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巨大脑胶质瘤的分次伽玛刀治疗 被引量:4
1
作者 赵洪洋 李美华 +4 位作者 王骏业 林宁 林敏华 张方成 朱贤立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2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 探讨巨大脑胶质瘤的分次γ刀治疗及其疗效。方法 巨大脑胶质瘤的γ刀治疗分两次或三次完成,每次间隔1d,分次照射的周边剂量为5~10 Gy。治疗效果通过MRI和临床表现综合评估。结果 随访3~33月,28例巨大脑胶质瘤分次γ刀治疗有效率... 目的 探讨巨大脑胶质瘤的分次γ刀治疗及其疗效。方法 巨大脑胶质瘤的γ刀治疗分两次或三次完成,每次间隔1d,分次照射的周边剂量为5~10 Gy。治疗效果通过MRI和临床表现综合评估。结果 随访3~33月,28例巨大脑胶质瘤分次γ刀治疗有效率为78.6%,2例病人γ刀术后出现迟发性脑水肿。治疗效果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而与肿瘤大小无关。结论 巨大脑胶质瘤分次γ刀治疗效果显著,但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的临床和实验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疗效 伽玛刀治疗 脑肿瘤
下载PDF
探讨瘤内切瘤技术在巨大颅内肿瘤切除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褚光 任伟 +5 位作者 许波 王舜尧 陈天虎 丁小双 刘玉奇 王建磊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29期408-408,410,共2页
目的探讨在手术切除颅内巨大或者大型肿瘤时瘤内切瘤技术的应用价值及其临床效果。方法我院自2007年6月至2011年1月住院治疗的48例颅内肿瘤患者采用瘤内切瘤微创技术切除最大径为4~7cm的颅内巨大或者大型肿瘤。该手术的技术要点如下:... 目的探讨在手术切除颅内巨大或者大型肿瘤时瘤内切瘤技术的应用价值及其临床效果。方法我院自2007年6月至2011年1月住院治疗的48例颅内肿瘤患者采用瘤内切瘤微创技术切除最大径为4~7cm的颅内巨大或者大型肿瘤。该手术的技术要点如下:在手术中选取最合适的入路,在此处建立一有效的微创的显露通道,肿瘤起始显露只要适宜安全便利的实施瘤内切瘤即可;针对有瘤蒂的脑膜瘤患者则应该从蒂部开始切除,在肿瘤的最浅表处开始切除胶质瘤和听神经瘤,否则则采取从中央开始切除的方案,在切除中采用瘤内层层推进的方式,切记不要突破存在于肿瘤和脑组织之间的胶质增生带或者肿瘤包膜,最后通过牵引瘤壁和显微分离争取扩大切除或者全切除肿瘤。结果 48例患者中有27例全切除,16例次全切出,5例大部分切除。其中有1例患者术后发生瘤腔积血再行手术清除,1例发生脑室内感染,2例在术后出现了面神经瘫痪(H-BIII级),经过有效的控制和治疗,3个月之后患者身体康复。通过最近对患者随访(平均16个月),胶质细胞瘤1例、嗅神经细胞瘤3例、听神经瘤1例总计5名患者复发,再次行手术治疗。患者在术中平均出血量〈400mL,输血量200mL,没有出现死亡病例。结论在对颅内巨大型肿瘤患者手术切除时,科学合理的充分运用瘤内切瘤技术,可以在实现较好切除肿瘤的同时,明显的减少手术损伤神经和血管结构,取得最佳的临床治疗效果,瘤内切瘤在治疗颅内巨型肿瘤中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可广泛的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瘤内切瘤术 巨型 临床应用 胶质瘤 微创
下载PDF
累及丘脑、下丘脑、内囊及脑室的巨大胶质瘤手术治疗
3
作者 王尧 姜壮 +1 位作者 张楠 钱宝 《中国农村卫生》 2017年第20期96-96,共1页
目的:分析累及丘脑、下丘脑、内囊及脑室的巨大胶质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来我治疗的40例丘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编号方法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技术放疗,研究组... 目的:分析累及丘脑、下丘脑、内囊及脑室的巨大胶质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来我治疗的40例丘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编号方法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技术放疗,研究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累及丘脑、下丘脑、内囊及脑室的巨大胶质瘤在符合手术范围的前提下,手术治疗仍是最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胶质瘤 手术治疗 效果
下载PDF
瘤内切瘤技术在巨大颅内肿瘤切除中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谭源福 秦坤明 +5 位作者 肖绍文 黄玮 杨雷霆 张超元 黄祜鸿 梁裕盛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瘤内切瘤技术在巨大型颅内肿瘤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瘤内切瘤技术切除28例最大径≥6 cm的颅内巨大型肿瘤,技术要点包括:首先建立一有效的最小创伤的显露通道(入路);肿瘤起始显露应以适宜实施瘤内切除即可:对有明显瘤蒂的... 目的探讨瘤内切瘤技术在巨大型颅内肿瘤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瘤内切瘤技术切除28例最大径≥6 cm的颅内巨大型肿瘤,技术要点包括:首先建立一有效的最小创伤的显露通道(入路);肿瘤起始显露应以适宜实施瘤内切除即可:对有明显瘤蒂的脑膜瘤应从蒂部开始,否则则从瘤中央开始,采取层层推进式切除;最后在牵引瘤壁下显微分离、切除瘤壁。结果共28例巨大肿瘤中19例获全切,8例获全切,1例获大部分切除。至最近随访(平均随访10.2个月),Kamofskv计分平均92.1分,较术前平均提高20分,无新的神经功能损伤,无脑脊液漏,无死亡。1例发生脑室内感染,经强力抗感染控制,1例发生瘤腔积血再手术清除,2例胶质瘤复发分别于术后4、11个月再次手术。结论在巨大型脑肿瘤切除中,充分实施瘤内切瘤技术,可实现肿瘤较好切除同时,显著减术中神经血管结构损伤,获得更佳疗效,该技术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颅内肿瘤 手术切除 脑膜瘤 胶质瘤 神经血管 神经功能
原文传递
脑胶质瘤U251多倍体巨细胞的构建及其对替莫唑胺的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米蕊芳 季佳宇 +3 位作者 王启俨 方胜 田毅夫 刘福生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3-197,共5页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U251多倍体巨细胞的体外构建方法并研究其对替莫唑胺的耐药性。方法通过慢病毒感染实验观察带有不同荧光标记的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采用植物血凝素-聚乙二醇融合法进行细胞融合;通过流式细胞分选实验检测体外携带双色...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U251多倍体巨细胞的体外构建方法并研究其对替莫唑胺的耐药性。方法通过慢病毒感染实验观察带有不同荧光标记的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采用植物血凝素-聚乙二醇融合法进行细胞融合;通过流式细胞分选实验检测体外携带双色荧光标记的胶质瘤多倍体巨细胞;采用碘化丙啶染色方法测定U251融合克隆细胞的DNA含量;通过CCK-8实验评价细胞的增殖率以及加入替莫唑胺后细胞的存活率。结果慢病毒感染实验成功获得分别带有绿色和红色荧光标记的胶质瘤U251细胞;细胞融合后显微镜下可见携带双色荧光的胶质瘤融合细胞,并且与聚乙二醇细胞融合法比较,植物血凝素-聚乙二醇细胞融合法的细胞融合率明显提高(自<1%提高至>5%)。流式细胞分选获得胶质瘤U251融合细胞单克隆株。DNA含量的检测结果显示,U251融合克隆细胞的DNA含量自之前的2N/4N提高至4N/8N。CCK-8实验结果显示,U251细胞接种后1、2、3、4及5 d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99.5±2.6)%、(236.7±4.7)%、(348.9±8.8)%、(656.5±18.5)%及(715.7±48.2)%;而U251-C1多倍体巨细胞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100.6±2.1)%、(114.5±1.3)%、(138.4±1.7)%、(316.7±23.1)%及(347.7±13.1)%,U251-C2多倍体巨细胞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100.3±1.2)%、(114.7±1.2)%、(186.4±0.6)%、(307.1±9.5)%及(432.9±37.7)%,相较于胶质瘤U251细胞,U251多倍体巨细胞的不同克隆株(U251-C1、U251-C2)的增殖速度均明显减慢(均P<0.05)。替莫唑胺作用下,U251细胞和U251多倍体巨细胞(U251-C1、U251-C2)的细胞存活率均下降(均P<0.01),而与U251细胞组比较,不同U251多倍体巨细胞株(U251-C1、U251-C2)的细胞存活率均更高(均P<0.01)。结论植物血凝素-聚乙二醇细胞融合法可在体外成功构建脑胶质瘤U251多倍体巨细胞;胶质瘤U251多倍体巨细胞可能对替莫唑胺的耐药性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细胞融合 多倍体巨细胞 替莫唑胺 耐药性
原文传递
Hugl-1通过激活RhoA促进脑胶质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宇 桑奔 +2 位作者 朱贤龙 于如同 周秀萍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74-1280,共7页
目的探讨人源幼虫巨大致死性基因编码的蛋白(Hugl-1)对人脑胶质瘤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脑胶质瘤U251和U87细胞设立过表达GFP组(对照组)和过表达GFP-Hugl-1组(Hugl-1组)。采用消化实验和贴壁实验检测细胞的黏附能... 目的探讨人源幼虫巨大致死性基因编码的蛋白(Hugl-1)对人脑胶质瘤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脑胶质瘤U251和U87细胞设立过表达GFP组(对照组)和过表达GFP-Hugl-1组(Hugl-1组)。采用消化实验和贴壁实验检测细胞的黏附能力;以鬼笔环肽免疫荧光实验检测细胞骨架;采用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以及明胶酶谱实验研究胶质瘤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及其可能机制;以细胞组分分离、GST。pull down以及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过表达Hugl-1对小G蛋白RhoA的水平与活性的影响。结果(1)稳定表达Hugl-1的U251细胞较对照组细胞难以消化,贴壁速度更快,细胞聚团减少(P<0.05)。(2)血清剥夺再给予血清刺激后,与对照组细胞相比,Hugl-1组细胞的板状伪足伸展速度更快且更多。(3)Hugl-1组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其中,迁移实验显示,15251细胞Hugl-1组24h的迁移细胞数量较对照组增加了(34±6)%(P<0.05);Transwell实验显示,U251和U87细胞中Hugl-1组的侵袭细胞数量分别较对照组增加了(30±7)%和(100±11)%(均P<0.05)。(4)明胶酶谱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Hugl-1增加了MMP2的活性(P<0.05)。(5)过表达Hugl-1能促进U251细胞小G蛋白RhoA转位到细胞膜被激活(P<0.05)。(6)下调RhoA可降低U251细胞的侵袭能力(P<0.05),并能部分逆转Hugl-1促进U251细胞侵袭的作用(P<0.05)。结论Hugl-1可通过调节小G蛋白RhoA促进脑胶质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肿瘤侵润 细胞迁移 人源幼虫巨大致死性基因编码蛋白 pAGTP结合蛋白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