 T. M. S. P. K. Thennakoon H. M. G. D. Welagedara 《Chinese Business Review》 2017年第9期436-446,共11页
下载PDF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TOTAL CONTENTS(VOL.13 ISSUES 1-4,2010)
9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2010年第4期311-312,共2页
关键词 2010 VOL.13 ISSUES 1-4 2010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TOTAL CONTENTS TOTAL
原文传递
基于地理探测器和GIS的云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0
作者 郭帅龙 杨建欣 +4 位作者 马长乐 龚郁舒 高灿 康新玲 李瑞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9-78,共10页
以云南省777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使用Arc GIS10.7工具,综合采用空间自相关、最邻近指数、标准差椭圆、核密度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多种方法,从自然、社会和文化三大维度探析云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云南... 以云南省777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使用Arc GIS10.7工具,综合采用空间自相关、最邻近指数、标准差椭圆、核密度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多种方法,从自然、社会和文化三大维度探析云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云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上整体呈现出“滇西密、滇东疏、西北密、东北疏、东南密、西南疏”的分布格局.(2)云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指向性和集聚性,全省整体呈现出“三核状”分布格局,表现为集聚与分散相结合的分布形态.其中整体及局部指向性均为“西北至东南指向”.空间分布集聚性上,高密度区主要分布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滇南)、保山市(滇西)、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丽江市(滇西北).(3)自然、人文、社会和政策导向等因素的相互耦合作用形成了云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水资源储量、人均GDP、道路通车里程、少数民族占比与文化多样性指数等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空间分布 地理探测器 Arc GIS 影响因素 云南省
下载PDF
地理空间认知视域下政务地图编制方法
11
作者 吴雪涛 郭婉君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3-167,173,共6页
目前虽然导航地图和电子地图被广泛应用,但传统地图因其确定尺度对用户空间认知更为友好,功能优势仍然突显。本文从地理空间认知出发,基于该领域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结合对省级政务地图应用服务情况的分析,提出政务地图编制设计的方法:... 目前虽然导航地图和电子地图被广泛应用,但传统地图因其确定尺度对用户空间认知更为友好,功能优势仍然突显。本文从地理空间认知出发,基于该领域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结合对省级政务地图应用服务情况的分析,提出政务地图编制设计的方法:(1)在遵循地图综合原则下,地图要素选取、表达、图面设计和注记的针对性设计;(2)开展制图表达地理空间分区与制图等级划分的基本方法,以满足政务地图设计中地理要素可视化表达要求;(3)通过制图要素表达分级,优化地图数据结构,满足地图编制快速配置需要,以及多尺度成图快速制图或单一成图尺度自适应空间表达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空间认知 地图要素选取 地理空间分区 制图要素表达等级
下载PDF
多源数据挖掘的北京“Z世代”职住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12
作者 张彭飞 张景秋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47-56,共10页
利用2021年9月至12月的手机信令数据、POI及网络数据等多源数据,以前人对北京城市职住空间研究的结论为参照系,对空间错位指数进行测度与比较,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挖掘居住和工作在北京中心城区出生于1995-2010年的“Z世代”群体... 利用2021年9月至12月的手机信令数据、POI及网络数据等多源数据,以前人对北京城市职住空间研究的结论为参照系,对空间错位指数进行测度与比较,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挖掘居住和工作在北京中心城区出生于1995-2010年的“Z世代”群体居住—就业空间的职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北京“Z世代”的居住空间和就业空间总体呈现多集聚小组团的特点,且与北京城市居住—就业中心的总格局基本一致,但空间错位指数要高于全年龄段;2)所在地区的生活设施配置、交通条件是影响“Z世代”对居住地和工作地选择的主要因素,房价也是影响居住地选择的重要因素;3)“Z世代”的职住空间选择影响因子均存在交互作用,表现为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说明居住地和工作地选择受到多个条件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数据 职住空间 Z世代 空间错位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泰山油松空间分布特征及生长状态分析
13
作者 王哲 韩芳 +3 位作者 李传荣 李坤 翟慧宁 王志勇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为探究泰山油松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生长状态的变化规律,分析环境变量对泰山油松生长状态的影响,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森林资源清查“一张图”数据,建立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空间分布的地形信息图谱,提取研究区2000—2018年油松生... 为探究泰山油松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生长状态的变化规律,分析环境变量对泰山油松生长状态的影响,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森林资源清查“一张图”数据,建立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空间分布的地形信息图谱,提取研究区2000—2018年油松生长季的最大NDVI表征油松的生长状态并分析其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油松纯林主要分布在海拔850~1500 m的北坡、东北坡和西北坡(面积占比为40%~90%),油松混交林主要分布在海拔400~1050 m、1300~1450 m的山坡、山谷、山脊和东北坡、东坡、西南坡(面积占比为20%~30%);(2)2000—2018年,油松整体的生长状态呈向好的趋势,NDVI显著增大(9.82%)和极显著增大(13.56%)区域的面积占比明显大于显著减小(4.48%)和极显著减小(2.69%)区域的面积占比;(3)油松林在海拔600~1400 m、坡度<5°和25°~55°、土层厚度>35 cm的区域和北坡、西坡、西北坡的生长状态较好。通过对泰山油松林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生长状态的分析,总结了利于油松生长的立地条件,为泰山油松林健康养护和古树名木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空间分布特征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地形信息图谱 立地因子
下载PDF
面向跨视角地理定位的感知特征融合网络
14
作者 王嘉怡 陈子洋 +1 位作者 袁小晨 赵艮平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5-262,共8页
跨视角地理定位是指同一地理目标可通过检索多个平台视角(无人机、卫星和街景)进行位置定位。这类定位任务主要挑战是不同视角点间的剧烈变化,降低了模型的检索性能。目前跨视角地理定位的网络存在以下的问题。由于地理目标具有尺度和... 跨视角地理定位是指同一地理目标可通过检索多个平台视角(无人机、卫星和街景)进行位置定位。这类定位任务主要挑战是不同视角点间的剧烈变化,降低了模型的检索性能。目前跨视角地理定位的网络存在以下的问题。由于地理目标具有尺度和角度的多样性,当前网络在感知目标信息时容易受到局部区域的干扰。属于同一类别中的不同视角,它们的角度差异很大。因此,提出了面向跨视角地理定位的感知特征融合网络(PFFNet)来学习位置感知特征并在每个视角之间建立语义关联。在PFFNet中的每个视角,搭建分流上下文嵌入网络(SCENet)作为骨干网络分别提取每个视角的上下文关联特征信息并构建目标位置的编码空间。在跨视角地理定位数据集University-1652上,将提出的方法与最先进的方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感知特征融合网络在大规模数据集中取得了较高的自适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视角地理定位 位置感知 嵌入网络 细粒度空间嵌入 上下文关联特征空间
下载PDF
“水—土—能—粮—碳”适配度的空间异质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15
作者 陈红 周思姝 韩哲英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5-122,共8页
识别省域尺度“水—土—能—粮—碳”适配度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对因地制宜精准制定农业环境治理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构建协调适配度测度模型,测算31个省份的“水—土—能—粮—碳”适配度,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模... 识别省域尺度“水—土—能—粮—碳”适配度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对因地制宜精准制定农业环境治理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构建协调适配度测度模型,测算31个省份的“水—土—能—粮—碳”适配度,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其空间集聚规律和分布特征,并对影响适配度的驱动因子进行探测,结果表明:我国2007—2019年总体适配度波动幅度不大,适配度临界区间的地区所占比重最大;适配度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按东北、中原、东南、西南、西北依次递减,局部地区呈现聚类情况;影响适配度异质性的主要因素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技术提供、农业项目财政拨款、劳动力水平、土地城镇化,此外,各因素的交互作用增加了对适配度的影响强度,且协调适配区影响适配度的主导因素是技术进步,临界适配区影响适配度的主导因素是劳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配度 水—土—能—粮—碳 空间自相关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中国非遗旅游发展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基于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的分析
16
作者 何小芊 夏云帆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23年第4期20-28,35,共10页
以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统计方法分析中国非遗旅游发展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在空间分布上呈集聚型,省域尺度空间分布差异较大。(2)非遗旅游项目的空间集聚性与异... 以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统计方法分析中国非遗旅游发展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在空间分布上呈集聚型,省域尺度空间分布差异较大。(2)非遗旅游项目的空间集聚性与异质性显著,存在2个极高密度区、3个次高密度区和4个小聚集区,整体呈现出西南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聚集的空间格局。(3)非遗旅游项目的空间格局受旅游业发展水平影响最大,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消费能力的影响虽然较小,但从交互作用来看,在二者与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共同作用下会对非遗旅游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研究结论表明中国非遗旅游发展尚处于以资源为基础、政府推动为主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旅游 空间特征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东北地区大豆单产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晨 褚琳 +4 位作者 杨喆 杨镇豪 张歆雅 王天巍 蔡崇法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08-119,共12页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大豆主产区,东北地区的大豆生产成为解决大豆进出口产需问题的核心。明晰东北地区大豆单产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保卫“黑土粮仓”和夯实粮食安全“压舱石”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大豆主产区,东北地区的大豆生产成为解决大豆进出口产需问题的核心。明晰东北地区大豆单产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保卫“黑土粮仓”和夯实粮食安全“压舱石”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采用多特征随机森林的分类方法,提取2022年大豆种植空间分布信息,结合多时相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数据与实测产量建立大豆估产模型,明晰区域大豆单产空间分异特征,运用地理探测器定量解析大豆单产空间分异特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22年东北地区大豆种植面积的总体提取精度达89.48%,Kappa系数为0.89,与统计数据之间的决定系数(R2)为0.92。大豆种植面积由北向南递减,大豆种植区主要分布于松嫩平原地区,重心位于绥化市。2)2022年东北地区大豆平均单产为2 514.08 kg/hm^(2),与实测产量之间的R2为0.72。大豆单产空间分布集聚性显著(P<0.01),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3)土壤类型、土壤pH值和大豆补贴是解释大豆单产空间分异特征最重要的3种单因子,q值分别为0.27、0.24和0.24。年均降雨∩年均积温、年均降雨∩大豆补贴以及土壤类型∩大豆补贴是解释大豆单产空间分异特征最重要的3对交互因子,q值分别为0.44、0.40和0.40。人为因素对大豆单产差异影响显著(P<0.01),大豆补贴、大豆粮价、农业灌溉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肥料价格和文盲率的较佳影响范围分别为4 801~7 500元/hm^(2)、5 601~5 800元/t、13.6×10^(4)~26.4×10^(4)hm^(2)、252×10^(4)~436×10^(4)kW、2 500~2 602元/t以及1.4%~1.8%。东北地区大豆单产在空间上呈现由北向南递减的趋势,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大豆单产空间分异受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自然因素起主导作用,人为因素起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降雨 作物 空间分异特征 地理探测器 东北地区 多特征随机森林 大豆单产
下载PDF
多尺度下西南喀斯特山地城市内涝空间分布特征与驱动力分析:以贵阳市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郑佳薇 尹昌应 +2 位作者 戴丽 周方 赵禹韩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46,共14页
【目的】针对现有城市内涝空间格局及驱动因素研究多集中于平原地区,难以为喀斯特山地城市提供参考这一问题,【方法】以贵阳市为研究区,建立2016—2020年内涝数据集,运用核密度估计法、标准差椭圆法和全局空间自相关探究内涝空间分布特... 【目的】针对现有城市内涝空间格局及驱动因素研究多集中于平原地区,难以为喀斯特山地城市提供参考这一问题,【方法】以贵阳市为研究区,建立2016—2020年内涝数据集,运用核密度估计法、标准差椭圆法和全局空间自相关探究内涝空间分布特征,并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在多尺度上(即250 m、500 m和1 000 m)揭示贵阳市内涝的驱动机制。【结果】结果表明:(1)贵阳市内涝具有集聚效应,集聚中心位于云岩区和南明区,内涝分布方向经历了由“南-北”向“东南-西北”的转变;(2)城市空间结构、土地利用类型、地形和人口密度是内涝的主要驱动因子,特别是城市空间结构中容积率对内涝的驱动力最强,q值为0.374;(3)各驱动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类型以双因子增强为主,其中容积率∩建筑拥挤度的协同作用对内涝的影响最显著,q值为0.574;(4)内涝与城市空间结构、土地利用类型、地形间的相关性随研究尺度的增加而减弱,而土壤和地质则相反。【结论】内涝多集聚于云岩区和南明区;影响内涝发生的主要因素是城市空间结构、土地利用类型、地形和人口;内涝影响因素具有较强的尺度效应,因此结合研究区特点确定适当的尺度,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内涝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 喀斯特 山地城市 内涝 地理探测器 城市空间结构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空间形态对PM_(2.5)与O_(3)污染空间异质性特征的影响研究
19
作者 叶深 王鹏 +2 位作者 黄祎 折远洋 丁明军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71-1784,共14页
城市空间形态作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及社会经济空间结构聚合体反映了城市化进程,探究城市空间形态及PM_(2.5)与O_(3)污染对区域大气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十三五”规划期间长三角城市群空气质量监测站及气象站观测数据、中国土地... 城市空间形态作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及社会经济空间结构聚合体反映了城市化进程,探究城市空间形态及PM_(2.5)与O_(3)污染对区域大气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十三五”规划期间长三角城市群空气质量监测站及气象站观测数据、中国土地覆盖数据(China Land Cover dataset)、人口密度及夜间灯光遥感影像从城市空间格局指数(城市建设用地紧凑度、城市建设用地边缘密度、城市建设用地斑块密度等)及城市空间结构指数(城市夜间平均夜光遥感指数、城市人口密度、城市通勤度等)角度计算城市空间形态指数,并运用地理探测器解析PM_(2.5)与O_(3)污染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1)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城市PM_(2.5)年均质量浓度值较2016年下降15.9%,而MDA8 O_(3)年均质量浓度值增长9.94%;PM_(2.5)与O_(3)季节质量浓度时空分异特征显著,其相关性系数体现出“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特征。2)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空间形态指数时空分异特征强于气象要素。除2019-2020年交通通勤度和城市建设用地紧凑度分别出现短暂44.8%和5.86%下降外,其余指数均逐年上升;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空间形态指数受空间异质性影响整体呈“北高、中部次之、南低”的特征。3)城市建设用地紧凑度是长三角城市群城市PM_(2.5)与O_(3)污染的最主要城市空间格局影响因子,对PM_(2.5)质量浓度值、MDA8 O_(3)质量浓度值及PM_(2.5)与O_(3)浓度相关性解释率分别为0.259、0.419和0.258。研究结果揭示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的主要空间形态指数将增强城市PM_(2.5)与O_(3)污染空间异质性特征,为探明城市化扩张背景下大气污染物的空间演化规律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城市空间形态 多源数据 PM_(2.5)与O_(3)污染物 地理探测器 空间异质性
下载PDF
2022年北京冬奥会网络关注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华玉 陈国艺 魏德样 《体育教育学刊》 2023年第5期76-82,共7页
基于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百度指数,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局部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2022年北京冬奥会网络关注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时间层面,北京冬奥会网络关注度整体呈现为凸型波动双峰曲线... 基于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百度指数,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局部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2022年北京冬奥会网络关注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时间层面,北京冬奥会网络关注度整体呈现为凸型波动双峰曲线。(2)空间层面,北京冬奥会网络关注度空间分布呈集聚态势,表现为高关注度与低关注度省域在空间上显著聚集,冷热点格局则以“胡焕庸线”为分界,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空间特征分布差异。(3)北京冬奥会网络关注度时空分布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互联网普及率及体育发展水平因素的影响。三大因素所包含的9个探测因子对北京冬奥会网络关注度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解释力,任意2个因子进行交互探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双因子增强或非线性增强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冬奥会 网络关注度 冰雪运动 空间自相关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