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维柯思想的美学史价值
- 1
-
-
作者
席格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
出处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4期13-19,共7页
-
文摘
在西方美学史中,关于维柯的评价存在较大差异。究其原因,一是维柯缺乏美学自觉意识,二是他在出版《新科学》后的100余年内没有对美学学科发展产生实际影响。但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以来,维柯却被反复植入到西方美学史的论述中,其思想的现代价值也一次次被重新激活。这样,其实也就存在着两种美学史:一种是以美学学科的自觉为前提形成的显在的美学理论史,一种是以潜隐的形式不断为这门学科提供精神启迪的历史。维柯属于后者,即他虽然从不曾进入美学史的主流话语,但他的"新科学"作为人类思维的普遍原则,却对这门学科提供了长久支持。具体言之,自鲍姆嘉通以来,西方美学经历了从感性学、艺术哲学到文化哲学的递变。每一次变化,维柯均能因其理论的普遍性而被重新阐释,重新发现。由此,西方美学史,也就成了不断通过向维柯回溯以获得理论支持的历史。
-
关键词
维柯
感性学
艺术哲学
文化哲学
西方美学史
-
Keywords
giambattista vico
aesthetics
philosophy of art
philosophy of culture
history of western aesthetics
-
分类号
B83-09
[哲学宗教—美学]
-
-
题名另一种声音:维柯、巴雷蒂对“中国神话”的解构
- 2
-
-
作者
葛桂录
-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11年第2期61-65,78,共6页
-
文摘
在18世纪欧洲波澜壮阔的"中国热"浪潮中,我们也听到了试图解构耶稣会士笔下"中国神话"的另一种声音,意大利作家维柯和巴雷蒂最具代表性。维柯对中国文化的批评是他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体现出一个哲学家独立反思后的收获,而巴雷蒂对中国文化的指责则是其情绪冲动的产物,在他们身上较早呈现出欧洲人对中国态度的转变。
-
关键词
维柯
巴雷蒂
中国热
中国文化观
-
Keywords
giambattista vico
Giuseppe Baretti
Sinomania
view of Chinese culture
-
分类号
G04
[文化科学]
-
-
题名维科与《资本论》中马克思的唯物主义
被引量:1
- 3
-
-
作者
汤姆·洛克莫尔
孙德忠(译)
潘卫红(校)
-
机构
北京大学哲学系
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5期811-814,共4页
-
文摘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只有两次提到了"唯物主义":关于18世纪意大利极为重要的哲学家维科的一个段落和德文第二版后记中关于黑格尔辩证法的著名评论。在讨论维科处,有两个方面显得非常重要,其引起人们注意到:在马克思的立场和维科建构性的知识路径之间,存在着基本的相似性;同时,它意味着,马克思的立场不是科学,而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哲学。
-
关键词
马克思
维科
《资本论》
唯物主义
-
Keywords
Marx
giambattista vico
Capital
materialism
-
分类号
A12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
-
题名“真理即创造”:维柯与萨义德人文主义思想的开端
- 4
-
-
作者
李盛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外国文学》
2024年第6期85-95,共11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抵抗东方主义话语的意图与方法:萨义德的拯救思想及其批评践行研究”(22FYB040)
江苏省“双创博士”资助项目(JSSCBS20220407)。
-
文摘
维柯的哲学对萨义德的人文主义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维柯“创造的”认识论使萨义德把世俗视作人文主义的核心,维柯的诗性原则又使萨义德看重语文学并阐发了一种“带有想象的细读”以践行其世俗人文主义。在形而上学维度,维柯反现代的神学意图使萨义德渴求普遍性和确定性,试图经由批评发掘人文主义的形而上学意义,最终实现“人的拯救”。然而,萨义德也对维柯做出抵抗,搁置了维柯的神学意图与“创造”的属神性。“创造”的属人性、人文主义的世俗性、现世的具体之人始终是萨义德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它们使萨义德的人文主义区别于西方传统人文主义,呈现出强烈的动态性,能够面对不同境况调整应对策略和践行方式。
-
关键词
萨义德
人文主义
维柯
“真理即创造”
-
Keywords
Edward Said
humanism
giambattista vico
Verum est ipsum factum
-
分类号
G0
[文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