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艺术歌曲《春花秋月何时了?》及其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金桥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8-98,87,共12页
1936年,发表于《音乐教育》杂志上的《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以"歌仙"闻名的陈歌辛年轻时所作的一首艺术歌曲,该曲发表之后的大半个世纪间,极少有人关注过这首"出格"的歌曲,对于作品问世的创作背景、歌曲所用的作曲... 1936年,发表于《音乐教育》杂志上的《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以"歌仙"闻名的陈歌辛年轻时所作的一首艺术歌曲,该曲发表之后的大半个世纪间,极少有人关注过这首"出格"的歌曲,对于作品问世的创作背景、歌曲所用的作曲技法及其在中国"新音乐"创作史上所处之地位,学界或所知甚少或语焉不详。文章尝试在对作品音乐语言作详细解读的基础上,还原其中国第一首"前卫派"歌曲的本来面目,明确其在20世纪中国音乐现代化过程中所具之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歌辛 弗兰克尔 《春花秋月何时了?》 《音乐教育》杂志 无调性 泛调性 十二音
下载PDF
“格物”即是“格心”吗?——陆九渊“格物论”与“本心论”的关系辨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彭启福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8-294,共7页
关于陆九渊心学中"格物论"与"本心论"之间的关系,流行的见解认为,与朱熹"格物"向外寻求"物理"的方式不同,陆九渊的"格物"乃是向内"格心","格物"实质上是"... 关于陆九渊心学中"格物论"与"本心论"之间的关系,流行的见解认为,与朱熹"格物"向外寻求"物理"的方式不同,陆九渊的"格物"乃是向内"格心","格物"实质上是"格心"。这种化"格物"为"格心"的流行诠释模式虽然易于凸显陆九渊心学与朱熹理学在"格物"问题上的区别,但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困难和缺憾:它不仅可能破坏作为"格物"说思想源头的《大学》中"八条目"的内在融贯性,而且在陆九渊的言论中难以找到令人信服的文本学依据。陆九渊的"格物论"应该置于一种"为学之道内外贯通"的理路上来把握:"发明本心"是向内,是为学的根本;"格物"是向外,是对"本心"的涵养和扩充,是为学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物 格心 本心 心学 陆九渊
下载PDF
陈歌辛歌曲《春花秋月何时了?》性质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岩 《北方音乐》 2022年第2期99-112,共14页
自1936年陈歌辛发表歌曲《春花秋月何时了?》迄今,已有85周年。围绕此歌的性质,有人称其虽“前卫、出格”,但与欧洲传统调性音乐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作者却认为它的“自由十二音”样态,与传统和声“貌合神离”,其四度叠置、大量音块... 自1936年陈歌辛发表歌曲《春花秋月何时了?》迄今,已有85周年。围绕此歌的性质,有人称其虽“前卫、出格”,但与欧洲传统调性音乐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作者却认为它的“自由十二音”样态,与传统和声“貌合神离”,其四度叠置、大量音块、半音化进行明显,且全音阶特征明确,亦有新创和弦——四和弦、第二和弦的组合应用,并对中国传统音乐核心调式“雅乐音阶下徵调·‘角煞’”做了创新性的衔接。学界对此歌虽进行过分析,但未切肯綮,导致对其深层技术细节,至今茫然。文章对其进行仔细地辨析,以正视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歌辛 歌曲《春花秋月何时了?》 性质 辨析
下载PDF
陈歌辛流行歌曲创作分析及历史评述 被引量:2
4
作者 施咏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35,78,共12页
陈歌辛是中国早期流行音乐创作的重要人物之一,其创作重视对中国民族风格的追求,并通过表现题材、调式音阶、旋法等要素得以实现。相比同时期的其他作曲家,中西结合的创作模式在陈歌辛的歌曲中占有较大比重,亦不失其民族化追求。在较为... 陈歌辛是中国早期流行音乐创作的重要人物之一,其创作重视对中国民族风格的追求,并通过表现题材、调式音阶、旋法等要素得以实现。相比同时期的其他作曲家,中西结合的创作模式在陈歌辛的歌曲中占有较大比重,亦不失其民族化追求。在较为纯粹的西方音乐风格的歌曲创作中,他还有意识地将欧洲古典、浪漫主义音乐及世界民族音乐的元素运用其中。陈歌辛既具有这一时期作曲家的共性,也由于其个体成长经历、生活环境、知识结构的特殊性而具有海派音乐的时尚都市风范、全面的艺术修养与音乐能力。同时在其创作中亦存有自我复制的雷同化模式等局限与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歌辛 流行歌曲 民族化 创作特征 中西结合 历史评述
下载PDF
美国伦理批评及其在中国文学批评语境的重构--学术史视域下的《美国伦理批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纪秀明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2-175,共4页
"文学伦理学批评"已呈国内显学之势,推动并修缮世界伦理批评之发展。杨革新从学术史角度著书《美国伦理批评研究》,运用中西合璧的"朴学"与证伪之学术批评法,对美国伦理批评展开史学梳理与比照,以历时与共时双重纬... "文学伦理学批评"已呈国内显学之势,推动并修缮世界伦理批评之发展。杨革新从学术史角度著书《美国伦理批评研究》,运用中西合璧的"朴学"与证伪之学术批评法,对美国伦理批评展开史学梳理与比照,以历时与共时双重纬度进行归纳、演绎与钩沉;并积极融合中国主体意识,翻越强制阐释与失语之樊篱,在钩沉鉴史的基础上考衡重估,搆思中国文学伦理批评新秩序之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革新 《美国伦理批评研究》 批评重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