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trogenesis and Tectonic Significance of the Xiuwacu Two-Period Magmatism in Geza Arc of Yunnan Province: Constraints from Lithogeochemistry, Zircon U-Pb Geochronology and Hf isotopic Compositions 被引量:6
1
作者 LAI Anqi LI Zhe +1 位作者 LIU Xuelong LI Ya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2期757-758,共2页
Objective The Late Cretaceous Xiuwacu ore-bearing porphyry is located in the Geza area of southern Yidun arc, SW China. In this area, the rock mass is mainly composed of three lithofacies: biotite granite porphyry, ... Objective The Late Cretaceous Xiuwacu ore-bearing porphyry is located in the Geza area of southern Yidun arc, SW China. In this area, the rock mass is mainly composed of three lithofacies: biotite granite porphyry, monzonitic granite and light alkali feldspar granite. As a part of the Yidun arc, the Geza arc has common structure and temporal- spatial evolution with the ~idun arc, which has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 of oceanic crust subduction, collision orogeny and intracontinent convergence stages. The molybdenite ores in the area are mainly hosted in monzonitic granite-porphyry and structural fracture zone, and the ore bodies are strictly controlled by faults. In recent years, great geological prospecting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in Xiuwacu, and the deposit has reached a medium scale. However, there are few researches on the metallogenic porphyry. Based on the previous research, we determined the rock-forming and ore-forming age of the porphyry, and found that there were two stages of magmatism intrusion in Xiuwacu: Indosinian and Yanshanian. We also discussed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ource area of the rocks in the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f Constraints from Lithogeochemistry Petrogenesis and Tectonic Significance of the Xiuwacu Two-Period Magmatism in geza arc of Yunnan Province Zircon U-Pb Geochronology and Hf isotopic Compositions Pb
下载PDF
The Late Cretaceous Crustal Magmatism of the Geza Arc Metallogenic Belt in Yunnan Province,and Zircon Ages and Hf Isotopic Evidence of the Porphyry Cu-Mo Mineralization 被引量:2
2
作者 YANG Fucheng LI Wenchang +1 位作者 LIU Xuelong WANG Shuaishua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期355-356,共2页
Objective The Geza arc in Yunnan Province,located in the southern Yidun arc,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anjiang tectonic-magmatic belts in southwestern China and is a newly discovered copper polymetallic ore-concentr... Objective The Geza arc in Yunnan Province,located in the southern Yidun arc,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anjiang tectonic-magmatic belts in southwestern China and is a newly discovered copper polymetallic ore-concentrating district.Recent studies show that the newly discovered Yanshanian porphyry Cu-Mo polymetallic mineralization superimposed in the Indosinian porphyry copper belt in this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F The Late Cretaceous Crustal Magmatism of the geza arc Metallogenic Belt in Yunnan Province and Zircon Ages and Hf Isotopic Evidence of the Porphyry Cu-Mo Mineralization MO Cu
下载PDF
Post-ore Modifica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the Indosinian Porphyry Copper Deposit in Geza Arc, Yunnan, SW China 被引量:1
3
作者 LIU Xuelong LI Wenchang +2 位作者 ZHANG Na LAI Anqi LI Zhe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2期755-756,共2页
Objective The post-ore modifica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 is controlled and influenced by various geological processes, and the regional uplift and denuda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Thi... Objective The post-ore modifica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 is controlled and influenced by various geological processes, and the regional uplift and denuda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This study used biotite mineral geobarometer and Apatite Fission Track (AFT) to restore the uplift evolution of the granitic porphyries in the Geza arc and to obtain quantitative data of rock erosion degree and denudation 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ore Modifica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the Indosinian Porphyry Copper Deposit in geza arc SW China YUNNAN
下载PDF
滇西北红牛—红山铜矿床斑岩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及地球化学特征
4
作者 周杰虎 陶兴雄 +7 位作者 刘学龙 李守奎 周云满 魏志毅 曹振梁 李方兰 陆波德 刘雪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19-1740,共22页
滇西北格咱铜多金属矿集区是西南三江特提斯构造域重要的Cu—Mo多金属成矿带之一,燕山期伴随着构造—岩浆—热液作用形成了一系列的斑岩—矽卡岩型Cu(Mo)多金属矿床。其中红牛—红山铜矿床是区内代表性矿床。笔者等在系统的野外工作基... 滇西北格咱铜多金属矿集区是西南三江特提斯构造域重要的Cu—Mo多金属成矿带之一,燕山期伴随着构造—岩浆—热液作用形成了一系列的斑岩—矽卡岩型Cu(Mo)多金属矿床。其中红牛—红山铜矿床是区内代表性矿床。笔者等在系统的野外工作基础上对红牛—红山铜矿花岗斑岩—石英二长斑岩复式岩体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斑岩富硅(SiO_(2)=59.19%~72.20%)、富碱(K_(2)O+Na_(2)O=6.65%~12.33%),具有较高的稀土元素含量(ΣREE=163×10^(-6)~588×10^(-6),平均值为272×10^(-6)),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较高(LREE/HREE=17.2~31.7),负铕异常(δEu=0.64~0.84),相对富集Rb、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而相对亏损Nb、Ti、Ta、P等高场强元素(HFSE),为一套准铝质—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高分异I型花岗岩,有向A型花岗岩演化趋势,具高锶低钇特征。3件花岗斑岩样品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80.11±0.63 Ma、76.59±0.53 Ma、76.49±0.63 Ma,2件石英二长斑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77.27±0.70 Ma、76.99±0.75 Ma,均属于燕山晚期。锆石ε_(Hf)(t)值为-10.3~-4.6,两阶段模式年龄T_(DM2)为1.277~1.582 Ga,峰值为1.35~1.40 Ga,揭示了红牛—红山花岗斑岩—石英二长斑岩源于中元古代地壳基底的深熔作用。综合认为红牛—红山花岗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的形成与早期形成的印支期格咱岛弧加厚地壳部分熔融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牛—红山铜矿 格咱岛弧 西南三江 地球化学特征 锆石U-PB年龄
下载PDF
云南格咱岛弧带南缘铜厂沟斑岩型铜钼矿床硫铅同位素特征与成矿物质来源示踪 被引量:24
5
作者 刘学龙 李文昌 +3 位作者 张娜 杨富成 康健 张彪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09-220,共12页
铜厂沟斑岩型铜钼矿床位于格咱岛弧成矿带南缘,是西南三江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大型斑岩型铜钼多金属矿床。本文通过硫、铅同位素的示踪研究,探讨了成矿物质的来源。测试结果表明,矿石中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于-0.7‰^+3.8‰,平均为0.79‰... 铜厂沟斑岩型铜钼矿床位于格咱岛弧成矿带南缘,是西南三江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大型斑岩型铜钼多金属矿床。本文通过硫、铅同位素的示踪研究,探讨了成矿物质的来源。测试结果表明,矿石中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于-0.7‰^+3.8‰,平均为0.79‰,变化范围很小,表明硫同位素来源单一,显示岩浆源硫同位素组成的特征。矿石矿物的铅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为18.3325~18.694,207Pb/204Pb为15.588~15.663,208Pb/204Pb为38.454~39.008,铅同位素组成较为稳定,显示正常铅的特征。铅同位素组成与特征参数(△β与△γ、V1与V2)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依据铅构造模式判别和成因分类的综合分析,铜厂沟斑岩型铜钼矿床的铅主要来源于深部,并显示壳幔混合来源的特征。矿床的成矿作用与燕山期岩浆侵入岩活动存在较密切的关系,但地层源的成矿物质对矿床的形成有一定的物质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型铜钼矿床 硫同位素 铅同位素 成矿物质来源 铜厂沟 格咱岛弧南缘
下载PDF
滇西北格咱火山-岩浆弧斑岩成矿作用 被引量:98
6
作者 李文昌 尹光侯 +2 位作者 余海军 卢映祥 刘学龙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541-2552,共12页
处于义敦岛弧南端的格咱火山-岩浆弧,印支期以大规模中酸性火山-岩浆岩呈北西向带状展布为特征,本文根据火山-岩浆岩的分布、类型、时代与构造环境、成矿作用等,将该岩浆岩带细分为西部烂泥塘-春都斑岩成矿带和东部亚杂-普朗斑岩成矿带... 处于义敦岛弧南端的格咱火山-岩浆弧,印支期以大规模中酸性火山-岩浆岩呈北西向带状展布为特征,本文根据火山-岩浆岩的分布、类型、时代与构造环境、成矿作用等,将该岩浆岩带细分为西部烂泥塘-春都斑岩成矿带和东部亚杂-普朗斑岩成矿带,并阐述了西斑岩带岩浆侵位时间较东斑岩带早15~25Myr以及2个成矿带不同的成矿特征,提出该区燕山晚期叠加了1期广泛的钼(钨、铜)成矿作用,以S型花岗岩侵位,南北向叠加于印支期岛弧岩浆岩带上,由北而南从出露至半隐伏、隐伏状,在云南境内圈出休瓦促、热林、红山、铜厂沟等多个花岗(斑)岩体,蚀变花岗(斑)岩内发育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钼矿化,围岩中以热液脉型沿断裂带、不同岩性界面等成矿。以往研究,休瓦促、热林成岩年龄分别为84.4±1.1Ma和81.7±1.1Ma,成矿年龄分别为83±1Ma和81.2±2.3Ma.(李建康等,2007;尹光侯等,2009);本次在红山铜矿深部隐伏岩体中获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80.2Ma。研究认为,燕山期岩体成矿,仍然表现出岩体由内向外(由深到浅)形成斑岩型钼(铜)矿→接触带夕卡岩型钼(铜)矿→外围角岩钼(铜)矿、热液脉状铜铅锌矿等成矿系列,据此进行缺位预测,为下步找矿指出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咱弧 印支期 燕山期 斑岩 成矿作用
下载PDF
格咱岛弧带热林二长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及动力学背景:岩石地球化学、年代学及Hf同位素约束 被引量:12
7
作者 杨富成 李文昌 +3 位作者 刘学龙 彦廷龙 王帅帅 罗云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83-299,共17页
云南格咱岛弧带是近年来西南三江特提斯构造带新发现的重要Cu-Mo多金属成矿带之一,燕山晚期伴随着碰撞型岩浆侵入作用形成了斑岩-矽卡岩型Mo(Cu)和热液型W(Mo)矿床。其中,热林Mo-Cu矿床是区内燕山晚期成岩成矿作用的代表性矿床。本文对... 云南格咱岛弧带是近年来西南三江特提斯构造带新发现的重要Cu-Mo多金属成矿带之一,燕山晚期伴随着碰撞型岩浆侵入作用形成了斑岩-矽卡岩型Mo(Cu)和热液型W(Mo)矿床。其中,热林Mo-Cu矿床是区内燕山晚期成岩成矿作用的代表性矿床。本文对热林Mo-Cu矿床二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和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热林二长花岗岩属高硅(SiO_2=69.88%~74.58%)、富碱(K_2O+Na_2O=7.24%~8.62%)的高钾钙碱性、准铝质(A/CNK=0.93~1.05)花岗岩。岩石具有较高的稀土元素总量(∑REE为(80.72~284.85)×10-6,平均值为190.86×10-6),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较高,具Eu负异常(δEu=0.46~0.83),相对富集LREE和LILE(K、Rb),亏损HFSE(Nb、Ta、P、Ti)和HREE,具埃达克岩亲和性。本文两件二长花岗岩样品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79.4±2.0 Ma(MSWD=1.1)、78±1.6 Ma(MSWD=1.8),代表了热林Mo-Cu矿床二长花岗岩的岩浆侵位结晶时代为燕山晚期;锆石的εHf(t)值为-12.12^-4.41,均小于0,二阶段模式年龄峰值在1.35~1.4Ga之间,揭示了热林二长花岗岩来源于中元古代地壳基底的深熔作用。研究表明,热林二长花岗岩是碰撞后的陆内伸展环境下壳源岩浆侵位结晶的产物,并伴随有成矿热液活动形成了Mo-Cu多金属矿化,最终形成热林Mo-Cu多金属矿床,其成岩成矿作用与燕山期碰撞造山作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长花岗岩 动力学背景 燕山晚期 热林 格咱岛弧带
下载PDF
云南格咱岛弧地苏嘎成矿岩体I型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5
8
作者 刘学龙 李文昌 +2 位作者 张娜 尹光侯 邓明国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3-114,共12页
本文通过锆石LA—ICP—MSU-Pb定年法对云南格咱岛弧中部的地苏嘎成矿斑岩体中不含矿石英闪长玢岩和含矿两类石英闪长玢岩进行了年代学研究,获得了不含矿石英闪长玢岩(DSG-1)的形成年龄为203.03±0.54Ma,含矿石英闪长玢岩(DS... 本文通过锆石LA—ICP—MSU-Pb定年法对云南格咱岛弧中部的地苏嘎成矿斑岩体中不含矿石英闪长玢岩和含矿两类石英闪长玢岩进行了年代学研究,获得了不含矿石英闪长玢岩(DSG-1)的形成年龄为203.03±0.54Ma,含矿石英闪长玢岩(DSG-2)的年龄分为两组217.25±0.89Ma和208.5±1.OMa,限定了地苏嘎岩体的岩浆活动时限为217~203Ma,表明与成矿作用相关的热事件主要发生在208Ma。地苏嘎石英闪长玢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石具岛弧岩浆岩的特征,岩石富钠(Na:O/K20=0.91—2.91,平均为1.65),准铝质(A/CNK=0.848—1.244,平均0.996),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La-N/Yb-N为9.44~26.09,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K、Rb、Ba、Sr)和不相容元素(U、Th、Pb),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Hf、P、Ti)。地苏嘎成矿岩体的成岩成矿时代均发生在印支晚期,区域构造演化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岩体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其形成与格咱岛弧印支期洋壳的俯冲作用密切相关。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基本吻合,但岩浆作用的时限已接近燕山早期,说明云南格咱岛弧也存在燕山早期的岩浆活动,这对探讨格咱岛弧构造岩浆演化及成岩成矿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型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特征 岩石成因 格咱岛弧 云南
下载PDF
西南三江义敦岛弧南端地壳抬升历史及资源评价意义 被引量:15
9
作者 刘学龙 李文昌 张娜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9-304,共16页
云南格咱岛弧成矿带是西南"三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多岛弧盆系中一个重要的地质构造单元,位于甘孜—理塘结合带西侧德格—中甸陆块的东缘,印支期义敦岛弧带南端。它始于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壳的向西俯冲,燕山期经历了陆内汇... 云南格咱岛弧成矿带是西南"三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多岛弧盆系中一个重要的地质构造单元,位于甘孜—理塘结合带西侧德格—中甸陆块的东缘,印支期义敦岛弧带南端。它始于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壳的向西俯冲,燕山期经历了陆内汇聚和造山后伸展作用阶段,喜山期受青藏高原碰撞隆起效应的影响,本区表现为强烈的逆冲-推覆构造和大规模走滑平移活动。区内岩浆活动强烈,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重要铜多金属成矿带,其中以印支期产出于普朗复式岩体的斑岩型铜矿床最为典型。本文通过格咱岛弧岩浆岩带主要成矿斑岩体的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的研究表明,裂变径迹年龄分布于12~68Ma,均小于成岩成矿时代,区内主要成矿斑岩体的剥蚀速率为0.046~0.236mm/a,剥蚀程度约为1473~2904m。通过岩体的剥蚀程度与铜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深度来分析,各成矿岩体的剥蚀深度基本上小于侵位深度,这对矿床形成后的保存情况较为有利。根据区内主要斑岩型矿床剥蚀资源量的定量计算,将矿床剥蚀情况划分为3个数量级:I级为矿床轻度剥蚀、Ⅱ级为矿床中等剥蚀、Ⅲ级为矿床严重剥蚀,为该区斑岩成矿系统资源潜力评价和深部找矿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型铜矿 斑岩体隆升与剥蚀 矿床变化与保存 印支期 格咱岛弧 三江地区
下载PDF
云南普朗斑岩型铜矿田构造岩相成矿规律与控矿特征 被引量:24
10
作者 李文昌 刘学龙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66,共14页
云南西北部格咱岛弧是西南"三江"古特提斯阶段形成的重要地质构造单元,位于扬子西缘义敦岛弧带的南端。近年来新发现了包括普朗超大型斑岩型铜矿,红山—红牛、雪鸡坪大型和10余个中小型斑岩-夕卡岩型铜矿床,成为斑岩型铜矿田... 云南西北部格咱岛弧是西南"三江"古特提斯阶段形成的重要地质构造单元,位于扬子西缘义敦岛弧带的南端。近年来新发现了包括普朗超大型斑岩型铜矿,红山—红牛、雪鸡坪大型和10余个中小型斑岩-夕卡岩型铜矿床,成为斑岩型铜矿田和铜资源勘查开发基地。研究发现,矿田中矿床的形成与大地构造演化密切对应,不同阶段发育不同的矿床;对应于构造演化产生的区域北西向主干断裂控制岩带的展布,次级断裂及褶皱联合控制了岩体的形态和产状,斑岩型矿床主要产于背斜核部,其含矿斑岩侵位较浅,夕卡岩型铜矿主要产于向斜核部,含矿斑岩侵位相对较深;含矿斑岩多为复式岩体,顶部往往有火山岩岩盖,表明火山岩浆活动具有继承性的特征,普朗铜矿产于北西、北东东向两组断裂的交汇部位,形成岩体内斑岩铜(钼)矿、接触带夕卡岩铜矿和围岩中的大脉状铜矿"三位一体"的斑岩成矿系统,并在外带发育铅锌矿和浅成低温热液金(银)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矿 矿田构造 控岩控矿作用 普朗 格咱岛弧 云南
下载PDF
云南格咱岛弧带休瓦促Mo-W-Cu矿床两期岩浆作用的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组成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学龙 李文昌 +3 位作者 杨富成 张娜 彦廷龙 罗云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49-863,共15页
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休瓦促Mo-W-Cu矿床含矿花岗闪长岩的形成年龄为202±3.5Ma,形成于甘孜-理塘洋壳向西俯冲时期;含矿二长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为83.3±1.7Ma,形成于燕山晚期造山后伸展环境。Hf同位素原位分析结果显示... 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休瓦促Mo-W-Cu矿床含矿花岗闪长岩的形成年龄为202±3.5Ma,形成于甘孜-理塘洋壳向西俯冲时期;含矿二长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为83.3±1.7Ma,形成于燕山晚期造山后伸展环境。Hf同位素原位分析结果显示,花岗闪长岩中锆石的ε_(Hf)(t)值为-2.87~4.12(平均为0.09),T_(MD1)年龄541~828Ma,T_(DM2)年龄为719~1109Ma,表明岩体形成的物质来源除壳源物质之外,也有幔源物质的混入;二长花岗岩中锆石的ε_(Hf)(t)值为-7.96^-2.75(平均为-5.54),T_(MD1)年龄为820~1019Ma,T_(DM2)年龄为1102~1391Ma,ε_(Hf)(t)<0,表明岩石是由古老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形成的产物。休瓦促两期含矿岩体的锆石U-Pb定年与Hf同位素原位分析显示,区内存在晚三叠世和晚白垩世两期构造-岩浆-成矿作用。晚三叠世花岗闪长岩岩浆侵入及Cu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洋壳俯冲造山有关;而晚白垩世二长花岗岩岩浆侵入及Mo多金属成矿作用主要形成于陆-陆碰撞造山的构造背景。研究表明,从晚三叠世洋壳俯冲造山至晚白垩世造山后伸展作用过程中都存在构造-岩浆-成矿作用的发生,且在晚三叠世构造-岩浆活动的基础上叠加了晚白垩世的成岩成矿作用,这为区内复合叠加成矿作用的研究提供了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组成 晚三叠世 晚白垩世 休瓦促 格咱岛弧
下载PDF
云南格咱岛弧带欠虽铜矿石英闪长玢岩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岩成矿的制约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喆 李文昌 +2 位作者 刘学龙 赖安琦 杨富成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41-555,共15页
欠虽铜矿床位于西南三江地区义敦岛弧南段的格咱岛弧中南部,是近年来该区新发现的铜多金属矿床,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目前该地区已发现若干印支期成矿事件中形成的中大型矿床,是中国重要的多金属矿集区。本文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 欠虽铜矿床位于西南三江地区义敦岛弧南段的格咱岛弧中南部,是近年来该区新发现的铜多金属矿床,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目前该地区已发现若干印支期成矿事件中形成的中大型矿床,是中国重要的多金属矿集区。本文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对欠虽铜矿石英闪长玢岩进行了年代学研究,获得铜矿化石英闪长玢岩的形成年龄为(220.3±0.66)Ma(MSWD=0.99)。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欠虽石英闪长玢岩具有富钠(K2O/Na2O为0.05~1.42,平均值为0.86)、准铝质(0.82~1.19,平均值为1.07)的特征,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aN/YbN=19.6~28.8),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Ba、Th、U、Sr),亏损高场强元素(HFSF,Ta、Nb、Ce、P、Ti),属于典型的I型花岗岩。欠虽铜矿成矿岩体成岩时代发生在印支晚期,含矿斑岩的微量元素特征、构造背景及同位素特征反映欠虽岩体形成于岛弧环境,与格咱岛弧印支期洋壳的俯冲造山作用密切联系。通过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岩成矿年代的研究,表明欠虽多金属矿的形成年限与甘孜—理塘洋壳俯冲造山作用时限相近,且与普朗铜矿、红山铜矿是同期次同源构造-岩浆演化的产物,这对探讨格咱岛弧构造-岩浆演化及成岩成矿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字:石英闪长玢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特征 岩石成因 格咱岛弧
下载PDF
云南卓玛成矿斑岩体锆石U-Pb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学龙 李文昌 张娜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9-117,共9页
格咱岛弧是西南三江地区重要的铜多金属矿集区,卓玛铜矿是格咱岛弧近年来新发现和评价的与中酸性岩浆侵入有关铜多金属矿床之一。采用锆石LA-ICP-MS定年方法,获得卓玛成矿岩体石英二长斑岩的锆石U-Pb年龄为218.88±0.63Ma(MWSD=0.9... 格咱岛弧是西南三江地区重要的铜多金属矿集区,卓玛铜矿是格咱岛弧近年来新发现和评价的与中酸性岩浆侵入有关铜多金属矿床之一。采用锆石LA-ICP-MS定年方法,获得卓玛成矿岩体石英二长斑岩的锆石U-Pb年龄为218.88±0.63Ma(MWSD=0.99),属于印支晚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石英二长斑岩属高钾钙碱性-钾玄岩岩石系列,稀土元素总含量中等(ΣREE=50.50×10^(-6)~101.87×10^(-6)),轻稀土较富集(LREE/HREE=12.53~15.53),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a/Yb)_N=17.58~18.32);且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Ba、Rb、Sr、K,亏损高场强元素(HFSF)Ta、Nb、P、Ti和重稀土元素(HREE),具有岛弧花岗岩的特征,属I型花岗岩。研究表明,卓玛成矿斑岩体的形成时代属晚三叠世格咱岛弧岩浆作用的高峰时段,岩石成因与印支期甘孜-理塘洋壳的俯冲作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特征 石英二长斑岩 卓玛岩体 云南
下载PDF
云南格咱岛弧印支期地壳隆升与剥蚀及其地质意义:来自黑云母矿物压力计的证据 被引量:15
14
作者 刘学龙 李文昌 尹光侯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37-546,628,共11页
区域的隆升与剥蚀是影响成矿岩体形成后变化与保存的主要因素,矿物压力计能定量获取花岗质岩浆初始结晶时的压力条件,是研究花岗岩体形成深度及隆升剥蚀历史的有效手段之一。应用黑云母的TAl地质压力计,计算了云南格咱岛弧岩浆岩带印支... 区域的隆升与剥蚀是影响成矿岩体形成后变化与保存的主要因素,矿物压力计能定量获取花岗质岩浆初始结晶时的压力条件,是研究花岗岩体形成深度及隆升剥蚀历史的有效手段之一。应用黑云母的TAl地质压力计,计算了云南格咱岛弧岩浆岩带印支期典型成矿斑岩体侵位的深度,并估算了格咱岛弧地区地壳的隆升与剥蚀速率,探讨了矿床形成后变化及保存的情况,结果表明印支期以来格咱岛弧地区的成矿岩体剥蚀速率较小,平均为0.018 mm/a,这对矿床形成后的保存较为有利。研究结果为探讨滇西高原印支期以来的构造隆升—剥蚀提供了定量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隆升 剥蚀速率 变化与保存 壳幔作用 格咱岛弧 云南
下载PDF
云南格咱岛弧地苏嘎成矿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学龙 李文昌 尹光侯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73-579,共7页
利用锆石LA-ICP-MS U-Pb定年法对格咱岛弧中部的地苏嘎成矿岩体中不含矿和含矿2类石英闪长玢岩进行了年代学研究,获得不含矿石英闪长玢岩的形成年龄为203.03Ma±0.54Ma,含矿石英闪长玢岩的年龄分为2组217.25Ma±0.89Ma和208.5Ma... 利用锆石LA-ICP-MS U-Pb定年法对格咱岛弧中部的地苏嘎成矿岩体中不含矿和含矿2类石英闪长玢岩进行了年代学研究,获得不含矿石英闪长玢岩的形成年龄为203.03Ma±0.54Ma,含矿石英闪长玢岩的年龄分为2组217.25Ma±0.89Ma和208.5Ma±1.0Ma,限定了地苏嘎岩体的岩浆活动时限为217~203Ma,而与成矿作用相关的热液事件主要发生在208Ma。研究表明,地苏嘎成矿岩体的成岩成矿时代均发生在印支晚期,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时代基本吻合,但岩浆作用的时限已接近燕山期,这对探讨格咱岛弧构造岩浆演化及成岩成矿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锆石U—Pb定年 石英闪长玢岩 格咱岛弧
下载PDF
云南格咱岛弧岩浆成矿带铅同位素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示踪 被引量:16
16
作者 刘学龙 李文昌 尹光侯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5-452,共8页
云南格咱岛弧成矿带是西南三江构造岩浆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近年来新发现的铜多金属矿集区,产出有普朗超大型斑岩型铜矿、雪鸡坪中型斑岩型铜矿、红山大型矽卡岩-斑岩型铜矿等。测试结果表明,典型成矿斑岩体的矿石矿物铅同位素组... 云南格咱岛弧成矿带是西南三江构造岩浆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近年来新发现的铜多金属矿集区,产出有普朗超大型斑岩型铜矿、雪鸡坪中型斑岩型铜矿、红山大型矽卡岩-斑岩型铜矿等。测试结果表明,典型成矿斑岩体的矿石矿物铅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为17.680~19.165,207Pb/204Pb为15.453~15.773,208Pb/204Pb为37.730~39.654,铅同位素组成较为稳定,具有贫铀铅、富钍铅的特征。铅同位素组成与特征参数(Δβ与Δγ、V1与V2)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依据铅构造模式判别和成因分类的综合分析,格咱岛弧成矿带的铅主要来源于地幔和下地壳,具壳幔混合来源的特征,其成矿作用与岩浆岩活动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弧成矿带 铅同位素 成矿物质来源 格咱 云南
下载PDF
云南省格咱岛弧印支期岩浆演化及普朗斑岩型铜矿成矿作用 被引量:21
17
作者 刘学龙 李文昌 +1 位作者 尹光侯 张娜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933-1945,共13页
格咱岛弧位于西南三江构造火成岩带义敦岛弧南端,是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壳向德格-中甸陆块俯冲的产物,是我国近年来新发现的重要铜多金属成矿带。该区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贯穿于岛弧造山作用的始终,丰富的成矿作用发育于岛弧造山的不同... 格咱岛弧位于西南三江构造火成岩带义敦岛弧南端,是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壳向德格-中甸陆块俯冲的产物,是我国近年来新发现的重要铜多金属成矿带。该区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贯穿于岛弧造山作用的始终,丰富的成矿作用发育于岛弧造山的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产出了普朗、雪鸡坪等大型铜多金属矿床。其中普朗斑岩型铜矿是印支期斑岩铜矿的典型代表,其含矿斑岩体SiO2含量在60.07%~65.78%,属于中酸性岩。Al2O3含量为14.80%~15.97%,(K2O+Na2O)为5.79%~10.99%,K2O/Na2O为0.7~1.14,里特曼指数(σ)为1.02~1.9,固结指数(SI)为7.65~24.77,分异指数(DI)为61.17~70.58,岩石属钙碱性系列,岩浆分异一般较好。A/CNK为0.74~0.981,平均为0.87,岩石属准铝质花岗岩。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石英闪长玢岩的形成年龄大致在220.8±4.1Ma,普朗石英二长斑岩的形成年龄为214.8±3.5Ma,其成岩成矿时代主要集中于印支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弧岩浆岩 斑岩型铜矿 成矿作用 印支期 格咱岛弧 云南
下载PDF
云南格咱岛弧斑岩-矽卡岩铜、钼(金)矿床成矿系统 被引量:26
18
作者 刘学龙 李文昌 尹光侯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07-1022,共16页
格咱岛弧带是西南三江多岛弧盆系中一个主要的地质构造单元,它始于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壳的向西俯冲,燕山期经历了陆内汇聚和造山后伸展作用阶段,区内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强烈,是近年来新发现的重要铜多金属成矿带。根据区内岩浆岩和矿... 格咱岛弧带是西南三江多岛弧盆系中一个主要的地质构造单元,它始于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壳的向西俯冲,燕山期经历了陆内汇聚和造山后伸展作用阶段,区内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强烈,是近年来新发现的重要铜多金属成矿带。根据区内岩浆岩和矿床的时空分布,同位素年代学证据,构造环境及成矿作用,将格咱岛弧成矿系统划分为印支期成矿亚系统和燕山期成矿亚系统。印支期主要发育了与安山岩同源的壳幔型中酸性岩浆作用,形成斑岩型Cu矿成矿系统,燕山期伴随着同碰撞中酸性岩浆活动形成斑岩型Mo(Cu)及热液型W(Mo)成矿系统。研究表明,格咱岛弧深部找矿具有较好的资源潜力,其中燕山期Mo多金属成矿已显现出良好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弧 成矿特征 成矿系统 印支期 燕山期 格咱
下载PDF
云南格咱岛弧松诺石英二长斑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6
19
作者 赖安琦 李文昌 +2 位作者 刘学龙 杨富成 李喆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55-969,共15页
松诺铜多金属矿床位于义敦岛弧南端的格咱岛弧东斑岩带中部,是我国近年来新发现的印支期铜多金属矿,找矿前景良好。本文通过LA-ICP-MS 锆石U-Pb定年法获得了黄铜矿化石英二长斑岩的锆石结晶年龄为204.7±1.4Ma(MSWD = 0.21)。... 松诺铜多金属矿床位于义敦岛弧南端的格咱岛弧东斑岩带中部,是我国近年来新发现的印支期铜多金属矿,找矿前景良好。本文通过LA-ICP-MS 锆石U-Pb定年法获得了黄铜矿化石英二长斑岩的锆石结晶年龄为204.7±1.4Ma(MSWD = 0.21)。松诺含矿石英二长斑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石富铝(Al2O3=14.03%~15.99%,平均为15.19%),富碱(K2O+Na2O=6.82%~7.99%),属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显示准铝质特征(A/CNK=0.793~1.025,平均为0.92),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N/YbN=13.32~24.32),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Th、U、Sr),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Ce、P、Ti),岩石属I型花岗岩。松诺地区成矿岩体成矿时代发生在印支晚期,成岩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深部岩浆。区域构造演化和岩石地球化学的特征表明含矿岩体形成于火山弧构造环境,其形成与甘孜—理塘洋壳向西俯冲造山作用存在密切的联系。结合地球化学及锆石U Pb定年的研究,松诺铜多金属矿与普朗铜矿具有相似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岩成矿时代,资源潜力较大,找矿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二长斑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特征 格咱岛弧 云南
下载PDF
西南“三江”格咱岛弧斑岩成矿系统 被引量:53
20
作者 李文昌 余海军 尹光候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29-1144,共16页
西南"三江"格咱岛弧是"三江"古特提斯演化形成的重要地质构造单元,该单元从晚三叠世洋壳俯冲、洋盆关闭转入碰撞及走滑剪切阶段都产生酸性岩体,形成斑岩Cu-Mo-Au矿床,并构成独立的成矿系统。笔者将格咱岛弧成矿作... 西南"三江"格咱岛弧是"三江"古特提斯演化形成的重要地质构造单元,该单元从晚三叠世洋壳俯冲、洋盆关闭转入碰撞及走滑剪切阶段都产生酸性岩体,形成斑岩Cu-Mo-Au矿床,并构成独立的成矿系统。笔者将格咱岛弧成矿作用以三大岩浆活动期次为基础划分为三套成矿系统,即印支期斑岩Cu多金属成矿系统、燕山期斑岩Mo-Cu多金属成矿系统和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Au-Mo-Cu多金属成矿系统。本文从成矿时间、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系统和成矿动力学背景等方面详细总结论述了格咱岛弧的三套斑岩成矿系统。同一地区三大成矿系统反映三次地质构造事件,这种构造演化的连续性和成矿对应性使得该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物质来源 成矿时间 成矿流体 成矿动力学 成矿作用 成矿系统 格咱岛弧 西南三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