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过去是一面镜子:《亚当·比德》中的社会伦理问题 被引量:10
1
作者 殷企平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9-88,共10页
评论家们不是把《亚当.比德》简单地视为田园生活方式的挽歌,就是把它看作为新兴统治阶级服务的一项霸权课题。然而,如果我们从社会伦理的角度来细读《亚当.比德》的文本,就不难发现乔治.爱略特恰恰奏出了霸权主旋律的反调,奏出了一组... 评论家们不是把《亚当.比德》简单地视为田园生活方式的挽歌,就是把它看作为新兴统治阶级服务的一项霸权课题。然而,如果我们从社会伦理的角度来细读《亚当.比德》的文本,就不难发现乔治.爱略特恰恰奏出了霸权主旋律的反调,奏出了一组质疑速度、质疑“现金联结”、质疑社会伦理道德失范这一现实的音律。《亚当.比德》中的故事是要为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化社会提供一面可供参照的镜子,让生活于“现在”的人们看看人类丢失了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爱略特 小说 《亚当·比德》 社会伦理
下载PDF
社会责任与女性道德完善——乔治·爱略特后期创作中的伦理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夏文静 吕美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8-103,共6页
作为维多利亚时期公认的道德大师,乔治·爱略特创作中始终贯穿着对伦理道德问题的关注。但在爱略特创作的前后两个时期,不仅创作内容具有截然不同的特点,其伦理意蕴也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在各种思潮涌现、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下,在文... 作为维多利亚时期公认的道德大师,乔治·爱略特创作中始终贯穿着对伦理道德问题的关注。但在爱略特创作的前后两个时期,不仅创作内容具有截然不同的特点,其伦理意蕴也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在各种思潮涌现、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下,在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爱略特创作的侧重点从创作前期对具体道德活动现象的关注转变为对抽象道德意识现象的思考。其中在斯宾诺莎《伦理学》影响下的社会责任论和孔德实证主义关照下女性道德的自我完善是爱略特后期创作中伦理思考的重中之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爱略特 文学伦理学批评 社会责任 道德完善
下载PDF
《亚当·贝德》与《圣经》的互文性解读 被引量:1
3
作者 叶梅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74-77,共4页
《圣经》是西方文化的源头之一,它对西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为维多利亚时期最优秀的女性小说家之一,乔治·爱略特的作品常常弥漫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其第一部长篇小说《亚当·贝德》中的人物、场景、结构和主题与《... 《圣经》是西方文化的源头之一,它对西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为维多利亚时期最优秀的女性小说家之一,乔治·爱略特的作品常常弥漫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其第一部长篇小说《亚当·贝德》中的人物、场景、结构和主题与《圣经》相互呼应,呈现出互文性特征。但乔治·爱略特对于《圣经》故事的借用不是简单的重复和复制,而是在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基础上的借鉴、吸收和改造。互文性为读者提供了新的研究角度,有利于理解作者为宗教道德主题服务的叙事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艾略特 《亚当·贝德》 《圣经》 互文性
下载PDF
乔治·艾略特早期作品中的成年礼原型
4
作者 廖晖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130-133,共4页
乔治·艾略特早期作品中的叙事模式与远古成年礼仪式有着同构关系。主人公都实现了由自我中心主义到获得完整自我意识的道德进步。服从是实现成年礼的首要条件。磨难使个体意识到自我的力量与弱点,从而调整意识自我,以更开阔的视野... 乔治·艾略特早期作品中的叙事模式与远古成年礼仪式有着同构关系。主人公都实现了由自我中心主义到获得完整自我意识的道德进步。服从是实现成年礼的首要条件。磨难使个体意识到自我的力量与弱点,从而调整意识自我,以更开阔的视野认识客观世界的真实联系及自我与集体的联系。个体对记忆的虔诚及其对集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使个体自身以及个体与集体内部能够重新统一对立的力量,最终结束其成长过程的边缘姿态,实现对社会意识形态的认同和皈依。对成年礼原型的模仿体现了作者对个人及社会道德进步的倡导与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艾略特 成年礼 原型批评 《亚当·贝德》 《织工马南传》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
下载PDF
乔治·爱略特笔下的“失乐园和复乐园”——析《亚当·贝德》中的圣经原型 被引量:1
5
作者 郑家顺 黎敏 《茂名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63-65,共3页
圣经是西方文学的奠基石之一,大多数的西方学者都受到圣经文学的影响。作为十九世纪英国的女作家,乔治.爱略特的作品常常弥漫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其代表作《亚当.贝德》更显示了深厚的圣经文化内涵。探讨这部小说的主题和基督教文化对乔治... 圣经是西方文学的奠基石之一,大多数的西方学者都受到圣经文学的影响。作为十九世纪英国的女作家,乔治.爱略特的作品常常弥漫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其代表作《亚当.贝德》更显示了深厚的圣经文化内涵。探讨这部小说的主题和基督教文化对乔治.爱略特的影响可以应用诺思罗普.弗莱的原型理论,从圣经原型的角度出发,分析《亚当.贝德》中的各类人物形象,以及小说的结构和情节。在此,读者可以从新的角度来欣赏这部经典之作,探究乔治.爱略特的宗教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理论 乔治·爱略特 《亚当·贝德》 宗教观
下载PDF
从《亚当·比德》看爱略特的人文主义思想
6
作者 韩晓华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5期95-96,共2页
本文以乔治·爱略特的一部早期小说《亚当·比德》为例,分析了作者渗透在这部作品中的人文主义思想,主要包括其同情意识思想、因果报应思想、利他主义思想及其对传统价值的尊崇几方面;并进一步探讨了爱略特人文主义思想的形成... 本文以乔治·爱略特的一部早期小说《亚当·比德》为例,分析了作者渗透在这部作品中的人文主义思想,主要包括其同情意识思想、因果报应思想、利他主义思想及其对传统价值的尊崇几方面;并进一步探讨了爱略特人文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本文指出:爱略特的人文主义思想与她从小所受的基督教信仰以及费尔巴哈、孔德等人的影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当·比德》 乔治·爱略特 人文主义思想
下载PDF
自由的重构:《一位女士的画像》中的婚姻与自我 被引量:18
7
作者 毛亮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6-55,共10页
本文从伦理的角度解读了亨利·詹姆斯的《一位女士的画像》,讨论了这部小说对于詹姆斯小说创作的重要性。本文认为这部小说脱离了詹姆斯之前小说的模式,也超出了美国小说中"浪漫传奇"的传统。通过对女主人公经历的描写,... 本文从伦理的角度解读了亨利·詹姆斯的《一位女士的画像》,讨论了这部小说对于詹姆斯小说创作的重要性。本文认为这部小说脱离了詹姆斯之前小说的模式,也超出了美国小说中"浪漫传奇"的传统。通过对女主人公经历的描写,小说批评了美国意识中抽象和空洞的自由观念;通过对维多利亚小说中典型婚姻情节的拓展和改写,说明了社会伦理形式是个人意识自我实现的基础。《一位女士的画像》开创了詹姆斯成熟时期小说创作的基本形式;其中,个体的道德成长过程需要"社会性意识"的培养和对于个人主义思想的扬弃。詹姆斯成熟时期的小说不仅表现了个人意识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也表现了个人对于社会形式的自觉认同。《一位女士的画像》之后的詹姆斯小说糅合了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于伦理理想的表现,体现了詹姆斯作为一个美国作家对于自身文化和思想传统的审视和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利·詹姆斯 乔治·爱略特 《一位女士的画像》 婚姻情节 社会与伦理形式 个人自由与个人主义传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